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就是变态怎么了?(脑洞合集) > 第276章

第276章

云莱殿一百零八鬼,分为天罡三十六鬼和地煞七十二鬼,他们巡查人间,除却害人鬼魅,亦看众生冷暖!” “鬼?” “呵呵呵,大人莫要误会,这只是一种说法,其实都是神。” 俞子业这会又想起了之前在街上碰到的相师。 “老庙祝,这里可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相师?” 明明俞子业还没有多说什么,但陈寒一下子想到了齐仲斌,脸上露出一丝惊色。 “你看到他了?”“对对对,他可在这庙中?麻烦庙祝帮本官引荐一下,就说钱不是问题!” 陈寒摇了摇头。 “好多年没见了.也不是有钱有势就能见的.” 这老相师可是大庸天师啊,而他另一个身份或许普通人并不知晓,却远比所谓大庸天师更加了不得,乃是仙尊易道子的亲传弟子。 就连陈寒自己都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这次易书元和齐仲斌来登州,陈寒是不知道的,此刻听闻齐上仙在,她心中略微激动之余也多少带着一丝丝忧愁,小妹吃了仙丹的事她已经知晓了。 “大人,楚相找您呢,我们还是快去吧。” 侍卫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楚相在找大人,大人怎么就和一个老庙祝聊上了。 俞子业也是才回过神来,赶忙走出了云莱殿,里头的陈寒此刻转头看向外头。 “大人,老身奉劝一句,少做亏心事啊!” 已经快步离去的俞子业回头看了一眼,随后就匆匆走了。 俞子业到庙院后方的伏魔殿前时,楚航和当地官员都已经在面对大通河的小广场上,桌案上摆开祭品,在这真君庙中也向着大通河祈愿,也算是向上苍祈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参与祭祀者大多十分诚心,即便是楚航这个朝廷首辅也是如此。 前方的真君庙台阶一直延伸到大通河中,总计有九十九个台阶。 正常的年月,九十九个台阶有一多半都在水位线以下,而如今,有一多半都在水位线以上,岭东旱情也可见一斑。 整个祭祀过程不可谓不隆重,纵然是楚航也十分看重,只不过俞子业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换袍和祭祀活动过去,真君庙终于相对的安静了一些。 真君庙虽然在城外,但如今早已经不是只有一庙之地的场面,外围有着诸多楼宇,沿着大通河两岸是一片繁华,更有许多桥梁架起,除了没有城墙包裹,热闹程度一点不比城里差。 此刻肩头站着灰勉的齐仲斌就在大通河的一座桥梁上看着官员和信众从真君庙出来。 “嘿,这家伙,心中惧怕还只给我上三炷香,嘴上说得倒是好听,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何况是一个钦差。” “自然不能让他坏事!” 齐仲斌这么说一句,灰勉不由转头看向他。 “齐小子,你确定伱这办法管用?他连楚航都只是表面恭敬。” 齐仲斌和笑了。 “灰前辈,此等佞臣,又是得势得宠的时候,自以为无人能撼动地位,很多事自然肆无忌惮,可是鬼神之事虚无缥缈,心亏神不安,稍加引导,至少楚大人会少些掣肘。” 灰勉咧开了嘴。 “那要不咱们出手重一些,反正已经出手了,让他试试天打雷劈怎么样?” 齐仲斌只是笑笑不说话了,感觉以灰前辈的脾气,他敢应,灰前辈就敢劈。 当日回去之后,俞子业带着不安回到了官署住处,进入室内之后,从屋中箱子里取出昨天写了一半的奏章,犹豫一下后直接将之撕毁。 可是前段时间俞子业是根本没有怎么留意外部情况的,只好重新写了一封没什么营养的奏章。 随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俞子业也跟着楚航到处跑,但比之前多上了几分心,实话说,这和他预想中的赈灾还是差别很大的。 在俞子业原本的设想中,赈灾就是坐镇某个府邸,然后调遣各地官员,哪有像楚相这样到处跑的。 奏章的格式也逐渐变得公式化,或者说事实化,某某日去了什么地方,规划了什么,某某日做了什么。 这一天夜里,俞子业独自在看着前阵子的路线图,思索良久之后,忽然灵光一闪。 “哈哈哈哈.我知道了,楚相是要把抗旱渠整个连通,将岭东、河西两道的整个水脉连通!” 