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重生机甲之找个男人来压(H) > 第377章

第377章

无忌也看到了李恪想要杀人的眼神,却面色淡然的说道“殿下您莫要怪臣,虽然臣并没有这些事情的记忆,但臣设身处地的思考下来,臣是一定会这么做的。因为您是整个大唐最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最有能力造反的宗王。要怪就怪您的母亲不是我姐姐吧!” “而且您临死前诅咒臣必将不得好死。诚如您所愿,臣最后也是自缢而死的,您的仇已经报了!” “那本王岂不是还要谢谢武媚娘这个贱人了?”李恪没好气的问道。 “这是您的事情,臣就做对大唐最有利的事!”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道“陛下,吴王殿下虽好,但他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吴王,他坐皇位,就算在座的群臣服气,天下人也不会服气的,到时候难免会私下出现动乱,恐怕到时候光是为了收拾民心,就需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来回走了几步,然后道“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恪儿你还是委屈一下,这皇位不能交给你了,只能交给这个世界的大唐宗室!” 李世民非常果决的直接对李恪说道,而看着即将到手的皇位再一次离自己远去,李恪还能说些什么呢。 第1692章 李隆基和李祎 另一边,听到突然冒出来的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吴王李恪又失去了继承权,剩余的三个大唐宗室的男丁们,脸上又同时露出了希望的表情。 结果李旦和李显就直接听见李世民冷冷的说道“你们两个不必奢望了,因为你们体内留着那个贱人的血脉,所以你们绝不可能登基,朕可不想看到未来那个贱女人的牌位又放进我大唐的宗庙里面!” “这么说来,只有我有资格了!”李琨脸上顿时露出了狂喜的表情,毕竟现在李世民的直系子孙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了,结果李世民还是摇摇头道“你不行,你的性格连李显和李旦都不如,你要是坐这个皇位,恐怕未来还是会出一个武则天出来!” “父皇,这三个孩子都不行,我大唐岂不是无人继承了吗?”听到接连三个宗室子弟都被否决了,李恪疑惑不解的问道。 “无妨!”李世民摆摆手道“这三个又不是没有儿子,这三个不行,他们的儿子里面总有能够继承我大唐江山的。朕算看明白了,这继位之君绝不能够看什么嫡庶之别,而是一定要选一个能力不凡,能够当得起江山基业的继承者出来。” “如果儿子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储君,那就到孙子里面去找,孙子里面找不到就去曾孙里面找,总能找出一个继承我大唐江山的英才!”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而台下的众臣们听到李世民这话,不由的撇了撇嘴巴。 有些臣子甚至想要站出来辩论一番,阐述一定要坚持嫡庶神教的观念,保证皇位平稳继承,而什么找一个英明但身份卑微的继承者,否则天下一定会大乱的! 不过想到此时站在那里的是太宗李世民,这些臣子的嘴巴又闭上了。 他们连武则天这个女人当皇帝都能够接受,自然也不是无法接受直接越过儿子,从孙子里面去挑选继承者的事实。 “你们三个,把你们所有的子孙都给朕叫过来,让朕看看,里面是否有能够继承我大唐江山的英才!”李世民冲李显三人道,这三人听到自己的儿子还有机会,顿时也机动了起来,纷纷起身表示要立刻回复,将自己的孩子给带过来。 “还在府里面?”李世民眉头一皱,然后一手直接撕开了虚空,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步入虚空之中,众人还来不及惊奇,赞叹神仙本领,李世民就直接从虚空里面又回来了。 而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大群被他直接用法力包裹着,如同背着蛇皮袋一般拖过来的孩子们。 话说这三人其他的本事没有,生孩子的本事倒是很不错,李显有三个儿子,李旦有五个,李琨也有四个,而且个个都没有夭折,一股脑的都被李世民给打包带了过来。 