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的时候也是要牺牲的!”杨林心思一横,不但没有任何的退却,反而命令手下加速冲锋,要直接将敌人给冲的全部溃散。 然后当双方骑兵部队越靠越近的时候,杨林终于见到了那个孩子的真正模样,结果这回换做杨林差点滚下马来了,因为这个冲在最前面的不但不是做为人质的杨广,反而是宇文阐本人! 没错,杨林是亲眼见过宇文阐的,还是半年前的时候,杨坚带着他拜见依然还是皇帝的宇文阐,然后宇文阐这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皇帝任命他为鹰扬将军。 再然后宇文阐就死了,但杨林对于宇文阐的长相还是印象很深刻的。所以此时的杨林可以明明白白的确认,眼前这个冲锋在前的孩子就是宇文阐本人。 也就是堂堂的大周皇帝。 要说皇帝本人冲锋在前并不稀奇,自从南北朝以来,但凡是个皇帝,基本上都有过冲锋在前的经历,但一个8岁小孩冲锋在前,这就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了。 “宇文阐背后的谋主是个傻子吗?都不知道拦着这个SB孩子吗?”杨林在心中吐槽道。他一直坚定的认为长安城里面发生的这些大事,绝不可能是宇文阐这个孩子干出来的。 这背后一定有一个幕后黑手操纵一切,而且这个幕后黑手很有可能是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家,只是究竟是哪一家,杨林自己并不确定。 而现在,杨林更加不确定了,因为不管是哪一家,似乎都不可能干出让8岁小孩的傀儡成功在最前面的事迹出来。 不过有一说一,宇文阐的冲锋还是很有效果,因为是一个8岁小孩冲在所有人最前面,就让所有跟在宇文阐身后的骑士羞愧的满脸通红,但也让他们杀气和斗志旺盛到了极致,他们如果连一个8岁小孩都不如的话,那就干脆别活了。 所以这些骑士们个个视死如归,杀气盎然,就不带一丝退意的……这些骑兵本来按理来说是在长安城里面养尊处优的骑兵,可能先天条件会优于鹰扬军的骑兵,但是斗志是绝对不如鹰扬军的。 但是现在,这些骑兵的在斗志和气势上也碾压了鹰扬军了,而看到一个8岁小孩冲向自己的鹰扬军的骑士们,不由的也有些束手束脚了起来,同时气势上也受了极大的影响。 “这就是宇文阐亲自冲锋的道理吗?知道长安城里面的骑兵不行,所以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强行提升士气!”杨林在脑海中快速的思索道。 根据杨林多年的战争经验来看,打仗有技巧,但骑兵对着冲锋其实没有什么技巧。看的就是谁更加视死如归,谁更加的不顾一切,哪怕下一秒即将相撞,这一秒也绝不后退。 相反,但凡有哪一支部队在气势上先落了下风,在对冲的时候先有了退缩的念头,那这支部队就必败无疑了。强大的马匹带来的惯性能够轻而易举的刺穿这些犹豫的骑兵的性命。 在骑兵的战场上,比的就是谁更疯谁更加的不要命,而现在,有了8岁小孩带头冲锋的这只骑兵,显然要更加占据上风。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杨林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同时快速的从腰间取下了弓箭,在高速疾驰的同时还利索的弯弓张箭,箭矢直接瞄准了冲在最前面的宇文阐。 “不错,你的气势起来了,可你这个皇帝如果死了,那气势再高,又有何意义?”杨林不屑的骂了一句,同时手中的箭矢在空中快速地划过一条直线,直接朝着宇文阐的脖子上射了过去。 宇文阐一死,一切自然结束了。 第1591章 灰飞烟灭 “这箭飞的还挺快的!”宇文阐听到耳边有一阵破空的炸裂声,长年的战场经验直接告诉李世民,这是有一支奇快无比,杀伤力惊人的箭矢从自己的耳边划过了,而且距离很近,可能顶多也就是几厘米的距离。 估计只要稍微再偏一点点,自己的脸颊就要被射个对穿了。 但没射中就是没射中,宇文阐带领的骑兵部队依然发动着勇猛之极的冲锋。 “该死,居然失手了!”另一边,杨林快速的又从背后抽出了两根箭矢。杨林自问也是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虽然骑射的难度要高出数倍不止,但10箭总能够射中了九箭的,而只要这一箭射中,一切就结束了。 奈何这一箭偏偏就贴着脸颊射了过去,杨林只能叹息一声,感叹宇文阐真的好命,然后又使出了全华夏也没有几个人能够使出的连珠箭,一口气直接五箭连珠,每一箭人都朝着宇文阐的小命而去。 “这5箭总能射中一箭!”杨林嘀咕着,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五箭以各种角度与宇文阐擦肩而过,宇文阐毛都没有伤到一根,身上的盔甲也依然漂漂亮亮的。 “该死……”杨林感受了一下自己正在忍不住发抖的手,五箭连珠这样的绝技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杨林的右手已经脱力了,没有几分钟的恢复是不可能再射箭了。 不过不要紧,杨林还有办法,只见他从背后又掏出了一根箭矢,只是这个箭矢和正常的用来杀敌的箭矢很不相同,这个箭矢的箭头并不锋利,相反还非常的粗大,在箭头上有金属孔。 与其说这是一个箭头,倒不如说是一颗橄榄。 这种箭叫做鸣镝,你可以认为这是将一个口哨绑在箭头上,当这支箭射出的时候,随着气流的激烈穿过,就会发出极为尖锐的响声,整个战场都能够听得见。 而这样的鸣镝自然不是杀敌用的,也不可能指望用这种尖锐的响声来吓退敌。鸣镝真正的用途是用来指挥,不同声响的鸣镝,可以代表冲锋,也可以代表撤退等等指令。 因为骑兵在冲锋的过程中,哪怕是张飞这样的大嗓门,超过五米的距离,也别想听见他说些什么。至于传统的令旗,则因为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看不清楚,也被抛弃了。 最后是鸣镝取代了传统军中的指挥工具,成为了骑兵将领指挥骑兵最好的手段,不管是冲锋还是撤退,还是分散夹击,只要用不同的鸣镝,发出不同的声响,就能够让所有自家骑兵全都听得一清二楚,然后直接跟着声音来战斗。 不过此时杨林射出的鸣镝并不是用来进攻或者是撤退的,而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用来集火的鸣镝,意思是所有人跟我一起射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自然就是我们的宇文阐了。 杨林确实做到了令行禁止,鸣镝的声音一响,鹰扬军所有的骑兵都掏出了自己的弓箭,然后朝着宇文阐一个人射了过去……最少有超过500名骑兵响应了杨林的鸣镝,那么就有500支箭矢射向了一个位置……这可是500支箭呀,总能射中一支吧! 然而当漫天的箭雨过去,杨林定眼一看,身体差点就真的摔下去了,因为宇文阐身上依然毫发无损……并不说这些箭集体射歪了。 相反,原本围绕在宇文阐周围的十几个骑兵已经全部被射杀了,但是做为主要目标的宇文阐却片叶不沾身,身上毫发无伤。 “他难道真的是天子!”杨林呆呆的说道,他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了,如此离谱的场景却从来没有见过。 虽然此时的杨林很想要再射一支鸣镝,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双方的骑兵已经完成了对撞,从天空中来看,那就是两只飞奔疾驰的洪流正面状态的一起,宛如黄河与长江相撞一般,顷刻间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不知道有多少骑兵在这一刻马匹与马匹相撞,然后连人带马一起滚到地上,被踩成了肉酱。 不过更多的则是一方举起手中的长槊,在高速冲击力的帮助下,将对面的骑兵刺了个透心凉……因为杨林下令集火射箭的缘故,许多原本手握长槊的骑兵不得不临时拿起弓箭,等到正面冲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更换武器了。 而近战兵器的骑兵只能是对手的玩具,就这么一个冲击,死伤最多的都是鹰扬军的骑兵,而且因为周军骑兵要来的更加的疯狂,所以整个鹰扬军骑兵仅仅一个冲锋就已经有了要崩溃的迹象。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一幕来自于鹰扬将军杨林,在冲击的那一霎那,杨林就发现了一个手持双锏的骑兵朝着自己直扑而来。 杨林也没有更换兵器,但杨林身边有十几个亲卫,这些亲卫第一时间全都朝着这个骑兵杀了过去,想要干掉对方。 结果这个骑兵手中的双锏一阵飞舞,这些亲卫就一个个利落的被打下马来,这个骑兵也就直接杀到了杨林的面前。 “这是瓦面金装锏……这是秦彝的绝技……秦彝死后,这世上还有人会这样的武艺吗?”