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主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 张全义作为河南道尹,这里的安全是他来负责的。 “对了,张大人,我等剿灭了响堂山土匪,这二人是大齐余孽,大匪首是大齐太孙,二匪首是王仙芝之孙,这是匪首的首级,请大人过目!” 李万年一手,三颗头颅被抬了上来。 河南尹张全义看到这三颗头颅面色也有些尴尬,因为他曾经担任过黄巢所属大齐国的吏部尚书,这小子是在点他吗? 不过也只能满意的点点头:“李大人立下大功!这三个匪首让我等头疼不已,先后派兵数次清缴都无功而返,李大人将其剿灭,保护了南下北上商队的安全,本官会向陛下请功的!来人!将这三颗头颅悬在洛阳北门示众!展示朝廷威严!” 张全义让下面大人收走了三颗头颅。 第243章 “多谢大人!我等已经到了住处,殿下和大人也公务繁忙,我等就不打扰了!” “好!有问题及时来衙门,本官下朝之后都在衙门!” ...... 寒暄了一番之后,这两位大人物就离开了,而他们推着织鬃就进入了府邸。 “旺财,好好检查一下整个府邸,确保安全!” “是!” 虽然这是朝廷准备的地方,但还是要确定一下,不是怕藏人,而是怕有什么特殊的暗道,这样会严重威胁府邸的安全。 经过一番检查,确实没有问题,那就开始正常的布置防御,百余人控制一个府邸还是比较轻松的,士兵们也不用很累。 整理好食宿问题,已经天黑了,连日赶路,大家也有些疲乏,除了巡逻值守的人,其他人已经睡了。 而在紫微宫太极殿,此处是仿照唐长安太极殿建造的,皇帝正在此处接受张全义的汇报。 “你说小小的九品官为何拒绝留在洛阳?” “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是为了中原安全,是为了家乡百姓,但臣知道,他的妻子家人都在幽州,他不得不不回去!” “说的也是,王守义之所以让他南下,就是因为人家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在他的手上!只是这一回去,王守义等于是多了一位虎将,这对中原朝廷来说,并不全是好事!” 皇帝朱友贞不是傻子,这点东西看得清清楚楚,王守义必须要有实力,否则抵挡不住契丹人,但是实力太强,自己的安全就没有保证了。 “不过陛下,虽然这小子最终是要回去的,但我们也可以在两人之间埋下不信任的种子!” “说说你的想法!” “陛下,这李万年如此英明能干,在我朝廷,至少也是要当一个五品官吧,但是王守义只给了一个从九品下,这实在是太抠门, 当然不排除是王守义要磨练一下李万年,不过要是陛下赐予他更高的官职,给予远超王守义的荣宠,这两人会不会心生嫌隙?毕竟一个王守义很可怕,但是两个王守义就不可怕了!” 张全义此话一说,皇帝朱友贞满意的点点头:“张爱卿觉得给什么官职合适?“ “陛下,如果他愿意留在洛阳,那至少给一个五六品武官职,但现在他不愿意留下,给的太高好像朝廷求着他,给太低,也难以让王守义产生不信任之感, 他现在是从九品下的小官,是我朝官员最底层,臣建议给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 在幽州军中,正八品上应该可以大人营指挥使了!而他现在还是一个副都头,往上还有都都头以及营指挥副使! 在对方回去之前,陛下再升一级,给到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这足以担任军指挥副使了!到时候就看王守义敢不敢给他对应的军职了!” 张全义说完,朱友贞连连点头:“不错,上次我们派过去的军主死伤殆尽,这一次不知道他是否还敢动手?” 朱友贞一开始就知道是王守义动的手,但板子最后落到了北平王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身上,导致这位和王守义的关系急转直下,但由于幽州军后续帮助对方平叛,关系又有所缓和,但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陛下,朝廷不仅仅要给李万年一个人荣宠,王守义对付李万年一人,李万年也无力反抗,如果将他几个部下接连提升到从九品下的陪戎副尉,给李万年建立强大班底,到时候看这王守义怎么办!” 张全义说完这个方案,朱友贞觉得这老东西太损了,论手腕,这位的实力最强,但几易其主, 所以他并不是完全的信任,故而设置了三位宰相来制衡,个三位宰相的权力太大了,他又将皇后的兄长赵岩提拔到自己的身边。 又担心外戚势力专权,所以又把张德妃的两兄弟张汉鼎、张汉杰提拔上来,让两个女人的兄弟相互牵制。 张全义则在等待陛下思考,一旦同意,事情就会匾额十分有趣! 第244章 “爱卿所言极是,传旨,让吏部收集那些人的名单,择日宣布嘉奖!“ 朱友贞笑着说道,他知道,他只是给了个名分,俸禄又不是他给,要是条件允许,他全都给七品八品。 “那陛下明日接见渤海公主吗?“ ”不着急!等几日!“ “臣遵旨!” 张全义正要走,朱友贞又将其喊住! “慢着!” “陛下有何旨意?” “你和王瓒调查火药案,可有进展?” 朱友贞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 “陛下,臣与王大人以及诸衙门分开调查,倒是不知道他那边的进展,不过臣这边倒是有些发现!只是涉及到一些关键人!" "早该说了!“ “陛下恕罪,因为牵扯太大,臣在没有初步确定之
相关推荐:
脫衣麻将春节特辑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他迟到的时光
大佬穿成娇软女配[七零]
[综合]哥哥们总是在作死
沈锦年颜初
捡个王爷来种田
笨蛋美人在恐怖游戏里受万千宠爱
柯南之白嫖主角团的正确方式
晚儿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