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皇权那一套也不是很感冒。 要知道,他可是说出过‘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样的话。 在登基诏书里,也直言自己就是布衣得天下。 在历史上堪称独一份。 相比起天赋皇权,他反而更能接受历史赋予皇权这一套逻辑。 最关键的问题得到解决,众人的心情就放松了下来,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朱雄英就很兴奋的说道:“我华夏作为先行者,要带领全人类一起进入大同世界。”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来。” “所以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帮助蛮夷摆脱落后和愚昧。” “我们征服四方,不是为了个人的文治武功,而是为了践行理想。” “我们……是正义的。” 很中二的一番话,却听的众人热血沸腾。 华夏文明拥有自己的家国天下观,对正义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平时可能不会挂在嘴边,甚至表现的不屑一顾。 但一旦站在正义的一方,会变得非常亢奋。 大有一种无所畏惧暴打天下的气势。 以前扩张是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现在是为人类谋福祉。 意义完全不一样了好吧。 这叫啥? 这叫我打你,是为你好。 什么叫道德制高点? 这就是。 不过这套思想现在还只有一个最高目标,别的都一无所有。 想要将其完善,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很多细节陈景恪自己也没有考虑清楚,还需要时间去总结。 而且他很清楚,靠自己想要完善这套思想体系是不现实的。 有些事情真的需要天赋。 很显然,他这方面的天赋并不是很高。 即便有前世的见识,也很难独立完成伟大思想的建设。 当然,这个想法要是被别人知道,肯定会认为他太谦虚了。 二十岁能有这成就,天赋绝对是第一等的。 只是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真要说天赋,他肯定是有一点的。 但不多,只有一点点。 能混到今天这一步,更多还是靠前世的经验。 尽管现在功成名就,他脑子始终是清醒的。 这是前世当医生,养成的一个优秀品格吧。 不管别人怎么吹捧,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 不会就是不会。 不懂装懂去给人治病,是要出大事儿的。 即便现在不怎么给人看病了,这种性格也一直在影响着他。 至于找谁来帮他一起完善这种思想,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方孝孺也只是备选项之一。 这么多年未见,谁都不知道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万一两人的思想相冲突呢。 但不管找谁来帮忙,都要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行。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会将更多心思放在研究百家学问,尤其是儒家学问上面。” “力求早日拿出完整的框架,然后才好找人一起完善。” 马皇后意外的道:“你不准备自己完成这套思想?”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能力有限,勉强搭建个框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终完善实在无能为力。” 众人都非常震惊。 算学、医术之类的也就罢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称子封圣的机会。 竟然也愿意分给别人? 正如前面所说,没人认为他做不到,只以为他在谦虚。 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他想尽快让这套思想问世,早日为大明所用。 该是何等的胸襟,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朱标不禁动容,再次说出了那句话: “景恪,真君子也。” 朱雄英情不自禁挺直了胸膛,看到了吗,这就是我总角之交。 ----------------- 两位亲王凯旋带来的热度,持续了半个月才消散,但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却更加深远。 皇帝的亲儿子能战善战,意味着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更强。 谁再想搞什么请愿、逼宫、消极对抗,都很难威胁到政权稳定性。 原本还想沉默对抗新政的官吏,默默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利益受损,总比被灭族要强不是吗。 包括很多之前一直未能深入的政策,进度也陡然加快了许多。 比如人口松绑政策。 朝廷取消了匠籍,但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着花样的奴役工匠。 奴仆要签订契约,但实际上依然有大量人家在使用卖身契,衙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官吏以为自己做的隐蔽,事实上朝廷早已经心知肚明。 只不过以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无暇顾及。 朱标监国,政策开始转向休养生息、深化革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百官也明白风向要变了。 只是他们习惯了这种作为,再加上侥幸心理作祟,依然我行我素。 两位亲王统兵,同时大获全胜,着实震慑到了他们。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讲道理远不如震慑来的有用。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开始频繁召见朝中重臣,重点是勋贵。 徐达、冯胜、蓝玉、傅有德、李善长等等。 同时还对镇守地方的将领进行了替换,很多中枢关键位置也换了人。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替换上来的全都是太子一系的人。 虽然父子俩共用一套班子,但总有亲疏远近。 朱标也有自己亲近信任之人,这是难以避免的。 只是以前父子关系和谐,大家也就没有特别加以区分。 现在突然大规模的,让太子党羽掌管重要位置,太反常了。 怎么看像是在搞政权交接一样? 如果不是老朱依然正常上早朝,召见群臣,大家都以为太子政变了。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皇帝是不是要禅位给太子?