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正皇太后。 时安夏不过是默了一遍。只最后几段,是她加上去的。 这一世的结局,分明已经不一样了。但生而为人,该报的仇必定要报。 刀已经递过去,陆大人要怎么报仇,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她可不能什么事都代劳。毕竟,她真的好忙啊。 时安夏这会子正在云起书院里跟顾柏年等人喝茶。 岑鸢在场,时云起也在场。 她等他们几人说完了话,才抬眸问,“顾公子是打算把母亲和兄弟姐妹几家人全接到京城来长居?” 顾柏年点点头,默了一瞬,才道,“在下上京赶考的时候,母亲就说,她含辛茹苦养大我,就等着享我的福了。” 时安夏心里叹了口气,又问,“那把你兄弟姐妹几家都接来,又是怎么个说法?” 顾柏年又默了一瞬,“他们几家都说为了供我读书,付出了不少。可说是举几家之力供我一人考取功名。我……” “你觉得不报答都不好意思?”时安夏接过他的话,“顾公子,那你不如好生想想,你长这么大,你兄弟姐妹到底是怎么举几家之力供你读书的?” 顾柏年沉默不语。 虽是男子,谁还没个委屈呢。 他读书又哪里是兄弟姐妹供的?分明是他去私塾东蹭西蹭,甚至帮那些富家公子作诗习文得些银子才撑到现在。 时安夏语重心长,“功名得来不易,行事之前,定要三思啊。” 顾柏年感觉像是听明白了,又感觉像是没听明白。 便是听时姑娘娓娓道,“那我给顾公子讲个故事吧,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暂且叫二傻,考取了榜眼。 顾柏年心道,还好不是考取探花,不然他排行老二,都差点以为在说他呢。 时安夏继续讲下去。 二傻考上榜眼以后,就在京城做官了。他起点非常高,一开始就做了皇帝的侍讲,专门给皇帝讲解经史,还负责搜集各国有效的治国之道,呈给皇帝看。 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高,但绝对是一条仕途的捷径。因为他离天子近,拥有比大多数官员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傻前途一片光明。 谁知,二傻干了一件令他人生毁灭的事,那就是他把所有家人都接来了京城。 一个人孝顺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原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这一家子人全是吸血虫,只会添乱,只会惹祸,而二傻只能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那么,二傻就是活该。 顾二傻……哦,不,顾柏年这会子真回过味儿来了。时姑娘这是在点他啊! 时安夏问,“你想不想知道二傻的家人做了些什么事?” 顾柏年已慢慢进入角色,“他们干了什么?” 时安夏道,“他母亲在老家的时候就喜欢做媒。所以来到京城后,也喜欢干这营生。她欺女方,骗男方,两头拿好处,最后凑成了无数对怨偶自不必说,还闹得有的家破人亡。你说,缺不缺德?” 如果这时候顾柏年还不知道“二傻”就是自己,那他真就是个傻子。 他不是傻子,他分明就是顾二傻。 他母亲在老家就喜欢做媒,常因蝇头小利欺女方骗男方,只要能把媒说成,死的能说活,山下的石头能滚上坡。 只是,时姑娘从哪听来的故事?一瞬间,顾柏年汗毛竖起,起了鸡皮疙瘩。 时安夏可不管他爱不爱听鬼故事,继续讲下去。 因着二傻看似风光,实则俸禄稀少。 在京城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干什么都要银子。二傻一家从小地方来到京城,本以为遍地黄金随便捡,结果日子是越过越拮据。 二傻家人傻眼了,这和想象中严重不符,整天就骂二傻蠢。 人家当官,你也当官,怎的就你穷? 二傻很无奈,无言以对。 结果他母亲说媒害人就算了,还跟女儿女婿以及儿子儿媳合谋搞“扎火囤”。 所谓扎火囤,就是以二傻的姐妹和嫂子为钩,专门引诱学子和官员。 一旦对方上钩,二傻的母亲和二傻的姐夫妹夫儿子们就一拥而上,逼迫对方给银子私了。 那些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不想事情闹大。尤其是学子,一旦摊上这种事,连科举资格都是要被取消的。 如此一来,二傻家很快就发财了。 一时穿金戴银,买大房子,二傻家动静大得不行。 终于有一天,他们触了霉头。 二傻的嫂子勾到个拐子,还是个大拐子。 那拐子一眼就看出了二傻家的勾当,将计就计,不止污了他嫂子,还污了他的姐姐妹妹。 最后,拐子威胁他们要去报官,说他们一家子都在干“扎火囤”。 当然,想要他不报官也行,那就得跟着他干。 这拐子出手阔绰,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很快就让二傻家的人跟着他干上了拐卖人口的勾当。 