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不敢受啊。 村长被扶了起来,陆晨阳就仔仔细细询问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县令派人来修过了,也没有收今年的税,还收到了种子,我们都感激陆大人呢。”村长回答的很认真。 陆晨阳点了点头,走了几户,见到确实如村长所说,心中满意了几分。 村长要留陆晨阳吃饭,还让他的大孙子去杀鸡。 陆晨阳笑着说道:“老人家,我们还要赶路,饭就不吃了,你们过得好就行。” 村长家里还有两个小孙子,看着就聪明伶俐的很,多好的读书苗子啊。 可惜不行,现在还没有到普及县学的程度,他还做不到这一点。 陆晨阳心情微微沉重,慢慢来吧。 先吃饱饭再说。 光是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 陆晨阳又挑了两三个村子看过去,县令做得非常好,该给百姓们的物资全部发放到位。 陆晨阳放了心,他甚至都没有进城,然后赶往下一个县。 陆晨阳去的第三个县是大明县,从陆晨阳刚出官道,他就知道,自己的行踪被发现了。 官道前就有人守着,看到他们的队伍立刻就有人转身进城了。 “估计清水县的县令说的。”陆晨阳说道。 陈松原说道:“方清太老实,估摸着我们走了他才知道。但清水县的彭图可是个人精,我们到了估计就通风报信了,这大明县的县令跟他是同窗,肯定是收到消息了。” 他是本地人,对当地县令的背景如数家珍。 不过大明县的县令洪河倒也没有露面,陪着陆沉把这出微服私访的戏演了下去。 陆晨阳转了几圈,发现洪河也算是勤勉,于是便进了县衙去见了他。 洪河看到陆晨阳立刻迎了出来:“……见过陆县令。” 他也是县令啊,他为什么要给他行礼啊!可是怎么说呢,看到陆晨阳,他不止行礼,他还想直接跪下。 哪怕陆晨阳温温和和的。 “洪县令不必多礼。”陆晨阳坦然受了,“洪县令,你将大明县治理的不错,这可是你的功劳啊!” “这是下官职责所在。”洪河谦虚地说道。 陆晨阳点了点头:“不错,身为一方父母官,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职责所在。科举如此艰难,你们都能挺过来,可见都是有本事的人,要将自己的才干运用在百姓们之中才是。” 洪河立刻应下,态度十分恭敬:“陆大人,都是多年苦读,才入朝为官,如今能当得一地县令,也想为百姓谋福。可惜我才学平平,能力有限,一直不得章法。如今有陆大人在,我也算是有点章程。我愿追随陆大人,治理好一方百姓,只求无愧于心,不负百姓所望。” 陆晨阳笑了笑:“洪县令有这样的心,就是百姓之福了。” 陆晨阳离开了大名县,身边的陈松原不解问道:“大人不责怪他打探大人踪迹?他从彭图处得知大人行踪,也有做戏之嫌。” 陆晨阳说道:“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人聪明,也识时务,还会动脑子。他会打探我的行踪,心中有所畏惧,也有心治理好百姓就足够了。” 高铭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太老实的人反而当不好官,要懂得变通,我看这个洪河就不错。” 这就是高铭和陈松原的不同之处了,高铭好歹是个举人,他看问题更宏观,而陈松原一个秀才,两人看问题的高度就不同。 陈松原细细思索,觉得两人说得有道理,不禁赞叹道:“大人和高先生高见,学生受教了。看来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啊。” 陆晨阳笑着说道:“陈先生不必妄自菲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是互相学习。”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很是和谐融洽。 陆晨阳巡视了一圈,基本上还算满意。这些县令也都知道,陆晨阳正准备抓人立威呢,所以没有人敢糊弄,一系列措施施行的非常到位。 陆晨阳表示很满意,他其实也不用非得立威的。 等陆晨阳走完一圈,风尘仆仆回到府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冬至,而皇上的寿辰也到了。 皇上的寿辰在冬至后的第三天,这是皇上的五十岁大寿,可谓是举国同庆。 但即使这样喜庆的日子,也与岭南无关。 不过半个月之后,陆晨阳还是知道了这次寿宴上发生的事。 二皇子将十万燕家军虎符作为寿礼呈给皇上,言明兵权应由皇上掌管,举朝震惊。 二皇子将自己和镇国公府最大的依仗给了出去。 乾元帝也是满目震惊,盯着这个儿子看了良久。 