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没脸。 可如今的额外赏赐,也是这庶子为大房争的脸。袁氏这口气堵在胸口,差点没噎死。 她自己的亲儿子,分明也忙前忙后干了活儿,累个半死,却什么也没捞着。 这怎不让她生气? 那种一阵阵眼前发黑的窒息感,令她隐在袖中的双手握得紧紧的,仿佛下一刻就要爆发。 但她不知道的是,眼前这点耻辱根本算不得什么,后面才是大房天塌般的灾难。 公主赏赐完后,目光变得冷沉凌厉,“有赏,便有罚。来人,拿下康靖良和康尘佑!” 随着她一声令下,早已侯在一旁的衙卫捕快,上前便拿下了二人。 此二人,一个是袁氏的丈夫康靖良,一个是袁氏的亲儿子康尘佑。 变故来得太突然,使得康家所有人的笑容都凝固在脸上,唯康祖之例外。 他脑子十分清醒,知今日灾祸难逃。 公主能派人知会一声让他回家,已是极大恩典。 此时,被押着的康靖良和康尘佑满脸都是慌乱。 一个喊,“父亲救命!” 一个喊,“祖父救命!” 康祖之气得大骂一声,“孽障!” 他看着不成气的长子和长孙,心力交瘁。 说来好笑,康靖良之所以成为康家当家的,除了是长子外,还因为他最闲。 他的几个弟弟全都在军营任职,唯有康靖良吃不得苦,留在家里主持大局,成了当家的。 他受着家族蒙荫,当上了幽州太医令,主管医药医事。 近年,康靖良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搞人际关系,发展人脉上。 在幽州还不是海晏公主的封地时,康靖良确实利用手中实权之便捞了不少银子。 可自打明德帝将幽州划拨给海晏公主做封地后,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封地内各官员的人事调动,导致康靖良这些年费心经营的人脉打了水漂。 其次是远在京城的公主增设了监察官,一直在监察各官员动向。尤其是此次地震救灾银发放,每个环节都有监察官的身影。 不少官位都动了,而太医令没动,稳坐如山。原因是康家那块世代军医的招牌太响亮,且康靖良做事比较隐蔽,倒也安然无恙。 而康尘佑跟他老子是一路货色,也是个怕苦怕累的主。尽管出生军医世家,也学了些医术皮毛,但这货哪肯去军营磨炼。便是跟着他老子混了个医官长,负责百姓就医,协助太医令管理医事,最重要的是负责采买药材。 这职位好,油水多。看得出他爹对他的安排也是尽了心。 父子一条心,只想多捞银子。 药材商户们都知这父子俩黑心烂肺,却没敢往上告状。那可是世代军医的康家,谁敢告? 公主派的监察官来前,长安郡的医药市场那叫一个乱啊。后来风声紧,父子俩收敛了许多,怕被查,暗地里没少骂公主屁事多。 以康靖良的职级,早早得了消息,说长安郡会有一场地震,要早做准备。 他不当回事,且根本不信有地震。只觉得数额庞大的救灾银,一定是公主以地震名目把手伸向国库敛财。 公主敛财,他也想敛,简直心痒难熬。 救灾银用在医药上的份额十分庞大,大量的药材源源不断运往长安郡,这使得父子俩蠢蠢欲动。 第782章 公主早前发下话来,谁动救灾银,无论数额多少,当斩! 康靖良父子俩初时被吓到,老实了半年。可过手那么多救灾银不是自己的,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简直无法入眠。 日子久了,似乎觉得那个“当斩”也就是公主的口头禅,于是将魔爪伸向了救灾银。 他们做得隐秘,监察官费了许多劲才查到实质证据。就算公主离开了幽州,康靖良父子一样会被送往京城行刑。 时安夏就因为等了康尘砚几日,竟还等来了康家的罪证。正好,一并收拾清理了。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在这节骨眼上,还碰巧给康尘砚撑了个腰。 袁氏此刻瘫软在地,只觉惊雷一个个砸她脑门上。 她一个妇道人家,在后宅作威作福,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听着监察官罗列康靖良二人种种罪状,尤其听到那句“无论数额多少,当斩”,当场就吓晕了过去。 康家的喜悦荡然无存。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甚至还有连坐的恐惧。 明德帝废除株连制尽管已写进了律法,但谋反除外,且推行到地方上还需要很长时日。 加之大家族里有人犯事,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出一大串人,例如应家便是如此。 京城应家参与谋反,几乎被铲了个干净,就连宫里那位娘娘也没能幸免。 