但三人的府邸相隔少说也有几公里的距离,李世民不过瞬息之间就将总共12个孩子全都带了过来,如此仙力,再也不敢让人有任何的怀疑。 李世民将这12个孩子打包带过来之后,也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将仙力一收,这些孩子就一个个如同肉包子一般撒在地上。 不过高度不算太高,所以绝对摔不坏什么。 而这些孩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几岁而已,突然被抓到这里,自然是被吓坏了。而当他们又看见自己的亲爹之后,顿时如同找到了亲爹一般,一边哭着一边手忙脚乱的爬过去找自己的亲爹寻求安全感。 李旦等人自然是手足无措的安抚自己的孩子,奈何这些孩子里面最小的也不过三岁左右,根本无法停止住哭泣,于是原本容重华丽的明堂,此时忽然变成了托儿所一般。 李世民则全程冷眼旁观,看了足足有10分钟左右后,用手指了指一些孩子道“药师,麻烦你将这几个孩子全都送回他们母亲身边去吧,哭闹不止,毫无定性,这些的人是没有资格继承大唐江山的!” “是,陛下!”李靖拱拱手,就带着被李世民指点了的十个孩子集体穿越虚空离开,送回他们母亲的身边。 如此一来,还留在明堂上的幸运儿只有两个。 当然了,他们能够留下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哭,毕竟傻子在遇到惊吓的时候也不会哭。李世民一直在注视这些孩子,他发现这两个孩子在刚刚落地的时候其实也哭。 但他们在哭的同时会观察四周,会看此时所处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趴在地上哀嚎的武则天之后,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反应,镇静了下来,和其他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这两个孩子能力如何,但性格和智慧上绝对是一等一的。 “你们两个小娃娃,你们可知道自己是谁?”看着这两个孩子,李世民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慈祥和蔼的表情,笑呵呵的问道。 “禀先生,臣乃宋州刺史之子,大唐吴王李恪之孙李祎!”年纪最大的那个孩子率先恭恭敬敬的说道。 “禀先生,孙儿是李家三郎李隆基!”另一个大概只有5岁左右的孩子,用依然带着奶音的声音说道。 “李祎,还有李隆基!”李世民反复看了看这两个孩子,觉得他们都让自己非常的满意,一时半会也敲不定究竟该由谁继位。 “你们两个过来!”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向这两个孩子招招手,把他们归拢到自己身边,然后问道“你们两个,可知道朕是谁吗?” 李世民的这个问题着实有些难以为难人,毕竟这两个孩子还小,又没有见过刚才的场景,如何知道李世民是谁! 不过这俩孩子都是聪明人,李祎略微思索了一下后道“先生您定然是我大唐宗室长者,此行是为了重振我大唐江山,诛除武氏逆贼而来,不是不知您是太宗皇帝传下来的皇叔,还是高祖皇帝的那边的皇叔!” “嗯!”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能够回答到这一步,已经非常的不容易,能够看出李祎的能力不凡了。 只是下一刻,李世民就听见一旁的李隆基拍着手道“孙儿知道,您一定是太宗皇帝,您就是我大唐最腻害的天可汗!!!” 第1693章 继皇帝位 “咦!”李世民震惊的看着这个年仅5岁的李隆基,过了一会才问道“好孩子,你怎么知道朕是天可汗的?” “因为我爹和我说过,皇奶奶她是千年一遇的女中豪杰,天底下没有几个男人能够比得上她。除非是太宗皇帝重生,否则没人能够击败皇奶奶,重振我大唐江山的。” “所以您一定是太宗曾祖,您是特意从天上下来,重振我大唐江山的!”李隆基奶声奶气的说道。 “说得好!”李治和李旦同时用力的一拍自己大腿,在心中狂喜的说道,李隆基的这个表现,一看就大大的加分了,和那个只知道猜测李世民是一位老祖宗的李祎相比,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而李世民本人也是毫不遮掩的流露出自己对李隆基的喜爱,不过皇位也不能这么草率的决定,李世民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向着两人问道“你们听着,如果皇爷爷我今天没有从天上下来,将这个贱妇给正法,让这贱妇当了皇帝,把咱们的大唐改成了武周,你们觉得咱们的大唐还有救吗?” “咱们的大唐还能回来吗?”