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称,称好重量,秦瑶把收条给对方,银货两讫。 秦瑶和刘木匠赶着马车离开时,村里村民正成群结队的往那户人家里去,都是好奇去看水磨的。 车上二人对视一眼,不出意外,马上又要有新订单了。 果然,秦瑶和刘木匠安装完手上最后两套小型水磨后,只隔了一天,就有一位陌生人出现在刘家村路口。 来人抬眼一看,根本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只好在路边找一个刘家村人询问:“做水磨的秦娘子家在哪里啊?” 金花耳朵那个尖,还没等村民回答,狂奔过来,大声说: “我知道,我带你去!” 可惜,对方并不相信她这个小孩,挥挥手,“小女娃一边玩去,别胡闹。” 等着刘家村村民说。 结果人家好笑的指着那小女娃,“那是秦娘子家侄女儿,你跟她去就知道了,我还要下地呢,看看水放干了没有,过两日就能收了......” 来人顿时有点小尴尬。 所幸金花并不介意,大方示意他跟上。 心里期待的想,三婶婶又会给她什么好吃的呢? 121 开口就是五十套 好吃的没有,好玩的倒是有一个。 秦瑶闲来无事,给家里四个没什么玩具的孩子做了几只竹蜻蜓。 金花惊喜的捧着,比得了糖还开心,迫不及待叫上四娘妹妹,两人一块儿跑了。 二郎在屋里背书,不负家中卷王之名。 大郎和三郎都在水磨坊,一边看着马儿在河里洗澡,一边盯着水磨坊里的钱箱。 现在生意特别好,村里人只要排得上,都选水磨,没钱的就拿自家种的菜来抵,怕菜被偷走了,大郎是隔一会儿就要到水磨坊转一圈,有东西就把东西先收回家。 村里人都戏称他小掌柜。 秦瑶把来客领到堂屋,一边给他倒水一边观察对方的衣着样貌。 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留着时下流行的小八字胡,一身朴素灰麻衣,头发盘得整整齐齐,用一根灰布条绑着,乍一看,跟四周村民没什么两样。 但秦瑶却眼尖发现,他脚上穿着一双厚厚的千层底棉布鞋。 露在外面的手掌,看起来比他那张脸细腻光洁多了,不像是常年干粗活的人。 脸上麦色的肤色,像是常年在外行走晒出来的。 “您喝水。”秦瑶把凉白开递上,在他对面坐下,微笑问:“怎么称呼您?是打算给家里装一套水磨吗?” “我姓白,单名一个善字。”他端起水杯,也不知道赶了多远的路,渴极似的,一口气喝干了一杯水。 秦瑶挑了挑眉,伸手要拿空杯子再给他倒杯水,一只手却挡在了杯子上方,“不必,够了。” 秦瑶应好,重新坐下,示意他有话直说。 白善先是问她超小型石磨一套多少银子,得了价钱,沉吟片刻,手指动了动,心头默算了一个数,点了点头。 随后,伸手往衣服里摸了摸,“啪”的放下两颗大银锭,一个二十两整,共四十两。 “我要订五十套超小型水磨,安装不用你们费心,到时候我派几个伙计过来跟你们学,要是这一批卖得好,之后还来。” “不过我有个要求,我家订单没做完之前,不许做别家的。” “如果你能接,那我们现在就把价钱和交付时间谈一下,如果不能,我拿钱走人,你就当我没来过。” 两块大银锭就这么砸在饭桌上,出人意料,秦瑶心里暗吃了一惊,面上倒是没什么情绪,镇定得很。 白善把她的表情看在眼里,眉头微微一皱,没想到看着面嫩,却是个老练家伙。 换做别人,看见这两颗大银锭,怎么着也会给出点惊喜反应的。 他这么爽快直爽,秦瑶也不拖拉,顿了几秒钟,给了批发价。 “五十组的话,可以给您打个八折,但如果您定一百组,可以给六点八折的折扣,您看要不要考虑一下多拿点货?” “我们村人手足,农忙就这一阵子,年前这一百组肯定能全部交货。” 白善摇头,“年前太久了,八折就八折,五十套不变,十月交货。” 秦瑶脑子里的计算器敲得都快烂掉,马上中元节,正遇上农忙,七月下旬根本出不了几套。 有效时间就是八月、九月、十月这三个月,她现在连木料、石料都还没准备,平均下来一个月十六套,再算上折损率,把石头都敲出火星子来,勉强能赶上。 秦瑶试探道:“十一月一号交货。” 白善摇摇手指头,“十月十五,三个月足够了。” “还真不行,赶上农忙,人手不够。”除非你加钱。秦瑶在心里补充道。 白善无奈的看了秦瑶一眼,拿起银锭子就要走。 