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他的,我继续忙我的。 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无论谁说我再难听,我也不怕。” 第356章 扫墓 段国生看看张华,没有再说什么,起身站起:“好吧,那就等假期过后再说吧。 你张华给我听着,在章平,你现在只是一个副县长,用你的话说,你也仅仅只是一个分管农业的副县长。 你是无权做出什么决定的,你现在所做的事是由我这个县长考虑出来的,是由县政府班子集体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的,并报经县委批准让你去执行的。 知道了吗? 哼,小年轻人你跟我牛什么牛,我才是县长。” 说完话,在烟灰缸里摁灭烟头,背着双手,抬着下巴走了。 张华看着他迈着方步走出的那副神态,差点笑出来,嘀咕了一句:“老顽固!” 高倩开着车载着张兰来到章平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高倩先回了张华在章平的住所。 然后在与张兰一起去附近买了些明天扫墓祭拜用的祭品、纸烛之类的物品。 她们返回的时候,张华已经回来了。 三人简单的梳洗了一下,坐上高倩驾的车向韩东宇的家驶去。 韩东宇的家在城东关,以前是县城边上菜农的地块。 如今韩东宇母子就租住在这一带,临街开了一个小商店。 道路不是很宽,但是住家户很多,由于韩东宇家开的商店正在路口,里面是大量的住家户,外面就是城里的大街道。 小商店位置很是优越,生意很好。 韩东宇的家就在小商店的后面,从侧开的门进入。 在韩东宇母子俩热情的迎接下,张华三人来到了韩东宇的家。 这是三间小平房外加一个小厨房。 三间小平房一间是商店,商店的货柜后面便是韩东宇母亲的卧室。 韩东宇独自住一间,收拾的挺干净,一个陈旧的书桌上摆放着不少书。 客厅内一个褪了红色的四方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菜,有鸡有鱼的。 张兰是见不得人家苦的人,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暗暗抱怨张华不该来吃饭。 张华拍了拍她的手:“娘你放心吧,我不会白吃他们家一顿饭的。” 韩母先请张华他们三人坐下,韩东宇忙着给他们三人泡茶。 待茶水泡好,韩东宇一一端来时,张华说道:“小韩,我看七八道菜呢,咱们也吃不完,你去外面喊两个在这一片德高望重的老人过来。 这样不是显得热闹吗?是不是?” 韩东宇哪能不懂张华的意思,不住的点头,很快跑了出去。 工夫不大,领着两个六十岁上下的男人进来。 两人应是从韩东宇的口中得知了张华县长来家做客的事。 一进门很是热情、激动的说:“欢迎张县长、欢迎张县长了。” 张华也不摆架子,起身与他们一一握了手,说道:“不用这么客气,小韩是我的秘书,我到他们家吃顿饭不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吗? 你们看,我娘、我爱人我们一家三口都来了,这不就是跟回到自己家一样吗?” 两人激动中带着惊喜,不住的夸小韩现在跟着张县长算是有出息了。 经韩东宇介绍,两人中一人是这个村的村主任,另一个是着辈分较高,德高望重的人。 韩东宇家租的房子就是这个人的二儿子家的。 二儿子有几处院子,现在一家在县城里面开个大排档,生意还不错。 几人一阵寒暄,韩母将炖好的一盆肚丝汤端上桌后,酒宴开始了。 韩母将精心准备好的白酒一拿出来,村主任说话了:“大妹子将酒放回去,我回去拿酒去,我放的还有几瓶酒呢,酒不是很有名,就是放的时间长了。 在我手里都放十多年了,我平时舍不得喝,今个张县长来了,让张县长尝尝。” 说完就站了起来,大步往外走去。 城市边上的村主任,有没有好酒,有没有钱,读者懂吧? 时间不长,村主任拎着两瓶酒过来了,这酒是没有外包装的,瓶盖还是一拧就开的那种。 瓶身好像刚刚擦过,瓶盖已经锈迹斑斑了,里面的酒微微泛着黄色。 张华虽不懂酒,也知这酒再少不会低过十五年。 因为生产这个酒的酒厂倒闭十五年了。 酒是浓香型的,倒在杯里挂壁。 待酒倒满各个杯子,众人举杯,酒宴开始。 众人热热闹闹的开始了吃喝。 虽然在吃饭过程中,韩母不停的离席去店里卖东西,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 席间,村主任说将来有事了一定找张县长帮忙,张华说道:“有什么事尽管找小韩就行了,小韩是我的秘书,他会帮我处理一些文件的。” 大家又是一阵碰杯饮宴。 晚上九点的时候,酒完、盘子空,在韩东宇母子和两位老者的欢送下,张华娘仨乘车离去。 二位老者又返回韩家,与韩东宇热情的聊天,一直聊到很晚。 