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十余名文官陪王伴驾。 除了二十多个赋闲在家的,其余全是各个要职上的大员。 不过有一个人,是自己主动要求去保护老朱的。 那就是汤和。 老朱其实并不想让他就此退休:“标儿才登基不久,朝廷变革不断正需要你辅佐,你怎么能撂挑子呢。” “不行不行,你老老实实的给咱干着,哪都不能去。” 汤和盘腿往地上一坐:“上位,您说话可不能不算数。” “去年咱们就说好了,您和娘娘游历天下,我老汤牵马坠蹬护卫左右。” “您堂堂天子,一言九鼎,怎么能反悔呢。” “我不管,您要是不让我去,我就坐这不走了。” 朱元璋手拿痒痒挠,指着他无奈的道:“好你个汤和,都学会拿话堵咱了。” “好好好,既然你放着高官厚禄不要,非要跟着咱这个不中用的老东西,那就一块走吧。” 汤和高兴的一弹腿从地上跳起:“就这么说定了……哎呦,我的腿。” 却原来是太激动,落地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 朱元璋一边让人去喊御医,一边搀住他吐槽道: “你这老东西真是活该,也不看看多大年纪了,还和小伙子一样蹦蹦跳跳呢。” “这下扭着了吧,疼死你也不亏。” 等到随行名单公布,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太上皇这哪是想故地重游。 分明是在搞退功臣,为新皇彻底掌权做准备啊。 有些人想的更深,这不是简单的退功臣,因为很多勋贵依然担任要职。 比如李善长和徐达,那可是内阁的话事人。 所以,这是一个有选择的退功臣。 再看看这些被带走的人以前的作为,基本都对新政表示过不同看法。 得,这既是退功臣,也是为革新扫除障碍。 对于这种手段,其实大家都能接受。 退功臣是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事情,有些朝代手段比较温和,比如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 有些则比较残暴了,比如西汉的几位皇帝。 朱元璋用这种手段劝退,可以说相当的温和。 温和到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以老朱以前的性格,直接上刀子才是最正常的。 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言犹在耳。 即便是被退的那些人,也没几个真的不甘的,而是后怕的直冒冷汗。 都说以史为鉴,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自己就差点成了历史人物。 当下哪还敢废话,赶紧辞掉职务收拾行李,跟着朱元璋一起踏上了去往凤阳的道路。 朱标也没矫情,搞什么依依不舍之类的。 老朱的身体比他还壮实,马娘娘经过这么多年调养,身子骨也还算硬朗。 出行又带着那么多人跟着,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例行将二老送走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空出来的职务,全部用自己人填满,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运转,效率还提高了好几倍。 接着就和陈景恪商量起淡马锡之事。 许柴佬是定然不能继续留任了,那么就需要选拔一位新的总督。 陈景恪说道:“淡马锡是商业之城,新任总督最好懂经济。” 朱雄英:“它还负责协调南洋诸国的关系,最好要懂外交。” 陈景恪:“还肩负着教化蛮夷,宣扬华夏文化的重任,所以最好要有一定学识。” 朱雄英:“还要拥有强硬的态度,不惧怕任何威胁。” “……” 朱标听的头大无比:“是不是还要懂军事?” 两人一起点头:“最好懂一点。” 朱标没好气的道:“闭嘴吧,你们以为这种人才是地里的萝卜,随便拔啊。” 陈景恪自然知道,符合标准的人选不多。 人才,已经成为大明发展的最大短板。 老派官僚倒是很多,缺的是改革良将。 之前朱标倒是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对整个大明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大明需要一个专门培养新式官吏的地方啊,否则将会一直受制于人才短缺。” 朱标深以为然的说道:“所以特区必须尽快建立起来,在那里进行新式人才培训。”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如果这次淡马锡能建好,也可以建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说来说去还是人才,淡马锡经不起折腾了,这一次必须要任命合适的总督。” “可是,这样的人才上哪去找啊。” 陈景恪也很无奈,别的事情他都可以想想办法,唯有此事他也束手无策。 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那边倒是有一个人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朱标眉头一挑,说道:“哦,什么人?” 