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春潮夜涌[先孕后爱] > 第228章

第228章

你弄回来!” 秦瑶倚在门框上,听得嘴角抽了一下,这大饼画的。 四娘欢喜的应:“好!!!” 整个山谷都是小姑娘笃定的回音,刘季张开双臂站在原地闭目倾听,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动听的声音。 “阿古过来了。”秦瑶提醒道。 沉浸其中的某人这才意犹未尽的睁开眼走过来,冲她笑了笑:“娘子,等我回来,定叫你刮目相看。” 秦瑶笑着颔首,“好,我等着你让我刮目相看。” 关键时刻,她从不说打击人的丧气话,这一点也是刘季觉得她最好的一点。 帮着阿古上完行李,刘季跟着坐上了马车,冲秦瑶挥挥手,便放下了车帘,走得利索。 秦瑶本还以为他要啰嗦一会儿呢,没想到这么干脆,意外的一挑眉,让阿旺把马牵来,她送公良缭一程。 一路把车队送到下河村,看着他们上了官道,秦瑶这才离开。 她不知道,她这刚骑马转身,车里的人就憋不住撩开了后门车帘,在公良缭嫌弃的目光下,期期艾艾望了一路。 “真没出息。”公良缭啧啧骂道。 这才离开多久?两个月而已。 还没出府呢,就这般。 倘若日后出任外地,相隔两地,岂不是要死要活? 多少当官的在外就任几年不得见家中妻儿,人家还不是没事人一样过来了? 实在寂寞,养一个妾室在身边也就熬过去了。 突然想到这个事,公良缭狐疑的扫了眼偷偷抬袖抹眼角的弟子,问他: “你可想纳妾?” 刘季“啊?”了一声,显然还沉浸在分离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一时有些茫然。 公良缭不耐的又问了一遍,“你不是总觉得妻子凶悍?可想纳一房温柔妾室?” 刘季眨巴眨巴桃花大眼,“老师,您觉得这是想不想的问题吗?您难道不应该问我敢不敢吗?” 公良缭:“......” 车厢内的空气出现了一瞬间的凝结。 片刻后,师徒两对视一眼,默契的不再提起纳妾这个话题。 不过一刻钟之后。 公良缭突然又说了句:“男儿志在四方,切忌儿女情长。” 刘季哦了一声,像是理解了,但又没完全理解。 “老师,你说我这次要是还考不中,娘子会不会把我给休了啊?” 公良缭瞠目结舌! 随后淡定的轻拍拍弟子天灵盖,“放心,盛国没有女子可以休弃丈夫的律法,你安心科考,旁的不要再想。” 刘季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庆幸。 幸好,幸好盛国没有女子休夫的律法! 公良缭见弟子安下心来,暗暗长舒了一口气。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说。 那就是——于瑶娘而言,她若要走,盛国律法所谓休夫休妻,对她毫无意义。 她不是一个会被规矩礼教束缚的人。 不过大考在即,这般动摇军心的话,公良缭可不会说出来。 秦瑶回到家中,阿旺已经下地,李氏也提着脏衣裳去河边浆洗去了。 突如其来的寂寥,让她有些不适。 不过很快,刘老汉的到来打破了这份莫名寂寥。 “老三走了?”刘老汉问。 秦瑶应着:“我刚把他们送到下河村回来。” 让他堂屋里坐,倒了杯茶过来,又添了一盘今早烤的果酱酥饼,让刘老汉先吃,一会儿顺路拿些回老宅去。 刘老汉稀罕的拿起一块儿尝了尝,夸了声阿旺和李氏手艺好,便不舍得再多吃。 只端着茶,问秦瑶打算插秧了没有。 因着前两年夫妇俩种田不积极,给刘老汉整出阴影来了,不亲自过来问一句,他夜里都睡不着觉,做梦都是老三一家没种粮被饿死的画面。 直到秦瑶说了句家里粮仓充足,刚收了一百亩田地的租子呢,刘老汉这才突然想起来,老三家如今已不靠村里那十亩地吃粮。 “看我这记性,都忘了这茬。”刘老汉有点尴尬,忙端起茶杯喝茶。 秦瑶笑笑,等着刘老汉喝完茶水,商量了一下农忙后家里准备增建翻新的事。 刘老汉早说了,这事包在他身上,这次也是一样的说辞, “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找你几个堂叔伯来帮忙,顶多一个月就能把事情办妥,你照旧管饭就行。” 就冲着那锅里的肉汤,保管还有许多不请自来的帮手。 