李世民非常认真的问道,他心里面也知道这个问题其实有些超纲了,毕竟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就连李世民自己也无法预测,让两个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为难人。 但这样的问题也最能够检验出一个人的秉性如何,李世民正是要借着这个问题来观察两个孩子的秉性。 “你年长些,你先来!”李世民看了眼李祎,示意他先回答道。 “是,禀皇曾祖,孙儿以为哪怕武周建立,但江山未来终究会回到我大唐的手中!”李祎非常认真的思索一会儿后道。 “为何?”李世民好奇的问道。 “因为武周的皇位终究还是要传到儿子手中的,未来继位的还是李旦叔叔或者是李显叔叔,这样江山自然重新回到我李唐手中了!”李祎回答道。 “嗯!”李世民点点头,也没有其他的反应,只是转过头去重新看一下李隆基笑道“三郎你呢?你打算如何?” “孙儿会起兵重夺我大唐江山!”李隆基用自己的小奶音高声说道。 “哦!”李世民嘴角一笑,然后问道“那你打得过那个皇奶奶吗?” “大概是打不过的,爹爹说过,皇奶奶太厉害了,孙儿肯定不是她的对手!”李隆基摇摇头道“但是孙儿现在才五岁,皇奶奶却已经65了。孙儿可以等她老,等她死了,等她走了以后再起兵诛贼,重振我大唐江山!” “说的好!”听到这个回答,李世民哈哈大笑,同时用力的拍打着自己的大腿,抱着李隆基就非常用力的亲了一口,竟然对这孩子喜爱到了极点。 见到李世民这个反应,李祎脸上难免出现几分落寞的表情,李世民看到之后略有不忍,开口解释道“祎儿,不是皇曾祖偏袒三郎,而是他确实比你更有志气和胆魄!” 李世民干脆直接开口道“按照你的办法,其实就是坐等这个贱人重新将皇位传给你的两个叔叔,等到皇位自动回到我们大唐手中。” “可朕问你,如果你这两个叔叔比这贱人死的还早该怎么办?而这贱人还有女儿,她既然当了皇帝,那为何不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女儿呢?” “还有,你的两个叔叔其实已经改姓武了,所以他们如果未来继承皇位的话,那也大可以是武周江山的皇帝,而不是我李唐江山的皇帝。” “还有,这贱妇还有几个侄子,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武周血脉,他们当皇帝也是可以的!” “所以你的主意只是等待,等待这个贱人良心发现将皇位重新还给我们大唐,一切都指望这个贱人会良心发现,这是将未来交给了命运,而不做一点奋斗的懦弱之举,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当皇帝的!也无法担起我大唐江山的!”李世民看着李祎,非常认真的说道。 “是,孙儿明白皇曾祖的意思了!”李祎道,李世民也点点头,正准备再宽慰几句,李祎却接着说道“但孙儿坚持以为一动不如一静,天下注定是会回到我大唐手中的,实在是没有必要冒险兴兵,否则大唐又会重新陷入永不停息的兵乱之中!” “你……”李世民被李祎这句话给直接怼的一口气回不上来,这李祎不是明摆着在拿自己的玄武门之变说事吗? 要不是这是自己的亲曾孙,李世民也想踹他一脚。 不过李祎既然这么说,那李世民就彻底放弃了立李祎当皇帝的打算,而是紧了紧怀中抱着的李隆基,就打算正式宣布,将要立李隆基为大唐新一任皇帝的旨意。 而见到皇位从自己身边流失,此时其实已经13岁的李祎表现的依然非常淡定,他是吴王李恪的后人,本来就与皇位无缘,今日能够站在太宗皇帝面前已经是滔天的幸运了。 能够说出自己对于天下和局势的理解,更是幸运之中的幸运。 至于这个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李祎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尊贵的位置,但也是最伤人的位置,想要善始善终的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那就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一个逍遥的王爷,为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得起李唐宗室的身份也就足够了,其他的又有何妨。 