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 第272章

第272章

爷们,一夜之间变了一张脸孔,异口同声诉说西楚余孽的奸猾,是准备在櫆嚣以北一线跟朝廷大军亡命一搏,需要再派遣一位功勋老将赶赴战场,卢升象?身为调兵遣将的主帅,却任由杨慎杏一部给人围困,本就失察至极,不治罪,那还仅仅是因为临阵换帅并不妥当! 卢白颉的提议被淹没在汹汹朝议之中,卢升象需要戴罪立功,除了一个主帅的名头,事实上却无多少兵力可以去立功,真正领兵的仍是一位用兵稳重的春秋老将吴峻,这一次出动了京畿戊军中的三万精锐武卒。 并且在兵部一纸密令下,阎震春由东豫平原长驱直下,最终在散仓一带止步,然后折向东面,做出居高临下大兵压境之势,以此策应吴峻的三万大军,届时阎震春所率骑军是攻是守,依旧得看兵部军令! ———— 佑露关外,卢升象对南边广陵道的兵马调动依旧是睁眼瞎,可北边京城的非议,不断传入大帐,有一种风雨飘摇的惨淡气象。佑露关那几个原本每天献殷勤很勤快的校尉都尉,这几天都没了影子。 卢升象坐在营寨外的草地上,身边是那个最近还在喂马的郭东风,后者愤懑道:“这棠溪剑仙是吃屎的不成,都当上了堂堂兵部尚书,还这般说话比放屁都不如?!” 卢升象平静道:“卢白颉算有良心的了,还知道帮我说几句公道话,提议由我带兵南下。” 郭东风嗤笑道:“有良心?那他怎么不提杨慎杏那老糊涂蛋说好话?十几年时间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六千骑,因为那帮纨绔子弟,不到十天就给白白葬送了,到头来还落不到半个好字。” 卢升象淡然笑道:“卢白颉又不笨,庙堂上破口大骂的家伙也一样不是真傻,很多话,自己肚子里知道是一回事,说出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卢白颉只要还想着稳位置,就不得不任劳任怨,拆东墙补西墙。要是顾剑棠在兵部,就不会如此。当然,顾大将军这会儿在太安城内,也就没我卢升象的出头之日了。” 郭东风冷哼一声,“西楚的主将也是脑子进水,把櫆嚣军镇一线当作比拼兵力国力的战场,真以为吃掉杨慎杏的四万蓟南步卒就万事大吉了?” 卢升象瞥了一眼郭东风,“朝堂上的文官蠢,你也跟着蠢?” 郭东风愣了一下,一脸惊骇道:“西楚还真是一开始便打算吃掉阎震春的三万骑?吃得掉吗?阎震春可不是那杨慎杏,就不怕噎死?难道是曹长卿要亲自出马了?” 卢升象望着远方,冷笑着说道:“你小子给我瞪大眼睛好好瞧着,我预感这次战事,西楚会冒出头几个以后成为你死敌的年轻人。” 郭东风嘿嘿笑道:“这感情好。” ———— 散仓以北三十里,越往南越有意缓行的阎震春三万骑军,斥候报来军情,五里地外有敌方大军,清一色轻骑,不下两万骑! 广袤的平原,宽阔的战场。 秋风呼啸,旌旗猎猎。 一向不苟言笑的阎老将军,抬头看了眼旗帜上那个鲜红的阎字,再回首望了一眼那些毫不怯战的阎家儿郎。 老人沉声道:“拔旗!” 原本应该坐镇后方的阎震春老将军这是要身先士卒?立即就有几位心腹将领出面阻拦,阎震春握起那杆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长枪“芦叶”,摇头道:“胜了,多半已是此生最后一仗,总不能站在这里看着,输了,更是最后一仗,怎能死在逃亡途中。” 阎震春此话一出,那些将领都无言以对。 大军前压,大旗向前。 敌方两万轻骑亦是如此。 阎震春领兵三万,逆风,西楚骑军两万,顺风。 双方马蹄下不存在优势坡度,也无步卒方阵。 