杨林看着冲来的那员猛将,仿佛看到了昔日一个可敬的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已经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而现在这个对手似乎又带着自己的绝招活了回来。 “啊!” “受死!” 两声呐喊,一阵交锋,金属的哀鸣,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杨林已经被打到了马下,而那员猛将也直接将双锏架在了杨林的脖子上。 “杨林已经被擒,尔等速速投降,还可免死!”周军顷刻间爆发出呐喊,而鹰扬军也见到了倒在地上的将军,军心瞬间混乱,有些骑兵直接乘乱而逃,有些骑兵则下马投降。 这场轰轰烈烈的骑兵交锋,就这样直接以主将被擒的方式快速结尾了。 之后的战斗就没有什么可多谈的了,杨林和鹰扬军的骑兵都没了,在周军两面夹击之下,鹰扬军大乱,完全丧失了战意。大部分士兵跪下投降,还有一部分四散而逃,他们显然都不可能回鹰扬军的军营里面去了。 杨勇也被抓了,他本来想要自杀的,奈何死活下不了手,最后被亲兵解救,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杀。 而这一幕,也被战场外围观的人看的清清楚楚,关陇贵族集团的家主们,其实此刻都以各种方式来到了战场外围,围观了这场杨家和宇文家的最后决战。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场战斗会如此相差悬殊的展开,轰轰烈烈交战,然后戛然而止的结束。周军在宇文阐这个8岁皇帝本人亲自领军冲锋的情况下,只用了总共不到5个时辰的时间,伤亡也不足千人的代价,就直接将十万鹰扬军给打崩了,杨林本人都直接被擒拿。 杨家或许在地方上还有一些势力,但他们已经无力回天了……其实不用宇文家再动手,其他家族的人都会立刻落井下石,将杨家的一切都分而食之,自家吃了个盆满钵满。 “这天下,算是又回到宇文家手里面了,宇文家当真是好命呀,居然又出了一代雄主,而且是只有八岁的雄主!”在一处山坡上,一个身穿铠甲,目睹了整场战斗的年轻人感叹着。 “是呀,8岁就能够领军冲锋,真不敢想象他18岁的时候的模样,怕不是到时候已经一统天下,世间无敌了!”年轻人身旁的一个稍微比他年长一些的人说道。 “唉,六叔,要是这个宇文阐是我的儿子就好了,那我躺着就可以当皇帝了!”年轻人笑嘻嘻的说道。 “叔德,不可胡言乱语,他现在又是我们的陛下了,这话要是传出去,是要杀头的!”身边的六叔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哼,不说就不说,我李渊以后生的儿子,各个都要比他还强,哈哈哈哈!”李渊忍不住笑了起来,身旁的六叔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好在周围数百骑士都是李家绝对的死忠,他们应该是不会泄密的! 第1592章 平衡 大战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自然是要处理诸多后续事宜的。 在当天晚上,长安城内的衮衮诸公们就联袂而出,齐整整的跪倒在宇文阐的面前,恭请宇文阐回宫主持大局,重新掌管天下,其中独孤家的家主还表示宇文阐可以再举行一次登基大典,向天下昭告大周又复辟了。 不过这个建议被宇文阐给直接拒绝了,而且还是冷然的说道“朕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登基了,这三年也都是大周的天下,期间不过有几个贼子和跳梁小丑闹得欢了些。不过现在这些贼子和跳梁小丑已经全部被囚,莫非赵国公觉得这些贼子还真的当过皇帝不成?” “臣万死!”独孤家的家主独孤罗立刻下的跪了下来,因为独孤伽罗是他的妹妹,独孤家和这一次杨家的造反多多少少也脱不了关系,所以独孤罗在看见宇文阐取胜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找机会找补,冒冒失失的提出了这个重新登基的建议,结果被宇文阐给狠狠的骂了一句。 “朕记得独孤善在荥阳那里领着骁骑军吧!”宇文阐幽幽的说道“独孤善是朕的叔父,而且他的母亲也是我们宇文家的公主,我们算是血脉姻亲了。朕的外祖将朕宇文家的叔叔们都给杀光了,以至于现在连一个大宗正都不找不到,不如就让独孤善回来担任朝廷的大宗正,赵国公以为如何?” “这……”独孤罗呆了一下,大宗正这个位置固然好,但是哪有外人当大宗正的道理。