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回首弘安帝的一生,算不上文韬,也能称武略。 他虽性格跋扈,但很有战略观,意志坚定,知人善任,大胆革新,雷厉风行。 大岐在他执掌中,平定建国来最大威胁,开疆拓土,战后虽捉襟见肘,但近几年四海安稳,生机勃勃,眼看已有太平盛世的迹象。 只可惜,他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开拓起的盛世江山即将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整个京城陷入悲痛。 即便对弘安帝有这样那样不满的朝臣、勋贵,也不得不承认他一生功大于过,是个好家长,好皇帝。 不过,大岐人多悲痛,从前被弘安帝吓得不敢抬头的邻居们,就有多开心。 长寿的弘安帝可终于死了! 庆文元年,西部邻国趁大岐新旧交替之际,蠢蠢欲动。 弘安帝出了名的霸道跋扈,他在位期间,蛮人对大岐的挑衅还远不如他父皇和祖父在位时呢,但弘安帝说打就打,主动出击,越挫越勇,不计代价杀红了眼,他疯起来,把周边四邻吓得一个个老老实实,缩着脑袋当鹌鹑,生怕被弘安帝看见。 可庆文帝不同,有个存在感太强的暴躁老爹,显得他十分没脾气。 并且他当太子时就出了名的文静好脾气,朝中大臣,周边四邻,都觉得他老实可欺。 西南的一些小邦国,见邻国开始有动作,也跟着开始不老实。 镇守西南的长藤军镇压过几波叛乱后,因战线太长,人手不足,不得已向朝中请援。 朝中有人建议安抚为上,不想好脾气的庆文帝竟然硬气起来,他父皇打下来的江山,寸土不让。 绝不许任何人挑衅大岐威仪,谁想打扰国丧,他就打谁。 他下令调一半虎贲军入关镇边。 在朔州的骁骑军,各郡的驻军,也要随时准备镇压可能会起的叛乱。 弘安帝子女少,嫡子又仅有一个,但皇室宗亲远远近近,还总是有十来个,庆文帝不得不防。 大岐稳中生出几分紧张。 不过,这都与观阳不大相关。 隆兴郡远离京师,虽然粮产丰富,但并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附近也没哪儿指望着他们赶紧过去救急。 西边的叛乱,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 北边的蛮人,也还有北境军和骁骑军镇着,轮不到他们担心。 边乱、内患,在他们看来,都是跳梁小丑想不开。 他们再横还能有当初的蛮人横吗? 大岐已经从战乱中恢复元气了,这时候来挑衅,不是找揍吗? 观阳百姓们根本不担心战乱,日子该怎么过怎么过,生意该怎么做怎么做。 让观阳卢家人担心的,是北庭县。 北庭县与观阳不同,位置并不算安全。 而距离西部最近,能最快驰援的主力部队,又是虎贲军。 朝廷担忧调走虎贲军后,西部战乱若不能快速解决,会勾起西北各部蛮人随之发生叛乱。 庆文帝不得已召魏定山入关,为保关外稳定,只好将原本到任期的颜君齐和马上到任期的江郡守暂时留下,要他们再继续坚守几年。 北庭县所有事业才都初具规模,卢栩和颜君齐哪肯扔个一半的摊子就走,他们原本就打算了要多干一任呢,也早就上奏请示了要多留五年。 至于蛮族各部会不会再起事端,他们其实不太担心。 北庭县乃至整个定北郡,形势一片大好,不管是军户还是蛮族百姓,现在一心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 有吃有喝有事干,大伙日子红红火火,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打仗? 即便真有人想打,都不见得能动员起来。 不过卢栩他们怕家里担心,也怕真会有什么乱子,还是托商队送了信回来,一边报平安,一边告诉家里接家人过去小住的计划暂缓。 可是,大人的事和他卢小锐有什么关系呢? 他只是一个努力攒钱,想要去关外看老虎、看羊群、看雪山、看草原的孩子罢了。 卢锐很不高兴。 该学的他好好学了,自从哥哥给他请了先生,他一次都没逃过课。 想玩儿都好好向先生请假了。 该练的也练了,画画,写文章,做功课,先前哥哥把他的大作小作拿去北庭县,他舟舟哥哥和君齐哥哥还给他写了评语夸他呢。 骑马他也学了,武术他也学了,还学了射箭、耍刀,罗家人还夸他长大了可以去考武科举呢。 卢锐扒拉着自己的小包袱,越想越委屈。 十二岁的卢锐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憋不住事啦,他想了几天,准备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哥哥不接他,他自己去! 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哥哥敢自己闯北境,他也敢自己去西北! 卢锐默默开始准备。 首先,是路线。 他主动去给卢文帮了几天忙,打听清楚这趟谁去北境,谁去西北,去西北都准备什么货物,要带什么东西…… 然后悄悄自己画地图。 从前哥哥也没防着他,路上要途经哪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还和他说过不少呢。 