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196章

第196章

得不说,他虽然行为类人,但能力确实是有的。 只是简单的听了一下情况,就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 而且有些建议相当的阴损。 众人反而放下心来,要的就是一个下限比较低的人过去。 在那种混乱的环境,下限太高注定要吃大亏。 而且,这个世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个人做了什么,只会艳羡他的成功。 就连陈景恪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只靠伟光正的手段就能实现目的,至少大明目前还没那个实力。 考虑到朱樉的性情,他心中一动,说道: “秦王去了那边一定要留意一个族群。” 朱樉好奇的问道:“谁?” 陈景恪说道:“犹人。”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犹人是什么人?有何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朱标和朱雄英也很疑惑,这个族群很特殊吗?为何之前没听他说过? 陈景恪就大致讲了一下这个族群的历史: “他们的祖先在各地流浪,被迦南人接纳。” “可他们不思回报,竟宣称这块土地是神赐给他们的。” “然后屠杀了迦南人,占领了他们的房屋和土地。” “他们之后的历史,也充满了背叛和屠杀……” 一次次投靠强者,在强者虚弱的时候又一次次出卖对方…… 自己弱小的时候,表现的很谦卑,到处哀求别人收留。 稍微强大一些,就开始搞种族灭绝…… “在投靠罗马时期,他们借助罗马的力量,先后屠杀了近五十万人……” “当时罗马建立了犹行省,允许他们自治。” “结果他们在行省内搞种族灭绝……气的罗马皇帝取缔犹行省……” “这段历史,被罗马的历史学家狄奥记录了下来……” 听到这里,朱元璋等人很是疑惑。 不对啊,怎么听这个族群的韧性都很强啊。 至于屠杀什么的,为了自己族群生存,劫掠屠杀别的族群有问题吗? 草原和中原千年来不就如此吗。 陈景恪自然能看得出他们的想法,心中很无奈。 在普通人看来,这个族群简直就是蛆虫。 然而在政治人物眼里,他们身上充满了优点。 不过陈景恪并不怕他们对这个族群产生好感,因为…… “陛下别忘了,他们将会是我们的敌人。” 闻言,朱元璋四人的表情顿时就凝重起来。 敌人具有这些特点,那还真是棘手。 陈景恪继续说道:“关键是,他们自认为高贵,鄙视所有族群。” “流浪千年,不论依附谁都始终保持自己族群的习惯,从来不肯融入别的族群。” 朱元璋等人的表情更加凝重。 大明要做的是什么? 全世界推广华夏文化,完成族群大融合。 他们不愿意被同化,那简直就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吸强者的血,让自己存活下来。” “他们聪明奸诈,最喜欢经商。” “加入一个国家之后,他们会通过经商,快速积累大量财富。” “然后用财富收买官僚,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 “等强者虚弱,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落井下石,攀附下一个强者继续吸血。” “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一个又一个强者倒下,他们站在这些强者的尸骸上传承了下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四人的眉头已经拧成了川字。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如此多的强者都被他们利用最后倒下,大明绝不可重蹈覆辙。” 朱元璋脸上一片冰寒:“老二,这次爹不反对你杀人,杀光杀干净最好。” 朱樉瞳孔深处浮现出一抹摄人心魄的狠厉: “您放心,想李代桃僵,他们还太嫩了点。” 朱元璋又看向朱标:“标儿,本土更要严防死守。” 朱标皱眉道:“毫无缘由就如此针对一个族群,恐怕会引起朝野非议……” 陈景恪笑道:“此事简单,犹人是以犹教为核心凝聚在一起的。” “只要我们将犹教列为邪教就可以了。” 朱标眉头舒缓,笑道:“那事情就简单了,让宗教司上一道奏疏就可以了。” 华夏向来是信仰自由的,然而邪神淫祀除外。 现在给宗教打标签的权力,就掌握在宗教司手里。 而宗教司掌握在陈景恪手里。 他说谁是邪教,谁就是邪教。 大明上到权贵官僚,下至普通百姓,没谁会为一个完全陌生的宗教讨说法。 更何况,这个宗教还是外来的。 番邦邪教被禁那实在太正常了。 