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6章

第26章

个自己最不敢相信的答案。 这确实是自家儿子说的。 朱元璋看着怔怔不语的儿子,别提多得意了: “咋样,现在信了吧?咱的乖孙就是厉害,像咱。” 回过神的朱标那叫一个无语,这儿子是我的好吧? 您老人家在我面前得意个什么? 还像您,您老人家八岁时候,还在给地主家放牛吧。 这话自然不敢说出来,嘴上故作平静的道: “君子可欺之以方,方希直不屑与孩童争,才让他出了这个风头罢了。” 朱元璋气道:“你个混球,不准这么说咱的乖孙。” “他能不能辩得过方孝孺咱不知道,但咱知道,肯定比你强。” “当初咱本想让方孝孺在翰林院磨砺两年,谁知他竟让咱恢复周礼。” “这种食古不化之人,如何能担当大任?咱就改变主意,让他回乡好生学一学。” “你自告奋勇前去劝说他,结果如何?” 朱标有些羞愧,当初他差点反过来被方孝孺给说服。 还好他当了这么多年副皇帝,很了解国家现状,及时清醒过来。 真论起来,自家儿子确实表现的更好。 方孝孺为何会一言不发? 就算他是虔诚君子,不屑于和一个少年争。 也会简单的驳斥几句,申明自己的观点。 一言不发只有一个原因,自家儿子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让他的意念产生了动摇。 可是看着自家老子嘚瑟的样子,他怎么都不肯认输,于是说道: “这些还不都是陈景恪教他的,要夸也应该夸陈景恪。” 朱元璋气的吹胡子瞪眼,‘砰’又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恰好一名小太监端着茶进来,听到这声音吓的浑身哆嗦。 “啪。”托盘连带茶杯整个打翻在地。 小太监彻底慌了,‘噗通’跪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太监总管孙福心中一惊,站出来呵斥道: “大胆,竟敢惊扰到陛下和太子殿下,还不快向陛下请罪。” 那小太监这才恢复一些理智,连连叩头:“请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多大点事,收拾收拾再换两杯,下次小心点不要再犯。” 那小太监如遇大赦:“谢陛下天恩,谢陛下天恩。” 孙福也惊讶不已,不做任何处罚,就这么放过了? 能伺候皇帝的宫女太监,都是他的心腹,这个小太监也不例外。 方才他主动出声呵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替小太监求情。 结果,皇帝竟如此轻描淡写的,就放过了此事。 实在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不过想到那封密信,他心中顿时就了然了。 因为太孙的事情,皇帝正在兴头上。 想到这里,他暗暗擦了一把汗。 好悬啊。 回头一定要好好教育一下那小太监,千万别出这样的失误了。 否则,谁都救不了他。 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朱元璋的兴致,从儿子手里把密信夺过来。 “你不稀罕就别看了,咱的乖孙咱稀罕。” 然后反反复复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脸上的笑容就灿烂几分。 朱标更是无语,这哪有一点皇帝的样子。 不过他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 虽然嘴上说这都是陈景恪的功劳,可若没有一定的智慧,也无法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 且方孝孺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肯低头的。 当初宁愿不做官,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追求。 现在被自家儿子驳斥的不发一言,那是被说破了道心。 咱朱标的儿子,果然聪慧。 像我。 像我啊。 越想,他心里就越得意。 眼睛看着账本,心思却早就不知道飞哪去了,半天都没有写下一个字。 过了许久,朱元璋终于放下密信,问道: “太孙回宫没有?让他来见咱……不,咱去看看他。” 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 回到乾清宫,陈景恪疲惫的坐在椅子上直喘气,跑了一整天挺累人的。 但朱雄英看起来依然很兴奋,刚坐了没一会儿,就起身道: “走,我们去给皇祖母请安。” 陈景恪心下莞尔,什么去给皇后请安,不过是借口罢了。 肯定是今天秀了一把,忍不住想要在家长面前炫耀一下,并得到夸奖。 不过看破不说破,他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起身跟了过去。 