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朝廷的下一批药材马上会运过来,到时候我帮你们准备一些。” “谢谢,谢谢大夫!” 老妇人对着易书元连连作拜感谢,易书元扶住她的手示意她先出去。 等屋中只剩下易书元和病患,灰勉的声音也冒了出来。 “先生,这人是不是不容乐观啊?” “嗯。” 瘟疫是对大规模棘手疫病的统称,易书元上辈子也不是学医的,也不懂那么多专业病症,除了一些卫生常识外,自然是以此世医理为准。 此世医道也尊阴阳五行之理,秉身内身外气理,只不过寻常医者需要切闻问望,再根据经验判断,而易书元有时候则一目了然。 “岭东的这一关,还没过去啊!” 登州城的情况肯定是相对算好的,想必岭东各地,应该已经有不少医者已经察觉到瘟疫将起了。 …… 第三天清晨,李谦和随行人员才骑着快马赶到了大通县李家村外。 在向村民表明身份并说明来意之后,李家村中的人带着李谦前往村头土地庙方向,对于这个也姓李的朝廷赈灾钦差,当地百姓还是很敬重的。 土地庙旧址前,多位村民带着李谦来到了这里。 “大人您看,这就是龙头落下的地方,当时还满是雾气,等雾散了,里面就是一颗龙头啊!” “对,和原来的土地庙差不多大!”“可吓人了!” 李谦和随行侍卫看向那一片地面,有一个大大的凹坑,土层被压实了,这段时间新长出的青草和植被也被压扁了,不少都按在土中。 工部出身的李谦能明显看出这不是刨出来的坑,而是被重物深深下压去的,只不过现在的坑里空空如也。 “只有你们李家村看到了?” “不是的,周围几个村的人都来看了,只不过再远一点的人过来的时候,龙头已经消失了。” “怎么消失的?” 李谦追问之下,李家村的人有的苦思有的挠头。 “就好像化了一样,成了一阵雾气就渐渐消失了。” 边上一位背着天子剑的侍卫看向村民,疑惑道。 “会不会是你们的错觉?” 听到这句话,村里人个个面露不满。 “这是什么话?什么叫错觉,我还摸了呢!” “对,我摸了。”“我也是,那扎扎实实是那罪龙的头!” “没错,就是那罪龙的头,显圣真君砍的!”“大人不信可以去问问旁边几个村的人!” 李谦点了点头,其实心中已经信了九成了。 在这登州地界,或者说岭东灾区,哪个地方没有在传天神斩恶龙的事情呢? 这事就算朝廷方面可能会觉得荒谬,甚至可能会犯一些忌讳,但李谦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照实呈递书文,岭东各州官员和千千万万的百姓都能做证! 当天夜里,赶回登州城的李谦挑灯伏案,没有让楚航代笔,而是亲自写这一次的奏文,毕竟这次要慎之又慎。 思虑片刻之后,才小心落笔。 “臣曾闻,圣人拨乱反正必有妖孽相阻,天子治世扭转社稷乾坤,有孽龙生乱为祸岭东大地……” 帝王虽被誉为天子,但因为身披龙袍,很多时候也会在天子前头加上一个真龙的称谓,龙头从天而坠,岭东大地上的百姓都知道是上苍斩恶龙。 但,皇上会怎么想? 李谦写奏文的时候着实是有些忐忑的,开头略微点题,然后典故混合着彩虹屁先拍一阵子再说,小半篇幅过去了,才开始讲岭东发生的事情。 寒露前后发生的事情,奏报到承天府已经是十日之后了。 岭东道的奏文呈送到御前的时候,几名已经先一步看过的重臣一个个神色莫名,而大庸皇帝看完之后同样面露惊色。 “宰相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身居相位的老人犹豫一下,还是上前一步说道。 “李谦赈灾尽心尽力,其人也绝非一个擅长信口雌黄之人,文所言或许是岭东灾民所传的流言,百姓多迷信,因而认定有妖物作祟……” 老宰相其实很清楚,而且此次赈灾,虽然也有很多龌龊,但皇上赈灾拯救百姓的态度极为坚决。 李谦这种人就是办实事的人,在灾区肯定遭遇重重困难,却也肯定能看到皇上的努力,就算有不满,也不可能写文编排圣上的。 若易书元在这肯定也能理解宰相,李谦更像是一个擅长埋头苦干的工科人才,看似比一些懂人情世故的人更容易对朝廷不满,其实不然。 朝廷有多大力,现实是个什么情况,李谦自己就能算出来,明白这一点就更能比一些人理解朝廷,理解圣上,所以他干不出这种事。 虽然宰相深知当今圣上乃是明君,可长久以来神经紧绷,看到此文说不定就会不悦。 皇帝听到这话不由有些失笑,摇摇头道。 “看得出李谦此文写得慎之又慎,朕倒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只是……” 话音到此为止,皇帝拿着这一份奏文看对面窗户,床窗沿之上的木雕也刻着是龙纹。 只是岭东水灾,难道真的是妖龙作祟导致么? 皇帝心里也和明镜一样,宰相能看清李谦,他自然也能。 李谦这样的人,不至于拐弯抹角写文编排他的,所以李谦写的这篇文章只能代表他所认为的事实。 还是那句话,李谦这样的人都能相当程度上认为是事实,那么也让皇帝不由有些怀疑岭东的情况。 “好了,李谦那边除了粮食之外,还急需药材,诸位卿家可有对策?” “皇上,臣以为堵不如疏,除了朝廷筹措,也该适当放松管制,鼓励商贾自发前往岭东……” 皇帝看向说话的户部尚书,微微点头之后,后者才继续说下去。 “纵然是可能会贵一些,但关键时刻不至于无药可用……” “罢了,便如此吧,诸位爱卿尽力筹措吧!” “臣遵旨!” 皇上语态相对轻松,诸位臣子自然也放松不少,行礼之后纷纷退下。 “良喜。” 大太监章良喜上前一步回应。 “老奴在!” “你说登州方向有什么说法?” 章良喜如实禀报。 “老奴也是刚接到探子回报,确实如李大人所言那般,登州、兆州、耘州等地,民间皆在传言天神斩龙一事。” 皇帝微微点头,又看了一看手中的奏文。 “明灵灭厄显圣真君……” 皇帝心中已经定了日后下旨为神封正,只不过也得等灾情更稳定一些。 第289章 疫起妖非孽 九月下旬,立冬,虽然已经到了立冬,但天气只能算是略微凉爽,时不时还有高温反复,好似酷暑仍旧不愿离去。 而对于李谦和很多人来说,一个早有估量的噩耗终于还是到来了。 登州城内并没有爆发瘟疫,或者说并没有蔓延开来。 在易书元那一日去过老妇人家中看过她儿子之后,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临时钦差府汇报情况,随后尽可能展开全城排查。 所以登州城内的情况还没有起来就被控制住了,就连那老妇人的儿子,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也“奇迹”般好转稳定,在城内药材到达之后也得以慢慢恢复。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灾劫之中气数不定,纵然是易书元也不能纵观全局。 而在登州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兆州白石县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瘟疫! 白石县处于兆州以西,距离兆州城不远,距离登州边界也近,但因为地势较高,其实在之前的洪灾中,是少数受到影响较小的地方。 可也同样的原因,使得白石县在灾情期间聚集了大量灾民,很多灾民在大水中幸免于难,但逃到白石县之后也还是陆续有人死去,白石县外不知多了多少乱葬岗。 立冬当天清晨,本作为赈灾典范被几次嘉奖的白石县令,终于还是发来了一封急件。 信件内容在愧疚了一半篇幅之后,终于说明了现状,也让当时看信的李谦捏紧了拳头,“咚”地一下锤在桌案上,把边上的侍卫吓了一跳。 “唉,这个隋邦英!” “大人,怎么了?” 李谦早饭也顾不上吃了,抓了一个馍馍就站了起来。 “白石县爆发瘟疫了!” 侍卫也是心头一惊,跟随李谦的步伐匆匆离开。 此刻济仁堂才开门没多久,易书元和程罗也才起床,小学徒正拿着笤帚清扫医馆门外。 片刻之后,在打扫完毕的小学徒刚直起身子的时候,就看到李谦一行人匆匆走来。 “李大人早啊,你们这是……” 李谦皱着眉点了点头,也不说话,进入医馆就看向了两个大夫,见两人看过来,不等他们行礼问候便已经开口。 “白石县爆发大疫了!” 易书元和程罗对视一眼,一个皱眉一个惊愕。 “白石县!” “不错,我向周围各城各县快马传讯,调集大夫和药材前往白石县,两位先生此前在登州城中的处理方式卓有成效,此番可有对策?” 此刻噩耗已至,气机便清晰起来,易书元藏于袖中的手略微掐指一算,心中顿时一惊。 “大人,兆州城!” 只听到“兆州城”三个字,李谦心头猛跳,口中不由大喊一句。 “糟了!” 白石县因为地势的优势,聚集了大量灾民,和曾经的登州大通县一样,是初期重点安置地区之一。 