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 易书元心中一动,顿时想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天斗山的顶山仙草,同样也是不易被察觉也算不到,非亲眼细观都难觉出不凡。 “也正是因为如此,巡守的水族偶尔也容易忽略了灵藕,其实也不能算他们玩忽职守……” 江珠儿又解释了这么一句,易书元看了她一眼,后面这句和他说就多余了,他又不是水神。 “有没有留下什么妖气?” “并无有此气息,或许是人摘的吧……” 人气的气息最为驳杂混乱,气数变化也很快,自然也很容易被冲淡冲散,所以确实很有可能是人摘的。 …… 此时此刻,娥水的江面上,一驶往梧州的小船里,一个装了水的陶盆内,正有两个孩童拳头大的花苞放了在里面。 随着小船前进的时候一起一伏,陶盆中的水和花苞也就跟着晃荡着。 第420章 最大功臣在这呢 说是小船,其实这艘船比起西河村常见的村中小船还是要大不少的。 船儿约两丈长,最宽的地方大约六尺,并且船上面还罩着一个棚子,前后还框着木门,算是在船上有一个小船舱。 这船中间有一根桅杆,但因为这会逆风所以没有升帆,前进的动力全靠后方摇橹,但又因为是顺流,所以摇橹行船也算省力。 而船上的人其实也不少,有老有少一共八个人。 舱内的小桌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就捧着一个陶罐,看着里面两朵摇晃中的花苞出神,只是此刻舱内有人却抽泣起来。 “我可怜的囡儿啊,嗬……唉呜呜呜……” 小男孩回头看了一眼,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娘,奶奶又哭了……” 不用小男孩提醒,一旁坐在舱内眯着睡一会的妇人就已经睁开了眼睛,同边上的人一起凑近那边的老妇人。 “娘,您别哭了,三妹泉下有知也会伤心的……”“娘,我们说好了不哭了的……” “嗯嗯,我,我的囡儿啊,囡儿啊,娘还能来看你几回啊……” 妇人本来还应着,但却好似变得更为悲伤,周围的大人只好不停安慰着。 船舱外靠近船尾的那一头,一个头发花白的汉子坐在凳子上,另有一个男子则在摇着橹,听到船舱内的动静,两人也只是叹息一声。 小男孩知道奶奶很悲伤,但显然无法感同身受,没有任何伤心的感觉。 实际上,小男孩是第四次来这边,上一次是两年以前,听说要来这他就会很兴奋,因为能划着船出远门,哪怕是坐在船边看山看水,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也很有趣。 如果每次来的时候不是那么冷的天就更好了,一定会更有意思。 但没办法,听爹娘说,只有这个季节的这一段时间是最合适的,来时借风力,能逆水行舟,归去不顺风,但顺流而下。 这也是三姑姑过世几年之后家里人才知道的,还是一个老船夫告诉他们的,为此那会还没过世的爷爷就买了这艘船。 当然,还是因为路途太远,加上年前事多,很多时候几年才能来一趟,爷爷也就来过两趟呢,第三趟出发前病了就再没起来过。 一会之后,船舱里又安静了下来,小男孩的注意力就又回到了那个陶盆上,陶盆里面的东西可是他的宝贝。 “娘,冬天的荷花呢,是不是很难得?” 小男孩这么一问,那边的妇人便也应付着点了点头。 “确实难得……” 小男孩脸上露出笑容。 “那会远远就看到水面下有东西了,拿了网兜就给弄上来了,我还以为是鱼呢,没想到是荷花,还是淡紫色的呢,一定是宝贝!” “娘,它们还能开花么?” 妇人摇了摇头。 “还没开就被摘下来了,它们也就再也开不了花了。” 兴许是因为这句话又刺激到了一边的老妇人,后者又开始轻轻抽泣起来。 而小男孩也十分不满意妇人的回答,抱起小陶盆就往后钻,小心爬过床铺和杂物,打开,了后边的小门出了舱,外头虽然有寒风,但也更开阔。 “你怎么出来了?” 外头坐着休息的汉子先问了一句,那个摇橹的男子也看了过来。 “大伯,爹,我就出来看看。” 小男孩可不敢说是因为奶奶老哭,不然可能会被教训的,上一次的时候就是这样。 当然,如今已经过去几年,小男孩又大了几岁,有些事理解一些,但又有新的疑惑,刚刚听到奶奶的意思是来不了几回了,便又问一句。 “爹,大伯,为什么要把三姑的坟挖这么远啊?” “傻孩子,能近一些谁不想啊,那也得能带回去啊……” 当年老三遇害,那尸首在后来奇迹般被人在娥水岸边找到,但已经在江中泡了许久,尸首本就腐坏肿胀,加上路途遥远,怎么可能带回梧州,只能是在元江县埋了。 但这些事长辈没有和孩子说的意思,所以在小男孩这还是一知半解,但他本来对此也不算很感兴趣,便又问了一句自己更关心的问题。 “爹,大伯,你们说它们还能开花么?” 小男孩指着陶盆内的花苞,不过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开呢?” “就能开就能开,折回去的花枝插水里都能开,荷花本来就在水里的就更能开!” 小孩子这么嚷嚷着,两个大人也没有和他一般见识。 …… 在元江县的西河村,对于水神府荷花失窃的事情,易书元并无什么高见。 或者说,在易书元看来,这甚至未必算得上是失窃,毕竟过往行船也不少,被船桨打掉的可能性都是有的,顺流被冲走了你也未必找得到,所谓奇花异草,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 正在江珠儿说话的时候,易书元忽然心有所感转身看向了一个方向,说话的江珠儿也止住了话音。 “先生您怎么了,是察觉到那荷花的位置了?” 灰勉这么问一句吗,易书元却摇了摇头,又望了江珠儿一眼。 “倒也不是,江道友若是不信也可跟来看看。” “没没没没,小神怎敢不信……” 不过易书元话音落下便是一步踏出,脚下气息流转,已经驾驭起了一阵清风。 江珠儿嘴上说着“不敢”,却见灰勉在易书元肩头勾手,把手中的山楂收入袖内,随后便也一步踏入风中。 下一刻,两人一貂随风而起,一道飞向易书元心中的一个方向。 清风绕过村落道路,顺着易书元心中感觉而动,一直飞到娥水岸边,位于元江县下游方向的一个位置。 这里人为地栽着很多树,也有很多坟包,一条小路穿过树林小道和诸多坟包,一直蜿蜒到了一处土丘的脚下。 易书元所御之风就是在林间小路上散去的,他和江珠儿也重新脚踏实地,后者随着前者的脚步继续向前,也到了那一处土丘边。 在那里,一个小女孩正愣愣地站在一处坟墓前出神。 似乎是因为听到了脚步声,亦或是心有所感,小女孩转过身看清了来者,原本有些迷茫的眼神瞬间清晰起来,聚焦到了易书元身上,不论是眼神和表情都显出几分激动。 “易先生!” 清脆而惊喜的声音传来,也让易书元脸上露出笑容,灰勉更是同样发出惊喜的声音。 “小琳!” 那个站在墓前的小女孩,正是杜小琳,她见到易书元就高兴地跑了几步到了后者跟前,一如当初那样直接抱住易书元,显得十分亲昵。 当然,当年只能抱大腿,现在能抱着易书元的腰部了。 “易先生,灰前辈,石生呢?” 易书元揉了揉杜小琳的头。 “石生在自己家呢,我是没想到你会来此处……你不是应该在太阴宫么?” 说着,易书元看向刚刚杜小琳所站立发呆的位置,那座坟前的墓碑上写着——爱女何欣之墓。 在易书元面前,杜小琳没有任何拘谨,也显得很放松。 “师父希望我能觉醒本源记忆,她说胎中之迷虽然难破,但我太阴宫也有多种解法,让我寻夙世因果觉性觉悟,我一边找一边算,就先找到了这里……” 因为有江珠儿这个杜小琳不认识的外人在,她也没说得太明白,但她知道易先生和灰前辈听得懂。 易书元咧了咧嘴,师唯这话可真是说得简单,太阴仙子早已本源大损,杜小琳找回记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师唯的目的已经不是让杜小琳找回那一段记忆,而是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吧。 这么想着,易书元又看向了墓碑和墓前的位置。 那里有一些烧纸的痕迹,也有烧化了的蜡烛,很显然不久之前才有人来祭祀过,只是念头一动,易书元便大致明白了来者是谁。 落在后方几步的江珠儿这会也走上前来,她好奇地看着杜小琳,随后也被墓碑吸引了注意力。 “原来是她的墓啊!” “你知道?” 易书元肩头的灰勉这么说一句,江珠儿点头回应。 “当然知道,当年她被害死后推入娥水,怨念不可谓不大,但冤魂之中自有灵光,水神娘娘说她不一般,后来还是我们娥江水族暗中帮忙,才有她之后走魂上岸伸冤的事。” 能一般么,那可是太阴仙子! 易书元回想当初,那会的他才入道,甚至还没有怎么正经修仙,道行可谓是十分低微。 而杜小琳听到江珠儿的话,赶紧上前一步向她行礼。 “原来这位姐姐当初也有相助之恩,请受杜小琳一拜!” 杜小琳看着年纪不大,此刻行礼是一丝不苟。 “小妹妹不必多礼,我们也没帮太多忙的,真正替你伸冤的是元江县衙门,你要谢也要谢当初的县令林修,谢那时的那位仗义村民,对了,那人听说还挨了很多板子呢,叫什么来着……” “杜方!” 易书元一开口直接道破当初那村人的姓名,也让杜小琳再次露出惊喜表情。 “易先生您算到了?太好了!” 灰勉乐了,趴到易书元耳边低语。 “什么算到啊,最大的功臣在这,小琳她还不知道呢!” 第421章 好强的悟性! 实话说杜小琳虽然已经步入仙道有几年了,悟性出众道性已显,但遵照师命一个人来寻夙世种种还是有一些迷茫的,能看到易书元实在是喜出望外。 何欣的案件当年可是非常有有名的,而且易书元当年在茗州可没少说这一段书,也早已经有各种戏曲剧目。 其实就算当初,各地的百姓未必清楚了解最终这案件的影响有多大,甚至没多少人把后来盐价有所下降同这案子联系起来。 但也不妨碍这故事的广为流传,到如今这么多年去过了,当年的一切早就淡了,或许提及审鬼的戏剧会有一些人能品头论足,但很多人未必能联系到真事。 杜小琳这个今生,对于前世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清楚,虽然有一些模糊的感觉,却也仅是如此了,仅仅是清楚这墓就是前世葬身之所。 灰勉的传音嘀咕杜小琳没听到,她只知道遇见易先生 “易先生,您法力通玄,既然算到了,那有关我前世的事情可以告诉么,您出现在这便也是我此番的缘法,可不算是主动寻求外力!还有这位姐姐,您既然是相关之人,可否也告知一些事情呢?” “你这丫头还真伶俐!” 灰勉乐得这么说了一句,杜小琳顿时就笑了,掌心一转就不知从哪变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师父教我做的糕点,孝敬灰前辈!” 灰勉一勾爪子,那小盒子就飞到了易书元肩头,被它捧在手心。 “不但伶俐还懂事!” 易书元瞥了一眼灰勉,看了一眼江珠儿,后者并无越俎代庖的意思,易书元便也感慨着开口。 “小琳,其实你前世的事情,何必要问易某和江道友呢,随便找一个元江县人都一清二楚,甚至哪怕去一些戏院瞧瞧也能了解不少……” 话虽如此,易书元却也并没有再卖什么关子,而是将曾经往事叙述出来。 “当年我曾在元江县衙任职文库小吏……” 虽然没有口技变声,仿佛只是平常叙事,却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随着易书元的叙述,杜小琳也以另一种角度重新融入书中。 一边的江珠儿心微惊,心道原来易道子竟然化入凡尘,在元江县衙当过人间小吏! 结合此前易道子所言的他本就是西河村人,让江珠儿心中产生无限遐想,有种一窥仙人妙法的新奇感。 只是在杜小琳这情况其实比江珠儿的想象更为特殊。 因为前世今生在此刻碰撞,机缘纠葛实在特殊,易书元便以一点天魔之力助杜小琳更好融入其中。 当然,这需要把握一个相当微妙的分寸,所以一易书元十分小心,只能浅浅尝试,否则容易为杜小琳带来魔念。 但杜小琳对易书元是绝对信任的,所以易书元施法的掣肘也会少一些,更能点点融入慢慢铺开。 在这一刻,在杜小琳的感官中,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仿佛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失色,意识一动就好似身子飘荡起来,更好似昏沉之中犹如梦中微醒,是回忆还是想象也并不清晰。 恍惚间,杜小琳好似听到了那水火棍碰撞地面的声音…… “咄咄咄咄咄咄咄咄咄咄……” 这是两排衙役在用棍棒点地,这声音本好似幻听噪音,却在杜小琳认真倾听的时候变得更加清晰。 “威——武——” 衙役的喊声传来,杜小琳下意识眨了眨眼睛,随着太阳渐渐下山,周围好似是坟地树林,却在昏暗中好似还有别的事物,随着她下意识想要看清,也就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杜小琳心中一动,渐渐明白过来,这是衙门升堂? 是易先生的妙法? 