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45章

第45章

,你就去问问陈景恪。” 朱雄英先是不解,马上就醒悟,这是要自己充当传话筒。 可为何不直接问陈景恪呢? 朱元璋也没有解释,朱标自然会去找陈景恪讨论,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培养朱雄英。 在传话的过程中,他也会下意识的思考。 从而加深他对这些问题的印象,有助于他的学习。 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而不是直接教。 是因为有些问题晦涩难懂,学起来也很枯燥。 通过这种方法,能让教学变得更有趣一些。 又检查了朱雄英的课业,老朱结束了这次谈话。 拿出自己刚才写的那幅字,递给朱雄英: “将这幅字给陈景恪吧,就说是我送他的。” 第116章 君臣之道 “好字。” 看着眼前的这幅字,陈景恪脱口而出。 因为小时候没读过书,后来又是当和尚又是讨饭,最后又当兵打仗。 很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朱元璋的字也就是一般。 事实上并非如此,他的字写的非常好。 不亚于许多书法家。 “笔锋犀利、骨力遒劲,这字当成传家宝都足够了。” “只可惜……要是有陛下的落款和印信就好了。” 看着品头论足的陈景恪,朱雄英嘴巴张了又张。 这明显是皇爷爷用来敲打你的,你心中就没有一点芥蒂? 咱们上午才在酒楼见过方孝孺,皇爷爷下午就写下了这四个字。 说明他在时刻监视你,你竟然也不生气? 朱雄英真的有些看不懂了,他都替陈景恪不平。 救了你的孙子,又救你媳妇,还给你全家治病,还毫无私心的将学识传授出去。 结果就换来了你的怀疑和监视? 只是尝试换位思考,他都觉得自己受不了了。 陈景恪竟然还能和没事人一样,实在看不懂。 看着怏怏不乐的朱雄英,陈景恪放下那幅字,笑道: “想不通?” 朱雄英直接说道:“想不通,别人被这样对待,会出于无奈假装无所谓。” “但我能看的出来,你是真的毫不在乎,甚至乐在其中,我想不通。”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大家都恪守其道,方能长久。” 朱雄英眉头紧皱,君主就能随意怀疑臣子,监视臣子吗? 这也不符合为君之道吧。 陈景恪有些头疼,这事儿还真不好解释。 再三斟酌之后,才开口说道: “衡量一个君主是否优秀,看的从来都不是私德,而是他的政绩。” “汉景帝性格暴躁凶厉,因为下棋发怒,就砸死了吴王太子,依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评价。” “唐太宗也有弑兄杀弟囚父的行为,依然不妨碍他是明君典范。” “秦皇汉武有着诸多暴行,大家依然称他们是有为之君。” 朱雄英头脑一片混乱,不对啊,不对啊,叶先生不是这么说的。 我看的史书上也不是这么说的啊。 可是,我为什么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呢? 陈景恪知道他为何会如此,或者说找大儒当老师,这是必然的结果。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他决定,趁此机会好好的给朱雄英讲一讲,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免得他也成为儒家口中的仁君。 “做人的标准和为君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做人,我们不能随便恶意揣测他人。” “可是一名优秀的君主,从不会把臣子的忠诚,寄托在个人操守上。” “在权力面前,人心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一旦品尝过权力的滋味,就很少有人能再保持不变。” “所以一名优秀的君主,不是用人不疑,而是不给臣子背叛的机会。” “有时候你越是器重一个人,就越是不能给他犯错的机会。”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确实有那么点道理啊。 就好像边军,后勤绝对不能掌握在边军将领手里。 难道是朝廷不信任将领吗?或许有。 但真正的目的,就是不给将领造反的机会。 这是一种双向保护。 既保护了国家安全,也保护了将领。 “我自大一点说,我拥有的知识独步天下。” “换成任何君主,都会怀疑我,害怕我造反。” “不怀疑我的君主,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这个时候,派人监视我就成了必然。” “而我知道有人在监视,就不会去做有违臣道之事,从而保全自己。” “所以陛下派人监视我,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朱雄英情不自禁的点头,可……为何总觉得怪怪的呢。 “你认为陛下送这幅字,是为了敲打我,但我认为是陛下给我的定心丸。” “君子慎独,只要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高枕无忧。” 最后这句话算是昧良心说的,可在朱元璋的监视下,还当着朱雄英的面,他能怎么说呢? 总不能直接说,你爷爷老阴谋论玩家了,从来不信任人。 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当然,他上面这番话也不算是胡扯。 不是他有奴性什么的。 既然到了皇权社会,就要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 给皇帝讲人权,那不是不屈,那是傻缺。 让朱雄英成为一个务实的皇帝,比让他成为所谓的仁君,要强的多。 宋朝的仁君多,可宋朝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 明朝后来也出过几个仁君,然后他们仁慈的后果有多严重,大家也都看到了。 朱雄英终于被他说服,重重点头道: “原来如此,景恪你放心,我一定不会给你犯错的机会的。” ??? 陈景恪一脸问号,我给你说这么多,合着是让你来对付我的是吧? 这一番对话,自然也毫不意外的,落入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他很是满意。 他满意的结果就是,马皇后邀请陈景恪的母亲冯氏入宫叙话。 然后马皇后非常喜欢冯氏,特意赐下一座宅院。 如果是朱元璋或者朱标这么做,肯定会引起群臣反对。 没有功劳岂能随意赏赐。 可是马皇后这么做,群臣只会乐呵呵的称赞皇后娘娘仁慈啊。 然后羡慕冯氏,运气真好。 陈景恪得知此事,分别去了乾清宫和坤宁宫谢恩。 他自然知道为何会赐这座宅院,不是因为自己母亲讨马皇后喜欢,而是奖励给自己的。 虽然一处宅子,远远抵不上自己立下的功劳,可这也是一种表态。 我们没有忘记你的功劳,只是一时间确实不太好封赏。 想想还真是难为老朱了,在不能封官封爵的情况下,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 新宅院就在皇城边上,地势可以说是应天府一等一的好,离他们家的医馆还很近。 说起来他们家也确实需要一个新住宅了。 之前的老宅子面积并不大,冯氏被封诰命,就显得寒酸了些。 只是应天城的房价寸土寸金,好的他们买不起,差的又不想买,就这样耽搁了。 老朱此举也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搬家就很简单了,用冯氏的话来说就是,新宅子是给陈景恪结婚用的。 他们夫妻平时还住在老宅子,只有逢年过节需要应酬,才会去新宅子住几天。 所以也不用怎么搬,带一些常用物品过去就可以了。 不过即便如此,陈景恪也办了一场乔迁宴,邀请了自己的一众好友。 就在他乔迁新居的时候,朝廷展开了接二连三的大动作。 引的朝野沸腾。 第117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 朱元璋在同时做出了两个决定,允许盐商以宝钞直接购买盐引,期限为三个月。 百姓可以携带宝钞,去太子在应天辖区内兴建的一百座仓库,兑换物资。 没有期限,随时可以去兑换。 兑换的物资包括布匹、粮食、食盐、茶叶、铁器等生活用品。 这个命令一出,朝堂瞬间就炸锅了。 而且这次不只是文官反对,连武将一系也出来反对了。 文官反对,是因为大明的赋税,半数来自于盐税。 允许盐商以宝钞兑换盐引,相当于是一分盐税都不要了。 即便只有三个月,那也支撑不住啊。 这里有一个让朱元璋很尴尬的逻辑,那就是文官默认宝钞就是废纸一张。 收回来就是打水漂了。 虽然这确实是事实,可还是很伤人的。 武将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以往都是盐商将粮食运送到边关,朝廷给相应的盐引。 现在盐商直接用宝钞买盐引,边关粮食怎么办? 朱元璋自然早就有了准备,他先是出手摆平了武将。 “去岁朝廷就往边关调拨了大批军需,足够大军用两个月。” “朝廷也会留出一部分盐引,分给边军运粮的盐商。” “且三个月后盐政就会恢复旧制,不会影响到边军粮饷。” 一句话就将五军都督府的嘴巴给堵住了。 然后就是文官:“从去岁开始,太子就在青州开辟盐田。” “本次所需食盐半数由该盐场出,另外半数由其余盐场出。” “如此既能缓解朝廷财政压力,还能造福于万民,诸卿不会反对吧?” “啊这……”曾泰等人哑口无言。 太子不知道从哪找来了晒盐法,征辟徭役在青州沿海区域,开垦盐田。 半年时间足足开出了万亩盐田。 为了保护这座盐场,还特意成立了一支五千人的水师,就驻扎在青州水域。 只是这座盐场有些神秘,直属太子管辖。 只见白花花的盐产出,却从未见一粒盐流出。 小道消息倒是很多,什么只要太阳晒一晒就有盐。 什么将粗盐洗一洗就出细盐了。 有些他们信,有些不信。 倒也不是没人试着提过此事,但都被皇帝给堵回去了。 