虽然现在宇文家确实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老人了,可让一个姓独孤的当大宗正,恐怕根本管不了宇文家的事情,所以这注定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职。 “可位于荥阳的骁骑军可是独孤家的宝贝疙瘩,是独孤家一手操练起来的,里面花费了无数粮草和辎重,乃是独孤家的根本。现在宇文阐要独孤善回来,这骁骑军交给谁来带领?” “这个小皇帝是想要夺了独孤家的根基呀!”独孤罗咬着牙齿,但是又不敢拒绝。虽然明面上造反的是杨家,但独孤家在中间不知道给了多少支援和帮助,要是宇文阐真的要清算的话,那下一个要清算的就必然是独孤家了。 那独孤家能够挡得住宇文阐的清算吗? 首先,在长安城里面肯定是挡不住的,宇文家眼下有十二万联军在手,还有杨素的洛阳水军的投诚,还有十万鹰扬军的俘虏,加在一起就是足足22万大军,足够将整个长安城上下所有贵族全都给屠杀一遍了。 当然了,其他关龙贵族固然在地方上有足够多的力量,独孤家使把劲也能够拉出10万大军,可这10万大军绝对没有鹰扬军这般的精锐,更没有杨林这样的将军,所以要是真的造反,独孤家怕是同样要被直接剿灭。 就在独孤罗犹豫的时候,宇文阐接着说道“赵国公不必担忧,朕的祖母是你的大姐,你就是我的亲舅姥爷。如今朝廷里面的诸位贤良和衮衮诸公都在这里,他们都可以给我们作证,明天的天一亮,以前的事情就全都不作数了,这依然还是大周的天下,诸位也依然是大周的忠臣良将。” “谁要是敢敢再提及杨坚此人,犹如次木!”宇文阐说完,抄起手中长剑,顺手在身边的马车上挥了一剑,整个马车的木架瞬间被砍成两段。 “哈哈,陛下如此说,那自然是极好的,赵国公就不要推辞了!” “这可是大宗正呀,老臣想都不敢想的位置,独孤家能够坐镇大宗正,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羡煞旁人呀!” “独孤老弟他身体不太好,这骁骑将军对他来说也是个折磨,不如早些回家休养,岂不美哉!” “放心,咱们这些人都是一同随着先帝打天下过来的,大家都立下过誓言,要同生共死,一同辅佐圣上,独孤老弟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们都会帮着你们的!” 其他几个关陇贵族的家主们纷纷开口道,这话听上去是在安慰独孤罗,实际上是在威逼独孤罗赶紧把骁骑军交出去。因为宇文阐刚才那番话也说的极为明白,只要独孤罗交出骁骑军,以往跟着阳间造反的事情就彻底翻篇,谁也不能拿出来说事,这岂不是极好的? 反正损失军队的是独孤家,和他们又没有关系。 其实宇文阐想要独孤家的军队也正常,毕竟宇文家是当皇帝的,需要强大的力量来压制住其他家族,否则这天下也不可能安稳的嘛! 可宇文家原本的部队已经被杨坚彻底打乱,宇文家的底子已经没了,现在不想方设法的弄到更多的军队来镇压天下,这宇文家的天下就安稳不了。 其实关陇贵族也不喜欢天天打架,一个心胸开阔,天天背锅的皇帝待在上面。他们在下面分食天下的利益才是最好的局面,谁愿意当皇帝呀。 毕竟这一个不好,整个家族都没了。就好像是杨家,就因为杨坚想要当皇帝,结果现在整个杨家上下全都没了,怕是连一丝血脉都传不下来了。 所以除非是皇帝不当人,想要动他们家族的利益,否则谁TMD的想要造反来着。 现在牺牲一个独孤家,重新达成皇室和各个家族的平衡才是可以长期执行的好事,谁都不会反对。 于是在其他关陇贵族的一致劝说下,独孤罗只能苦着一张脸宣布同意派人将自己的弟弟召回来当大宗正,而宇文阐则直接指派李靖带着五万城防军去接收荥阳的骁骑军,成为新一任的骁骑将军。 听到这个命令,众人都好奇的看着李靖,不知道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年轻人究竟是哪家的子弟,居然一步登天到了这种地步……他是陇西李氏的,还是赵郡李氏,还是唐国公家的? 嗯,应该和唐国公没有关系,唐家都是一群胆小怕事的弱鸡,而且宇文阐也不可能再让同为关陇贵族集团的唐李手上再多足足十万骁骑军出来。 那这可把天下送给李家有什么区别,他宇文阐又不是李家的人。 第1593章 天下平定 稍稍的动用手段,就直接借助整个关陇贵族集团想要天下稳定的心思,成功的把强悍的骁骑军给弄到了手里面,众人再一次对宇文阐的政治手腕感到惊叹,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8岁的孩子,那么敢相信这个8岁孩子之前居然被杨坚给坑死了。 