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都是算着吃的,我娘凶是凶了点,人其实挺好的.” “我知道,我知道!” 易书元笑着这么说,脑海中也浮现当年趣事。 “犹记得当初我们两进县城,中午想买同心楼的包子尝尝鲜” 易勇安笑容不改立刻接过话题。 “哈哈哈哈,同心楼的菜肉包,二十文钱七个,九文钱三个,我犹豫许久还是只买了三個,谁知道大伯您一下就吃了两,可把我吓坏了!” “那不是还请你吃了同心楼的硬菜嘛!” “哈哈哈哈哈哈.对对对.” 易勇安笑着笑着,抬起手用袖子抹着眼泪,追忆往昔有无限美好,有无限感怀。 易轩在一边听着易书元和易勇安的话,他是能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情感的,这种感受既来自爷爷那,也来自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伯太爷”那。 或许,他真的是伯太爷吧.这种感觉多少有些荒唐,可是看着爷爷如此激动和高兴的样子,或许荒唐一点,也没那么不好吧.正如易书元一直以来都明白的那样,常人也是有灵觉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这种灵觉也会变得明显,而今天这种情况就十分特殊。 一方面,易府上下看这位青丝夹白发的儒生,从天然的理智上讲是不相信对方是易书元老祖宗的,若老祖宗还活着,那不是早就一百二三十岁了? 另一方面,直觉上,易府中人,尤其是易轩和阿德等人,都有种感觉,虽然易书元和易勇安前者年轻后者老迈,可厅堂中不论神态语气,给人的感觉就像二者表面的老幼掉了个个一样。 易勇安滔滔不绝一直说了一下午,随后不知道第几次又小心凑近易书元问了一句。 “大伯,这次您不会马上走吧?” 易书元笑着点头回答。 “不会,本来也只是想去一趟县城再回来看你的,既然你这么想大伯,我便先不走了!” “哎哎,不走好,不走好啊!” 灰勉此刻就坐在厅堂的房梁上,看着这一幕不由摇头叹息。 唉,清灵了一下午,勇安的忘性似乎是又开始了——元江县人去月州最快的当然是走水路,可以省去很多路途,虽然没有快马加鞭那么迅捷,但对于百姓来说是方便又快捷的出行方式。 易府的两个家丁先是赶到元江县,随后多花一点钱雇船去往月州。 船小易行舟,月明能视路,一个船夫连带着两个易府家丁帮忙,连夜兼程的情况,第二天上午已经在月州码头登岸。 昨天晚上几乎只是各自在小船上眯了一两个时辰的家丁也顾不上休息,在月州街上随便买了点吃食,边走边用,囫囵吞枣得吃完早餐的时候,已经赶到了月州书院外。 月州书院中,一间大学堂上,下方的学生都在紧张地书写文章,学子大约有上百人,比平日里上课时一堂的学生要多很多,显然类似一次统考。 而左右上方三个位置各有一张书案,左右是两名中年夫子,最上方则是一名年老的儒生。 这位年老的儒生正是易阿宝,他面色平静,抚须看着下方或愁眉不展,或奋笔疾书的学子,随后低头看向自己的桌案。 桌案上放着一份邸报,此物由专门的朝廷机构所发,通过邮驿定期送往各处,大致上也就是朝廷政令和一些与政令有关的特殊要闻,官府和书院这种地方都能收到。 易阿宝皱眉看着邸报上的内容,看到后面,忍不住轻轻捶了一下桌案。 这“嘭”地一声并不响亮,搁平常听都听不见,但此刻学堂上十分安静,这细微的动静也变得明显起来,引得不少学子都抬头看向上方,却见易老夫子似乎神色微怒。 但当阿宝抬头看向下方,一众学子又瞬间都低头书写,仿佛刚刚的抬头都是错觉。 一名监考的中年夫子起身走到了阿宝身边,低声问了一句。 “老师,何故生怒?” 阿宝将桌案上的邸报往边上推了推,伸手指了指。 “自己看吧,朝廷竟然将《楚公传》列为禁书.承兴、弘兴年间多开明,今日却这般行事.楚公泉下有知,不知会如何做想” 那中年夫子看了看邸报,微微摇头一叹,然后抬头望了望桌案另一侧的角落,一炷长香已经烧得差不多了。 看老师无心说话,那中年夫子便代为开口。“诸君停笔!可以交卷了!” 下方的诸多学生一个个都放下了笔,当然也有最后关头还在拼力写着的,但也不可能太过,虽然各有忧愁,不过至少也算是完成了考试。 “还有,我再次提醒各位一句,《楚公传》已经被朝廷列为禁书,不可随意收藏,更不可随意传播,还望诸位周知!” 一众学子在下面齐声回应。 “学生知道了!” “嗯!” 一众学子都上来交卷,随后各自带着轻松的气氛,或单人而行,或结伴而出,接下来有一段闲暇时光,他们聊天之间已经在相约出行,可以去阔南山玩玩,或者去别处转转。 也是这时候,两名易府的家丁在书院门房的带领下直接到了这间大学堂外。 “老爷!” 一声呼唤,将正在查看文章卷子的易阿宝三人都引得看向堂外,把自己鞋子弄脏学堂木地板的家丁就和门房一起站在外头。 “阿明阿友?” 易阿宝站了起来,皱眉看向外头,看着二人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样子,显然是星夜兼程赶来的。 下一刻,易阿宝脸色微微一变,立刻快步走向堂外。 “难道是老太爷出事了?” “是” 易阿宝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不过另一个家丁又立刻反驳了同伴的话。 “是什么事啊,老爷,不是老太爷出事了,呃,也算是,就是.” “到底什么事?” 易阿宝心中有些焦急,虽不至于立刻失态,但声音却不由提高了一些,也引得外头刚离去的不少学生或侧目或回头,在那边窃窃私语。 “老爷,那个,其实是.”“好像是” 两个家丁说着对视一眼。 “我来说老爷,您凑过来一些.” 易阿宝走到木廊上弯下腰,其中一个下人靠近他,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串话,听得易阿宝从皱眉到惊愕,再到最后的瞪大了眼睛。 “此话当真?” “呃老爷,也不知道真不真,反正老太爷是很当真.那儒生也是真的应了.” “是啊老爷,二少爷让我们来找您,说是您方便的话立刻回家一趟吧!” 易阿宝立刻回神,这一刻已经归心似箭,或许易府上很多人不置信的人多一些,但他却明白在伯爷爷身上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此刻只是一听,易阿宝心中就升起一种强烈的直觉: 伯爷爷回来了! “老师,发生什么事了?” 有人从学堂中出来,易阿宝顾不上解释只是吩咐一句。 “我家中有些急事,需要立刻回去一趟,代我向山长说明,还有这些卷子,你们自行定夺!” 说完这句话,易阿宝已经匆忙穿好鞋子走出了廊道。 “走走走,快回去!” 老夫子这么急切地同两位家仆离开,引得周围学子们面露惊愕,也有人在猜测发生什么,大多想的是或许家中老人有什么变故。 不过易阿宝才走了出去没多久,忽然又折返了回来,靠近学堂朝外左边的一群学生那里招呼一声。 “子群,子群——吴子群——” 那边几个正说笑着的学生心头一惊,立刻有人拍了拍一人的肩头。 “易夫子叫你呢!” 一个青年心中发怵,但还是赶忙走向易阿宝,他算是与易老夫子有些特别的关系,但亲朋晚辈在长辈课堂上有时候会更显尴尬。 青年心中则是想着是不是刚刚考试的文章出了什么岔子,在拱手行礼之后略显忐忑地发问, “夫子,子群在呢,您找我?” 易阿宝直接抓住了他的手臂。 “你和我一起回去!” 说完也不容青年多言,易阿宝就拉着他往外走,吴子群朝着那边的同窗好友们面露苦色,却也根本不敢反抗. 第618章 这可是急事 以易老夫子的身份,想要离开一下自然毫无问题,他带着两个赶来的家丁以及一脸无奈的吴子群离开,后边吴子群的同窗好友们一个个都在幸灾乐祸。易阿宝这会可顾不上吴子群的感受,要是问过这些年轻人的意见,那以子群的性子多半是不想去。 不过这会阿宝也不能立刻就元江县,出了月州书院之后带着家丁和吴子群直奔在月州的家中。 是的,易阿宝常年在月州书院任教,其妻子陆氏为方便照顾他,也住在月州,所以他们在月州书院附近置办了居住的屋舍。 长子易翰在外为官,一般也是调任一方之后妻儿也已跟随过去,易家老宅那边只有易轩一家常年会在那,照看家中田地和县中工坊。 这会易阿宝匆匆带着人回家,原本在家中做着女红的陆君玲听到动静,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从屋中走了出来,却见到易阿宝带着人回来了。 “相公?阿明阿友?还有子群?难道是公公出了什么事?” 陆君玲本也是心思剔透之女,一看到这阵仗,顿时觉得不妙,不过阿宝立刻打消了她的疑虑。 “并非爹出了什么事,现在说不清,总之你快点收拾一下,立刻跟我回一趟元江县!” “好!” 头发花白的陆君玲也不废话,在自己相公倒水解渴的时候就立刻简单收拾起要带走的东西。 易阿宝为两个家仆和吴子群也倒了水,后者只是拿起来礼貌性地喝了一口,两個家仆则是一股脑喝光又自己倒。 陆君玲在一边看到两人这样子,再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显然来得匆忙,一时间又有些忧愁起来。 易阿宝仿佛知道妻子在想什么,转头看向对方露出一个笑容。 “好事,吾娘子勿虑也!” 这一句笑言当着外人说出,让一把年纪的陆君玲脸上都微微发烫,啐了一句“老不正经”,就赶紧去里屋收了。 从家丁到月州书院传递消息,到易阿宝夫妇简单收拾一下东西离家坐上马车,到达月州港码头登船,总共也就过去不到两刻钟。 也就阿宝搀扶着妻子走下马车,另一个家丁向着车夫结清车费的时候,先下车的那个家丁已经找好了船家,匆匆跑了过来。 不多时,一行五人就已经到了带仓的船上,船家是两父子,一听说是月州书院的易老夫子携家人坐船,那是非常的客气,又是寒暄又是客套。 只不过船家还是向阿宝解释了一下行船不可能太快,毕竟这季节不算顺风顺水,从元江县来月州快些,回去就慢了,很多时候要靠人力不停摇橹划船。 这些事多年往返元江县和月州城的阿宝夫妇当然是知道的,所以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很怕伯爷爷没等他回去就已经走了。——船的前部,易家的家丁不停向易家夫妇诉说着之前的经过。 “昨天清晨,阿德陪着老太爷在镇子边散步,到和河边过了桥,见到有一个儒生在那钓鱼,对方还多带了渔具,老太爷技痒之下同人一起垂钓.” 易阿宝认真的听着,当听到家仆说对方是个颇有风度的中年儒生模样,更有着一头花白相间的灰发,还带着貂儿的时候,阿宝已经忍不住攥着衣衫激动起来。 “真是伯爷爷,一定是伯爷爷.” 两个家丁面面相觑,怎么老爷也这样。 “老爷,这还没见着人呢” 易阿宝笑着摇了摇头,这种感觉,两个家仆是不会懂的。 而一边的吴子群则是眉头紧锁,听着多少觉得有些荒谬,但是又不敢表露出什么。 船只的后方老船家不停地摇橹前行,已经持续了得有半个时辰了,儿子在一旁休息也够了,想要接替父亲。 “爹,您累了吧,我来摇吧!” 老船家摇了摇头,脸上露出笑容。 “用不着,去元江县水路还长着呢,我还没觉得累!” 老船家语气轻松,又补充了一句。 “今天摇橹好像格外轻松,就像是水推着走一样,你去生炉子准备些餐食,等午后了再替我!” 儿子挠了挠头,爹这是因为要在月州书院的老夫子面前表现表现?可家里也没人读书啊。 “爹,那您累了就叫我啊!” “知道了,别废话了,快去吧,准备点拿手菜,让老夫子尝尝!” “唉!” 儿子应了一声,穿过船舱到了前部,也不惊扰前头的客人,就在一侧船舷边拉起挂笼,随着竹笼出水,里面有鱼儿啪啦啪啦直跳,显然异常鲜活。 不过看到这笼中的鱼儿,年轻的船夫微微愣了一下。 “爹——您之前又出去捕鱼了?” “不就昨天昨天那几条嘛!” 老船夫回应一句,那边的儿子挠了挠头,怎么鱼多了好几条,还都是鲜活的大鱼。 不过想了下儿子就笑了笑,管他呢!河鲜船上做,餐食船上享,半是跑船半是渔家之人的生活便是如此,而今日的鱼似乎格外鲜美,也让一同享用的易家人和吴子群吃得有滋有味。 既然急着赶路,自然不可能随便停靠休息,不说两个船夫,就是易家的两个家丁也会帮忙摇橹。吃睡方便都在船上,男子好解决,女子则是在船舱中有马桶。 “哗啦啦啦.哗啦啦啦” 船橹不停摇摆,水声随着桨叶流动,若是有人能看到小船下方,就会发现始终有几道鱼影在船底牵引着小船前行,带动着水流的变化。 青年船夫在船后方解手的时候瞅水下似乎看到些影子,但抖抖家伙再细瞧的时候却又仿佛错觉。 这行船的速度快得可不是一点点,天黑了没多久之后,船只借着月色前行,竟然已经到了元江县外的江段上。 