陈景恪也很好奇,他竟然还认识这种人才?以前没听说过啊。 莫非这小子有异心?背着我偷偷的拉拢人才。 朱雄英说道:“鸿胪寺丞傅安,当年曾出使高丽,面对伪王辛禑和大将李成桂等人都毫不怯场。” “后高丽覆灭,因功升任鸿胪寺主簿。” “之前我建立外交规则,他也出力甚多,被提拔为鸿胪寺丞。” “近些年一直负责番邦事务,在推广《华夏简史》方面亦有不错的表现。” “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济方面的才能了。” 听说了他的履历,陈景恪也颇为意外,这还真是个人才。 果然,被历史埋没的人才实在太多了。 很多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 事实上他不知道,上辈子傅安就被称之为明初杰出外交家。 出使帖木儿汗国,面对死亡威胁坚贞不屈,堪称明朝苏武。 这一世他大概率是不用出使帖木儿汗国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别的赛道上,他依然脱颖而出。 朱标对傅安也相当满意,但…… “淡马锡是商业之城,他不懂经济之道,如何能胜任。”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不若将淡马锡设为特区。” “之前我们商议,在特区增设两个衙门,正好先在淡马锡实施。” “傅安不懂经济没关系,只要他肯听专业人员的建议就足够了。” “到时候商业的事情,就交给市管局的人负责,他这个总督只需要抓总就可以了。” 朱标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明日让傅安来见我,顺便让他突击学习一下经济之道。” 至于别的配套官员,要求倒是没有那么高,朱标自己就任命了。 比如综改局和市管局的主官,直接从内阁行走里面挑选了两个人担任。 事情商量好之后,朱雄英派人通知傅安入宫觐见。 虽然没有直接说做什么,但入宫面圣就是一次机会。 对于傅安来说,这可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一般,兴奋的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朱标、陈景恪两人对他进行了面试,发现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缺点也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般,他对经济之道了解不多。 不过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朱标倒也没有失望。 当即就宣布了对他的任命,并给他找来了几个老师,临时突击了解经济之道。 鉴于淡马锡的重要性,也将藩属体系的更多内容告诉了他。 至于帝国计划,暂时他还没资格知道。 即便如此,也让傅安震惊不已。 没想到围绕一个小小的淡马锡,朝廷竟然下了如此大的一盘棋。 而现在这个重担竟然落在了自己肩膀上。 他非但没觉得压力大,反而非常的兴奋。 做好了青史留名是必然的,甚至有机会展望一下部阁大佬的位置。 同时他心里还稍稍腹诽了一下许柴佬,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弄成这种鬼样子。 商人就是商人,成不了大器。 时间快速流失,不知不觉一个月时间过去。 这天一个消息传回,秦王朱樉血洗淡马锡岛,共有九万余人被杀。 消息一经传开,举世震惊。 第346章 屠杀继续 秦王朱樉在淡马锡岛屠九万余人,更是一次性屠杀了六七万人。 这个消息先在南洋列国传扬开来,一开始大家还不信。 秦王是嗜杀,可这是九万人,能说杀就杀吗? 况且淡马锡总共才多少人。 九万,等于是将岛给洗了一遍。 淡马锡的重要性只要是出过海的都知道,朝廷会愿意? 可是很快秦王府发来公函照会列国,不用怀疑,事儿是真的。 原因也说的一清二楚,人心坏了、秩序乱了,推倒重来。 并且还警告列国,必须遵守淡马锡岛所有规矩,否则下次被屠的是谁就不好说了。 看完公函,列国的国主皆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那可是九万人啊。 很多小国的人数都没那么多,说屠就屠了? 然后受到惊吓的南洋各势力,都下达了相似的命令: 必须遵守淡马锡的规矩,违者族诛。 九万条人命带来的震慑力,是实打实的。 但朱樉的行动并未就此结束,接着他就下令,对世居南洋的大家族动了手。 吕宋岛,楚国。 正盘算着怎么从土著手里多抢……呸,多教化一些土著的楚王朱桢,听到这个消息愣了许久。 等回过神后,连忙询问自己在淡马锡那边的生意。 得知手下全部被杀,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吓的有些心慌。 然后立即下令,停止所有非法生意。 并且晓喻全国官民,以后必须遵守大明的规矩。 不只是在淡马锡岛上遵守,在楚国地界内也一样要遵守。 否则诛。 这下楚国的官商都不愿意了,在淡马锡岛遵守就算了,为何在楚国也要遵守? 