然后就没有人再提此事。 但关于青州盐场的各种猜测,一直就没有断过。 此时众人才终于明白,皇帝和太子要做什么。 原来他们从去年开始,就在谋划宝钞之事了。 青州盐场、边关送粮,上百座遍及应天的仓库……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今天。 众人不禁为,皇帝和太子的谋划之深,感到佩服。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 这么大的事情,你们不和群臣商议就算了,执行也越过我们? 还有没有把我们当回事儿? 但没人敢将这句话说出口。 唯一能和皇帝分庭抗礼的,就只有丞相。 自从胡惟庸被杀,丞相一职被废,今日这种局面就必然会出现。 锦衣卫的出现是第一次,现在是第二次。 以后还会有更多次,他们必须要学会适应全新的制度。 不过比起这些,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皇帝和太子做这么多,图的是什么? 如果说单纯为了收回宝钞,完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要重建宝钞的信誉? 呵呵,别闹了。 别的不说,假钞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朝廷承认假钞,那就将面临一个无底洞。 不承认假钞,连带着真钞也一起废了。 哦,对了,好像还有金钞局。 可若想靠他们来打击假钞…… 想法不错,具体效果吗,只能说比没有强。 每打击一次假钞,都是对真钞信誉的一次伤害。 打击假钞越厉害,百姓就越不敢使用真宝钞。 所以,宝钞就是一个无解的弊政,只有皇帝还天真的相信它能起死回生。 不对,好像连太子也跟着犯糊涂了。 大明,真的是多灾多难啊。 群臣心中哀叹。 也有人幸灾乐祸,等着宝钞彻底毁灭的那一天,想看看皇帝和太子会是什么表情。 让你们废除丞相,不听百官之言,等着后悔去吧。 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的想法,朱元璋嘴角疯狂上翘,眼睛里闪过一抹得意: “诸位,咱偶得一奇法。以此法制作的宝钞,绝无被仿制的可能。” 群臣有些诧异,不是因为皇帝得到了奇法,而是惊讶于他竟然这么天真。 就连和朱元璋最熟悉的老臣,比如李善长,都百思不得其解。 上位今天很奇怪啊。 什么奇法?什么无法仿制? 这种三岁小孩都不信的事情,你竟然信? 这不符合他们对朱元璋的印象啊。 莫非皇帝老了,开始糊涂了? 可是皇后和太子呢?为何不出来劝说? 莫非是皇帝瞒着他们干的? 倒不是说,没办法造出那种难以仿制的宝钞,主要是百姓分辨能力有限。 假钞不需要造的多真,只要细节处理好一点,百姓就很难分辨的出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除非你能弄出那种,百姓一眼就能看出真假的钞票,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 不少人已经开始在脑海里构思,等会儿如何反驳皇帝。 当然,更多的人则忧心忡忡,生怕皇帝折腾宝钞,把大明给折腾破产了。 北元依然虎视眈眈,云南也正在打仗,倭寇也未扫除…… 大明此时可以说群敌环伺,若国库拿不出钱粮,真的有亡国之危。 虽然朱元璋严苛,杀人不眨眼,可没有人再想经历乱世。 朱元璋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那些嘲笑咱的,等回头再一一算账。 吊足了胃口,他才说道: “孙福,将新宝钞拿过来给诸卿看看,免得他们以为咱说大话呢。” “是。”孙福应了一声,回头道: “都上来吧,小心着点别将宝贝给摔着了。” 一群小太监鱼贯而出,他们双手皆举着一个托盘。 见皇帝如此自信,群臣也不禁生出了好奇心。 到底是什么样的新宝钞,竟然让皇帝如此自信? 直到他们看到托盘里,那六张颜色各异,会变换色彩的长方形纸条。 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这……真的是人间能有的东西吗? 第118章 神乎其技 曾泰以为自己见鬼了,使劲揉了揉眼睛,再去看发现真的会变色。 他犹自不敢相信,拦住一个小太监,伸手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张新钞。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入手竟觉得有些沉。 变换了一下角度,终于确定,不是自己的错觉,是真的会变色。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拦住小太监就开始上手。 邱广安拿起一张绿色宝钞,左右翻看,眼神里全是惊讶。 鬼使神差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搓了一下,只觉得细腻光滑,与以往的纸张手感皆不相同。 