然后就是崎州洪县的应家,在当地只手遮天,搞得天怒人怨。 这些家族除了特别小的孩子,包括妇人都没几个是干净的。是以朝廷派下去的官员查完,处理的就是从上到下一大群人。 不明真相的百姓,则认为株连制实则依然存在。此时的康家也是这么认为,个个脸色发白,颤颤巍巍,甚至还有人哭出声来。 康祖之却是知道,株连是不可能株连的,尤其刚才海晏公主才给了赏赐。 他活了几十年,什么心眼子没见过,知海晏公主是在透露一个信息,该赏不会吝啬,该罚不会手软。 但那到底是他的长子长孙,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斩首?康祖之这时竟想起一个同僚说起过京中一件事。 那件事还跟海晏公主有点关系。当事人是公主的亲大伯,为了救女儿,向明德帝提出以降职为代价以换女儿性命。 当时明德帝念其护女心切,竟然答应了。 康祖之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效仿?毕竟他已升到了军医官的最高职级,且军功赫赫,用这些怎么也能把儿子和孙子的命保住。 他脸色颓败,心意已决,对着公主伏地磕头,“下官……” 时安夏岂能不知他想什么?便是打断他要说的话,缓缓道,“康家世族除了在我幽州举足轻重,更是北翼栋梁。” 话锋一转,“本公主忽然想起了一个至亲。他有一女,犯了重罪,判杖刑四十,之后流放。四十杖下来,一个女子必死无疑,哪还轮得到流放?那至亲以降职为代价,替女儿受了三十杖,方保下了女儿性命。后来,我那至亲再也没上过朝堂,仕途一路,也就算完了。” 她抬起一双沉静的眼睛,看着老迈的康祖之,“康大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什么?康祖之哪还听不明白,意味着他若是开口用军功职级保下儿子孙子,他康家便会被朝廷放弃。 “两颗老鼠屎而已。”时安夏悠悠道,“康大人觉得值吗?本公主三令五申,监察官员日夜奔忙,都没堵住你康家这两个祸害的缺口。康大人,你觉得你的职级和功勋够保得下两人的性命吗?” 康祖之明白了,公主要杀鸡儆猴,找个典型开刀,以正幽州官风。 无论他用什么,哪怕项上人头,都无法保下孽子孽孙。 长长一声叹息……康祖之用叹息将所有欲出口的话堵回去了。 半晕不晕的袁氏却急疯了,“父亲,父亲!求您救救老爷,救救佑儿!天哪!天塌了!” 她刚才晕过去又醒转的瞬间,就已经想好了,要用庶子的功勋换丈夫儿子的性命。 她认为庶子的一切,她这个嫡母都有权做主。这算盘珠子还没拨弄完,公主就堵住了她的去路。 绝望深深涌上心头,袁氏跪着向前几步,对着公主砰砰磕头,哭道,“公主饶命!公主,会不会是搞错了?会不会是没查清楚?会不会……” 她想说,会不会这一切都是庶子康尘砚做的?因为康尘砚救灾有功,救公主的狗有功,就把他做的事放在她丈夫儿子头上? 但她心知肚明,这根本不可能。尽管她不清楚丈夫儿子具体做的事,但平日里的言语和出手阔绰,她并非一无所察。 她原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家老爷和儿子聪明,懂得谋算,不像二三四五房的人那么蠢,老老实实进军营磨炼。 想到这些,袁氏怕得要命。 北茴上前来将袁氏抱着公主腿的手拉开,一脸冷凝,“休要冒犯公主!” 袁氏吓得退后一步又伏地磕头,“求公主饶命!求公主饶命!” 时安夏凉声道,“几十个监察官查你康家,还能查错?你是在质疑监察官的能力,还是在质疑本公主正官风的决心?” 一声令下“带走”,公主一行人浩荡离去。 幽州太医令和医官长双双落马,即日押往京城受审行刑。 幽州从上到下的官员齐齐一震。毕竟头几日受封的官员,康家就占了数个名额,一时风头无两。 这才几日,康家就出了两个给祖宗抹黑的东西。连街头百姓都知,康家这两个家伙要人头落地。因为公主早就说了,无论数额多少,都当斩。 那么数额有多少呢?百姓只知从康家地底挖出的银子都得以百箱来算,还有藏在别院的银子,也是出动了许多衙役搬得手脚酸疼,比救灾还累。 最可笑的是,康家的房子和别院修得特别牢实,地震都没震垮,却在灾后垮塌了。 康家大房塌房了。 康家家主由老二康靖安继任,袁氏也从主母的位置上下来了。 她看着一个一个的箱子从康尘砚的院子里往外搬,发疯似的冲上来,将箱子掀开,念念有词,“我要去官府告你!你贪了救灾银!你去死!你去死!你贪了救灾银!” 第783章 几重打击之下,袁氏几乎要疯了。 她疯叫着掀开箱盖,露出里面整整齐齐的医书。她眼神散乱着,想起那些一箱箱往外搬的白银都是砍头证据。 她希望康尘砚的这些箱子里也是白银黄金。 她不甘心地掀开第二箱,还是医书。 第三箱,仍是医书。 