至于它为什么被禁,根本就不重要。 我大华夏文风鼎盛,还会冤枉你蛮夷不成? 而有了邪教的标签,很多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第332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 眼见众人商量好针对犹大的办法,朱雄英才开口说道: “要去查一查沿海的几个口岸,咱们开海这么久,说不定他们已经渗透进大明了。” 众人都深以为然。 陈景恪叹道:“其实他们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进入华夏了。” 朱元璋惊讶的道:“什么,为何我没有听说过?” 陈景恪提醒道:“陛下可还记得蒲寿庚?” 朱元璋震惊的道:“蒲氏是犹大?” 蒲寿庚,南宋末年的西域胡商,从事海贸生意。 华夏向来轻视商贾,南宋却破格任命其提举泉州市舶司,可见对其是何等优厚。 然而他却投降元朝,引元军攻打南宋抵抗势力,并杀南宋宗室三千余人。 不过他们也很快就遭到报应。 他们习惯的用老办法来对付元朝,然而元朝根本就不吃他们那一套。 和我们争夺海贸利润是吧?那你去死吧。 元廷出兵泉州城,尽屠蒲氏族人。 不过蒲氏当时家大业大,在其他地方依然拥有极强的实力,得以传承下来。 老朱对蒲氏也是厌恶到极点。 等到大明建立,以蒲寿庚不忠为由,将蒲氏男子尽皆贬为奴籍。 只是当时蒲氏开枝散叶遍布天下各处,很多蒲氏子孙通过改名换姓逃过一劫。 言归正传。 听到陈景恪提起蒲寿庚这个人,朱元璋自然很震惊。 朱标等人也同样震惊不已,没想到他们竟然是犹大。 陈景恪解释道:“我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犹大的存在。” “害怕大明被渗透,就派人去调查,最后查到了蒲氏的身上。” “他们靠着商业起家,通过贿赂官吏取得政治地位。” “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出卖旧主,攀附新的强者继续吸血。” “此等行为和犹大惯用伎俩非常相似。” “于是我就专门查了蒲氏的来历,他们应该是大食国的犹大,并以大食人的身份来华夏定居。” “其实在他们之前,北宋时期就有犹大出没。” “先是依附北宋,等金国攻破汴京,他们又想投靠金国。” “只是当时金国更喜欢用抢的,根本就看不上他们,连他们一起抢了。” “他们一看投靠不成,就又跟随宋室南下……” “宋室还以为他们有忠心,对他们很是优渥。” “尤其是在海贸方面,为他们开了很多便利之门……” “所以,南宋时期的大海商很多都是胡人。” “而这些胡人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犹大。” “蒲寿庚能创造偌大的势力,也是南宋犹大集体努力的结果……” 这一番话七分假三分真,就是为了告诉老朱这个族群的危害。 而且也不用害怕被拆穿。 因为宋末和元末战乱,大量的资料遗失,大量的人死于非命,很多东西根本就无从查起。 就连蒲氏的后世子孙,都不一定清楚祖上具体发生了什么。 就算证实这番话里面有虚假成分,也可以用调查出错来解释,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故意造假。 事实上,只要证明蒲氏是犹大就足够了。 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人告诉老朱是虚构的,他都不会相信。 事实也确实如此,老朱压根就没有怀疑此事的真假。 听完陈景恪的介绍,一张老脸阴沉的像是要下雨一般。 朱标、朱樉、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一开始陈景恪给他们说犹大如何如何,他们虽然很重视,但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受害者。 一方面是离的太远,不觉得对方真能跑过来。 还有一部分是华夏人的骄傲。 区区寄生虫算个什么,稍微针对一下就解决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事儿真真正正发生在华夏身上了。 切肤之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老朱直接问道:“蒋瓛呢,还没回来吗?” 朱标立即说道:“我这就下旨让他回来,彻查大明内部有多少犹大。” 朱雄英建议道:“不只是要查,还要将犹大的行径告诉天下人,如此朝廷才能师出有名。” “天下人认清了犹大的真面目,就会自发的抵制他们。” 老朱赞许的道:“好,此事就交给你和景恪了,尽快将犹大的过往历史汇编成册。”