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鱼目珠子(高干1v1) > 第17章

第17章

立即在口中爆开,大块的羊肉嫩而有嚼劲,带给人无比的满足感,再配上一勺野菜豆腐汤,农家菜的美味比京中精致昂贵的宴席更让人身心愉悦。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好好吃了一顿,下地干活的日子紧随其后。 棉花苗生长的温度不能低于十七度,现在正是适合移栽的地里的时候,东北全年整体气温低,再晚一些,就来不及在秋冬降温前结出成熟的棉桃了。 棉花不能种得太密集,县城的棉花商人告诉秋华年,在他老家一亩地能种三千多株棉花,秋华年根据杜家村土地的实际情况考虑过后,决定一亩地种两千多株就够了。 为了尽快把棉花苗全部移栽进地里,减少生长差,秋华年一家四人齐齐上阵,杜云瑟暂停读书,九九也不学女红了,秋华年提前做了一大批高粱饴委托给孟武栋和孟圆菱代卖,把时间全部花在三亩棉花上。 早上鸡叫时,秋华年和杜云瑟便起床,一个准备一天的吃食,一个挑水和整理棉花苗,让棉花苗和育种盘能轻松分离。 一家人都起床吃过早饭后,便拎着装水的篮子,端着育种盘,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 骡子给翻地节省了许多力气,到了移栽这一步还是得纯人工操作,秋华年和杜云瑟一人拿着一个长锄头,在整理好的田垄上每隔一尺刨一个浅坑,九九和春生就跟在后面,往浅坑里放棉花苗,用手拢土把它栽好。 一个育种盘里的棉花苗栽完了,两个孩子便跑回家再合力端一盘新的过来。 一个育种盘里有三百多株棉花苗,一亩地得用大概七个盘子的苗。 从早上忙到中午,累了就喝口水坐在地头的田埂上休息一会儿,乏了就聊会儿天,一直到午饭时候,四人才回家热了冷饭吃了,在炕上躺了半个时辰。 这还是幸好家里这三亩水地都离村子较近,否则中午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休息,只能在附近找棵树浅寐一会儿。 真正下地干活,才知道农人之艰难,秋华年在现代时种过一阵子地,也有点吃不消。 他这具身体本就弱,到了下午竟有些起不来,胳膊和腰酸得不像是自己的。秋华年艰难地撑着胳膊坐起来,杜云瑟在门外看见,几步进来把他按回了炕上。 “下午我自己去吧,你和两个孩子都多休息休息。” 秋华年还想挣扎,“这怎么行,说好要一起干活,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去地里。而且咱们一早上才种了四盘棉花苗,刚过半亩地,我还想三天内把棉花苗全移栽完呢。” 农业种植中时机是非常神奇和重要的,往往只是晚个三四天时间,后栽的苗就没有前栽的苗长势好。 杜云瑟看见秋华年白皙的掌心已经被锄头柄磨得有些红肿,转身去水缸取水,沾湿了一条细麻布,敷在秋华年手上。 冰凉湿润的感觉让秋华年下意识吸了口气,手掌后知后觉感到火辣辣的痛感,再这么下去,种完棉花前手先别要了。 杜云瑟看得心疼,“我晚上趁月亮继续移苗,一定能在三天内把棉花苗移栽完,你快躺着吧。” 秋华年张了张嘴,感觉手上的热意一路传到了脸上,实在拗不过杜云瑟,只能囫囵地点了点头。 晚饭时候,秋华年身上终于没有那么酸痛了,他在篮子里装上吃食,拎着锄头和下午指导九九缝的粗制棉布手套去地头找杜云瑟。 太阳西偏,日头已经不再热烈耀眼,空气中弥漫着土地的芬芳,杜家村外的田地里还有不少农人在劳作,秋华年远远就看见了杜云瑟。 他穿着老旧的短衣,挽起裤腿,腰间束着一根麻绳,打扮与周围的农人相比毫无异处,可秋华年就是觉得,这样的杜云瑟依旧好看极了,连从鼻梁滑落脸颊的汗珠都让人心跳加速。 杜云瑟抬头看见秋华年,拎着锄头走过来,“华哥儿,你怎么来了?” 秋华年没忍住,抬手用衣袖给他擦了擦汗,杜云瑟弯腰低头,凑近了一些让秋华年更方便。 “我来给你送饭,等你吃过了和你一起移栽棉花苗。” 见杜云瑟面露不赞同之色,秋华年抢先说,“这会儿太阳已经不热了,我也休息了一下午,没有那么累。而且你看,我请九九用棉布缝了两双手套,戴上它锄头柄就不磨手了。” 家里现在有富余的棉布,秋华年不在这方面节省,本以为九九可能会心疼,但实际上,九九在听到棉布手套能保护手不被磨肿后,立即按照秋华年说的样式,裁布给两个哥哥一人缝了一双。 秋华年展示了五指分开的棉布手套,指着不远处地头的一棵大柳树说,“快,我们去那边坐着吃饭,吃完饭继续移栽棉花苗。” 