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终极往事(H) > 第235章

第235章

面无表情看他们俩争执,抬头望天,双目放空,没一会儿,他抬脚走了。 一个十八九,一个二十好几了…… 还得他操心这,操心那的。 就在他们返回观阳同时,崇宁和文丘的商队也从观阳进货回乡了。 文丘商人还好,他们和州府也接壤,从前都是去州府进货。 虽然州府的大商人不怎么爱搭理他们,但好歹见过州府的繁华。 崇宁人不一样,因为地理位置不好,穿山越岭又难,崇宁面积还大,出县一趟十分艰难,即便是号称为了利润无所不至的商人,基本也没怎么出过崇宁县。 有进取心的,最多也是跑文丘进货。 这也不怨他们,毕竟他们不比繁华的南方。 大多百姓都是吃自己种的粮吃自己种的菜,布也能自己织自己纺,一年忙活到头,银钱是赚不到的,但靠勤勉,勉强也能温饱。 他们实在不爱出门。 出门难,还耽误他们种地。 尤其是崇宁,田地不如别处肥沃,别处一亩产的粮食,他们要种一亩半才能收获。 每年交完税,剩下的也就够饿不死,买东西? 他们连赶集都不积极。 这样的环境下,商人也很难,百姓不爱买,他们不好卖,他们进货少,价格就高,越高,百姓越不爱买。 简直恶性循环了。 因此,崇宁也没啥实力强劲的大商人,这次官府牵头组织他们去观阳,名义上是去进货,其实是想卖货。 他们崇宁山多,出山货出药材啊! 尤其是他们地广人稀,有些地方常年无人去,总能找到年份足的草药。 他们想好了,就是观阳人不稀罕,观阳不是还有不少南方的货商吗? 便宜卖给他们,总能赚到钱吧! 而且这次三县商量好了,不收入城费,路上食宿他们出一半,衙门出一半,到了观阳还会统一组织他们买货卖货,特殊的东西需要他们自己选自己谈,但常见的东西,观阳衙门会监督物价,保证他们不会上当受骗。 这已经不是行商了,简直是不傻的都能干。 崇宁县衙满县划拉了一下,要求每个镇必须至少出一个行商,带上自己镇上特产,到县城集合。 等他们乌泱泱凑好,就可以出发了。 崇宁路段崇宁衙门护送,文丘路段文丘衙门护送,进了观阳,观阳衙门一路护送。 这些小商人每家规模不大,但人数也不少,即便罗家已经在沿途开客栈了,依旧不够住,不少人都被安排到附近的村子里借住。 要接待他们的村庄也提前得到了消息,早就收拾好屋子,准备好饭菜。 反正钱都是官府先垫付的,能赚钱他们也乐意。 两县的商人就这么旅游似的一路到了观阳,路上吃喝不用操心,安全不用操心,车子坏了都有人搭把手。除了走路运货还是那么辛苦,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毕竟不出门,在家种地,也是辛苦的。 进了观阳县城,文丘县内来的商人没啥感觉,但文丘各镇和崇宁商人,全都惊呆了。 尤其是崇宁深山硬被衙门薅来的小商人,他们痴痴地望着观阳,他们从没见过这么繁华的城市。 这么宽这么平坦的大街,这么漂亮的房子,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物品,这么多人! 还有那条大河。 宽敞,平坦,温柔,缓慢。 他们深山里的河流不能载船,到夏天还可能山洪泛滥,冲毁他们的田地房屋。 为什么两地连水都不一样呢? 崇宁人站在观阳码头闻着鱼的腥味儿,看着繁忙的行船和碧绿如带的河水,久久回不过神。 观阳县衙早就收拾好了驿站,官差把他们领进驿站休息,住不下的就安排到县城的客栈里。 下午由他们自由活动,随便逛街。 第二天官府就在观阳码头到县城的空地间组织了贸易会。 第177章 是甜的 崇宁人眼中的大城,其实也不够大,满街摆摊,混乱不说,还影响城中其他店铺生意,影响百姓生活。 县令想了想,干脆像村镇集市一样,在南门到码头间的宽阔空地分区画了四片地方,分别分给崇宁县、文丘县、观阳县和南来的行商。 四片外围的小片区域直到码头,或是他们占不满的地方,则留给观阳百姓摆小摊。 头一天观阳县衙就在空地画好线,早上一开城门,就组织各路商队过来摆摊。 四片区域都是矩形,两两间留着供行人走的过道,道路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大十字又连同许多小十字,将商户们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小区域,保证每个摊位前都有小路直达,路过的行人都能看到。 天亮时,忙着摆货的商人们一抬头,赫然发现整个码头都被占满了。 讲究的,推了柜台来,其次的,有个板车,有些不讲究的,直接往地上一铺就开卖。 平时在东街早市卖菜的百姓都到码头摆摊了,县里还有卖吃食的小摊贩也跑出来摆了个流水摊…… 维持秩序官差来回地巡逻,不过只要他们没占道影响走路,官差就不管。 这一天,观阳县出入县城不收费,观阳联盟和船帮的客船免费,货船也只收半价。 