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龙君勿要自责,此番劫难乃是丹道之劫,非一人之过也,况且我等也算是保住了一些东西的,至少《真录丹综》还在,胜过此前混乱不堪!” 天神和龙族向来是相互之间不太待见的,不过今日在这里,双方之间不存在什么成见。 “唉,星君所言甚是!” 巫胤心中好受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安慰的话谁听不出来呢。 “只是纵然《真录丹综》得以重现,如今却真的成了沧海遗珠了” 数十万卷典籍啊,才整理了其中一部分就得到了《真录丹综》,若是全部整理完成,也不知道能总结出多少丹道瑰宝啊! 以南海龙君为首,许多水族和神人都在设法寻找还完整的典籍,并将它们保护起来。 一段时间过去,龙宫废墟上能整理的东西都已经差不多了,而随着周围的泥沙逐渐散去,周围海域的景象也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南海龙君也不再参与一些琐事,而是一点点游向了龙宫的后方,随后是一众水族以及一些神人和修士众人的视线都看向了龙宫后方,在浑浊的海水逐渐重新变得清澈之后,龙宫后方一座山丘之外一根伫立在海底的巨柱也渐渐显现出来。 其中一些人也明白了过来,这就是刚刚的那一声巨响的由来。 “此物难道就是那丹炉中炼制出来的宝物?” 巫胤游动到了那一个巨柱边上,也只有到了近处才能看出此物的宏伟。 这一根巨柱显然极为沉重,其所落之处,海床直接被击穿,更曾带起一股强烈的冲击,以至于龙宫后方形成了一片小型海底盆地,且有不浅的深度。 那根巨柱就伫立在这盆地亦或者大坑的底部,光是一眼看去,呈现出一片乌黑的色泽,但除了大以外似乎别无特殊之处了。 “这就是仙尊炼制的宝物?”“那四柱真阳炉中就出来一根柱子?” 巫胤的龙躯流光一转,已经重新化为人形,他就站在盆地边缘,带着惊叹之色看着面前的巨柱,甚至连丹道典籍损毁大半的哀伤都暂时忘却了。 巫胤可是明白这绝对是一件了不得的宝贝,不说别的,当一件东西大到极致,本身就十分不凡了。 炼丹炉才多大啊,虽然丹道有云炉中有乾坤,但终究是有限度的,而这一根巨柱光是一眼看去已经数百丈不止了,这就足够夸张了。 巫胤不知道的是,巨柱在海面上的时候还要更夸张,落海之后已经收缩了大半了。而除了其本身的体积,光看这被砸出来的地方,就知道巨柱极为沉重,更不用说刚才海中之劫怕也是被这巨柱绞碎的。 “这可不只是一根柱子啊” 巫胤喃喃着,一步踏出,水流送他去往那巨柱的所在,最后落在柱子的下方的边缘处。 到了近处,巫胤伸手小心触碰巨柱,发现并无任何法光,也无任何抗拒,仿佛就是一根普通的生铁柱,但或许是因为太大带来的心理作用,触之就有种厚重感。 只是再感知四周海域的流水的变化,身为南海真龙的巫胤隐约明白了什么,更是有一些引申猜测。 “龙君,这究竟是什么宝贝?” 一个龙族过来,一般厉害的宝物出世,都是不能随意靠近的,至少想接近没那么简单,而这一间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抗拒感,即便如此,谁都知道此物绝不简单。 听到龙族的问题,巫胤抬头看着上方道。 “此宝应该是易道友心感海中生劫,心念变化之下,促使四柱真阳炉中的灵宝呈现出来的形态,此宝一落,海中水流顿时就稳定了下来,劫数也就消了.” 说着,巫胤用手不轻不重地在巨柱上一敲。 “咚” 略显沉闷的声音传出,周围的水流都生出一道道波纹,这波纹所过之处,附近远近的水族都有种浑身麻痒的感觉。 海面之上的天劫在此刻也已经进入尾声,易书元这次是结结实实挨了一顿天打雷劈,而且可是比之前猫妖化形之劫要重得多。 但所幸雷劫这种劫数,来得猛烈,却也是简单明了直来直去,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受些伤抗下来问题不大。 这会海面上雷劫散去,易书元和其余人自然也纷纷入了海中,立刻向着龙宫方向而来。 当得知水底劫难胜过海面,看到整个水晶宫近乎成了一片废墟的时候,惊骇者有之,哀叹者有之,不甘者有之,失落者有之,多得是人怅然若失不过也有许多人随着易书元一起踏着水流去往龙宫后方。 