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白蛇的额头嵌着一枚一寸大的宝珠,能在夜间发光,军士挖下宝珠之后,白蛇的尸体就化成一泓清水消失了。他不敢私藏,便把珠子献给了顶头上司,也就是节度使崔大帅。崔大帅如获至宝,立刻把那斩蛇的军士提拔为亲信。这件事在徐州附近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军士听说目前还在崔大帅帐下效劳,鄙人不敢添油加醋,句句都是实话。” 众人正沉浸在这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中不能自拔,那个小官突然双掌一拍,仿佛得了天启般茅塞顿开:“对得上!对得上!” 他这次不敢高声,特意压低嗓音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得天下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白蛇珠这种东西,不管是真是假,都只有天子才配拥有。崔克用纵然在徐州权势滔天,也只是一方豪强,只要他没有造反的心,就不敢私自占有这种名头的宝贝。既然奇闻已经传开了,他必须把宝珠主动敬献给天子,才能显得忠心耿耿,这不是想讨封赏,而是明哲保身之道,不得不为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位官家实在是再世诸葛!”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小官的推论合情合理,一致认为莲华寺中被盗的宝贝就是白蛇珠无疑。 宝珠敛色屏气旁听了好半天,直到确认再也没有新的消息了,才心事重重地带着十三郎起身回屋。 她倒不是担心吴县令有丢官杀身之祸,只因韦训已经失踪了近两天,至今没有现身。 23 ? 第 23 章 宝珠回到房中,打开窗户,往窗外望去。 夕阳西下,多宝塔矗立在灿烂晚霞之中,上千个铃铛随风而动折射霞光,整座塔流金溢彩,如梦似幻。 发生如此大案,想来那附近已经被官兵严加看管,普通香客别想再靠近了。前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莲华寺游玩时,寺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仿佛还在眼前。而当时韦训就心事重重,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多宝塔,如今回想起来,怎能不让人起疑。 他到底在看什么?换防时间?巡防路线?或者只是单纯发呆? 十三郎见她不如往日亲切,冷着脸若有所思,心中忐忑,不敢在她面前胡说八道,只拣刚才听到消息评论:“只是抓贼而已,怎么就封了城,那吴县令好糊涂啊!” 宝珠竟然摇了摇头,缓缓地道:“田舍汉的话怎么做得准。一般守卫森严的内库被盗,十有八九都是内鬼联系,吴县令立刻抓捕相关人员,又封城防止匪盗携带赃物逃走,也算得上当机立断,处置果决。只是严刑拷问这事做的不怎么精明。” 十三郎问:“什么意思?” 宝珠道:“如果是酷吏审问谋反案,锤楚之下疑人必招。谋反乃是承认有反心就能坐实的虚构罪名,不需要有什么证物,官吏即可拿着供状交差了事。盗窃案却与此不同,就算酷刑之下让人被迫承认是自己所盗,但被冤枉的人却无法空手变出来赃物,没有赃物,那案子就破不了,是以拷问不对。” 十三郎听她分析得丝丝入扣,心中好生奇怪。毕竟她以前稷黍不识,麦莠不分,走在街头好像个幼童一样,时时都要人照应。 他不知道的是,万寿公主生于深宫,对市井间的事自是一窍不通,叫她亲自去买口吃食都大有可能被七两称蒙骗。但庙堂之上,达官显贵们的种种敷衍塞责、诬告构陷等龌龊事却是从小耳闻目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那九娘的意思,被抓的人是冤枉的?” 宝珠叹道:“我又不知道其他细节,哪里能空口断案。只是我自己大概要倒霉了。” 十三郎惊问:“这又是怎么讲?” 宝珠心事重重地说:“如果拷问之下依然没有寻回崔克用的东西,县令当不起这罪责,就会着差人在城中一一搜捕,不然大张旗鼓地封城干什么?就算找不到一时宝物,也总要逮捕拷问一批人,方能显得自己尽心竭力。到时候没有公验的流民首当其冲,会被当作疑犯抓去县衙过堂,就算清白无罪,几十杖挨上非死即残,那可不就是倒了大霉?” 韶王身为皇储备选时,曾经接受过几年“听讼”的教育,每次从前朝回到宫里,总是把当天听到的有趣案子讲给宝珠听。朝中历代以审案闻名的名臣徐有功、苏无名等人的实录,兄妹俩当做故事书读,都给翻烂了。至于酷吏、庸吏的办案思路,都不用专门去找,天天都能看到。
相关推荐:
(综同人)非洲人的肉类陈列柜(H)
野性弟弟霸道爱
笼雀(futa)
挖坑要填[快穿]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咒术回战]星象仪
悉尼往事
女帝修罗(潇湘vip完结)_np文
蹲久了腿麻
狂徒【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