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准备把镇上的中学也搬过来,到时候,中学也请您来管。” 郄国良和李爱华等人,将来落实政策以后,肯定是要离开李家台子的。 在这之前,李天明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将知识传授给这里的孩子,帮着他们将来尽可能多的走出去, 李天明只念到了初一,上辈子整个发家过程,越来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硬生生逼着自己去学,但无奈基础太差,更多只能依靠经验。 所以,他更不想村里的孩子和他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 李爱华见李天明说得这么诚恳,要是再不答应,就显得不知好歹了。 “我……愿意试试。” 见李爱华答应,李天明对着她深鞠一躬。 “李老师,我替孩子们,谢谢您。”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切从这里开始 天越来越冷了,刚进12月份,一场雨夹雪过后,气温急转直下。 幸亏县里来了通知,早早的把菜园子和自留地里的菜给收了。 不然气温变化这么快,地里的菜闹不好就要烂了根。 李天明去海城送鱼的频率也从原先的两天一趟,变成了一个礼拜一趟。 照旧还是钢铁厂一车,电机厂一车。 野鸭子是没有了,草甸子越冻越瓷实,老鳖也不好抓了。 现在能往城里送的,也就只剩下了鱼,再过些日子,等苇海也冻瓷实了,这营生也得停了。 小学校经过全村人的奋战,上个礼拜正式竣工。 孩子们也搬进了新的校舍,桌椅板凳也是新打的,木料就是山上那些不成材的。 把中学搬到李家台子的事,李学国在镇上开过两次会。 终于通过了,李家台子得了方便,认下了一半的费用,剩下的其他五个村子分摊。 这次没有扯皮,开会的时候,李天明直接挑明了。 要看到其他几个村的诚意。 各村新上任的村主任自然听得出李天明的弦外之音。 想入伙就得拿出诚意来。 啥是诚意? 建新的中学就是投名状。 现在动工是来不及了,只能再委屈学生们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再干。 但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还闲不下来,电风扇厂筹备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的日子。 地基已经挖好了,又结结实实的夯了十几遍。 建筑材料也早就备齐了,村里账上的钱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点炮!” 噼里啪啦…… 鞭炮燃烬,只留下一地纸屑,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儿。 “开工!” 本来今天市革委的一把手王作先也要来的,但因为别的事耽搁了,便委派了市轻工业局的领导。 这位马局长是王作先的人,对领导支持的项目,自然格外在意。 如今放在村支部的那些设备,还有未来电风扇厂的原材料供应渠道,都是这位马局长帮忙搭的线。 随着马局长的一声“开工”,村里的精壮爷们儿们纷纷上阵。 工厂建成,人人受益,这个时候,没谁会吝惜力气。 第一层地基很快完成铺垫和浇筑,李天明身处其中,虽然累,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天明同志,了不起啊!从无到有,靠双手来创造,还是伟大领袖说得对,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马局长看着也不免激动。 “还得多亏了您,要不然,那些设备,还有原材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要是能通过正规渠道,李天明也不想去“腐蚀”国企的领导干部。 最近几次去炼钢厂送鱼,孙福满始终没露面,明摆着是对李天明没能将那条财路铺好心怀不满。 可是又不能得罪李天明,之前说好的,安排村里人去钢厂学习钳工、电工、焊工的事,还是帮着落实了。 不光是因为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生猪、活鸡,更是因为,李天明是在市革委一把手面前挂了号的。 “王主任说了,你们只管往前闯,我们这些做干部的就是人民的勤务兵,为你们保驾护航。” 漂亮话又不要钱,更何况人家还真的出了力。 待了一会儿,马局长便回市里了。 