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74章

第74章

千万,土地不但没增多,还减少了。”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元璋也一脸愤恨的道:“对,查,一定要狠狠的查。” “十五年就是一代人,大明立国十七年,咱就不信一点人口都没增加。” “天天都喊着开垦荒田,土地还减少了……这是拿咱当傻子哄骗呢。”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等土地清查结束,金钞局那边也应该摸清了各地的经济情况。” “就可以着手对税务进行改革了,宝钞稽查司摇身一变,正式成为税务稽查司。” “这才是百年国策啊。” 朱元璋连连点头,夸赞道:“妹子懂的比咱还要多,这个经济咱到现在都还迷糊着呢。” 马秀英笑道:“我要是男儿身,哪轮得到你当皇帝。” “是是是,妹子你厉害。”朱元璋往她身边靠了靠,突然有感而发的道: “以前不是咱不想笑了,是实在笑不出来了啊。” “每天都是批不完的奏疏,处理一大堆事情。” “还要挖空心思为大明设计制度……” “咱又看不到未来,不知道设计的制度是好是坏。” “任何制度施行的时候,百官都会阻挠,会提各种意见。” “咱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私心,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不是咱想刚愎自用,是真的没有人可以给咱出主意啊。” 马秀英靠在他身上,安慰道:“我知道,你心里比任何人都苦。” “你也想找个人给你分担,就选中了胡惟庸,对他委以重任。” “但他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利用你的信任结党营私,还试图谋逆。” “也是他,让你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朱元璋欣慰的道:“还是妹子你懂咱,听你这么说,咱心里暖和啊。” “现在好了,政务上有标儿帮我,还有你这个贤内助为我出谋划策。” “制度设计上,也有了陈景恪。” “他不是目光长远,想法独特吗?” “那咱就将大明的制度,交给他来设计。” “咱也轻松了,他也觉得自己受到了重用,一身才华有了施展空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双赢。” “现在咱只需要盯着他们就好,有大把的时间,心也不用那么累了。” “心情好了,自然也就能开玩笑了。” 马皇后也高兴的道:“是啊,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朱元璋振奋的道:“本来咱还想着,再过上十年就将皇位传给标儿。” “现在看来,等新都建成,咱就可以直接退位了。” “到那时,咱就带着你游历天下,好好看一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马皇后很是向往的道:“好,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 关于军制改革的事情,越传越广,诸将心中都开始不安。 谁都不知道朝廷会如何改,会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关键是,这次改制的时机实在太巧了。 早不改晚不改,偏偏等到云南平定之后才改。 拿下这里,代表着大明正式肃清了后方的敌人,就只剩下北方的北元了。 说一声战事基本结束,也不为过。 至于北元,实力很强大,非一朝一夕所能覆灭,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点一点蚕食。 那么,就没必要维持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会不会裁军呢? 然后学习宋太祖,来一出杯酒退功臣? 虽然有点遗憾,但能功成身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怕的是皇帝学习汉高祖,来一个鸟尽弓藏。 所以不论是舍不得权力也好,还是怕死也罢,军中将领们都有些惶恐。 而普通军卒,他们关心的就比较简单的,军户取消后,如何安置他们。 大明的军户有两种,一种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一种是被强行划为军户的。 后者强烈的想要获得自由。 前者虽然虽然没有那么迫切,但也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再被军官们奴役。 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卒,都想知道更具体的情报。 