不只是墨有问题,纸也非同一般。 他心中不由自主的浮出这个想法。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小心翼翼的做了测试。 先是用手抖了抖,只听宝钞发出“哗啦啦”清脆的声音。 他顿时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绝非一般纸张能发出的声响。 其他人也察觉到了他的动作,也纷纷检查起来。 然后更多的秘密被发现。 群臣像是发现了宝藏,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众人,变得和菜市场一般。 “你看摸一摸,这突然竟然是凸出来的,两面都凸……” “我也发现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这纸真结实,比我们平日里用的纸要结实的多。” “还不起毛,我用手搓了许久都没起毛……” “我在衣服上搓都没起毛……” “快看快看……将宝钞放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用水写的洪武二字……” 众人心中吐槽,什么鬼,用水写的字? 纸沾了水不就坏了吗,还用水写字,你瞅瞅自己说了什么。 那名官员见大家不信,着急了,提高声音说道: “真的,不信你们看啊。真的是水……不是,是和水写的一样的字。” 众人见他不像是说谎的样子,也举起手中的宝钞,在太阳下观看起来。 果然发现了,和水写的一样的字迹。 连忙将钱放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字不见了。 用手摸,也没有任何沾水的痕迹。 众人再次震惊,这是什么手段,竟然能写出如此神奇的字。 李善长看着手里的那张红色宝钞,无比的震惊。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随即神色又变得复杂起来。 他越来越看不懂这位上位了。 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布局半年多。 这绝对不是以前的朱元璋能做到的。 倒不是说朱元璋目光不够长远,而是以他对宝钞的认识,不足以让他布出这样的局。 莫非是太子? 想到最近半年多,忽然变得神秘了许多的朱标,他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这让他的心情更加的复杂,有欣慰,有羡慕,也有嫉妒。 欣慰的是,太子才华出众。 朱标是他看着长大的,又素来对他恭敬,所以他对这个太子是没有间隙的。 现在见对方有出息,自然很高兴。 羡慕的则是,为什么你朱元璋有个这么好的儿子? 嫉妒的也差不多,什么好事儿都让你朱元璋一个人赶上了。 江山是你的,贤惠的媳妇是你的,孝顺有才能的儿子是你的。 现在又获得了这种神奇的技术,老天对你何其偏爱啊。 朱元璋看着混乱的朝堂,听着嘈杂的声音,非但没有生气,心中反而非常的得意。 想不到吧,惊讶了吧,现在知道咱的手段了吧。 没有一点准备,你们以为咱会如此大动干戈? 他早就已经忘了,刚发现假钞时自己是如何惊怒的。 眼见众人将新钞的秘密,发掘的七七八八,他干咳了一声: “咳……” 孙福马上领悟到他的意思,上前一步大声喊道: “肃静。” 连续喊了三遍,才有人注意到他。 看着龙椅上的朱元璋,群臣顿时反应过来,这是朝堂不是菜市场。 自己等人方才的行为,说小了是君前失仪,说大了就是目无尊上。 一想到这里,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返回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并没有生气,而是优哉游哉的问道: “新钞诸卿也看到了,以为如何啊?” 群臣犹豫不已,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 还是曾泰,率先站出来道:“神乎其技,真神乎其技也。” “有此宝钞在,天下将再无假钞也。”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这还真不是胡乱吹捧,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

相关推荐: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处女劫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天运贵女(全)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男娼   荆缠  sc.   总有OMEGA想上我   上下铺的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