工地上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李天明突然感觉脸上一凉,抬头便看见雪花正飘飘扬扬洒落。 “乡亲们,加把劲儿,早一天建成,早一天投产。” 众人纷纷应着,下雪算个啥,就算是下刀子,也浇不灭大家伙心头奔好日子的愿望。 “天明,你看这厂房……年前能建成吗?” 李学庆这个村主任也跟着大家伙一起干着。 “没问题。” 干活的主力都是当初和李天明进城揽工的那批人,每人带着几个生手一起干,分工明确,效率自然低不了。 “天明,你还是歇歇吧,你负责指挥就行。” “叔,没事,这点儿活,就当活动筋骨了。” 重生之后,李天明没能得到小说里写的那个系统、空间啥的,就是这力气感觉比上辈子还要大不少。 干起活来,两三个壮劳力都比不上他。 “要不然……送鱼的营生就先停了吧!” “这可不行,答应了人家的,咱得做到,再说了,乡亲们还指望着年底分上一笔,再过个肥年呢。” 之前卖鱼攒下的钱,全都投到了电风扇厂,各家各户还从积蓄里拿出来不少。 要是不分上一笔,这个年都要过得紧紧巴巴。 “就是辛苦你了。” 李天明笑道:“没啥,我这体格再累也扛得住。” 闻言,李学庆也没啥好说了。 “加把劲儿,看看天明,都是带把儿的爷们儿,让人比下去,都好意思吗?” 呃…… 主任大人,要不要听听你说的是个啥? 凡夫俗子能跟成了精的牲口比? 太难为人了吧! “收工喽,收工喽!” 天已经黑了,李学庆招呼着大家收工回家。 工地这边会留下值夜的,防止有人过来偷建材,搞破坏。 开工之前就在工地旁盖了两间房,专门给值夜的社员晚上休息的。 “天明,这电风扇厂要是建成了,往后能歇歇了吧?” 李天明忒能折腾,李学庆虽然愿意支持,可有的时候,细想起来也觉得后怕。 这么干,真的不犯错误? “叔,这才哪到哪啊!您看这么一大片地。” 李天明抬手划拉了一圈,从村口这条大道,往村里延伸,少说也有七八顷。 “还有路那边,一直到苇海,这可全都是咱村的,以后咱们要通通利用起来。” 李天明说得明白,电风扇厂只是开始,远不是终点。 啥? 就算是知道李天明心大,可这心也忒大了吧! 这么多地,全都要利用起来,那得建多少工厂才能填的满。 真要是像李天明说的那样…… 那景象,李学庆连想都不敢想。 上辈子,李天明发家之后,就一直想要回村建厂,帮着乡亲们致富。 可是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没能实现,只能通过修桥补路,盖学校,盖老年活动中心,来弥补心里的遗憾。 如今重来一次,上辈子没能实现的愿望,必须完成。 “你觉得咱们村,还能干啥?” “能干的可太多了,苇海里的鱼,养殖场的猪、鸡,还有将来果木园的桃子、梨,这些都能大做文章。” 好些准备回家的乡亲们,也纷纷停下了脚步,听着李天明畅想未来。 虽然听不懂鱼和猪还能做啥文章,但李天明既然说了,他们就愿意信。 这可是他们李家台子的能人。 “不光是农副产品,将来咱们不光要做电风扇,还要做电冰箱、洗衣机、电饭……” 现在国内还没有那玩意儿,第一款电子控制的电饭煲好像…… 也没鼓捣出来呢! 另外还有空气炸锅、电饼铛…… 这么多好东西全都等着吴月华发明创造呢。 而且,这些东西也没啥科技含量。 找个时间,得和那小老太太好好聊聊了。 提前做好准备,等电风扇实现批量生产以后,抓紧推出新产品。 李学庆和乡亲们越听越像是在做梦。 只是…… 电冰箱是啥? 洗衣机又是个啥? “电冰箱就是制冷机,咱们去棉纺厂,他们做冰棍儿的三产就有,不过电冰箱比那个小,家里以后吃剩下的饭菜,放里面,多热的天都馊不了,洗衣机就是洗衣服,把脏衣服扔进去,就能洗干净。” 众人听着,虽然觉得很神奇,可又觉得没啥用。 谁家吃饭还有剩下的? 洗衣服不是女人该干的吗? 李天明知道,这时候和乡亲们谈生活质量,那是瞎掰,不过总有一天,大家伙都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一阵风吹过来,卷起地上的雪。 “回了,回了,想听《封神榜》,下回再让天明给你们说。” 呃…… 合着是把未来的科技生活,当成神话故事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媳妇是个老好人 “真特么冷啊!” 李天明兄弟两个,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雪下得并不大,只是气温降得太快,身体还没来得及适应。 “回来啦,咋这么晚?” 宋晓雨迎了过来,递上了两条毛巾。 李天明接过,刚要擦,这才注意到堂屋里还坐着两个人。 “有事儿?” 谢建设和宋长英。 这天寒地冻的肯定不是过来串门,一直待到现在还没走,自然是为了等李天明。 “天明!我来是……” 谢建设话说到一半,便看向了宋长英。 “有啥话就说呗!” 李天明和村里这些知青都不算熟,平时也没什么来往。 也就是宋长英,因为和宋晓雨的关系好的缘故,时常来串门,见的次数多一些。 “小蓉,把饭端来。” 李天明兄弟两个还没吃呢。 小蓉答应了一声,去厨房端来了晚饭。 大米干饭,腊肉烩白菜,还有一盘腌菜。 “我先吃着,你们想好了就说。” 李天明没虚让,这年头,除非是实在亲戚,否则没有去人家家里吃饭的。 定量都不多,你吃一口,人家就少一口。 两兄弟闷头干饭,宋晓雨倒了两杯热水端过来。 “长英姐,你就说吧!” 宋长英有些为难,她是被拉来的,都知道她和宋晓雨的关系好。 由她出面,成功的概率也能大一些。 “那我就说了,李天明同志,我们来是有件事想要和你商量。” “说吧!” 李天明应了一声,丝毫没耽误往嘴里扒拉。 宋长英和谢建设对视了一眼。 这件事本来和她没关系,她已经在村里的小学做老师了。 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一点儿都不想改变。 可同为知青的战友们却还陷在繁重的农活中,体验着水深火热。 “村里要建工厂,将来建成了,是不是需要很多工人?” 李天明闻言,已经猜到两个人的来意了。 “是!” “工人是准备从村里招吗?” “这还用说,肯定得先紧着乡亲们。” 李天明已经和李学庆商量好了,将来工厂建成,所有工人不记工分,直接发工资。 不过欠下的工,等到年底分粮食的时候,肯定要受影响。 总不能成了拿工资的工人,还占着村里的一份口粮。 到时候口粮的差额,要用钱来买。 而且,就算是做了工人,也不是完全就不用上工了。 农忙的时候,只要工厂的生产任务不重,全都要下地劳动。 农业生产是绝对不能耽搁的,李天明可不想给任何人抓他小辫子的机会。 听到李天明说,优先考虑本村的社员。 谢建设的心顿时猛地向下一沉。 但还是艰难的开了口。 “天明,真要是招工的话,能不能……把我们知青也考虑进去。” 真费劲。 总算是说出来了。 宋长英也跟着说道:“我们知青确实干农活不在行,一年干到头,还要欠队里的粮食,帮不上啥忙,反倒是成了村里的拖累,所以就想着……” “想进厂当工人?” 李天明笑道。 “谁都想,可是用工的名额有限,乡亲们都不一定够分。” 谢建设耷拉着脑袋,已经不抱太大期望了。 这件事他们在知青点也讨论了很久。 知道他们在村里不受待见,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可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谁也没办法不去想。 今天鼓足勇气过来,还请出了宋长英做说客,可以说是准备孤注一掷了。 一年到头的干农活,实在是让他们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天明,知青虽然落的是集体户口,可也是村里的人,要不你……” 宋晓雨想帮着求情,虽然在知青点儿的时候,只有宋长英和她的关系好,但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 可是,她又不想影响李天明的决定,此刻也非常为难。 “进电风扇厂,可一点儿不比地里的活轻松。”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谢建设原本快要沉入谷底的心,顿时又感觉到了希望。 “我们不怕苦。” 扯淡! 瞧地里的活干得,都啥德行。 “进了厂,也不代表不用上工,农忙的时候,该干还是得干。” “知道,知道,我们都知道。” 宋长英在村里的小学校教书,农忙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要下地 接着李天明又把做工人挣工资,还有口粮的事说了一遍。 其实他早就和李学庆商量过了。 电风扇厂能够做到批量生产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工人。 村里每家出一个进厂。 壮劳力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还要18岁以上,40岁以下。 323户人家,符合标准的人家,最多也就能选出100多人。 根本不够用。 那些知青早就在计划之内了。 反正让他们去种地,也顶不上啥用。 还不如扔到工厂呢。 知青都有文化,学起来也快,反倒是比村里人更适合。 李天明说了这么多,就算是反应再迟钝的人也明白,知青进厂的事,已经没问题了。 谢建设难掩激动,连忙起身,对着李天明连连鞠躬。 “天明,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谢就不用了,到时候好好干,别再像以前那样,说实话,不怪乡亲们不待见你们,干活不行,偷鸡摸狗在行。” 