此处地域辽阔,可以展开足够宽度的锋线,也可以分批次投入骑军,因此可以说,敌对双方的骑军主将,指挥才华可以得到圆满的展现,而骑军战力更可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是一块谁弱谁输、谁退谁死的绝佳战场。 没有半点侥幸。 几乎同时,两声号角像是遥相呼应地骤然呜咽响起,雄壮而悲凉。 如出一辙,双方第一横排骑队展开冲锋后,冲出大半个马身的距离后,第二排就随即发起凶猛冲锋。 每一排战马体格和马步间距都几乎相同,这才能够丝毫不影响到每一个后排骑军的冲锋速度。 双方横向锋线长度相当,但阎震春的骑队因为人数相对占优,纵深更大。 数骑突兀出现在两军冲锋的遥远侧面,寥寥几骑,无关大局,人马都不曾披甲,其中就有那个跟随裴阀子弟裴穗一起登上洛虎丘山顶烽燧的年轻人,谢西陲。 也正是这个籍籍无名的西楚寒门子弟,有胆子在曹长卿孙希济这些大人物面前,指点江山,被曹长卿笑称为“谢半句”,这个年轻人将整个西楚复国的经略大计,简明扼要归结为“挨打”和“打人”两件事。 事实上,整个北线之事,都由谢西陲一言决之。 从櫆嚣军镇在最后关头的夺取,到之后的诱敌和夜袭,再到围而不攻,以此吸引离阳朝廷主动把阎震春骑军引来散仓,直到此时此刻远远地袖手旁观。 都出自此人的谋略。 一名坐在马背上要比谢西陲高出一个脑袋的中年壮汉沉声问道:“谢将军,真的不需要马上动用藏在后边的三千重骑兵?真的不需要传令下去要他们披甲上马?阎震春的三万骑兵可不是软柿子!” 谢西陲嘴唇抿起,摇头道:“重骑的动用,太快或者太慢都没有意义。” 谢西陲吐出一口浊气,缓缓说道:“而且,死两名轻骑,比起死一名重骑,还是赚的。甚至可以说,三千重骑除非是一出则胜,如果明知投入重骑也无法改变颓势,那么那两万轻骑可以拼光,用作打散阎震春骑军的精气神,这场仗就算结束。否则我宁肯轻骑一个不剩,也会带着重骑后撤,应对下一场骑战!” 壮汉瞥了眼这个年纪轻轻在离阳朝野肯定名声不显的己方统帅,笑了笑。 此人出生于大楚王朝开国皇帝的龙兴之地,那里曾经有着“十里四诸侯”的美誉,大楚太祖称帝之后,封将侯一百六十余人,那一地,多达四十六人! 那里有着家家户户为新生儿缝制布制“封侯虎”的习俗,寄托了对那句古话“幼虎虽未成纹,却有食牛之气”的美好期望。 但是这个名叫谢西陲的年轻人,绝非那些战功显赫的将侯后代。 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曹长卿的唯一弟子。 谢西陲一直冷眼旁观着战局态势,半个时辰,一个时辰后,身边壮汉和几名男子都已满头汗水。 谢西陲抬起屁股,伸长脖子看了几眼,嘴唇微动,喃喃自语。 还是等待。 几名都曾参加过春秋战事的汉子都开始满脸焦急。 战场之上,己方阵亡了五千骑,阎震春也死了六千多。 这在无人撤离战场更没有一方败退的战场上,相比总数,如此巨大的死亡人数,并且依旧死战不退,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因为有骑军参与对峙的战役,真正的伤亡,往往是在一方溃败撤离之时,那个时候大规模阵亡才会真正骤然剧增。 那名汗流浃背的壮汉扯了扯领口,然后一拳重重在马背上。 谢西陲依旧面无表情。 壮汉看了眼天色,轻声道:“谢将军,这么以命换命,我们会输的!” 谢西陲轻轻嗯了一声,依旧是无动于衷。 另外一名男子怒道:“老子要去发动重骑赶赴前场,老子没你谢西陲这么铁石心肠!” 谢西陲哦了一声,平静道:“魏宏,你敢去,我就敢杀你。” 那男子咬牙切齿道:“就凭你那三脚猫功夫?!” 