而相较于13岁的李祎本人的洒脱,他爹和他爷爷都郁闷的快要哭了。 这天下好不容易有机会到达他们一脉的手中,接下来现在又这么的失去了。 “好了,拟旨,传朕旨意,当今天下作乱,女主祸国,宗室残破,当此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人继我大唐帝脉,以安天下之心。故,朕传位于……”李世民的口条说到一半,正准备顺理成章地接着说出李隆基的名字的时候,整个人猛然停了下来,明明到嘴边的话却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用力的吞了好几口口水之后,才表情极为尴尬和无奈的接着说道“朕之玄孙,吴王李恪之孙,宋州刺史李琨之子李祎!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皇帝位!” 第1694章 神鬼二象性的玄宗 “怎么回事?明明都是三郎一直表现的好,怎么话到嘴边又变成李祎了?”李旦茫然的,疑惑不解的看着台上宣布继位的皇帝是李祎的李世民,而朝臣们也大都是同样的表情。 大家都不傻,都能看出李世民的决定似乎是硬生生的噎回去的。 而李祎本人也非常的迷惑,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忽然峰回路转,直接成为皇位继承人了。 “你们在这等朕一会,朕去去就来!”李世民忽然表情严肃的说道,然后就把众人全都留在了台上,自己直接踏入虚空,消失不见了。 众人以为李世民已经去了其他遥远的地方,殊不知李世民其实根本没有离开明堂,而是就在明堂的空中,只不过被某人直接隐去了身影,任何人,哪怕金仙都察觉不到罢了。 “大天尊,您为何刚才传信给我,让我叫皇位传给李祎呢?明明是三郎更加的优秀!”李世民满脸疑惑的看着刘旭问道。 原来刚才李世民之所以改口,完全是因为刘旭的命令……哦,不对,应该是建议。 是因为刘旭的建议,才让李世民直接改口,将皇位交给了李祎。 “怎么说呢!”刘旭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然后道“我太好跟你说,因为这涉及到了《日月倒悬》之后的主线剧情,我只能告诉你,历史上在武则天之后,下一个实权的皇帝其实就是这位李隆基!” “历史上也是三郎当皇帝了?”李世民难以置信的看着刘旭道“这岂不是说,这个贱人之后,天下又回到了我大唐的手中!” “不然呢?”刘旭白了一眼李世民。 “那三郎这皇帝干的不好?”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问道,既然刘旭直接阻止他让三郎继位,那就说明历史上的三郎干的并不好! “这个其实不太好说,李隆基这个皇帝非常的复杂!”刘旭摸着自己的鼻子道“我可以告诉你未来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大家是这么说的。” “如果李隆基在五十岁就死掉了的话,那他将是历史前三的千古一帝,历史第一的中兴之君!但是他活了八十岁,那他就是大唐一等一的罪人,大唐实际就亡在了李隆基的手中!” “……”李世民的手颤抖了一下,亡国之君几个字在李世民的脑袋里面不断的回响。感情自家的倒霉儿子不是亡国之君,这个倒霉的曾孙才是亡国之君。 “五十岁前是千古一帝,五十岁后是亡国之君……大天尊,天下真有如此反差的皇帝吗?”李世民忍不住开口问道,他实在是想象不到,这千古一帝和亡国之君,怎么会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 “这就是历史的奇妙之处了,很多故事我们这些写小说的都编不出来,只能由历史才能够谱写!”刘旭笑道。 “那三郎他究竟是如何亡国的?总不能他也有一个武则天吧!”李世民郁闷的问道。 “不是武则天,她的命运可比武则天惨太多了!”刘旭感叹道。 “这么说,也是有女人的事情咯!”李世民的额头上冒出了好几根黑线,立刻对李隆基失去了大部分的好感。 李世民还想要问问自家这个好曾孙究竟干了什么才能打出这样的超神超鬼的战绩出来,奈何刘旭死活不肯透漏李隆基后来究竟干了什么,李世民只能换个话题问道“那李祎呢,这孩子如何?” “他是太宗之后的大唐第一宗室名将!”