谢建设被说得满脸通红,整个知青点儿所有的男知青,也就只有他没干过那种事。 可一旦出了,村里人才不管是谁呢,所有的男知青脑袋上都顶着一个“偷儿”的牌子。 “还有就是,城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谁也不许带进厂里,发现一个,所有知青一律辞退!” 李家台子是平静惯了的,城里那些派系斗争,在这里可没有生存的土壤。 “你放心,保证不会!” “行了,明天去工地,建厂这段时间给你们记工分!” 谢建设知道,这是对他们知青的考验,忙不迭的应下。 两人顶着雪回知青点儿了。 李天明也吃完了饭,盯着小五写了会儿作业,这小丫头虽然厌学情绪一直很重,但字是写得越来越好了。 睡觉前,往灶膛里添了一把柴火,往被窝里一钻,身体舒展开,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就消失了。 “天明,我……是不是给你添乱了!” 宋晓雨裹紧了被子,只露出一个脑袋。 “这是又咋了?” 李天明笑着问道。 “长英姐过来我和说那件事,我……实在不知道该咋拒绝!” “就这事?” 李天明翻了个身,趴在炕上,正要抽根烟,想到孩子,又忍住了。 “其实让村里的知青进厂,我和学庆叔早就定下了。” “那你刚才还……” 宋晓雨还以为李天明多为难呢。 “我不装得像点儿,他们能珍惜这个机会,让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干农活,说实在话,还真是难为你们了,出力不多,捣乱不少,还是扔到工厂,好歹能发挥点儿作用!” 宋晓雨一开始还挺认同,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她也是来村里插队的知青。 “哪有……哪有你说的那么……差!” 呵! 还不承认,要不是亲媳妇儿,李天明还有好多难听话呢! “让他们记你一个人情,也挺好!” 李天明说着,伸手帮着宋晓雨捋了捋头发。 “我记得,你以前在知青点儿的时候,除了宋长英,别人和你的关系都不怎么样啊,你咋还愿意帮他们?” 宋晓雨侧头看着李天明,怔怔出神。 “我们这些人从城市被扔到农村,命运对我们已经很不公了,要是再因为一点小事,我就在心里记恨着,实在不值得,能帮……就帮一下吧!” 李天明听着笑了,没想到小媳妇儿还是个老好人。 “行,听你的,那咱们就帮!” 说完,李天明伸手将宋晓雨从她的被窝里掏了过来。 娶媳妇儿就是为了暖被窝的,各睡各的算咋回事。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有多少咱们要多少 转天,知青们便加入到了厂房的建设当中,就像李天明说的那样,只有知道了来之不易,才会格外的珍惜。 平时下地干农活就好像一帮溃兵,现在让知青们看到了希望,顿时变得干劲儿十足。 不光能干,肯干,还专挑重活干,就连女知青都不甘落人后。 要是能把这股子劲头放在农业生产上,说不定一亩地还能多打出几十斤粮食。 这也让原本还颇有微词的乡亲们,渐渐地也接收了这些落户在村里的外乡人。 正忙活着,在村支部留守的马长山过来喊李学庆接电话,说是县里打来的。 “又有啥屁事!” 李学庆嘟囔着走了。 等回来的时候,那张脸黑的好像锅底一样。 “叔,这又咋了?” “他娘的,姓白的那个不是人揍的王八犊子,跟老子玩阴的!” 白江涛? 这人上次被骂走以后,也没再来招惹啊! 乡亲们也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活。 听到李学庆在骂姓白的,还以为那个白副主任又憋着坏,要把村里的电风扇厂给搅黄了。 “学庆,咋回事啊?姓白的又冒坏水儿了?” “叔!你倒是说啊!” 李学庆咬着牙:“又来知青了,去年明明说好了,不派给咱们村,刚才知青办来电话,让咱们尽快去接!” 呃…… 正打算围过来听听消息的知青们,立刻纷纷转身。 生怕李学庆迁怒他们。 “就这事?” 李学庆一愣,看着李天明。 “这还不够?” 李天明笑了:“行了,叔,不值当的生气,现在就去,还是……” “我也去,非得和知青办那帮人好好理论理论,真以为咱李家台子好欺负呢!” 李学庆看出了李天明有别的打算,拉着他就走。 等走远了,这才问道。 “天明,你到底咋想的?” “不就是派给咱们知青嘛,尽管派,越多越好,有多少咱们要多少!” 大侄子不会是天冷冻着了吧! 不然咋还说上胡话了! “叔,我上回和您说了,知青干农活不行,可人家有文化,学什么都快,咱们建厂还需要好些人呢,县里给咱派知青,正好合适!” 李学庆皱着眉:“可厂里能用多少人?乡亲们不能落下,还有村里这些知青,已经一百多口子了,一个月光工钱就不少呢!” “叔,干大事不能算小账!