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终极往事(H) > 第304章

第304章

侯说他家的田庄离颜君齐那块田不远。 米添叫昌隆侯伯伯叫了那么多年,跑去蹭点肉肯定没问题! 快乐的假期结束,玩了一天,重新满血复活,卢栩喂饱了卢舟和颜君齐,送他们俩进皇城。 现在不能带吃的进去,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大岐什么时候才能富起来,不改善伙食,也得让人吃饱吧! 卢舟还好,在太子府跟着姜濯混小灶,他们家君齐都瘦了。 卢栩叹气,算了,他还是先去给君齐跑印书的事吧! 武昭侯已经帮他联系好了,今天他去挑纸,付银子,就能开版印刷了。 君齐说希望能尽可能压低成本,纸差些也无所谓,能多低就多低。 卢栩明白他的意思,他想让更多贫苦的读书人也买得起,但这毕竟是他们印的第一本书,是君齐的心血,他挺舍不得一开始就印太差。 那家书局的印厂已经将京城常用的纸都找出来了,卢栩依旧没找到价钱又低质量又好的。 要不是看在武昭侯面子上,印厂管事都不想搭理卢栩了。 京城印书的人可太多了,自己掏钱印文集的也大有人在。 对着赶在一起的时候,那是排队都排不上的,雕版工匠都不够用呢。 管事:“不然您就听我的,用泥板或者竹板雕算了,便宜。” 卢栩:“不行,我这书还要再版呢,我要用石板。” 管事忍着脾气给他数:“您又要用石板,又要用手艺好的老工匠,还要印刷清晰,用好墨,还得用耐用的纸,还要便宜!您听听,这可能吗?” 卢栩:“我这不是在和你商量吗?你看看哪儿能省钱。” 管事仰天长叹,“纸和墨是没办法了,印一页就得消耗一页,要不您多印点儿吧,能把雕版的钱摊算便宜些。” 卢栩:“也行。一般印多少本?” 管事:“一般官老爷们印文集也就印个三五百本的,您就这一册,要不……” 他大着胆子刚要怂恿卢栩印个一两千本,就听卢栩震惊问:“多少?!他们印多少?” 管事:“一般三五百本呀。” 卢栩:“京城光大小书铺就有好几十家吧?一家才摆十来本?” 管事心道,你当这是什么?冬天囤大白菜呢? 管事:“咱们这儿多是给致仕的大人物印文集,主要是纪念,不像话本那般走量,三五百本已经很多了!” 卢栩:“话本印多少?” 管事:“那可多了,流行的话本一印就两三千本呢。” 卢栩心道,他家君齐编的书难道还能不如话本畅销吗? 卢栩一拍桌子,“印!你选最好的工匠用好石料给我做,先用这种纸印五百本精装,再选便宜的纸印五千本平装!” “多少?!”管事人都听傻了,“这哪儿卖得完呀!” 卢栩:“卖不完我送!我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小卢:我要这银子有何用?印! 第240章 重写 卢栩跑去商议印书的事,卢舟也将平安符交给姜濯。 如今御林军发威,谁都不许带与朝政无关的东西,卢舟能把平安符带进来,还多亏他年纪小、人缘好,还是姜濯的伴读。 姜濯的骑射也是御林军校尉来授课的,卢舟平时跟着姜濯上课,与太子府小校场的御林军相熟。 从前能带食物的时候,他上骑射课卢栩都会给他多装点儿饼干,好让他练饿了吃一点,卢舟不是吃独食的孩子,拿了饼干见谁都分,校尉也好,校场牵马、喂马、平整地面、整理箭矢等兵士也好,他都会给大伙儿平分,偶尔不够分,他自己少吃也会先分给别人。 他又有骑射的天赋,对着哪天表现出色,孙校尉转天训练御林军时就会骂他们不如个孩子。 一来二去,他在御林军也小有名气。 于是,别人连个多余的手绢都不能带,卢舟却能把平安符顺利地带进来。 如今姜濯要上早朝,特许了卢舟和米添可以晚点儿来。 不过卢舟想和颜君齐一起出门,依旧还是按平时的时间。 他到了先将自己备考的东西温习一遍,再在院中打打孙校尉教他们的拳,姜濯还没回来,他便边默背书边研磨了。 姜濯下朝回来,精神萎靡的,一见到平安符,心头不禁一暖。 “谢谢你,阿舟。” 果然只有他的小伙伴才关心他、关心他爷爷是不是平安健康,不像那些朝臣…… 姜濯忍不住和卢舟抱怨。 他从前不上朝,不知道他父亲和爷爷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大小事务,那群朝臣也是的,他爷爷都病了,坐在那儿那么不舒服,有什么事不能长话短说,好早点儿下朝? 他们不,非但不,还吵得无比激烈。 姜濯起初听谁都觉得有道理,一看弘安帝的伤腿,马上兜头一盆凉水,烦上了。 就不能效率点儿吗? 他们就不能先商量个章程出来再汇报吗? 卢舟听完,想了想道:“阿濯你知道一斤米多少钱吗?” 姜濯一怔,点头,这不是前一阵子满朝皆因米麦价格跑去薅草了吗。 卢舟:“那你知大岐每年能收获多少粮食吗?” 姜濯摇头,“上万石?” 卢舟莞尔,“我们就当万石好了,一斤米涨一文或者降一文,听上去是不是一件小事?可若是万石米,那一文可就是很大一笔钱啦。” 姜濯沉默片刻,“我懂了。” 