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 第244章

第244章

,被不理解的百姓扔烂菜叶子骂他“狗官”时都没哭。 这一刻,他哭了。 他也是人,也委屈。 可他这么些年都不能哭,一哭就没了那股劲儿,只能默默将苦涩温来下酒。 没了精气神,他还如何逆风前行?他还如何孤独行走? 这条路,孤独而漫长,荆棘密布。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他活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活成了人见人嫌的糟老头子。 岑鸢亲手扶起王大人,沉声道,“太傅和王大人的选择都没错。太傅大人选择远离朝堂游历山川,品尝百姓疾苦,后重回朝堂惩治贪官,为百姓做实事,无错。” 他顿了一下又道,“王大人忍辱负重,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忠臣良将,自然也无错。” 没有王大人的据理力争,那些对百姓有利的举措早就被废,又何错之有? 为官者忠于百姓,心怀天下苍生,又何错之有? 多少旧朝老臣唾弃王大人,骂他沉迷荣华富贵,骂他是墉帝走狗,甚至怀疑一代新朝换旧朝,恐也有他的手笔在内。 其实王大人不知道的是,岑鸢重生回来,早就回过梁国,亲自救下他儿子孙女,也悄悄安置了他们王家人。 岑鸢还让人以其他方式,将王大人所做之事,告诉了那些曾经被救下的人。 这一世,总不能还让王大人死得不明不白。 此时已过三更。 几人一阵唏嘘。他们是昨日君臣,也是今日故友。 那么问题来了。 小皇帝现在入赘北翼成了驸马,他的立场是什么?他今夜现身又是为什么? 上邪!莫不是要他们当内应回国准备逼宫吧? 两位老臣跟旁人不同,叙旧归叙旧,激动归激动,感激归感激,但他们不愿意轻易改朝换代了。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梁国如今虽然还算不得繁荣盛世,但相比隆帝在位时的民不聊生简直好了不知多少倍。 最起码,现在的墉帝有容人之量。前朝的老臣只要愿意臣服的,他都一视同仁,并不排除异己。 他也听从吴大人和王大人等臣子的谏言,颁布对百姓有利的政令,致力于减免赋税,鼓励百姓自给自足,过上好日子。 总的来说,墉帝在百姓心目中算得上是个好皇帝。 其实这也是岑鸢穿越过来后,并没有集结势力急着为原身去夺回皇位的真正原因。 他放弃了梁国,才留在北翼,留在时安夏身边,并非是因为时安夏才放弃了梁国。 这个时候的梁国,百姓安居乐业,朝堂势力平衡,也算清明,并没有奸臣当道。 他何必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去引战逼宫? 此时岑鸢知两位大人误会了,摇摇头,“今日我来,只是单纯与太傅和王大人叙旧,并无别的。” 吴贤文松了口气,王易也松了口气。 否则若小皇帝提出逼宫,他们该如何是好? 但岑鸢似乎真的只是叙旧,闲聊一阵后就这么翻窗走了。 吴贤文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小皇帝刚才是不是说有正事要谈?怎么就走了?” 王易也纳闷,“对啊,他分明说‘今日前来,我有事说’,怎的就走了呢?” 二人秉烛谈心。一时万般感慨。 他们小皇帝怎的就成了北翼的上门女婿? 海晏驸马! 造孽啊! 作为驸马的娘家人,他俩可太有资格惋惜苍天弄人了。总觉得他家小皇帝委屈大发了。 一个原本可以拥有三宫六院的帝王,现在竟然入赘了。 王易道,“我今儿听了一嘴,说驸马还是北宣部尚书,倒是没埋没人才。要是咱们梁国的驸马,除了暖床可什么都干不了。” 吴贤文深以为然,“我也听说了。北宣部似乎是新建的部门,独立于六部之外。那个《翼京周报》就是北宣部所发行。” 两个老头子眼睛同时一亮。 他们虽是昨日才到北翼京城,可对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时事的盛况是看到了。 他们认为,《翼京周报》功不可没。 “若是真如明德帝所言,福寿膏的解药方子会登在报纸上送给咱们,那可是功德一件。”吴贤文感叹,“若我没猜错,宛国在北翼赚不到银子,恐怕会把魔爪伸向梁国。若是咱们也能办一份这样的报纸该多好……哟,那是什么?” 吴贤文这才发现小皇帝坐过的椅子旁边放着一个布包。他疾步走过去,打开一看,激动不已。 里面详细叙述了一份报纸应该如何办才会成功,其中有个册子对活字印刷术进行了详述。并且附上了一份名单,让两位老臣回国时在边境接应他们回国并妥善安排。 适当的时候,让名单上的人进入朝廷教官员办报。 