刘旭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不是李隆基后来对他颇多顾忌,不给他太多的兵马的话,我甚至怀疑他能够直接灭了吐蕃,未来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了!” “另外,李祎后期转而担任文官,成绩也非常的显著,朝政为之一清,奈何年岁已老,退休终老!”刘旭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李祎如果当皇帝的会如何,因为玄宗朝后期的那个鬼样子,许多的史料都丢失了,李祎的很多具体故事也都查不到了!” “但从李祎行事作风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成熟稳重之中又包含了勇猛刚烈的性子,他当皇帝或许不会有李隆基前期的大治,但也不会落到后期彻底完蛋的地步吧!”刘旭感叹道。 “成熟稳重又勇猛刚烈?”李世民细细的咀嚼了一下这个词汇,然后苦笑道“大天尊的这个评价还真高,世民自问都当不起这个评价!” “皇帝和臣子是不一样的!”刘旭白了李世民一眼道“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臣子就只需要做事,然后等着一个不对被皇帝杀头好了。” “而且我也很好奇,如果把唐玄宗给换掉,大唐是否还会走上之前的老路!”刘旭乐呵呵的说道。 “这算是对我的夸奖吗?”李世民叹了口气,然后道“多谢大天尊答疑解惑,不知道这《日月倒悬》的下一本书究竟何时才能更新?臣一定要天天追读,不敢忘记!” “《日月倒悬》还需要五年左右吧!”刘旭算了一下,然后道“不过《日月倒悬》的下一本就是《长拳太祖》了,后面李隆基的故事,你估计只能从三瓜两枣的插叙里面看到了!” “……”李世民无话可说,生无可恋的向刘旭拱了拱手,然后重新通过虚空回到了明堂中央。 此时李祎,李隆基,还有其他的不肖子们都还在等着李世民,觉得似乎可能还有什么转机,能够换一个皇帝。 然后在和刘旭交谈之后,或者是李世民回到李隆基未来还真有个头大的女人之后,李世民就彻底绝了给李隆基皇位的心思,他直接拉起李祎的手道“这个明堂虽然铺张浪费,但既然已经按照登基大典布置了,那你今天便直接登基,为我大唐第四代帝皇吧!” 好家伙,李世民一句话,就直接把李旦和李显这两个皇帝给直接OUT了。 而李祎则全程傻不愣登的跟着李世民。 “对了,一个步骤是啥来着?祭拜祖先是吧!”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我这一时半会也找不到祖宗们的牌位,你就直接跪拜我好了,活人总比牌位要强吧!” 第1695章 出口成书 有人说,唐仁宗李祎的登基大典是有史以来最潦草,但也最隆重的登基大典。 说他潦草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准备,李祎,前一天压根都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会登基,然后直接就被提溜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大唐帝国法统上的第四代皇帝。 嗯,在李世民的亲口命令一下,目前大唐帝国只承认四代皇帝,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之后的第四代皇帝。 至于中间其实也当过皇帝的李旦和李显,就被李世民给直接无视掉了。 而说他隆重,一是因为登基大典使用的明堂,以及明堂中各种奢华至极的布置,是整个大唐帝国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而亲自主持这场登基大典的更是大唐帝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李祎的登基大典是既潦草又隆重。 “祎儿!”李世民将李祎扶到了龙椅上坐下,然后笑道“自古以来,每有新君继位,那都是要宣读登基诏书,同时在登基诏书中宣布自己接下来的政策,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想法和群臣的嘱咐等等!” “你现在既然已经成了皇帝,那这登基诏书自然应该由你来亲自颁布了!” “啊!”李祎愣了一下,然后苦着脸的看着李世民道“皇曾祖爷爷,这登基诏书往往要请那些饱学鸿儒之士,名动天下之才,费月余雕琢而成。