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就是变态怎么了?(脑洞合集) > 第35章

第35章

掌柜的点点头,吩咐店伙计立刻去后厨准备,随后再看向易书元。 “易先生且先坐下喝点茶,现在楼里没什么人,您先坐一会,或者回县衙,一会我派人给您送去?” “我就在这坐一会吧。” 易书元看看大堂,直接在一张无人的空桌前坐下,随后从布包里翻出了山景软玉和刻刀,对着玉石端详起来。 这块软玉在头部都已经削出一块平整的区域,尾端的美感也是浑然天成,不用再雕琢也十分好看。 之前是没想好刻什么,毕竟易书元从没打算刻真名上去,现在倒是想明白了。 无所谓狂妄,也无所谓卑微,想到便刻出来就是了。 易书元没有任何犹豫,也不需要首先在玉面上先写字画什么模子,刻刀落下就开始篆刻。 一簇簇碎末随着易书元的刻刀划动而落下,刻痕也由浅到深。 “呼……” 易书元轻轻一吹,指尖和玉面的粉末就随着这一口风飘出了室外,印章正面的文字雏形也逐渐显现。 一名店小二提着热茶过来,到易书元身边翻开杯盏,为他倒上新泡的茶水。 “易先生,您喝茶。” “嗯,多谢。” 易书元回应一句,依然专注于眼前的事情,那小二好奇地望了望。 这会字的痕迹还不明显,加上篆刻的字是反的,所以店小二根本看不出刻得什么字。 “易先生刻印呢?” “是啊。” “您这手可真稳!” 易书元看了店小二一眼又继续刻下去,口中说道。 “玉好,不舍损坏,自然要稳一些。” 店小二点点头,将茶壶放下后就自己去忙了,那边的掌柜的看易书元在那刻印章也不再打扰,自顾自拨动算盘算账。 其实酒楼里的人也没正经见过人刻印,易书元也没见过其他人刻,双方都没意识到直接这么刻对印章的稳定和刻刀的刀刃都是一种考验。 实际上,易书元的手可不只是稳,而且劲也大,刻刀在软玉上每一次划过的痕迹都很深。 加上对角度和位置的把握了然于胸,所以易书元刻印章的速度非常快,更有一缕缕法力沿着刻刀融入印章。 所谓印章,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自己,所以这印章虽然不是炼制法器,却也同易书元之间有非同一般的联系。 所以在篆刻的过程中,易书元的心神上就与印章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纽带。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后厨的一阵阵菜香也越来越浓郁。 当店小二提着一个食盒从后厨的幕帘后面出来的时候,易书元的刻刀也收了起来。 “易先生,菜已经准备好了!” 掌柜的在柜台那边喊了一句,易书元轻轻扫去衣衫和桌面的颗粒粉末后站起身来。 旁人以为易书元不过是暂时中断篆刻,但其实仅仅这么片刻工夫,一方印章已经篆刻完成。 见易书元走过来,掌柜笑呵呵地打开食盒将两瓷壶酒放进去。 “易先生,带走的时候尽量勿要颠着了,当心汁水撒出来。” “嗯,多少钱?” 掌柜的笑容更灿烂一些。 “一共四百二十文钱。” 有点贵,但易书元觉得值得,已经发过两轮薪俸的他也消费得起,遂痛快地取下钱袋拿了一小锭银子放在柜台上。 掌柜的一声“稍等”后将银子过秤,又找给易书元十几枚当五通宝。 “易先生慢走啊!” 易书元接过钱提起食盒,道了一声“多谢”,便十分轻松地迈出门口沿着出城方向走去。 城门口附近,之前贾云通案件相关的通缉已经换成了其他告示,让元江县人不要硬往月州城凑了。 