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召君日久(古言) > 第266章

第266章

这次是没有了,我不罚你们银子就是了。”四位管事闻言,有些灰溜溜的。但是想到不用罚银子,总是好的。 等黎嬷嬷再进来的时候。那四位没有赏钱的管事看着那几个得了赏钱的,心中自然是极为不舒服。尤其看着杨恩德的眼光,十分不善。 杨恩德接了丫鬟发到他手上的银子,却是觉得有些烫手。有苦说不出的滋味他算是尝到了。 三娘笑了笑,吩咐厨房管事道:“几位管事下午就要启程回庄子上,今儿中午给他们加几道菜。从我的账上走。这两日辛苦他们了。” 厨房管事低头应了,几个管事忙行礼谢恩。 三娘道:“我向来是赏罚分明的,所以……希望今年年末再见到诸位管事的时候,你们都能拿到赏钱,而不是罚钱。到时候账做的不好的那些就出银子给账做的好的吧。” 几位管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头应了一声是。 三娘点了点头:“时候不早了。你们下午还要赶路,这会儿都回去歇着吧。” 管事们便都躬身退了出去。 三娘见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便也起了身,让丫鬟们将账册拿上,回自己的院子。一回了自己的地盘白英就忍不住高兴道:“小姐。您真是太神了!原本只有三人,现在变成了七人,另外那三人除了那个杨恩德之外,想必以后也不敢弄虚作假了。不过即便是那个杨管事,也是独木难支,以后他要是出岔子,要收拾他一个人那还不容易么?” 三娘笑了笑,依旧拿着自己的绣篮,坐到了光线好的地方做起了绣活儿。 责不罚众是最不能放任的。她敢打赌,今日她若是由着这几个庄子上的管事抱团来对付她而不计较的话,府里这些管事们马上就会依样学样。这样郡王妃就能出头了。 而对付手下们抱团抵抗初来乍到的上位者,也不是不好解决的。毕竟谁都有自己的利益,只要分而化之,再各个击破。他们就会分崩离析,直至溃不成军。这是前世的时候父亲教她的。 即便是一开始没有人倒戈,也没有关系,抓住他们的弱点,逼着他们倒。只要有一个人被突破了防线,其余的人全都不会是问题。再结合赏罚手段,人为帮他们划出分界,再牢固的同盟军最终也会解散。 三娘想着,她以前似乎真的学过许多东西呢,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用到罢了。 看着自己手中的墨色荷包,三娘眼神温柔,一针一线也都是小心翼翼,十分专注。 即便她会的东西很多,她也不觉得如今这样的生活是埋没了。 遇上了对的人,即便是一身的本事与智慧都只为了维护两人的家,让日子幸福安定,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 而那几位管事从议事厅出来之后,都是神色不一。 最后交出账本的那四位管事最先对着杨恩德发难:“杨管事,你好啊!兄弟们都信任你,结果却是被你这样耍弄!” 杨恩德无奈道:“昨日我已经将账本给你们看过了,今日少夫人她……” 不待他说完,高勇就道:“行了,杨哥。做了就做了,有什么不好承认的?你昨日是给我们看你的账本的,可是……你今日交上去的可不是昨日的那一本!” 众人看向杨恩德的眼神十分鄙夷。 杨恩德皱眉解释道:“我今日交给那丫鬟的就是我昨日给你们的那一本。” 高勇撇了撇嘴:“我就知道你不会承认。昨日我们在看了你的账本之后,就是怕被你再耍一次,我特意在那账本的右下角用笔做了一个记号。可是,今日少夫人摆出来的你的那本账册上,可是没有记号的。这说明你今日将那本给我们看过的账册给换了,换成了真的!幸亏我机灵,没有相信你,不然……嘿嘿,哪里还有二十两的赏钱拿?” 那两个只拿了二两银子赏银的管事和一文钱都没有拿到的管事脸色都十分不好看。他们昨日见高勇那么做还觉得没有必要,不想,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青山就是一文钱也没有拿到的那一个:“亏我昨日还劝着几位信你,不想还是着了你的道!你就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既想讨好少夫人这一头,有想对郡王妃交差,然后就把我们几个当猴儿耍!” 杨恩德想要辩解。可是看着所有人不信任的眼神,他不由得十分泄气。 “还与他说这些做什么?以后咱都不信任他就是了,免得咱都被罚钱,就他一人在背后偷偷数银子。走。少夫人不是说要给咱加菜吗,我去大酒,今日请大伙儿喝几盅。”高勇揽着李青山还有另外一个满脸不满的管事去了。 其余几人也都跟着高勇走了。 