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句话。” “现在好了,能和太孙说上话,我死也瞑目了。” 这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老朱和朱雄英并不是特别像。 用马皇后的话来说,朱雄英的脸型轮廓更像常妃,只是少了几分秀气多了几分俊朗。 不过一个老臣说像,饱含的是忠诚,自然没谁会去计较。 对于这些忠心的老臣,朱雄英自然知道怎么做,一番宽慰。 “……皇爷爷也是知道宁提举的,夸你为人忠诚船造的好,是大明的栋梁。” 一番话说的宁吉忠当场跪下,朝应天方向磕了几个响头。 然后又朝朱雄英磕了几个头,再起身额头已然青紫。 看的众人感动不已,朱雄英目光里也多了几分柔和。 陈景恪在感动之余,也不禁感慨。 难怪这人能从工匠变成官吏,这一番做派,就不是普通工匠能做出来的。 之后,一行人进入船场。 很明显能看得出来,船厂是经过刻意打扫的,到处都很整齐干净。 朱雄英兴致勃勃的来到码头,近距离观看这些大船,所带来的震撼更加强烈: “这些宝船是准备出海用的吗?” 宁吉忠回道:“这微臣就不知道了,去年陛下下令,着三处船厂每家打造二十艘五千料宝船,于今年年末交船。” “这四艘就是第一批打造出来的,还有八艘已经在建造中……” 朱雄英问道:“时间可不多了,能来得及吗?” 宁吉忠自信的道:“可以,咱们已经很久没造这种大船了,也缺少熟练的小工。” “这四艘船是给大家练手用的,也是为了锻炼小工。” “现在人员已经磨合好,接下来速度就快了。” 朱雄英点点头,又指着对面的船问道:“那些是新式战船吗?” 宁吉忠敬佩的道:“是的,都是新式战船……” “真不知道这是哪位大匠的手笔,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新式海船抗风浪能力倍增,深海航行也可保无恙。” “真想拜访一下,亲自向他请教造船技艺。” 朱雄英笑道:“想拜访他还不简单,那新式海船就是我身边这位陈伴读设计的。” “啊?”宁吉忠非常惊讶,将信将疑的道:“这……这……陈伴读懂造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不懂造船,但我懂学问。” “根据我所学,推测什么样的船抵抗风浪能力更强,然后将想法告诉你们。” “你们再根据这些想法,建造出新式海船……” “所以,这些船是我们共同研制而成,非我一人之功。” 宁吉忠嘴巴张了又张,最终化为苦笑: “是啊,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不懂学问,只能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难设计出新的船型。” 陈景恪点点头,何止是造船业,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普遍都是这种情况。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照着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现的天才,或者某人灵光一现。 五千料的大船,其实是宋朝时期的技术。 元朝继承,然后再传承到明朝,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 接下来,朱雄英先后登上宝船和新式战船,参观一下内部情况。 他发现新式战船上,留有很多小门,就问道: “这是做什么的?” 宁吉忠介绍道:“这是给火炮留的口子……” 陈景恪惊讶的道:“火炮,现在火炮已经上船了?” 宁吉忠笑道:“陈伴读哪里的话,火炮早就上船了。” “当年陛下率领水师攻打伪帝陈友谅,很多船上就装有火炮。” 朱雄英也说道:“确实如此,皇爷爷乘坐的船,就被火炮击碎了,还好他提前一步换乘了船只。” 宁吉忠恭维道:“陛下乃天命之主,自有天佑。” 陈景恪确实有些惊讶,他以为炮舰是西方搞出来的玩意儿,没想到中国那么早就有了。 但……可惜啊,没有后续发展。 这时宁吉忠说道:“大炮又沉又笨,发射速度也慢,也就前面还有点用。” “真正决胜负的,还是近距离跳帮战。”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但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就好好弄一弄火枪火炮。 虽然他不是搞机械的,也不是军工达人。 但一些纪录片还是看过的,知道大致的发展过程。 就和造船一样,提出发展方向,让工匠们去研究就可以了。 大明不缺优秀的工匠,缺的就是有人指明方向。 站在船头甲板吹着海风,朱雄英问道: “这些宝船,制造很难吧?” 宁吉忠不无得意的道:“很难,现在大明能造出这种船的,只有青州、泉州和宁波三家船厂。” “青州船厂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我们这里抽调的。” “他们那里技艺最好的大匠梅艨,就是我们船厂梅老实的儿子。”