岑鸢对此只有一个要求,保证其人身安全。 两个老臣一晚上反复研看册子,兴奋倒是兴奋,就是疑惑颇多。 吴贤文问,“你说小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活字印刷术应该是北翼才有的吧?他这么给了咱们,算不算泄北翼的密?明德帝若是知道了,能放得过他?” 王易也迟疑着,“这东西好啊。要这东西是咱们国家的,皇上也会捂得死死的吧?谁要是敢泄密出去,怕是等同卖国,得五马分尸。” 好东西拿在手里都不敢用,两个老臣十分揪心。一夜未眠,就顶着熊猫眼去参加北翼的阅兵式了。 这是明德帝准备了一个多月的兵士演练。一改往日藏着掖着的风格,十万大军入京,兵力尽显。 其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喊声震天,使得列国大开眼界。 如此阅兵式持续了半个月之久,该震慑的,都已一一展示。 各国通过阅兵礼,再结合《翼京周报》发现,北翼竟然是一个全民崇武的国家。 明德帝感慨道,“女婿,你这策略很厉害啊。如今恐怕都不用战,许多国家就有示好之意了……” 第510章 明德帝想得没错,阅兵半月,各国使臣心里都有杆秤,称斤两,看风向。 尤其小国和部落,长年依附大国生存,给谁上供都是上,最紧要的是不被强国打,还能让强国庇护一二。 如今他们对北翼军力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加之北翼对宛国强硬的态度使其信心大增,纷纷向北翼示好结盟。 有的使臣需得回国向主君禀报,有的部落首领能自己做主的,当场就签订了友好协定和盟约,直把宛国气得够呛。 甚至由宛国牵头的列国中,也多数动摇,态度暧昧。既不愿得罪北翼,也不愿得罪宛国。 令其中立,也是北翼的外交政策之一。虽然不算朋友,可也不算敌人,如此便能共处下去。 让人惊讶的是,梁国也表现出与北翼的亲近之意。要知梁国大使吴贤文和王易两位大人在梁国举足轻重,他俩表态的事,回国也基本不会有所改变。 有了梁国的先例,赤国和乌松国的立场便也有了鲜明变化。 所谓列国阵线,在北翼阅兵结束时已基本瓦解。 自打宛国损失了多个暗卫也没有暗杀成功后,就消停了,不敢在北翼京城撒野。 至此,宛国为首的列国阵线已成了个空壳子,这便是国力说话的结果。 但明德帝心知这是驸马兵力调配得好,拆东墙补西墙,内里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光鲜。 所以他每每感慨,也是直言驸马策略好。 北翼,还是太弱了。需得蛰伏,暗里增强国力,方能真正配得上大国水平。 如此阅兵半月,明德帝在忐忑中得意了半月。每日神采飞扬,用不完的劲儿。 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宣他女婿进宫……聊闲天。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总结起来流程如下:表扬女婿,赞美女婿,笼络女婿,讨好女婿,最后恨不得女婿是自己亲儿子。 真怪不得他要这么扒拉着岑鸢,实在是因为……这位小爷是隔壁国家的小皇帝啊。 哪怕是过气的皇帝,那也是皇帝,且是很有可能哪天要打回去重登皇位的皇帝。 如今人家的母国使臣就在北翼京城呢,他女婿会不会就这么跟使臣跑了?会不会就此带着他女儿全家直接走人了? 这都是明德帝时刻忐忑的心病。 岑鸢忙得脚不沾地,好几日没回过家了,哪能知道皇帝老儿跟个娘们似的,整日里琢磨这些有的没的,便是没好气,“你能找别人聊闲天吗?我很忙。” “忙也要用膳啊。”明德帝听出了女婿满满的嫌弃,丝毫不在意,“今日不白聊,朕叫了夏儿一起。” 一听这话,岑鸢要出口拒绝一起用膳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齐公公为他二人沏茶,退出了房门,便见着二皇子萧永和云兰公主携手而来。 他一脸和气,笑眯眯的,“见过二皇子,见过云兰公主。” 萧永看了一眼紧闭着门的御书房,“齐公公好。父皇还在与人谈话?” “是啊,”齐公公没瞒着,反正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皇上召来北宣部尚书正议事呢。” 萧永恍然,“哦,海晏驸马来了,想必有重要国事谈。那我兄妹二人晚些时候再来给父皇请安。” 云兰公主也微微向着齐公公点了点头。 兄妹二人一转身,便是瞧见一个小太监带着一个少女于远处行来。 六月底天气已是很热了,此时正日中,是太阳最毒辣之时。 那小太监为少女撑伞遮阳,二人有说有笑,显得十分熟悉。 云兰公主开口问,“想来那就是海晏公主吧?