而随着灾情稳定,也和初期的大通县一样,灾民开始疏散,或返乡,或……向着更方便容纳人口的兆州城转移! 登州有李谦亲自坐镇,虽然受灾最严重,但一些工作进展也是最快的,很多灾民已经妥善安置,很多人也已经陆续归乡,并不是一股脑堆积在某处。 可兆州情况有所不同,虽然赈灾工作也在推进,但显然是落后了登州一步,作为容纳最多灾民的地方,兆州城内外至今聚集了二十多万灾民。 而白石县的灾民在此前也一直向兆州城流动,兆州灾民又陆续以兆州城为中心慢慢返乡,若是把瘟疫带过去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兆州城内城外如今可是还聚集了近二十多万人啊!啊……” 李谦一时急火攻心,捂住胸口露出痛苦神色,身形都站不稳了。 “大人!” 一边两名侍卫立刻一左一右搀扶住了李谦,也还好这就是在济仁堂。 易书元和程罗快速反应。 “快,扶到躺椅上去!” 随着李谦上了躺椅,易书元为他推拿顺气,并且让侍卫按他指定的穴位以内功辅助,很快让李谦好转。 “嗬,嗬……” 李谦在躺椅上大口呼吸着,看向看向易书元的眼神已经不言而喻。 “大人莫急,易某这就赶往兆州,也还请再做一些安排,白石县自然不能不管,兆州城才是重中之重!” 李谦大口呼吸着说不出话来,只是向着易书元拱了拱手,气顺了才补充着吩咐旁人。 “为易先生备马,护送他去兆州!” “是!” 程罗在一旁也赶紧道。 “易先生,我也一起去吧?” “不,程老先生留在登州城以防万一,也要照看好李大人,好了,不多说了,我收拾一下!” 易书元说着便开始收拾木箱,将需要的东西带上一些,不过就算有所遗漏他也可以变出来。 …… 两刻钟不到的工夫,易书元和一名李谦的侍卫就骑着马出了登州城,一到城外,两人便立刻快马加鞭赶往兆州。 行至大通河畔的时候,易书元看向那大通河的河道,如今的水位或许还不到大通河曾经的三分之一。 自那一次洪尉在大通河中挣扎逃跑,龙族和天神斗法争锋,大通河水位干涸之后,到了现在河道水流也一直没有恢复…… 易书元自然能够施法迅速前往兆州,但既然李谦派人护送,他也不会随便玩消失。 而且就在前几天,有一个武者扭断了手臂,前来济仁堂找易书元帮其筋骨复位以及消肿止痛。 易书元一看对方流露的一丝特殊官气,再略掐算一下,就知道其人定是大内密探,那手臂八成是自己刻意扭断的。 看到了大庸皇帝的种种努力,也看到了他的信念,即便是易书元也会生出一些感动的,这一次他不打算在天子面前玩消失,就当告诉皇帝,我确实在帮你。 当然,骑马前行还有一个好处,在岭东气数紊乱的情况下,可以更细致的观察沿途的情况。 而且骑马过去要两天,不等于易书元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有所行动,他毕竟是仙道中人,不真的纯粹只是凡人隐士。 …… 白石县的瘟疫已经严重起来,所以白石县令急件来报。 而兆州城明面上还没有什么特别危机的情况,但疫病其实已经被带到了兆州城,只是还没有爆发开来,正处于慢慢发酵的状态。 不过这不代表近一些的某些特殊存在没有察觉,一如兆州本地的鬼神隐约已经感受到了什么,还比如一些本地修行的存在。 在易书元才出了登州城之后不到半个时辰,临近兆州城的风林县外,一名老者正在急行。 这老者靠着双腿前行,速度却异常迅捷,就好似当初易书元见过的神行太保王云春一样,脚下不起尘不扬土,行进之间快过奔马。 老者衣衫干练,短打、筒裤外加绑腿,头顶则以发带束髻的同时又别一根银簪,背后还背着一柄剑,其人面貌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是易书元那早已离开了茗州的弟子齐仲斌。 如今岭东大地遭逢大难,当然不只是岭东人的事情,除了朝廷赈灾,大庸各地不乏有识之士前来帮忙,有医者也有武者,还有一些有良知的商贾。 而每逢大灾大乱必出妖孽,也是一些术士心知肚明的事情,齐仲斌当然也十分清楚。 早在岭东洪灾的消息传遍大庸的时刻,齐仲斌已经从遥远的地方赶往岭东,如今已经在这里活跃了半个月了。 此刻齐仲斌正打算前往风林县,忽然间,鼻子微微一动,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随后眼神立刻变得锐利,看向城外的林地。 有妖孽! 