老船夫愣愣看着远方已经十分清晰的元江县码头灯火。 “真是奇了怪了,今天摇橹确实特别有劲,行船也确实感觉快了不少,可这才一个白天,竟然就到了元江县了?” 儿子也是瞪大了眼睛,回想白天的鱼和一些奇怪之处,不由喃喃着说了一句。 “不会是娥江里的姚娥娘娘相助吧?” 船家能看到元江县灯火,船前头的易家人自然也能看到了,也只有吴子群不太确定那是不是元江县灯火。 但等船只靠岸,也就再无人质疑。 此刻易阿宝归心似箭,只是放吴子群,吩咐他明天白天带着其父前去易府,便雇了马车先行去往西河镇。 元江县码头附近,吴子群目送马车远去,无奈一笑才走向城门,多年以来盛世太平,元江县早已经夜不闭门,毕竟城墙范围之外都已经起了不少建筑了。 城墙范围之内的老城区多年来格局倒是没有太大改动,吴子群沿着熟悉的道路回家,到家门口的时候见家中还未熄灯,他便在院外敲了敲门。 “咚咚咚”的声音在宁静的夜间格外清晰,周围的虫鸣声都一下子宁静了。 “谁啊?” 吴元涛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爹,是我,子群!” “子群?” 年过五十头发花白的吴元涛从屋中出来,匆匆走到院中打开院门,外头果然站着自己的儿子。 “这若我所记不差,你们今日方才末考,你怎么晚上就到家了?” “我这.唉,说来话长,是易老夫子带我回来的,还让我” 话到一半,里面又传来妇人之声。 “是子群回来了吗?” “娘——是孩儿回来了——” 吴元涛赶紧将儿子拉进来。 “走走走,不急不急,有什么事进去慢慢再说,对了还没吃晚饭吧,走走走,家里有菜还有饭,都还热着呢,先将就吃点,明儿个给你做好吃的.” 到底还是爹娘心疼儿子,吴子群回到家享受二老的嘘寒问暖,又把饭菜准备好。 吴子群也就安心先吃饭,然后一边吃一边以闲谈的方式说到今天回来的原因“嘭~” 吴元涛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把正扒了一大口饭咀嚼的吴子群吓了一跳,也把一边的妇人吓了一跳。 “你说什么?易老太公回来了?你还吃饭?你不早点说啊!” “呃,呃嗬呃” 吴子群被父亲这么一吓,饭都给噎住了,一边的妇人赶忙帮他顺气。 吴子群好不容易一口咽下饭菜,然后端起一边的茶盏“咕噜咕噜”一口喝了一杯。 “爹您想吓死我啊” “是啊,伱突然吓人干什么!” “哎呀,这小兔崽子不懂,你也不懂吗,易老太公那是,那是” 看到儿子和娘子都看着自己,吴元涛压低了声音道。 “那可不是一般人呐.不行,咱们得立刻去西河镇!” “哎呀老头子,你急什么啊,咱们不得准备准备,哪有大晚上去访客的,易夫子不都说明天去嘛?” “是啊,是啊” 吴元涛这会多少有些兴奋,易老太公他当年是见过的,这可是一位奇人啊,不说学问和书法,就是算算年岁,这不得一百二三十岁都打不住?岂不是神仙人物?“明天去,明天去” 喃喃之间,吴元涛走向内堂一角,看向了那边的牌位 第619章 夜深心难静 在吴家人于家中激动的时候,易阿宝夫妇乘坐着马车去往西河镇家中,在车上那是更为激动。 车头挂着的灯微微晃荡,灯火也随着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夜幕之中摇摆。 夜间沿路的蛙叫虫鸣也因为这动静时有静止,更是引得不少萤火虫路旁的草丛和田野中飞起,也有不少围绕着马车飞舞。 夏日里闷在马车中多少会有些气息不畅,此刻马车的车帘是半开的,也让车上的人看到了外头的美景。 “好漂亮啊.” 陆氏也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但此刻面对萤火环绕的美景,还是忍不住发出赞叹,而易阿宝则是伸手揽住了妻子的肩膀,将之靠在胸口。 “你看,不是因为回来见伯爷爷,咱们还看不到这样美丽的夜景呢。” 陆氏忍不住笑了。 “是是是,就你能说会道,寻常人家谁大半夜匆忙赶路啊.” “那是自然,若不能说会道,如何当得了夫子,教书育人呢?” 两个坐在前头的易府家丁其实已经非常疲惫了,他们这两天总共也就休息了两三个时辰,不过这会还是相视偷笑。 