不远处,一个背负有四柄长剑的清秀少年,犹豫了一下,冷着脸说道:“我吕思楚可以杀你。” 男子吼道:“吕思楚,别以为你爷爷是吕丹田,老子就怕你!” 谢西陲淡然道:“我早就说过,要么阎震春阵亡,要么阎家骑军的精神气打光大半了,才是我们上阵的时候。你可以不管吕丹田是什么大楚第一剑客,但你既然是我军将士,军令就得听。你想死,我不拦着,但请你魏宏死在以后的战场上,死在离阳骑兵的马蹄下。” 那狰狞男子狠狠揉了一把脸,歪头吐出一口唾沫,“这场仗打输了,老子就算违令也要亲手抽死你!” 让人感到无比漫长的半个时辰后,谢西陲沉声道:“刘聪,魏宏,听令!” 那魏宏骂了一声娘,疯一般掉转马头,“听你娘的军令!老子这就杀敌去,赢了,回头随便你抽死老子!” 叫刘聪的壮硕汉子抱拳离去。 谢西陲一个字一个字说出口,“记住,不留一个俘虏!” 第628章 白露,二十四节气第十五,夜来草木见露水,鸿雁南渡避寒。 宁州威泽县,身为上县,配有县尉两名,去年冬末,外乡人宋恪礼来此赴任,剿匪有力,连破马贼匪窝大小十余处,宁州响马闻风丧胆,只是入夏之际,这名小宋都尉就给宁州刺史府毫无征兆地罢去官职,至今已经闲散在家数月,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桩原本已经大致谈妥的婚事也给黄了,那女子是威泽县中等门户的小家碧玉,还称不上公门望族或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比起原先前程锦绣的年轻都尉,是有高攀之嫌,可比起之后白丁之身的宋恪礼,自然是委屈了。婚事生变,在威泽县城内也没有生起太多波澜。毕竟宁州身处京畿之南,一州老小都在盯着广陵道上的西楚复国,谁顾得上一个落魄读书人的柴米油盐?邻里关系好的,见面还会喊一声小宋都尉,大多数百姓都不爱搭理这位没什么靠山的官场落水狗。不过白露时分的一个黄昏,一名双鬓霜白的老儒生进入县城,也没有问路,就径直走到了早已搬离县衙的宋恪礼私宅,门外停着一驾小马车,才不至于让人觉着门可罗雀,老儒生看了眼帘子一角内的那张清秀脸庞,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子见到这栋宅子有客来访,有些讶异,缓缓放下帘子,马车缓缓驶出小巷。老儒生直接推门而入,宋恪礼正在院中翻阅一份托关系要来的朝廷邸报,见着貌不惊人的儒生之后,一脸惊喜,把邸报搁在石桌上,赶忙起身,作揖行礼道:“晚生见过元先生。” 来访之人正是翰林院那个性格孤僻的老翰林元朴,也正是这位翰林前辈与他一席话,胜读十年圣贤书。宋恪礼几乎每日都要细细思量当日翰林院内元先生写在宣纸之上的言语,“士有三不顾,齐家不顾修身,治国不顾齐家,平天下不顾治国。”“天下家国败亡,逃不出积渐二字祸根。天下家国兴起,离不开积渐二字功劳。”当初整座太安城都在看他们宋家的笑话,称霸文坛士林的宋家两夫子,他爷爷气死病榻,名声尽毁,他父亲贬出京城,一辈子无法出仕。而他这位曾经的宋家雏凤,也被流放到了穷山恶水响马为患的宁州威泽县,这还不算什么惨事,当他为民请命做出一番业绩后,先是郡府内的高官,继而是宁州刺史府邸,都有人先后出手打压于他,但这对于宋恪礼而言,心中并无积郁,真正让宋恪礼感到茫然的是一件事,那些短短半年内就受过他宋都尉许多恩惠的百姓,反而跟着那些县衙同僚一起白眼嘲讽。但是宋恪礼并不想与人诉苦,唯独除了眼前这位元黄门元朴。因为宋恪礼有一肚子不合时宜,想要与这位在翰林院自己就吃不香的先生请教。 宋恪礼等元先生落座后,毕恭毕敬问道:“先生怎么来威泽县了?” 