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太一道果 > 第47章

第47章

水一下涌了出来。 李鹏飞拿过一张纸巾递给了张华,又拍了拍张华的肩膀,拿起手机拨通了吴江岸的电话,电话很快被吴江岸接通,李鹏飞说道: “可以确认了,后面的事你帮着张华兄弟处理一下,将老姨到双河吧。” “放心吧,只要确定是兄弟的亲人就好办了,后边的事我来处理,保证将她安全送到双河。”吴江岸说道。 李鹏飞拍着张华的肩膀:“兄弟,你以后不是一个人了,有亲人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你回去吧,收拾一下家,明天老姨就到了。” 张华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走进双河乡政府的住所的时候已过晚上九点了,他默默地打开所有的灯光,让整个屋子充满明亮的光芒。 进入房间后,张华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开始动手认真打扫起这个小小的空间。 他仔细擦拭每一个角落,把灰尘和杂物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接着,他来到另一间准备给小姨居住的房间,细心地整理床铺,将被褥铺得整整齐齐,仿佛在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 当所有的事情都忙碌完毕,张华终于停下了脚步,坐在宽敞的客厅里。他静静地点燃一支香烟,烟雾缭绕间,思绪渐渐飘远。 母亲张梅那慈祥的面容首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她的微笑、关怀和辛勤付出,一切都是那么清晰而深刻。 紧接着,小姨张兰的身影也出现在他的记忆里。 张华就这样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之中,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烟,试图用烟草的味道来麻痹内心的痛苦。 然而,随着回忆不断涌上心头,他心中的情感愈发复杂起来。一方面,他深深怀念着逝去的母亲;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姨,他也感到既期待又有些不安。这些错综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张华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当中…… 张华很不理解,好像妈妈没有一次提过她的身世,包括与她娘家有关的任何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看来这一切答案要等小姨来到才能慢慢揭晓了。 小姨与妈妈一样,都是苦命人,一定不能让小姨再受苦了。张华暗暗的下着决定。 第172章 小姨来了 一夜,张华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一大早,张华又将住所外面收拾了一遍,使家看着有个家的样子。 终于,在张华的焦急的等待中,他的手机响了,是塔沟的吴江岸乡长打来的,接通电话,吴江岸的声音在手机中响起: “张华,我是老吴啊,我还有最多五分钟就到你们乡大门口。 我的意思是你站在你住所外面的路上,我的车直接开到你跟前,你看怎么样?” 张华瞬间明白吴江岸的意思,大早上都是来上班的人员,他张华与小姨相认肯定少不得一阵落泪,怕大家看到了对张华有影响。 他马上答道:“好的,多谢你了老吴,顺着路一直走到尽头,再右转就可以看到我了。” 几分钟后,张华以前在塔沟的那辆大众牌的专车缓缓的行驶到张华的跟前,副驾驶位上跳下来的是塔沟的副乡长邱成田,他赶紧笑着与张华打招呼握手。 