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89章

第189章

,所以内阁学士的任期最好以五年为一届。” “最多连任一届,也就是十年。” “期满,即便他做的再好,都要退位给新人。” 朱标再次点头,一个人当二三十年的内阁学士,他不是丞相也是丞相了。 对任期做出硬性规定,确实可以有效杜绝权臣的出现,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 朱标和陈景恪谈了许久,最后一次对内阁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 次日早朝,朱标宣布给予内阁票拟之权。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御座上的朱标。 扩大内阁的权力?我们没听错吧? 下一刻…… “嗡……”朝堂和炸开了锅一般,变得嘈杂起来。 朱雄英双手揣在袖子里,低声对陈景恪说: “啧,群臣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真热闹啊。”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幸灾乐祸的道:“你高兴什么,陛下说了,让你领内阁事。” 朱雄英表情一僵,我的自由,么得了。 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珠子一转笑道: “嘿嘿……你是太子伴读,懂吧……” 这下轮到陈景恪表情僵住了,娘的,你们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 群臣可没功夫理会太子和太子伴读说悄悄话,此时他们依然处在震惊之中。 爹废除丞相,实现大权独揽。 儿子才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分权,这父子俩的执政风格差别也太大了吧? 关键是,太上皇可还活着呢。 你新皇继位才不到俩月,就迫不及待的干这事儿,太着急了点吧? 以至于徐达都破例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太上皇是何意见?” 朝堂再次安静下来,众人都将目光看向朱标,等着他的回答。 这要是太上皇不知道,乐子就大了啊。 朱标自然明白群臣的顾虑,说道:“此事朕已请示过太上皇。” 意思就是太上皇已经同意了。 群臣依然感到不敢置信,太上皇那个独夫竟然同意了? 有些反应快的,已经开始兴奋起来。 内阁拿到票拟权,虽然还是幕僚机构,可权力实实在在的扩大了啊。 君退臣进,这自然是他们乐于见到的。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思量,怎么进入内阁,争夺话语权。 其中自然以儒家最为积极。 但紧接着朱标就彻底打消了他们的念头。 “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无权干涉……” “内阁成员的选拔,依照旧例,并永为定例……” 一系列的限制计划,犹如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了群臣头上。 有人认为这些限制很好,非常的支持。 自然也有人不甘心失去了一个扩大权力的机会。 只是他们在不甘心,也无能为力。 之后朱标又宣布对内阁成员进行替换。 “魏国公徐达作为军方代表,加入内阁……” “韩国公李善长代表人事任命,入阁……” “户部尚书邱广安代表财政事务,入阁……” 听到这三个任命,尤其是前两个任命,儒家官员彻底死了心。 和这两位斗,他们还没那么想不开。 徐达和李善长也同样惊讶,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再进一步。 不过他们马上就明白,自己不过是被拉出来的幌子,为内阁制度站台的。 一项制度,不论一开始遭受多大的非议,一旦执行下去就会形成惯性。 后面的人就算有再多的不甘,都很难动摇。 这也是为何变法很困难的原因。 而有了他们两个站台,没人能阻挠内阁的变革。 之后朱标又公布了剩下四个名额。 都察院、大理寺、礼部各有一人入阁,这三人都是儒家官员。 第七个名额,则给到了一个名声不显的人,耿光。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子幕僚团队的重要成员,谁都没办法提出反对意见。 如此七个名额确定,六个是朝中大佬,一个是太子幕僚。 儒家官员占据了三席,表面看依然是最强势的。 他们虽然有所不满,却也能接受这个结果。 皇帝自然也满意,因为另外四席有两个是勋贵,一个是心腹。 还有个邱广安是计官群体,但和陈景恪关系莫逆。 就算按照规则走,皇帝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朱标知道,李善长和陈景恪正在创立一套法治思想。 等思想构建完成,司法机关将正式脱离儒家控制。 到时候儒家就只占据两席,再无独大的可能。 陈景恪当初推演的,文官集团独霸内阁,操控国家的局面,基本不会出现了。 接着,朱标又下令让太子朱雄英领内阁事。 这个命令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当初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就领内阁事,是事实上的常务副皇帝。 