之后众人再央求宇文阐回宫,不过宇文阐依然拒绝,他直接就住在了战场上,或者准确的说是住在了战俘营里面。 这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宇文阐都在鹰扬军的战俘营里面行走,不但将整个鹰扬军的大小校尉军官都见了一遍,还和那些战战兢兢的士兵们打成一片。 后来宇文阐直接命令守军给所有的俘虏松绑,然后又派人送来上好的美酒,和鹰扬军以及联军上下醉了个通宵……此情此景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毕竟今天白天还在打生打死,在对方身上戳出十几个窟窿的士兵们,此刻却互相拥抱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畅饮,最后干脆醉倒在篝火旁边。 有不少还保持清醒的俘虏们分明看到,堂堂的大周皇帝宇文阐就和三十几个俘虏士兵醉卧在了一张草席上面,那醉的是呼呼大睡,但凡有一个士兵起了歹心,一剑砍下去,这刚刚复辟的大周皇帝就没了。 但没有哪个士兵会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和哪个皇帝醉倒在一起过。 接下来三天的时间,宇文阐都呆在军队里面,上下倾听着军队里面的各种声音,详细的和各个基层士兵交谈,从他们口中知晓了整个军队的各个情况,以及诸多将校们的人品和性格如何。 然后每天晚上,宇文阐都和这些俘虏们住在一起,连皇宫都不回,等到第四天早上,难得睡了几晚好觉的士兵们从帐篷里面爬起来,忽然就收到了紧急集合的命令,紧接着就看见许多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将军校尉们,此刻全都被牢牢的绑在一棵棵柱子上,惊恐的大喊大叫着。 “诸位兄弟们!”宇文阐走到了所有人面前,高声道“这些天我都在和大家谈心,从大家口中听到了许多事情,也知道军中有许多将校不干人事,害的许多士兵兄弟们悲苦不已。” “朕这些日子也令人核查过了,凡事确有其事,同时罪不可赦的家伙都被绑在这里,总共63人,朕今天就将这些军中的蛀虫们全都砍了,给大家一个公道!” 说完,在众士兵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宇文阐就亲自动手,直接手起刀落,毫不犹豫的一个个将这些将官的脑袋全都砍了下来,鲜血几乎将整个斩首台都给染成了一片红色。 而台下的士兵们在最初的呆滞之后,一个个都兴奋的大喊大叫了起来,他们都是在这些将官手底下吃过苦的,见到这些混蛋全部被斩杀了,自然是兴奋到了极致,对于宇文阐也感到到了极致。 “既然有些人不合格,那自然也有一些合格的好汉子,朕这些天也同样从诸位的口中听到了不少名字,个个都是咱们鹰扬军里面的豪杰。朕今天砍了多少个脑袋,就任命多少个豪杰接替他们的职位,这鹰扬军就还是鹰扬军,是大周的鹰扬军!” 说完,宇文阐就真的开始念名字了,也全部都是他这些天了解到的,军队里面真正能够服人心,但一直都深受打压的底层士兵的名字。 一时之间整个鹰扬军上下振奋不已,口中大周和陛下的呼喊声震彻云霄,接着宇文阐就直接让鹰扬军重新返回驻地,再任命秦琼和程咬金为鹰扬军的正副统领,之前的事情一律既往不咎,宛如根本不曾发生一般。 消息传到了长安城内,关陇贵族上下都叹服不已,这手段简直太妙了,既赢得了军心,还斩杀了原本属于杨家的心腹,而那些被推上去当将军的底层士兵自然对宇文阐感恩戴德,他们从此就是宇文阐最忠实的走狗了,整个鹰扬军上下也通过这些新上任的军官而彻底被宇文阐牢牢的掌控,再加上之前的禁卫军和城防军,宇文阐本人就直接牢牢的掌控住了22万大军,宇文家的天下算是彻底的稳定下来了。 在送走了鹰扬军之后,宇文阐总算回到皇宫里面开始办公了,不过之前4天的时间也没有闲着,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们亲自带人将整个皇宫上下给犁了一遍。 首先所有太监全部赶出宫廷,并且至此宣布皇室不再会任用任何太监。 而宫女们也被赶走了一大半,凡是有一点点不对劲的人统统都被赶走,但却没有新招募宫女,最后皇宫里面的人数被清掉了八成,只剩下不到几百人的宫女和禁卫军还在皇宫之内。 