皇奶……武氏她的登基诏书,更是半年前就已经在准备了。而孙儿根本没有想过今日要登基,哪里有什么登基诏书呀!” “没准备也要颁布,不然你总不能登基之后连个诏书都不念吧!你直接口书就好!”李世民拍了拍李祎的肩膀道“登基诏书越是经过雕琢,越是落入俗套,不过都是骗人的东西。” “相反此时此刻,孙儿你口书之下拟就的诏书,才足够真诚,也足够取信于民,这能够让这明堂中的臣子们心服口服!” 李世民说完,向长孙无忌以挥挥手道“当年稚奴登基诏书就是朕口述,辅机写的。今日还是一样,你来口述,辅机来写!” “是,陛下!”长孙无忌一听顿时乐了,直接从虚空中掏出了笔墨纸砚和一套桌椅板凳出来,乐呵呵的看着李祎道“请陛下开金口,臣为您抄录!” “好!”李祎并没有犹豫太久,稍微思索一番之后,李祎直接开口道“皇帝臣祎,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 看得出,李祎年纪虽小,但是在儒学上已经非常精通了,甚至连继位诏书这样有些偏僻的东西,李祎也能够张口就来。 像这开头的一句话“皇帝臣祎,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乃是自东汉以来的继位诏书的标准开口,虽然是直接抄的,但是能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一字不差的念出来,这就很了不起了。 而在这句话之后,就需要李祎自行发挥了,只听李祎接着念道:朕以太宗皇帝之曾孙,吴王之孙,宋州刺史之子,外藩之身,奉藩京师。比因高宗皇帝体弱,多有隐疾,以政委于女主武氏。不曾想武氏乱臣贼子,竟欲以阴夺阳,占我大唐社稷。 其恶行之烈,更古未有。先杀亲长子孝敬皇帝弘,又杀亲儿子皇太子贤。后高宗崩,先立三子英王显为帝,月余废之。再立四子豫王旦,今又废之。 二帝因其为武氏亲子,无可抗也,江山社稷,皆入妇人之手,悲乎哀哉。 我大唐天下为其荼毒二十余年,以至日月倒悬,女主乱政,国险为他人侵之。 此皆为武氏罪孽,群臣多有相争,枉死者千万人也,然武氏一族,已入迷途,万死不赦。 天下群臣,除了俊臣,周兴二人外,其余皆为我大唐肱骨,贤臣良将,奈何其势不争,无以阻之。 幸朕先祖,太宗皇帝本已登仙,由天而返,灭武氏,收大政,考皇嗣,终以朕为太子,继皇帝位,国政。 皇亲公侯伯暨在廷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四夷朝使,复以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合辞朕请早定大计。上有太宗皇帝亲爱,下有群臣之厚爱,仰惟付托之至重,敢以凉薄而固辞? 已于九月十一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成与维新,除武氏一族及周兴,来俊臣二贼之外,其余臣公皆有功于国,此乃定论,合行事宜,条示于后世,亦朕不可改,不可追也! 钦此! “好!”听完了整个诏书,李世民都不由得拍手叫好道。 这个诏书本身的内容暂且不论,关键是除了开头几个字之外,真的完全是李祎在短时间内自行创作出来的。虽然口述诏书的时候非常慢,偶然还会停顿一下,或者再斟酌几个句子啥的,但这些问题统统瑕不掩瑜。 能够在区区20分钟之内口述好这样一份诏书,李世民自问自己都是不可能的办到的,恐怕也就只有像长孙无忌这样的职业文官才有可能,但李祎现在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本领,李祎的能力不容小觑了。 也因此,李世民开始重头审慎自己的决定,发现李隆基虽然嘴巴里面的话说的漂亮,可真论能力的话,恐怕还是不如李祎这个孩子的。大天尊没有说错,自己确实看错人了。 “辅机,将拟好的诏书给朕看看!”李世民向长孙无忌挥挥手,长孙无忌就将自己记录下来的继位诏书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细细的看了一番,眼神也越来越亮了。 “此子类我!”最后将整个诏书反复看了好几遍,李世民再一次的一拍大腿,无比开心的说道。 第1696章 十万大军 这份诏书确实给了李世民许多欢喜,首先从遣词造句上来说,年仅十几岁的李祎写出来的东西已经相当非凡了,反正李世民自问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四平八稳的传位诏书的。 