昨天马局长来,带的话,您都忘了?” 马局长昨天除了参加电风扇厂的开工仪式,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未来电风扇的销路,王作先已经给安排好了。 只要质量过关,直接进海城最大的百货商店。 “销路有了,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熟练工!” 让一个老农民用种地的手去摆弄那些设备,李天明还是更加相信有文化的知青。 李学庆虽然心里还是犯嘀咕,但既然李天明都这么说,那肯定是没错了。 “这么说,他们还干了好事?” “那就要分怎么看了!” “新来的知青也安排进厂?” 李天明摇摇头:“那可不行,新来的还没定性呢,一身城里人的臭毛病,春耕让他们体验一把,磨磨性子,到时候再安排进厂不迟。” 谁知道这次来的知青都是啥样的人,万一有像张青森那样的搅屎棍子,直接安排到厂里,指不定惹出多大的乱子。 再说了,新来的直接进厂,让老知青咋想? 还能珍惜这个机会吗? “行,听你的,那我……还去吗?去了,我是不是还得谢谢那个姓白的!” 知青办归白江涛分管。 在报纸和文件上找不到毛病,这是给李学庆添恶心呢。 “别啊!最好再骂他一个瓷实的,不然往后不分给咱们村知青咋办?” 李学庆笑了:“就这么办!” 爷俩回村支部,开上拖拉机,没一会儿就经过了工地,朝县城方向去了。 “建设,这事……不会影响到咱们吧?” 张超英凑到谢建设身边,小声问道,看他的表情还忧心忡忡的。 “应该不会吧!” 谢建设心里也没底,谁让他们这些早来的知青,没给村里人留下好印象呢。 “干活吧,图个好表现,我觉得……新来的怎么也不会影响咱们!” 嘀嘀咕咕了半晌,也分析不出啥,只能闷头干活,希望村民们能看到他们的努力。 县革委大院门口,李天明和李学庆赶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来接知青的马车在等着了。 白江涛为了欣赏李学庆的吃瘪样子,顾不得外面冷,特意在大院里等着呢。 “李学庆同志,还得是李家台子有排面,别的村都是马车,就你们村开拖拉机!” 这话说得让人听着恶心。 李学庆是个有仇就报的性子,见着白江涛,哪里还忍得住。 “不是人揍的白江涛,老子日你八辈儿先人!” 没有试探,上来就开喷。 白江涛一点儿准备都没有,就被李学庆指名道姓的给骂了。 县委大院里此刻都是人,听到骂声,一个个的全都惊了。 这李老浑子是越来越彪了,以前跟县革委主任拍桌子,现在更是指着县革委副主任的鼻子,说骂就骂。 “李学庆……” “爷爷在此!” 咳咳咳…… 李天明被李学庆这一句,差点儿呛死。 看他那趾高气扬的模样,心里不禁在想。 学庆叔该不会也重生了吧? 不然这弼马温的台词咋说来就来。 “叫唤那么大声干啥,老子听得见,咋?骂你,你还觉得委屈了?说你不是人揍的,一点儿不屈了你,去年说好了的,今年不往我们村派知青,你要干啥?成心给老子添堵!” 白江涛被气得,肺像是在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的喘。 “行,李学庆,你真行,是不是以为没有人能治你了?你刚才说什么,嫌弃知青,你这是在公然对抗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来人啊!” 白江涛梗着脖子一声吼,但预想当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县武装部过来维持秩序的,一个个还站在原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像是完全没听见一样。 “来人啊!” 还是没人搭理! 白江涛慌了,完全不明白咋回事。 “崔部长,你……” “四蛋子!” 李学庆朝正在大院门口晃荡的一个人喊了一声。 “欸!三舅!找我啥事!” 被李学庆换做四蛋子的,正是县武装部的头头崔大洪,也是他的亲外甥。 白江涛看傻眼了,这会儿脑子里的晶体管少说也爆开了十几个。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县武装部的部长,称呼李学庆“三舅”。 李学庆得意的瞥了白江涛一眼。 有能耐接着使啊! “四蛋子,有人要拿你三舅,你说咋办?” “谁?谁特么胆上长毛了?” 崔大洪故作不知的四下
相关推荐:
天生坏种(高干强取豪夺)
虫族之美人雌君想养崽
[风云同人]你若救不醒他
清穿之佛修六阿哥
三分野
进击的创世神
冷面上司居然是哭包黏人攻
野草风
五零之女主的极品妹妹
死遁后我靠无情道飞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