回去的路上,高倩问副驾驶位置上坐着的张华:“老公,你是在帮韩东宇?” 张华点点头,问道:“你没发现他跟我很像吗?” 高倩没说话,继续开着车。 “看到韩东宇我想起我在双河乡上班第一年的事了。 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没有一个人能伸手拉一把。 幸亏我有一个好兄弟李景运,是他带着我认识了强哥,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紧接着认识李叔、谢叔,还有你,还有咱爸、咱妈,你们都是好人,是我现在最大的依靠和仰仗。 要不然我跟娘包括小舅,或许这一辈子都见不上面,这一辈子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我可能现在还在双河的那个小水库看水库呢,也或许比这更糟。” 高倩没有说话,只是开着车,眼睛有点湿润。 后座上坐着的张兰早已经是泪水滑落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满仓驾驶着张华的大越野载着张华一家三口出发了,目的地就是竹林县。 虽是高速公路,但路上的车辆比平时多了好多。 还好张华他们出发的早,不到十一点就赶到了竹林县。 车子下了高速直奔竹林县的公墓园。 今天是清明节当天,又是假期第一天,来扫墓祭拜的人很多。 张华戴上高倩给他买的棒球帽和宽幅大墨镜。 上身穿着休闲的夹克衫,下身穿着牛仔裤,脚穿蓝白相间的运动鞋。 任谁也无法想象那个张华县长竟然会是这番打扮。 早上王满仓第一眼就没认出张华来 ,当知道是张华时还咧着嘴笑:“县长,你这一身衣服一穿,你可不能骂我是‘憨货’了。” 惹得高倩和张兰哈哈大笑。 张华真想一巴掌拍死这个憨货。 张华四人拎着祭拜物品往公墓园里走去。 墓园门口的喧闹这时没有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阵阵哭泣声。 一座座竖起的墓碑前青烟升起。 这里没有嬉笑,没有吵闹,但多了哭泣。 待张华来到父母的墓碑前时,看到地上摆了好多祭拜的物品,有鲜花、水果和香烛等,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看就知道有人精心准备过。 张华蹙起了眉头,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这些东西是谁放的?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还有其他人也来祭拜过吗? 然而,很快地,他的眉头又慢慢舒展了开来。 不管是谁放的这些祭品,反正都是用来祭拜自己的父母的,这也是一种对父母的敬意。 虽然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只要对方是真心诚意地前来祭拜,那也就足够了。 毕竟,在父母生前,他们并没有收到过这么多的礼品和关怀,而现在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想到这里,张华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动手整理起那些祭品,将它们摆放得更加整齐美观。 求好评,求用爱发电! 第357章 蔡昆生:幸福来敲门! 摆放好先前的那些祭品,张华、高倩、张兰三人开始摆放他们带来的祭品。 待祭品摆好,香烛点上,张华本来控制好情绪,当喊出:“爸、妈,我和高倩带着小姨来看你们了……” 瞬间哽咽,言不成句,泪水止不住的涌了出来。 随即他双膝跪地,头触地面,发出一阵压抑的痛哭声。 高倩一边点燃着纸钱,一边流着泪说:“公公婆婆,尽管我没见过你们,但我相信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你们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儿子。 你们二老放心吧,我跟张华很好,希望你们一定要保佑你们的儿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 张兰慢慢的倒着酒,哭诉道:“姐,姐夫,张华跟倩倩很好,你们放心吧。 现在他们俩也建起来了自己的楼房,可漂亮了,我天天帮他们守着家。 你们俩放心,我一定替你们俩照顾好他们小两口的。” 三人正在哭诉时,四个老人在两个中年的带领下,向着张华这边走来。 走在前面的那个老人面目清瘦,但精神矍铄,颌下一缕白色的胡须,随着行走,银须飘飘。 来的六人赫然就是代冲的三叔、五叔、六叔和七叔,两个中年人分别是村支书代长明和村主任代长远。 