杜云瑟一下午移栽了一盘多一点的棉花苗,一亩地还差几分,想在三天里移栽完三亩地,今天必须再栽一盘多。 在柳树下席地而坐,秋华年打开篮子,递给杜云瑟一个里面装了骨头汤的竹筒,又从麻布里取出两个刚热过的还散发着香气的白面馅饼。 馅饼是豆腐野菜馅的,秋华年拌馅的时候舍得用油和调料,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的馅料和麦香十足的纯白面饼皮在口腔中混合,立即告慰了劳累一天的身体。 一些村人干完活从地里回家,路过他们,看见杜云瑟手中的吃食,大多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我下午还问云瑟,为什么不见华哥儿下地,他说华哥儿身子受不住在家休息,可真是羡慕死我了。” “我男人要是有云瑟一半贴心,我就烧高香了!” “快别做梦了你!你倒是看看华哥儿给云瑟送的什么饭,纯白面的饼子,里面还有豆腐,一闻味道就知道加了不少豆油。” “瞧你说的,我要是有这么多白面和豆油,我也能做这样的饼子!” …… 面对善意的调侃,秋华年全都笑着接受,不时跟着打趣几句;也有几个人心生嫉妒,说话夹枪带棒,秋华年不惯着他们,当场就阴阳怪气了回去。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杜云瑟和秋华年继续种地,九九和春生中途给他们送了一盘棉花苗和喝的凉白开。 为了让秋华年干活时不要太快太累,杜云瑟一边刨坑,一边和秋华年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两人从天南聊到海北,红日西沉,繁星点点,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身体上的疲倦也没那么明显了。 终于种完一亩地的棉花苗,杜云瑟拿起农具和篮子,和秋华年一起伴着星光回家,漆黑静谧的农村流淌着安宁的曲调,不时有一两声狗吠随着他们的脚步响起,很快又重归宁静。 “我真没想到,你体力这么好。”秋华年边走边抻胳膊,缓解酸痛。 都说书生文弱,可杜云瑟干起活来一点都没有文弱的样子,力气比他上辈子都大得多,秋华年怀疑,杜云瑟挺拔修长的身姿下,肌肉一点都不少,属于典型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型身材。 应该有腹肌…… 秋华年脑子里刚闪过这个念头,立即把脸扭到一边,在心里唾弃自己不该乱想,耳根有些发热。 杜云瑟不明白秋华年的异常出于什么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两项便与强身健体有关,我一直勤学不辍。” “老师常说,儒生不可迂腐弱质,文要能辩经明法,武也要能护理卫道。” 秋华年听完,想起上辈子看过的关于“战斗孔子”的论调,什么“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意思是早上知道了你家的路晚上你就能死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孔子静坐河边,河上漂浮着无数敌人的尸体……(注1) 这些论调有的是故意调侃,有的是因为文化差异和翻译错误,被外国人理解错意思又被搬回了国内,当不得真。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确实不是文弱腐儒,而是一位身高八尺,门徒无数,佩剑周游列国,主张“以直报怨”的猛男。 秋华年感觉文晖阳大儒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已经变了,“你老师该不会,也是位猛男吧?” 杜云瑟这些日子里已经练出了无障碍理解秋华年奇言怪语的能力,“老师年轻时,曾因平贤王欺辱儒生一事与其辩道,劝说无果后,拔出圣上御赐之剑,砍掉了平贤王的帽缨。” 秋华年咋舌,猛男,这确实是真猛男。 他悄悄打量杜云瑟,被这样一位恩师教大,杜云瑟恐怕也有怒如雷霆的一面,就是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出来。 回到家,杜云瑟帮秋华年烧水,两人前后清洗了一下身体,倒在炕上沉沉睡去。 陷入黑甜的梦乡前,秋华年唯一的念头只有幸好换了新棉花被褥,不然冷硬的炕不知该多么折磨人。 在梦中,他看见了成片的丰收的棉花,还来不及高兴,又看见阴魂不散的秋传宗和周氏上门打秋风,口口声声说这三亩棉花的收成都是他们的。 