现在又让朱雄英干这个活儿,算是给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 如果未来朱雄英也这么做,那此事就会成为惯例,被以后的君王执行。 别管给不给实权,有这个名头在,太子的日子就好过的多。 百官自然是乐于见到这个局面的。 想烧冷灶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希望政权平稳过渡,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 太子地位稳固,他们只需要支持太子就可以了。 不用担心站队失败,新皇继位把自己给清算了。 朱标继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极少数位置,大部分人依然该干啥干啥。 即便是被替换的人,也另有安排作为补偿,而不是彻底失势。 新皇给予内阁票拟之权,这个消息以最短的时间传遍了洛阳城。 勋贵、官僚、读书人,无不欢呼雀跃。 一时间朱标被冠以无数的荣誉头衔,圣君之名得到了一致认同。 而且强化内阁,在群臣眼里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表明太上皇是彻底退了,否则不会任由新皇这么折腾。 这自然也是大家乐于见到的。 朱标可没心思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在确立新内阁的制度后,他就将七名内阁学士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朱雄英和陈景恪自然也都参与了进来。 会议讨论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内阁的内部建设问题。 比如办公司、中书司等等,都要建立起来。 还有就是,内阁会增加四十九名行走。 内阁行走由皇帝亲自任命,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只能协助内阁学士处理政务。 这一点内阁学士们自然不会有意见。 有人帮忙分担工作,那自然是好的。 而且,谁都能看得出来,内阁行走更类似于以前的翰林,培养部堂高官的地方。 只是翰林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皇帝都没权力随意任免。 而内阁行走不一样,全看皇帝的心意,是皇帝培养心腹的绝佳途径。 将这些东西都商量好,接下来就是去实施了。 朱标给出了一个期限,一个月内新内阁必须组建完成,并自如运转。 对于别人来说,这或许很难。 可有徐达和李善长在,就不一样了。 这俩人出手,很少有做不到的事情。 关键现在俩人都很佛系,对争权夺利没啥兴趣。 徐达一心等女儿再大两岁正式成为太子妃,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李善长则忙着完善法治思想,完成立言的大业。 也正因为没有私心,做起事情来反而更加的无往不利。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直接进入决策机构,有多开心可想而知。 其中就包括邱广安。 从皇宫出来,他就一直跟着陈景恪: “上次你和我说,将阶梯收税做好,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当时我还在想,我都已经是户部尚书了,哪还有再进一步的空间。” “现在我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哎,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认识了你啊。” “若无你,哪有我的今日。” 陈景恪能理解他的兴奋,笑道:“不要多想,你能入阁是自己的能力,与我无关。” 邱广安自然不信,不过嘴上却说道:“我懂我懂,一切都是皇恩浩荡。” 不过他的话也不算错,他能走到今天,也确实和陈景恪有很大关系。 但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说,否则不成拉帮结派了吗。 一切都是皇恩浩荡。 等他的兴奋劲儿过了,陈景恪略微透漏了一些消息: “你要做好准备,陛下强化内阁是有更大的计划,接下来朝廷会有大动作。” “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如果你不能适应新变化,这个位置怕是做不久。” 邱广安心中一凛,连陈景恪都说是大动作,还特意强调是前所未有,那肯定是小不了。 新皇果然不一样啊,别人新皇继位都是小心翼翼,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 不过,作为靠着改革上台的革新派,他反而很喜欢这样的君主。 君主一味的守成,臣子如何想建功立业。 “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不敢保证将两届任期做满,但一届是没有问题的。” 第323章 再造乾坤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内阁的扩权,是朱标登基后的第一把火。 烧的可谓是相当炽热。 不但把自己的口碑无限拔高,还极大的刺激了百官的积极性。 