然而朝廷关于这方面的口风很严,连李善长都不知道内情。 这更让大家坐立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一封诏书被送往北平,宣魏国公徐达回京。 朱棣不解的问道:“爹这时候叫您回京做什么?” 徐达斜睨了他一眼,小子跟我装傻是吧? 你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就不配当我徐达的女婿和徒弟。 被看穿的朱棣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看来军改之事是真的了,爹这是希望您回去坐镇。” 徐达这才满意的点头道:“军户制有大问题,只是以前没人能劝的动陛下,这次看来是有人说动他了。” “现在也正是军改最合适的时候,云南被平定,大明后方稳固。” “北元自洪武十四年被打残,就彻底失去了主动进攻能力。” “至少在三年内,大明不会再有大的战争。” “陛下选了个好时候……就是不知道新军制是什么样子的。” 朱棣有些遗憾,这也意味着三年内,他没办法主动出击攻打北元。 不过比起此事,他更关心另外一件事情: “您刚才说,有人说服了我爹,不知道是谁,竟有如此大的能耐?” 第161章 功勋九转 徐达慢里斯条的将诏书收起,问道: “你一个月和高炽通一封信,就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朱棣苦笑不已,自己这点小伎俩完全瞒不过老丈人啊。 索性也就不再套话,直言道:“高炽虽然聪慧,但毕竟年龄还小,能打探到的消息不多。” “不过,我从他的话里听出,爹娘和大哥很重视陈景恪。” “我也有想过会不会是他,可他才多大,依靠什么获得我爹信任的?” 徐达没有解释,而是说道:“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你无法理解的人和事。” “我以为我已经很高看陈景恪了,没想到他比我想的还要厉害。” 朱棣追问道:“他到底做了什么,您不能告诉我吗?” “不能。”徐达果断拒绝: “也不要试图招惹陈景恪,你惹不起他。” 朱棣有些吃惊,更多的是不服: “您莫要危言耸听,我堂堂亲王会怕他?” “爹还能为了他,将我杀了不成?” 徐达说道:“那倒不至于,但能让你变成一个普通的亲王。” 朱棣更加震惊,如果说这话的不是自己的老丈人,他肯定会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可正是因为说这话的是老丈人,他才更加震惊。 凭什么? 我爹是皇帝,我娘是皇后,我大哥是太子。 我是塞王,亲卫卫队过万,有权力调动北平的兵马。 这样的我,竟然不是一个小小伴读的对手? 招惹了他,有可能会被贬成普通亲王? 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将我爹给迷惑成这个样子? 连亲儿子都不顾了? 说起来他和陈景恪还是有些渊源的。 王妃徐妙云产下孩子之后,一直在使用陈景恪制定的疗养之法调理身体。 朱高炽在皇宫里,和他的关系也很好。 当然了,朱棣是不敢和陈景恪结交的。 你一个藩王私下结交太孙伴读,是何居心? 但他对陈景恪关注一点都不少。 别的不说,这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就足以让他关注了。 正因为熟悉,他也知道陈景恪比较受重视。 可怎么都没想到,竟然能重视到这种程度。 看着不敢置信的女婿,徐达感同身受。 他也是前几天没事儿干,拿着军用地图瞎捉摸,才意外发现了朝廷的布局。 迁都,黄河改道,宝钞新政,军制改革,军户修新都,在地方掺沙子…… 这些政策,拆开单独看,也都是利国利民之策。 真正让他心惊的是,这些大动作竟然都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局。 这些环节相互促进,减少其它环节的难度。 比如用军户修建新都,既节省了民力,又安置了军户,减少了军制改革的麻烦,还在地方掺了沙子。 宝钞新政也是一样,现在新钞推广已经进入瓶颈。 其一是新钞数量少不够用;其二是偏远一些的地方不好推广。 一个新都修下来,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修新都要投入海量的钱粮。 在不加税的情况下,朝廷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 宝钞新政的成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最近一直在关注宝钞新政,知道皇帝手里握着至少四千万贯新钞。 后续还有一亿多贯。 约等于朝廷不花一分钱修建了一座新都,还解决了钱荒问题。 这些事情,每一样单拎出来,他都要想很久才能明白。 可现在竟然有人能布一个这样大的局。 