原本喜欢写字多于说话的元朴拿起那份邸报,大概是读书太多,眼睛不好,拎高了几分,仔细浏览了一遍,轻轻放下后,开口说话,依旧含糊不清,“太多年没有离开过太安城,就想走出去看一看。” 说到这里,老先生有些感慨道:“王仙芝走出武帝城后,太安城有一位故人也走了。” 元朴望向宋恪礼,开门见山说道:“宁州马患积重难返,是有根源的,这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你一个人外人想要去动棋子,旧有的下棋之人,是会让你死的。” 宋恪礼点了点头,释然道:“果然如我所料,宁州这些年蜂拥而起的马贼是那曹长卿的落子。” 元朴淡然道:“曹长卿在二十年里,可没有闲着,还有一名西楚死间做到了赵勾三把手的高位,正是此人在十七年前就提出,要在广陵道各地军伍之中安植密探,在今年这个祥符元年的早春,那些潜伏多年大多已经做到都尉校尉的谍子,准确说来是三百六十七人,半数暴毙,半数则成为了西楚叛军的中坚人物。这一手,是与赵勾联手谋划十多年的兵部,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兵部尚书卢白颉这会儿捉襟见肘,跟此事遗祸有极大关系。否则你以为西楚哪来那么多一上沙场就可死战的精锐?” 宋恪礼一脸愕然。 元朴双指并拢在石桌上横抹了一下,沙哑说道:“局分大小,往大了说,是削藩,是收拢国力,是兴科举,是抑武人,说到底,是为了吞掉北莽,一统天下,完成八百年大秦王朝也没有做成的壮举,再退一步,是某人的千古一帝。” 元朴手指竖划了一下,“稍稍往小了说,是逼迫北凉王用全部家当牵制北莽,是将顾剑棠局限在北线,这是阳谋。以西楚复国为鱼饵,耗去广陵王在内各大藩王的实力和野心,折损顾庐一系的地方军力,并且以此钓出燕敕王赵炳这条占据地利人和的大鱼,这是阴谋。两代北凉王,可怕之处在于有三十万劲军,可敬之处在于父子二人手握权柄,却不会造反,可怜之处在于离阳朝廷不论你北凉反不反,都要你徐家倾家荡产。” 元朴摊开手掌,在桌面上擦了擦,“人生无奈,就像徐骁千方百计想杀我,可他哪怕有三十万大军,一拨拨死士赴京,却始终杀不掉。就像曹长卿空有大风流,却时运不济,生在了西楚。就像张巨鹿,鞠躬尽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却要面对一个家天下的时局。就像徐凤年,胜了王仙芝,接下来还要面对北莽百万铁骑。他们的无奈,你宋恪礼比之,是大是小?” 宋恪礼瞠目结舌,“元先生?” 元朴笑了笑。 宋恪礼猛然站起身,一揖到底,惶恐不安道:“宋恪礼拜见元先生!” 这一拜,是拜那位太安城帝师,半寸舌“元本溪”! 元本溪没有理睬宋恪礼的郑重其事,平静道:“我本不该这么早见你,只不过我一辈子都待在那座城里,春秋前期,我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那荀平的一个字,比我几斤口水还有用。春秋尾期,又已经没有我什么事情可做了。如今棋盘上落子生根,按照黄龙士的看法,下田种地,有趣的不是在家等着大丰收,而是亲眼去田边看一眼田垄里的金黄。而且你也不宜继续留在威泽县,不妨与我一同看一看硝烟四起的场景,否则咱们读书人光是嘴上说,哪怕心里确实想着哀民生之多艰,可到头来连老百姓到底是如何个苦楚都不了解,未免太过可笑。” 宋恪礼眼神熠熠,欣喜道:“晚生愿为元先生马前卒。” 元本溪点了点头,问道:“方才我见着了巷中的女子,你觉得比之那个为了见你一面,不惜偷偷离开京城的公主殿下,如何?” 宋恪礼一时间无言以对,不知如何作答。 一个是相貌出彩的金枝玉叶,一个是中人之姿的小家碧玉,怎么比? 