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科都难! 黄得昌:“既然不想和太子殿下有关系,那上回蒋重锦的试卷混在优秀文章里,你为何急着帮殿下担下此事?” 薛茂:“那是因为我曾冤枉过殿下一回,我想弥补殿下,除此之外,并没有别的意思。” “孤也只是觉得你为人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符合‘贤良方正科’这项制科,仅此而已。” 薛茂面上微喜,“殿下此话当真?” “不管是提拔官员,还是举荐官员,孤一直看的都是对方的才能,而不是为我所用。” 当然,如果对方是敌对阵营的,他自然不会插手。 黄得昌:“薛大人,这举荐信你还要不要了,不要我可撕了啊。” 真是的,好似生怕殿下赖上他似得! “要,我要!”薛茂一把接过举荐信,拆开看了看,才发现这封信是尚书大人宋福举荐的。 薛茂有些诧异地问:“这信怎的是宋大人举荐的?” “前几日宋福问孤,说是礼部可有符合制科的人选,孤便随口提了你,他就写了这封举荐信过来。” 薛茂这样正直的人,不能让薛茂沾上他的关系。 否则,在别人看来,薛茂的正直会有水分。 闻言,薛茂将信小心翼翼收进袖袋,并朝太子行了叩拜大礼,“多谢殿下相助。” ** 跟薛茂一样犯愁的,还有蒋重锦。 听说今年有一项制科是“玄经阴阳科”,而他正好学过玄学,便想试一试。 主要是他看清了翰林院目前的局势,大家因为康王老丈人的关系有些排挤他。 在这种情况下,他若是想在翰林院混出名堂,那是很难的。 另外,他现在只是庶吉士,要三年后通过官员考核才能正式入职翰林院。 若是通过制科考试,今年就可以入朝为官。 科举三年一次,制科比科举还要难得,既然他走运碰到了这样的机会,他想尝试一下。 奈何他初来乍到,根本没人举荐他。 虽然他认识太子,但他张不开口。 毕竟,他和太子仅仅只一面之缘,没有太多交集。 他也不想去麻烦太子,怕影响到小诗。 这天下午,蒋重锦带着愁容散衙。 快到自家小宅门时,就见巷子里有个人站在那。 起初他没看清,待走近后,才发现对方是黄得昌,似乎刻意在小巷等他。 黄得昌:“蒋大人,好久不见。” “黄公公。”蒋重锦有些奇怪,黄得昌怎会在此等他,莫不是找他有事? 只见黄得昌从袖袋取出一封信,递给了蒋重锦,“这是太子殿下让奴才转交给您的。” 蒋重锦接过信一看,正是他最近心心念念的制科举荐信,举荐人是太子。 此刻,昏黄的光线照在信上,也照在了蒋重锦心头,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还请黄公公代我谢过太子殿下。”蒋重锦还热情邀请,“也辛苦黄公公跑一趟,不如去我家坐坐?” “不了,我还有事,就先回东宫了。”黄得昌朝蒋重锦作揖,“预祝蒋大人通过制科考试!” 蒋大人是蒋良娣的兄长,甭管是谁写的举荐信,众人已经将其默认为太子党。 所以,这封信是太子殿下亲自写的。 也是蒋良娣求到殿下那,殿下才知道蒋重锦居然还会玄学。 ** 七月初,制科考试开始! 不过,朝廷先考的“贤良方正科”。 经过预试,阁试,殿试,七月初十就出了结果。 薛茂通过了预试和阁试。 殿试是让参加制科的人当着建元帝的面,根据一些社会问题,忠言进谏。 有些人预试、阁试成绩都很好,到了殿试,面对建元帝那张威仪的脸,就是不敢谏言。 薛茂就不一样了,他不但敢谏言,哪怕建元帝龙颜不悦,他仍敢继续谏言。 这让薛茂在殿试脱颖而出,从多年的六品礼部主事,晋升为五品谏议大夫。 因为东梁国皇权集中,建元帝既不想有人夺权,又想有人忠言进谏。 接下来,朝廷将“玄经阴阳科”定在七月二十。 中元节这一日,裴玄凌从皇陵祭拜完逝去的生母,回到东宫。 黄得昌伺候太子换上干净的常服,递给了太子一封信,“殿下,这是七王爷偷偷派人飞鸽传来的密信。” 自从七王爷和蒋美人达成某种协议后,七王爷便知道避嫌,不能来东宫来得勤了。 如非必要,都是飞鸽传书。 裴玄凌接过信封,坐到书案前拆开看了看。 看完后,他把信放在一旁,“黄得昌,去把蒋良娣叫来。” (本章完) ===第161章 诗诗喂太子荔枝,康王党的阴谋=== 第161章诗诗喂太子荔枝,康王党的阴谋 中元节突然被太子深夜召见,蒋诗诗虽觉得奇怪,但还是跟着黄得昌到了太子院子。 