不过这种事情其实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毕竟现在是农忙时节,除了有门路可以去赚钱的,普通人家都忙着田里的事。 易书元扫了一眼直接出城去了,食盒中则已经在这一路上多了一串糖葫芦。 回西河村的路上,所见的林地早已是郁郁葱葱一片。 因为之前的案子和之后的武林大会,易书元已经好久没有回去,如今已经是芒种时节。 只不过去年冬天到年初的时候天气一直较为寒冷,受天气影响,今年的春耕和播种都晚了一些。 沿途的田地早已经耕好沤肥,甚至一些水田处已经长出了许多郁郁葱葱紧紧挨在一起的秧苗。 秧苗已经差不多长成,很快各处田地中就该是一片忙碌的插秧种稻的景象了。 如今易书元不但步入了修行,武功更是不差,就算是提着沉甸甸的食盒也举重若轻。 有时不急不缓慢慢前行,有时运转身法踏青疾走,又有时直接身融清风吹向远方。 心在逍遥法自然,人在红尘入仙流。 虽然不是急着赶路,但没有刻意收着的话,易书元的速度依然快得惊人,不过一刻多钟时间,竟然就从县城到了西河村。 甚至村中许多人都没有发现易书元到来,直至他在易家院落外一段距离缓下身形。 在接近易家院落的时候,在外面玩的小侄孙就先一步发现了易书元,远远喊了一声“伯爷爷”,然后就往家里跑。 “伯爷爷回来啦,伯爷爷回来了!” 第一个到院门口迎接的居然是弟媳赵氏,她脸上笑容灿烂,牵着自己孙子的手走出院来。 “哎呀,大伯你可回来了,这阵子听说县衙可忙了,没累着吧?” 上次阿飞给的银子,可是让赵氏开心了好久,此刻再见到易书元,就愈发热情。 而如今易书元心态又有不同,不管赵氏是真情还是做作,在他这也都称不上反感了,或者确切的说起不了什么内心的波澜。 “兄长!”“大伯!” 易保康和侄媳妇李氏先后出来问候,一个激动一个腼腆。 易书元提着食盒进入院子,堂屋那边的桌子还是上次塌了之后绑着木棍的那张在将就着用,但显然也算结实,易书元便将食盒放了上去。 如今天气不冷了,在堂屋这总是比厨房宽敞一些的,不过易书元看了一圈没发现易勇安。 “勇安呢?” “爹在河边跟人下网的人聊天呢。” 易书元看向侄孙,笑着将手伸入食盒内,然后迅速抽出,在孩子眼中就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了一串红红的东西。 “糖葫芦!” “哎呀,怎么多了一串这个呢,大人都不爱吃啊,给谁呢?” “伯爷爷,伯爷爷,给我,给我——” 孩子在扒着易书元的衣服跳着想抓住糖葫芦。 易书元不闹了,直接将糖葫芦给了孩子。 “去,把你爹叫回来,就说同心楼的硬菜来了,告诉他晚了就没了!” “嗯!” 孩子拿着糖葫芦兴高采烈跑出门,但马上又停下了。 “晚了就没了?那我不去叫我爹了!” 卧槽!真孝顺,易书元绷不住咧开了嘴,边上的易保康和赵氏也乐开了,就连李氏都捂着嘴笑容不止。 “哈哈哈哈哈,快去叫他,你伯爷爷和你说笑呢!” “去吧,等你们回来了再吃!” “别骗我啊!” 这么说了一句,小孩子才快速跑了出去。 也不知道易勇安是怎么回来的,反正速度非常快。 易书元觉得院子里还没笑完呢,就见到易勇安一手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提着一条鱼冲了回来。 “大伯!” 这一声惊喜的叫声算是真心实意,易书元“嘿嘿”一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你懂的”的眼神,然后终于掀开食盒的盖子。 