以这家人长袖善舞的行事风格,十分迅速地成为拐子团伙的重要成员。 一时京城风声鹤唳。 不止孩子丢失的不少,少女失踪的也不少。 皇帝大怒,令人彻查,最后查到了这个团伙,将其一网打尽。 令整个京城一片哗然的是,那团伙的主要成员,竟然是皇帝近臣的家人。 皇帝狂怒之下,将二傻也关进了大牢。 一个天子近臣,连家人都管不好,还管什么国家大事? 这就是顾柏年前世的经历。本来以榜眼的身份入朝,前途一片大好,结果被家人拖入泥泞,令人万分唏嘘。 关于“扎火囤”的部分,是由岑鸢来讲述的。这部分有许多不可描述的地方,不适合小姑娘宣之于口。 这件事,时安夏问过岑鸢。 岑鸢承认了,顾家的案子就是他亲手办的。拐子也是他亲手抓的。 最后功劳就归了晋王所有。 这也是明德帝中毒前所关注的最后一个大案。 这个案子的成功破获,拐子团伙的一网打尽,令明德帝对晋王赞赏有加,晋王在明德帝心中地位急升。 顾柏年手脚冰冷地坐着,只觉全身的鲜血都被抽空了。他张了张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也不知道从哪里问起。 他惊悚地觉得,这分明是在说他! 第323章 时安夏没说的是,顾柏年在牢里也没歇着,不求别的,只求有笔墨纸砚。 起初自然是没人搭理他,但自从顾柏年帮助牢头和典狱长写过一次文书总结后,笔墨纸砚就源源不断送进了牢房。 后来,牢房淘汰的断腿桌椅也给了顾柏年一套。从此,顾柏年就在牢房里开始了奋笔疾书的生涯。 许多年后,顾柏年从牢里出来,无家可归。 赵立仁把这位才子收留,当了自己身边的一名文书。国难当头时,他到处奔波筹米筹粮,顾柏年就一直跟随在侧。 有一次,惠正皇太后召见赵立仁。 赵立仁便说了这个文书的故事,万分惋惜,一代榜眼,就此陨落。 赵立仁向惠正皇太后求情,说,“此人博学多才,熟读各国经史,真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望太后明察。” 后来,惠正皇太后便将顾柏年安排进了翰林院做编修。这是北翼史上唯一一个从牢里出来还能入仕之人。 他走这条路,走得太曲折了。 他原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为这个国家奉献,就因为被贪得无厌且无底线的家人连累。 他,一个令人羡慕的榜眼,花了大半辈子才终于走上正轨。 仅仅三年,他就编修出数十本观点独特的著作,成为北翼文坛举足轻重的经史大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翼史大典》。 此著作成为北翼历年科举必修之作。 顾柏年将在牢里写出来的所有文章修订成册,取名为《顾事》,里面收录了他的诗文,评论以及经史讲义,还有他被家人吸血的成长经历。 他还贡献了一种新的行文方式,被后世称为“顾辞”,更被万千学子争相模仿。 顾柏年身子在牢里就亏损了许多,后来又遭遇国难,更是来不及养补。 他呕心沥血,在编修一职上仅三年就油尽灯枯。 死的时候,他张嘴大哭,悔恨不已,“如果我没有浪费那些年该多好啊!如果有来生,我定不会让自己消磨在亲人的……” 亲人的什么?他没说完。就咽了气。 惠正皇太后亲自下令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又追封他为“史国公”,以表彰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北翼山河记》记录这位史国公,是这样的描述。 他的一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他的一生,同样也是励志的一生。 他的青春热血,全都锁在方寸的牢狱之间。 然而锁不住的,是他的赤子之心。他提笔成诗,泼墨挥洒,“顾辞”一出,不消几笔,便惊艳了尘世。 他,是万千学子心中的明灯。 …… 时安夏收摄了心神,认真问,“顾公子,你难道也要走这位二傻子的路吗?” 顾柏年吓得脸色苍白,“不不不,那太可怕了。” 一想到他这瘦胳膊瘦腿的要蹲大狱,就感觉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他捧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还好,故事只是个故事。” 却是转天,他们几个状元榜眼探花在被授予官职的时候,明德帝钦点顾柏年为侍讲,吓得顾柏年魂飞魄散。 侍讲!明德帝身边的侍讲! 他真就是那个顾二傻啊! 顾柏年当即痛哭流涕,跪在地上高呼自己才疏学浅,当不得此重任。 他必须要去地方历练一番,才对得起皇上这番赏识之情。 明德帝得到消息,听官员绘声绘色将顾探花的反应描述一遍后,当即决定……宣他的海晏公主进宫。 以他的敏锐嗅觉,已经闻到了云起书院藏着新鲜大瓜。 怪不得小丫头能随手一捡就是榜眼探花呢!想必这榜眼探花在她那个梦里定是有故事的人。 且,是忠臣。 