毕竟丞相之位对文武百官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 虽然内阁不是丞相府,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丞相府的功能。 内阁学士不是丞相,却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丞相的角色。 六部堂官不一定能在史书上留名,但当内阁学士不一样。 即便入阁之后没有做出任何成绩,仅凭这个位置,就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 仅此一点,就足够让无数人前赴后继了。 自认为有资格一窥阁臣宝座的官吏,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从幕僚机构向国家的决策机关转变,不是一道圣旨换几个人就能完成的。 而是整个中枢的运作模式都要跟着调整。 即便有徐达和李善长来掌舵,依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也幸好有他们两个在,威望足够高,与各衙门进行对接的时候,没有谁敢推诿阻拦。 新内阁正快速的进入状态。 各部堂级衙门的人员也做出了微调。 比如,李善长入阁,吏部尚书的职务就自动卸任了。 吏部掌管官员任免升迁,盯着的人可是不少。 以前是儒家掌控,被李善长硬生生给夺走。 此时李善长入阁,他们就想要拿回来。 然而朱标怎么可能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任命了自己的亲信担任吏部尚书。 皇帝掌握吏部,天经地义的事情,对此儒家也只能悻悻的接受。 邱广安入阁,户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 朱标就任命一个叫裴有为的人暂代这一职务。 此人的升迁堪称当世奇迹,几个月前他还在地方任职。 邱广安利用阶梯收税的契机掌控了户部,因为缺人,就将他调到户部任职。 没多久就因工作突出,暂代户部侍郎一职。 结果还没等到他转正,邱广安先入阁了。 计官的底子还是薄,找不到足够资历的人当户部尚书,就只能再次提拔他。 不过连续提拔有违官场规矩,所以他的户部尚书前面带着一个‘权’字。 就是暂代的意思。 能不能把权字去掉,就看他的能力了。 其他各衙门也进行了调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事实上,朱标早就为完善内阁做准备了,比如半数内阁行走,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确定。 此时不过是将他们转正。 再加上徐达和李善长的辅佐,半个月后就已经可以正常处理公务。 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小插曲。 陈景恪在朝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当个内阁首辅太夸张了,但入阁是没问题的。 就算年龄小不能入阁,给个内阁行走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吧? 然而,朱标拿出的名单里,却没有他的名字。 众人都非常的惊讶。 徐达私下询问陈景恪缘由。 陈景恪是这么回答他的:“我不入内阁,反而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能力。” 徐达沉默片刻,目光里充满了敬佩。 权力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心性,陈景恪却始终保持清醒。 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危险性,如此皇帝才不会去怀疑他。 没权没势,对皇权没有任何威胁,有什么可怀疑的? 而且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一直在加深和皇家的羁绊。 以此来影响皇帝的决策,实施变法计划。 因为皇帝不会怀疑他有私心,反而更容易接受他的变法。 当然了,这么做的前提,还是以前基础打的好。 马太后、朱标、朱雄英,三代人的救命恩人。 后来一直本本分分,就算是私心也是摆在明面上,逐渐获得了皇家的信任。 换个人过来,想模仿也模仿不来。 同样的变法,他提出来,即便有些离谱,皇家也会认真考虑。 别人提出来,很可能直接小命就没了。 这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信任。 而陈景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这种信任。 这比当什么内阁大臣,更加有意义。 ----------------- 新内阁日渐完善,已经可以正常处理各种公务。 就在徐达和李善长两人,以为自己可以隐身的时候,朱标拿出了大明版政府工作计划。 看到那厚厚一摞子资料,两人头皮发麻。 他们怎么不知道,朝廷有这么多事情要做? 中枢的工作确实比较繁忙,可也没这么多吧? 地方衙门的工作就更少了,仔细说起来就两件事情,安民和收税。 至于什么劝课农桑、兴文教……这些都不是必须的。 只要老百姓不造反,能按时把税收上来,就是一名合格的官吏。 新皇到底是怎么想的?从哪弄出这么多活儿干? 