朝政无小事,若不讨论清楚,贸然去执行,影响是深远巨大的。 卢舟见他听进去了,又道:“先生说要广开言路才不会偏听,我想大人们敢在朝堂如此畅所欲言,真诚辩论,想必也是陛下广开言路的方式。” 姜濯一怔。 卢舟:“就像我们,若我有事想同阿濯你商议,你总是嫌我烦,嫌我啰唆不耐烦听,日子久了我就不敢找你了。” 姜濯:“你才不啰唆。” 卢舟:“我家哥哥们总说我啰唆的。” 姜濯:“……” 他是不是该安慰卢舟一下? 卢舟:“可我有什么想说的,我几个哥哥也总会耐心听我说完,我四哥每次都说我是个傻瓜,可是我说的他都听了,我就更愿意同他们讲了。若是正经事,不能嫌烦的。” 他给姜濯举例:“就像我哥哥做菜,有时候为了好吃,只辣椒他就要买十多种,试一试哪个最美味,怎么做最可口。若只有一种辣椒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是没有精心筛选过的口感好。做一道菜尚且要五味协调,何况朝中大事?一件事涉及各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才能掌握事情的全貌,朝堂这样,是大岐幸事呀。” 姜濯闷闷嗯一声:“……我知道。若什么事都是他们自行商定章程,当然节省时间,但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以权压人的事。” 卢舟点头,“看吧,阿濯你这么聪明,这些你其实比我还要懂,今天是因为担心陛下辛苦对不对?” 姜濯闷闷点头,眼睛有些发热,憋闷了多日的心事也忍不住了,与卢舟低声诉说起来:“我偷偷听到太医同祖母讲,皇爷爷那日是突然眼睛看不见东西,才踏空摔倒的,太医说,皇爷爷多年积劳成疾,以后都要注意。” 原来不只是摔伤吗? 卢舟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该听的,可姜濯这么伤心,他还是劝道:“没人会不生病的,病也能治好的,宫中还有那么多御医呢。既然陛下是辛劳才生病,那我们来帮忙吧!” 姜濯看他,郁闷道:“父王只许我旁听,不许我议政参政的。” 卢舟:“没关系呀,你去问问太子殿下准许我们做什么,研墨倒水,捶肩揉腿,或是搬搬东西,大事小事都不要紧,只要能分担陛下的辛苦都可以,我们也都会帮你的。” 姜濯:“嗯!” 上午课业结束,姜濯便跑去找太子了,他要干活!什么都行。 这事连弘安帝都听说了,姜濯上完下午的课,弘安帝便叫他过去帮忙批奏折。 姜濯:“我批?” 弘安帝:“将来你迟早要做,先学着吧。” 他叫内侍搬一张小桌子放到他案前,再叫内侍将一摞还没批阅的奏折搬到桌上,“你替皇爷爷看看,哪些急迫,哪些重要,你筛选出来,不急不重要的,放到一边。” 这活儿简单,姜濯能干,他跃跃欲试在小桌前坐下,开始一本一本看。 他看起奏折来要比弘安帝慢得多,到天黑也没看完一半。 期间弘安帝让他有什么想法就写到纸上夹到折子里,姜濯看到一篇长篇大论时终于忍不住夹了纸条:“废话太多啦!” 弘安帝晚上瞧见,哈哈大笑,将纸条夹好,写好批示给朝臣打回去。 那位朝臣领回奏折,只见批示上弘安帝龙飞凤舞写了两字:“重写”。 重写?! 他没写什么特别的事呀,只是例行汇报,怎么就要重写了? 莫非朝中又有什么新动向他不知道? 他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连忙打开折子细看是哪儿不小心写错了话,犯了忌讳。 结果,从里面飞出张小纸条。 他拿着那张“废话太多了”的小纸条风中凌乱。 是因为废话太多才要重写吗? 慌张的心重新落回到胸口,他对着纸条无语良久。 这不是陛下的笔迹,也不是太子的笔迹,甚至不是内阁哪位大人的笔迹,这谁呀这是?! 随后两天,姜濯每日去帮弘安帝分奏折,胆子慢慢变大,纸条开始增多,偶尔还写些自己的看法,若弘安帝有空时,爷孙俩还探讨些问题,不过弘安帝最常见到的还是“废话好多”“啰嗦”。 姜濯问:“皇爷爷,不能叫他们写简单点儿吗?” 弘安帝:“你同他们说。” 第二日上朝,姜濯就真说了。 朝臣们商议完大事,又到了例行弹劾时间,姜濯突然站出来说他有本奏。 折子是没有的,笏板也是空的,他只是口头问问大家,能不能把折子写简单点儿。 姜濯:“诸位都是能考上一甲二甲的人,才华毋庸置疑,就不要在奏折上展示啦。” 他还贴心地给他们留了展示空间:“新年写贺表或平日写请安折子,还是可以写的,我瞧见过诸位写的请安折,写的非常好。不过平日事务性奏折,就不要写啦。”

相关推荐: 二婚男女   斗罗:投靠唐三,我收了小舞!   仙缘无限   这个小孩很好养(H)   婚后第二年   燕喜姑姑   梦入星河gl〔纯百〕   风流艳世录   大理寺卿的宠妻日常   惊!师尊竟然暗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