时安夏又一次跟着来接人的齐公公进宫了。 她想,上一次进宫,引得李贵妃和其母死了。这一次,希望平平安安的才好。 时安夏也不吝啬,索性把状元榜眼探花的故事讲了一遍。 明德帝听得心潮澎湃,“怪不得顾柏年的反应这么大,原来是得了你的提醒。” 随即,他调整了三个人的官职和去处。 肖长乐是自己上书,要求调任地方官。明德帝想想也好,一个自小长在京中的学子,是该到地方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就像当年他,一有时间就跑出宫一样。 他派肖长乐去任济州知府,体察民情。 陆桑榆则进了刑部。他研究律法,并有志完善律法。这是明德帝最看重的地方。 而顾柏年……则去了漠州任知府。 漠州!真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那里穷就算了,还有一堆穷凶极恶被流放的罪人。 愿这位顾大人归来时,已处理好和家人的关系,不会再将他拖入泥泞了。 时安夏捂嘴笑,“吾皇果然英明!如此一来,顾大人那家子吸血虫就不会跟着他去了。就算去了,待不了两天就得跑。” 明德帝龙心大悦,感觉自己就像是把小姑娘当成一部天书。有什么想问的,就召来问;有什么难解的,也召来出谋划策。 他慈爱地瞧着与唐楚君眉目相似的小姑娘,“你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时安夏问,“父皇真的又要赏赐儿臣?” 明德帝笑道,“只要不问朕再要几块免死金牌当饭吃,别的都不打紧。” 时安夏倒是真有想要的东西,“父皇,雁行山有温泉,儿臣想要开挖权,做门温泉庄子的营生。” 明德帝诧异,“你这小丫头缺银子?还想行商?” 时安夏道,“侯府穷,开销大,儿臣得想办法多弄些银子在手上。” 明德帝便是道,“拿温泉的故事来换温泉开挖权。” “可刚才状元榜眼探花的故事,父皇您还没给儿臣银子呢。”时安夏一本正经的样儿,就觉得明德帝欠了她钱。 明德帝哈哈大笑,指着她道,“朕的银子你也敢惦记。” 时安夏悠悠道,“儿臣最惦记的,还不是您的银子,是您的身体。只有您长长久久活着,儿臣才能肆意安稳地过点好日子。” 累啊!我上辈子可太累了!我再也不想那么累了!您就好好活着吧。 明德帝心头一片潮湿,顺嘴许了雁行山温泉开挖权。 时安夏道,“儿臣开温泉庄子挣了银子,会拿四成上缴国库。如果有人眼红来抢儿臣的庄子,不管是谁,父皇都得给儿臣撑腰,行吗?” 第324章 明德帝胸口一热。 他曾问岑鸢,小姑娘是什么身份? 岑鸢答,她是几进冷宫的景德皇后,也是御驾亲征的惠正皇太后。 明德帝深知,在国破山河碎之际,时安夏作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掌管北翼皇权。 没有人比她更知道国库空虚的艰难,是以现在便是能设身处地体会到他的难处。 不!他的难处不及她那时候的万分之一! 忽然胸口就涌上一股悲沧,莫名敬畏眼前这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姑娘。 可惜了啊!可惜了! 他就没个儿子比得上岑鸢!没能把这个凤女娶回家啊! 好好一个北翼苗子,就落他们西梁国口袋里了。 看,小姑娘既能掌国事,护忠臣,还能上战场,又能赚银子填国库,还天天记挂着他这个皇帝的性命……她不是凤女,谁又有资格做凤女? 天选的凤女啊!北翼之光!怎的这光就要去照耀西梁了呢? 明德帝心头愈发难过,就觉得西梁恒帝分明在挖墙脚。 挖得他心窝子疼! 时安夏见明德帝发呆,微微歪着头问,“父皇?您不答应做儿臣坚固的后盾?” 明德帝柔肠百结,“好孩子,你做什么都能想着国库。若是个个皇子公主,个个大臣都似你这样,我北翼何愁国库空虚,何愁没有银子铸起坚固城防。唉!朕,必然是你的后盾,谁也别想欺了你!” 时安夏闻言莫名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不枉她费心费力护明德帝性命。 她诚心磕头谢恩,“谢父皇,得父皇此话,儿臣就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她是深知明德帝的难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想法,还得靠银子实施。 两人又聊了关于温泉的许多细节,敲定了官员配合她的开挖进度。 待时安夏回到侯府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蚊子血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永乐町69号(H)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妇产科男朋友
医武兵王混乡村
呐,老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