吴江岸从驾驶员身后的座椅上推门下来,也是热情的与张华握手:“我将你小姨送到我还得赶紧走,跟谭芹芹约好了,我们去划拨点钱,过几天等你这边安稳下来,我再来喝你的酒。” 吴江岸五十一岁了,他可不跟着李鹏飞和张华一起喊四十五岁的张兰为小姨。 张华微微颔首示意,然后小心翼翼地绕开车尾,走向车子的另一侧。此刻,他的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一般剧烈跳动着。 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住情绪后轻轻拉开了车门。 一个头发花白的女人映入眼帘,看着这张与母亲一模一样的脸庞,张华不禁有些恍惚。 女人神情紧张,眼神中透露出丝丝紧张。 张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温和,轻声说道:“小姨别怕,我是张华。你已经到家了,来,跟我一起回家。” 他伸出手,试图给予女人一些安慰和支持。 女人犹豫片刻,终于还是缓缓地下了车,紧紧握住了张华的手。张华感受到了她掌心的凉意。 女人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张华的脸,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突然间,她毫无征兆地放声大哭起来:“像,真的太像了!你的颧骨和嘴唇长得跟我姐张梅一模一样!我苦命的外甥啊……” 她一边哭泣着,一边伸出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张华。 张华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但很快便感受到了对方那份深深的悲痛与思念之情。 张华好想安慰这个与他一样苦命而悲伤的小姨,但他的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 眼里也是大颗大颗流出泪水,她默默地拍打着小姨的后背,他期盼许久的亲情终于得到了释放。 小姨的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将多年积累下来的悲痛全部释放出来。路过的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但谁也没有上前打扰他们。 在这一刻,时间似乎凝固了。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小姨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张华的啜泣声。 吴江岸走上前来拍了拍张华和小姨的背:“行了,张华,大妹子,哭两声就行了,渡尽劫波终相逢了,这是高兴的事。 如今你们娘俩也算是见上面了,有话回家说吧,这么多人看着不好。” 张华用手帮着小姨擦着眼泪,小姨也伸出手帮张华擦着脸上的泪水,却是流着泪的微笑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张华的脸。 张华伸出手搀着小姨的一只胳膊:“小姨,走,跟我回家,咱们回家!” 邱成田副乡长从车尾箱里拿出一个篮子,里面装了半篮子鸡蛋,又拿出了几个礼品盒,与吴江岸一起,两人跟在张华后边来到了张华的住所。 一进入院子,吴江岸跟邱成田便将东西放在院中的桌子上:“张华,你先忙,我们得走了,过几天我们再来啊。” 张兰拉着张华的手要给吴江岸下跪感谢,吴江岸哪敢接这个礼,赶紧跑上前:“大妹子,咱们可不兴这个,再说了,张华我们几个人关系很好的,不需要客气这么多。 你们娘俩刚见面,肯定有话说的,快进屋说话吧,我还要赶着去办事,走了啊。” 吴江岸说完,将张华和张兰往房门口处推了推,扭头和邱成田快步离开了院子,临走时还将院门关上。 张华搀扶着小姨走进了客厅。