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16章

第116章

冈本日川更是得意,大笑道:“哈哈,五千人,活跃在大明周边的武士七成都聚在这里了吧。” “可惜,大明的水师占据了对马岛,堵住了最方便的航线。” “我们再想出海来大明,就只能走琉球这条危险的路。” “否则这次我们能召集更多的武士。” 松下纯太郎恭敬的道:“是的阁下,接到您的邀请后,至少七成武士到来。” “足见您在武士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冈本日川心下非常得意,说道: “不过若非大明水师,将注意力全放在了对马岛,导致后方空虚,我们也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松下纯太郎敬佩的道:“阁下英明,相信将来,你一定能重现家族荣光。” 这话正说到了冈本日川的痒处,只听他大笑道: “这一天不会太远的……不,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顺利攻下长乐县,抢夺了停靠在太平港的船只,我们就可以招募更多的武士。” “若能抓到那位晋王,就更好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携带荣光返回日本。” “两位天皇不论是哪一个,都要将我等视为座上宾。”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 “纯太郎,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我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到时我会在我的封地内,为你划分一块封地,让你的家族世代享受富贵。” 松下纯太郎激动的道:“谢阁下,我将誓死效忠阁下。” 冈本日川是日本没落贵族子弟,但愿意冒着风险来当倭寇的,又有几个不是落魄者呢。 矮子里选将军,他这个拥有贵族血脉的人,在倭寇中有着极高的名声。 很多人慕名加入他的麾下,让他成为倭寇中势力最强的首领之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见识上他确实比一般的倭寇要强的多。 别的倭寇还在想着,怎么劫掠商船的时候。 他已经趁大明朝廷不备,上岸去劫掠村镇了。 后来和大明的走私商搭上了线,靠着走私商和大明官吏勾结在一起。 有大明内部人提供的情报,他总能见缝插针上岸劫掠。 在明军到来之前,及时撤走。 三番五次之后,他在倭寇里的名声就愈发响亮,更多的人追随他。 后来大明全面禁海,并将沿海的百姓迁往内陆,他们的劫掠行为才被遏制。 不过靠着准确的情报,他们依然时不时的就能得手一次。 这次广州的几家合作的宗族和官吏,一起找到他,邀请他再次出手。 本来他还奇怪,为何会这么多家一起找过来? 莫非是有诈? 了解详细情况,才放下心来。 朝廷在对付宗族势力,南方的宗族基本被一扫而空,接下来就轮到两广了。 这些宗族势力不想坐以待毙,准备放手一搏。 有些官吏则是宗族被毁,想要复仇。 他们会想办法,将朱棡诓骗到长乐县。 然后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伪造成倭寇破城将其杀死。 而倭寇可以在城内劫掠一番,太平港里停靠的船只,也可以送给他们。 要知道太平港是福州最大的造船厂,最近两年朝廷下令打造各种船只。 太平港就得到了扩建,并被分派了任务。 现在港口里就停靠着两艘五千料宝船,还有其它各式船只近百艘。 将这些船全抢走,他们的实力就可以发生质的变化。 尤其是大明的新式海船,他们眼馋很久了。 如果能抢到几艘掌握制造方法,那才是真的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日川冈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做美梦的时候,大明内部局势出现了变化。 那些宗族和官吏的完整计划,是番蛮部落和倭寇同时发动袭击,彻底将两广的水搅浑。 并借倭寇之手杀死朱棡。 然后他们再摇身一变,以官方的身份镇压番蛮部落的叛乱。 再和倭寇演几场戏,赚取一些功劳。 可谓是一石多鸟。 然而计划是好的,一开始也比较顺利。 可没多久,番蛮部落突然变卦了。 本来商量好的结盟条件,就差最后一步了,番蛮首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突然就开始拖延起来。 那些人开始着急了,四处打听情况。 然而就在这时,两广几个大部落联合派出信使找到朱棡,希望能和太孙见一面。 他们可以献上户籍名册,但必须得到太孙的当面承诺。 却原来是朱雄英在江西等地,安抚蛮夷、治理血吸虫的事情,传到了两广,传入了番蛮耳朵里。 他们看到了另外一条出路,一条更加符合自己利益的出路。 能好好生活,自然也就没兴趣继续和朝廷对抗了。 两广不比别的省份,此时蛮夷占据大多数,他们一直游离于朝廷统治之外。 就算是性情傲慢的朱棡,面对这个条件也不敢怠慢。 