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终极往事(H) > 第142章

第142章

一抬眉,寒露闻弦音知雅意,嗖一下溜了,“我去帮爷爷奶奶看店!” 卢栩说回牛,“咱们家什么情况,咱们一家家数数,我家,我天天在县里,卢舟要读书,腊月还小,卢锐不算。再说四叔家,寒露帮我做买卖,卢轩在县里当学徒,四叔四婶还要管着爷爷奶奶的田。” 卢辉:“我回来了,爷爷奶奶田里我来……” 卢栩打断他:“再说你家,卢文不是下田的料,跟着我吧,三婶、小夏也给我帮忙,你家田多,你和三叔还要管着小雨和卢福,你有三头六臂吗?” 卢辉不吭声了。 “但是,又不能不种田。”卢栩感叹,“经过今年这么一遭,我算看明白了,银子也好,铺子也好,一切顺利时候都好,真到了缺粮时候,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吃饱了,才能战胜困难。” 这和他以前在的时代不同,生产力低下,没有机械,一切生产,靠的就是人和土地。 在这样的年代,真正能依赖的也只有土地。 “手有余粮,心头不慌,所以咱们家还是要种田!”卢栩一拍手总结道,“综上所述,咱们家以后还要开荒、买田、买山!” 家里男人们纷纷点头,点着点,好像哪里不对,买山?!买什么山?他们这儿到处是山,还买山?! 卢栩朝着远处的大山无尽畅想,“这一片,种果树,那一片,种木材,山脚圈起来散养鸡鸭猪,将来就是后代再没出息,卖果子卖柴卖木头也能活下去!” 全家:“……” 理是这个理,但听上去怎么那么别扭呢? 哪有盼自己后代没出息的! 作者有话要说: 卢·超有责任感·栩:好家长就要为后代计深远! 家人:…… 卢文:看吧,我就说大哥有病。 第90章 放年假 卢栩兀自激荡,现在他们这儿地广人稀,到处都有荒田,但未来不一样,只要不打仗,人口一定会增长,他们家那点儿田每代分点儿早晚分完,哪能够吃? 看人家马家,朝代都换了,还称霸观阳呢,凭什么?不就是家里人多田更多么? “咱们家就这么点儿人,现在的田都种不过来了,再买了田怎么办?所以啊……”卢栩拍拍牛,“人要善于借助外力和工具。等过一阵子牛便宜点儿了,我再买两头,到时候你和三叔、四叔一人一头!” 他郑重把缰绳塞给卢辉,“赚钱靠我、小轩和小文,读书靠小舟,种田养牛就靠你了!” 卢辉接过缰绳,好像接过的是什么家族未来重担,责任感油然而生,原地拔起八丈高。就像他当日到朔州第一次登上城墙,听将军训话。 大岐的江山在他们每个人脚下。 他们家的未来在每一个成员手中。 卢辉握紧了缰绳,满腔热血滚滚翻腾,觉得他大哥形象无比高大,从来没怀疑过他大哥其实只是个热血中二病。 三叔、四叔还能说什么? 卢栩的规划里,除了放牛,压根就没他们俩什么事儿。 反正买也买了,有牛是个高兴事,卢栩没想着分家,他们当叔叔的自然也没有一定要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自己心头有本账就行了,谁要打击满腔少年义气的晚辈呢? 三叔和四叔搭牛棚去了,卢辉拴好牛,笑成一朵花,领着弟弟妹妹去割草。 这会儿草都黄了,能收一点儿是一点儿,等下雪了,就要喂牛吃稻草麦秸秆了,多亏他们家田多,这些留的也多。 安排好牛,卢栩又坐船往县城跑。 卢文还在铺子,新学徒到了他也还没安置呢。 不过这次上船,船上又多了几人,里正家大儿子和村里几个富裕人家也想到县里看看牛。 同行在船上,他们打听什么卢栩自然知无不言,一路把他们送到牛市才走。 几人看卢栩的背影心情说不出的微妙,羡慕啊…… 看人家卢有,啥都没干侄子就给买牛。 看人家卢余,啥都没干侄子就给开杂货铺。 再看看他们…… 还努力给儿孙挣钱花呢。 卢栩的教学大业赶在下雪前突破隆兴郡,招来了附近郡县的餐馆。 这年代出门不易,尤其是跨了州郡,需要路引不说,路上也没什么正经的旅店客栈,许多人出门也只能走到哪儿找个人家借宿,没赶上就得住在荒山野岭。 尤其他们这会儿还没什么牲口,马没有,骡子不多,大多人出门全靠脚。 跨州郡过来,都是下了决心的。 卢栩自然是热情招待,対他的合作伙伴们也十分的满意—— 这么远过来,想必是他们邻近的县里酒楼守约,没有把菜谱外传。 这年代的人,普遍还是守信啊…… 卢栩默默想着,把人安排到谭石头那儿暂住几天。 如今原本裘家的人不少已经攒了钱,能从山上把亲人接下来了。 接了亲人的自然不好再和他们挤在一起,要么两三家在县城租个小院子,要么到县城附近的村子租个院子。 从前他们一起住的大院空了大半,被收拾出来当杂货铺仓库用着,就谭石头和梁山宝,钱攒够了也不往外搬,一直在等着裘虎他们回来。 只是又大半个月过去,回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每次有谁回来,都能轰动县城一整天—— 这些可都是外出好几年无音信,家里以为早就死在外面的人。 