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向朱桢表达了抗议。 朱桢先是给出解释:“秦王的性子本就嗜杀,又被圈禁了数年,心中憋着一口气等着发泄。” “这一点太上皇和皇上不可能不知道。” “却还让他来处理淡马锡之事,足见对新法的重视,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 “我楚国是大明经营南洋的核心之一,律法早晚都要向淡马锡看齐。” “与其等朝廷动手逼迫我们,不如主动响应,还能获得赞许讨得更多好处。” 但对于他这套说辞,楚国内的官僚们明显不以为然。 你就是太怯懦,被秦王给吓到了。 你去和秦王干一架又能咋地,作为亲兄弟他还能把你给杀了不成? 大家都反对新法,朱桢也很头疼。 就在他着急上火的时候,朱樉又给他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让朱桢很惊讶,他和朱樉的关系其实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朱樉下西洋,路过楚国都没拐个弯,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这个便宜二哥突然写信过来,到底是几个意思? 莫非是知道了楚国在淡马锡岛干过的事儿,写信问罪来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更慌了。 虽然大家都是皇子,可皇子之间亦有差距,他是万万不敢和朱樉呲牙的。 此时,这封很普通的信,在朱桢眼里就成了火山。 他用有些颤抖的手打开,等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心中的石头顿时落地。 然后升起无限的喜悦。 不是找我的麻烦,还要找我联手打击南洋大族,谁缴获的财产归谁? 一想到楚国境内那些世居南洋的大海商,朱桢就激动的直流口水。 那些人是真有钱,比他这个楚王还有钱。 关键是他们还掌握着商路,那玩意儿堪比印钞机。 他早就垂涎三尺了。 只是楚国初建,国祚还不稳定。 而南洋大族在当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很多土人那里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朝廷。 朱桢也不敢轻易对他们动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楚国已经站稳脚跟,南洋大族反而成了推行王权的阻碍。 再加上这次是朱樉牵头,就算出了事儿也有这个二哥顶缸,实在没有不动手的理由啊。 于是他立即找来自己的心腹商议,结果自然没有意外。 他的心腹都是从大明过来的,对南洋大族本就没有好感,双方甚至多有摩擦。 这会儿要对南洋大族动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在淡马锡屠杀结束后的第二十天,南洋腥风血雨再起。 朱樉的亲王卫队,对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婆罗等国的南洋大族,展开了军事行动。 而楚国也出兵,对整个吕宋岛的大族进行了围剿。 这些南洋大族平日里看起来前呼后拥,实际上大多都是商人。 他们手里的武装力量也就是小猫两三只,用来欺负一下普通人还行,在正规军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朱樉其实并没有出动多少人,而且他也没准备将南洋大族全灭了。 “南洋大族远离朝廷,太忘乎所以了。” “之前就是他们带头破坏淡马锡的规则,必须要给予严厉打击。 “但这些大族并非一无用处,用好了能帮朝廷解决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南洋这种地方,他们在事实上帮大明传播了文化。” “所以我并不准备将他们全部消灭,只要将实力最强,平日里最不服王命的那一批打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他没说,他去小亚细亚任务非常重,投入多少资源都不够。 朝廷给的资源确实不少,却也是杯水车薪。 将南洋的大族收割一批,能聚拢不少资源。 对此,许柴佬保持了沉默,即便许家也在打击范围内,他都没有任何表示。 之前的事情让他学到了太多东西。 朱樉和朱桢的行动,再次让南洋列国瑟瑟发抖,生怕两兄弟来一出假道伐虢。 活跃在南洋的大族,更是吓破了胆子。 之前许柴佬的软弱,以及楚国对他们的依赖,让他们以为朝廷也不过如此。 这次他们终于知道,朝廷为什么叫朝廷。 自己那点资本,在朝廷眼里什么都不是。 楚国,许家。 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楚国军队,许家彻底陷入了混乱。 以前趾高气昂,言语间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的各大掌柜,此时惶恐的犹如老鼠一般。 好几个人冲到大堂,质问许光宪为何不想办法。 还有人骂他生了个白眼狼,肯定是许柴佬指使的。 