元本溪眼神有些飘忽,叹息道:“男女情事,有些人本就是好人,对你好,这自然是幸事,但未必是对方真的有多喜欢你。有些人性子差,肯为你改变极多,却是真的喜欢你。那位赵姓女子,愿意冒险离京找你,却绝对不会对家族弃之不顾,到了两者取一之时,会弃你而去。而巷弄里的刘姓女子,性子温吞,却多半能为你不顾一切,生死相随。世间人,总以为有身份的人物付出一些,便感激涕零,对于近在咫尺的父母养育,贫寒朋友的倾囊救济,结发妻子的相夫教子,反而感触不深。” 宋恪礼略带苦涩道:“晚生受教了。” 元本溪突然坐回石凳,“说话比做事确是累多了,拿酒来。” 宋恪礼赶紧跑去屋子里找酒。 元本溪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北莽,有北凉三十万,西楚如何,赵炳赵毅这些宗室藩王又如能何?” 元本溪自嘲道:“我亦是无奈人啊。” 第629章 一驾马车悠悠然驶向散仓,马夫是宋恪礼那个相貌秀气的书童,坐在车内的元本溪始终将帘子挂起,望向天空中那群南下鸿雁的人字形队列,怔怔出神。出头鸟,扛大风。可一门一户也好,一族一国也罢,都必然有人挺身而出。 宋恪礼离开威泽县后,就没有朝廷邸报可以翻阅,不过元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他畅所欲言,有意无意“泄露天机”,宋恪礼自是深信不疑。散仓一战,是当今天子登基后,在太安城以南版图上吃到的第一场大败仗,永徽年间两次远征南诏,虽然无功而回,但最不济十数场大小战役,互有胜负,而祥符元年的散仓骑战,大将军阎震春战死,三万精骑全军覆没,是注定没法子盖上遮羞布了,离阳朝野悚然,若说杨慎杏的被困还可以理解为轻敌所致,那么阎家骑军跟西楚叛军不含诈术的硬碰硬,结果仍是一败涂地,不得不让朝廷重臣名卿重新权衡西楚的实力。一心报国的宋恪礼更是忧心忡忡,直到元先生跟他打开天窗说说了一席敞亮话,才让这位宋家雏凤真正见识到庙堂的云波诡谲。 “你有没有看到一件事情?杨慎杏的四万蓟南老卒,以及新创的五六千骑兵,和阎震春原本守卫京畿的三万精骑,都是某一个人‘家军’?” 宋恪礼惊叹道:“可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些?” 元本溪笑淡然道:“朝廷那边,主要是顾庐兵部,以及起居郎所在的‘书房处’,这几个地方都不认为杨慎杏阎震春两位功勋老将会一败涂地,他们本该输在西楚主心骨曹长卿露面之后。不过如此一来,既然京畿兵力‘看似’受到重创,那么广陵王赵毅又有什么理由龟缩不动?” 宋恪礼感慨道:“先抑武,削藩更是水到渠成,这是阳谋。” 元本溪不置可否,犹豫了一下,自嘲道:“我还算读过些兵书,只不过一直不敢说自己熟谙兵事,故而对于战事布局,一向能够不插手就不插手。人贵自知,扬长避短,很多时候只要你不犯错,机会就来了。杨慎杏是输在了庙堂之上,否则以櫆嚣一线的兵力,双方均势,如果让杨慎杏稳扎稳打,还能占到便宜。可杨慎杏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年纪大了后,不把自己当封疆大吏,而以为自己就是一员‘堂臣’,到头来输在沙场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宋恪礼,你不可不引以为鉴。” 宋恪礼使劲点点头。 元本溪继续说道:“阎震春为杨慎杏牵累,不得不仓促南下散仓,被西楚骑军以逸待劳,更有意料之外的三千重骑在关键时刻搅局,被人有心算无心,阎震春越是治军有法,麾下士卒越是不惜决战到底,就越落入西楚的圈套。