到避暑山庄这么久,一般都是太子去她那,她还是头一次来太子这。 山庄本就建在水上,太子的院子更是如此。 且侧门有一扇巨大的水车,能通过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从而把水中凉气吹入屋内。 进了太子内室,还有宫女用七轮扇给太子扇风。 七轮扇是古代的风扇。 这种风扇在一个轮轴上装有七个扇轮,以人力推动扇轮运转。 又因着庄子地底下是冰窖,哪怕如今正值三伏天,一进屋,居然跟呆在空调房一样,反正比蒋诗诗自个的院子凉快多了。 见太子坐在书案前写字,蒋诗诗走到书案前行礼,“殿下大安。” 裴玄凌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上前扶了女人一把,两人就隔着茶几在椅子入座。 黄得昌遣走了屋里所有奴才,把那封信交给了蒋诗诗,“蒋良娣,七王爷写了信到东宫,是有关于您兄长的。” 蒋诗诗一听就不简单,打开信一看,里面详细写了康王党准备害蒋重锦的谋算。 说是他们打算在蒋重锦考试时搞事情,诬陷太子给蒋重锦泄题。 另外,康王党居然还想办法把原主便宜爹调到了京城当官。 如此一来,原主继母,继妹继弟肯定也要举家搬来京城了。 估计是康王党明知原主兄妹几个和继母一家子处不来,故意让她们来京城添乱的,或是还有别的计划? 看完这封信,蒋诗诗除了替蒋重锦感到担忧。 同时,想到七王爷曾说过的话,又觉得好笑。 她和七王爷曾立过规矩,只需要七王爷透漏有关蒋重锦的事情。 七王爷还说过,让她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一分盈利都不会给她。 谁知道七王爷居然主动透漏蒋重锦以外的消息,这可怪不了她。 不过,既然七王爷如此仗义,等过阵子天凉了,再奖励他一道生意经罢! “此事殿下如何打算?”看完信,蒋诗诗把信扔进油灯里,烧成了灰烬。 其实,书中有个剧情,也是康王党陷害太子给一名考生泄题,只不过那考生是六王爷名下的门客。 如今康王党把目标转移到大哥身上也好,她也就不用费尽心思给太子剧透了。 裴玄凌先是让黄得昌取些荔枝来,然后才回了女人的话,“孤明早便让人将此事转告给你哥,让你哥诸事多加小心。” 根据老七信上内容,康王党不止想害蒋重锦作弊,还想诬陷他这个太子泄题。 若不是蒋良娣用生意收买了老七,他才能得到这个消息。 如此算来,蒋良娣又无意间帮了他一回。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蒋诗诗对太子有一种信任。 只要太子应下的事,她就特别放心。 就在蒋诗诗和太子说话时,黄得昌捧了一碟子的荔枝,放在茶几上,“蒋良娣,您请慢用。” 蒋诗诗瞥了眼碟子里的荔枝,有三十来颗,这在古代已经是了不得了。 身在京城,若想吃到荔枝,便是快马加鞭,也要六日左右才能从南方运到京城。 便是蒋诗诗手头宽裕了,有钱都买不到的。 蒋诗诗捏了颗荔枝,剥壳后,果肉晶莹剔透,看起来还很新鲜。 将果肉放入嘴中,果然尝到了鲜美清甜的味道,关键还是冰镇的。 蒋诗诗有些惊讶,“殿下,这荔枝怎的如此新鲜?” 荔枝这东西,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在古代千里迢迢运到京城,还能保持得如此新鲜,实属难得。 “蒋良娣有所不知,南边每年都会连盆带树进贡几颗小一点的荔枝树过来,今年亦是如此,那荔枝树昨儿夜里到的,果子是今早从树上剪下来的。” “皇上和太后各分得四十来颗,殿下这也分得三十来颗,奴才
相关推荐:
萌物(高干)
流萤
认输(ABO)
成瘾[先婚后爱]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满堂春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玩笑(H)
实习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