顿时内部白气上飘香味扩散,从县城到西河村,菜都还热乎着呢。 “同心楼八珍,来来来,快把碗筷拿来,我们开动了!” 我这当大伯的可不是只会画饼的! “哎哎,我去拿,这鱼先养着,晚上做菜!” 有人去拿碗筷有人帮忙把盘子小心地端出来,有人摆凳子,也有人只是在边上起哄着叫。 这一刻易书元是觉得很温馨的,这才有一点家的样子。 而在这一片其乐融融中,易书元身中灵机跳动内景透亮,引得周围灵气活跃,不是修行又胜似修行。 第75章 意外来客 一桌子从同心楼带回来的美味佳肴被吃得干干净净,那真的是一点不剩,就连盘底的汤汤水水都用窝窝头擦干净之后吃了。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同心楼的菜在易家比较稀罕,也是因为一桌人抢着吃更有味道。 饭后,赵氏和李氏一起在收拾桌子,阿宝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小心的舔着糖葫芦,糖衣舔薄了一些才啃山楂,不愿意浪费一点点。 易书元、易保康、易勇安三人拿了一张椅子一条长凳,坐在门口晒着太阳。 “这孩子,吃了这么多还吃得下……阿宝,让爹吃一个怎么样?” 易勇安看着阿宝吃着糖葫芦,忍不住这么说了一句。 阿宝回头看了看易勇安,犹豫了一下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串子,伸手数了数。 “一、二、三、四、五,那,那你吃一个吧……” 亲爹到底还是有一些威严的,阿宝犹犹豫豫将糖葫芦递了过去,看易勇安真的接了过去,双手趴在易勇安的腿上,眼巴巴看着。 好家伙,易书元本来以为易勇安就是逗一逗孩子,没想到这家伙真上嘴,一下就是一整颗。 “咯啦啦”的脆响中,糖碎都掉了下来。 “爹,爹,快还给我,糖被你咬掉了!” 阿宝在边上叫得焦急,显得非常心疼。 易保康忍不住拍了一下易勇安的头。 “多大个人了,还抢孩子的吃食。” “嘿嘿,这玩意酸酸甜甜的,确实好吃!” 易勇安揉了揉头,把糖葫芦还给阿宝,后者抓过糖葫芦,屁颠屁颠地就跑开了。 易书元看着阿宝跑出了院子,心想若是遇上了其他孩子,阿宝是分还是不分呢? 随后念头一转,看向易保康道。 “保康,家里的田还没种吧?” 保康正在用一根柴枝剔牙,听到这话笑呵呵说着。 “还没呢,不过秧苗已经收了,丢田边水渠里泡着呢,这两天就去插秧了,兄长,你要一起插秧吗?” 易书元眼睛一亮。 “好啊!” 上辈子的易书元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但那会父母都进厂打工了,田大多都荒了,后面连田也被收走建厂了。 而这辈子倒是有儿时种田的记忆,只是显得有些模糊了。 易勇安看看易书元的衣衫,挠了挠头说道。 “大伯会么?” 易保康瞪了易勇安一眼。 “用得着你操心?你大伯小时候就帮会了!” 易书元此刻站起身来,看向院门外的远方,那边也是水汪汪的田野,甚至能远远看到一些正弯腰劳作的村人。 “之前寒冬大雪,今年开春虽然冷了一些,但是风调雨顺,一定会是个丰收年的!” 这是一种感觉,属于仙修的感觉。 不过这时候,村中却有马蹄声响起,引得村中一片狗吠。 很快,狗吠声居然越来越近了,还有一个女子的声音有些气急败坏地喊了起来。 “再叫?再敢叫我就宰了你们——” 没想到这一声吼之后,村里的狗叫得更欢实了。 “看镖!” 女子叫了一声,随后是土狗“呜……呜呜……”的鸣叫声,一群狗显然都散去了。 “哼,知道姑奶奶我的厉害了吧?” 