以阎震春的经验,肯定猜得到西楚两万轻骑身后留有伏兵,只是没有想到两万骑就让他们三万骑打得强弩之末了。朝廷一步错步步错,西楚一步先步步先。西楚看来是后继有人啊,兵部有一份记载十几名年轻人的档案,其中又以四人最优,四人中出现了两个,裴阀子弟裴穗在主持櫆嚣政务,此人年少老成,家学渊博,但失之灵气。散仓一战,率领两万轻骑与阎震春死战的骑将许云霞,锐气十足,却绝对把握不准重骑的出击时机。如此看来,北线之事,应该是四人之中的寇江淮或者谢西陲的手笔。” 宋恪礼缓缓说道:“我听说过寇江淮,祖辈皆是西楚大将,他本人钻研兵法韬略,早年曾经是上阴学宫惊才绝艳的人物,尚未及冠便当上了稷上先生,更身具亲身陷阵之勇,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至于谢西陲是何人,晚生不曾耳闻。元先生,西楚的北线谋划,当真不是那儒圣曹长卿的既定经略?” 元本溪摇头道:“没有这些出众的年轻人,曹长卿怎敢复国?” 元本溪突然笑起来,而且是那种大笑不止的笑声。宋恪礼愣了一下,在他印象中元先生事事处变不惊,大智近妖,却城府深沉,少有真情流露的时刻。元本溪开怀大笑之后,提起酒壶喝了口酒,说道:“我一辈子窝在翰林院,听多了名士风流的高谈阔论,虽然多有迂腐气,可到底是世间最饱读诗书的一小撮人,不乏可取之处。要么是跟一群见不得光的幕后人物打交道,这些人物更是见识不俗,各有各的卓越才学,或者小处细处无纰漏,或者远见超群,一步算十步。结果这趟出京,住在那些城镇客栈,听着贫寒士子和乡野村夫们的夸夸其谈,才知别有一番风味。” 宋恪礼哭笑不得,不敢妄加评论。这趟南下之行,确实旁听了许多井底之蛙的滑稽言论,宋恪礼往往左耳进右耳出,倒是元先生次次津津有味,喝酒吃菜愈发愉悦。例如有市井粗人说那绰号啥官子的西楚曹长卿脑子太笨,怎的就不躲在京城里刺杀当今天子,反正都已经刺杀了三次,多几次又何妨?总好过在广陵道上无所事事来得强。还有人的意见更为“务实”,说他要是曹长卿,带着江湖高手坐镇北线,每次杀个几千人,几天杀一次,一路杀到太安城脚下,都不用折损西楚一兵一卒。倒不是没有些独到见解的,提出异议,既然如此,咱们朝廷怎的就不重金聘请跻身武评的高手,一股脑扎堆杀去北莽,还要顾剑棠大将军的边军做什么,要北凉铁骑做什么?分明是天地之间藏着咱们老百姓不明白的规矩。只是这些人被人刨根问底,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所以然来。市井坊间,随着西楚揭竿而起,竖起了那姜字大旗,却并未出现离阳王师一战功成的大好局面,战事胶着,热闹非凡,出现了许多面红耳赤各抒己见的喧沸吵闹。 元本溪轻声笑问道:“是不是觉得那些远离中枢的百姓,见识粗鄙短浅?” 宋恪礼没有故意隐藏心思,点头道:“晚生确是这般认为。” 元本溪摇头道:“我不是没有想过要整顿江湖势力,只不过当年先帝命徐骁马踏江湖,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之后朝廷虽然在御前金刀侍卫中给江湖草莽留了不少官位,刑部和赵勾两处也多有分发护身符,送出相当数目的铜黄绣鲤袋,可是比起北莽女帝的气魄,还是显得相形见绌。虽说让心高气傲的顶尖武夫,不惜生死去联手刺杀某人,是痴心妄想,但在一场战事中减少甲士死亡,并不难。只是两件事,让我彻底打消了念头,一是皇帝陛下心中的那份文脉正统,加上宦官韩生宣的阻扰,以及柳蒿师那份太安城内惟我独尊的心态。第二件事是徐骁的收缴天下秘籍入库,以及订下传首江湖的规矩,从此奠定了庙堂江湖井水不犯河水的调子,无法造就北莽溪流融入大江的气象。” 