秦瑶觉得不给工钱不太好,人情难还,又给每个帮工加了五文一天的工钱。 刘老汉见秦瑶坚持,也没再说什么,只叮嘱她:“那你可别顿顿做肉汤了,弄点菜汤就成。” 老人穷怕了,也节省惯了,秦瑶不跟他犟,点点头说好。 两人谈妥,秦瑶送刘老汉回去,顺便去了趟村长家。 被刘老汉这么一提醒,她突然想起宋县令要带人进村参观的事,打算把这件事通知一下村里人。 可惜家里没铜锣,还得跑村长家里去借。 这一次,秦瑶从村长家借走铜锣离开时,村长又一次用先前那种复杂的可惜眼神看着她。 秦瑶实在不是能憋着的脾气,当场疑惑问了出来。 “村长,你老这么看着我,是有什么事不好说吗?” 村长心虚的忙摆手,“没事没事,你快去通知大家伙吧,也让大家伙有个准备。” “这可是给咱们刘家村增光的大事,叫他们谁都不许给老子掉链子!” 下河村的村长听说了这事,都羡慕着呢。 可不是什么村子县令大人都会来的! 453 来了来了 询问被村长马虎过去,秦瑶也不好继续追问。 拿着铜锣,学着村长和刘琪往常的样子,一边敲锣一边在村里喊。 把初八分插秧苗,宋县令要带领其他村镇的人过来观摩学习的事通知下去。 全村喊下来,嗓子都沙哑了。 秦瑶心想着,她要是村长,肯定要让刘木匠造个大喇叭出来。 要不然三五不时的来这么一嗓子,迟早变成破锣嗓子。 宋县令要来的消息一放出去,整个刘家村都沸腾了。 原先各家都没那么讲究,现在一大早爬起来做卫生,擦窗户扫蛛网,堪比过年。 老宅张氏婆媳三个,还把自己过年穿的那身新衣从箱底翻出来,铺平挂在架子上垂放着,等褶皱顺了,当日便穿上这身下田去。 刘柏直说何氏疯了,谁家好人下田插秧穿新衣裳的! 何氏嘁他一声:“你懂什么!你管我要穿什么,说得好像你会洗衣裳似的!” 刘柏被呛得无话可说。 很快,约定的时间就到了。 虽然知道从县城到村里不可能那么早就到,但刘家村的村民们还是一大早就跟着村长族长来到村口伸长了脖子往那路上看。 农耕是大事,文具厂里也停了两天,留出足够人手让大家伙插秧。 厂里没事做,钱旺和殷乐这两个外来人也跟过来瞧热闹,顺便帮忙挂一挂秦瑶和刘大福拿来的横幅。 布料珍贵,横幅由秦瑶家友情提供,就挂在刘木匠家茶棚外面的晾衣杆上。 这位置既面朝进村大路,地势又高,保准来人一眼就能看到。 刘大福已经和刘木匠商量好了,今天来的人,就在他家茶棚里用饭。 食材由村里各家凑,有什么做什么,掌勺的人是刘大福家的女眷,余下村中各家谁有空,就过来帮忙。 挂好横幅,殷乐便留在刘木匠家帮忙打下手。 她在厂里食堂跟着何氏邱氏,掌勺的本事暂时没能学到,但烧火洗碗擦地,早已干得熟练。 勤快的姑娘,到哪儿都不会招人嫌,即便殷乐不怎么爱讲话,村里的大小媳妇看到她这忙那忙的,有好玩的也会带她一块儿。 况且,人还是何氏罩着的,谁也不敢欺负她不是。 秦瑶跟刘木匠家的人嘱咐好一会儿宋章他们吃饭的座位之后,一回头,见到正在灶间忙碌的殷乐,意外挑起眉头。 脸上系着面巾的她,一会儿端着盘子,一会儿提着汤水,在备菜灶房里走来跑去。 正在案板上忙活的婶娘嫂子们,开口就是:“月娘你来!” 这段时间秦瑶忙着接待参观学习团的事,没怎么去工厂那边,加上殷乐最近并没有在她面前出现过,差点忘了还有这号人。 看来,一千个字的目标对这殷乐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兴许,已经认清现实,不再挣扎了。 秦瑶暗自满意的离开刘木匠家,来到村口,把还在那等着的村民们驱散回去。 “太阳都要升起来了,这会儿趁着凉快不抓紧插秧,等日头上来更难干活。” 秦瑶这话有道理,但村民们还是下意识看向村长和族长。 族长没吭声,反正他不下地,他有闲心等着。 村长无奈一笑,挥了挥手,“来也来不了那么快,大家伙先下地去吧。” 时间不等人,好时节也不是天天有,还是种地要紧。 本就有些心焦日头的村民们,立马就散了。 县令要来的兴奋劲,等了这么久也过了,没一会儿,田间全是扑通扑通下水的响动。 “我也去了。”秦瑶冲二老笑笑,“你们二老到树下边歇边盯着吧。” 特别是村长,大病刚好,别又累倒咯。 村长瞪她一眼,不服表示自己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只是那大口大口的喘气声,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体情况。 