一边稳住信使,一边将消息送回应天。 朱元璋收到情报,兴奋的一溜小跑找到马皇后炫耀: “妹子你看到了吗,什么叫王者,这才是真正的王者。” “咱的乖孙,只凭借名声,就能让蛮夷臣服。” “哇哈哈……咱的乖孙比咱强,大明必将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马皇后也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声道: “好好好,英儿这一次出去,收获太大了。” “本来只是巡视一下地方,长长见识,不成想竟然能做出偌大的成绩。” “从此以后天下归心,你也不用担心,他降不住那群文武大臣了。” 朱元璋哪还有一点洪武大帝的威严,得意的笑道: “嘿嘿,不担心不担心了,你是不知道群臣对乖孙有多尊崇……” 夫妻俩乐呵呵的讨论了一会儿自家宝贝大孙子,才开始谈起正事。 马皇后问道:“你准备怎么处置,要不要让英儿去两广?” 朱元璋叹道:“孙大不由爷啊,我不让他去,他也不会听的。” “让他去一趟也好,有陈景恪跟着,应该出不了问题。” 很快朱元璋的诏令下达,命太孙前往两广,全权代表朝廷安抚番蛮部落。 接到命令,朱雄英笑的那叫一个得意: “嘿嘿,你们拦着不让我去两广,现在不还是要让我去吗。” 陈景恪已经习惯了他的偶尔不着调,面色平静的道: “看来你的名头在蛮夷那边很好用,如果此行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你的声望就能彻底树立起来。” “日后朝廷再处理番蛮事务,就会容易许多。” 朱雄英嘚瑟的道:“这叫什么,这就叫……” “打住……”陈景恪一脑门黑线: “要不你自己去两广,我回应天安心当郎中。” 朱雄英话锋一转,说道:“嘿嘿,这就叫名师出高徒。” “没有你这样的名师,哪有今日的我啊。” “这一切都是陈老师您的功劳,我给您行礼了。”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这货到底是遗传了谁的基因? 要说教育问题,从大本堂的先生到自己,也都不是这种不着调的人啊。 摇摇头,将这些思绪甩出去,他说道: “两广的番蛮首领,是真正的割据势力,想和他们谈判没那么简单。” “你最好先想好,该怎么和他们沟通。” “哪些地方可以让步,那些必须争取。” 朱雄英表情也严肃起来,说道: “确实如此,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该如何和他们谈。” 对于那些宗族势力,这无异于当头一棒,彻底断绝了他们的后路。 第221章 太孙长大了 在去两广之前,陈景恪先给朱棡联系了一下,询问青蒿汤的效果。 在得知确实有用之后,就和朱雄英一起出发,前往两广。 目的地,广西梧州府。 “两广分界广信县就在梧州府,在这里和两广番蛮首领会面,更有意义。” “主要是,此地自古以来就掌握在朝廷手里,较为安全,不用担心有人起异心。” 陈景恪看着两广的地图,做着讲解。 朱雄英点点头,对这个会面地点他没有什么意见,而是若有所思的道: “有一条,我以为当略微修改一下。” 陈景恪意外的道:“哦,哪一条?” 朱雄英说道:“免除丁税……我以为当直接告诉各部落,朝廷明年会推行摊丁入亩之法。” 陈景恪很是不解,但并未直接反对,而是问道: “为何?” 朱雄英正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番蛮愿意臣服,是相信我的人品。” “等明年朝廷行摊丁入亩之法,他们就会反应过来,所谓免丁税不过是在欺骗他们。” “虽然他们不敢真的反叛,但也会对我失去信任。” “进而连累朝廷也失去信誉,不利于后续的教化和治理。” 陈景恪愣了一下,也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才赞同的道:“不错,你的想法才更符合王道思想。”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和王道不王道没关系,若这个谎言能维持很久,说也就说了。” “明知道维持不久,还要去说,非智者所为也。” 允许土司自治,其实也是谎言,朝廷最终的目的是改土归流。 但这个谎言二三十年内不会被拆穿。 等条件成熟,可以找各种理由推行改土归流之法。 总之,有的是办法能保住自己的信誉的。 可丁税这个,实在没办法解释。 这种后脚就会被拆穿的谎言,确实不是智者应该说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内心不禁发出感慨,朱雄英真的长大了啊。 不再盲从于人,也不再是借用别人的智慧。 而是真正的开始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 想想他的年龄,才十三,还是虚岁。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老朱家的血脉,确实有说法的。 要么出人杰,要么出奇葩,要么就是人杰加奇葩。 “你的考虑很有道理,不过就这样坦白,也同样非智者所为。” “换个方法,或许事情会更好。” 