附近村镇不少人都坐船过来瞧热闹,县城的百姓更是全家都跑出来玩了。 崇宁在哪里,崇宁有什么? 文丘在哪里,文丘有什么? 许多百姓压根是不知道的。 対许多人来说,观阳已经够大了,崇宁、文丘人,是遥远的来客。 崇宁、文丘人也是头一次参加这样展销会似的活动,比观阳人还新鲜。 百姓们把这当成了灯会、庙会,还真有做了灯笼过来卖的。 今日恰逢休沐日,颜君齐抱着卢锐,卢舟牵着文贞和腊月,一起来逛街。 才出城门,卢锐就先要了个糖人,最小号的糖人只有巴掌大,他一只手就能举着啃。 腊月和文贞也跟着每人得一个糖人,他们俩还不时递给卢舟、颜君齐吃一口。 卢锐见了,也拿着往颜君齐嘴边递,但他准头不好,一下戳到颜君齐脸上。 颜君齐拽出卢锐的专用小手绢擦擦脸,再给卢锐擦擦他吃花的小脸,“我不吃,锐锐自己吃吧。” 腊月咯咯笑:“要是哥哥在,肯定一口咬走锐锐一半!” 颜君齐莞尔。 他和卢舟在摊位间走着,遇到比较闲的摊子,便问问対方住哪儿,有什么特产,本地是什么样子。 崇宁地域广阔,不同的镇子方言都不尽相同,每个人说着口音怪异的官话,说的人费力,听的人也只能将将听懂。 但即便这样,卢舟也感到收获颇丰。 家乡外是他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风景,那些风景,那些人,比书上写的要鲜活百倍,辛苦百倍。哥哥说,他不能只闷头读书,他似乎又懂一些了。 比他们更早一点儿出门的卢文则带着陆勇在问价看货搞采购。 像什么干菌子,干果子,他们食铺用得着,杂货铺也能卖。 崇宁、文丘这些干货品质不错,价格也比观阳划算,卢文打算采购一些。 闲逛的百姓们在各个摊位逛上一圈,也都有了同样的想法。 冬天食材匮乏,这些收拾一下都是不错的菜。 一圈还没逛完,不少人篮子都满了。 和他们不同,篮子渐空的是在摊位间流动卖吃食的本地小贩。 肉包子,素包子,馒头,豆沙包。 还有特别机智的,先跑去卢记食铺买些油条、油饼,再跑出来提着篮子卖。 一样加一文钱。 卢文瞧见了直瞪眼,但这么干的基本都是小孩儿,有人见了他还很崇拜地喊“文哥”,卢文便只当没看见。 谁让他没先想到这个生意呢? 卖就卖吧,反正是从他家进货,卖得多才好呢。 这些摊位出摊早,都是天不亮就出来摆摊了,许多人还没吃早饭,流动串卖的包子、馒头很受欢迎。 崇宁文丘粮产不如观阳,深山也种不了麦子,别说那些深山村镇,就是县城中普通人家也甚少吃白面,看到热腾腾胖乎乎的白面馒头,不少人都馋得直流口水。 一问价格,五文。 竟然不比他们城里的粗面馒头贵多少。 有人不可置信问道:“白面馒头,五文?” 卖馒头的半大小孩:“掺着杂面呢!” 但肉眼可见,观阳这馒头白面掺得多。 “给我来两个!” 已经开张赚钱了的,就有人舍得买包子了。 一个五十来岁的崇宁老汉听见孙子肚子咕咕叫,狠狠心叫住卖包子的小孩,他要一个肉包子。 只是他和卖包子的小孩语言不通,两人比划一通,小孩误以为他指的糖包子,给他递了一个豆沙的。 老人付完钱掰开和孙子一人分了一半,祖孙俩看着粘粘糯糯的豆沙有点发愣。孙子闻一闻,“爷爷,是甜的!” 老人抬抬手,示意孙子吃,“尝尝!” “爷爷你也吃。” 祖孙俩咬一口包子,豆沙的甜味在口中融化,充斥整个口腔。 已经有些大人模样的孙子露出稚气的表情,双眼圆睁,神色震惊:“好甜啊!” 他们观阳人竟然这么舍得放糖! 他忍不住又咬了一大口,含在嘴里又舍不得马上嚼。 他们老家在深山,到崇宁县城要走十来天,买卖不易,物品匮乏,糖是只有过年才会见到的东西。 他们的甜味来源,只有野果,有时候撞大运才能碰到蜂巢,弄一点儿蜂蜜。 糖是奢侈品。 他们整个村子的大人都不爱吃糖,一长过十岁,即便过年,大人也会说,长大就不爱吃糖了,只有小孩能吃到糖的甜味。 他已经五年没吃过糖了。 他们的奢侈品,在这里轻松就能吃到。 他含着包子,不知怎么就勾起小时候过年和弟弟妹妹抢糖吃挨打的记忆,那时候的委屈生生翻涌上来,新鲜的像是刚发生过,他无知无觉间,眼泪已经啪嗒啪嗒落下来。 “大小伙子了,哭什么?!给,你吃吧,我年纪大了不爱吃甜的。”他爷爷将只咬了一小口的半个豆沙包递给他,小孩倔强地摇摇头,躲开了。 他将自己的半个包子小口小口吃掉,豆沙馅的甜味比他小时候吃过的任何糖都更香甜。 “爷爷,咱们卖完山货买些糖回去吧。” “嗯,

相关推荐: HP十夜七杀   极品风流假太监   睡前撸物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调教贞观   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   四面佛   九天神罚录   天倾之后   叶老师家的小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