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梅老实,梅艨、梅船、梅舷、梅艄,父子五人是大明造船技艺最高的人之一。” “尤其是他们还是父子,更是难得。” 宁吉忠有些惊讶,说道:“陈伴读见识广博,确实如此。” “他们或许技艺不是最好的,但父子五人都是造船大匠,在大明都是独一份。” “只可惜……”说着他摇摇头,没有继续往下说。 朱雄英眉头一挑,问道:“哦,可惜什么?” 宁吉忠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梅老实和我一样,很早以前就追随陛下,造船技艺比我还好。” “只是为人老实不善言辞,建国后封赏,只得了一些赏钱。” “然后全家就被划为匠籍……四个儿子,到现在还有两个没讨上婆娘。” 朱雄英惊讶的道:“为何会如此?他们技艺如此高超,应该会有很多女儿争相嫁给他们才是。” 宁吉忠摇摇头,有些话他不敢说。 陈景恪却知道是什么原因,叹道:“匠籍地位低下,子孙世世代代为匠籍。” “莫说是好人家的女儿,就算是勾栏女也不愿意嫁给他们啊。” 宁吉忠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陈景恪,没想到他竟然了解的这般清楚。 朱雄英脸色有些难看,问道:“是如此吗?” 有人带了头,宁吉忠也不再隐瞒,说道: “却如陈伴读所言,梅老实那两个儿子能娶上婆娘,还是用女儿和别的工匠换亲换来的。” “只可惜,他只有两个女儿……” 匠籍如奴籍,一入匠籍子子孙孙为奴。 不能脱籍,不能从事本质工作以外的任何工作。 免费替朝廷干活,领着微薄的俸禄,大多数时候俸禄都发不下来。 哪家的达官贵人想建房子了,也可以免费从工部借工匠…… 工匠的地位有多低呢,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身份。 自家的女儿,是绝不可能嫁给别的工匠的。 一般也会找个好人家,半送半嫁的脱离苦海。 除非是两家换亲,就如梅老实的两个儿子一样。 否则,除非走狗屎运,只能一辈子单身。 朱雄英的心情沉重了许多,也不见了刚才的兴奋: “带我去船坞看看吧。” 宁吉忠摸不清他的心思,不敢再说什么,在前边引路来到船坞。 巨大的工地上,数千人在忙碌着,几艘巨舰一点点成型。 这些工匠的衣服应该是洗过的,但基本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没有见到一个衣服是完整的。 徐允恭小声的说道:“这些工匠全都剃发了。” 陈景恪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只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宁吉忠连忙解释道:“这是和水师学的,武定侯说这是……” “哦,对了,这就是陈伴读提倡大家剃发的。” “工匠干的就是辛苦活,头发长很不方便,所以也剃了。”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剃了好,过几天我也准备剃了……梅老实呢,让他老见我。” 宁吉忠迟疑道:“这……他没见过世面,我怕他不懂礼冲撞了太孙。” 朱雄英说道:“没事,我不会与他一般见识的,让他过来吧。” 陈景恪也说道:“去吧,说不定有好事呢。” 因为改进新船的事情,宁吉忠对他反而更信任一些。 见他如此说,也就没有在多想,就差人去将梅老实喊了过来。 没多久,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头,被带了过来。 “噗通……”老头连头都不敢抬,远远就跪在地上磕头: “草民梅老实参见太孙……” 说完就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从不停颤抖的身躯,就能看出是多么的紧张。 朱雄英说道:“起来吧。” 梅老实却像是没听到一般,依然跪着一动不动。 宁吉忠生怕朱雄英生气,连忙呵斥道: “梅老实,还不快起来。” 朱雄英却伸手拦住他,说道:“不用为难他了……给他们父子放匠为良,并授予官职。” 宁吉忠狂喜,连忙道:“谢太孙,谢太孙……” 然后就发现梅老实依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连忙冲过去狠狠一脚蹬在他的背上: “你个混账,还不快谢恩。” 梅老实似乎才反应过来,但依然没有开口,只是不停的磕头。 只是几下,脚下的石头就出现了血迹。 朱雄英深吸口气,也没了看下去的心思,一甩袖说道: “我累了,回去歇息吧。” 说完转身就走。 宁吉忠拔腿就跟了上来,说道:“太孙莫要与他这蠢人一般见识,回头我狠狠教训他。” 朱雄英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陈景恪出声道:“宁提举无需解释,太孙心如明镜,什么都知道。” 宁吉忠这才闭嘴,殷勤的在前方引路。 方才他趁机提起梅老实,本意是看太孙能不能赏赐点财物。 