小姨瞪大眼睛,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屋内的家具和摆设上时,眼神充满了谨慎与恐惧,仿佛生怕碰坏什么似的。 她脚步迟缓,身体微微颤抖着,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胆怯。 就在这时,小姨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般,"哇"的一声痛哭失声。 她猛地挣脱张华的手臂,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房间的一角,那里摆放着一座灵位。只见她双膝跪地,"噗通"一声重重地磕在地上。 "姐啊!我来晚了……我们姐妹终究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啊!呜呜呜……"小姨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的哭声回荡在整个房间里。 她的身体因极度悲伤而不断抽搐,让人看了心疼不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姨足足哭了半分钟之久,才在张华的强行拉扯下站起身来,坐到沙发上。 张华连忙从茶几上抽出一张湿润的纸巾,轻柔地擦拭着小姨满脸交错纵横的泪痕,眼中满是关切和怜悯之情。 许久,小姨才平复住了心情,两只手紧紧握住张华的手,一刻也不舍得放开,说道:“昨晚上吴乡长来家里了,说帮我找到外甥了,说外甥现在已经当乡长了,原来还在塔沟待过一年多。 你说离这么近,咱们娘俩咋就没见上面呢?要是早见到,我哪还能天天盼啊盼啊,盼着我姐来找我。 我听说过外甥的大名,都夸你是一个好官,我死也想不到你这个好官竟会是我姐的孩子,你长得不止是像我姐,你心里的善良也像我姐,我姐没有福气啊!” 小姨说着话,笑着,却是不停的流着泪。 张华安慰道:“小姨,家里面都安排好了吧,咱还有啥亲人没有?都接来吧,以后我养你们。” 小姨红肿着眼睛,憔悴黝黑的脸上露出的微笑中却带着无尽的遗憾:“没有亲人了,你姥爷死的早,他死的时候我才四岁。” 小姨突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说道:“你姥姥也死了,死好几年了吧,你姥姥做的事伤了你妈的心,你妈一生气跑了,从此没有了消息,也是昨晚上吴乡长说你妈你爸都没了,我才算知道她的消息的。 我找她找了几十年,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她啊。 吴乡长跟我说,将我送过来跟你见个面就再将我送回去,不然我也不放心,房子虽然不好,还养了三四十只鸡子呢,可不能不喂,现在每天能下二十多个鸡蛋,换些钱,将你姨夫治病时欠的钱得还上。 快还完了,还欠不到一千块钱了。 以前欠的多,欠六七千块呢,我咬着牙还了四五年,今年明年就能还完了,等将欠的人家的钱还完,我就来外甥这住几天。” 第173章 小姨,我养你 张华微笑着说道:“小姨,我不骗你,我肯定不会让你回去了。 你想想啊,这个世界上你只有我一个亲人了,你回去干啥?万一有个头疼发热的,身边连个照顾你的都没有。 话又说回来了,以前我不知道还有亲人在,如今找到亲人了,还就剩你一个亲人了,你认为我会放你回去吗? 至于你欠的那些外债,吴乡长会安排人帮你还上,你养的那些鸡子,乡政府的食堂已经派人将鸡子全都抓走了,等于卖给他们了,卖鸡子的钱也会给你送过来。 房子和耕地让吴乡长看着安排吧,你的户口我在这边会帮你入上,你就跟着我就行了。 你都说了,我当的是大官,肯定有好多工资的,咱们娘俩吃不完、花不完的,再说了,咱们住的还是公家的房子。 咱娘俩一起,不比你一个人孤苦伶仃、我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强吗?” 小姨吃惊的看着张华:“外甥,不行啊,吴乡长说将我送过来,没说让我留下来,我啥都没准备,屋里还有好多东西没收拾呢,再说了,我连衣裳都没带,就穿这一身过来了。 