易书元也已经落到了这一处海底盆地之中,本以为这不起眼的铁柱会让人觉得大失所望,但看南海龙君在那边欣赏的样子,应该是不会了。 “道友,此宝可有名字?” 巫胤自然是知道易书元已经来了,问了一句之后才回头看向踏着水波过来的后者。 易书元看着眼前的巨柱,笑了笑道。 “灵宝出世镇海劫,此物可称为定海神针!” 一听到这名字,巫胤微微错愕,周围不少水族和神人以及修士也心中古怪,看看这巨柱之宝,竟然被称为“针”?仿佛明白众人在想什么,易书元只是带着微笑道。 “灵宝此刻虽巨,但比之大海亦若一针!” 若比之大海,那确实如同一根针,但这根针可不一般啊! 等易书元到了身边,巫胤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和尴尬的神情,斟酌再三之后还是问了出来。 “道友,我知这定海神针乃是道友悉心炼制之宝,或许也只有道友能够驾驭,但可否.” 易书元知道对方想说什么,赶忙开口。 “巫道友莫要误会,四柱真阳炉是道友的宝炉,炉中的灵物自然也是道友之物,易某不过是恰逢其会,一圆心中之愿罢了!” 听到易书元这么一说,巫胤心中大定,随后又更觉得尴尬了,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沉默几息之后,巫胤还是叹息一声。 “未能保住丹道大典,乃巫胤之罪孽也.” 对此易书元没有那么的伤感,虽然也有遗憾,但却并非那么深。 “先人之智固然可贵,后人之慧亦不可小觑,丹道古能兴,今朝亦能复兴,而且不是还有《真录丹综》么?” 第588章 赠画之人 水晶宫的损毁在易书元看来可谓是损失惨重了,至少他很难想象那结合了恢弘气势与美丽神秘的水晶宫建造起来花费了多大代价。不只是易书元,实际上任何其他人乃至龙族本身也是极为心疼可惜的,包括了来自东海的江郎。 但不得不说,龙族确实财大气粗,至少南海龙君豪言是,水晶宫没了再造就行了。 当然,比起水晶宫,此次丹道大典的损失才是真正令所有人痛心的。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万事难俱全,相较而言,这一次也不能算是没有收获。 水晶宫足够大,尚且完好的几间宫殿虽然只占原本一成都不到,但依旧足够容纳如今在南海海底的所有人。 众人将在附近海域搜罗寻找到的一些经典重新汇聚,数十万册如今还剩下不到万册,但其中有很多此前在龙宫中整理汇总的文书保存,也是劫中以北方药师星君为首的人拼死重点保护的内容。 世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了,如今灵宝已出没有其他牵挂,易书元同众人将剩下的书文归纳总结,此后的收获却远远胜过此前。 或许是因为丹道劫数已经过,之后进展在有限条件下可谓是畅通无阻,四海四天的此道高人一起将精力集中到剩下的内容上。 以《真录丹综》为首,最后总结出三十部丹典,已经算是打破了现今丹道的桎梏。 为报答四海四天各方各道的相助,也为了赔偿他们的损失,四海四天皆有拓本可带走,而真本则被一致认定收藏于南海水晶宫,当然,得是重建之后的水晶宫。 只不过水晶宫的那个神秘宝库似乎本来就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但说是真本,其实和其余拓本在内容上没什么差别,只能算是第一份收拢整理出来的书籍,纪念意义更大一些。 除了四海四天,此番慷慨相助的各方仙府同样不能忘,只不过相对的,他们不可能带走真正的拓本,毕竟道不轻传。 但此番前来的人,可以在南海龙宫中阅读丹道经典,能领悟多少全凭个人。 并且今后他们的后辈门人可前往四大天庭和四海龙宫任何一处阅读丹典,不会有任何阻拦,同样是凭借个人领悟,但也并不是可以一直去,而是依据此次丹道大典的贡献情况而论。 但仙踪缥缈,本来这次来的仙府也没多少,连上最后到达的紫山仙派,前头一共有二门三派五宗,总计十个仙府参与。 紫山派赶了个晚集,前头几乎是毫无贡献,连携带来的书籍都还没来得及放下,不过也因为如此,带来的几百卷书得以幸免,虽然后面看来也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典籍。 可依旧为紫山派后辈门人赢得三次机会,也是三次踏足丹鼎一道玄妙之地的缘法。 