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自己否认了。 原因很简单,权力这东西一旦粘上就很难放的下,更不容许别人染指。 亲父子也不行。 大明三代君主关系和睦,确实是史上独一无二的盛况。 然而众人依然不认为,朱元璋会活着禅位。 更何况现在他身体状况良好,精气神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充足。 别的不说,后宫关系可是很和谐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禅位,怎么舍得禅位? 但不论大家怎么怀疑,这种人员替换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且因为都是熟面孔,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动荡。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九月份。 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人员替换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对外宣布,他要禅位给太子。 一时间朝野震动。 这可是皇位交替啊,历来都是大事。 不过和之前朝代不同,百姓在震惊之余,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情。 皇帝太子太孙那都是明君,谁当皇帝都行,老百姓不担心他们瞎折腾。 真正无法接受的,是官僚集团。 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皇帝竟然真的要禅位? 他是怎么舍得的? 还是说他被太子一党给控制了?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标也不是李世民。 排除所有不可能,那最后一个可能即便在不靠谱,也是唯一答案。 朱元璋是真的想禅位。 此时再回头看,其实此事早就有端倪了。 几次让太子监国,尤其是去年那一次,直接就不管事儿了,所有的军国大事尽归太子处置。 这很可能就是一次试运营。 而朱标做的也非常好,甚至可以说堪称完美。 今年大明四海升平,唯一的心腹大患北元又被赶到漠北,漠南再无蒙古铁骑的踪迹。 可以说是禅位最合适的时机。 至于为什么要活着禅位,并不难理解,确保皇权稳定交替。 想一想就知道了,皇帝活着禅位给太子,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可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 朱元璋就真的一点都不留恋皇位? 历史上活着禅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宋朝就有一位。 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眘。 不过赵构那只是走个形式,实际上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他手里。 可朱元璋不一样,他提前让太子的党羽接管了国家大权。 这就是真正的全面交权啊。 他是怎么舍得的啊? 第319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 朱元璋宣布禅位之后,第一个找到陈景恪的,就是蓝玉: “陈伴读,此事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点点头,笑道:“脸上的笑容收一收,给人看到肯定又要参你一本了。” 皇帝宣布禅位,你这么开心,是不是对皇帝不满? 蓝玉毫不在意的道:“随便他们参去,我老蓝就这脾气。” “再说,谁不知道我和太子的关系,当着陛下的面我照样笑哈哈。” 这话倒是不假,蓝玉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他要是装作很不舍的样子,那才会惹人怀疑。 陈景恪正色道:“虽然太子众望所归,但还是要以防万一。最近你要提高警惕,确保京畿的安全。” 蓝玉拍胸脯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正要和你说呢,我发现有些勋贵面带忧愁……” 陈景恪眉头蹙起,问道:“情况严重吗?” 蓝玉摇头道:“不严重,太子继承大宝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陈景恪这才松了口气,说道:“这是正常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担忧是在所难免的。” “只要不生出乱子就行。” “你也多安抚一下大家,太子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不会随意动勋贵的。” ----------------- 第二个找过来的,是徐达。 一见面徐达就问道:“上位是什么时候做出这个决定的?” 陈景恪先迎接他进来,才说道:“陛下早就想撂挑子了,两三年前就决定要禅位。” “本来去年那一次监国,就已经准备让了。” “只是突然要军改,不得不推迟。” “军改结束就是晋王燕王北伐,也不合适,这才拖到现在。” “两三年前?”徐达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这是真一点都不留恋皇位啊,上位果然不走寻常路。 陈景恪笑道:“您这是什么表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徐达没有理会他的打趣,而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我说上位为何突然重新启用韩国公,原来如此。” 想给自己的皇帝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娘娘也是这么说的,若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想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解释了一句之后,他就谈起了蓝玉所说的事情: “听说勋贵多有担心,伯父可有察觉?” 徐达颔首道:“听说了,我也已经将此事告诉上位,他那边马上就会有所行动。” ----------------- 出乎陈景恪的是,第三个来找他的竟然是李善长。 “冒昧登门,陈伴读勿怪啊。” 陈景恪客气的道:“哪里,韩国公能来,令鄙舍蓬荜生辉……” 寒暄了几句之后,李善长忽然正色的问道: “是真的吗?” 陈景恪说道:“以陛下的为人,岂会拿此事开玩笑。” 李善长一脸的震惊,他对朱元璋很了解,知道朱元璋对权力的敏感程度。 正因为知道,才不敢相信他会如此轻易的就禅位。 父子关系好是一回事,皇位是另一回事儿。 好一会儿才消化了这个消息,接受了现实。 然后一脸唏嘘的道:“一眨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啊,遥想当年……哎,不说也罢。” “退了也好,上位幼时贫苦,长大成人就投身义军……” “大明建立后亦是殚精竭虑,一日都不得歇息。” “现在年龄大了,也是时候歇一歇了。”