我今个回去准备准备,等下次,等我下次来,我带着衣裳过来,我就多住几天。” 张华看要劝不住,脑子里灵光一现,说:“小姨你别急,可能晚一点你外甥媳妇要来,你还没见过吧,长的可漂亮了,是电视里面的人。 你听她的,她让你走,你才能走。” “啥?外甥媳妇?我有外甥媳妇了?” “还没结婚呢,明年五一节我们准备结婚,我现在给她打电话,她在省城呢,赶过来也都快天黑了。” “好,我不走,我不走,你快打电话,我留下来等着见见我外甥媳妇。”小姨开心的催促着张华。 张华拿出手机拨打了高倩的电话,高倩刚外出采访回来,正在办公室趴着写稿子,见张华打来电话,接通后听到张华找到一个亲人,是亲小姨,也为张华高兴,听到张华的要求后,立刻答应下来,下午就赶到竹林县。 听到了外甥媳妇下午就赶来,急着回家的张兰再也没有了回家的念头,她一心想看看外甥媳妇,想替自己的姐姐把把关,为自己唯一的亲人、自己的亲外甥张华找一个合适的媳妇。 张华去办公室了,张兰一人在屋里跟参观似的,看着张华为自己准备的房间,为自己准备铺的、盖的全都是自己赶集时见到的卖的很贵的那种太空被,薄薄的、且柔软无比。 床也不是自己家的木床,是席梦思,坐上去软软的。 她走到客厅中,跪到姐姐与姐夫的灵位前泣不成声的说道:“姐、姐夫,外甥对我真的很好,你们俩没享到外甥的福,我这个当小姨的却享受到了。 我听说了,外甥打小吃了很多苦,我这个当小姨的一天都没照顾过他,如今跟着他享福,我有点惭愧啊。 姐、姐夫,下午外甥媳妇就来了,外甥说她是电视里的人,你们说我在这外甥媳妇会不会看不起外甥啊,我怕我在耽误外甥了咋办啊? 我现在要是走的话,外甥肯定也不答应,还会生我的气,姐,我是进退两难啊!” 张兰在屋里左右为难的时候,张华在办公室里处理了一些当紧的事务,安排党政办,说他没有离开乡里,有要紧的事可以打电话给他,他会随时赶到办公室。 安排完毕,他就转身下了办公楼回了住所。 小姨还在那跪着纠结呢,张华推门走进了院子,听到院门响,张兰一愣,见张华已经出现在房门口。 看见小姨还在爸妈的灵位前跪着,虽然心里痛苦,还是强装笑脸,走过来将小姨过来搀扶起来:“小姨,人没有了,留在心里就行了,老是为他们哭,他们知道了也不能放心是不? 来小姨,咱去洗洗脸,一会我带你出去买菜卖买什么,你就安心的住下来,就帮着我做做饭,打扫打扫家就行了。” 在张华的安慰下,小姨张兰也不再固执的坚持,随着张华来到院里的偏房的洗手间梳洗了一番。 然后在张华的陪同下,走出了小院,沿着乡政府院内的水泥路一直走到了外面的街道上。 一路上不停有人跟张华打招呼,张华总是微笑着回应。 今天是阴历双日子,赶上双河街逢集,人挺多,小姨说:“外甥,这个集市可比塔沟大啊。” “是的,塔沟比较偏远,有山的地方多,老百姓不富裕,集市也就小好多,这边没有山,都是平地,老百姓还算富裕,卖东西的人多了,集市就大了。”张华跟小姨讲解着。 张兰不是一个没有一点文化的农村妇女,只是她性格要强、倔强,加上她年龄并不是很大,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是比较快的,以前她只是因为贫穷而囿于眼界与见识而已。 就如在买菜时扫码付款,张兰并不觉得新鲜,相反,她的眼光里却露出羡慕来。 张华之所以拉着小姨出来买菜买东西,他也是有目的的。 他一是想观察一下小姨与这个时代有没有脱节,二是也想看看小姨的消费观念,是的,消费观念,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花钱大不大手,还应该了解花钱时的表现。 许多人,一旦有了依靠,尤其是一些最底层的人,一旦有了翻身的机会,立刻膨胀的不要不要的,立刻就能对底层的人吆五喝六的。 张华疼爱小姨不假,但绝不会容许小姨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如不及时扼杀掉,以后对小姨、乃至对张华,都是致命的。 然而张华失望了,小姨跟妈妈张梅一样,都是善良的,而且简朴的。 