不,应该说陈景恪是怎么想的…… 怀着这样的疑惑,两人翻开了工作计划。 越看就越是震惊。 原来还可以如此治理国家…… 如果真能实现这上面所写,那大明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就是你心中的世界吗? 两人看向陈景恪,同时想道。 朱标看他们震惊的样子,犹如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在没有看到这份计划之前,谁能想到国家还可以这样建设? “两位,对这份计划有何意见?” 李善长深吸口气,说道:“叹为观止……敢问这份计划可是陈伴读所作?” 朱标颔首道:“确实是在陈伴读的建议下所作。” 李善长由衷的道:“陈伴读真乃亘古第一经天纬地之才也,老夫自愧不如。” 陈景恪谦虚的道:“韩国公谬赞了,晚辈愧不敢当。” 徐达也说道:“若真能依计划所行,大明将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 朱标说道:“哦,魏国公以为此法可行?” 徐达迟疑了一下,说道:“以现今官吏的能力,恐怕无法执行如此复杂的计划。” 让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官吏,去安民、收税还行。 去发展地方经济,那不是扯的吗? 朱标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严肃的道: “我知道,这份计划对大多数官吏来说,过于复杂了。” “所以才需要内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慢慢的刺激官吏主动学习,去适应这份计划。” “如果我们不去做,官吏永远都不会进步。” “我们从当下做起,或许会很难,但十年二十年后,世界就会变得大不一样。” 换成一般人,大概率会被他说的热血沸腾。 然而面前这两位哪个不是官场老狐狸,并不为所动。 李善长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现有的官吏人手也不够。” 一个县正式的官员才四个,其他都是吏。 靠这四个人去负责这么庞大的计划,也忙不过来啊。 “若要执行这些计划,就要增加职务……职务增多就会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 朱标赞道:“韩国公目光如炬,现有的官员配置,确实不足以满足新计划的需求。” “所以,完善衙门官吏配置,也是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 “官吏增多确实会加重朝廷的财政负担,可一旦他们起到作用,就能为朝廷创造更多的价值。” “可是……”徐达还想说什么,却被李善长给拦住了。 “陛下所言甚是,不能畏惧眼前的困难就踌躇不前,万事都要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 徐达很是疑惑,你咋突然改口了? 不过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就将疑问压了下来,准备私下再问。 朱标笑道:“韩国公所言甚是,凡事总要试一试才行。” “你是大明礼法制度的奠基人,在治国一道经验丰富。” “这份计划如何实施,还需要你来拿主意啊。” 李善长拱手道:“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完成计划。”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又对邱广安五人说道: “五位卿家需多向两位国公学习,尽快熟悉政务。” 正看着计划书头皮发麻的五人,连忙道: “是,臣等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然后又朝李善长和徐达行礼道:“请两位国公多多指点。” 事情就此定下。 接下来陈景恪等人出面,详细为七位阁臣讲解计划书。 一直到黄昏时分,众人才疲惫的下差。 徐达等六人起身离开,留下一位阁臣值夜班。 七大阁臣不可能同时休息,不论任何时候,都要保证有一个人在内阁当值。 本来应该七个人轮值的,不过李善长和徐达身份特殊,就邱广安五个人轮值了。 出了皇宫之后,徐达就拉着李善长走到无人处。 他可是别了一肚子话想问,这会儿终于找到机会。 “韩国公,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善长故作糊涂的道:“什么怎么想的?” 徐达没好气的道:“咱们相识几十年了,你别给我装糊涂。” “那计划看似只是一份工作计划,实际上是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变革。” “而且是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前所未有的变革。” “此等大事,你怎么如此轻易

相关推荐: 总有OMEGA想上我   渴望和爱是扶她国的镇痛剂   异种奇闻 (H)   老师,你兴奋了吗?   荆缠  sc.   惩罚蜜恋   欧总和娇娇,每天在线直播撒糖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耻辱任务   重生后她娇媚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