杜小琳所见的一切,灰勉和江珠儿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是听着易书元叙述当年之事。 但易书元是能看到的,因为此“境”也算是他天魔之法的延展,他自然也能融入其中…… 在杜小琳沉浸于公堂之上的时候,却见那文吏进来请命,要替冤魂开口。 杜小琳凑近一些,却见那文吏转头看向了她,也让此刻的她心中一震,竟然是易先生! “小琳,你来和大人说!” 此刻公堂上的一切,好似只有易书元能看到杜小琳,前者伸手将她拉到刚才所处的位置,直面那县令此刻的眼神。 也是这一刻,公堂之外的昏暗之中,仿佛有人在说话,像是在耳边也像是在心中,一股曾经的记忆泉涌般不断浮现。 那是家中兄弟姐妹,是家中陈设事物,是家人父母在旁,也是从小到大入目随处可见的竹子竹条箩筐簸箕…… “小女子原是梧州罗县一户篾匠之女,家中排行第三……” 杜小琳此刻开口,声音不大偶尔也似喃喃自语,但在坟前幽静之地却也分外清晰。更是让灰勉和江珠儿都心头一惊。 因为在灰勉和江珠儿这,易书元只是讲到了当年的案件,分明还没说到何欣具体的身世上呢! 等杜小琳一段话说完,下意识看向前方,刚刚的一切恍若皆是幻想,哪有什么公堂,哪有什么衙役,只有那属于何欣的墓碑正对眼前。 “想起来了?” 易书元这么问了一句,杜小琳愣愣看向他。 “想起来了一些……是先生施法助我的吧?” “也就是这一世记忆能帮上一点。” 易书元这句话算是承认了,但杜小琳却深知其中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这对太阴宫都有重大意义。 师父说得没错,论道之玄妙,仙道中能出易道子其右者罕有! 不过杜小琳很快就平复心情。 “先生,我要去一趟杜家村,您陪我去么?” 虽然是一种巧合,但正好小琳也姓杜。 “走吧,你来施法带我们走。” 易书元话音落下,杜小琳已经双手轻轻摆动,周围顿时升起一股云雾,此刻入夜的月华落下,为云雾染上一层淡淡白光。 这云雾带着几人一起腾空而起,直接飞向元江县杜家村。 到了这份上,江珠儿也生出好奇,当然也不愿意告辞离去。 仅仅片刻之后,杜小琳已经施法带着众人到了杜家村上空,视线在村中扫视一圈,便驾驭云雾飞到了一处白墙黛瓦的小院上空。 当年的杜方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但能挺身而出为鬼魂伸冤,这份平凡中的勇敢也虽然让他受了一些苦,但随后得到的却也不少。 县衙的褒奖既有精神也有物质,梧州的杜小琳一家也来专程谢过,本村和附近村落也都更高看杜方一眼,甚至也因此有诸多媒人上门,得到了一段良缘。 除了生育稍晚一些,可以说比起绝大多数人,杜方的生活都要强上不少。 半空中几人看了好一会,杜方一家人正在吃晚饭,上则二老俱全,下则育有一子一女,从晚餐菜肴和家庭氛围看,生活也算美满。 晚饭后的杜方舒展着筋骨走出一家人用餐的客厅,抬头看向天空,看到了今晚的月亮。 那面容在易书元眼中依稀还能看到当初的模样,不过身体壮实不少,也蓄须了。 “快过年了……” 杜方感叹一句,却不知杜小琳已经落到了他面前,正在仔细看着他。 “你要怎么做?” 和易书元一样还在半空中的灰勉忍不住问了一句,杜小琳回头看向天空。 “我觉得他们现在这样就挺好的,我做什么都可能画蛇添足,嗯……这样吧!” 杜小琳掐诀凝聚法力,再朝着堂屋一指点出。 一道灵光射入屋内,随后一阵肉眼不可见的光芒荡起短暂的涟漪,但光芒过去,一切又归于平常。 “若真的有难我再来救他们!” 杜小琳拍拍手回到天空,脸上露出笑容,那一道灵光也足以庇护这寻常一家身体安康。 云雾再次升高,下一刻顺着娥水流向而去,很快就到了梧州境内的江段,也在月光照耀之下飞到了一处江岸边,那里正有一艘小船停靠在那。 这次云雾直接在岸上散去,众人也重新脚踏实地。 杜小琳看着那艘小船,升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有些类似于见到那久等不肯去阴间的爷爷。 月影倒影在水面,又随着江水波动晃荡不已,杜小琳走近那艘船,那船舱内睡着的,应该都是前生的亲人吧…… 江珠儿低声喃喃一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仙人破胎中之迷,寻到上一世的家人……” “我也是!” 灰勉附和了一句。 