马车的顶上,坐在这里的灰勉啃着几个抓来的蚱蜢爪子随手一挥,两边路上就有更多萤火虫飞了起来.嘿嘿,小阿宝,你可得谢谢你貂爷爷! 灰勉偷着乐,随后爪子又一挥动,顺手抓过两个萤火虫塞入口中,但下一刻,又立马吐了出来。 “呸呸呸” 忘了这玩意有股子怪臭味了萤火虫伴随了一路,与星光和马车上悬挂的灯火一起照亮了阿宝夫妇一行人回家的路,等到了入西河镇中,这些萤火虫才纷纷散去。 马嘶声也引得一些还没睡的纳凉乡人出来看, “是易老爷回来了?”“易夫子回来了?” “易夫子好啊!” “好好,诸位好!” 今日的阿宝焦急之下只想很快回家,在马车上匆匆与人打招呼,等马车在易府门前停稳,易阿宝先搀扶妻子下车,随后迫不及待地向家中走去。 府邸大门处有下人迎接出来,看到易阿宝回来都面露惊喜。 “老爷?您回来了?”“这么快啊” “人呢,伯爷爷他们睡了没有?” 易阿宝强忍着激动,压低声音询问家中人,门口的下人都摇摇头。 “没呢没呢,在后边花园中纳凉聊天呢!” “太好了太好了!” 易阿宝也顾不上休息喝水什么的,回头牵起妻子的手,然后匆匆向后院走去,过程中听到动静的易轩也走了出来,看到父母归来自然面露惊喜。 “爹,娘!你们回来了?孩儿还以为你们怎么也得明天傍晚才到的!” “莫说这些了,快随我一起去见你伯太爷!” 易阿宝招小儿子过来,易轩则匆匆凑近开口。 “爹,我正要和您说这事呢,阿友他们应该告诉您了吧,这位儒生年轻得过分,根本没有老态,可是爷爷他又认准了他是伯太爷” 在易轩低声叙述的时候,易阿宝夫妇也已经在众人的陪同下穿过廊道跃过拱门,来到了后院的花园。 那边的亭子中,两盏油灯随星月一起照明,一盘檀香,沁人心神驱散蚊蝇。 易书元口若悬河挥扇说书,听书的不只是易勇安这個侄儿,亭子内外更有易府上上下下三十多号人,包括了易家孩童和家仆子嗣,一个个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却人心动,平日门庭若市,今日略显萧条,秋分扫落叶,凉意渐入心.”一阵清风也在此时吹过花园,带起易书元花白长发,折扇轻轻扇动,站在众人身前的他侧身一边,看向拱门方向,也正好看到易阿宝夫妇与相随儿子相随而来。 那儒衫长袍宽袖挥扇,那风姿卓绝长发披散,那眼神清澈面上平静,那柔和之中带着一些温暖的视线,虽非老态,却亦如记忆中的那个他“伯爷爷——” 易阿宝打破了本该保持安静的念想,在激动中忍不住大声脱口而出,而看向他的易书元也露出淡淡笑容。 “阿宝回来了?” “伯爷爷!伯爷爷真的是您,真的是您啊!” 阿宝一大把年纪,此刻却竟然忍不住带上了哭腔,跟在一旁的陆君玲和儿子易轩都瞪大了眼睛,二者当年见易书元的时候都已显老态,但此刻阿宝样子已经足够说明情况。 真的是伯太爷? 阿宝小跑着冲向那边的亭子,在易书元的眼中,这个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月州书院老夫子,仿佛又成了那个在屋前屋后以及田埂上撒欢跑的小屁孩。 就连喊叫声都这么像。 易书元一只手一抖,收起展开的折扇,走出亭子,伸手扶住冲来的孩子。 光从外表看来者是老夫子,出亭子的是个青年儒生,但不论是亭子内外的人还是跟来的陆氏和易轩,都有种奇特的感觉,仿佛是孩童扑向了长辈。 “伯太爷!阿宝好想您啊!好想您啊——” “是伯爷爷不对,是伯爷爷不好” 易阿宝一只手抓着易书元的手臂不放,一只手抬起袖子擦拭眼泪,不过此刻却又一个怒喝声从旁边传来。 “兔崽子,回来就回来,打什么岔,正说书呢,简直找打!” 易勇安的也引得易书元和易阿宝发出笑声。 “是是是,爹说得是!” “来来来,快坐下,别扫了大家的兴致,君玲、轩儿,你们也过来!” “唉!”“来了!” 陆君玲和儿子这会也是放心了,也不只是因为易阿宝都确认了这是伯太爷,更是因为自己心中也
相关推荐:
校花日记
太子宠妾
叫声哥哥
污秽修仙:我靠功德系统捅破天
理查德外卖
苍穹之怒
[猎人]少女她日日被操
心动主义(校园 1V1)
古代穿了一次回来后我悟了(NPH)
深渊(1v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