朱雄英笑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陈景恪说道:“写一封奏疏给陛下吧,内容就是摊丁入亩。” “就说,你在和蛮夷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不愿意归顺,就是因为丁税。” “蛮夷是人,大明百姓也是人。” “蛮夷苦丁税,大明百姓也同样苦丁税……” “你苦思冥想,想出了摊丁入亩之法……” “奏请陛下推行此法,减轻万民负担……” “等和番蛮部落首领会面的时候,你直接将奏疏给他们看。” “既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也能让他们加尊重你。” 朱雄英眼睛一亮,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摇头说道: “不行,这是你的功劳,我岂能抢夺。” 陈景恪笑道:“我又不缺这点功劳,你就放心拿去吧。” 朱雄英坚决的道:“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今天我能拿你一份功劳,明天就能拿走更多,有些头绝不能开。” “这份奏疏还是你来上吧,效果也是一样的。” 陈景恪非常欣慰,说道:“不一样的,现在正是你树立威信的时候,需要发出更多的声音。” “如果真觉得心有不安,将来就写一份回忆录,将此事公之于众不就可以了。” “到那时天下早已大定,大家知道真相也不会说什么。” “反而会认为你光明磊落,我也能落一个好名声。” “这……”朱雄英也迟疑起来。 陈景恪直接说道:“别犹豫了,就这么说定了,去写奏疏吧。” 朱雄英郑重的说道:“总有一天,我会将一切还给你的。” 陈景恪笑道:“好,我等着。” 之后朱雄英亲笔写了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至于此时公布摊丁入亩之事,是否会引起不利影响。 陈景恪是经过深思的,并不会。 经过大半年的清查,人口和土地数量,都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现在是深挖阶段,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宁愿当黑户也不愿意入籍的百姓,大有人在。 原因就是丁税和徭役。 现在将摊丁入亩的风声放出去,反而会让很多藏起来的百姓,主动站出来入籍。 至于百官会不会反对…… 看看龙椅上坐着的是谁,反对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家户口本够不够厚。 大部分官吏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赞颂太孙仁慈。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仁政。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此时大部分土地还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里。 那种富者阡陌连田的局面,还没有出现,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并不是很大。 若等到王朝中后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官僚大地主阶级手里。 再想搞摊丁入亩,就没那么容易了。 奏疏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手里,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书信。 信里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朱元璋非常高兴,连声称赞: 咱的乖孙有王者之气。 马皇后在高兴之余,对陈景恪也提出了表扬。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将奏疏传递给文武百官查看。 群臣无不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是太孙想到的? 少数知道的真相的,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也能想到是在给太孙造势。 自然不敢将真相说出来。 朱元璋并没有立即拍板,而是让群臣考虑此策是否可行。 同时还下令刊印邸报,通告全国讨论此事。 听到最后这句话,群臣哪还不明白,所谓讨论不过是走个过场。 皇帝这是已经决定施行摊丁入亩之法了。 否则不会通告全国的。 原本对此事还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人,也很识趣的改变想法。 既然无法反对,那就一起赞颂吧。 而且此法确实是仁政,太孙能想到这种利国利民之法,不正说明他乃仁圣之君吗。 