不过文笔这种东西在真正的帝皇眼中是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这份传位诏书里面所蕴藏的东西,以及李祎这个新皇帝究竟打算如何治国。 首先这个诏书开篇写的是他李祎的身份来历,表明他是正宗的太宗血脉,是吴王李恪的儿子李祎,在血脉上他的的确确是有极大的资格来继承皇位的。 其次是说明为什么由他李祎来继承皇位,而不是李治的儿子。 第1个原因写的明明白白,是唐太宗从天界返回,亲自选的李祎这个皇帝。 第2个原因则写得非常隐晦,上面说李旦和李显先后登基称帝,但因为他们都是武则天的儿子,所以根本无法反抗自己的母亲,只能将大权交给武则天。 所以李旦和李显之所以无法继位,就是因为他们体内流着武则天的血脉,这种体内流着乱成贼子血脉的东西,怎么可能有资格继承大唐的皇位呢? 这一句话就直接把李旦李显,以及他们后世子孙,所有的继承权都给剥夺了。 这就是整个传位诏书诏书最为重要的上部分,说明自己的权利由来和尊贵血脉,自己天然就该继承皇位,得位非常的正,不是什么搞阴谋诡计得来的,这样就有了大义名分,天下的大唐子民就不会造反了。 然后下半部分,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写明白了如何处理这些臣子们。 武则天政阵足足二三十年的时间,整个朝堂上一大半的臣子都是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的,而现在武则天直接被打为叛逆,那武则天提拔的这些臣子要不要跟着一起倒霉? 在朝堂上的臣子也就罢了,可如果连着在外的封疆大吏们也要一同处罚的话,那会不会引发天下大乱? 于是在诏书里面非常干脆的将所有过错全部推到了武则天,以及来俊臣和周兴这两个臣子的身上,其他的大臣则直接明说无罪,甚至还在诏书里面发誓永不追究,彻底保证了这些武则天一手提拔的臣子们的权利和生命安全。 如此,这些臣子们就不会再想着造反保命了。 而之所以要把周兴和来俊臣给单独提溜出来,那是因为这两个都是鼎鼎大名的酷吏,和其他的朝臣不一样的。 其他的橙子虽然也是武则天提拔的,但他们做人做事还是讲着基本的官场规矩的。 但是周兴和来俊臣不同,他们就是武则天的刀,为武则天杀了不知道多少人,有一大半的李唐宗室都是死在这两个人手中,天下朝臣里面,也多多少少都有亲戚因为这两人而死。 所以大家虽然都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臣子,但其他的臣子们都恨透了周兴和来俊成,比李祎还想要杀了他们。 杀了周兴和来俊臣不但不会引起其他臣子们的不满,反而还会大快人心,引来所有臣子的高度认可,他李祎也算是为那些死在这两人手里面的倒霉蛋的亲朋好友们报仇了,绝对可以收获一大批忠诚度。 李世民在看完了整个传位诏书之后,也是满意到了极点,如此一来哪怕没有自己后期的扶持,仅仅凭借这么一纸诏书,李祎本人只要稍微聪明一些,那天下立刻就可以稳定下来,他李祎的皇位也就坐稳了。 而这个诏书里面的套路和内容也和李世民夺舍了宇文阐之后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所以李世民才非常的满意,表示李祎非常的类自己。 “那么,就由朕亲自来替我的宝贝孙儿宣读这份诏书吧!”李世民心中欢喜,也就把诸多繁文礼节给丢到一边,亲自拿着诏书,用犹如超级喇叭一般的声音,给群臣们高声的朗诵了一遍。 果然,群臣们在听完了诏书内容之后,一个个的大喜过望,没有丝毫犹豫的就集体朝着李祎跪拜了下来,口中三呼万岁,这才算是彻底承认了李祎的身份。 只不过也就在这个明堂里人人欢喜,都准备迎接新君新政的时候,一个官员忽然急匆匆的跑进来,大声的嚷嚷道“不好了,军队来了……城外的大军来了……娄师德率领十万大军来了!” 这个官员嚷嚷着非常惊恐,不过这也不怪他,当众大臣们听说足足有10万大军围了过来,他们也全都吓坏了。 而原本倒在地上半死不活的武则天瞬间眼睛一亮,挣扎着从地上抬起了头,看向了李世民,用痛恨中夹着几分愉悦的声音笑道“哈哈哈,朕的大军来了,娄师德是朕从一个小小的进士亲手提拔起来的,他对朕忠心耿耿,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统统都要死!” 只是武则天的笑声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掐断了,因为她的脖子被一旁的程咬金给直接抓了起来,然后看向李世民大大咧咧道“陛下,这贱妇太呱噪了,不如直接杀了,外面的大军交给臣来对付,臣一轮斧头,就可以把那个什么娄师德给直接砍死!” 