遇到年龄大的老太太买菜,张华讨价还价的时候,小姨在身边悄声说:“外甥,她年龄这么大了,赚点钱也不容易,别把钱压的那么低。” 见张华买了好几个菜,买了生肉又去买熟肉,小姨就劝:“外甥,就咱俩人,你想吃肉,我给你炒一盘肉,再炒一个青菜就行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啊?” 张华说道:“中午可以简单点,下午你外甥媳妇来了,不买这么多菜,她该不答应了。” 小姨本来开心着的脸上马上浮现着一丝生气,张华看在眼里,没有点明,很明显的,小姨这是嫌弃高倩让张华多花钱了,不知道节省过日子了。 张华的心里对小姨不但满意,而且更有了一种幸福的感觉,他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客厅明亮的灯光下,一桌丰盛的晚宴,小姨、高倩还有他张华三人有说有笑的吃着,客厅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着小姨最喜欢看的连续剧。 第174章 家 张华没有给小姨买任何东西,他要将这些事交给高倩去做,他相信高倩做的比他想象的要好,那小妮子会的可多,鬼精鬼精的,要不然怎么会当记者呢! 与小姨一起回到家,帮着小姨择菜、洗菜,教会小姨怎么用煤气灶,至于其他的厨房电器,张华没有买。 这住所毕竟不是他张华自己的家,他没有必要买太多东西,搬家时费劲。 中午是小姨做的饭,小姨第一次用电饭煲,没掌握好用水量,也或许是故意为之,水多了毕竟省米,大米干饭成了稠粥。 炒了两个菜,一个是洋葱炒肉片,一个是炒的青椒豆角,果然是一荤一素。 味道没有高倩做的好吃,盐也放多了,有点咸。 张华与小姨第一次坐在一个桌上吃饭,看着张华狼吞虎咽的吃菜吃粥,小姨很是开心。 吃完饭,洗刷完毕,张华坚决让小姨去为她准备好的房间睡一会觉,下午带着小姨去接外甥媳妇。 小姨高兴的去房间睡觉了。 张华回到自己的房间午休了一会,两点多便去了办公室处理一些事务。 机关大院里的人没有几个蠢人,张华早间与一名妇女抱头痛哭、上午张华又陪着这个妇女出门逛街买菜。 谁都知道这个妇女的身份不一般,什么身份不知道,但绝对是他张华心目中最亲的人,不然他张华绝不会这样。 张华的身份别说是现在,他在双河乡党政办工作的那一年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如今他张华能找到亲人,还是得到大院里的绝大多数人员为他张华开心和祝福的。 当然,在他张华没有公开这名妇女的身份之前,是没有一个人敢主动与张华打听询问的,再蠢的人也不会蠢到这种程度,否则也进入不了这个大院工作。 至于私下里他们议论,那是另外的事了。 三点多的时候,高倩给张华打电话,让张华四点去高铁站接她,张华以为听错了,不是火车站吗?怎么是高铁站了呢? 高倩没好气的说:“我再说一遍,四点半,高铁站接我,我要是四点半出站看不到你的车,晚上你就死定了。” 挂断电话一看手机上的时间,三点二十。 算了,还是出发吧,别跟这妮子硬顶,她是有备而来啊。 回到住所喊上小姨,开着自己的大越野就出发了。 小姨坐在车的后座上,显得很不自然,张华没有开很快,跟小姨聊着天,舒缓她的紧张。 当小姨知道这车是外甥自己的车后,吃惊了好一阵。 四点半,高倩拉着她那粉红色的行李箱走出高铁站时,远远的看到张华倚在车边抽着烟看着她。 今天的高倩穿着一个浅色的长风衣,紧身的牛仔裤包裹着那双美腿,脚踩着黑色的半高跟,走起路来显得飘逸,一头长发没有束缚的飘起。 张华都快看呆了。 高倩笑着走了过来,车上坐着的小姨这时才知道,难怪外甥说她是电视里面的人,长得就是漂亮。 张华迎了过来,接过高倩手中的行李箱拉着,高倩挽着张华的胳膊,两人很是亲昵的向着车走来。 来到车边,小姨已经开门下了车,她有点局促的站着,高倩却走了过来,挽上小姨的胳膊:“小姨好,我是高倩,上午一听张华说您来了,我就赶紧请假回来了。 走,小姨,我们上车,让张华开着车我们在县城里转转,晚一点我们回家。” 高倩热情、恰到好处的话语和措辞,瞬间将小姨的紧张和慌乱给驱离的无影无踪。 