杜小琳回头看了一眼,倒不是因为听到了灰勉和江珠儿的话,而是看向了易书元。 “易先生,您会入梦之法么?我不会呢……” 易书元上前两步,脸上露出微笑。 “我教你!” 说着,易书元一步踏出,带着杜小琳一道流光飞入了船舱,把肩头的灰勉都给甩了下来,让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被江珠儿下意识伸手接住。 船舱里面地方不大却睡了好些人,易书元和杜小琳出现的位置正好算是窄窄的一条过道,将就能站下人。 “小琳你听好了,虽已经投胎转世,但你的情况显然很特殊,太阴宫一脉所修仙法世世相承,可以看做是一个人,所谓母女连心,情感越强联系也越强……” 听着易书元的话,杜小琳却好似听不见一样,只是愣愣看着舱内一角,那个蜷缩在被子中的身影。 她走到那头发皆白的老妇人地铺边,听着她喃喃着“阿囡”的声音,不由躺下来伸手抱住了她。 比起这一世的杜家,杜小琳在何母身上感受到了更强烈的情感。 “通感其情,则所思所念所期之情,皆在梦中所化……” 在易书元的声音中,杜小琳缓缓闭上了眼睛。 易书元眼神一亮,似懂非懂之中却一遍就入梦! 好强的悟性! 不过这时候,易书元却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回头一看,顿时就微微一愣。 舱内的角落,一个小男孩裹着一张大被子的一角,枕头旁还有一个陶盆,里面的水中浮着两个花苞。 我去!在这呢! 第422章 我可没跑 紫壁灵藕这种灵物在江珠儿的口中,似乎也就只是寻常的观赏奇花灵草,甚至没听她提起姚娥娘娘对此物有什么特别的关注。 但在这易书元这却又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他见过天斗山的顶山草,更知道那仙草越是接近成熟才越是显得不凡,娥江水府中的灵藕可能也是这种。 易书元伏身弯腰,伸手到那陶盆中抓住其中一个花苞,这一瞬间的通感带给他感官就好似手中有紫色光芒绽放。 恍惚间,手中的淡紫色花苞仿佛不断生长,花瓣片片张开,孕育出一个淡紫色的莲台,晨间朝露相汇聚,日落晚霞绕其间…… 易书元的眼神焦距重新回到手心,刚刚所感知到的一切也尽数在脑海中散去,手中依然只是一个折断的花苞。 而这一刻,易书元当然也已经清楚了这花苞为何会在这里。 不过这件事怎么和江珠儿说呢,或者怎么和娥江水神说呢,这种情况,从严处理和一笑放过都有可能,江珠儿倒是好说,就是不知道姚娥娘娘是个什么性格。 “娘……” 一声轻轻的呼唤,将易书元的思绪拉回现实,他先将手中花苞送回了陶盆之中,又往盆中打入一道灵光,随后起身看向一侧,那声音正是源自杜小琳。 小船舱一侧那很狭窄的船舷边上,此刻的江珠儿在灰勉的再三怂恿之下,正趴在这里,一人一貂挨着棚罩偷听。 “里面什么情况,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不该哭爹喊娘相认么?” 江珠儿这会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同样十分好奇,对于灰勉的话也是认同的,但里面非但听不到任何动静,就连气息都好似被隔绝了。 这一幕若是被娥江水族看到,估计会惊掉下巴。 船舱内的老妇人此刻正在做一个梦,梦中家是多年前的模样,家中老大才刚刚娶亲没多久。 老妇人好似恢复了年轻的样子,头上黑发更多,白发只有一点点,这会家里的院子内,她和女儿一起在削竹条。 此时的何欣根本不是被害时那个十六七岁亭亭玉立的样子,而是更小的年纪,就和此刻的杜小琳差不多。 虽然年纪小,但是用竹刀削竹条的动作却很麻利,甚至不输给自己的娘亲,显然从小到大没少干这个活。 “你大哥啊,终于是娶媳妇了,不过家里也欠了不少债,多削点条子你爹好多编一些框,你大嫂看着人还不错,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孝顺…
相关推荐:
当一条龙砸到一个人(人兽)
艳夜(H)
伪娘神座
太子宠妾
四喜宴之瑰殊结草
三分之一
我被污染物狂热崇拜
贱不过三(H)
心动主义(校园 1V1)
三妻四妾外传4——老爷练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