一路来到坤宁宫,在花园里见到了马秀英。 朱雄英一溜烟跑过去,牵住她的手撒娇道: “皇祖母,我来看你了。” 陈景恪远远就行礼:“见过娘娘。” 马秀英先是朝陈景恪颔首,然后看向自家大孙子。 她是什么人,一看就知道这小子肯定做了好事,来自己这里求表扬来了。 心下也不禁好奇,不过面上却故作平静的道: “站好了,身为太孙这样成何体统。” 朱雄英那叫一个委屈,不过还是后退两步,重新见了礼。 “皇祖母福寿安康。” 陈景恪心下好笑,他自然看得出马秀英在故意逗弄朱雄英,就饶有兴趣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马秀英暗笑不已,问道:“听说你今日出宫了,给我说说都做什么了?” 朱雄英马上就来了精神,东拉西扯讲今日的见闻,话题很快就到了酒楼。 说到这里,他故意卖关子的停了下来,目视马秀英。 那眼神里分明写着三个大字:快问我。 然而马秀英哪会如他的愿,故作失望的道: “我还以为你在外面见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呢,原来就是到处转一转啊。” 朱雄英急了,连忙说道:“有的有的,在状元楼孙儿见到了方孝孺。” 马秀英眉头一挑,随意的道:“方孝孺是谁呀,很有名气吗?” 朱雄英不禁有些泄气,只能介绍道: “他是年轻一辈读书人中的翘楚,皇爷爷都称赞他有大才。” 一旁陈景恪关注点变了,他想到朱元璋貌似也有挑眉习惯。 不过也正常。 夫妻感情深厚,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有夫妻相,一些习惯也会趋于相同。 老朱和马皇后的感情,是历史都认可的,很多表情相同很正常。 马皇后见逗弄的差不多了,终于决定配合一下自家的宝贝孙子: “哦,我想起来了,和你爹同为宋景濂(宋濂字)的学生。” “三月份被你皇爷爷征召入宫……他应是来参加科举的。” “怎么,你和他交谈了?” 朱雄英精神一振,连忙说道:“是啊是啊,嘿嘿……他在酒楼……” 他就将方孝孺说的话,大致讲述了一遍。 马秀英眉头微皱,还以为自家孙子被他说动了,严肃的道: “方孝孺此人有大才,然过于幼稚,复周礼段不可行,你莫要被他骗了。” 朱雄英连忙摇头:“没有没有,当时所有人都被他辩的说不出话,孙儿就站出来反驳了他。” 马秀英惊讶不已:“你说你站出来反驳他了?” 朱雄英兴奋的道:“嗯,我将他……” 话才刚出口,就听朱元璋的声音远远传来:“哈哈……乖孙你在哪呢,快让皇爷爷看看。”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朱元璋大踏步向这边走来,后面还跟着一溜小跑的朱标。 “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随意的挥挥手,来到朱雄英面前,高兴的道:“乖孙……哈哈,皇爷爷今天太高兴了。”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有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 朱元璋‘嘿嘿’笑道:“妹子你不知道,咱乖孙今天可是将方孝孺驳斥的哑口无言,咱能不高兴吗。” 马秀英顿时就想到方才朱雄英的话,他竟然真的反驳方孝孺了?还将其驳斥的无话可说? 想到这里,她也坐不住了,连忙催促道:“快给我说说,到底发生了何事?” 朱元璋就将事情讲了一遍,末了得意的道:“怎么样,咱乖孙厉害吧。” 马秀英不敢置信的看着朱雄英,这真是自家大孙子说出来的话?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老天开眼啊。 不过她心中虽然激动,面上依然保持着冷静,赞许道: “不错,有理有据,真是祖母的好孙子。” 朱雄英顿感扬眉吐气,激动的小脸通红,连谦虚都不会了,只是咧嘴傻笑。 朱标心中也很高兴,但却见不得老人如此宠溺孩子,就说道: “英儿能条理分明的说出这番道理,确实不容易。” “不过也是景恪教的好,也有方孝孺谦让,否则哪有他出风头的机会。” 朱元璋气道:“你不说话能憋死是吧。” 在母亲面前,朱标也难得硬气一回:“您这样,小心将他惯坏了。” 朱元璋更气:“你……” 眼见父子俩要吵起来,马秀英眉头一皱,道: “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一个皇帝一个太子,成何体统。” 父子俩都悻悻的闭上了嘴巴。 马秀英说道:“景恪教的好,是首功。” 陈景恪连忙谦虚的道:“娘娘过誉了,是太孙聪慧,臣不敢居功。” 马秀英笑道:“莫要推辞,我心里都清楚。” 陈景恪拱手道:“谢娘娘。” 马秀英点点头,继续说道:“方孝孺果君子也,对错分明,不会为了脸面强行辩驳。” 然后她摸了摸朱雄英的头,慈祥的道: “但英儿能活学活用,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想到驳斥的话,更是难得。” 