几人来到张华近前,刚要再靠近,王满仓伸手拦住了:“老几位,就在这说吧,我认识你们,你们再硬要靠近,就别怪我无礼了。” 三叔对着王满仓点头道:“孩子,你做的很好,有你在张县长身边,我们就放心了。 对了孩子,你也是咱们双河乡的吗?” 王满仓点点头。 “哪村的?” “李岗。” “我记下了孩子,你放心在张县长身边,一定要守护好他,你们家,我们代家养了!” 王满仓当时就懵圈了。 被代家养了是什么概念? 据听说董楼村有个人参军,在部队为了救助战友自己负了伤,造成一条腿伤残。 救助的那个战友就是代冲的,人家代冲去人到董楼,给伤残的那个退伍兵说:你们家,我们代家养了。 不到一年,伤残的退伍兵全家都住上了新建的平房。 家里家外全是新的。 十里八村的提起这事个个羡慕的眼红。 听说代家每年都给那个退伍兵家好多钱,还帮那个退伍兵娶了媳妇。 如今孩子都十多岁了,日子过的可红火了。 现在代冲最有权势的几个人同时在场,最有权威的那个号称“三老爷”的人送给他一句话:你们家,我们代家养了。 王满仓当时就懵圈了,幸福来的太突然了,没一点准备啊,这也太幸福了。 他现在不知道拦好,还是不拦好了。 反正他的手伸着也没放下,但是几个人没再上前,只是静静的站着,看着张华三人的祭拜。 已近正午的阳光开始直射下来,几人额头沁出了汗珠,但还是静静的站着,没人说话,甚至大气都没敢出。 唯恐惊扰了伏地哭泣的张华。 稍顷,高倩和张兰将伏地的张华扶了起来,张华已经是满脸泪水,地面上也有片片泪痕,在阳光下显得斑斑驳驳的。 仿佛是一幅破碎的画卷,让人看了不觉心痛。 高倩从身上斜挎的包里拿出湿巾,帮张华擦拭了脸,又从地上捡起棒球帽,拍掉上面的尘土帮张华戴在头上。 张华弯腰从地上捡起宽幅墨镜,吹了一下上面的灰土,戴在眼睛上。 待高倩擦拭了自己的脸后,戴上她的墨镜,这才说道:“我们走吧。” 三人转身,张华看到几米外,王满仓拦着的几个人,他没有停住脚步,路过王满仓身边时说道:“放开他们,我们走。” 张华他们几人与三叔他们擦肩而过。 三叔他们看不到张华的表情,也看不到张华的眼神,他们不知道那副宽大的墨镜后面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光。 代长远想要说话,被七叔扽了一下袖子,他们几人眼睁睁的看着张华几人离去。 张华四人在走出公墓园的时候,张华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被人盯上了一样。 他停下脚步四下打量,墓园大门口的那片绿植边,一棵松柏树下,他清晰的看到了一个人——代明远。 他的亲大伯,他那个曾经一度欲置他于死地的亲大伯。 代明远花白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脸上的胡茬衬托出了他的憔悴。 代明远看到张华看向他这一边,显得有些慌乱,急忙转身,匆匆离去了。 张华看着他略微佝偻的背影,不禁冷哼一声,转身朝着车边走去。 上的车来,张华问王满仓:“想家了吧?” 王满仓刚想点头,马上摇头道:“不想!” 张华也没心情跟他说太多,就说了一句话:“将我们送到县委招待所,你开着车回去吧。 后天下午两点来接我们,咱们回章平。” 王满仓按捺着激动的心情点点头。 张华又说道:“一会帮着将行李卸下,后箱里的那些礼物什么的你都给家里留下吧。 顺便去你对象家看看。” 开着车的王满仓还是点了点头。 张华没好气的骂道:“你哑巴了?” “没有,不是,县长,我开着车呢,你咋一直跟我说话啊,你没看见我只能点头吗?” 高倩和张兰“噗嗤”又笑了出来,这个王满仓也太搞笑了。 张华气的瞪了王满仓一眼,只是王满仓一直开着车没看他。 再说,就是王满仓看他,也看不见他的眼睛,他戴着宽幅大墨镜呢。 车子很快驶进了竹林县委招待所院内。 张华三人出示了身份证登记了两个房间,王满仓帮着将行李拎进了房间,站那不走了。 张华一回头看见了他,不解的问道:“你还站那干什么?” 王满仓答道:“我看看县长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不?” “啥事也没有了,赶紧给我滚蛋!” “是,县长,我走了啊,有啥事你别忘了给我打电话,我最多半个小时就赶来了。” “快点滚蛋!” “是!” 王满仓满脸激动的跑了出去。 张华将帽子摘下,扔到沙发上:“你说我咋找个这样的憨货。” 高倩捂着肚子都快笑不行了。 三人洗漱了一遍,已经快十二点半了。 张华拿出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电话响了三下,对方就已经接听了:“喂,张县长老弟,吃午饭了没有?放假了吗?要不要回竹林来啊?” “蔡老哥,你吃饭了没有?” “刚刚拿起筷子,你的电话再晚十秒钟打来,我都已经塞嘴里一口饭了。” “看来我的电话打的及时啊。 