但二皇子只低垂着头跪在殿中,一副谦卑顺从的模样。 乾元帝龙心大悦,对这个儿子少有的和颜悦色。 直言二皇子所送贺礼十分得心意。 然后这一个冬天,关于燕家军的归属问题,导致朝堂上人心浮动,各方势力招式频出。 但这些与二皇子和镇国公无关,在镇国公交出虎符之后,关于他的弹劾也渐渐没了声息。 乾元帝似乎遗忘了这个人一样。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本来因为送上虎符而得皇上温和以待的二皇子又惹怒了皇上。 第107章 命中带煞 原因是皇上打算为二皇子指婚,但二皇子却直言拒绝,甚至拿出命理之说。 “怀真大师说儿子命中带煞,不宜早婚。父皇疼爱儿臣,还请父皇收回成命。”二皇子恭敬地说道:“儿臣不好耽误下面皇弟们的婚事,还请父皇为他们指婚。” 乾元帝觉得二皇子这是忤逆他,脸色冷淡。 没人觉得二皇子是真不想成婚,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在退让、示弱。 毕竟没谁会愿意承认自己命格不好,命中带煞,这样的人如何能承担继承大统的重任? 二皇子这是在堵所有的后路,来表示他对那个位子没有野心,只想自保。 不过到底是拒绝了乾元帝,导致皇上对他颇为不满,态度又冷淡了下来。 这些都是快过年之前,陆晨阳才知道的。 二皇子退回到了一个安全区域,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而乾元帝为四皇子和定远侯嫡女下旨赐婚,似乎就预示了这场储位之争已成定局。 小年这一天,招喜特意回来陪陆晨阳吃饭。 招喜现在也很忙,药厂也开在了府城,她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帮东夷人研究新药。 书房里,陆晨阳正在跟高铭和陈松原聊起过完年之后的计划。 “过完年之后,我不管别的地方,府城的书院至少曾增加到五个。”陆晨阳说道:“所有家中适龄的孩童都必须要送来读书,包括乡下。” 陈松原皱起眉头:“可是我们的银子可不太多……” 陆晨阳说道:“这话我在岩泉县也讲过,有些事是拖不得的。陈先生,你也知道我们岭南缺人才,外面引不来,就只能自己培养了。我不求他们以后能科举为官,但我希望他们能学到一些本事可以谋生。” 陆晨阳对教育似乎有着特别的执念,到一个地方就先问问有没有县学,孩子读不读书。 陈松原现在负责钱的问题,一听花钱就肉疼。 陆晨阳其实挺能赚钱的,现在他名下有好几个商队,还有药厂也一直在出货。但是实在架不住他家大人太能花钱了,这钱还捂热乎,就被他拿去买粮食、买布匹、雇佣百姓做活了。 谁懂啊,他堂堂一个出身豪绅之家,从小就没缺过钱的人,现在要精打细算,花一文钱的时候想的都是这一文钱都能买个鸡蛋了。 陈松原这辈子都没吃过这没钱的苦。 不过就像陆晨阳说的,该做的事还要去做。 今年岭南的冬天过得并不容易,但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远在京城的纷争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他们今年住在坚固的房子里,哪怕刮了几次大风,房屋因为早就加固过,也安然无恙。 衙门还给贫苦的人家发了炭火和棉衣,那棉衣并不算特别好,但却能让他们免于冻死的危险。 今年衙门还减免了税粮,让他们家里有粮食可以吃到明年开春。 今年还发了好用的农具和可以增产的种子,听说明年衙门还会减免税收,可以让他们都能吃饱。 听说明年还会发草药的种子,草药成熟了之后衙门就会带着银子来收购,说不定还能去城里的药厂里寻个差事,听说每月都有二三两银子可以拿。 因为要建药厂,衙门还发了招工启事,明年可以去衙门报名,每日管饭不说,还有银子。 这还不算,这招工还算服徭役。 这跟天上掉馅饼也差不多了。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已经有成算的人家,打算明年药厂建成之后就去附近开小吃摊子。 支个摊子,再带几张桌椅,去药厂做工的人想要吃点好的就方便了,还能赚点银子。 以前他们是不敢这么想的,因为担心会被衙门的人盘削。但现在不怕了,陆大人爱民如子,这些衙役可不敢,敢欺负他们,大不了他们就去找陆大人告状。 每个人的心里都生出了期盼来,那是名为希望的东西,即使这个冬天很冷,他们却并不惧怕,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他们,再也不用羡慕岩泉县的百姓了。 第108章 你娘不要你了啊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年二十九,陆晨阳叫来了众人。 “今年辛苦大家了,不过就算是过年,也不能放松警惕。城内巡逻已经排好班了,切莫粗心大意,若是遇到下雪天,定要去检查清楚……” 其实这些事早就吩咐下去了,陆晨阳格外注重民生,他关心百姓,事无巨细、不遗余力。他如此重视,底下的人如何敢轻慢? 但大家还是很有耐心地听着陆晨阳又叮嘱了一遍。 陆晨阳说完,看到大人含笑的目光,也不由得笑了:“好了,我就不多话了,在此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顺遂、圆满。” “祝大人新年快乐。”众人齐声说道。 陆晨阳今年不打算回岩泉县了,想要留在府城坐镇。 招喜无所谓,只要能跟陆晨阳在一起,她觉得在哪里都行。 于是两个人和谭峰、陆宁四个人一起过年,去年过年的时候还热热闹闹的,今年少了许多人,倒显得冷清了。 吃年夜饭的时候,四个人吃了锅子。 用菌菇做的汤底,鲜得不得了。在涮上一口羊肉,热乎乎的,吃进肚子里,整个人都幸福起来。 羊肉是陈松原送的年礼,陆晨阳过得清苦,看得几个属下心里都难受不已。就借着过年送年礼的机会,给陆晨阳送了不少的吃食。 人家有合理缘由,陆晨阳也不好太不近人情,这才吃上了这口美味的羊肉。 邓明博年前来看过他一次,作为岭南唯一富裕县的县令,陆晨阳这日子过得让邓明博心酸不已。 现在陆晨阳算是岭南有实无名的刺史,说一不二,结果连一口肉都吃不上,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陆晨阳吃着饭,满足得不得了,然后敲门声响起。 陆晨阳没动,招喜去看谭峰,谭峰得罪不起这个小祖宗,他欺软怕硬就去看陆宁。 陆宁认命地去开门。 打开门,燕行带着听书和长京出现在门口。 三人风尘仆仆,带着一身的寒意。 三个人走进来,陆晨阳看到他们愣了愣:“你怎么来了?” 燕行举起手里的酒,是桃花酿。 陆晨阳没什么喜欢的东西,但是对东夷人的桃花酿情有独钟。 今年岩泉县的县学对外招生,已经有东夷人的孩子去上学了。 陆晨阳特地写信给徐正辉,为了方便他们上学,还特意修了一个学舍。 除此之外,陆晨阳也没特别做什么,也没有特别打招呼关照。 倒是徐正辉很担心,毕竟东夷人和汉人双方属于世仇,隔阂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开的。 可是没想到,他们相处的倒还挺……嗯,融洽?应该说是平和。 倒也没有其乐融融,但至少做到了和平相处。 虽然东夷人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圈子,也极少与汉人的孩子来往,但至少彼此双方都没有挑衅滋事的。 徐正辉暗暗称奇,难怪陆晨阳都没有太担心,他家大人果然是料事如神! 但是他也没想到双方居然能如此和谐相处,倒是李大军看得透彻。 “上学的机会,多难得。这要不是碰到陆大人,怎么可能去上学?当然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更何况,都和谈了,陆大人那么不容易做到这个程度,谁都不敢打破这个平衡。他们来的时候估计家里人都叮嘱过呢。” 徐正辉恍然大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东夷人嘱咐了自家孩子,咱们不怕事,但也别惹事,我们是去学习的。 汉人也嘱咐自家孩子,这都是陆大人答应的和谈的条件,就算不喜欢,无视了就好,可不能让大人为难。 于是双方就这么和平相处起来,反正县学的夫子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这就足够了。 这是东夷人感激陆晨阳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招喜。 招喜一直跟在陆晨阳的身边,但是该做的事一点都没少做。 她研究出来的不少针对东夷人减轻受瘴气影响的药方,最先给东夷人的老人尝试调养,效果非常不错。 这让东夷人看到了希望,慢慢的调理,至少让下一代的孩子的寿元可以长一些,这可是关系到后代子孙的事。 所以东夷人对陆晨阳非常感激,过去的仇恨固然重要,但未来的希望更重要。 虽然东夷人想不明白,虫子们那么好吃,为什么陆晨阳却不喜欢,好在他喜欢他们的桃花酿,所以这次送年礼的时候特意装了许多。 燕行道:“快过年了,惦记你,过来给你送酒。” 刚刚吃得满嘴都是油的陆晨阳面不改色地说道:“我也惦记着你们,你们不在,我吃肉都不香了,真的。” 燕行弯了弯唇角:“所以我来了。” 谭峰轻叹了一口气,他家姑娘还是一如既往的会甜言蜜语,就这一张嘴,就会说好听的。 既然来了,就一起坐下吃饭。 