剩下一个杨恩德。还有他妹夫赵富贵。 赵富贵看了看走远了的那些人,又看了看杨恩德,道:“哥,咱们去哪里?” 杨恩德瞪他:“你怎么不跟着一起去?与我这个小人一起做什么?” 赵富贵有些尴尬:“我原本想着就我自己写了真账,也不碍着什么事儿,我也没料道他们也都反了水。要是知道会坏了你的事,我就不贪这银子了。我能去丰台做管事。也是因为你帮忙打点的。我……” 杨恩德摆手,自己妹夫这德性,他还不知道吗?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杨恩德转头往议事厅那边看了一眼,满脸的苦笑。 他被那位少夫人给摆了一道了,这为新主子。还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啊!郡王妃想要重新掌权,怕是难了! “走吧,我请你喝酒去。”杨恩德叹气,对赵富贵道。 “那郡王妃那边,你怎么交代?”赵富贵小心翼翼道,他虽然贪财,可是也不想看这位大舅子失了势,不然以后他靠谁提拔? “怎么办?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老老实实滚回庄子上做事。”杨恩德摇头道。 郡王妃那边得到消息之后气得差点要将桌子给掀了。 还是让偷偷来瞧她的马嬷嬷劝住了:“王妃。您息怒,若是让老王妃知道你又发脾气怕是又要生气了,这佛堂里的人,不全是我们的人啊。” 她每次来看郡王妃虽然也没有怎么受阻,可是银子却是散出去不少,这些新来 的丫鬟婆子们伸手就要钱。没钱就不给她进来。 郡王妃堪堪忍住了怒火:“你再去找那杨恩德一次,让他想法子!别忘了他和他那妹夫能当管事是谁提拔的。他要是敢吃里爬外,本王妃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这些庄子上的事情,她以前可没有少花心思,若是连这些人也都倒戈了,她如何甘心! 马嬷嬷忙应了:“杨管事还是向着郡王妃您这一边的,实在是其余的几位管事靠不住啊,再加上少夫人她手段也甚是了得。” 郡王妃冷哼一声:“那也是他没本事,当初我每年给他的好处还少?他连几个人都管不住!”说着郡王妃还瞪了马嬷嬷一眼,“别以为他是你远房外甥,你就给他说好话,平日里都是你去联络外头的,想必他也给了你不少好处。不过你记住了,若是他那里出了什么岔子,你也不要想好过!” 马嬷嬷一脸苦相,她自己倒贴钱来探望郡王妃容易么? “行了,你出去吧。跟他说,让他们年末的年礼迟送些时候,账册继续给假的,我就不信不能给她丢这个人了!”郡王妃狠狠道。 马嬷嬷应了。 王妃又道:“惠兰和安儿如何了?” 马嬷嬷想了想:“惠兰县主奴婢很少能见到,老王妃那边下了死命令,不准我们这些人接近,那为宫里来的嬷嬷也甚为厉害。上次奴婢特意让惠兰县主身边的丫鬟菊儿去找了世子来救县主,可是世子最后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郡王妃皱眉:“你不是说惠兰在受罪么?若是如此,安儿怎么会不救惠兰?” 马嬷嬷看了郡王妃一眼:“刚开始的时候惠兰县主被锁起来的时候,确实总是撞门,有时候还会突然尖叫。可是最近倒是好了,没有什么大动静,听说现在县主还胖了许多。” 郡王妃咬牙切齿:“她们定是想了法子让惠兰有苦难言,老王妃也真狠心,惠兰也是她孙女,怎么能如此任人践踏!” 马嬷嬷低头不敢说话。 郡王妃在原地走了走,心里越发烦闷:“不行,我一定要快些出去!你还站在这儿做什么?快去找那杨恩德!” 马嬷嬷见郡王妃又要发脾气。吓得赶紧退了出去。 虽说老王妃是让郡王妃来这里修身养性的,可是郡王妃这脾气却是一日比一日更坏了。 杨恩德吃完饭回来,就看到马嬷嬷依旧在自己屋里等着了,他自然是知道马嬷嬷是为什么而来。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上前喊了一声表姨。 马嬷嬷将郡王妃的话说给了杨恩德听,杨恩德皱着眉头很是为难。 马嬷嬷见状。不高兴道:“怎么,拿了少夫人的赏钱你就忘了自己是跟谁姓了?” 杨恩德苦笑:“实在是那些管事们已经不信任我了。他们……哎!”管事们也都有家有口,自然是谁给饭吃就奔着谁去。郡王妃许的那些好处,那里有实实在在拿在手中的好? “事情我已经交代你了,郡王妃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你可别连我也一起给害了。”马嬷嬷皱眉道。 杨恩德,长叹了一声:“外甥知道了,尽力而为就是。” 马嬷嬷便满意地走了。 杨恩德看着身后的们被关上。苦笑连连。早知道他就老老实实做他的管事了,何必插手这些贵人们的内院争斗?