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齐公公适时解惑,“正是海晏公主。” 萧永外出办事,回京不过月余,也没见过时安夏,便是用余光多看了几眼。 说话间,时安夏已到了近前。 这一世,她是第一次见二皇子萧永和云兰公主,自是表现出不识的样子。 齐公公为之介绍后,她才率先行了礼。 萧永礼貌地打量了时安夏一眼,即挪开了视线,也回了一礼,“既是父皇钦封的海晏公主,便也是本殿下的妹妹了。” 时安夏轻轻笑着,“二皇兄好。” 萧永道,“待为兄回府安排,隔日宴请皇妹和驸马。” 时安夏应下,“多谢二皇兄。” 云兰公主也道,“皇妹不必多礼,往后咱们兄弟姐妹之间要多走动才好。” 时安夏温淡一笑,点头应下,“谢皇长姐。” 她前世对这兄妹二人的印象不多,只知他们都是静妃的儿女。荣光帝登基后,云兰公主跟着她二皇兄回封地的时候,在路上被山匪所杀抛尸荒野。 消息传回京城后,荣光帝还当众失声痛哭了几回,显得情深意切。 荣光帝越是显得悲痛,时安夏就越是怀疑这兄妹二人的死跟他有关。 后来连九皇子萧玖都死于意外,时安夏就彻底明白,荣光帝是准备把他那些兄弟姐妹全杀光才安心。 那时候正好也是四皇子萧治离京之时,她就顺手帮了一把。 早前她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帮了四皇子,现在知道应是岑鸢出的手。 几个不熟的人站在御书房门前聊天,聊的还是客套话,本就有些尴尬。 更尬的是,时安夏是应明德帝的约来用膳的。 顺口邀约这兄妹二人留下一起用膳呢,她没有立场,好似刻意显摆。 不邀约呢,显得她一个非亲生的公主鸠占鹊巢。 齐公公多机灵一人,看出了时安夏的为难,便是对正要离去的兄妹二人道,“二皇子,云兰公主,留步!待老奴进去通传一声,瞧瞧皇上是否议完了事。” 萧永倒是个知进退的,“劳烦公公。我兄妹二人没有什么重要事,改日再来拜见父皇亦可。” 齐公公听二皇子这么说,心里更过意不去,“留步留步,待咱家去问问看。” 正说着话,明德帝的声音传出来,“都是谁在外头?夏儿来了吗?” 齐公公忙接话,“回皇上,海晏公主到了。二皇子跟云兰公主也在。” 明德帝道,“好好,好不容易碰上了,就来一场家宴吧。” 第511章 传膳的安排下去,用膳地点设在朝阳殿的东间。 原是要分桌而食,既是家宴,明德帝就不让讲太多规矩。 明德帝坐首位,桌子一边坐着岑鸢和时安夏,另一边坐着二皇子萧永和云兰公主。 传膳令一道一道传下去,传膳食的太监们即往东间而来。 今日菜有十二道,已经算是多的了。 其实按礼制,皇帝的菜式每餐一般应有九十九道,少说也要摆满三四张大桌,一餐就要花费二三百两银子。 对明德帝这种一两银子也想掰成二两用于民生的皇帝,哪能允许这般铺张浪费。 明德帝上位后,直接把九十九道菜改成了九道菜,后来九道菜都嫌多,又改成了四道菜。 用他的话说,朕一个人能吃得了多少,别浪费了。有时候他这四道菜,还是跟齐公公分食的呢。 也正因为如此,有心人给明德帝下毒就方便了许多。 要知皇帝九十九道菜式的设定,其实并非摆谱讲排场。主要是菜品一多,下毒就不方便。 且皇帝的胃口喜好也不能随意外露,就像传说明德帝喜欢吃肃州南瓜后,他就再也没吃过南瓜。 皇宫用膳需得食不言,不过明德帝放话,家宴不必拘礼。 如此待试毒太监试完毒退出去后,明德帝先吃了一筷子驴肉,问,“永儿今年满二十了吧?” 萧永被点名,忙准备站起身回话。 明德帝制止他,“坐着回话。” 萧永听话地又坐了回去,“儿子上个月刚过了生辰满二十。儿子惭愧,至今一事无成。” 相比起海晏驸马十八岁任北宣部尚书,他这做皇子的,多少显得无能了些。 其实大多数时候,他做事都留了好几手,故意显得不那么优秀。否则除了给母妃和妹妹招来不测,没有任何好处。 明德帝想了想,“待列国离开后,朕赐你‘瑞王’封号,你带着你妹妹和母亲去封地吧。” 萧永一怔,大喜之下忐忑之至,忙起身跪地谢恩,“儿子谢过父皇恩典。” 明德帝眸色幽深,“早几年要给你赐封地封为‘瑞王’,你和你母妃都不愿意,是否是你皇祖母给你施了压?” 萧永低头,顿了一下才道,“不是,是儿子不愿离开母妃和父皇,才不懂事拒了父皇的好意。如今儿子长大了些,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蚊子血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永乐町69号(H)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妇产科男朋友   医武兵王混乡村   呐,老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