瞪走秦瑶后,村长转身就一屁股坐了下来,看得族长哈哈笑,“老了就老了,大大方方承认不就行了,硬撑个什么劲儿。” 不料,一句玩笑话,却引来村长好大一声叹息。 “唉~,你当我想撑着?要不是咱们村找不出来能顶替我的,老头我早就在家逗孙子了!” 族长看着田间忙碌的族人们,也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咱们村里要是能有一个和瑶娘一样能干的男娃就好了。” 目光落到刘木匠家忙碌的茶棚那边,族长试探说:“不过我看大福也不错。” “还有你家刘琪,年纪嘛是轻了点,但年轻人好啊,年轻人有干劲,脑子活泛......就是这威望还差些。”族长自己说着说着,都觉得没劲了。 不忿的睨了村长一眼,都是他惹的! 两老头正坐在路边草丛下感慨后继无人,马蹄车轮声传入耳中,顿时一个振奋起立。 来了来了! 铜锣一敲,田间弯腰忙碌的村民们立即直起身来,朝村口望去。 打头是一辆青色马车,后头跟着四辆牛车,还有一些步行的年轻后生。 领头的马车前,是两个穿了衙门差役服的骑马官差。 一看这架势,便知车上来人定是县令宋章。 身后那些牛车上坐着的,都是开阳县各镇的里正和村长们。 跟随其后的,则是他们各自族中比较有出息的后辈。 金石镇这方的里正与刘家村村长相熟,当先喊了一声:“刘家村的!” 村长笑着迎上前来,刚刚下地的村中后生们,如刘琪、刘柏、刘功等人,也全都赶了过来。 刘大福速度很快啊,直接从刘木匠家一路狂奔下来,热情上前迎接。 他会说话,场子一下子就热了起来,村长和族长对视一眼,暗暗觉得满意。 宋章从马车上下来,为了亲自体验下地插秧,特意换了一身自以为好下地的简朴衣着——白色棉布短衫外加一条棉布白裤。 “秦瑶呢?”宋章下车来,没瞧见熟悉的身影,皱眉问道。 别是知道他要来,嫌麻烦躲了吧? 正这么想着,就见一个头戴斗笠,身着灰色麻衣,裤腿高挽,赤着脚的人在人群之外,冲自己挥了挥手。 “都到这边来,挽好你们的衣袖和裤腿,跟我下田!” 家里五亩田,她早已经为他们备下! 454 一般 没有给宋章一行人任何休息的机会,秦瑶大手一挥,带着他们一群人浩浩荡荡进了自家的泥田。 先从怎么采秧苗教起。 已经长到人小腿肚高的健壮秧苗,一把一把拔出用稻草绳绑好,然后放到簸箕上挑走放在将要分插的田里。 这些田里已经放好了水,水高度漫过脚踝,里面提前撒了农家天然肥料。 分插的秧苗要插得整齐,横平竖直,一行一行的,确保一定间距。 不断抬起又弯下去的腰,让宋章直呼受不了。 秦瑶才不管这些,教完了,便站在岸边指导,有问必答,态度严谨,看起来简直是负责得不得了。 宋章:如果不是刚刚从村长口中知晓眼前这片田是她家的话。 人多就是好,五亩地不到半一下午就插完了。 带领众人到河岸边洗手洗脚,放他们跟刘大福去刘木匠家吃了农家饭,稍作休息之后,再次开始学习。 众人来到育秧室,带支架的大木板已经立在那边,友情请出刘功和邱氏这两个第一代育秧员,秦瑶一边画,他们一边讲解,手把手指导大家伙如何选种育种。 这可是真的一点不藏私,怕众人记不住,秦瑶把各村带来的年轻后生们集中起来。 一人分了一块儿木板和从河里捡来的红石头,让他们把大木板上画的图抄好带回去。 “想要提高粮食产量,抗倒抗虫高产的优良植株选培是关键。” 秦瑶拿着小木棍,指着大木板上画的优良品种简易特征图,“每年丰收之前,大家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家田地里的稻子,选出符合这些特征的优良植株留种......” 秦瑶总结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认输(ABO)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交易情爱(H)   爸与(H)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流萤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我以神明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