元本溪叹了口气,晃了晃酒壶,望向年纪轻轻的宋恪礼,沉声说道:“聪明人做大事,手段未必有多复杂,甚至往往很简单,但只有一点不能出错,那就是眼中所看到的远处和脚下所走的道路,都得是对的。真正难的,是知易行难的这个难字。你祖辈父辈两位夫子联袂称雄文坛,打压他人,未必不知此举有碍士林风气,为何?仍是放不下一家荣辱罢了。当今天子不采纳李当心的新历,未必是不怜天下百姓,为何?放不下一姓兴衰而已。曹长卿之风流,便是我元本溪也折服,这位大官子三番两次进入皇宫,只要他杀心不重,我和那位故人非但不阻,其中两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曹长卿放不下一人而已,我与那故人舍不得我辈儒生风流,被早早风吹雨打散而已。” 元本溪由衷感慨道:“人有所执,则痴,则真。其中好坏,岂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意味的。” 宋恪礼正要继续请教,元本溪却已经没有了说话的想法,只是自言自语道:“江湖如何,大抵已经被人盖棺定论。庙堂上如何,在本朝也会有一个了断,以后我元本溪与李义山纳兰右慈这种谋士,也成绝响。至于帝师,就更成奢望了。” 随后的一路南下,云淡风轻,大将军阎震春和他的三万阎家骑军已成往事,朝廷仍在调兵遣将,短时间内并无战事,而且那些马贼也都一夜之间消失不见,马车走得无惊无险,甚至畅通无阻来到了散仓那处战场。 元本溪走出马车,没有马上走向双方投入了五万骑兵的沙场,而是来到那个西楚重骑兵人马停留的地方。离阳唯有北凉、蓟州和两辽出大马,西楚战马先天不如这三地,而且重骑兵的赶赴战场,也不可能是常人想象中的那种气势如虹一路疾驰,而是需要大量的负重骡马和众多辅兵,重骑兵在投入战场之前,骑卒不披甲不上马,只选择隐蔽于距离战场不远不近的场所,安静等待时机。一旦让要求苛刻的重骑兵完成蓄势冲锋,那种汇聚在一起的巨大冲撞力,无与伦比!可以说,重骑军就像每一位骑军统帅都试图金屋藏娇的女子,更是敌军统领最不希望碰上的可怕“情敌”。 元本溪按照这支重骑军参与战事的行军路线,缓缓步行,一直走到最终战场,元本溪蹲下身,闭上眼睛。 似乎可以看到那场骑军大战中,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悲壮画面。 轻骑战至最后,西楚重骑杀出。 已是换了数匹战马的阎震春满身鲜血,视死如归,带着一直护驾所剩不多的亲卫骑兵,率先迎向重骑。 有马者继续骑战,做出最后一次冲锋对撞。 已经没有战马可供骑乘的阎家骑卒便步战结阵,一同迎向那支势不可挡的铁甲洪流。 在大局已定后,已经同样倦怠至极的西楚轻骑继续咬牙追杀。 阎震春首先战死,甚至没有留下全尸。 将官随后尽死。 许多无力再战的阎家骑卒,木然看着那些敌人马背上的枪矛刺来,或者是怔怔看着那些西楚“步卒”的大刀砍下。 众多被鲜血浸透的旗帜倒在战场上。 有骑卒死前竭力伸手握住了

相关推荐: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御用兵王   小公子(H)   寡妇门前桃花多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将军夫夫闹离婚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偏执狂   角色扮演家(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