秦瑶也没拦着。 白善走到院门口,没听见声音,脚步顿住,回头咬牙道: “最晚十月二十号,我们要往南方运,十二月有雪,必须赶在这之前运到,要不然被大雪拦在路上,一切就都功亏一篑了!” 秦瑶听见他这么说,心道原来是要卖往南边去,这可真是个好点子。 南边多水,兴许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市场广阔啊。 可她也有她的难处,秦瑶招招手,让他回来坐下,重新谈。 “这样您看行吗,十月十五日先交一批货,等到十一月一号,把余下的货全部交出,我保证,首批交货肯定超过总数的六成,也就是三十套。” 流水线就是这样,开头忙着调整架构、安排生产资料,还要招人手建工厂,真正快起来还得看最后半个月。 秦瑶扫一眼白善的衣服,那鼓起来的地方,就放着她建生产车间的初始资金。 白善的坚持有所松动,想了想,加了一条:“如果十月十五日交货到不了三十套,剩下二十套我们都不要了,价格还是八折。” “没问题!”秦瑶起身就去拿纸笔和红印泥。 这速度,看得白善楞一下,有种自己亏大了的感觉。 所幸接下来秦瑶展现出来的专业水平,让他稍微多了点安全感。 合约写了一个时辰,大郎正好牵着洗完澡的老黄回来,秦瑶嘱咐他去把刘木匠叫过来。 刘木匠提了一篮子野杨梅来,大郎几个小孩开心死了,问秦瑶能不能用他们自己的零花钱去刘货郎家买冰糖,得到应允,拿着这些酸溜溜的野杨梅,打算弄杨梅汤喝。 二郎、三郎、四娘傻开心,大郎心里想的却是,过两日秋收,可以给家里大人解解暑。 秦瑶忙着大订单,随他们去了,给刘木匠和白善双方做了简单介绍,让刘木匠在契约上画押。 刘木匠只看一眼订单总额上写了一百二十两银整,就颤抖着手,激动的摁下了自己的手印。 待到二人客气送走白善,一扭头,刘木匠扶着秦瑶家大门门框,坐到了门槛上,“我缓缓、我缓缓......” “真是一百二十两?”他忍不住又问。 秦瑶一手拿一个银锭,“哐哐”对敲了两下,“你看是不是。” 三分之一的订金都收了,还能有假? 刘木匠呼吸一窒,“你可悠着点,别砸出坑来。” 就她那一身巨力,银锭都能拍成银饼,不怪他担心。 秦瑶点点头,把银子先收自己兜里,两人一坐一站,看着山下金色的稻田,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122 杨梅汤 不过想想接下来五十套的单子,刘木匠嘴角笑容渐渐僵硬。 他扶着门框起身,诚恳的一拜,“秦娘子,你本事大见识多,接下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全力配合,绝无二话。” 秦瑶拍拍他的肩,“就等你这句话了,咱们进屋说,时间紧,今天就要先把章程拿出来。” 秋收早的,今天已经把工具都挪到地里,明日就有人开始收稻。 她家稍晚两天,七月十二号开始。 今天九号,她还有两天时间安排。到时候秋收大部队一结束,立马招人买料开工! 秦瑶和刘木匠在家里谈了很久,两人把村里有木料的人家全部盘了一遍。 这些信息刘木匠心里都有数,现成的和还在山林里的,他都知道。 再计算一下五十组水车的用料,统计出来一个数字,只刘家村这个地方的木料就能供应上。 秦瑶和刘木匠便迅速划出分工。 她要做的只有两件事。 其一,建立生产车间。 其二,招人手、打磨盘。 刘木匠则负责去预定木料,把数据统计出来,到时候秋收结束就能安排起来。 石料那边,秦瑶并不担心,那么大一座石头山放在那,石料不用担心不够。 不过如果越过刘家村的那一部分,还得去找其他村人进行交涉。 五十组的小型石磨,刘家村那部分界限内的石料是足够的。 两个人合作,一人负责一个重要部分,秦瑶再多兼顾一个统筹,刘木匠打配合,两人一个下午就敲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流程。 心里有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刘木匠忐忑的心终于落下大半。 傍晚各自家去吃饭,晚饭吃完,刘木匠就拿着纸笔挨家挨户找人预定木料。 如遇上家里有现成的,马上让人送自己家院里去先放着。 