用宇文阐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又没有大婚,没有任何的皇后与妃子,整个皇宫里面要伺候的人也就他一个,用那么多宫女干什么? 什么,你说先帝,也就是宇文阐父亲的妃子? 拜托,那些妃子要么被杨坚给杀了,要么被赶出了皇宫,宇文阐自然也不可能再将她们给召回来,皇宫之内自然也就要不了那么多人了。 不过神奇的,杨家的人却还呆在皇宫里面,独孤伽罗连同杨勇和杨广都没有死,杨林甚至都还活着。 如此举动也让关陇贵族上下相信宇文阐确实没有对他们进行清算的意思,否则杨家的人怎么可能还活着? 宇文阐别人最痛恨的杨家人都不杀,杨丽华这依然是太后之尊,宇文阐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无冤无仇的人过不去。 很快,长安城的变动就迅速地传遍了整个天下,原本还在习惯大隋这个新名称的老百姓们,忽然发现大周居然又回来了,皇帝还是之前的那个。 不过老百姓们只是感叹上面的人玩的真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反应,毕竟谁当皇帝和他们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日子该过照过,还能变得更好不成? 真正为此感到心惊肉跳不已的则是各个地方上的大员们,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继续效忠大隋,还是重新回到大隋的怀抱。 如果说一开始这个选择还让他们感到为难的话,那随着鹰扬军被一战全灭,杨林本人被俘之后,这个选择也就变得没有那么的困难了。 而且几天之后,天下的封疆大吏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宇文阐的亲笔信,这封信里面亲切的问候了他们的身体如何,吃饭睡觉可好之类的。还反复的告诫他们,朝廷虽然有些动荡,但地方上绝对不能乱。 所以你们这些封疆大吏就先不用回朝廷了,等一年之后他就会陆陆续续地召见大家,到时候再见面也不迟,最后还催促了一下今年的税赋,要求尽快将各地的税收交上去,朝廷还等着急用呢。 这封信一看完,所有封疆大吏的脸上都露出了放松的笑容,不急着召见大家,回去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回京被杀的命运,而一年之后分批召见,则是让各地的封疆大吏们可以看看他宇文阐是否真的记仇,最先回去召见的那几个封疆大吏是否会被折腾等等,这些都是表明自己的诚意和态度。 最后催大家交税,则是告诉他们大周非常的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税收,只要你税交的积极,那依然就是大周的好官。但反过来,如果哪家交税交的不积极的话,就是还念着大隋,接下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一封信后,大周上下各个奋勇交税,有些地区甚至还交出了比往年多出一倍的税收出来,让大周原本已经变得干瘪的博库也迅速的丰盈了起来。 可以说,大周上下95%的官员都是明智的,善于交税的好官,但也有那么少数几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迎接他们的就是大周毫不犹豫的铁蹄。 在休整一个月后,鹰扬军直接开始奔赴地方,将那些个交税不积极,又或者是摆明的造反的官员们全都斩了脑袋,整个大周的局势,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迅速平定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杨勇分散而逃的弟弟们都没有得到什么杨家宿将的效忠,这些原本在杨坚面前忠诚的如同小狗一般的封疆大吏们,第一时间就将这几个弟弟给全部擒拿,然后送到了长安。 宇文阐也非常的仁慈,依旧将他们与独孤迦罗等人关在一起,所以整个杨家上下除了杨坚惨死之外,其余人居然全都幸运的活了下来,屁事没有,全家安康。 但杨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1594章 秘书阁 接下来整个大周度过了相当平稳的三年时间,宇文阐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就是没有对除了杨家死忠,哪怕大周复辟之后也依然造反的人之外进行任何的清算,甚至就连杨家的几口人也依然好好的活在皇宫里面,太后也还是杨丽华,这让整个大周的天下又彻底的稳了下来。 