秋华年正在和他们争论,族长出现带着其他村人一起赶跑了两人,他刚松了口气,一转头,就见赵氏奸笑着站在他背后,伸手把他推进了深渊,杜云镜、李故儿和福宝刺耳的笑声像乌鸦般在他头顶回荡。 “华哥儿、华哥儿,快醒醒。” 秋华年头昏脑胀地睁眼,发现自己还躺在左耳房的炕上,窗外天色已亮,杜云瑟站在炕边担忧地看着自己,两个孩子都已经起床不见了。 “什么时候了?”秋华年声音有些哑。 “鸡刚叫过,九九和春生见你没醒,没有吵你,我刚才在屋外看见你好像魇住了?” 秋华年喝了口杜云瑟送到嘴边的凉白开,摇头把刚才的梦境掐尖去尾地讲了讲。 “其实稍微想一下就知道,秋传宗一家子都被押解进京了,赵氏一家也去了府城,根本不可能出现,我梦里死活没反应过来,才会翻来覆去出不来。” 杜云瑟轻轻帮他归拢头发,“你太累了。” 秋华年把头半蹭在他温热的掌心,嗯了一声,“这两天把棉花苗栽完,再把红腐乳腌进罐里,就能好好休息几天了,等卖了红腐乳,你也差不多该去府城赶考了,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逛逛。” 秋华年嘴里说着休息,实际上依旧安排计划了一堆事,杜云瑟拿他没办法,只能心中暗暗决定以后要看着些华哥儿,让他多休息,不能让他再不顾身体地揽活干了。 族长家只种了一亩棉花地,一天就移栽完了所有棉花苗,第二日又分了两个人帮秋华年家栽苗,大大缓解了劳动压力。 他们坚持不要钱,秋华年便又让九九做了两双棉布手套送给两人,并且管了他们的一日三餐。 拿着秋华年给的手套,族长家二儿子和三儿子啧啧称奇,“我干了这么多年农活,还是第一次往手上套棉布,到底是华哥儿会疼人,我们两个也跟着沾光了。” 有这一双棉布手套,这两天活就不算白干,何况华哥儿管的饭也用料实诚,味道好吃,就算爹不催他们,他们也乐意过来帮忙。 见秋华年腰酸背痛神情勉强,两人都让秋华年不必强撑着,杜云瑟也坚持让秋华年回去休息。 “华哥儿,我们加上云瑟,再有一天半就能把三亩地的棉花苗全栽完了,你快回去吧,万一累坏了身体才是亏了。” 秋华年一想是这个道理,便回家去做饭,等到饭点再送水和饭到田间。 胡秋燕家干活的人也少,但她家只种了一亩棉花,不着急,拖了两三天才把一亩地的苗全栽好,从鱼塘里捞了一尾肥嫩的鲤鱼到秋华年家庆祝。 秋华年用辣椒和终于舍得买了的花椒炝锅,倒入族长家二儿媳送的酸菜炒出香味,加沸水和片成厚片的大鲤鱼,做了一大盆酸辣可口的酸菜鱼,请帮了忙的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棉花苗栽到地里后,有大概半个月的缓苗期,需要时不时根据苗的发育情况进行补种和移苗,但这些事的工作量比起大规模移苗,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只种了棉花的秋华年家来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闲时期。 九九和族长二儿子宝义家的存兰玩的好,两个小姑娘在饭桌上嘀嘀咕咕了半天,待吃过饭外人都离开后,九九不好意思地找到秋华年。 “华哥哥,我能不能、能不能求你一件事呀?” ———————— 注1:文中提到“战斗孔子”相关论语翻译来源于网络,属于错误翻译。“逝者如斯夫”一句为阿拉伯媒体误翻引用,原新闻中说“遵循孔子教导,中国静坐河边,河上漂浮敌人的尸体”,脑洞不大都联想不到原文是哪句(狗头) 第26章 盖宋举人家那样的大房子! 秋华年有些讶异地挑眉, 九九性格内向,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向秋华年提出请求,“九九说说看?” “存兰说隔壁镇过几天要办一个桃花宴, 存兰她娘会带她去, 我也想去。” 九九怕秋华年不放心,补充道, “坐骡车一个半时辰就能到, 当天就能回来。” 秋华年了然,九九是想出门玩了,一直把这个年龄的孩子拘在家里确实不好,秋华年不信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一套,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都得多出门见世面,才能全面发展。 “我明天去问问具体情况,如果方便的话托存兰娘带你一起去。” 第二天秋华年找到族长家二儿媳, 问她桃花宴的事情。 族长家二儿媳叫叶桃红,是从隔壁镇嫁过来的, 长了一双秀气的丹凤眼,模样与女儿存兰有六七分像。 