长京凑到了招喜身边:“师父!”他眼睛也亮晶晶的:“我一直惦记你呢。” 招喜不解地问道:“我有什么好惦记的?没有你这个蠢货在我身边,我气都少生了许多。” 长京备受打击,他一直觉得自己聪明伶俐来着。 “你怎么来了?这大过年的,你就把你娘一个人扔在家里?”招喜问道。 长京闷声说道:“是我娘把我扔下了,今年过年,她说要跟幼吾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长京娘的身体在招喜的调理下已经好了许多,然后陆晨阳走后门,就让她去幼吾院做工,每月领银子。 她很怜惜幼吾院的孩子们,她本来想带长京一起去,但长京不喜欢和一群小屁孩待在一块,所以就跟燕行一来看陆晨阳了。 “哦,你娘不要你了啊。”招喜了然说道。 一句话,让坚强的小男子汉差点落下泪来。 招喜绝对是恶鬼! 第109章 南阳王反了 听书给大家倒了酒,陆晨阳率先敬了燕行一杯:“感谢世子爷让我在除夕夜喝到这么好喝的酒。” 燕行看着他明媚璀璨的笑容,弯了弯唇角,只觉得一路上的风雪兼程都是值得的了。 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谭峰觉得桃花酿不够有劲儿,就又找来了两坛子烧刀子,大家都喝多了。 燕行看了陆晨阳一眼,两人瞬间会意,转身走了出去。 来到了后院的走廊上,外面温度很低,燕行给陆晨阳披上了自己的披风。 陆晨阳毫不客气地伸出手:“今年的惊喜呢?” 往年燕行都在除夕夜送给他一份惊喜。 燕行说道:“等我一下。” 他转身走了出去,陆晨阳还在想是什么,突然之间夜空上空,有烟花绽放。 璀璨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格外耀眼,点亮了整座城。 陆晨阳抬起头,绚烂的烟花照亮了他的脸,他满目惊喜。 有人走到他的身边,他知道那是燕行。 他轻声说道:“今天来的匆忙,只来得及给你看这个。” 陆晨阳弯了弯唇角:“我很喜欢。” 那一年的除夕夜,他们两个人在岭南刺史府里,并肩看过的烟花,一如年少时最绚烂的梦。 燕行匆匆而来,吃过一顿饭就离开了,甚至连住一晚都没有。 他本不该擅自离开,却还是日夜兼程赶来。 已经见过他,陪着他一起度过了子时,他的目的已达成,是时候该返程。 陆晨阳送他出城,看着两人骑马的背影越来越远,才终于转身回去。 长京留了下来,因为过年县学也放了假,他决定留在这里跟招喜学东西。 这个年过得很……热闹,或者说是兵荒马乱。 如陆晨阳所预料的一样,今年的流民更多了。 高铭让人摆出招兵的牌子,几个路口一年就能招到二三百人。 还有些拖家带口逃难的。 高铭看到这个情况都是一声叹息,岭南是出了名的穷苦,百姓们居然都跑来这逃难了,可见现在外面的日子过得艰难。 不过该留的还是要留,县衙里的人都很忙。 过完了年,天气很快就变得温暖起来。 又要开始春耕了,这是陆晨阳成为无名刺史以来的第一次春耕,陆晨阳非常重视。 药苗也采购回来,送往到了各地。 岭南在有序而忙碌着,然后……南阳王反了。 南阳王起兵谋反是因为朝廷里有人上书弹劾南阳王,方世豪的事在皇上的寿辰过后终究被暴露出来,‘恰好’陆晨阳的折子也在此时送了上去,证实了蜀地的暴乱。 原来在乾元帝开开心心过生日的时候,他治下的百姓都已经揭竿而起了,他还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天下太平呢。 乾元帝怒不可遏。 这事肯定要有个背锅的,南阳王就是现成的人选。 御史弹劾南阳王,增收赋税、苛待百姓,所以才让百姓活不下去愤而谋反。 不是乾元帝的错,都是南阳王的错,是南阳王逼得百姓不得不反的。 然后有人就喊出了那句,南阳王不配得皇上恩典,请皇上削除他的王位,以平民心。 很多大臣都认为,这奏折是乾元帝示意大臣上的。因为乾元帝其实早有削藩的心,只是因为还有个更棘手的镇国公,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 如今镇国公府的兵权也已经收回来了,现在他想对南阳王下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满朝文武觉得自己悟了,就连跟乾元帝情投意合的兰贵妃都是这么想的。 但是乾元帝知道,那不是,这根本不是出自他的授意! 为什么他以前没能削藩?连当年大乾最兵强马壮之时,英明神
相关推荐:
寻秦秘辛_御书屋
总裁偏要宠我宠我
亲亲我的父亲大人
淫乱的风暴枢纽
捡个王爷来种田
快穿修罗场:娇软万人迷她没有心
反霸凌指南(高H)
柯南之白嫖主角团的正确方式
绅士
[HP]斯莱特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