别吃了,来,咱们兄弟俩喝两杯。” “兄弟!你在哪?你真回竹林了?” “怎么?不相信我吗?快来,我在县委招待所,咱们还去那个兰花厅。” “哈哈,我早上还正纳闷呢,喜鹊为啥老是对着我叫呢?我心想我蔡昆生能有什么好事呢,现在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原来是我兄弟回来了!” (求好评,求用爱发电!) 第358章 社论 张华约人过来肯定有事要谈,高倩与张兰娘俩决定出去自己找吃的去。 不到二十分钟,四十多岁、略微有些发福的蔡昆生快步走进了县委招待所的二楼,在兰花厅见到了张华。 二人见面自是又握手又拥抱又拍肩膀的一番亲热。 最后,二人热情的相互谦让着坐下。 张华问:“蔡老哥好像发福了,不知雄心还在不?” 蔡昆生笑道:“当着老弟的面,咱真人不说假话,力气头还在、雄心还在,就是干劲没了。” “什么意思?怎么就干劲没了,你老兄这年龄段、这体格,还有你在部队锤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咋就干劲没了?” 蔡昆生从拎着的黑色软布袋里拿出一瓶酒,一指外包装:“你应该没喝过吧,我见过这么多酒,这酒还是第一次见。 过年的时候我战友路过竹林县给我留下两瓶,我打开一瓶尝着喝了几杯,尝着尝着,就剩半瓶了。 后来想着半瓶酒拿出去也不合适啊,就将那半瓶喝完了。 这一瓶说啥也不敢尝了,给兄弟留着。” 张华见他说起酒来,还是那么的开心,爱好不变。 蔡昆生爱酒,但不酗酒,平时喜欢少喝点,更多的是收藏酒。 他家里酒类那是相当齐全,但大部分酒都是只有一瓶两瓶的。 张华点的四个精致的小菜被送上了桌。蔡昆生打开了酒瓶,给两人倒上。 两人碰杯饮下一杯后,蔡昆生一边倒着酒一边说道:“张老弟刚问我为什么没有干劲了? 其实我何尝不想有干劲,当初在部队的时候,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时心里始终抱着一个梦想:不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目睹了多少位战友转业,我当时心里还有点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逃兵。 后来因为家庭,我家你嫂子的身体不好。 其实她身体不好的原因还是因为她坐月子的时候,当时正赶上大冬天,我在部队正好又赶上冬季拉练,没法在家照顾她。 月子的前几天她就得自己照顾自己,就是那时她伤了身体。 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没办法,我才转回了地方。 转回地方,县领导还是比较器重我的,当了一任交通局长,下到乡里当党委书记了。 可是我自己不争气啊,豪情万丈却阻止不了蝇营狗苟。 年前,我的两年处分期不是结束了吗? 有人向我传达县领导的意见,说还有意让我到下面的乡里主持工作,我拒绝了。 我现在在县人大挺好,工资会慢慢上调回来,还没那么多的事情等着做,更不会有什么蝇营狗苟狗操猫的事烦心。” 说完话,举起酒杯,与张华碰杯。 张华看了他一眼,与他碰了一下,一口喝掉。 看着蔡昆生继续倒酒,张华说道:“你蔡老兄变了。” 蔡昆生手一顿,嘴上说道:“扯淡,我哪变了?” 张华接口说道:“就是啊,你老蔡学会扯淡了,怎么没变?” 蔡昆生哈哈大笑。 与张华碰完第三杯酒,蔡昆生问道:“张老弟,你现在怎么样?” “你指哪方面?” “哪都指。” “老婆漂亮,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官居副县。怎么样?可以吧?”张华说道。 蔡昆生笑道:“弟妹漂亮,这是都知道的,你不用着在我跟前炫耀。 你也就是提了处级,我才觉得你稍稍配得上弟妹,你以前当乡长啊、书记啊,还不足以配的上她。” 正在喝水的张华好悬没一口水喷了出来,他咳嗽了几下:“老蔡,你不用拍她马屁,她逛街去了听不到,你这马屁算是白拍了。” 蔡昆生又是哈哈大笑,笑过后,接过张华递过来的烟点上。 两人抽着烟,张华说道:“去下面乡里干工作,你推就推了吧。 你的性格真不适合在乡里。 乡里面的工作繁忙、杂乱还先不说,好多复杂的关系你不善于处理,你的性格过于刚直,很难把握好一个尺度。 我帮你想好了一个去处,一直在等你的处分期过去。 如今你的处分期过去了,你又多沉淀了几个月,我认为是时机了,你可以去了。” “去哪?” “竹林县纪委、监察局!” “……”蔡昆生没说话,默默的思考着。 张华说道:“你现在过去当监察局的副局长不是问题,即便不是一把手局长,也是正科级的常务副局长。 再说了,你老兄也不是个官迷,什么官职你也不怎么在乎的,你在乎到是做什么工作,做什么实事。 