听秋华年问桃花宴的事, 叶桃红知道这是存兰告诉九九的,笑着解释道,“我们镇上出过一位姓宋的举人老爷,前几年告老还乡,在乡里种了一大片桃林, 他家夫人是江南人, 喜好风雅和热闹,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 都会请同乡的女眷和哥儿去桃林办宴。” “举人太太架子轻,宴会上没什么讲究,就是大家一起吃果子,聊天,玩投壶、马吊牌这些从南边带来的游戏,不会玩的也有人教,得胜多了还有彩头拿。” “我虽然已经出嫁多年,但家里的嫂子一直记挂我,每年都叫我一起去,华哥儿想让九九去的话,我顺手带上她,就说是我婆家的小姑娘,正好和存兰做个伴。” 秋华年觉得去这个桃花宴可以让九九涨见识,和叶桃红约好,待她五日后赴宴时带着九九一起去。 回家告诉九九这个好消息,九九一张小脸兴奋地通红,在地上来回打转,已经忍不住思考给自己那天穿的衣服上绣什么花了。 在魏榴花的帮助下,秋华年一家四口的新衣服已经做出来了。 棉布宽裕,九九给秋华年也做了长款衣袍,样子是魏榴花给城里一家富户的年轻哥儿做衣服时学的,有束腰、翻领、弓袋袖,秋华年试穿的时候,显得漂亮又干练。 因为这些日子活重,怕弄脏弄破衣服,秋华年一直收着新衣服没有穿,打算等去府城的时候再穿。 九九去桃花宴自然要穿新衣服,现下还有时间,她想给衣服上加上绣花,把自己新学的手艺用出来。 最后,九九和存兰商量了半天,决定一人在衣领上绣一枝桃花,九九负责绣花,存兰负责当天摘漂亮的野花编成头饰佩戴。 两个孩子全心为桃花宴做准备,敲定了打扮,又缠着问秋华年马吊牌怎么玩,秋华年上辈子拍视频时还真选过这个选题,索性用边角木料磨了四十张竖长的薄木牌,用笔墨在上面写上十字、万字、索子、文钱的花式,做了一副简易的马吊牌。 马吊牌是麻将的前身,一局游戏里有四个人一起玩,玩牌时需要算牌和取舍,是一种很有趣的益智游戏。 秋华年教过规则后,让九九、存兰、春生和云康闲暇时凑在一起玩。 春生和云康虽然年纪小,但十分聪明,很快就理解了规则,存兰上手慢些,花了好几局才明白玩法,最让秋华年惊讶的是九九,小姑娘不显山露水,一上牌桌就大杀四方,算牌从无遗漏,十局里面能赢八局。 叶桃红也和女儿学了马吊牌的玩法,忍不住让自家男人宝义仿制了一副,没事干时就找妯娌和相熟的友邻们来上一局。 “要么说华哥儿能干呢,这马吊牌我之前只在举人太太哪儿听过,一直没学会玩法,华哥儿不但会玩,还能直接把牌做出来!” …… 见孩子们玩得开心,秋华年开始做红腐乳了,卫德兴谢礼中的红腐乳他已经尝过,味道不错,但并不难超越,秋华年有信心做出更好吃的。 去镇上卖糖时,秋华年一口气和孟家豆腐坊订了足足五十斤的豆腐,买了三个大陶坛子,一小罐黄酒和十几种复杂的调料,把手里的一两银子几乎全花了出去,满满当当堆在骡车上。 孟圆菱看得摸不着头脑,“华哥儿,你家又要办席?” 就算办席,这些东西也过于多了! 秋华年笑了笑,卖了个关子,“不是办席,我打算再做一种小吃卖。” 孟圆菱听得眼睛一亮,“那你又能多赚钱了,我家的豆腐也能卖得更多了。” 孟圆菱一点都不怀疑秋华年做的东西能赚钱,在他心里,秋华年已经和财神座下的童子画上了等号。 “好,以后用豆腐只用你们家的!”秋华年笑眯眯地说。 孟圆菱不好意思地低头,脸颊上的酒窝一闪一闪,“华哥儿,你做好了一定要让我尝尝。” “放心,少不了你的,到时候给你家送半斤尝鲜。” …… 回到家后,秋华年把几个直径一米多的大圆簸箕全部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放在正午的太阳下晒干,完成杀菌步骤。 做红腐乳的第一步是发酵臭豆腐,这个过程不能有一点杂菌,否则得到的就不是能吃的臭豆腐,而是真的“臭豆腐”了。 秋华年把放簸箕的架子搬到阳光一直照不到的墙根,将五十斤上锅蒸过的豆腐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平铺在簸箕上,待其在温热通风的环境里自然发酵。 三天多后,豆腐表面长起一层绵密细软的白色长绒毛,臭豆腐已经发酵好了,如果绒

相关推荐: 穿进虚假童话后和主角he了[慢穿]   兽夫:强强抢!   娇气炮灰每天都在修罗场[快穿]   从吞噬星空开始觉醒   散花天女   [红楼]美人鱼宝玉   四合院的悠闲人生   主角花容江云骓完整版   综漫之弟弟难为   红楼从庶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