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没成呢。 哪知朱标下一句话,就让她再次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不,其实这计划是景恪做的,我只是总结了一下而已。” “啊这……怎么可能。”福清公主不敢置信的道。 朱元璋笑道:“嘿嘿,景恪的本事大着呢,以后你就知道了。” 而朱雄英则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 我就说吗,父亲哪有这么深远的目光,肯定是景恪做的规划。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陈景恪有些莫名其妙,今天老朱父子俩这是咋了? 加入夸夸群了吗? “谢陛下、殿下夸赞,我也不过是偶有所得罢了。” 朱标笑道:“过度谦虚就是虚伪了哦……景恪的计划可不只是这些。” “他还计划,黄河改道完成之后,对淮水水系进行梳理……” “然后将北平打造成重镇,作为北方战略的支撑点……” 他将更长远的规划全部道出。 这些计划有的朱元璋都不知道,此时听闻,也不禁感到震惊。 但更多的是振奋。 因为他看到了前路,一条清晰且可行的前路。 不要觉得就是几句话,谁不会说啊。 以朱元璋的能力,会想不到这些? 然而还有句话,叫当局者迷。 我们觉得简单,是因为我们站在历史高度。 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是迷茫的。 他们只能从前人那里寻找答案,然后一步步摸索着来。 朱元璋就是如此。 没有人能告诉他,这么做是否可行。 再加上比较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不愿意信任别人。 就只能硬着头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直到陈景恪出现,才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尤其是经济之道,到现在他都依然稀里糊涂的。 这份迁都计划,也同样如此。 他根本就没想过,一个迁都计划竟然能牵扯到如此多的东西。 在他想来,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重新修建一座都城而已。 可是在陈景恪手里,却变成了涉及整个国家的布局。 借助洛阳都城地位,恢复北方元气,平衡南北方差距,减少两地矛盾。 这里面每一样都出乎他的意料。 如果不是朱标一点一点给他讲解,他都以为陈景恪在胡说八道。 这让他不得不再次感慨,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不过让他欣慰的事,自己儿子和孙子懂。 所以这一次选都,他彻底交给了朱标。 他自己,则躲在幕后为朱标查漏补缺。 朱标也没有让他失望,做的非常优秀,比他想的还要优秀。 这让他老怀大慰。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景恪的新都计划,远不止之前说的那些。 竟然还包括了北平,通过这一处地方,布了一个弥天大局。 有些东西他虽然不懂,却也知道,这个计划可行性非常高。 或者可以直接说,这就是大明未来十年规划。 一旦完成,大明的实力将会攀上数个台阶。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朱雄英兴奋不已,果然不愧是景恪,就是厉害啊。 福清公主已经震惊到有些麻木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真的只有十五岁? 不过很快她就清醒过来,看着那张地图,提出了一个疑问: “如此多的大工程,需要征用多少民夫啊。” “会不会引起民怨啊?” 第144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听到福清公主的提问,众人都笑了。 朱元璋解释道:“傻姑娘,谁说这些计划要短时间完成了,十年之内能完成就不错喽。” 福清公主这才反应过来,俏脸更红了,害羞的转过身去不敢看大家。 众人笑的就更开心了。 过了一会儿,陈景恪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我有一法,可在五年内完成这些计划,还不会引起民怨。” 朱元璋惊喜的道:“哦,快说是何法。” 朱标和朱雄英也高兴不已。 福清公主也顾不上害羞了,转过身惊讶的看向他。 陈景恪说出了两个字:“军户。” 朱标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连摇头道: “不成不成,军户供养军队已经非常辛苦,岂能再增加他们的劳役。” 征发军户做徭役,确实不会引起民怨,可会导致军队哗变,后果更严重。 朱元璋却比自己儿子想的更深,试探的道: “莫非咱的军户制也是弊政?”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陈景恪这么聪明,岂会不知道征发军户做徭役的恶果。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只能说明他对军户制有意见。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懊恼,自己反应还是有些慢了啊。 朱雄英耳朵马上就竖起来了,来了来了,熟悉的开场白又来了。 陈老师小课堂即将开课了。 福清公主则再次惊讶,什么情况? 陈景恪只是说出‘军户’俩字,自家爹爹竟然就开始自我检讨了? 而且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 怎么听上去,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陈景恪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啊,竟然让性格刚愎的爹爹变成这般模样? 看着有些不自信的朱元璋,陈景恪差点笑出声,面上装作一本正经的道: “对初建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但用不了几年,就只剩下弊了。” 朱雄英心里无比雀跃,景恪就是猛啊,一点面子都不给皇爷爷留。 福清公主则不由的担心起来,如此直言不讳,一点颜面都不留,爹爹恐怕要暴怒了。 然而下一刻,朱元璋的表现就让他惊掉了下巴。 只见老朱长长的舒缓了一口气,高兴的道: “还好,还好……咱这军户制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对吧。” 朱标简直没眼看了,这还是自家那个自信到刚愎的老爷子吗。 您老人家以前可是认为,军户制是留给子孙兜底的制度啊。 现在只是‘还算有可取之处’,就这么高兴了? 玩笑归玩笑,陈景恪却知道不能过。 老朱想卖萌,大家就陪着他稍微闹一闹,谁要真觉得他萌,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简单的玩笑过后,就开始讲正事:“臣以为,经过元末之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设立军户,让他们开垦荒田,既能果腹又可支撑军需。”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你别光拍咱的马屁,说缺点,说缺点。” 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 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皇爷爷的表情,比景恪讲课还有趣。 福清公主小嘴微张,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咳,那臣就妄谈几句。”