似乎整个天下就没有发生过改朝换代这样的事情一般。 当然了,还是有某些地方能够看出来的,比如在复辟之后的第2年,宇文阐就果断舍弃了大宁这个由杨坚建议的年号,改元贞观,从此就是大周的贞观年间了。 除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之外,宇文阐还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能力。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朝廷大臣想要欺负宇文阐年纪小,不懂朝廷大事,故意将很多杂乱复杂的事情全部送给宇文阐批复,还美其名曰不敢擅权,以免重蹈覆辙等等。 其实这个举动是有着相当的不合理的,毕竟朝廷的各个衙门本身就有处理这些日常事务的权利,这些衙门的官员也可以自行处置。除了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判决的内容之外,其余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以奏折的方式送到皇宫里面。 说白了这就是关陇贵族给皇帝的一个示威,皇帝直接吞掉了整个独孤家的骁骑军,其他关陇贵族虽然是促成此事的主要推手,但这是为了平衡,并不代表这些贵族们心中并不愤怒。 所以他们借着这样的手段给皇帝一个小小的警告,告诉他们想要掌控天下仅凭武力是不行的,还得靠他们这样的官陇贵族以及朝廷上的各大世家门阀们来处理朝廷政务才行,否则你皇帝陛下就算一天只睡6个小时,也不可能处理得了天下海量的事务。 毕竟这些奏折可不仅仅只是看一眼就可以了的,皇帝本人还必须要亲自批阅。 而处理一本奏折,肯定要先细致的看一遍奏折的内容……官员们递上去的奏折全部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这种和日常口语截然不同的文体,会极大地影响皇帝的阅读效率。 有些官员在一本奏折上甚至会写上几千字的文言文,这就导致光是看完这本奏折,可能就需要花上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的时间。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茹太素的官员,是堂堂的户部尚书。这位写奏折基本上都是千字起步,偶尔还会有万字级别的奏折,最长的一个昼则多达17,000字。 以至于勤奋的朱元璋看到这奏折都头疼,只能让手下的官员念给自己听。结果念了15,000多字,不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等到之后的2000字才正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切中时弊,朱元璋本人全部采用,但还是把朱元璋气的炸裂,让人把茹太素狠狠的打了一顿,同时言令奏折里面不得有任何空泛虚谈的东西,否则直接打死。 但就算这样,后期的朱元璋本人每天依然要花16个小时以上去处理各种奏折,比现在的社畜们还要内卷的多。 而现在,这些人将同样的手段用在了宇文阐的身上。 结果就是原本数倍于正常政务的海量奏折全都送到了宇文阐的面前,不少人都期待着看宇文阐上下混乱,手足无措,不得不将各位官员们请回来处理朝政,继续将大权交给他们的场面。 然而从复辟之后的第5天开始,奏折只要送到了宇文阐里面,最多不过两天时间,必然就会有相关的批复送回给各个衙门。 而且有不少批复文字很多,许多奏折本身只有几百字,但批复却给了数千字,其中还包括许多详细的政策和政令等等,基本是拿着批复就可以直接执行的水平,把那些上交奏折的官员都给吓了一跳,这真的是一个8岁小孩能够处理出来的事情? 后来有官员暗中将奏折凑到一起,发现这奏折上总共有13种不同的笔迹,而每本奏折的批复上都最少有两种,最多有七八个人的笔迹。 其中有一个人的笔迹是一定会出现的,而且这个人的文字是专门用红色朱砂来写的,其中大部分是画个圈圈或者画个叉叉这样的。 画圈圈的代表同意,后面就没有什么文字了。但如果是画了叉叉的话,就代表不同意,同时后面会跟上一句为什么不同意,然后发回各个衙门重新审议等等。 当然了,偶尔也会有奏折上出现大量的红色文字,其中的写出来的道理不比其他人要弱多少。 