这个几乎是官员中人尽皆知的事情,俞子业今天终于通过自己的思考想通了关键之处,不只是知道一个结果,而是看清楚了一些水脉的调度。 地势图上的一些高低落差和一些水利结构设计是如此巧妙,将两道十数州组成一盘活棋!以前不懂这些,这段时间学了可不少。 我居然能懂楚相的抗灾布局了,哈哈哈哈哈!俞子业欣喜若狂,甚至有拿着地势图去找楚航的冲动,不过显然这么晚了不太合适。 “大人,您没事吧?” 外头的侍卫问了一句。 “没事,大人我好得很!” 俞子业这会睡意全无,已经到了兴头上,又开始算了起来,这些图很多官员手上都有,详细标注了一些工程需要的人力、钱粮以及大致时间,甚至在什么时候开动都有说明。 实话说,俞子业只不过是认真看,并且看进去了,但他依旧很兴奋,只是算着算着他又皱起眉头。 时间是个问题,钱粮也是个大问题,这一刻,俞子业忽然反应过来。 “朝廷的调度的钱粮怎么还没到?” 然后俞子业忽然又反应过来,好像之前他的奏章都是写着,灾情其实并不严重,各地秩序井然俞子业一下子脊背发烫。 奸佞小人,迟早不得善终!那日梦境中的话仿佛又浮现脑海“轰隆隆——” 外头似乎响起一阵冬雷,也让俞子业身子都抖了一下,他看了看今天早已写好的奏章,想了下取来直接撕毁,随后重新准备笔墨书写。 楚航几乎每一封奏章都会催促朝廷赈灾物资,而这是第一次,在俞子业的奏章中催促朝廷钱粮,虽然落笔略有犹豫,但还是落笔了。 第604章 快了快了 腊月三十除夕傍晚,而整个承天府大街上张灯结彩,民众也都处于一片欢腾之中。皇宫之中也要举办盛大的庆典,一名太监兴冲冲走入御书房,向着皇帝汇报情况。 “陛下,晚宴即将开始,文武百官皆已经到了,就等您了!” “嗯!” 皇帝应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奏章。 倒也不是当今天子真的勤政到了这种地步,除夕夜还处理朝政,而是因为这奏章来得巧,又是俞子业的秘奏,所以也就看看。 而且正如皇帝预想的那样,谭家到底还是谭家,谭元裳到底还是谭元裳,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谭元裳一出手,即便朝廷的钱粮到位缓慢,岭东、河西两道不也稳住了局势么。 不过现在连俞子业都在奏章中催促钱粮一事,看来确实是有些迫切了。 当然,那也得是年后的事了。 当然朝廷的钱粮不可不到,只不过让谭元裳多出几分力吧。 皇帝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事情,身边的太监都跟着,皇宫里面也是布置得十分喜庆。 刚刚发觉两道灾情,并且在其后发现仓储系统出现大问题的时候,皇帝确实也心慌了一阵子,不过随后两边都稳住局面,倒是也从容起来。 但有一点让皇帝还是颇为在意的,竟然连俞子业的奏章都明显产生了一些倾向性变化。 实话说,楚航三朝老臣,能力和威望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皇帝也是清楚的。 可楚航已经垂垂老矣,而且倚老卖老掣肘皇权,也让当今天子颇为不爽,官员派系之中势力也是庞大,迟早也会生乱子。 宫殿前方变得更为明亮,皇帝过去的时候,前宫之中已经有一朵朵烟花升起。 “嘭~”“嘭~”“嘭~”.烟花的火光照耀在宫殿中,引得无数人抬头看去,也让皇帝被烟花映出色彩的脸上露出笑容。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上一代的老臣也是时候该放权了,楚相一大把年纪,就不要多操劳国事了,而且这次说不定能够一石二鸟。 岭东,登州城内,天空中也绽放着一朵朵烟花。 只要日子不是过不下去,新年该有的还是得有,何况登州也确实是大城,天灾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府衙之中,官署内的年夜饭还没开始。 一处官署院中,楚航抬头看着天空的烟花,心中难得没有想抗灾的事情,而是想起了自己的曾经种种,从儿时到成长,从少不更事,到真正懂事成人.“楚相,下官有一事想请教,不知楚相是否方便。” 声音是俞子业的,或许是因为畏惧心虚,一般他很少主动来找楚航,不过最近似乎有所变化。 楚航没有回头只是开口回应一句。 “何事?但说无妨。” 俞子业走近几步,也看着天空的烟花,又下意识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东西,原来他竟然还捧着不少图册文书。 “楚相的抗旱渠布局之精妙,下官花费一月有余苦心钻研,终于是领会了一二,可是,可是.” 楚航诧异地回头看向俞子业,这才发现对方手里捧着的东西。 实话说,在楚航的印象中,俞子业就是一个佞臣,只不过是颇得天子之宠罢了。 像这样的佞臣,为官一生的楚航不知道弄下去多少个,如今也不过是实在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加上也不想和天子针锋相对,所以不再多管。 却不想俞子业竟然会来说这事。 楚航笑了笑问了一句,心中对于俞子业倒是稍稍有所改观,更是想着,看来自己到如今也是偶尔会被偏见左右,谁也是有会办正事的可能的。 “可是什么?” 俞子业抬头看向楚航,犹豫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楚相,下官不懂水利,在您眼中或许也是无能之辈,不过下官苦思冥想许久,实在是忍不住想要求解” 俞子业难得这么谦虚诚恳,当然这也是因为面对的是楚航,如果是别人,哪怕是现在的俞子业也不会有啥好脸色。 他话音一顿才继续说下去。 “抗旱渠确实精妙,水脉调度无懈可击,可是没水啊!若天公不作美,又该何解呢?难道是令凿运河?可这工程也太过浩大” 楚航微微一愣,随后忽然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俞大人说得好啊,说得好啊” 楚航走近俞子业,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略微愣神,不知道楚相笑的是什么。 “其实能看出来的人不止你一个,可敢当面来问的,竟然是你!” 楚航的声音带着笑意,一个“竟然”其实颇有讽刺的意味,甚至俞子业也听得出来,但这会他只是觉得尴尬,当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陪着笑笑。 随后楚航忽然正色起来,认真看着俞子业,看得他忐忑,看得他心慌,却见楚航微微点头。 “或许老夫以前对俞也是有些偏见,若多有得罪,老夫在这里向俞赔个不是!” 这说得俞子业心头一跳,赶忙后退两步行礼,手中的文书图卷都掉在了地上。 “下官不敢啊,楚相您这是折煞下官了啊!” 楚航笑了笑。 “俞大人,希望你能记住今日向老夫询问的这一刻,记住这种感觉,将来的大庸朝堂上,勿忘此刻!好了,晚膳应该也差不多了,我等该过去了!” 说完,楚航就先一步走了,只余下又是忐忑又是心虚又带着几分莫名激动的俞子业愣在原地。 这种感觉楚相这是在认可我俞子业吗? 不论朝堂上多么针锋相对,不论私底下是否有过诋毁,但能被楚相认可,即便是俞子业也有种难以明说的情绪。 等俞子业回神的时候楚航已经走远了,他捡着地上的东西,眉头又是紧锁,楚相非但没有回答他刚刚的疑问,反而让他又多了几分疑惑。 城外大通河的一座大拱桥上,易书元手中折扇轻轻扇动,也抬头看着天空的烟花,一边的齐仲斌抚须看天,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 人间喜庆的时刻,也让师徒二人通感几分烟火之情。灰勉顺着桥栏窜了过来,跳上易书元的肩头还取出两只大鸡腿。 “先生,除夕呢,吃不吃?” “哪偷的鸡腿?” 易书元这说一句,灰勉顿时露出不满。 “什么叫偷,云莱殿的贡品不本来就是给我吃的么?” 易书元摆了摆手,灰勉便看向一边。 “齐小子要不要?” “多谢灰前辈!” 齐仲斌自然毫无顾忌,伸手就接了过来。 看着灰勉啃得欢,易书元却摇头叹息一句。 “可惜是白煮的鸡肉,一点调料也没有,吃着没什么意思。” “用来供神的嘛,还能这么做啊?” 灰勉含糊着这么说着,而齐仲斌则是露出笑容。 “师父,灰前辈,日前为上灯楼楼主解签算了一命,今日他在上灯楼预留了一个雅间,准备了一桌丰盛酒菜!不如我们这就过去吧?” “哈哈哈哈哈,不错不错!” 易书元也笑了起来,而眨眼已经将一个鸡腿啃干净的灰勉更跳到齐仲斌肩头,用油光光的爪子拍他。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楚航赶在年前奔走岭东、河西两道多地,亲自安排好了大量工作,为的就是尽快展开一切工作。 新年一过,天气尚且严寒,但两道多地已经提前开始动工。 到这时,似乎才是俞子业原本想象中的抗灾场面,楚航坐镇登州,两道多地的情况则汇总到这里。 