这一刻,齐仲斌轻轻一跃,在前方一块路边大石上一点,随后身形在空中扭转,借力转向,冲往感知中的方位。 仅仅数息之间,齐仲斌已经冲入了林中,并且脚下速度丝毫不减,树木植被无法影响到他的动作。 前方出现的是一个女子,她见到齐仲斌急速冲来,脸上也露出惊愕的神色。 而齐仲斌则心头一跳,已经明白对方的身份。 时至今日,齐仲斌已经对自己师父是何等人物有了一定认识,而且也逐渐发现一些障眼法和幻术都很难再骗到他的眼睛。 如果不是幻化的话,那么前方的女子便是……化形妖物! 并且此妖周身死气相随,定害人不浅! 我如今的修为,能否和化形妖物较量一下么? 虽然还没结成仙炉,但齐仲斌本来就本事不小,对自己的精进比石生有着更清晰的认知。 当年得天师封号的时候,凭借朝廷力量和众多同道,尚能斗一斗化形妖物战而诛之,那么如今的自己未必没有抗衡之力! 凭借着灵觉上的感应,齐仲斌认为自己就算不敌,也不至于无法走脱。 “妖孽休想作祟!” “铮~~~” 齐仲斌背后的长剑出鞘,伸手接住直接持剑冲向那边的女子。 那女子手中提着一个小箱子,见到齐仲斌冲来,收起惊愕的神色,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哼,术士……” 看那一剑刺来,女子轻松避让,并一掌向着齐仲斌身侧拍去。 看起来,似乎术士的动作在女子眼中很缓慢。 只是此刻齐仲斌眼睛微微眯起,身形看似缓慢,但眼睛却始终跟随着女子的动作。 这一刻,齐仲斌发难了,直刺的一剑骤然化为横斩,女子心惊之下身形后仰,带着一阵风,离地三尺往后滑去。 但齐仲斌挥剑即旋身,在一边树木上借力一点,左手掌心浮现一个红印,对女子从上往下打去。 女子以掌相迎,但这一刻却有一种恐怖的感觉笼罩全身。 那术士打来的手心竟然在这一刻绽放雷光。 掌心雷! 齐仲斌心神默念此名。 “嘭~”的一声,双掌接触。 “呃啊……” 女子惨叫一声,整个身子被打向地面,擦着地面落叶土石倒滑出去。 齐仲斌信心大振,妖孽轻敌,他有心算无心竟然一招就中,立刻挥剑追去。 “受死——” “求法师放过我,我没害人啊——” 哪怕女子如今道行大损,可也从没想过,自己竟然可能死在一名术士手中! “剑下留人~~~~~” 一阵熟悉的声音从天空传来,齐仲斌一下子就止住了身形,在保持警惕的同时也忍不住朝天空看去,这是灰前辈的声音! 第290章 起疫鬼 齐仲斌的剑停下了,女妖犹豫一下还是没有选择立刻遁走,而是单手侧撑着身体在地上没有动。 林地上空,一只灰白相间的小貂驾着一股清风而来,当看到灰勉的时候,齐仲斌脸上顿时露出惊喜。 “灰前辈!” “嗯,果然是齐小子!” 灰勉从上空散去所御之风,十分自然的从两丈高空落到了女子与齐仲斌之间,落在那女子倒飞出去犁出来的地上。 齐仲斌赶紧收剑,倒持剑柄拱手向灰勉弯腰行礼。 “齐仲斌,拜见灰前辈!师父他……是不是也在附近?” 齐仲斌的声音充满期待,他已经挺久没见到师父了,心中也经常会想着在行走天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上师父。 “先生嘛并不在这,怎么,只看到我不开心么?” “开心,开心……” 回答是这么个回答,但齐仲斌的语气还是难免有那么一丝丝失落,随即立刻看向对面的女子,即便此刻他也并没有放松警惕。 “灰前辈,此女乃是化形妖物,您为何让我剑下留人?” 那边的女子原本愣愣看着地上的小灰貂,她想过是不是什么高人来救她,但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个小东西,而且这个厉害得夸张的术士竟然对它毕恭毕敬? 而听到齐仲斌问有关“师父”的事情,似乎也能解释一些情况了。 此刻听到齐仲斌的话,灰勉用爪子叉着腰转身看向那边的女子,发现这女子正愣愣看着它,毛茸茸的貂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和易书元有时候的神色十分相似。 “我自然有我的理由,嘿嘿,你这丫头看起来是不认识我?” 明明这么小的身板,但口气不小,似乎很有来头,而且从带着一股风过来到现在,连一丝妖气都没显露。 女子不敢怠慢,撑起身子就这么坐在地上向着灰勉行礼。 “多谢搭救,可小女子确实并不认识您!” 灰勉笑了笑,伸出一根爪子指着女子道。 “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当初水患骤然爆发,灾劫大水冲击之下,岭东大地气数混乱,各处一片狼藉,你和另外两个妖怪有些不知所措,但选择冲出山中治水,是也不是?” 听到灰勉提起这件事,女子脸上露出喜色,知道自己应该真的是转危为安了。 “对,是有这么回事!” 灰勉微微摇了摇头,从地上轻轻一跃,跳到了齐仲斌的肩膀上。 “啧啧啧啧……且不论你们初衷为何,行的总归是善举,可惜啊,不自量力,反噬不轻吧?” 这都不用算也不用看,先生动用《山河社稷图》这等至宝抗衡劫数,尚且受到很深影响损伤不轻,现在都没有脱离影响。 而先生还是有大功德在身的。 眼前的女妖何德何能,怎么可能在那种情况之下逆天治水而不受影响呢? 齐小子确实修行刻苦也精进不浅,但先生门下,不化仙炉则不修法力,齐小子再厉害,也不可能在一对一的情况胜过化形妖物的。 果然女子的回答也印证了这一点。 “小女子确实损伤不轻……这位……同修,你当日也在场?” 伤归伤,但女子也总觉得自己也得到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功德。 一边的齐仲斌微微皱眉,原来她本就有伤在身啊。 而灰勉那张毛绒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嘴咧开到了后牙根。 “我和先生就在山上看着你们!” 女子先是愣了一下,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双眼睛不由一下子睁大,嘴也微微张开。 “您是,是和易道子一起的……” 那一天,女妖和两位同修确实是打算来治水的,可真的出来之后顺势容易逆势难,治水的过程简直就像在溺水。 但这也让她们见证到了此后仙道高人治水的过程,也因此保得一命。 当然,“易道子”这个名号也是后来才得知的,还是当地一位地祇告知。 也就是说,这术士是易道子仙长的徒弟? 一个术士?不对,寻常术士怎么可能这么厉害!可还是个术士啊…… “灰前辈,师父在水患爆发的那会就来了?” 齐仲斌看向肩头,灰勉则意味深长地回答了一句。 “齐小子,你不了解的事情还多着呢,这次就是先生让我过来的,他知道你在这,还有这妖怪,也并非邪祟之辈,她身上的死气是因为接触了太多死人,或者太多将死之人。” 齐仲斌已经明白了前因后果,将剑插回背后的剑鞘,拱手弯腰向着地上的女子赔礼。 “齐仲斌道行不济,错伤了姑娘,望姑娘海涵!” 不过话虽如此,齐仲斌对陌生的妖怪还是有三分警惕,毕竟这女子的妖气也是实打实的。 “不敢,齐仙长能放过我就好……” 挨了一掌当然不好受,但女子现在哪有胆子怪罪齐仲斌啊,而且立刻想起来什么,赶紧道。 “我见到了几个疫鬼,是南方来的,那边定是有大疫发生。” 风林县的南方其实就是白石县。 “什么?” 齐仲斌心头一惊,大灾之后再生瘟疫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在他漫长的人生修行路上也遇上过两次瘟疫,哪一次都是惨象环生。 “嗯,先生已经知道了,不过要关注的不是南面,齐小子,先生让你立刻去兆州,那里的瘟疫恐怕已经在暗中传开了,我们要通知当地官府,也要通知当地兆州鬼神。” “是!” 白石县那边瘟疫已经起来了,管自然会管,但那边人数现在并不多,兆州才是火药桶。 女子听闻此言挣扎着站起来。 “我也去帮忙!” 齐仲斌看了看灰勉,见它不说话,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 “好!我们立刻就走!” 疫鬼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鬼,一般而言,若有很多人因为瘟疫而死,在疫病中产生
相关推荐: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猎人]少女她日日被操
君醉尘香完结
快穿之男配攻略手册
[全职]黑暗中的绿帽男人们
清穿她不孕不育_御书屋
三妻四妾外传4——老爷练功记
胆小主母(H)
庶女性福手册
梅夫人宠夫日常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