就这样,距离上次有人回来也过了十多天了。 卢栩托罗慎帮着打听,托各地酒楼的人帮忙打听,也只打听到裘虎是随着主力军往西去了。 决战时朔州北边的部族投降快,西边却是打了好几场硬仗,后来回来的卸甲兵,许多人身上都带着伤残。 十一月中,观阳城下起了大雪,趁河没冻上,不少人都跑到县里卖货、采购。 观阳大街小巷到处是卖柴的、卖干菜、卖农副的,还有些存了精粮的农户这会儿也背着米面进城卖了。卖了这些,再去铺子里买油盐酱醋糖和各种各样的日用杂货。 等河一冻上,河路不通,他们就真的要彻底猫冬,等待过年了。 观阳联盟往各村杂货铺送货的小船也是从早到晚忙碌着,一船船货大量地进出,码头比平时都要忙碌许多。 性子急的已经开始办年货。 冬天路难走,卢栩也送走了最后一批学菜的学徒,什么都等年后再说吧。 卢栩煮好麻辣烫,从铺子出来,冻得哆哆嗦嗦和谭石头商量什么时候停船。 “等河彻底冻上吧。”谭石头在码头冻得哆哆嗦嗦的,还坚持给人杀鱼切鱼。 卢栩让他挪到城里铺子去,可铺子地方不够,不点火盆也不怎么暖和,谭石头没去。 他不时搓搓手跺跺脚,“我听说昨天北边村子里又从西边回来一个,你说虎哥他们是不是也是受伤耽搁了,这么久还没回来。” 卢栩点头:“说不定虎哥他们跟着大将军到京城领赏去了。” 他们俩嘿嘿笑着,心情却一样沉重地往西边眺望着。 隔着千重山,万道壑,不知裘虎他们到底怎样了。 就在他们准备破冰的大锤时,千里外的京中因为如何安置降兵、俘虏,如何填补北方诸郡的人口吵翻了天。 开疆拓土是每个帝王的宏愿,可开拓后如何安置管理又成了摆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没人愿意到蛮族的地界去。 万一过几年他们又反悔造反了呢? 丢官是小,丢命是大,到时候就算有小命逃脱一劫,在朝中也再没未来可言。 官吏不愿意去,百姓更没人愿意去。 那可是蛮族的地界,现在还住着一大群蛮族,他们才不管対方是不是降了,现在也是大岐子民,光十几年的长仗已经足以让人心生畏惧。 年迈的皇帝坐在龙椅听朝臣们吵来吵去,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可行方案,更有甚者还论起搬空国库,死伤无数,就赚回蛮族的土地到底划不划算,皇帝盛怒之下拍案罢朝,一罢朝就是许多天。 朝中人心惶惶,千里外却是平静无波的。 対百姓而言,今年是个特殊年,打赢了,家人团聚了,不用再担心征兵了,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地要好好庆祝新年。 一入腊月,县学、书院都放了假,卢栩的铺子也准备要关张。 如今河水上冻,只有中午那阵儿才化些,早晚行舟,他们都得拿木棍、石锤敲碎冰面,耽误时间不说,还十分受罪。 卢栩看得开,钱是挣不完的,该歇就要歇。 趁着卢舟、颜君齐放假,他也早早挂了牌子要歇业。 四邻们想存点儿什么的全早早买了,拿回家一动,想吃了上锅蒸一蒸,虽然味道不如现做的好,但也能凑合吃。 再馋,那就得到酒楼去了,卢栩不干了,驻云楼可还开门呢,他们一直开到腊月二十,连卢栩炸油条、烙馅饼的生意都捡起来了,只是哪样都比卢栩贵两成价钱。 卢栩采购了一堆村里没的杂七杂八,给陆勇和狗子发红包和年礼。 他们俩这个腊月还要时不时来铺子看看,省得长期没人丢了东西,卢栩的铁锅可金贵着呢。 “来,一人两条鱼,两只鸡,一篮鸡蛋,一条猪腿,一罐油,一叠布,你们家都没小孩,我就不给你们买糖了,其他缺什么自己买吧,店里剩的米面一会儿你们俩自己分分,反正也没多少了。喏,你的红包,你的……” 卢栩将薄厚两个红包分别发给狗子和陆勇,“陆勇干的时间长,你干的短,你红包薄点。” 狗子猛点头,应该的,不给他红包都是应该的。 卢栩又给他们一人一份儿工钱,“这是腊月看店的工钱,店就交给你们了,被偷了你们就找罗大哥报官。” 两人笑,“保证不会。” 说着颜君齐和卢舟也买了笔墨纸砚回来了,卢栩让他们把东西放到推车上,一会儿一起运到码头去。 安顿好他们,卢栩带着颜君齐和卢舟去石头那算分红。 账太杂,他一个人弄不明白,还是得靠颜君齐。 石头他们坐成一圈,听着颜君齐一点一点儿给他们念,每项生意赚多少钱,多少留着来年买铺子造船,多少可以拿来分钱,每个人得多少…… 等钱一份份数好发给他们,每个人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真的赚了好

相关推荐: 女扮男装后我掰弯了男二   蓬莱之妖蛇(H)   玉无香   表姑娘被退婚后   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   变态和吸血鬼的3P情事   四面佛   婚蘼情未了_御书屋   极品风流假太监   【快穿】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