纪检监察的工作你是知道的,是我们的一个特殊部门,主要的职责就监督监察我们的政府部门。 作为一名执纪人员,你老蔡是足足可以胜任的。 尤其你在部队里练就的那双的“鹰眼”可不是吃素的! 无论多小的违纪行为都逃不过你的法眼。 你就像一只敏锐的老鹰,时刻盘旋在空中,寻找着猎物。 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你就能立刻察觉并展开行动。 怎么样?考虑考虑?” 蔡昆生只是不说话的抽着烟。 张华继续说道:“老蔡,我不逼你,只给你这一个假期的时间考虑。 假期一过我就跟宋涛老兄说将你调过去,你答应不答应也得过去!” 蔡昆生一抬头:“你小子前面说的还像那么回事,还让我考虑考虑。 后面说的就有点混蛋了,合着我是答不答应都得去是吧?” 张华一点头:“是啊!” “那你还让我考虑个屁啊,你直接告诉我你就是来通知我一声的不就完了吗?” 张华道:“这样说不是显得不尊重你老兄吗?” 两人哈哈大笑了起来,接着,二人又端起了酒杯继续碰杯。 蔡昆生的事,一直是张华心中的一道迈不过去的槛儿。 张华没有动用过自己的关系帮别人要过职位、职务。 为了蔡昆生,他愿意这样做。 毕竟一起工作时,蔡昆生为了不让他有所牵连独自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不利。 当然了,就是蔡昆生不扛下来对张华影响也不大。 可是关键时候蔡昆生表现出来的舍我其谁的豪迈,令张华还是深感佩服和铭记于心的。 按正常情况下,今天是法定节假日,《白马日报》作为白马市委的机关报,今天也会放假停刊的。 然而,白马日报今天不但没有停刊,在一版的倒头条还刊发了一篇社论。 社论的名字是《不“断奶”的孩子长不大!》 社论将章平县不主动出击招商引资、招揽贤才反而伸手向国家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的事给举例说了一遍。 然后就是一阵大批特批,说这是不负责任的“婴儿啼奶”般的施政行为,更是一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懒政行为。 社论还将其他几个县积极派出多路人员赴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进行招商引资的行为大加赞赏了一番。 白马日报的这篇社论一经刊发,立刻引得多方的关注。 尤其在市里没有外出的秦怀章书记看到这篇社论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他强忍着不满,认真的、一字一句的读完了这篇社论,当即一拍桌子:“简直是一派胡言。 竟敢用小儿要奶吃来抨击形容我们下面的县委、县政府,乱弹琴!” 求好评,求用爱发电! 第359章 硬刚 随即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秘书钟鹏的电话:“你通知一下市委宣传部的志军部长,问他在不在白马市,在的话下午三点来我办公室一趟。”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白马市委宣传部的部长邢志军这会正在省城的家里与一家人吃午饭。 接到了钟鹏的电话后,他先是表示下午三点一定赶到秦书记的办公室。 接着他向钟鹏打听秦书记这么急着见他有什么事? 钟鹏也不知道,他这会扫墓归来,还在归来的途中,他也是一头雾水。 邢部长没打听出来什么原因,他有点不放心,于是将电话打到宣传部的值班办公室。 值班的人员告诉他这会网络舆情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因为早上出版的白马日报刊发了一篇社论引起的。 邢志军赶紧问怎么回事,值班人员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并说: 网络舆情几乎一边倒的都在抨击这篇社论,说社论写的有很严重的错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是一味的片面性的解读章平的发展政策。 国家既然加大扶持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章平县为什么就不能响应国家号召、执行上级政策,找出符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来加快当地农村的发展呢? 难道不使用国家的专项资金才是好的吗? 总之,网络舆情将这篇社论批驳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邢部长问值班的人员,知道这篇社论是谁写的吗? 