小姨张兰是来过竹林县的,但没有这般悠闲的转过,坐在车上,小姨看着那一幢幢楼房、干净整洁的路面,她目不暇接的同时,心里也是激荡万分,谁不羡慕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谁愿意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的生活着。 竹林县并不大,张华开着车兜兜转转的不到一个小时几乎将县城看了个遍。 最后,张华在一家商场门前停下了车。 他和高倩陪着小姨走了进去。 这是小姨第一次进入这个商场,这是开业不到一年的大型综合商超。 张华与高倩递了个眼色,高倩带着小姨去了女装区,张华则顺着指示牌来到了手机专柜,他上午就看到了,小姨对他用手机扫码付款时的羡慕。 羡慕的是手机的方便,几千,哪怕是一千多的手机,小姨也不会舍得买,有这个钱她还要还外债呢。 在商场里逗留了有一个多小时,小姨和高倩两人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出现在了张华面前。 小姨给张华说:“外甥啊,你劝劝吧,这些都是外甥媳妇给我买的衣裳和鞋,我哪能穿过来这么多,这地方得多贵啊。” 张华安慰道:“这说明你外甥媳妇心里有你,她要是啥都不跟你买,还跟你使脸色,你愿意?” 高倩哈哈笑着,小姨拍了一下张华:“看你说的啥话?” 三人下了楼,为了不刺激到小姨,扫码付款的时候张华有意将小姨带离了收银台。 回双河的路上,小姨反复问花了多少钱,张华装作开车没听到,高倩解释花了不到五百块钱,事已如此,小姨也只能将信将疑的接受了。 张华心道,别说五百,后面加个零都不够,光给小姨买的新手机都快四千了。 三人没有去饭店吃饭,回到家里自己做,张华择菜、洗菜,小姨帮着切菜,高倩当大厨。 不到一个小时,六道菜、一个汤端上了客厅的餐桌。 张华打开了在这住近一年从来没有打开过的电视机,伴随着电视的声音,三人围坐在餐桌旁。 高倩拎出来一瓶红酒,倒了三杯,在小姨一再的推辞中,还是端了一杯放在小姨手里,三人碰杯,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叮”一声,小姨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颗颗滑落...... 这一顿饭三人有说有笑、有喜有泪,但他们三人是开心的,他们的内心是喜悦的。 这一夜,他们三人在客厅坐着聊了很久、聊了很多、聊的很彻底。 这一夜,在高倩的主持参与下,他们三人正式组建了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 从这一夜起,张华对张兰的称呼从“小姨”,转换成“姨娘”,最终被张华确定为“娘”。 从这一夜起,孤苦了好几年的张华有了家,有了“娘”。 从这一夜起,张兰真正的找到了姐姐张梅、姐夫代权,并彻底的结束了她孤苦的生活,她有了姐姐的儿子张华做依靠、有了漂亮的儿媳妇高倩做依靠,她从此不再孤苦、漂泊...... 第二天是个星期六,上午,张华开车带着娘张兰和未婚妻高倩来到了县公墓园,隆重的祭拜了父母..... 午间,三人在县城的竹林小筑吃的饭,虽然三人经过一番长时间的哭泣,个个眼睛红肿着,但三人的心却是开心的,张华点的几道菜都是娘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吃过的。 三人开开心心的吃完了午饭,这才返回双河乡。 (第一卷完) 第一卷《小人物的挣扎路》于今日上传完毕。 第二卷《风波不断官场路》自明天起陆续上传,欢迎各位读者继续阅读! 第175章 要见家长了 由于娘一直挂念在塔沟家里的东西,张华联系了吴江岸才知道,鸡子已经被乡政府食堂抓走了,屋里面的东西还没收拾清点。 张华给吴江岸说明了情况,破家也有值得张兰惦记的物品,再说了张兰不亲自将欠的外债还给别人,她是不心甘的。 吴江岸表示理解,顺便给派出所打了电话,要求户籍警临时加个班,张华书记要亲自来给自己的小姨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周日上午,张兰怀着无比的激动的心情,在张华与高倩的陪同下回到了塔沟夏瑶村。 