其眼界之广,智慧之高,胆量之大,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可现在有人做成了,就是那个少年,陈景恪。 他也一度怀疑自己判断错了,可将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一遍。 又‘审问’了自己的好大儿徐允恭,得到了更多内幕,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当时他比现在的朱棣还要震惊。 然后就是深深的庆幸,还好早早就和陈景恪结下了善缘。 他说朱棣惹不起陈景恪,也并非胡说。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知道了,一个这样的大才,和一个藩王儿子,哪个对朝廷更重要? 当那个藩王儿子,主动招惹这个大才的时候,该怎么做? 毫无疑问,将那个不开眼的儿子雪藏起来。 他相信,朱元璋也会这么做的。 想到这里,徐达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道: “好好做你的藩王,不要操心军事以外的事情。” 朱棣有些茫然,不懂岳父为何会和自己说这句话。 他本来就只对军事感兴趣啊。 最大的梦想就是深入草原,效仿霍去病、窦宪、李靖,封狼居胥。 徐达笑道:“不懂没关系,为朝廷守好北平就可以了。” “至于陈景恪……老夫没猜错的话,他很快就要成你妹夫了。” “啊?”朱棣再次愣了一下,这话题转的也太快了吧。 但这次他明白了岳丈的意思,自己的爹要用联姻的方式,来笼络陈景恪了。 即便到了现在,他也不完全相信徐达的话。 主要是太扯了。 那就借着此事,来推断岳父所言真假吧。 如果陈景恪真的娶了公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岳父所言为真。 那以后自己就要慎重对待,这位神秘的太孙伴读了。 徐达也知道,因为军改的事情,导致人心有些不稳,拖的越久就越容易出问题。 自己必须尽快回京坐镇。 所以也没有耽搁,将事情交代清楚,就乘船南下返回应天。 下船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家,而是进宫面圣。 见到老朋友,朱元璋高兴的道:“天德,你终于舍得回京了啊。” 徐达行过礼之后,才回道:“我接到上位的旨意,片刻都没敢耽搁,火速就回来了。” 朱元璋笑道:“咱就知道,你能明白咱的心意,此事你怎么看?” 徐达肯定的道:“我也以为当改,就是不知道上位准备如何改?” 朱元璋拿起一份方案递给他:“喏,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徐达双手接过,翻开看到第一页就惊呼出声: “军功爵制?这……上位您真准备采用军功爵制?” 看着他大呼小叫的样子,朱元璋心里就觉得舒坦,被震到了吧。 更震惊的还在后面呢。 “其实这套军制也不是咱想到的……嘿嘿,天德你猜猜是谁出的主意,咱保证你也猜不到。” 徐达心中马上就想到了陈景恪,但他并没有说出来。 而是假装没猜到,试探着说道: “莫非是太子?” 朱元璋摇头说道:“不不不,不是标儿,你再猜。” 徐达思考了一会儿:“莫非是皇后娘娘?”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猜错了,是咱的乖孙。” “啊?”徐达惊讶不已。 这次可不是装的,而是真的惊到了。 他本以为是陈景恪,没想到竟然是太孙。 太令人不敢置信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低头仔细翻看起手中的方案。 他很好奇,太孙到底想出了什么样的方案。 军功爵加募兵制。 在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这套看似简单的制度,有多实用。 继续往下看,分为勋和爵两种。 勋分为九等,一级公士,二上造,三骑尉,四大夫,五公乘,六庶长,七都尉,八护军,九柱国。 一二三为下三勋,可以通过斩首获得。 四五六为中三勋,需要诸如先登、破阵、斩将、夺旗等大功,方可获得。 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斩首获得,但需要达到百人斩才行。 七八九为上三勋,普通士兵已经没有机会获得了,只有通过指挥军队破敌才可以获得。 徐达的感觉是,简单,但足够完善,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再看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爵比勋的地位更高,非大功不封。 但可以和勋同时获得。 看到这里,徐达就明白,这是参考了隋唐的功勋制度。 不过也正常,唐朝离大明更近,相关记录更加详细。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真的要采用军功爵制了。 