也就是这句话过后,一个女子牵着一匹马出现在院门口,而院子中的易家人也看向了他。 “那个,敢问此处是否是易家?” 易书元看着这眼熟的女子,自然认得出她是阿飞的妹妹,每次阿飞胜了就数她叫得最欢。 这倒也真是巧了,易书元都才回来没多久,麦阿珂就找了过来,或许她之前都先去过县衙了。 只是这种时刻,麦阿珂自己出来乱跑似乎是有些不合适吧? 麦阿珂不盘头也不叉簪,额上箍着发带,鬓发两侧和后方都有丝带缠绕向下,又有丝带和发丝一同垂落,显得干净利索又不失秀美。 加上麦阿珂本就生得靓丽,西河村哪见过这样的姑娘啊,以至于易保康和易勇安都看得呆了一下。 “这里确实是易家,这位姑娘有何贵干?” 说话的是易书元,麦阿珂或许认识龙飞扬,但却认不出眼前之人,听到易书元的话顿时松了口气。 “那易书元易先生在这咯?” 虽然是在问话,但麦阿珂直直看着易书元,毕竟易保康和易勇安父子一看就不像。 易书元笑了,也不避讳什么,大方承认了。 “正是在下,不知姑娘是谁,来此寻易某作甚?” 麦阿珂顿时露出笑容,直接牵着马就走进院子,这时候易书元才发现她牵着两匹马。 等进了院子,麦阿珂才暂时将马放在一边,也不拴着,而是向着易书元行了一个抱拳礼。 “易先生,小女子麦阿珂,是麦凌飞的亲妹妹,我们兄妹向来心有灵犀,他这段时间私底下常常念到您呢,应该是很想您去看看的!” 听到是麦凌飞的妹妹,易书元等人还没说话,刚收拾完碗筷的赵氏倒是笑容灿烂地立刻迎了出来。 “哎呦,我道是谁呢,原来是麦大侠的妹妹啊,这就难怪了,咱这小地方哪有这么出挑的女子啊,快快请进!” “快,给麦姑娘泡茶!” 李氏赶紧应了一声,就要去厨房,麦阿珂赶忙过去拦住。 “姐姐不用的,我待不了多久!我来找易先生的!” 说着,麦阿珂就笑嘻嘻看向易书元,兄长说的没错,这易先生确实有几分气度,哪怕他不会武功也挺顺眼的。 “易先生您不知道,兄长现在可厉害了,人人都说他武功突飞猛进愈战愈强,现在已经是天下前四了!” 麦阿珂根本不提年轻一辈这几个字,但她笑容还是很真诚的,提到兄长满是骄傲。 “易先生,后面几天就要角逐出天下第一,兄长自己不说,但他说过您是他除爹娘外最敬重的人,对他有再造之恩,还说过要是您能看到他胜出就好了……” 这种话阿飞可没有说过,虽然确实私下表露过类似的意思,但绝对没麦阿珂添油加醋般说得这么煽情。 只不过阿飞本以为易书元肯定会来看比武,但这么多天根本就没见到过易书元的身影,多少也确实会有那么一点点失落。 麦阿珂说着也是越走越近。 易保康和易勇安都不敢搭话,易书元看看那边的两匹马道。 “那姑娘究竟是何来意?” “那当然是请先生一起去月州城咯,这等盛会,一辈子都难见几次的!” 这姑娘也是艺高人胆大,换成寻常女子肯定不敢一个人出远门,不过很显然她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或者说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人跟着。 易书元凝神感受之下,能察觉出一些特殊之处,武者藏得再好,那种气血热力和煞气还是比较明显的。 想来这些人应该是保护麦阿珂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如她所言,阿飞现在是前四,朝廷和各方都会紧盯着他,就算是他的妹妹也不至于真的落单出来。 再退一步说,麦阿珂身上并无凶险气息。 即便如此,易书元还是觉得麦阿珂不该独自跑出来。 