有了钱,梅老实就可以给两个儿子买媳妇。 谁知道竟然直接放良了,还要授官,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惊喜。 都说太孙乃天命之主,将来他登基必将造福天下。 看来传言确实是真的啊。 还有这个陈伴读,传说里的应命贤臣,果然贤明。 大明未来可期啊。 第214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 回到安排好的住处,朱雄英叹道: “之前你总是和我说,匠籍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阻碍。” “我一直想不明白,此法明明是为了保护工匠。” “防止因人员变动导致技艺失传,为何会反过来阻碍生产力发展?” “现在才明白,匠籍之害竟如此之大。” “连梅老实一家这样的大匠都尚且如此艰难,更遑论其他工匠了。” 陈景恪回道:“情况或许比你想的还要严重,徐老大应该知道一点。” 朱雄英将目光看向徐允恭:“将你知道的告诉我。” 徐允恭本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但朱雄英问了,他也没准备隐瞒。 就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讲了一下。 朝廷嘴上说给工匠发俸禄,但那点钱吃饭都不够,还很难全额拿到。 大部分都被官吏找各种理由克扣了。 怕他们的心野了,还不允许接私活赚钱。 工匠的生活也就比乞丐好那么一点。 所以即便再苦再累,都期盼着朝廷能有活分派给他们。 不是因为他们想干活,而是差遣一般都管饭,不用饿死。 然而很多时候,连这点小小的祈求都是奢望。 应天的达官贵人驱使工部的工匠,就和驱使奴隶一般。 干活不给钱不管饭,做的不满意动辄惩罚。 因为不属于朝廷差遣,工部也不管饭不给工钱。 所以匠籍之下哀嚎一片。 朱雄英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对生产力、对工匠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只是绝想不到,工匠面临的情况竟然如此悲惨。 这才是立国之初就如此了,以后更是难以想象。 他没有问这种事情群臣是否知道,因为他知道答案。 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说的更狠一点,皇帝难道就不知道? 没人在乎罢了。 不,应该说他们很在乎。 如果匠籍取消了,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吏去剥削谁去? 文武百官想修建亭台楼阁,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就要花更多的钱。 所以匠籍必须存在。 至于工匠的死活?那是朝廷的问题,和我们有啥关系。 和你们没关系,和我有关系,和大明有关系。 朱雄英斩钉截铁的道:“回京之后我亲自去和皇爷爷说,废除匠籍,彻底还工匠自由。” 徐允恭说道:“太孙仁慈。” 陈景恪也很欣慰,没白教这么久。 大明的未来不看朱元璋,也不看朱标,要看朱雄英啊。 “作为一名优秀的君主,不能只提出问题,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废除匠籍很简单,我相信陛下也不会驳你的面子,但废除之后呢。” “皇家是需要工匠的,而且匠籍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废除匠籍之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雄英很自然的道:“那不是有你吗,随便想想不就有主意了。” 陈景恪:“……” 徐允恭差点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连忙捂住嘴。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你是君主,必须要有自己的主意,要不然很容易被下面的人骗。” 朱雄英斜睨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我傻,谁都信呐?” 然后干咳一声,一副语重心长的道: “景恪啊,现在知道我对你多信任了吧,是不是很感动。” 陈景恪:“……” 要不是看在你是太孙的面子上,今天非揍你一顿不可。 第二天早上起来,陈景恪就找来了几个铁匠,准备打造几样小玩意儿。 以前他只是理论上告诉朱雄英,工匠和生产力的重要性,终究是隔着一层。 今天他准备小露一手,用事实强化这个概念。 这样即便是有人反洗脑,也很难起到作用。 他也没准备搞什么黑科技,全是当前技术能轻松达成的。 真的就是一些小玩意儿。 首先是针对马车的,他设计了弹簧和轴承。 弹簧除了让马车舒适一些,别的作用暂时难以体现出来。 