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干旱似乎摸不见看不着,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和时间赛跑,真等到春耕以后就晚了,说不定就是荒废大半年的光阴。 绍元七年春,岭东道、河西道依然没有下几场雨,一些大河大湖的水位都在不断下降。 到了耕种的时节,情况似乎也依然不见好转,岭东稍好一些,河西则是愈发严重。 有时候,天空会有阴云,但偏偏不下雨,过一阵子这阴云也会渐渐消散,仿佛老天在同人们开玩笑。 登州衙门,楚航在官署处理公务,桌案上的图文上,已经有多地的抗旱渠完工,毕竟是一条水渠,工程量不算太大。 甚至一些地方的水渠已经先一步和岭东抗旱渠接轨,多少也是缓解了河西的旱情。 旁边也有不少当地官员,有的整理各地的奏文,有的则是总结各地的消耗。 “辰州的已经差不多了,泗州的什么时候能完工?” “听当地官员汇报,应该快了,只是岭东的水也不多,能引到泗州已经是极限,后面几州怎么办?” 楚航微微摇头。 “只能先如此了,对了,朝廷的粮食到了多少?” 官员无奈道。 “到得很慢,倒是民间的各处的粮店仓储似乎较为可观,粮价虽然在涨却并不夸张,不至于让百姓吃不起饭。” “各地治安如何?” “治安倒是不错,似乎是有一些江湖中人也在助阵.” 楚航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而这时候俞子业却走了进来,凑到桌前同楚航低声耳语几句。 “楚相,有些话下官想要单独和您说说。” 楚航看了俞子业一眼,算算时间应该是陛下私下的谕旨又到了,他俞子业这会来找,或许是有什么对他有什么不利的消息吧。 “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楚相.” “直说便是了!” 周围的官吏这会都默不作声,只是注意力也都放到了俞子业也楚航身上。 俞子业犹豫一下,还是低声开口了。 “楚相,朝中情况有些复杂,弹劾您抗灾不利的奏章不少,还有人说您勾连江湖中人,威胁朝廷命官各地上户,更有人说您贪墨朝廷钱款,类似捕风捉影之言,在京城甚嚣尘上” 楚航闻言只是笑了笑。 “不能说全对,也不能说全错!” 这话一出,俞子业和周围官员都被吓了一跳。 “楚相,您怎么能这么说呢,若是落到某些奸佞小人耳中,上奏圣上可是大事不好!” 这句话居然从俞子业口中说出来,也是让楚航不由抬头多看了他几眼,随后还是露出笑容。 “不碍事,其实圣上是能分清一些事的,至少他能容楚某在此办事.” 说着楚航叹息一声,正是因为清楚其实皇帝并没有那么分不清,他心中才更觉无奈。 不过这也没什么,楚航只是想知道最终自己会是个什么罪。 第605章 想要便给你吧 自上一年末到第二年开年以来,大庸朝廷办理了不少大案,其中包括了各地仓储的问题,也有党派之争的问题。而远在岭东道、河西道抗灾的情况,反倒似乎是成了一件趋于边缘化的事情,反正朝会是争论也好是定责也罢,特意提及两道抗灾之事的时候不多。 但那边又不可能真的是边缘小事,毕竟楚航还在那。 承天府,某一座大宅院之中,在这里独自过完了年的谭元裳可没有往日里的悠闲,尤其是渐渐接近初夏这段时间。 虽然此刻的谭元裳还是坐在躺椅上晒着太阳,但自去年以来一直到现在的半年时间,谭元裳做了很多事,既有商贸上的民间之事,甚至也罕见地伸手了朝堂之事。 这时候有一个下人匆匆跑了过来,人还没到谭元裳跟前,已经压低了声音喊了起来。 “老爷,老爷不好了!吏部侍郎张大人也下狱了!” “知道了。” 谭元裳坐在椅子上点点头,这段时间,有不少官员因为各种事情下狱,朝野的派系之争当真残酷。 本来应该是相互制衡的局面,而天子则成为高于群臣的第三方,但当今天子显然站在了其中一方的背后,那另一边自然是无法抗衡。 或许也可以抗衡,只不过名义上的群臣之首,朝廷的三朝顶梁玉柱楚航已经没这么念头了。 礼部侍郎刘大人,照大人,户部的公孙大人,今天的吏部侍郎张大人,再加上一些其他官员的落马,罪责或许不同,但究竟是因为什么其实很多人心知肚明。 有些罪责,简直是风闻奏事起个头,随后追查个底朝天,虽然也能说这些官员自己不干净,但实话说,真正彻底“干净”的官员其实不多。 归根结底,还是楚相失势了,并且就连其本人都不在京城,也就更使不上劲了。 一直站在椅子边的一名胡须花白的护卫提了一嘴。 “老爷,您今天不是要去拜访李相么?这都午后了,怎么还不动身?” 谭元裳坐在椅子上晃荡着摆摆手。 “不去了,天子动真格的了,这些老狐狸自然是明哲保身,哪敢随便表露倾向啊?” 