这些思绪不过是易书元短时间的心理活动,面对麦阿珂的邀请,他却并没有马上接受。 “听说了武林大会这件事,麦大侠武功高强,定是能够获胜的,但这种江湖人的事情,距离我等升斗小民太远了……” “姑娘还是快回去吧,麦大侠和令尊若是发现你久出未归,乱了方寸的话就因小失大了。” 麦阿珂笑嘻嘻的,一个女孩子到陌生男子面前,这距离凑得也有些近了。 只是易书元忽然发现了什么,麦阿珂用手梳理鬓发的时候,忽然用口型快速说了一句无声之语。 在易书元这几乎一目了然——兄长不妙,求先生想办法! 易书元顿时眉头微微一皱,心神感念阿飞此刻的状态,上下浮动如雾里观花。 或者说易书元到底也算不上能掐会算,很多时候往往凭借望气天赋,亦或者近身交感才能看出一些事情。 但麦阿珂肯定不会拿自己兄长的事情开玩笑,能说出这句话,就不是小女儿家的任性了。 麦阿珂直接找过来,很可能是阿飞的意思,也就是说阿飞确实遇上事了,而且麦阿珂显然在提防着别人。 易书元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向易保康和易勇安,以轻松的语气说道。 “对了,歇得差不多了就去插秧吧?武林大会的事情对我们这种农人还是远了些,若是误了插秧的时日,今年的收成可就受影响咯……” 麦阿珂冰雪聪明,瞬间心领神会。 “啊?那这样吧,我帮先生一起插秧!” “哎哎哎,不可不可,麦姑娘你这水灵灵的,哪能下田啊!” “对对,这哪使得啊!” 赵氏在一边劝说,易保康也赶忙附和,不过麦阿珂似乎铁了心了。 “这位婶婶可莫要小瞧了我,我学什么都快,更有武功底子,插秧肯定不慢,是吧易先生?” “嘿,你这姑娘,你若硬要帮忙便试试吧,弄脏了你这衣裳我们可不赔!” 比起村中屋舍密集,和村外道路边的高低土丘以及树木林立,沤肥后灌了水的稻田是一块连着一块,开阔得很,有什么人都是一目了然。 第76章 春日生苗 易家吃的那一顿可以说是早午饭。 所以中午都没到呢,易家人就一起来到了田间。 这是一片连在一起的开阔水田,田埂交错阡陌纵横,更有一些个村人正在弯腰插秧。 而易家的水田就在一大片田野的簇拥之中,自家田地加上租用的水田,总数有二十九亩地,这数字易书元初听的时候都觉得夸张。 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并不是太过分,因为稻谷的产量摆在这里,根本不可能和易书元记忆中的二十一世纪相比。 以元江县这种地方为例,也算是比较少灾害了,在人勤快的情况下,一年一熟,亩产两百多斤算是不错了。 刨除田租和各种赋税,再加上卖米购置家用,只能说农人的抗风险能力确实不高。 当然,元江县百姓不说多富庶,但勤劳一些的话日子也不算多苦。 就这二十九亩地,倒退个十几二十年的基本都属于易家自己所有,只是这些年下来,便成了一半自己家的,一半需要租了。 个中酸楚易书元虽不尽知,却也对弟媳赵氏的诉苦多了一些理解。 此刻易家人就站在田埂边,易书元、易保康、易勇安早已脱了鞋子并且把衣摆扎在腰间,也卷起了裤子。 侄媳妇李氏同样要下地,不过她这会正帮着麦阿珂整理衣衫。 这位江湖侠女的衣服好看也利落,但是有些不适宜种田的时候穿。 麦阿珂脱鞋子卷裤子,露出光洁白皙的小腿,一边的易勇安看得眼睛都直了。 “咳,咳……” 易保康咳嗽两声,易勇安赶紧挠着后脑别过头去,也怕恶了人家客人。 这反应倒也不怪易勇安,毕竟乡下农人哪见过这样白皙细腻的姑娘,这会他自己都替自己有些不害臊了。 要是易勇安有一台能连上二十一世纪网络的电脑,看到上面的那些图片影视,高低得对着电脑磕一个。 