不知道现在后悔还来不来得及。想起年末的时候还要再来一次,杨恩德有苦说不出。 ********* “都走了?”老王妃问张嬷嬷道。 张嬷嬷笑道:“管事们都回去了。最后大部分人也都向着少夫人那边,把账本给交了出来,王妃。这下您放心了吧?” 老王妃靠在榻上,想了想:“这孩子确实是个聪明的。” 正在给老王妃捶腿的范姨娘,抬头笑道:“不愧是王妃您教出来的,少夫人身上还有您当年的影子呢。” 老王妃瞪了范姨娘一眼:“少拍马屁!” 范姨娘笑了笑,继续低头为老王妃按腿。 到了下午的时候,宫里突然来了消息,说太后让老王妃得空了就进宫一趟。 只是天色已晚,老王妃便决定第二日一早再进宫。 三娘得到消息之后,虽然有些好奇为何才进宫没有两日太后就又要招老王妃进宫。不过因为她想要避着宫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便在傍晚的时候声称自己受了些风寒。于是第二日,她便顺理成章地不用跟着老王妃进宫去了。 老王妃回来之后那边也没有传出什么动静来,三娘便猜测可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又过了一日,三娘去给老王妃请安。 “你身子好些了?”老王妃问三娘道。 三娘笑着道:“也不是什么大毛病,想必是那一日下雨的时候淋到了,喝了两碗姜汤就好了。” 老王妃叮嘱道:“现在你最要紧的是养好身子。可别病了吃药。是药三分毒,万一你这时候正好怀上了,会对孩子不好。” “……” 三娘打岔道:“昨日祖母怎么又进宫去了?不是才去了没有两日吗?宫中可是有什么事情?” 老王妃道:“嗯,太后与我说起了礼亲王世子的婚事。” 宣云? “不是说礼亲王妃想要魏家小姐做儿媳妇么?”三娘记的最近这传言还不少,不过魏夫人却是没有什么表示,连礼亲王府也很少去,是礼亲王妃一厢情愿。 “听说魏夫人已经给魏家小姐挑了人家了,礼亲王妃想要自己的外甥女当媳妇也是不成了。”老王妃喝了一口茶,不以为意地道。 魏云英已经说了人家了?三娘一愣。 不过她也觉得魏云英与那位骚包的宣云世子有些不合适,可是魏云英自小就喜欢宣云世子,她现在一定很难过吧,三娘叹气。 “那太后看上的是哪家的闺秀?”三娘有些好奇的问道。 老王妃脸上却是带了些笑意:“太后看上了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儿。” 三娘一愣,成国公?那不是…… 一旁的张嬷嬷笑眯眯地对三娘道道:“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儿可不就是我们王妃的侄孙女儿么?” *************************************************************** 嗯,偷个懒~两章一起发~加更在一起的~^^ 感谢 momotrista亲的两张粉红票~ 谢谢 静静蔓延, 青青子衿160两位亲一如既往的粉红票~ 第五百一十八章 宣云的婚事 尽管现而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成国公,三娘却是知道的。 第一代成国公与与三娘曾祖母的父亲安国公都是当今皇上的爷爷光宗皇帝那一朝的名臣。成国公为文臣助光宗皇帝处理内政,安国公为武将常年驻守边关。光宗皇帝临终之时曾经感叹,他在位二十载,国泰民安,实不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人的功劳,而是因为他有两个文武能臣。 光宗皇帝薨逝之后,成国公与安国公继续辅佐建武帝。建武帝登基之初,君臣和睦,在当时还被传为一段佳话。原本朝中传闻,太后有意为建武帝娶成国公或者安国公家的嫡孙女为后。只是安国公家的嫡孙女们皆已出嫁,成国公家仅有一位嫡孙女尚还待字闺中,不过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成国公的孙女却是先一步嫁给了建武帝的庶长兄庄亲王为妃。 最后太后为建武帝迎了成国公族弟的女儿,一位并不在朝为官的名士之独女为正宫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 不想三年之后,当时圣眷正浓的成国公却是以自己年老体弱为命,请求告老还乡。建武帝再三挽留,无奈成国公却是去意已决。最后建武帝只有准了成国公带领一家老小回了祖籍安阳。 成国公这一归隐就是两朝,成国公一族甚至再也没有子弟在朝为官,名士倒是出了不少。像是现在最为有名的画圣姚充姚圣手就是成国公的族人。 成国公走了,成国公依旧带着一家老小保家卫国。