耐住性子继续往下看。 勋是降等继承,降到一级公士就不会再往下降了。 爵分为两种,加开国和不加开国,加开国就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不加开国就需要降等袭爵,但也同样不会降到一无所有。 朝廷特设了一个准爵:轻车都尉。 降到轻车都尉,就不会再降了,可一直传承下去。 再看勋爵的具体待遇。 爵和之前的没太大不同。 主要是轻车都尉,特权就三个:见官不拜,免徭役,出仕的资格。 勋的待遇主要有两大块,授田加特权。 每一级都会授予相应的土地。 特权更多是荣誉性质的,比如一级公士,特权就是见官不拜,免徭役。 越往上特权就越大。 但不论是勋还是爵,都没有免税特权。 看完之后,徐达就一个想法,满意,太满意了。 比想象中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皇帝竟然要搞军功爵制,这是他最没想到的。 募兵,简单直接,不用害怕有什么后患。 军功爵制能激发军队的最大战斗力。 两者配合相得益彰,可为百年国策。 朱元璋问道:“天德,这套制度如何?” 徐达激动的道:“好,实在太好了,全军将士必将拥护此法。” “太孙果然聪慧,竟能想到如此良法,未来必为一代明君。” 朱元璋心满意足,大笑道:“哈哈……天德过奖了,小孩子不经夸的。” 徐达心下好笑,这上位提起孙子,就和变了个人一样。 这哪是不让我夸,是嫌我夸的还不够狠。 “诶,上位此言差矣。纵观史册,哪位君主十岁时能有太孙这般见识。” “不,只有见识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胆魄,才敢在军制上建言。” “上位,别的不说,就这培养后人上,咱对你是心服口服。” 朱元璋笑的脸上都开了花一般:“那是,乖孙可是咱手把手教出来的,能差的了吗。” “有这样的继承人,百年后咱也能放心闭眼了不是。” 别人听到什么闭眼啊之类的,肯定会说陛下长命万年之类的。 但徐达不是,他闷闷不乐的道: “你倒是能放心闭眼了,可我连孙子都还没见着呢。” “不行,将来我有孙子了,上位你也要给我教好了才行。” “要不然,我这眼睛可闭不上。” 朱元璋非常得意,说道:“好,等你有孙子了,咱也帮你调教调教。” “允恭也快加冠了吧,他的婚事你是怎么想的?” 徐达放下手中的方案,说道:“离加冠不还有两年的吗。” “先让他闯一闯吧,等成了婚心里有了牵挂,就不如现在用心了。” 朱元璋知道他有自己的打算,也没有再劝,只是说道: “咱倒是挺喜欢允恭这孩子的,可惜适婚的公主只有福清,已经许给了陈景恪。” “要不然,咱们可以再结一次亲。” 即便早就猜到了,但听到朱元璋亲口承认,徐达还是忍不住感到震惊: “上位,那些事情,真是他的主意?” 朱元璋笑道:“咱就知道你能猜到,怎么样,是不是很吃惊。” 徐达点头说道:“是,我刚猜到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疯了。” “给我家老大写了好几封信审问,才敢确定是他。”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可怕了……看到他,我真觉得自己老了。” 朱元璋叹道:“是啊,咱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向来是不服人。” “连咱都不得不承认,在制度设计这一块,咱不如他。” “他的很多想法,给咱解释,咱都听不懂。” 徐达眉头一皱,严肃的道:“上位,若你都不懂……需谨慎提防啊。” 还是老兄弟靠得住啊,朱元璋心中想到,颔首道: “你放心,咱心里有数着呢。” “在这一点上标儿比咱强,最难的那个经济之道,他就能看懂。” “现在这一块,也都是他在负责。” “还有乖孙,别看年龄小,比标儿懂的还多呢。” 说道这里,他突然兴奋的道:“咱给你说个趣事,你可别给透漏出去了啊。” 徐达赶紧凑过来:“我的嘴巴你还不相信吗,严得很。” 朱元璋嘿嘿笑道:“咱的乖孙和陈景恪一起,把蓝玉都给耍了……” 听完事情的经过,徐达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蓝玉啊蓝玉,没想到你也有今天。” “我真想看看,他知道真相后是什么表情。” “不过还是不要让他知道的好,只要他能遵守誓言收敛脾气多行善事,就是一件大好事。” 两人又嘀咕了一会儿八卦,再次谈起正事。 看着手中的军改方案,徐达提出了一个问题: “文官恐怕不会同意这个方案吧?” 第162

相关推荐: MIKUMI(H)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窥视   总有OMEGA想上我   但求其爱(年下1V1)   男娼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兽性狼爹抢妈咪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