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尤其是人心,变化的更快。” “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最终都会徒劳而功。”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么变不变的,不是要讲军户制吗? 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则非常淡定。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 看似与内容无关,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一种大道理。 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 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 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一日为军户,世世代代为军户。 除非皇帝特赦,否则永不能脱籍。 陈景恪的切入点,肯定和这有关。 “人在变,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 “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 “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 “纵观历史,莫不如是。” “就以北宋为例,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 “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遏制了百姓造反。” “等到了宋神宗时期,这些根本国策却酿成了三冗问题。” “几乎拖垮了北宋的财政。” “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却都不愿意改。” “因为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谁改就是与大家为敌。” “宋神宗算是比较有雄心的帝王,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 “他们君臣联手变法,最终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下失败。” “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么都想不到,他们自认为的立国之本,最终会拖垮自己建立的国家。” 听到这里,福清公主脸色再变,陈景恪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 就差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要是给外面的儒生听到了,必然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而且,自家爹爹可是写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守。 这不是在打他老人家的脸吗。 悄悄打量自家爹爹的表情,只见他面色凝重,似乎很不开心的样子。 不由得为陈景恪担心起来。 朱元璋的表情确实很凝重,他很清楚陈景恪为何要给他讲这一番话。 就是在明确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变的祖宗之法。 如果他设置这样的东西,将来就必然会拖累子孙。 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不这样做,万一出了不屑子孙随便乱改怎么办? 只能说,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不过他没有将这些告诉陈景恪,没有必要。 至少眼下,他们拥有一次重造乾坤的机会。 自己有魄力,有合适的接班人,陈景恪有足够的眼光和能力。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前都不一样吧。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说道: “咱知道你有能力,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想法最独特,看的最长远的人。” “有什么想法就和咱说,咱听不懂就给太子说,太子听不懂就过几年给太孙说。” “只要你是为大明好,咱保你无忧……” “嘿……咱说这话你肯定不信,但总应该相信皇后、太子和太孙吧。” “就算咱哪天想食言,他们也会护着你的,所以你可以畅所欲言。” 陈景恪确实不相信他的保证,但相信马皇后和朱标。 至于朱雄英吗,这货要是都不能信,那自己就太失败了。 所以,听到老朱后半句话,他顿时就放下心来,道: “谢陛下,臣一定尽展所能,让大明,让华夏文明,成为天下最耀眼的存在。” 朱标欣慰不已,自家老爷子终于学着相信人了。 朱雄英则毫无所觉,在他看来,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福清公主再次被震惊到麻木。 她都有些怀疑,自家爹爹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体了。 这话是他能说的出来的? 老朱接着又郑重的说道:“但你也要答应咱一个条件。” 陈景恪心道,果然,老朱肯定有条件。 “陛下请说。” 朱元璋说道:“如果咱、皇后、太子、太孙,都看不懂你的用意。” “不论你的计划是多么长远,多么的好,都暂时搁置。” “短时间内你都不准再提,也不准撂挑子。” 陈景恪这下真的感动了,他本以为朱元璋会提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竟然如此简单。 于是也郑重的道:“好,我答应陛下。”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氛围顿时就变得更为融洽起来。 朱标和朱雄英都很是开心。 福清公主终于接受了一个现实,陈景恪是特殊的。 朱元璋笑道:“哈哈,这不就妥了吗,来继续方才的话题。” 有些话说太多就显得矫情了,默契达成就无需再多说。 陈景恪也果断继续方才的话题: “建国之初,百姓刚刚从动乱中走出来,还一无所有。” “此时当军户对他们来说,就是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们自然非常开心,对陛下也感恩戴德。” “他们会积极的种田,会拼命打仗。” “既是回报陛下,也是保护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 众人都不禁点头,这一点分析的确实很好。 对一个乞丐来说,谁给他们一个馒头,谁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建国之初的军户就是如此。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又有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天下太平了,他们能吃饱穿暖了,追求也会变高。” “尤其是看到别人,可以经商,可以做工,可以读书参加科举。” “而他们,却只能当军户,什么都做不了。” “慢慢的,他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从原本的感恩,变成不满。” “但,若是朝廷能严格执行军户制,他们倒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毕竟军户虽然地位低下,又没有自由,却也比很多百姓要强上一些。” “怕就怕,制度会崩坏……而军户制,也必然会崩坏。” 