说着,谭元裳撑着椅子想要起身,一边的护卫立刻伸手扶住椅子,让摇椅瞬间如同固定的座椅一样纹丝不动,谭元裳便也不费什么劲地轻松站了起来。 “唉,看陛下这些举动,来者不善啊!” 谭元裳说的一些举动,也不只是朝堂明面上的。 一边的护卫也忍不住感叹一声。 “是啊,这么多大小官员下马,虽然不都是楚相这边的人,但无疑是楚相的门生占多数,没想到楚相一生为国,到老了落得这么个下场.” 谭元裳笑着看了一眼跟随在身边多年的护卫,再看看不远处的另外几人。 “老爷我说的来者不善,可不只是对于楚相啊,天子还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看着他长大,他心中在想什么,对于我来说可并不难猜!” “啊?”“老爷,您的意思是” 谭元裳整理了一下衣衫,朝前挥了挥手,身边的人自然就跟了上去。 “备好马车,我们进宫去。” “是!” 随行的护卫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脸上看出了恍然,跟随在谭元裳身边久了,再笨的人也会被带得聪明起来,更何况这些人本来也不算傻。 只是看谭元裳的背影,跟上去的几人心中也不免生出忧愁,去年以来,老爷头上原本大半的青丝已经大半是白发了。 皇宫,御书房中,一名太监走入内部。 “陛下,谭公求见。” 皇帝抬头时间上看向太监,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点了点头道。 “让他进来。” 太监立刻离去,没多久,谭元裳就随着太监走入了御书房中,向着天子郑重行礼。 “草民谭元裳,拜见陛下!” “谭公不必多礼,来,我们到那边书榻上去坐!南部刚刚上供一批异果,十分鲜美,朕与谭公一同品尝!” 谭元裳脸上露出惶恐之色。 “谭某一介草民,陛下这是折煞草民了!” 皇帝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谭公说笑了,哪有一介草民随便就能见到皇帝的,来来来,与我同坐吧!” 皇帝说着竟然过来搀扶谭元裳,但他并未在后者脸上看到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赶忙上前几步,自己到了书榻前。 一边有太监端来茶盏,有宫女削着果皮,皇帝似乎十分热情,将谭元裳看做一个真正的长辈。 嘘寒问暖,聊天叙事。 谭元裳看得出来,皇帝的心情是真的挺好的,这也难怪,本来以为很是要经历一番斗争,没想到并没有费什么太大力气。 在皇帝眼中,登基至今,终于已经可以算是彻底掌控朝政了! “对了,朕还不知道谭公此番进宫所为何事呢?”谭元裳将刚喝了一口茶水的茶盏放在一侧的塌几上,甚至直接从书榻上起身,向着皇帝再行了一礼。 “草民知道陛下不喜欢绕弯说话,便直说了,草民对楚相一向极为敬重,近日里听得一些风言风语,似乎是楚相罪责不轻,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做?” 皇帝面露诧异之色,谭元裳竟然问得如此直白?这一点都不像他!“谭公说得哪里话,楚相劳苦功高,辅佐三朝勤勉不怠,虽然确实有些案件纠葛,但怎会轻易定罪呢.” 话音至此,皇帝微微一顿却又话锋一转。 “只不过楚相的门生中一些人实在是有辱师门,还供述说许多事是借了楚相的方便,朕有心维护,但耿直谏言之臣确实有一些人不依不饶” 谭元裳微微摇头,也不多说什么了。 “不知明宗赐给草民的丹书铁券,可否免去楚相的罪责?” “丹书铁券?” 皇帝看向谭元裳,后者点了点头。 “不错,丹书铁券,陛下应该也是清楚的,持此物可免一切罪责!” 皇帝看向一边的大太监。 “先帝所留丹书铁券可有文书?” 一边的大太监此刻却凑了过来。 “回皇上,老奴倒是清楚这个,丹书铁券确实可免一切罪责,包括死罪,可免谭公本人十次,可免谭氏子孙三次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大太监脸上露出几分尴尬

相关推荐: 校花日记   太子宠妾   叫声哥哥   污秽修仙:我靠功德系统捅破天   理查德外卖   苍穹之怒   [猎人]少女她日日被操   心动主义(校园 1V1)   古代穿了一次回来后我悟了(NPH)   深渊(1v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