许光宪只是目光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然后就闭上眼睛不再理会。 当初迫于压力,他将许柴佬逐出家族,甚至邀请各家做见证从族谱上除名。 后来许柴佬成为淡马锡总督,又有人腆着脸去问他要好处。 被拒绝之后,就开始骂他数典忘祖。 之后他们又理直气壮的带头违反淡马锡律法。 可以说,淡马锡变成今日这般模样,他们占有很大责任。 当然,最大的责任肯定是许柴佬自己软弱。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在南洋生活久了的大族,确实缺少对国家的归属感。 尤其缺的,是对强大国家的敬畏。 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最终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朱樉考虑到大族的积极作用,并没有赶尽杀绝。 但朱桢不同,他针对的目标全是楚国和吕宋群岛上的大族。 作为君主,肯定不喜欢大族。 以前没机会,现在既然动了手,那自然不会再留尾巴。 所以他采用的是无差别攻击。 吕宋群岛上的大族,几乎被屠戮一空。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紧接着他就对岛上的,几个大型土著部落发起了进攻。 理由很简单,勾结大族意图谋反。 啥,你说冤枉? 那去问妈祖祂老人家伸冤去吧。 等楚国完成军事行动,朱桢重提新法的时候,举国上下再无一人反对。 然后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楚国竟然成了所有国家里,第一个全面施行新法的国家。 未来甚至成了大明的官僚培训基地。 言归正传。 朱樉在南洋的行动压根就没想过保密,恰恰相反,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吆喝的满世界都知道。 所以没多久,泉州、福州等几个港口城市,就知道了秦王在南洋大开杀戒的消息。 因为不知道详情,各种消息传的很离谱。 什么秦王在淡马锡岛被奸商坑了,一怒之下屠了整座岛屿,鸡犬不留。 还有传是当地大族违法王法,被秦王抓住机会给杀了。 朱樉具体杀了多少人,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说五六万的,也有说十五六万的,还有说五六十万的。 甚至有说南洋被杀光了的。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些话,很多人都认为是谣言。 朱樉就算再残暴,也不敢在南洋行凶吧,而且还一次杀那么多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返回,更准确的情报也传入回来。 事情都是真的。 秦王将淡马锡岛屠的只剩下一万人,还在码头一侧堆了一座京观。 至于原因,淡马锡岛已经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朝廷决心推倒重来。 而且朱樉还没有收手,正在对南洋大族下手,估计又要死好几万人。 这一下几大港口城市沸腾了。 大多都是骂朱樉残暴的,那可是十好几万人啊。 倒是没有多少人骂朝廷,一来是不敢,二来是朱元璋和朱标在民间的风评很好。 百姓下意识的认为,是朱樉自己搞了扩大化。 但也有人认为干的好。 并将淡马锡岛上的罪恶详细讲了一遍。 这些人主要以商海、船员为主,毕竟他们都是受害者,感触更深。 以至于民间形成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经常出海的人,对秦王的举动相当支持。 对于他们来说,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混乱不只是影响他们赚钱,更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秦王用杀戮建立新秩序,那是在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自然要支持。 一种是很少出海的人,他们缺少切身感触,更看重那些生命。 那可是几万人啊,说杀就杀了。 太残暴了。 双方因此产生了不少的争执。 然而在这种争执中,朝廷重整淡马锡秩序之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尤其是海商群体,对重建后的淡马锡充满了期待。 毕竟那里确实很方便,也充满了商机。 而这场杀戮,也着实震慑住了很多不法海商。 这次运气好没有清算到自己头上,可下一次呢? 以后要
相关推荐: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处女劫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天运贵女(全)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男娼
荆缠  sc.
总有OMEGA想上我
上下铺的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