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坏家伙_高h > 第285章

第285章

这话要是被旁人听去,还不知道被传成什么模样。 此处暂且按下不提。 燕洵不愧出自镇北侯,镇北侯世代都是大燕的保护神,当镇北侯一行人赶到边关之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原先匈奴众人有多得瑟,在和燕洵交手之后就有多狼狈。 他们明白,大燕这次来的绝对不是碌碌之辈,若是还像对付之前那些将军一样对付他,不会讨到一点便宜。 甚至还会被对方捉住马脚。 上一次的落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和燕洵第一场交战落败之后,匈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冒进。 但是他们本身就不擅长排兵布阵,自己关上门研究了半天的战术,真正实践到大燕身上才知道一切都太理想主义化了。 燕洵不是之前那些将军,他带出来的将士也绝对不可能被他们的伎俩迷惑。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匈奴和大燕共交手三次,次次落败。 大燕之前因为其他将领带队低迷的士气一下子重振。 消息传到京城,汉宪宗龙颜大悦。 这天晚上他还高兴的对顾萱说:“燕酌这小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听说在战场上杀敌很是凶猛,这要是回来,朕一定好好奖赏他。” 燕酌这么小的年纪就能为国出力,汉宪宗对这小子的印象非常好。 “燕酌哥哥这么厉害?”顾萱有些吃惊,她还以为燕酌到了边关也是在帐篷里。 没想到镇北侯就那么放心,直接让他去了战场上。 战场上刀剑无眼,这种磨练风险极大。 也就是镇北侯家是武将,若是换做朝廷的官员,一个个将家中的儿子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势必不舍得将孩子送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去。 正因如此,靠着军功升职总要快些,因为这是拼命换来的。 “你和燕酌这小子的关系这么好?”汉宪宗“嘶”了一声,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你们不是许久没见过了吗?” 大燕这么几次战役都将匈奴摁在地上打,可谓是一雪前耻。 汉宪宗今日在朝堂上接到战报就是大喜,这会儿的心情出奇好,也有心情揶揄女儿了。 之前派燕酌去边关的时候顾萱也问过,汉宪宗那会儿都没说什么。 顾萱倒是没感觉出父皇别的什么想法,振振有词道:“以前南巡的时候我们都在一块儿呢,关系能不好吗?我和顾城的关系也好。” 说到顾城,一旁笑呵呵的谢姿月想起还没将六王爷福晋进宫的事情告诉汉宪宗,于是跟他说了一声。 汉宪宗笑着点头:“说来这六福晋家是海上巨富之家,家中唯有他们兄妹二人,虽然是商贾人家,但配六王爷倒是相衬,可惜……” 剩下的他摇摇头。 这话虽然没说完,但是就连顾萱都知道父皇想说什么。 可惜这个六王爷看不明白,一直觉得自己的正妻配不上自己,偏宠家里的侧室,导致家里关系不和。 这次六福晋之所以无法进宫过家宴,是因为家中出了变故,她老父出了意外,已是无法管事。 虽然她大哥此次也没事,但是大哥的独子也在此次意外中残废了双腿。 偌大的产业一下子落在她大哥一人的身上,巨富之家的第二代,居然就剩下了顾城一个人。 正因如此,顾城直接摇身一变成了富得流油的世子…… 要不然六福晋的心腹也不会那么说,要知道她们福晋的娘家那可是富可敌国。 就算是成日里将钱丢进河里喂鱼听个响,一天丢的还没有赚的多。 “你倒是会辩驳朕。”汉宪宗轻飘飘看了女儿一眼,将话题转向了别处。 襄嘉长公主自幼玩的好的两个玩伴,现在一个即将是少年将军,一个则是巨富之家的接班人兼世子,这等人脉实在令人艳羡。 当然,她自己的身份,才是最具艳羡的资本。 她才是别人眼中的人脉。 又过五天,匈奴和大燕再次在边关一战,这次燕洵一鼓作气,直接将匈奴逼退二十里,将之前战败丢失的城池抢了过来。 此次过后,大燕将士士气高涨,燕洵又布阵诱匈奴入阵,成功俘虏了匈奴的一位将领。 这位将领身份特殊,乃是女将,据说曾是匈奴老单于的遗孀,后新单于继位之后又细心辅佐,是单于的左膀右臂。 马背上的匈奴,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能作战。 燕洵以这位女将军的性命要挟,要求放回大燕的其他几位将军。 匈奴人彻底没了任何优势,但是还在咬牙拖延时间。 好不容易匈奴这边松口,两边决定互相将对方的将领换出,但是这位女将极其硬气。 她不愿意匈奴巨大的优势因为自己的疏忽丢失,居然趁着人不注意一脖子抹了。 鲜血飞溅而出,她当场就没了性命。 这位女将军在匈奴地位颇高,在军中很有威信。 匈奴人一看眼睛都红了,立马和大燕军队开战,结果显而易见,匈奴再次落败,甚至还解救了两位将军。 一鼓作气,用几天的时间打到了匈奴人的老窝附近。 这一次,燕洵没有和汉宪宗通气,就要求匈奴王室送一位皇子去大燕,否则他们就打到他们求饶。 至此,匈奴单于之前要求顾萱的种种耻辱,已经彻底被找回。 第320章 爱妃休要生气 消息传到大燕的朝堂之上,汉宪宗当着朝臣的面乐了。 “这个燕洵,倒是血性。” 汉宪宗感叹。 照理说越过皇帝提要求本是不敬,但是燕洵和汉宪宗的关系不错,而且这次燕洵临危受命,却保住了大燕泱泱大国的脸面。 不然大燕明明国力强于匈奴,却要被匈奴人压着打,甚至还大言不惭的提出要嫡出公主和亲…… 这样的耻辱岂是短短时间能忘怀的? 燕洵此次虽然没有请示皇上就直接那么回复,但是恰恰中和了朝臣们的劝谏。 汉宪宗觉得这样的回复很合自己的心意,但要是换在那些朝臣眼里,恐怕又觉得有失偏颇。 