而易书元作为此次大典最关键的人物,并不留这三十部书,却也随时可以去四海四天借阅,其门人弟子也并不设限。 并且谁都知道,易道子心中的丹道,或许才是最珍贵的,也不是谁都有机缘了解的。 除此之外,作为此番丹道大典至关重要的人物,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易道子。 原本的珠藏《真录丹综》来自上方天界,本来也应该归还。 但定海神针都留在南海了,南海龙君为了报答易书元,竟然又亲自上天一趟,同天帝交涉,愿意将四柱真阳炉留在天界,以换走那一枚《真录丹综》的真本珠藏,将之赠予易书元。 那珠藏虽然特殊,但毕竟也只是一部书,备份典籍又不是不包含《真录丹综》,而且龙君亲自来谈,更是奉上四柱真阳炉,可谓是诚意十足,上方天界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最终就是,四柱真阳炉留在南方天界,南海龙族也可以上天使用丹炉,算是双方共有,天庭占得多一些。——南海,稍加修缮的水晶宫大殿中,易书元亲自整理拓本,南海龙君和四方星君以及另外三海龙族的代表都在一旁,或打下手,或旁观。 一同帮忙的还有仙府中一些对于书文丹青之道有较深厚造诣的仙修。 三十部书,每一部大约六到九卷,其中也包含了易书元对于丹道的许多理解,此刻分为八份,已经全部整理完毕。 大殿之内一共八张桌案一字排开,上头放着三十部丹道经典。 摆在最中央的一份最为特殊,因为在另外二十九部书之上,还摆着一颗剔透的珠藏。 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向这八分典籍,心中都充满着感慨,虽然谁都知道丹道一途困难重重,却也至少有了指路明灯。 “此番全凭诸位大力相助,虽有劫难,但我等完成此等盛举,也是功德一件啊!” 南海龙君,这么说着,所有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易书元看看这些人都在矜持,笑了笑开口打破僵局。 “我等就勿要相互赞美了,还是收走藏书归于四海四天。” “仙尊所言极是!”“那我等便不客气了!” 众人相互笑笑,在易书元取走中央的珠藏之后,其余人各自将八张桌案上的藏书收走。 “哈哈哈哈哈哈.诸位道友也不必急着走,之后会再开宴席,别看我这水晶宫现在残破,但是该有的一样不少.” 南海龙君的话并不是玩笑。 避水珠一悬,残殿内外宴席照开,美酒佳肴一样不少,也不知道怎么变出来的。 这名为“谢丹宴”的宴席持续三天,待到宴席一过,四海四天各方修士也纷纷告辞离去,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此次已经算是行程圆满的易书元。——江郎带着东海龙族一道护送三十部丹典回东海,职责所在,他不可能和易书元慢悠悠走,所以已经先行一步。 这会易书元带着石生和齐仲斌,以及趴在石生头上的灰勉向东踏云而行。 两个弟子驾云,而易书元侧躺在云头,任由清风吹拂在身上,也算是放松又惬意。“师父,您说以后丹道会有古时那么辉煌么?” 这次也算是打破桎梏推陈出新,丹鼎一脉燃起希望了。 易书元打了个哈欠,这几年心力耗费极为严重,纵然是他也会有些精力不济,听到弟子的话则是笑了笑。 “丹道或许永远无法达到曾经的辉煌了.” 这话听得石生和一边的齐仲斌面面相觑,就连灰勉也跳到了易书元身上。 “为什么啊先生,这三十部典籍可谓是集今古之智,开当今丹道之先河了,如今天地间法脉也算昌盛,怎么会达不到呢?” 易书元看了一眼灰勉。 “嘿,说到点子上了,如今天地间法脉也算昌盛,纵然如此成道亦难,而古时修行成道之路可要难太多了,丹鼎一脉毕竟是又困难又危险的,当今世间,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花费终身钻研此道呢?” 说着易书元又补充一句。 “当然,状况肯定会比以前好不少,总不至于仙丹还是我乾坤一脉独有了的.吧.” 正在这时,易书元心中微微一动,而一会之后,石生和齐仲斌纷纷回头看去。 “师父,有人追来了。” “等一等他吧。” 易书元这么说一句,法云也慢了下来。 不多时,一名清须仙修带着童子从后方驾云来到了近处,而易书元也已经站了起来,前者一到近处就在云头躬身行礼。 “原景思拜见仙尊!见过诸位道友!”“拜见各位前辈!” 原景思身边的童子也紧张地一起行礼。 这人易书元有印象,此前收录丹典的时候,也来见礼过,修为不俗的同时也是收录一些丹典内容时不可忽略的人物。 “原来是原道友。” 易书元起身回礼,石生和齐仲斌以及灰勉也相继行礼。 “不知原道友追来有何贵干?” 易书元说话的时候也认真打量着原景思,不只是有何贵干的原因,更因为对方居然能找的准位置追来,可定有独到之处。 原景思也不多话,从袖中抽出一份长长的画卷,随后向前几步踏入易书元等人所在的法云,将之一双手递到易书元面前。 “此画乃原某所作,感怀仙尊让原见到此景更留于画中,现将之赠予仙尊,还望仙尊不要嫌弃!” 画?易书元略一思索,就先伸手接过,随后在对面人期待的眼神中缓缓将画卷展开。 一边的石生和齐仲斌忍不住凑过来,灰勉更是早已经跳到易书元肩头。 随着画卷展开,就连易书元都是微微睁大了眼睛,瞳孔微微扩散当初玄金丹化虹,那无意间指天一剑的意境与气势,竟然完美融合在这幅画卷之中,这冲击力甚至让易书元本人都为之震撼,恍若以另一人视角再见当初那一剑!阴云、细雨、阳光、彩虹,以及那一道剑意无双的剑虹实话说,易书元虽然不常作画,但自认应该也画得不差,可他明白自己的丹青之术比不过当年的邵真,更不可能比得过眼前的原景思。 “妙极妙极!丹青之妙绝也!此画可有名字?” 原景思听到易书元的赞叹,脸上也露出笑容。 “回仙尊,此画名曰:剑虹分雨图,我画完此画,时而观之,自身剑道都精进不少,感仙尊指点之恩,特来将此画相赠!” 易书元看向原景思,明白对方的意思,实话说他不认为自己算是指点了对方,但站在心怀坦荡之人的角度,说是指点也不过分。 “多谢了,这画易某实在是喜欢,就收下了!” 原景思听到这话就更高兴了,后退两步再行了一礼。 “既如此,原某告辞了!” 易书元略微诧异一下,随后对方竟然真的化为一道遁光,带着身边童子离去了。 修行这么久了,到如今易书元也算是名满天下,尤以丹道宗师的身份最为人熟知,来见他的除了少数亲密之人,无不是千方百计寻来,无不是有所求的。 像原景思这样的,实在是罕见。 “师父,他就这么走了?” 石生这么一句,灰勉也是惊愕不已。 “是啊,我还以为他会求一颗仙丹呢!” 第589章 时光荏苒 易书元望着原景思远去的遁光,以他的通感,能觉出对方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真的来去坦荡。“所谓仙道赤诚便是如此吧!” 听到师父的话,齐仲斌抚须望着已经几乎看不见的遁光,又回头看了看师父手中的《剑虹分雨图》。 “此人画作意境非凡,虽然是借助了师父的剑意,却也足以说明其人境界绝不寻常,他竟然是一名剑修,可他来此的时候我却感觉不出来,仿佛是一个儒雅文士来访.” 齐仲斌说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越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展露真本事的时候也往往越惊人。 灰勉站在易书元肩头,见先生收回视线之后,脸上带着欢喜之意欣赏着画卷,忍不住开口道。 “先生,您不留他一下么,这样的人值得结交啊!” 易书元看看灰勉,点了点头。 “原道友确实值得结交,君子弄如墨,君子之交亦淡如水,对于他,其实不必刻意去留!走吧.” 师父都这么说了,石生便也不多说什么,和师弟相视一笑,驾驭法云向着东方飞去。 虽然原景思好像没有和易书元一行有多么热切的交流,只是将画卷相赠罢了,但不论是易书元还是门中之人都深刻地记住了他,并且印象极好。 这比很多挖空心思来寻易书元的人要强太多了,而这样的人,之前在南海龙宫里也有不少。 原景思当时在龙宫的时候明没有一门心思凑到易书元面前来显眼,只是用心整理典籍,辅助各方道友将三十部丹道经典梳理出来,其后众人散去再寻来赠画。 易书元等人的法云飞走之后,原景思所在的位置,其身边童子却一直在看着后面。 “哎呀师父,仙尊他们飞走了我还以为他们会拦下我们,给我们几颗仙丹吃吃呢” 童子显得极为失落,传说中易道子乃是现世丹道绝仙,所谓绝仙,既是站在丹鼎一脉绝巅之处,也是指绝无仅有的一位。 说着童子的脸都鼓了起来,嘴也嘟囔起来,以埋怨的眼神看向身旁的师父。 “师父,都怪您,您刚刚为什么不向仙尊讨要仙丹呢,仙尊明明看起来很高兴的,您要他可能会给的吧?” 原景思看着身边的孩子直乐,看他憋着气的样子更是笑得开心了。 “哈哈哈哈哈哈.琦儿你很想吃仙丹是吧?” “您还笑,还笑!” 童子伸出手不断捶打师父,后者笑着笑着才止住笑意,随后回望一眼早已经看不见仙光的天边。 “如果我开口,不是可能会给,而是一定会给!仙尊有感画中真意,确实是喜欢,也让为师觉得没有白画。” “那您为什么不开口啊?” 原景思又笑了笑低头看向身边的童子。 “我观剑虹分雨得悟,一同汇编丹典得法,已经是占尽便宜了,得尽机缘了,此画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当然,我也并非没有私念.” 说着,原景思伸手揉了揉童子的头。 “琦儿,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为师今日为什么不开口,仙道中人并非无欲无求,真若如此,修仙也定了无生趣,却也要知晓,明心念动而起,有欲适可而止!” “而且” 原景思话音顿了一下,身旁的童子皱起眉头。 “而且什么呀?” 原景思笑了笑。 “没什么!” 遁光一闪,原景思已经飞向了远方落日的方向,他没说完的话是,虽然没开口求丹,但小童子总有一天会明白,今日不求远胜于求,虽然原景思本意并非如此,但今日与易道子一接接触,他却能略微感觉出来。 不过这些事还是不要告诉小童为好,免得心性还不成熟的时候想入非非。 “对了师父,人人都寻不到易道子,为什么您就能找到仙尊呢?那以后您是不是随时能带我去找仙尊呀?” “哈哈哈哈哈哈.你这孩子” 童言天真,但原景思还是耐心解释起来。 “我能寻到仙尊,全因为《剑虹分雨图》上的那一缕剑意所系,如今图都送给仙尊了,我自然也寻不到了,仙尊若是这么容易被人寻到,那还不被求丹的人给烦死.换我想想都觉得麻烦.” “也是哦” 童子显得颇为失落——天色入夜又见东方泛白,石生朝着一边盘坐的师弟使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 师兄弟共同转头看向后方,见易书元又打开画卷欣赏起来。 易书元确实很喜欢《剑虹分雨图》,他也没想到竟然有人能将自己当时一闪而逝的剑意呈现得如此完美,更是加入了一些对方自己心境理解上的修饰。这一点并非画蛇添足,反而锦上添花,哪怕是易书元这个当时的出剑之人再观此画,心中也是略有新的领悟。 若说邵真之画乃是人间之极,那么原景思可谓是仙人中的妙笔。 似乎是知道两个徒弟在看着他,易书元忽然淡淡的来了一句。 “若是带原道友去会一会邵先生,应该会挺有意思的吧?” 灰勉原本仰躺在易书元肩头打盹,听到这话一下子清醒过来,笑嘻嘻说着。 “邵真?我都差点忘了这个人了,不过邵真还拿得动笔么?” 灰勉一句话,点透了人间最无情之处,那便是永不停歇的时光。 求仙之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最初的动力也不过是让这时光“慢一些”罢了。 易书元收起了画,从云头站了起来,师父起身了,石生和齐仲斌两个弟子也跟着站了起来。 因为法云在高天之处的缘故,地面上或许还见不到太明显的天光,还处于黎明破晓前夕,而在他们的视角里,天边的白肚皮已经泛出一些金色。 渐渐的,易书元等人的脸上也被挥洒了朝阳的金辉。 天阳之火若细润流水,微微燃烧着拂过众人的面庞和身躯“日升日落,年复一年,邵先生或许已经封笔,但身体应该还算硬朗,时光流逝之中,种种感怀欣慰,种种遗憾情仇,所影响的又何止是他呢.” 这些年易书元很多时候遁于世外,非是他所想,而是确实事出有因。 可再想想人间也有许多事已经许久没有过问,情谊深厚也好,点头之交也罢,曾经的诸多故人,如今可曾安好? 或许有人已经故去,也不知是否留下遗憾?
相关推荐: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猎人]少女她日日被操
君醉尘香完结
快穿之男配攻略手册
[全职]黑暗中的绿帽男人们
清穿她不孕不育_御书屋
三妻四妾外传4——老爷练功记
胆小主母(H)
庶女性福手册
梅夫人宠夫日常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