这一刻,文管集团更加认定,太孙就是他们需要的君主。 吹捧,狠狠的吹捧。 一定要将太孙的事迹传遍全国,让他的储君之位稳如泰山。 退朝后,摊丁入亩之事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城。 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传播。 这其中,固然有文官集团讨好朱雄英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还是摊丁入亩本身。 就算是对朝廷要求再苛刻的人,都不得不承认。 这条政策受益最大的,就是穷苦百姓。 是一条前所未有的仁政善政。 由小见大,太孙果然是仁圣之君也。 不光是有仁善之心,还很聪明。 否则也不会想到摊丁入亩,这样前所未有的良法。 天命太孙的含金量已经拉满了。 正如陈景恪所预测的那般,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藏匿的隐户主动现身入籍。 这也导致,很多试图瞒天过海,藏匿百姓的大户暴露出来。 让锦衣卫的屠刀下,又多了一些冤魂。 也让更多的财富和土地,回流到朝廷手里。 这一次大清查,仅仅是抄没的钱财,就超过了大明两年的岁入。 对朝廷来说,这也算是个意外之喜。 也让朱元璋更有动力去推动改革。 ----------------- 且说陈景恪这边,等他们到达梧州府的时候,摊丁入亩之事已经先一步传开。 百姓们听说此事后,自然是欣喜若狂。 太孙在南方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人还未到万民伞就已经先送过来了。 各番蛮部落,不论是已经归降的,还是未归降的。 也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太孙确实是个讲信誉的仁慈之君。 有这样的君主,身为臣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于是更多还在犹豫的部落,选择走出山林。 而两广的各部落,在听说了摊丁入亩之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太孙值得信任,更值得追随。 所以,这一次的谈判出奇的顺利。、 针对两广的复杂情况,朱雄英和陈景恪提出了更具体的政策。 除了之前有的,还加了几条,诸如各部落不得相互用兵。 部落之间有了纠纷,若不能自己解决,就找当地衙门调解等等。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为后续朝廷插手部落事务,留下了一个口子。 本来他们两个还以为各部会拒绝,谁知道对方全盘接受这些条件,且没有额外提出任何附加条款。 并且各部还承诺,若两广有人胆敢作乱,只需太孙一道手谕,各部就出兵协助朝廷平叛。 包括番蛮部落作乱,他们也会出手。 对此,朱雄英自然非常高兴,当场赐予一样自己的信物。 持有信物,他们可以随时入京求见。 “如果地方官吏针对你们,或者你们有别的困难。” “不要再如以前那般起兵,拿着信物去京师找我。” “任何问题,我都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但是我也希望你们慎用此物,若不然我只能将其收回。” 各部也非常满意,他们要的就是太孙的承诺,而不是朝廷的狗屁律法。 现在太孙表现出了诚意,他们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做。 各部首领当场立下誓言,绝不滥用信物。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番蛮部落的首领们为了表示诚意。 反手就把之前勾结他们的,官僚士绅宗族全都出卖了。 其中宗族势力十一家,官僚士绅多达百人。 拿到名单之后,朱雄英眼睛里浮出一抹杀意,迅即就掩去。 并且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道: “都是大明子民,何至于此啊。” 然后名单就出现在了朱棡手里。 对此他并不意外,在来两广之前,他就派人先一步过来调查情况。 有宗族势力勾结番蛮造反,他早就知道了。 只是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人,不好动手。 现在有了确切的名单,那还等什么,抓。 一夜之间,两广上百名官吏被抓捕,十三家大宗族被围剿。 当然,不可能把宗族所有人都杀了。 抓的都是骨干人员,普通族人只是看管起来,随后会打散安置。 在审理的过程中,有

相关推荐: 异常乐园   天运贵女(全)   互攻主义   温柔刀(1V1)   窥视   恶劣的你(骨科)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绿尾羊羔(校园 1v1)   异种奇闻 (H)   但求其爱(年下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