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直接反犹大,很容易伤及无辜。” “也会给不知道真相的外人,留下一个大明不能容人的印象。” “而宗教斗争,在全世界都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甚至咱们还能和基教、伊教联合绞杀犹教。” “所以,咱们对外的口径,最好还是针对犹教。” 朱元璋并不是太能理解这一点的区别,但无所谓: “咱不管是反犹大还是反犹教,咱要让大明再无犹大,永无犹大。” 陈景恪说道:“有您这句话就足够了,现在想收拾他们很简单。” 朱元璋顿时就知道他有主意了,问道: “你又想到什么阴损的主意?” 陈景恪笑道:“儒释道三家联手,想必会非常壮观吧。” ----------------- 陈景恪没有着急去操作,而是找了一群人编写犹大史书。 从他们雀占鸠巢,自迦南人手里抢到落脚地,到之后一次次寄生强者吸血,又一次次背叛。 期间又一次次搞种族灭绝,引得天怒人怨,为天下共同唾弃。 如果你认为这是域外之事,与华夏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 蒲寿庚了解一下。 南宋就是被他们出卖的,被杀死的不只是三千宗室,还有数不尽的士大夫。 这都是记录在史书上的。 总之,这本书将犹大无耻、贪婪、残忍的嘴脸,全都揭露了出来。 书写好之后,他没有直接发行天下,而是找来了宗教司佛道两家的代表。 将这本书给他们看。 “太上皇的意思是,让大明永无犹大立足之地。” 张宇初和佛教代表圆性,都很是头疼,这事儿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总不能指望佛道两教动手杀人吧?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这一点,继续说道: “犹大是以犹教为核心形成的,所以犹大都会信奉犹教,接下来朝廷会将犹教定性为邪神淫祀。” “剩下的,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张宇初和圆性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了。 话说到这里,如果还不明白他们也不配当佛道的代表了。 两人拿着那本书就离开了,准备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琢磨琢磨怎么针对那个犹教。 要说效率,那还得是佛教。 没几天他们就拿出了一套说辞,犹大是罗刹夜叉转生,专门祸害人间。 钱财动人心,所以他们最喜欢经商,然后用钱财腐蚀人。 他们用钱买的不是你的货物,而是你的阴德。 只要你和他们交易,就会损阴德,祸及子孙。 而犹教,就是他们编写出来蛊惑人心的魔经,看了听了都会损阴德。 所以大家看到犹教一定要赶紧去衙门报告,然后来佛寺请求庇护。 当这套理论摆在陈景恪面前的时候,他都震惊了。 如果不是身份不合适,他都要大喊一声佛教牛皮六六六了。 道教一看,这不行啊。 最近千年华夏的神话体系,是佛道两家共同搭建的,不能只有你自己用啊。 于是就来了一招拿来主义。 你佛教用罗刹夜叉转生,那我就用地府恶鬼转生。 后面的不变,抄。 反正五德论本来就是华夏的东西,被你们佛教拿去用,现在我们再拿回来很合理吧? 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照抄,还是弄了一点创新的。 这是我们道教的护身符箓,拿着它就能受到神灵保护,免遭犹大窃取德运。 但神也救不了该死之人。 这个符箓是用来保护无意中和犹大产生交集之人的。 如果你们无法控制心中的贪欲,主动和犹大交易,这符箓就没用了。 佛教自然不会说什么。 两教斗了千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双方互相拿来拿去就是常态。 然后他们就把符箓这一套抄了过来,弄出了开光佛宝保护信徒。 两家就这样你抄我,我抄你,很快就把这一套体系给完善了。 就在这时,一身血腥味的蒋瓛回京。 先是去见了皇帝汇报工作,并领了新任务。 然后他就来拜见陈景恪:“陈伴读,陛下让属下来听您吩咐。” 陈景恪给了他一本《犹大书》,将蒲氏的内容重点圈了出来: “太上皇希望大明永无犹大……我已经吩咐宗教司,将犹教列为邪教。” “但此举必然会遭到读书人的反对,陛下需要一份能堵住所有人嘴的证据。” 蒋瓛秒懂,说道:“是,属下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证据呈送陛下。”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去吧,此事办好了,我保你全身而退。” 蒋瓛虎躯一震,激动的道:“谢陈伴读,此恩属下没齿不忘。” 陈景恪笑道:“应该谢太上皇和陛下,大明不会让功臣流血又流泪,去吧。” “是。”