只可惜,建武二十二年。却因一个莫须有的勾结外邦之罪被建武帝抄家灭族。 当初三娘是在探听曾祖母陆氏的背景的时候顺便知晓了成国公的事迹的。无论是哪个时空哪个朝代,历史总时不时地就上演这种极为相似的戏码。 最后她不得不感叹,对于政治的敏锐度,安国公这个武将出身的人还是比不得两朝为相的成国公啊。看两人的最终结局就知道了。 成国公的的爵位世袭罔替,当今这一任的成国公是老成国公的嫡长孙,也就是老王妃的嫡亲弟弟。 成国公一家已经在祖籍安阳住了几十年。京中许多人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曾经那位两朝皇帝面前的肱骨重臣,就连建武帝自己也差不多忘记了自己的皇后的娘家并非是默默无闻的。可是成国公还真就做到了,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隐形人,就算是之后现任顺德帝登基,国主年幼尚须扶持的时候,成国公府也没有人再出来指点江山,匡扶社稷。 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太后会想到要让自己娘家的女子嫁给礼亲王世子。而太后口中这一位侄孙女,三娘更是从未在谁口中听闻过。说是默默无闻也毫不为过。 还有就是……若是算起来这位成国公的嫡长孙女应该算是太后的侄孙女,儿礼亲王世子却是太后的侄儿,太后这一次不怕乱了辈分了? “那这一次是谁做的媒人?”三娘笑着问道。 老王妃笑了:“说起这媒人……其实应该是先皇才对。” “先皇?”三娘奇怪了,建武帝不是已经去世十几年了?难不成他还托梦给了太后。或者在他在世的时候有过什么口头婚约?可是,以前也没有见谁说起啊。 其实三娘猜的已经不离十了。 老王妃道:“先皇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句酒后戏言。说是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十分贤惠,所以要让宣家下一辈的男儿娶成国公的曾孙女儿,只是现任成国公的嫡女与当今皇上在岁数上差了许多,所以之后皇上要大婚的时候便没有人提及这个茬儿。不想前日礼亲王进宫又与太后说起了礼亲王世子的婚事,正好一位上了年纪的夫人也在场,还提起了先帝在世的时候的这一句戏言,且还说当初先皇提的是宣家下一辈的男儿。并未提及一定要是皇上,礼亲王世子也是与皇上同辈分的宣家男儿。正好现任成国公的有一位嫡长孙女年方十四,还未定亲。” 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夫人当时说那话,肯定是有拍太后马匹的意思在的。不过礼亲王妃听了却是眼睛一亮。 无论礼亲王妃给世子说谁家的姑娘,世子总是有一堆的理由拒绝。现在若说这是先皇的意思的话,世子自然是什么话也不敢说的。况且成国公府的嫡女。即便是没有见到人,礼亲王妃也觉得是靠谱的,看看太后和庄亲王妃就知道了,且她还从没有听人说成国公家的女儿有不好的。 当时礼亲王妃就求了太后,说既然是先皇金口定下来的婚约,那就一定要履行才行。太后那时候心情也颇佳,加上她向来以夫为天,自然也是当场就应了下来了。 至于这辈分之事,当时没有半个人提及。想必就算是之后太后想起来了,想到这是先帝定下来的,也就装个糊涂给刻意忽略过去了。 三娘笑着问老王妃道:“祖母以前有没有听说过这位表妹?” 老王妃虽然没有再回过成国公府,但是年节的时候与娘家那边总该是有过联系的。 老王妃闻言失笑:“昨日太后招我进宫也是问我这个侄孙女的事情,只是自我出嫁之后,就极少与成国公府那边有联系了。”老王妃说到这里有些怅然,“我祖父与父亲都是豁达之人,当年他们回了安阳之后,我逢年过节都有送年节礼回去。不想之后我母亲却是来信说,要我不要再送了,祖父说路途遥远,劳民伤财,他不喜。之后连信也少了,我去信,很少能接到回信,母亲有时候会回我一两封,也不过是说家里人都康健的只字片语。” 老王妃仰着头靠在罗汉床上,似乎是在回想:“之后又是战乱,我也很少送信回去了。直到近些年,现任成国公袭位,才又有零零散散的书信往来。现任成国公是我亲弟弟,我出嫁的时候,他才岁,那么小小的个儿非说要背着我出门上花轿。不想

相关推荐: 【GB】饲养   为什么我不可以爱你   【综穿影漫】从时管局退休后我开始圆梦之旅(h)   穿到高H后宫游戏里怎么破(H)   明星虐打   最后的幸存者/穿越AV女主生存手册   无限尾行   阴天(兄妹H)   叶凌天陈潇然   周铮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