如此奇怪的状况让不少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皇帝陛下在宫廷内部设立了一个名叫秘书阁的机构,然后专员征召了十二名内阁秘书,所有送到皇宫里面的奏折会先交给12名内阁秘书。 由12名内阁秘书审阅批复之后,再交给皇帝陛下亲自裁决。 因为内阁秘书已经提前看了奏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皇帝陛下只需要审阅一遍内阁秘书提出的处理办法是否合格就行了。 合格的话就画个圈圈,交回给各个衙门执行。 不合格的话就发个叉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打回到各个衙门或者是秘书阁去重新审阅和拟定。 而如果在秘书阁进行审阅的时候,一两个内阁秘书拿不定主意,那就会请多个内阁秘书一起商议,所以也就会出现一本奏折上拥有七八种不同笔迹的情况,这代表有七八个哪个秘书都对这本奏折进行了不同的回复和处理。 后来这整个过程还演化出了两个专有名词,其中内阁秘书处理奏折叫做“贴条”,而皇帝陛下进行最后审阅则是“圈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据说小皇帝每天只需要工作一个半时辰的画圈圈就够了,有时候遇到了一些大问题,才勉强工作到两个半时辰左右,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骑马,画画,作诗,还有就是修仙……没错,小皇帝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觉得命不够长,直接就开始修仙了。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众关陇贵族们也松了口气,修仙好呀,只要皇帝开始修仙,那就必然无心处理朝政,也就没有时间去约束他们兼并土地,吸取民脂民膏了。 等等……这小皇帝好像也不用怎么处理朝政,都有内阁秘书替他办了! 第1595章 贞观三年 同时在这三年期间,哪怕对宇文阐再挑剔的人来说,都不得不承认这三年居然是大周发展的最为顺遂和完美的三年。三年的时间里面,这个小皇帝在不触动各大官僚贵族集团利益的情况下,居然还完美的实现了民生和经济的发展,百姓的日子有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个叫做经济的词汇,搞了诸如大周皇家钱庄的东西。钱庄这玩意儿并不稀奇,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只能够提供存取款业务,而且还是原地的存取款业务。 另外因为此时钱庄的功能只有替用户保管财务的安全,同时如果在遭到盗抢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部赔偿银钱,所以这钱庄的收费极高,平均一年居然要收取高达2%的保管费用,再多一些都快赶上高利贷的利息了。 但是大周皇家钱庄居然表示免费提供存款业务,不收取任何保管费,而且保证财务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大周皇家钱庄还提供异地存取款业务,只要手中拿着大周皇家钱庄的银票,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州郡的州城里面取出相应的金钱。 这么牛叉的服务居然不收取任何的废物!!! 更重要的是,朝廷还宣布所有朝廷的财务相关,全部转移到大周皇家钱庄来进行,所有税银相关都是直接由当地的衙门直接存进大周皇家钱庄的官方账户里面,然后再直接通过汇款的方式汇给朝廷。 也就是实实在在的金银其实待在当地钱庄的保险库里面没有动,但钱就已经神奇的送到朝廷去了,中间省去了大笔的专门用来运输金银的费用。 这还不算,更加离谱的是粮食,布匹,金属等等,传统上也需要官府负责运输的批量物资,统统都按照朝廷公布的统一价格折算
相关推荐:
思欲(nph)
强行入侵[向哨]
穿书成反派师姐,女主咋先黑化了
狛犬(H)
强臣环伺(肉)
隔壁大叔是只狗(H)
婚变
浪蕊浮萍(H)
与兽共枕之苍穹之恋(H)
心声泄露后我被反派家族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