值班人员告诉邢部长,署名是“郑文”,应该是市政府的写的文章。 给读者普及一个知识点,党报的社论,可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观点。 作者的名字大有深意,看名字就知道是哪个地方出来的,刚刚我写的署名“郑文”,这是最浅显的署名,意思就是“市政府写来的文章”。 若是市委写来的文章,最直白的署名是“党文”。 记住,社论或其他评论员文章,可不是谁想写就能登出来的。 当然了,每一个署名后面可能是好几个笔杆子在使用同一个署名。 还有,这些文章,领导不发话,是不能写的。 这都是知识点,划重点,要考的! 回到正题,毫无疑问,邢部长马上就知道这篇社论出自哪了,这是杨市长的手笔。 是不是杨市长本人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完全表达的是杨市长的意见。 邢志军有点头大。 可白马日报作为市委的机关报,代表了市委市政府的发声,如今市政府主动发声,白马日报哪有不敢让市政府发声的道理。 再说也没那个胆量啊。 不管发声的结局怎样,该刊登还是得刊登。 至于刊登完毕后,如出现一片赞扬声,白马日报也落不了多少好,文章是人家“郑文”写的。 若是刊登完毕后,如果出现一片骂声,白马日报也影响不是很严重,文章毕竟是人家“郑文”写的。 章平县委办、县府办接到白马日报发社论批评章平后,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向各自的一把手主任汇报。 于是简永红书记、段国生县长很快便知道了这件事。 两人赶紧通过手机打开了白马日报的电子版找到社论的原文。 各自看后也是心生不满。 不满又能怎么样呢,社论已经刊发出来了,杨市长的批评公开化了,只是借助报纸发声而已。 二人在电话中通完了气,不能坐等了,公开挨了批评,不能沉默不语吧?得有一个态度吧? 至少也得是虚心接受白马日报的批评,我们章平县委县政府马上根据报纸上的批评做出行动,深入剖析问题,自我反省,完全按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发展章平县的农村经济。 这就是态度。 挨了批评不表达出一个态度出来,你想咋滴? 章平县委办、县府办立刻往外拨打电话,传达县委的指示:所有县委常委今晚八点之前务必回来召开紧急会议。 张华接到通知的时候,他刚和蔡昆生喝完一瓶酒。 是程虹主任亲自打电话给他的:“张常委,县委紧急通知,各常委晚八点必须赶回来开会。” 张华问什么情况,这第一天假期刚过了半天就通知回去,还让不让愉快的玩耍了? 程虹银铃般的笑声过后,将社论的事讲了出来。 张华的脸当即就变了,杨市长这是想搞哪样啊?幸亏他手中没有摘帽子的权力,不然还不得摘掉章平几个人的帽子啊? 你说你已经批评人了,为什么还要在报纸上公开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难道这是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来打压章平吗? 这种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如果真的有问题需要解决,完全可以通过私下沟通或者正式的渠道来处理,何必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呢? 舆论,想操纵舆论,这招很拙劣,但是很有效。 打压章平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用了上面的资金,这也不至于吧? 反正他是市长,他想做的事情张华看不明白。 但张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你是市长,是上级领导,我不跟你碰。 你不是借助白马日报说话吗?我不敢与你这个市长碰,我敢与白马日报碰。 你不是动用舆论吗?咱就让舆论发酵,看看你这个市级党报有多大能耐敢质疑国家的政策。 他拿出手机,在蔡昆生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打开白马日报的电子版,找到那篇社论,复制链接。 又打开微博,输入正文内容:“我张华就想问一问,我根据国家制定的农村发展政策,去市里、去省里申请专项政策资金、扶持资金,怎么就是没断奶的孩子了? 