听到程咬金如此不屑的话,被掐住脖子的武则天吓了一跳,连忙道“十万大军,你就算再勇猛又如何可能全都杀得完?不过朕可以和你们做一笔交易,朕可以退位,朕还可以亲手将皇位交给李祎,只要太宗皇帝答应朕留朕一条活命,用仙术治好朕的伤势,然后将朕囚禁在冷宫之中,安排人伺候饮食,给朕一个善终,朕就心满意的了!” 武则天这话可以说的是相当卑微的,基本上是只求活命,哪怕当个囚犯也在所不惜,似乎和十万大军并不是非常的匹配。 但这也没办法,就算外面有100万大军,也改变不了武则天的脖子被别人捏在手里面的结果。而且如果对方真的连自己身上这样的伤都能治好的话,那的的确确是神仙无疑了。 十万大军能够打得过神仙吗? 武则天不知道,所以她不敢赌,只敢老老实实的求活命。 第1697章 讲道理的 “祎儿!你怎么看?”李世民并没有回答武则天,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李祎。 李祎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在武则天期待的目光中小声的在李世民的耳边道“皇爷爷,儿臣以为此事不可。武氏阴险歹毒,宫中又被其经营多年,难免会有一些死士。武则天在冷宫之中,恐怕也能够自由的联络内外,留着武氏就是天大的祸害,哪怕孙儿今日被10万大军杀死在这,也绝不能留下武氏的性命。” “反正地方上还有孙儿的几个叔叔在,到时候武氏已死,其他人不成气候,天下自然会回归到李家的手中!”李祎道。 “嗯!”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道“但皇爷爷可舍不得你这么宝贝的孙儿,你若是杀了武氏,可有办法对付外面的10万大军?” “有!”李祎又是一阵思索,然后道“娄师德此人儿臣听说过,其人虽然是被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却是世家出身,而且为人方正,宽仁待下,乃是一个君子!” “孙儿听闻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我们大可以先答应武氏的要求,让她出面去招降娄师德,命他投降。只是武氏受伤严重,难免无法治愈,于是今晚便药石无效而亡。到时候我们再给娄师德加官进爵,对其进行安抚,同时再带着朝廷重回长安。” “武氏这十几年来都在洛阳经营,长安反而没有多少人马,宫中也没有什么人手,孙儿只要好好的经营长安,定能够安定天下!”李祎将对的计划悄悄的告诉了李世民,本以为又会得到李世民的赞许,结果此时李世民却摇摇头道“孙儿,你的计划固然不错,但太想当然了!” 李世民长袖一甩道“又是欺骗,又是诡诈,还要经营,不知安危的长安。殊不知越复杂的计划越是危险,最简单的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今日皇爷爷教你一手,你且看着!”说完,李世民就直接朝着明堂之外走去,李祎一愣,立刻跟在李世民身后追了上去。 程咬金嘿嘿一笑,抓着武则天的脖子也出去了,群臣们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们也非常好奇李世民打算如何对付外面的十万大军,于是纷纷跟在后面追出了明堂。 果然,在明堂之外,已经彻底被军队包围了。 十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将整个明堂团团围住,其中站在最前面的却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将,身着一身盔甲,目光忧虑的看着明堂。 “府帅,下令进军,将陛下救出来吧!”在娄师德的身旁,一个中年男子不断的催促道。 他叫武承嗣,乃是武则天的侄子,也是武氏仅存的几个男丁之一。 本来按理来说,他武承嗣应该出席这场至关重要的继位大典的,但是武则天行事极为谨慎,自然也对于军队十分的紧张,虽然此时统领大军的是自己最信任的娄师德

相关推荐: 狐狸精小淑的成长日志(np)   末世之我全都要(NP)   末世后人鱼搁浅   死局(兄妹骨科)   有时欢   雩梦而生(H)   囚鸟(监禁sm)   强开初蒙(艳妻系列之一)   七零年代当富婆   捕捉(强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