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陛下也是这个意思,他还想着禅位后,带着娘娘游历大明山川呢。” 李善长立即说道:“那老夫肯定要随侍在上位和娘娘左右才行。” 陈景恪岂能听不出他的意思,这是在表态,太子登基后会主动退却。 这次过来的目的,估计也就是为了说出这句话。 看来之前的事情,确实让他改变了许多。 “陛下听到此言肯定会很高兴的……” 正事说完,两人就开始谈论起了法治的事情。 陈景恪就趁机将大同思想,给他讲了一下: “此法已经得到陛下、娘娘和太子的认同,韩国公可以参考一二。” “如此将来推广法治思想的时候,也能省却不少麻烦。” “大同思想?”李善长有些惊讶的道: “改造儒家思想,陈伴读总是能带给老朽惊喜。” 陈景恪能听的出,他对大同思想并不感冒。 这很正常,作为法家传人,他心里对儒家思想本就有些成见。 且很多细节,暂时也没办法给他说。 他对陈景恪所言的大同思想,并无多少了解。 只以为还是儒家幻想出来的那个,自然是很不以为然。 陈景恪也没有解释太多,他愿意听就听,不愿意他就算。 如果他不听,那就等大同思想完善之后,再对法治思想进行修正。 本来还想邀请他,去洛下书院那边开一家法学院的,现在想想还是算了。 等以后再说吧。 ----------------- 对朱元璋禅位之事,百姓表现的很淡定。 官僚集团虽然震惊,但更多是朱元璋禅位引起的。 对于自己的职务,大家反倒不太担心。 前面已经说过,太子不是第一次监国,大家早就是熟人了。 父子共用一套班子的好处就在这。 除了极个别位置需要动,大部分人依然该干啥干啥。 确保了政权的稳定交接。 就算被波及到退居二线,问题也不大,早晚有复起的机会。 实在不行,就回家培养传人。 而且仔细说起来,对于朱元璋的禅位,官僚集团是乐见其成的。 朱标或许不是真仁厚,但老朱是真残暴。 相比起来,朱标当皇帝大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而且老朱在这个时候禅位,也着实让文官集团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上古圣王不就是主动禅位给继承人吗。 他的这个举动,暗合圣王之道。 大明大兴不远矣。 虽然朱元璋并不相信什么圣王之道,但被人这么夸奖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相比起来,勋贵集团反而是最担心的。 他们和朱元璋的捆绑更深,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继位会不会动勋贵的利益?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开国君主靠勋贵稳定国祚,而勋贵把持朝政。 等二代三代君主继位,就开始大规模打击功臣势力。 汉、隋、唐、宋莫不是如此。 至于朱标和勋贵集团绑定很深…… 并不是所有勋贵,都加入了太子党。 真正和朱标绑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更何况,就算绑定了又能如何? 皇帝首先保证的是皇权稳固,其次才是其他。 汉明帝的马皇后也出自勋贵之家,可他依然不遗余力的打击勋贵势力。 谁能保证朱标不会成为第二个汉明帝? 这时,老朱禅位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他挨个召见勋贵重臣,当面向他们道明了此事。 “太子的性情如何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只要你们如侍奉我这般侍奉他,定然不会让你们没了好下场。” “况且,咱只是退位了又不是死了,你们怕什么?” “咱不敢说一定能让你们继续位列公卿,但绝不会让老弟兄们没了好下场。” “都别给咱矫情,谁TN的再哭哭啼啼的,咱马上就让你们回家种田去。” 这话说的不怎么好听,但很真诚,一众勋贵重臣稍微放心了一些。 然后马皇后也出面了:“标儿以后就拜托你们了……” “你们都是他的叔伯,他若做的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多担待一些。” “以后在朝中受了委屈,就来找我。” “我这个当娘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 这一番话说的勋贵们心里一暖,担忧尽去。 她的保证,群臣是愿意相信的。 勋贵不求一时之长短,只要能保证家族地位就可以了。 太子嫌我们不好用,我们就暂时退一步, 怕的是连退的机会都不给。 现在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个一起保证,他们实在没理由不相信。 稳住了勋贵,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不过即便事情已成定局,有些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 比如三辞三让。 老朱是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的,很是不乐意的道: “咱禅位给咱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还需要做这些样子?” 还是马皇后将他给劝住了:“别的事情都可以由着你,但此事关标儿的法统,你必须将流程走完。” 老朱不敢不听媳妇的话,怏怏不乐的将程序走了一遍。 于是,朱元璋写了第一份禅位诏书。 太子朱标坚辞不受,我德行不够,还需要您教导。 隔了两天,老朱再次下旨传位给太子。 朱标再次拒绝。 父在,我岂能窃据高位? 又过了几天,朱元璋第三次下旨。 朱标这才哭泣着接受。 至此事情算是成了定局,群臣就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 钦天监那边也给出了黄道吉日,定在了十二月份。 老朱一听就不乐意了:“为啥还要多拖两个月?这个月就没黄道吉日了不成?” 众人没想到他这么心急,只能劝谏,禅位登基乃大事,需要时间来准备。 放在本月来不及。 商量到最后,日期选定在十月初八。 然后就是晓谕八方,皇帝将在十月初八禅位于太子,令各地衙门监管好地方,勿使生乱。 朱雄英也写了许多封信,给南方各蛮夷部落首领。 我爹要当皇帝了,你们都老实点,别给我找事儿,也别听其他人挑唆。 至于之前的各种政策,都不会变动,你们心放肚子里。 并且还邀请各部首领前来观礼。 陈景恪反倒是闲了下来,事情都已经敲定,剩下的就是各种礼仪流程。
相关推荐:
霍格沃茨与非典型巫师
神级维修系统
肉欲の海行危舟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男娼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一世丹尊
湿卵胎化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玄心
火玫瑰(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