众人都精神一振,终于要开始讲制度如何崩坏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首先是土地兼并,这是无法逆转的。” “当地方士绅强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军户伸手。”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熟读史书的他很清楚,兼并是无法阻止的。 自己可以靠杀戮解决,但不能指望后世所有子孙,都能如自己一般。 他只希望,彻底崩坏的局面能晚几年出现。 “最可怕的还是内部腐化……” “军户世袭,卫所从指挥使到千户百户,再到下面的小旗,大部分也是世袭。” “军队的规矩有多森严,陛下也清楚。” “面对上级,军户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大明军纪严明,军官还不敢太过分。” “但时间一长,军官必然会将军户当做奴隶一般使唤。” “而且是世世代代为奴,永远都无法摆脱。” “到那个时候,卫所就会成为军户的地狱。”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局面,只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还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上百万人。 关键这还是大明赖以生存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不造反就不错了,哪来的战斗力。 “军户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逃亡成为黑户。” “逃亡后,要么卖身给富贵人家为奴,要么就只能铤而走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危险的是等到敌人打来,朝廷就会发现无兵可用。” “若是发现的早还好,若是发现的晚,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发现了又能如何?” “改?这是祖宗之法,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庞大,会各种阻挠。” “不改,这就是身上的一个烂疮,会造成持续不断地流血,直到天塌地陷的那一天。” 朱元璋已经彻底被说动,斩钉截铁的道: “改,咱立即就改。” “此政始于咱,也要从咱手里结束,绝不能将问题留给后人。” “该如何改,你尽管说。” 朱标也不禁颔首,军户制确实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朱雄英依然很淡定,我就知道,只要景恪一开口,那必然是改。 福清公主一双美眸异彩涟涟,难怪爹爹和大哥对他的态度都如此特殊,果然厉害呢。 陈景恪感受到她的目光,只觉得有些怪异,不过也没多想,继续说道: “军户制至少还能坚持十年不会败坏,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解决。” “总体来说就是放开,有条件的还他们自由。” “就以这次营建新都,黄河改道为例。” “抽调十万军户前去营建新都,许诺他们,待都城营建完毕,就地为他们分配土地定居。” “这些军户必然会拼了命去干活。” “且他们对陛下都非常的忠诚,又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能更好的稳定新都。”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道:“好,这个法子好,咱觉得可行。” 他还举一反三道:“黄河改道也可以照此办理,到时在黄河沿岸为他们分配土地就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帮助朝廷完成这些大工程,还能妥善安置军户,可谓是一举多得。” 陈景恪嘴里的军户,并不是现役军人。 指的是现役军人的家属。 大明军制,从军户里抽调青壮参军,家人屯田。 所以,抽调屯田的军户,并不影响现役军队的数量。 因为自己的家人可以获得自由,还能获得土地。 现役军人会受到激励,作战更加勇猛。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军户制被取消,大明必须尽快确立新的军制才行。 否则很快整个军队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朱标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就问道:“军户制取消后,我大明该使用何种军制才好呢?” 众人目光都看向了陈景恪。 第145章 军功爵制 陈景恪说道:“其实军制没必要弄的太复杂,也没必要想太多新花样。” “纵观历史,不论王朝初期使用的是何种兵制,都会变成单纯的募兵制。” “我们只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就足够了。” 朱元璋失望的道:“直接采用募兵制吗?”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募兵的容易吃空饷,且战斗意志都不甚强。” 陈景恪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募兵制胜在灵活,出了问题更容易调整。” “只要出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就可以确保朝廷拥有一支十万人左右的精锐。” “能不能力挽狂澜不好说,至少能帮朝廷维持住局面。” 当整个系统全部烂掉,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制度都没什么用。 朱元璋也不得不认同,这话确实有道理。 朱标也是同样的想法,既然早晚都要进入募兵制,干脆从一开始就这么搞。 免得给后人留下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这时,福清公主疑惑的道:“只要奖赏足够,募兵的战斗力也可以很强呀。” “汉朝不就是靠着募兵,打出了大汉天威吗。”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此。 朱标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咳。”朱雄英干咳一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露出一口白牙道: “秦汉初唐的军队战斗力强,与军制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因
相关推荐: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欢乐颂之当关关遇见谭大叔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
穿成七零恶毒后妈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
但求其爱(年下1V1)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我在毛绒兽世当典狱长
兽性狼爹抢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