燕洵深知这一点,所以才先斩后奏,反而是将最贴切汉宪宗心意的回复传达给了匈奴。 匈奴可汗未曾娶妻,所谓的小皇子压根没有。但是老单于曾留下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幼子,据说是与一婢女所生。 这位小皇子在宫中素来不受宠,甚至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单于更是熟视无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但是就算他在匈奴王室的日子再艰难,这样应下也是丢脸,单于气得不行,不愿意松口将人换去大燕。 结果显而易见。 燕洵说话可不是玩玩而已,他如自己所说,带着大燕的将士们一路打进匈奴的领地。 匈奴人苦不堪言,单于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认输,将王子送到大燕当质子。 他们终于认识到,虽然大燕换了皇帝,但是大燕人仍旧骁勇善战,且国力雄厚。 这样的大国的确是他们没办法撼动的。 这次的战役因为事先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这场战役落败之后,这一年的匈奴还不知道要如何度过这一场寒冬。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匈奴本来想着按照燕洵之前所说,答应那些条件即可,只是双方谈判之时最后又改了主意。 汉宪宗派人送来的信件中提到了两个要求,让匈奴任选其一。 第一种,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再加一条,让匈奴主动给大燕送去童男童女各自四千人。 第二种,两种都可不送,但是要求给大燕上贡五年的牛羊,必须是除开吃用的所有总数。 这两个条件不论哪一个,都能动摇匈奴的根本,让他们至少十年之内再也起不来。 匈奴狼子野心,经常在大燕的周围骚扰边境百姓,不仅是百姓讨厌,就连朝廷也讨厌。 这次的要求也不算太过分。 只是匈奴的新单于才上位,这么高的要求他如何能答应? 要是不答应,又实在打不过大燕的军队! 一时间,众人一筹莫展。 后来匈奴又上书奏请汉宪宗开恩,愿意将王子和两千数的童男童女交付出。 也不知道还在信件里说了什么,最终汉宪宗同意了这个请求。 如此,经历三月,与匈奴的这场大战总算告一段落。 军队们班师回朝的时候论功行赏,燕洵和燕酌父子俩无疑是大功。 燕酌虽然没有排兵布阵,但是他在战场上杀敌十分凶猛,还多次深入地方取敌方领队首级。 要知道匈奴有不少骁勇的将军,这些将军没了,将士们便如一盘散沙。 燕酌的种种作为,正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燕洵本就是镇北侯了,此次他很识相的没多说什么。 他的地位本来就尊崇,已经没有再可以封赏的了。 但是他的儿子还什么都没有呢。 燕洵虽然对儿子铁面无私,但是到底是一家人,回宫论赏他当然也想着儿子。 对于儿子在战场上那么勇猛的事迹,即便燕洵嘴上不说,心底却很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汉宪宗看透了燕洵的心思,给了燕酌一个参将的职位。 不要小看这一职位,虽然乍一看没什么,但是这是从四品的职位。 即便是登科及第,正正当当做了状元的人初入朝堂,那也得是从七品的官员做起。 汉宪宗给燕酌赐下这样的职位,已经是破例了。 汉宪宗自然有自己的私心,一来是燕洵没有受赏,燕酌的赏赐里还有他爹的份儿。 二来么当然是燕酌自己出息,汉宪宗喜欢有才之人。 朝堂之上不乏有反对的人,不过大家都只敢在心底反对。 当时几位将军被抓,朝堂上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镇北侯能接下这个胆子去边关。 他们文臣和武官虽然不至于惺惺相惜,但也不至于阻拦人家军功轮赏。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回到后宫,汉宪宗高兴极了。 在匈奴人面前丢失的颜面如今一点一滴全部找了回来,甚至还能将匈奴的王子放在宫中当质子。 关键是燕酌这小子很有燕洵的风范,镇北侯一家只要不凋零,大燕再兴盛百年都使得。 汉宪宗是一位真心爱民、爱社稷的好君主。 这样的事情怎能让他不开心? 他对燕酌赞不绝口,私下和谢姿月夸赞了好多次:“这小子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爱妃你是没看见他,若是看见了,定然也喜欢。” 谢姿月笑意盈盈:“陛下既然喜欢,那臣妾肯定也喜欢,能得陛下如此青睐,想来定是极其好的。” 她见汉宪宗眉飞色舞,说起燕酌来掩饰不住自己的欣赏,不由得心想: 不仅是燕酌肖似他的父亲,阿萱也肖似陛下。 父女两人说起欣赏的人都是这样的神态,叫人看了忍不住好笑。 “算一算,这燕酌的岁数还挺合适的。”汉宪宗突然咂嘴。 这一番话顿时让谢姿月恢复了理智,她惊诧道:“陛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实在是由不得谢姿月不多想。 顾萱是宫中的长公主,若真是论先给谁商议婚配,自然是自己的女儿。 可是阿萱的年纪还没到那个时候啊。 怎么汉宪宗就开始想起这件事

相关推荐: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玄心   浮生之殷商风流   从妖尾开始的肉鸽恶魔城   惩罚蜜恋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偏执的他[现代女尊]   肉欲の海行危舟   异常乐园   处女劫   [综漫]性转成黑皮辣妹后我成了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