村支书与塔沟驻村的干部早早的在张兰家的附近迎接原塔沟的张副书记的到来。 张兰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下了车,身边还陪着一个漂亮的女孩,接着张华从驾驶位上走了下来。 张兰逢人都说她找到亲人了,这是她姐的儿子张华,这个是她的外甥媳妇高倩,小两口过来接她去双河享福去的。 村干部也就昨天才知道,张兰竟是张书记的小姨,个个后悔不迭,多好的一份香火情摆在面前,就这样白白的错过了。 张华与众人热情的打着招呼,拿出香烟给大家散烟,大家接烟在手,一个个的都是诚惶诚恐,他张华的小姨好像没有得到大家的一丝帮助,相反的是,张兰夫妻俩前些年还被一些人欺负的睁不开眼啊。 就连张兰还健在的婆婆,前些年带着一家人对张兰两口子也是非打即骂,张兰由于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在这个家里更是活的猪狗不如。 也就因为丈夫的去世,也许是一个女人活得更是艰难了些,也许是张兰的苦难得到了大家的可怜。 自从丈夫去世后,村子里再也没有人欺负张兰了,但也只是不欺负而已,至于张兰过的好坏生死,是没人过问的。 张兰固执倔强,像一棵野草一样,拼着命顽强的活着。 突然乡长吴江岸登门,亲自将张兰用车接走时,大家不明所以,后来有消息传回,张兰居然是张华乡长的亲小姨,张华姓的是他妈妈张梅的姓。 这时许多人才后悔与惶恐,张华的大名无人不晓,在塔沟,尤其在上、下王庄村,谁敢说张华的不是,被村民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那只是万幸。 如今张华在老家双河乡不但是乡长,据说还是书记,今天亲自开车来夏瑶,肯定是正式接走他的小姨的。 张兰一走,不止是享福,更是与夏瑶一刀两断了,有这么有本事的一个外甥,她肯定不会回来受苦受累了。 张兰在张华与高倩的陪同下,来到了一户村民家,张兰拿出一个破旧的小塑料皮的记事本,上面用铅笔写的字,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依然清晰可辨:借二毛叔六百三十元。 张华从口袋里拿出六百三十元现金,递给了娘口中的二毛叔,一个老实的老庄稼汉子。 二毛叔推辞着不接,张华握着他那粗糙的大手说道:“老人家,钱是借的,不管啥时候都得还,也不多给你,我们借多少还多少,只是这个钱好还,这个情,我们娘俩记您一辈子。” 老庄稼汉子咧着嘴憨笑:“好,张乡长,我收着,我收着,那两年我家也是穷,当时也没办法,只能帮这么点忙了。” 张华拿出烟帮他点上:“这就是帮了大忙,不论借多少,都是人情,那与有钱不借还说难听话,没法相比的啊!” 张兰指着塑料皮本:“还剩一家,还完就不欠账了。” 张华看着上面写着:借顺子哥二百六十五元。 张兰领着张华、高倩,一路上跟村民打着招呼,一直来到村后边的一家,也是一个老实的庄稼汉子,当张华将二百六十五块钱递到他手中的时候,他跟张华推辞了好一阵子。 他告诉张华,他与张华的姨夫是一起长大的,两人关系好,张华的姨夫生病时他的确手里没钱,这还是卖了家里的粮食才凑了这么多。 后来他见张华的小姨一个人艰难,他是想帮忙的,可是,在农村,张兰作为一个寡妇,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话,好说不好听,他也是干着急,没法出手帮。 还完了钱,张兰领着张华、高倩回了她那还算结实的两间破屋,收拾了一番,打了一个小包袱,怀着无限留恋的仔细的看着屋里的一切,像是要装进眼中全部带走。 最后张兰一转身,对着张华说道:“走,咱们回双河!” 在众人的目送下,张华的越野车缓缓起步,从一段土路上爬到了公路上,稍后,车辆加速,向着远方的路快速的行驶着。 张兰,这个名字将彻底的从夏瑶村消失,这个人,也慢慢的会从大家的口中遗忘,变成了传说。 张兰的公婆、妯娌一家人在村民的嬉笑声中低着头,一声不吭的回了家。 