蒋瓛躬身后退十几步,才转身离去。 蒋瓛立即展开行动,一部分人南下去寻找胡商问情报,一部分人出动去抓捕蒲氏后裔。 对于锦衣卫的动作,文官集团很是警惕。 皇帝突然将他召回,然后锦衣卫就展开如此大规模行动,肯定不简单。 不过发现被查的是蒲氏,大家就不说啥了。 当年蒲寿庚背刺南宋,不光杀死了三千宋朝宗室,还有无法计数的士大夫被残害。 读书人对他们有多厌恶可想而知。 事实上,前世明朝民间一直对犹大不友好,很大程度就是读书人讨厌他们。 现在见锦衣卫再次针对蒲氏,读书人自然不会反对。 相反,还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且说佛道两家互相抄对方的创意,然后再进行拓展创新。 很快就拿出了一套简单,却非常实用的,具有针对性的说辞。 当最终的成品摆放在眼前的时候,陈景恪还能说啥。 大手一挥,赏。 每家奖励两座庙观,额外发放一百张度牒。 自宗教司重组,朝廷就收紧了庙观名额和度牒数量的发放。 甚至严格到了,按张发放度牒的程度。 所以,对于两教来说一百张度牒的奖励,是非常的丰厚了。 他们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还是陈伴读做事敞亮啊,从来不让人白忙活。 推行这套理论的时候,就更加的积极了。 被陈景恪重点扶持的妈祖信仰,自然不甘落后。 他们也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佛道两教编写好东西抄了过来。 不过根据妈祖海洋女神的神职,进行了一些创新。 比如,凡是有犹大犹教存在的地方,都不会受到妈祖庇护。 船上有相关物品? 对不起,妈祖不保佑你。 当陈景恪看到这一条的时候,彻底放下心来。 妈祖亲自下场,犹大这辈子都别想进入中国文化辐射的海域。 以华夏今日今时的世界地位,尤其是在贸易圈的地位,约等于他们告别了海洋。 在大航海即将到来的时代,无法下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尤其是对犹大这样靠商业生存的流浪族群,后果更是致命的。 而且别忘了,这个时代基教也同样反犹。 如果东方的反犹信息传到西方,他们会怎么做,相信不用多说。 说个冷知识,大家都认为伊教极端。 然而事实上,在过去的千年里,伊教对犹大相对来说是比较的。 讽刺的是,几百年后犹大反噬宿主的本性再次暴露。 他们还说出了那句很著名的笑话:犹大被屠杀的时候,没有得到过任何帮助。 实在是让人笑拉了。 宗教方面做好准备之后,陈景恪终于展开了下一步的行动。 将编写好的《犹大书》刊行天下,并且售卖价格极低。 很多读书人奔着陈景恪的名声,购买了此书观看。 然后他们震惊了。 不是震惊于世界上竟然有这样卑劣的族群,而是震惊于陈景恪的狠辣。 你和这个犹大到底有什么仇啊? 竟然将人家给抹黑到这种程度? 是的,大家普遍并不相信书上的内容。 虽然我们华夏看不起蛮夷,可那也不是因为他们多么邪恶,而是因为他们愚昧落后。 你这书里,将犹大描写的简直十恶不赦。 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族群? 肯定是他们得罪过陈景恪,所以他才会如此不要脸的抹黑。 而且还将蒲氏和犹大放在一起,更是荒谬。 锦衣卫去查蒲氏的原因,也终于有了。 肯定是陈景恪干的。 为了泼脏水,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对于读书人的看法,陈景恪并不理会,完全没必要。 因为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这上面的东西都是真的。 接下来,陈景恪给几个市舶司写信,以后所有的船只上都必须有这本书。 每一个出海的船员,都要熟悉上面的内容。 否则,不允许出海。 这一下文官集团终于坐不住了。 一开始陈景恪利用宗教、刊印书籍,去针对一个族群,大家还能装作没看到。 哪怕他利用了锦衣卫去查,大家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竟然要利用行政系统强行推广此书,那绝对不行。 一来是触动了行政系统的利益。 二来我华夏虽然骄傲看不起蛮夷,可如此针对一个族群,也非仁者所为。

相关推荐: 大宅底下的奸情   窥视   天上掉下个七仙女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帝女长安   耻辱任务   被终极BOSS捕获的概率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但求其爱(年下1V1)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