轴承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的作用是肉眼可见的。 没有轴承的时候,轴和轮子是直接接触的,太容易磨损了。 出一趟远门,要随身携带一堆车轴,随时更换。 有了轴承,更加省力,还节省车轴。 考虑到这个年代钢铁质量不过关,他没有搞滚珠轴承,而是弄出了柱状轴承。 虽然效果没有滚珠轴承好,但比起没有轴承,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了。 找来熟练工匠,纯手工打造,很快轴承和弹簧全部弄了出来。 一通捣鼓之后,一辆新型马车诞生了。 谁见了都说好。 朱雄英吐槽道:“有这样的技艺,为何不早拿出来?”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你以为这两样东西,就只有这一点用处了吗?” 然后他又指挥工匠,弄出了滑轮组。 当陈景恪利用滑轮组,轻松吊起几百斤重物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 尤其是宁吉忠,更是惊喜的道:“太好了,有了此物我们造船的速度能加快数倍。” “陈伴读果然学究天人,老朽佩服,佩服啊。” 朱雄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也跑过来试了试。 虽然不如陈景恪那般轻松,却也将重物给吊了起来。 “好好好,果然是好东西……” 这还不算完,陈景恪又提出了一个龙门吊的概念,让宁吉忠等人进行研究。 至于龙门吊这个名字是否犯忌讳——此时需要某太孙出来背锅。 这是太孙亲口赐下的名字,谁敢不同意? 对此,朱雄英连翻了好几个白眼。 宁吉忠对陈景恪已经彻底心服口服,立即带人研究设计,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先打造了一个小型龙门吊,轻松了吊起了几千斤重的木头,并准确将其安放在预定位置。 所有参与的工匠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就连沉默寡言的梅老实,都激动的说道: “有了这个龙门吊,造船的速度能提高几十倍。” “很多为了节省人力,需要拆开一点点建造的结构,可以先弄好用龙门吊安装在上面。” 于是,一个更加庞大,能适用五千料大船的龙门吊,就提上了日程。 这还不算完。 很快舟山水师统领、武定侯郭英,前来拜见太孙。 对他,朱雄英还是保持着足够礼遇的,亲自接见一番嘘寒问暖。 郭英对太孙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不敢有一丝轻慢之处。 这些都不是重点,当郭英见到滑轮组之后,也是惊喜不已。 “有了此物,我们升降船帆就能变得更加轻便……” 然后他又解释了升降帆的重要性。 现在升降帆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一点点拖,非常的费力还麻烦。 根据他的估测,有了滑轮组,能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还能节约出至少一刻多钟的时间。 遇到敌人的时候,升降船帆的速度越快,就意味着准备时间更短,能更快投入战斗。 那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还有就是应对风浪的能力更强,海上气候多变,需要不停的调整风帆的高度。 有时候突然来大风了,就要紧急降帆。 一个操作失误,就是船毁人亡。 总之就是,有了滑轮组,对水师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提升。 解释过后,郭英立即请求,让宁吉忠等人研究滑轮升降。 此时他对陈景恪更是充满了好感。 原本他在宫里的妹妹就暗示过他,陈景恪不简单,宜交好。 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礼节性的打了一下交道。 随着陈景恪逐渐走向台前,他才知道妹妹为何要如此叮嘱自己。 可惜,此时再去结交已经晚了。 只是他没想到,陈景恪竟然还懂工匠之道,果然是全才啊。 军事方面的应用,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技术进步的威力。 朱雄英现在就是如此,原本他以为滑轮组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还能应用到军事领域。 当即就下令宁吉忠研究。 同时,命人将滑轮组、龙
相关推荐:
MIKUMI(H)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窥视
总有OMEGA想上我
但求其爱(年下1V1)
男娼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兽性狼爹抢妈咪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