秦瑶嘱咐四个孩子一声,独自出门去找村长和族长商议建生产车间用地的相关问题。 知道她的水车厂接到五十组的大订单,村长和族长都惊了一下。 随即想到之前秦瑶说的经济支柱带动全村脱贫走向富裕,欢喜的表示她要用那块地随便选,只要不妨碍着村里人,他们都可以帮她敲定下来。 不过建了作坊,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 村长不是很确定的说:“恐怕得到里正那问问,也不知道咱们这样的情况需不需要向官府报备一声。” 建起作坊来,那就是正经的营生,得缴纳商税。 如果没报备,到时候官府来收粮税时发现,就不好说清了。 万一遇到那种难缠的,随便一个名头往上安,背地里能黑死你。 没有村长提醒,秦瑶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谢谢村长提醒,那我这就去县里打听打听。” 正好刘季也要归家了,她顺路去把人接回来。 当然,主要的是书院里这么多读书人,可以先找他们打探。 想着这事,秦瑶是片刻不敢耽搁,生怕因此耽误了建立生产车间的事情。 不过就她这小作坊,撑死了两百平,还不一定能干长久,官府这也要收税的话,未免也太坑了。 一夜好眠,清晨醒来,山下已经传来“咚咚咚”的沉闷打谷声。 早熟的那几家,开启了秋收的序幕。 刘老汉家有几十亩朝阳地,也已经成熟,昨日秦瑶回家之时,经过老宅进去问了下刘柏三兄弟关于招工的事。 几人知道了她要建作坊,更是一分钟都不敢耽搁,抓紧时间提前秋收,免得错过了秦瑶这边第一批招工。 是以,今晨天刚露出鱼肚白,全家老少齐上阵,扛着四方护桶,分两拨下了地,开始收割。 早上还有露水,割下来的稻子摊开在田里晒,等日头升上来,就开始打谷。 厨房里,大郎、二郎、三郎,兄弟三人小大人一样忙碌着。 四娘也不甘落后,在菜园子里抓虫子喂给鸡吃。 王婆婆祖孙俩送的四只小鸡仔,现在在兄妹四人的精心喂养下,已经长到两斤多。 一只母鸡三只公鸡,四娘日日盼着母鸡能下蛋,母鸡下蛋用的窝她和小哥哥已经提前用稻草搭出来,时刻准备着能放到鸡笼里去。 秦瑶觉得家里这四个真省心,更衬得刘老三像是个基因突变的奇葩。 知道秦瑶要进城去,二郎把昨夜他们成功用冰糖和野杨梅熬出来的杨梅汤给她装满竹筒,好带去路上喝。 酸酸甜甜的,可解渴了。 秦瑶昨天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顾得上品尝孩子们努力了大半天的劳动成果。 这会儿已经收拾妥当,就等着大郎把早饭做出来,稍微得闲,让二郎用碗给自己倒半碗尝尝。 秦瑶本不抱什么期待,甚至已经做好了盲夸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一口暗红的杨梅汤喝下肚,酸甜混合得极好,少一分太酸,多一分又太甜。 “怎么样?”二郎期待的问。 正在用铁锅贴面饼子的大郎,和正在烧火的三郎,也都忐忑的望过来。 秦瑶又喝了一口,回味几下,竖起大拇指,“相当不错!” 要是有冰块的话,能爽到飞起! 兄弟三个听见她这话,都笑了起来。 二郎期待道:“那我们去讨野杨梅,多做点,就能天天喝了。” 野杨梅有股独特的香气,但就是太酸,也就是牙口好的少男少女们能受得了。 但要是加了冰糖,哪怕是泡水都特别好喝。 只是糖贵,大家伙舍不得,那满山的野杨梅,都熟得掉下来也没多少人去采,二郎想想都觉得可惜。 “做这么多没有冰块存放,两天就变味儿了,你们喝得完这么快吗?”秦瑶一边舀一颗杨梅放嘴里嚼,一边提醒二郎,考虑一下现实情况。 “昨天你们把刘木匠带来的杨梅都熬了,那么大一竹篓呢,家里坛子装了两大坛,今晚喝不完明天会有发酵的酸臭味儿。” 二郎眼珠子一转,“那我拿去卖行不行?” “可以啊,但卖不掉可别哭鼻子”秦瑶鼓励他
相关推荐:
欲尔_御书屋
快穿撩系:在位面被神明溺宠
神医狂妃:王爷你人设崩了
你撩够了吗
美人食色
杀死蔷薇(现言,黑帮,h,1v1)
巡抚娘子被虏到匪窝之后(NPH)
退圈后哥儿靠刺绣爆红了
豪门哀羞风云录
神即慈母(西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