朱雄英这会儿也冷静了许多,谦虚的道:“皇祖母说的是,若无景恪教导,我怎能说出这番话来。” 马秀英更是满意:“不错,你没有因此骄傲自大,祖母心里更开心。” “满招损,谦受益。望你日后也能虚怀若谷,善纳谏言,莫要刚愎自用。” 朱雄英郑重的道:“谢皇祖母教诲,孙儿记下了。” 这时,朱元璋殷勤的道:“妹子说的太好了,乖孙能这么聪明,你才是首功。” 马秀英瞪了他一眼:“你现在才知道啊?” 朱元璋连忙道:“咱早就知道了,你教导标儿的时候咱就知道了。” 马秀英给了他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然后道: “今日我高兴,告诉御膳房晚饭可以弄得丰盛一点。” 闻言,朱元璋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好好好,丰盛点好,告诉御膳房,将肥鸡肥肘子都给咱端上来。” 马秀英横了他一眼,却也没有反对,而是对陈景恪说道: “景恪,你也留下一起用膳吧。” 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 你见过朱元璋抱着肥鸡肥肘子狂啃的画面吗? 陈景恪算是见识到了。 说是狂啃有点夸张,但筷子确实就没停过。 如果不是马秀英拦着,都恨不得上手了。 陈景恪非但没有嘲笑,反而很是感慨。 洪武年间皇宫里的伙食,也就比一般人家好一些,稍微有钱的富户都比宫里吃的好。 马秀英规定,三日才能吃一次鸡,十天半个月才能吃一次肘子。 据说刚立国那会儿吃的更差,现在国力恢复了一些,才有所改善。 当然,这里说的吃鸡指的是整鸡,平日里还是能见到一点油腥的。 具体来说就是,早上吃包子白粥就咸菜,中午主食加一荤一素一汤,晚饭也比较清淡。 像这种整鸡整鸭整肘子,隔几天才能吃一次。 朱元璋小时候穷日子过惯了,啥都没吃过,落下个好吃的毛病。 现在阔了,自然想山珍海味奇珍异兽都品尝一遍。 只不过他懂得克制,这份食谱也是他和马秀英两个人一起制定的。 怕自己忍不住偷吃,就让马秀英来监督执行。 朱元璋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在勤政节俭这一块,堪称历朝历代君主里的独一份。 对此陈景恪只会佩服,又岂会嘲笑。 相比较老朱的粗犷,马秀英和朱标就比较注意礼节了,吃饭细嚼慢咽。 朱雄英倒是很想模仿老朱,但在祖母的照看下,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吃。 陈景恪自然没资格和他们同桌,一个人单独坐在一边。 但对臣子来说,依然是莫大的荣宠了。 当朝也就只有徐达、汤和等人,才有这样的殊荣。 在欢乐中,一顿饭吃完。 陈景恪本想就此告退,将空间留给一家四口, 哪知朱标却将他留了下来,商讨起宝钞的具体操作。 朱标先说了自己的计划:“我准备在明年二月秋税结束,宣布可以用宝钞交税。” “如此到下一次夏税征收还有四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尽可能的回收宝钞。” “如此,等来年夏收的压力就要小的多。” 陈景恪不禁点头,明朝前期推行两税法,分为夏税和秋税。 夏税是从夏收开始,到八月份结束。秋税从秋收开始,到来年二月结束。 所以,收税结束的时间,离来年夏税开征间隔有四个月时间。 利用这个四个月时间,足够回收市面上大部分宝钞,余下的那些已经无法对夏税造成冲击。 “殿下此法稳妥,臣无异议。” 在朱标心里,陈景恪就是当世最懂钱币的人,得到他的认可心里也松了口气。 “先用一月时间,将此消息传遍全国,让百姓知道宝钞可以交税。” “等到三月份再宣布可以用宝钞直接采购食盐,同时在应天府开启宝钞回收。” “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百姓的损失。” 虽然这么做依然会有些人利用信息差,从百姓手中收购宝钞。 但没有盐商加入,情况会好很多。 此时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帮百姓止损罢了。 闻言,陈景恪起身郑重的行礼:“殿下宽仁,臣代天下万民叩谢天恩。” 朱标叹道:“此乃朝廷政策之误导致,现在也不过是补救罢了,你不用谢我。” 陈景恪默然,这一点确实没办法否认。 宝钞弊政,皆源于朱元璋对货币认识不清所致。 不过还好,他不是那种讳疾忌医之人,及时补救尽可能的挽回一些损失。 之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陈景恪再次提出了建议: “建立专门的宝钞管理机构,负责研究钱币的发行,关注宝钞的流通情况……” 朱标颔首道:“说起此事,我正要找你。” “新的宝钞司已经在筹建之中,只是懂钱币的人太少了。” “就连父亲和我都一知半解,更不知道这宝钞司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又如何开展工作。” “还需你拟出一个章程,若有更详细的指导书籍就更好了。” 