那边的李氏则在不断劝说麦阿珂,这衣裳弄脏了可惜,这身板干活肯定也不行。 “麦女侠,你真的要下田啊?田里脏得很的。” “姐姐放心,我可没你想得那么娇贵!” 麦阿珂一边说着,一边又看了易书元那边几眼,她现在还有些不真实,这易先生看起来这么年轻,居然是这家的“大伯”? 麦阿珂一时间有些胡思乱想,又不断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别多想,指定不是亲的。 “行了行了,干活了。” 易保康把田埂上的腰篓子捡起来,分给准备下田的每一个人,这种竹制容器用绳子系着穿过肩膀斜着挂在腰间,专门盛放秧苗。 而秧苗又是从水渠中取上来的,挂上这个腰篓子,腰间的衣衫就瞬间湿了一片。 “下田,兄长,你呃……” 易保康刚想叮嘱几句,却见易书元已经一步跨入田中,几步下来身形稳健丝毫不晃,显得游刃有余。 看来兄长还是没忘记小时候怎么插秧的,易保康这么想着又看向儿媳和麦阿珂那边。 “玉莲,照看好麦女侠啊。” “知道了爹!” 嘱咐完了,易保康和又偷瞄麦阿珂一眼的易勇安一起下了田,同样步伐矫健。 稍晚一些时候,李氏也下了田。 “麦女侠,下来小心些,烂泥粘脚,你慢着点!” “这有何难?” 麦阿珂看所有人都轻轻松松的,自己也一步跨出到了田里,谁知脚刚刚落下,就感觉整条右腿都被吸入田中。 麦阿珂身形不稳,下意识赶忙跨出左脚,这股冲势让她身体前倾,但右脚一时间居然拔不出来。 “哎哎哎,啊……” 麦阿珂叫了一声,整个人就“啪~”的一声,摔在了田里。 一旁的李氏就算已经抓住了麦阿珂的一只手,但也来不及有更多反应,就见眼前的麦阿珂已经栽了下去,另一只手艰难地撑在泥地里。 “哎呀,麦女侠,你怎么样?” “怎么搞得?”“哎呀,让你照顾一下麦女侠的!” 易家父子又是着急又觉得好笑,到底是富家千金,怎么下地都不懂。 在李氏的搀扶下,麦阿珂带着半身泥浆站了起来,一边拍着身子一边不断重复“没事没事”,脸上烫得差点把泥浆蒸干。 这下脸丢大了! 易书元在那看着好笑,看来会武功也不能轻视种田的技术含量,还好我比她厉害。 在麦阿珂艰难适应的时候,易书元等人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插起秧苗。 易书元的记忆虽然模糊了,但动作却不生疏,并且过来的时候他也悉心观察了其他村人的姿态,此刻干起活来颇有些得心应手的感觉。 而插着插着,易书元更能感受到一份春种禾苗的特殊气息,遥看各方水田,天地与人和在此刻呈现出几分特殊韵味。 “瞧瞧你大伯,多利索!” 易保康这么说一句,脸上也满是喜色,看来今年插秧的速度会快上不少。 易勇安也是说一句“不愧是大伯”,就赶紧干活,要是被落下太多,准挨骂。 麦阿珂到底也是有武功在身的,很快就掌握了身体平衡的窍门,只是种田就差点意思。 不过她本来也不是来种田的,所以麦阿珂对李氏说了几句时候就很快离开她身边,凑近到易书元那一块区域。 易书元仿佛心无旁骛,左手在竹篓内分苗,右手则快速插秧,一缕一缕一株一株,水田中的秧苗整齐划一,且株株挺拔。 只不过因为

相关推荐: 「NP」离开冷宫之后   修罗场系统   菟丝花生存小队【末世1v1】   江月扑我怀(1V1)   金属牙套【骨科gl】   倾辞呈章(1V1,H)   梅夫人宠夫日常_御宅屋   和女明星荒岛漂流的日子   庶女性福手册   理查德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