车子快到县城的时候,张兰才平复住了心情。 高倩和娘二人决定不下馆子,还继续回家做饭吃。 张华问高倩:“你下午还要乘火车回省城,再回家做饭吃,我还得开车送你回县城,在县城吃饭得了,免得让我开车来回跑。” 高倩一噘嘴:“娘你看,他就是这么懒,开着车又不累,我又不是让他背着我走路,他都不愿意。” 张兰拍了一下张华的肩膀:“听高倩的,回家做饭,吃完饭了娘陪着你送高倩回来坐火车。” 张华回头看看两人,两人笑着,但表情不对,大有你不听话就试试的意思。 张华一踩油门:“行,听你们的,回双河。” 娘俩在后面“格格格”的笑了起来。 市委龚书记一点都没开玩笑,十月二十五号,由市统计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三家联合派出的六人工作组在一名科长的带领下乘坐一辆商务面包来到了双河乡,对双河乡今年的经济增速做全面、翔实的数据统计。 张华出面接待了他们,并给他们六人安排了住宿和专门的办公室,直接对接乡党政办、农经办、财政所、国税所等相关机构。 十月二十八日,张华如期赶到了省城大学,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班的毕业典礼,并顺利的拿到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当晚,全班三十名同学齐聚一起喝了个天昏地暗,后来又去歌厅唱到了黎明,临分别时,几个老大姐还流下了眼泪。 毕竟两年的时光,虽说是一个月聚一起四天,但依然挡不住同学间的那份真挚无邪的情感,这份情感是不含任何功利与动机的,这是他们三十个人每个人拿出内心深处的一份自留地所汇聚的一片热土。 众人一致决定,微信群不散,同学情不变,他日若有需要,同学们一定伸手援助。 二十九号中午,张华从头一夜的豪饮中完全清醒了过来,看着群里的各位同学都已经更新了自己的职务,他也按格式重新修改了自己的身份:竹林县双河乡长张华。 先前的那位副市长学长职务已经更新为“XX市专职副书记”了。 高倩打电话喊着中午一起吃饭,吃完了午饭,张华决定送高倩回电视台,他也准备退房回竹林县。 哪知高倩对他说:“你今天不许走,下午呢,我好好陪陪你,晚上我爸、我妈,还有我程爸、彭妈要见你。” “见我干什么?”张华没有多想,脱口而出。 高倩一蹙眉,白了张华一眼道:“你想怎么滴吧?我好歹被你欺负一年了,你总得有个表态吧?你就想这样让我高大记者给你当一辈子地下情人吗?” 第176章 见家长 “你什么话啊,我哪敢?”张华秒怂。 高倩“哼”了一声,傲娇的说:“谅你也不敢。” 两人午饭后,回到了张华居住的酒店,本打算退房走的张华又续了一天的费用。 两人回到房间,自是一番翻江倒海。事毕,高倩躺在张华的怀里告诉张华,她将此次张华来省城之行告诉爸妈了。 爸妈的意思,既然高倩已经铁了心要跟张华了,两人的关系也发展到一定地步,家里接受张华,但总不能一直这样吧,张华没有家长,高倩有家长啊。 总得到家里去认认门吧,毕竟将来是一家人了。 张华说道:“你爸妈说的对,早该如此了,是我做的不好。” 高倩看着张华:“你放心吧,我爸那边没问题,我妈可能多少有点意见,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关系,我妈不得不默许了,或许心里多少对你有点小意见。 还有,我程爸也在,他跟我爸一样,他是省社科院的一个学者,属于专家学者类型的,与世无争,当他知道是你后,可开心了。 只是我彭妈,你知道吗?我彭妈被勒令提前退休了,她这个人一贯心高气傲,眼睛往上层看,功利心很强的。 这次遭逢事故,她好像一下老了许多,脾气却是见

相关推荐: 老婆奴[七零]   葱岭玉【黑道】   白月光系统[快穿]   穿越后,我娇养了疯皇   惊悚游戏里,老公奇形怪状恋爱脑   崔秘书为何如此冷淡(追妻 快乐甜文)   不安的妻子   春水汇(H)   最强阴阳师   玩意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