第四箱……不,她觉得里面夹着银票。 她冲上前,随意抽了一本书出来使劲翻。没有!又抽出一本书出来翻,还是没有! 箱盖被全部掀开,里面都是康尘砚这些年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用俸禄买回来的医书。 这是他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康家,他要带走。 他就那么冷冷看着这个女人边翻边念念有词,“银子,全是银子,全是银子……” 康尘砚笑着向嫡母告别,退后一步,深深作一揖,“母亲保重,儿子要上京入太医院做御医去了。给母亲侍疾这种事,还是让您亲儿子来吧。” 袁氏听得目眦欲裂。 她生下康尘佑后身子受损就再无所出,是以尤其宝贝这个儿子。又担心庶子抢了亲儿子风头,便处处刻薄。 康尘砚若非儿时悄悄偷听叔叔们讲医理,又私下偷看医书,根本活不到现在。 他千辛万苦活到十三岁,就赶紧找祖父申请进了军营。从此除了将买到的医书搬回院子里存放外就很少回康家了。 他不是怕袁氏再对自己怎样,而是担心自己对袁氏下毒手而失了本心。 袁氏咬牙切齿,瞪着庶子,“你父亲被砍头,你以为你能在仕途上走得多远?你会永远被打上‘罪人康靖良之子’的烙印!” 康尘砚不怒不笑,仍旧温文尔雅,声音淡漠,“那母亲定要活得长长久久,看儿子一步一步高升,尽享荣华富贵。儿子会娶妻生子,教子女敬生命,畏因果。因为……” 他拖长了尾音,抬头看天,“这个世界的规则,从来都是有报应的。” 袁氏的背脊猛然窜上一股凉意,瞪大了眼睛。 又听庶子用平淡冷静的语调说,“康家世代军医,母亲也出生杏林世家,竟让我姨娘死于‘七日风’。” 袁氏颤抖着嘴唇,“你,你姨娘自个儿身子弱,偶感风,风寒而死。所有人都知道。” 康尘砚眸底闪烁着酝酿许久的火焰。 那火焰起初只有一点星子,而后伴随着胸口的悲怆愈燃愈烈,声音却依然极克制,“我姨娘死了半日,不等父亲回家看一眼,你就急着让人葬了。” “她咯血,有温病传染……”袁氏正是以这个理由将妾室草草葬了,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是吗?”康尘砚掀眸静静地看着袁氏,“难道不是你故意诬陷我姨娘偷东西,罚她跪瓘玉?那瓘玉上,你早就涂满铁锈和污泥,待我姨娘跪上去后,你又在她小腿上压一盆水防她起来。如此她膝盖鲜血淋淋,伤口纵横。待罚完后,你逼她在寒风中沾水洗衣裳。如此,我姨娘没熬过七日。她死时面露苦笑……” 他曾经一直以为姨娘苦笑是因为不想让他担心。后来他进了军营,上了战场,看见士兵们喜欢将箭头埋于马粪中,才知什么叫真正杀人于无形。 中箭不可怕,中的箭不干净才可怕。 她姨娘正是因为被罚跪致伤口感染,又被逼在风中沾水洗衣,致身体强直,口噤不开,手脚抽筋,四肢颤抖,骨髓疼痛,脸歪嘴斜,看起来像苦笑。 这正是“七日风”的症状。 康尘砚指了指天,“母亲做过的事,我姨娘在天上看着呢。瞧,报应已经来了。” 二人说着话时,小厮们已将箱子一一抬上外头候着的马车。 那时天色已微暗,春雨落下一身寒意。 康尘砚抬腿走出院子,想了想又倒回来,带着一种低沉温柔的意味,“这些年,我要杀母亲易如反掌。可我怕脏了手,沾上因果。所以我选择了别的方式,为我死去的姨娘报仇,母亲要不要猜猜是什么?” 袁氏在春雨中冷得哆嗦,嘴唇乌紫,心慌意乱。她看着庶子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一双酷似那个女人的眼睛,猛然退了好几步。 康尘砚直到这时,嘴角才染上一抹恶劣的笑。那笑在春雨中漾开,在暮色中漾开,化成风雪将袁氏掩埋。 公主府。 时安夏看着监察官呈上来的投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如果没有这封投书,监察官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日内,收集到康靖良父子贪污救灾银的确凿证据。 投书中不止列出了康靖良父子贪污救灾银的具体时间和金额,还附带了详细的账目记录以及相关的物证线索。 除此之外,投书中还列出了两人以往贪污的银两大致数额,详细描述他们如何伪造账目
相关推荐:
可以钓我吗
蛇行天下(H)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剑来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妇产科男朋友
女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