陈景恪苦笑道:“臣也是一知半解……” 朱标严肃的道:“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你已经是当世最懂钱币之人。” “若你也不敢肩负责任,恐怕不久后宝钞弊政就会重演。” 这时朱元璋、马秀英和朱雄英也走了过来。 朱元璋不满的道:“你小子怕个鸟啊,赶紧将书给老子写出来。” 马秀英知道他的顾虑,安抚道:“用你的话来说,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出事最好,出了事也不意外,没有人会怪罪于你。” “有任何事情,咱们再想办法解决就是。” 有了马秀英这话,陈景恪才放下心来:“是,我会尽快将所知写下来,供陛下参考。” 朱元璋说道:“这才像话,有劲儿就给咱好好使,咱还能亏待你不成。” 陈景恪唯有苦笑。 你老朱是什么人自己心里没点数吗?我就是怕出问题,到时候你将我给杀了。 要不是马皇后开口,你今天就是说破天,我也不会写这玩意儿。 又聊了一会儿宝钞的事情,几人就转移了话题,继续谈起状元楼里的见闻。 对于方孝孺的学问和人品,大家都表示了认可。 对于他的政治智慧,大家也一致认为很幼稚。 但相对于优缺点明显的方孝孺,老朱对别的学子的表现是极为不满的,鄙夷的说出了评价: “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朱雄英竟然反驳了他的话:“皇爷爷,我以为也不能全怪他们……” “大户人家姑且不论,一般人家倾全家之力才能培养一个读书人,指望其出人头地。” “科举只考经书……学习别的只会分心。” “他们本就没有名师教导,想脱颖而出就只能一心专研经书……” 朱元璋、马秀英、朱标三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反倒是朱雄英被看的有些忐忑起来:“我说错了吗?”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没有,你说的太对了,这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朱雄英摇头道:“不是,是景恪告诉我的。” 三人脸上露出释然之色。 马秀英赞道:“景恪看人看事总是这么独特,令人深思。” 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 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咱一直纳闷,读书人应该是个顶个的聪明。” “为何科举选拔上来的,多是空谈之辈,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 “要不咱就增加一些科目,考较读书人做事的能力?” 陈景恪连忙说道:“万万不可,普通人供养一个读书人本就困难,已无余力供其读更多的书……” “若增加科目,恐怕用不了多久满朝皆是公卿子弟,普通人再无翻身的可能。”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的点点头:“你说的对,是咱考虑的简单了,你可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摇头:“办法有,但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极难做到。” 朱元璋猛然就坐直了身躯,问道:“你说要怎么做?” 马秀英和朱标也同样看向他。 陈景恪心中一动,决定趁机给他们普及一下生产力的概念。 不管有没有用,先灌个耳音,时间长了总能有点效果的。 “发展生产力。” 朱元璋虽然不懂,却非常的兴奋。 盖因陈景恪每说出一个新词,都会提出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是,这个新方向都是有的放矢,能帮助到大明。 所以这会儿又听到一个新词,他自然很高兴。 马秀英和朱标也差不多。 朱雄英对陈景恪更是信服,听到他要讲课也很是高兴。 “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 陈景恪就把生产力

相关推荐: MIKUMI(H)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窥视   总有OMEGA想上我   但求其爱(年下1V1)   男娼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兽性狼爹抢妈咪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