你一个小小的市级报纸竟然敢公开质疑国家的大政方针、公开质疑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政策,敢对一个县的党委、政府提出的决策公开提出批评,你真是弱智到家了,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什么时候县一级党委、政府做出的决策轮得到你一家市级报社指手画脚的了?你们的党性呢?原则性呢?纪律性呢?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呢? 如此幼稚,小儿不如!” 然后链接上那篇社论,再@白马日报。 点击发表。 接着拨打王满仓的电话,电话响好几声王满仓才接听:“县长,我在!” “回章平,我要参加紧急会议。” “哦……是!我现在就往竹林县城赶。” 蔡昆生问道:“怎么回事张老弟?刚见面就要走?” 张华无可奈何的摇了一下头:“没办法啊,有些时候身不由己。” 随即他笑了一下:“你好好的去县纪委工作,我现在正在过关,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我就彻底无官一身轻了。 到时候我在竹林县买一套房子,咱们兄弟就可以天天见面喝酒了。” 求好评,求用爱发电! 第360章 舆论战 蔡昆生又见到了那辆熟悉的白色大越野,他不由得走上前来拍了拍引擎盖:“好车,豪车啊,只是也用几年了吧?” 张华笑着道:“怕啥,再用两年我将这车退给顾总,再讹他一辆新的。” 蔡昆生指着张华笑道:“我听说顾大老板最怕的人是你,只要见了你非得赔点什么。 现在你们离得远了,见面不容易了,你还惦记着他啊。” “那是,他不是有钱吗?我不盯着他盯谁?盯着你啥用,比我还穷呢。” 蔡昆生哈哈大笑:“对对对,你张华最穷,穷的都揭不开锅了。” 王满仓将两个没有打开的行李箱又从楼上拎到了车上。 办理了退房手续后,在蔡昆生依依不舍的招手中车子出发了。 蔡昆生不是傻人,他从张华的在酒桌上的最后一句话中听出来一些故事,或是不妙。 张华没说,他也不问,他从张华身上似乎看到了他帮张华“挡子弹”时的凛然和决绝。 “张华兄弟,希望你平安无事。”祈祷与祝福,是蔡昆生眼前唯一能做的事了。 一行三人在王满仓快速平稳的驾驶中昏昏欲睡。 张华不知道的是,也是张华期待的是,网络舆情发酵了。 如张华设想的一样,他做的事不但符合国家政策,而且作为副县长的他是必须执行这样的政策的。 一名完全执行政策的副县长遭到市级报纸的批评和谩骂,说他是“没断奶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令大众所不能理解的。 如今这名副县长竟然是张华,你这家市级报社是想咋的?张华县长什么时候得罪你们报社了你们竟然这样写着骂他? 当然,这是普通网民的看法。 他们纷纷跑到@白马日报下面纷纷留言质问为何骂张华县长。 许多张华的粉丝开始对@白马日报展开了疯狂的谩骂,说白马日报是垃圾报,白马日报的记者都是狗屎,云云。 而看懂其中缘由的网民开始大书特书起来,他们详细地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振兴所制定出来的所有政策,并逐一列举了每年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所拨付的专项资金数额。 这些数据和政策的罗列清晰明了,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 这充分展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对农村的关心与支持,也体现了国家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许多相关专家、相关经济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纷纷站出来,对张华县长在执行政策时的合法性表示支持和肯定。 他们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政策背景、目标和实施方式,并认为张华县长的决策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考虑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声音来自不同的学术领域,但都一致认可张华县长的努力和成就。 他们强调了政府
相关推荐:
弥勒天帝
崔秘书为何如此冷淡(追妻 快乐甜文)
不安的妻子
夜夜生欢(H)
快穿大魔女她又美又飒
钟情_高h
医院的那些事
惊悚游戏里,老公奇形怪状恋爱脑
知青男主的炮灰原配[穿书]
死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