再然后就是准备干粮和物资。 为了不被家里发现,他还找了他的朋友们帮他购买。 他装作好奇,向去过西北的商队成员悄悄打听过了,平均半日就能遇到小店,最长走两日就一定会经过村镇,这些村镇如今都有专门招待过往行商的地方,只要挂了他们观阳联盟的旗,都是和他们合作的铺子。 所以,干粮不用准备太多,也不怎么用操心住宿问题,带上钱就行啦。 课卢锐偏偏没钱。 可怜他从当年被定了一个月二百文零花钱,之后再也没涨过。 他不是个会攒钱的性格,满屋子翻来找去,也没多少钱。 最后,还是去姐姐那儿耍宝,糊弄姐姐他想买玩具,才诓到五两。 之后,他还跑去文贞那儿骗走一两。 他可怜的文贞哥哥,跟他一样不爱花钱,也不攒钱,手头永远只有预备买点儿文具或书本儿的一二两。 也好在文贞心思单纯,和卢锐一起住了好几年,常常帮卢锐收拾东西,却从不乱动卢锐的衣柜、箱子和小金库,结果让卢锐在他眼皮底下,打包了跑路的包袱。 今年是新皇帝正式登基,虽然西边忙着打仗,但该有的庆贺也没少,朝廷开恩科,比往年更注重选拔人才,在春天加了科考场次。 若春天没考上,秋天还能如往年一般正常考,考生们都想趁着春天去试试,就算考不上也多攒攒经验。 文贞今年也要准备考秀才,便随同窗们一起报名参加春天的考试。 科考是大事,全家注意力都在文贞身上,卢锐趁着全家送文贞去考场,背上行囊,留下书信,跑回村牵上哥哥去年从北庭县给他弄回来的小马,跑啦。 卢锐调皮捣蛋前科累累。 元蔓娘和腊月回家,瞧见他没在,见桌上留了书信说他想回村里骑马,也没太当回事。 观阳民风淳朴,又全观阳人都认识他,他从小满城跑,根本丢不了。 元蔓娘去码头问了问,卢锐真坐船回村了,还背着一大包东西。 她依旧没太当回事。 卢锐自己有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县城家里放不下的,有时候会弄回村里。 卢庆成婚时,家里就翻盖了房子。 兄弟三个和元蔓娘商量,干脆四家重新在村边盖个大院,修个小花园。 卢栩也说过将来他要回村养老,她便给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每人留了个小独院儿,预备他们将来回来住,都能有个小家。 卢锐跟着沾光,自然也有个很大的小独院,他院里的主卧、厢房,都被他塞了一堆自己做的各种玩具、标本。 虽然没人指导,卢小锐屡次失败后,已经无师自通会做一些简单标本了。 因为保存不易,不是坏了就是发霉了,他哭过几次后,就变相琢磨着将标本画下来、做成泥塑或者木雕。 他还会自己到处搜集颜料来上色。 他的小院子,每间屋子都是他自己折腾的“展厅”,没床、没柜子、没桌椅板凳,架子、钉子、箱子有一堆。 元蔓娘看见就头疼,也不管他,随他折腾。 亲娘都由着他折腾,别人更是纵容,全都习惯了他一会儿风一会儿雨地瞎玩。 卢锐跑回村牵上马,跟爷爷说他要把马牵到县城教朋友骑,卢爷爷、卢奶奶也都没多想。 从前卢锐也这么干过。 见卢锐想吃肉干和糖,还从家里的杂货铺给他塞了点儿零嘴儿。 晚上不见卢锐回来,也当卢锐在县城的家里住了。 等第二天元蔓娘问起小夏和寒露,才知道卢锐没在村里住。 她赶忙回村一趟,老宅子、新宅子都找过,还去了他的小院子,问了一圈儿,才从山上的短工那打听到,他昨天就牵马从山路回县城了。 山路卢锐从前也走过,他们秋天往县城送果子、送粮食,卢锐还帮他们牵马驾车,都是从山路走的。 山路窄,他们怕卢锐摔了,还叮嘱他不许骑马,一直将送他到能看见县城大门的位置才折返。 他们不可置信:“他没回家?” 这山路只通县城啊! 元蔓娘急得不行:“没有!” 这下大伙儿都慌了,生怕有拐孩子的,也怕卢锐是不是最后那点儿路程不听话,不小心骑马摔下山去。 他们分头从山路找,水路找,回了县城连忙去县衙报案,已经当上县尉的罗慎带着满城的官差到处找。 卢文也赶紧带着人挨家挨户地问。 很快,腊月在她枕头下翻到卢锐留的书信,北城门口摆摊儿买小吃的、等活儿的也给卢家报了信儿。 卢锐昨天中午骑马从北城门出去了。 卢锐留了书信,他要自己去北庭县找哥哥,让姐姐不要担心,替他隐瞒,不要告诉阿娘。 腊月哪能替他隐瞒? 要不是她骑马骑得不好,都想自己骑马去把他追回来揍屁股了。 元蔓娘急得火冒三丈。 卢锐那马是卢栩千挑万选给他弄回来的良驹宝马,比不上千里马,也差不了太多。 他骑术还是阿雅、卢庆、卢栩、罗慎一起教的,平时在村里跑马玩儿,谁都赶不上。 他都跑了半天一夜了,又是诚心逃跑,罗慎和卢文组织了人追,都不见得能追上。 元蔓娘哭都哭不出来了,连忙叫人沿途捎信询问,看看
相关推荐:
逐浪(1V1 H)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
浮生之殷商风流
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
章鱼求偶指南
云起梦集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错爱
控卫凶猛
[综武侠]每一世都是丫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