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前男友 > 第209章

第209章

法,也给了他启发,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作为旁听者,叶云流等人可谓是收获良多,对华夏文化对唯物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前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现在属于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即便是脱离了课本,也能将唯物学讲的头头是道。 为以后宣扬唯物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亲眼目睹两个学者的思想碰撞,更是让他们叹为观止。 尤其是陈景恪的学识,一再刷新他们对天才的认知。 也让他们完全生不起一点骄傲之心。 探讨结束之后,方孝孺没有如往常一般离开,而是大笑道: “哈哈……我就知道,景恪不会让我失望的。” 陈景恪也欣喜的道:“多谢方兄相助,我亦有豁然开朗之感。”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叶云流等人也非常激动,连忙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日后整理成册,这就是传世经典啊。 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方子与陈子? 不过不着急。 以后这两位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多记录一点再说。 这一刻,叶云流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 方孝孺没有理会弟子的想法,笑过之后他郑重的说道: “请允许我将你的名字,写在我的名字前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写在序言里即可……不用客气,因为我也写了一本书,需要你的帮助。” “到时我也会将你写在我的书的序言里。” 方孝孺早就知道他弄了一套自己的思想,是需要保密的那种。 所以尽管很好奇,却从未追问过。 此时见他如此说,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如此也好。” 叶云流等人听闻此言,也非常的兴奋。 还以为论道要结束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下一轮? 然而马上他们就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 又谈了一会儿之后,方孝孺就带他们离开了,压根就没有聊陈景恪的书。 而且回到书院之后,他就将所有人都叫过来。 吩咐那十名学者,抓紧时间将完善后的唯物学整理成册,然后传授给大家。 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初他将会带领大家正式宣扬唯物学思想。 大家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也不敢有意见。 只是第二天,方孝孺就自己一人出发去了陈景恪家中,连叶云流都没有带。 这让众人非常失望。 不过倒也没有抱怨什么,免费让他们听几个月的论道,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再奢求更多,那就是不知足了。 叶云流比别人还多了一重惆怅,昨天刚说要记录两人的论道过程,今天就被嫌弃了。 创业未半而中道被嫌弃,悲。 另一边,陈景恪在方孝孺离开后,也去了一趟宫里。 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告诉朱标等人,潜台词就是,最近我要闭关没事儿别来打扰我。 众人自然也都知道大同思想的重要性。 或者说,在陈景恪的影响下,核心阶层都已经知道了,思想对于一个政治群体的重要性。 大明想要真正跳出前人画下的框架,必须要有一套更加先进的思想做指导。 而这套思想是什么样子的,众人都一致认为,陈景恪是最为了解的那个人。 如果他做不到,别人就更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他们也一直在关注着陈景恪的进展。 他陷入瓶颈之事,众人也知道却无能为力。 关键这事儿需要保密,不能被别人知道,这才是最麻烦的。 只能寄希望于他自己找到突破的方法。 方孝孺的加入,让大家轻松了不少。 眼下陈景恪决定闭关,就意味着他完成了积累,大家都对此充满了期待。 朱标马上就准了他的假期,让他不用操心政务,安心完善大同思想。 从宫里出来,陈景恪又去了一趟书院。 不过在这里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大家好好学习,不要操心外面的事情。 之后就回到家中等待方孝孺的到来。 第二天,方孝孺如约而至。 两人依然没有客套,陈景恪开门见山的道: “还记得当初你决定游历天下时,我给你说的那两个词吗?” 第350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 方孝孺当然不会忘记那两个词: 人权和剥削。 一开始他并不甚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还很奇怪为何陈景恪会如此郑重其事。 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 尤其是唯物思想小成,并用其来分析历史。 他终于知道了这两个词意味着什么。 可以想象当时他是多么的震惊。 再回头去看陈景恪的种种政策,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也因此,他对陈景恪彻底心服口服。 然而,这两个词也成了他心中的禁忌,不敢对任何人提起。 此时听陈景恪问起,他深吸口气说道: “你准备把这两个词写进新书里吗?” 陈景恪反问道:“不行吗?” 方孝孺表情凝重的道:“你可知这么做的后果?” 皇帝就是最大的剥削者,你确信要把这一点写进书里吗? 他很想大声的质问一句,你特么想反皇权? 陈景恪笑了:“看来你真的明白了这两个词的含义,我很高兴。” 方孝孺却一点都不想笑,甚至想调头就走: “这一点都不值得开心。” 陈景恪没有再说笑,表情转向严肃,说道: “我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但有些事情没必要直说,也没必要说透。” “关键看你怎么去做。” “我的种种政策,其实都是在赋予百姓更多的人权,减轻对他们的剥削。” “这些政策不是一样得到广泛施行吗。” 方孝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 “可是这两个概念依然很危险,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最危险的还是来自于百姓的觉醒……一旦天下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果你应该能想到。” 陈景恪心道,我可太知道了。 “但就算我们不说,就能保证没有人领悟到这个道理吗?”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想想怎么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方孝孺并不看好这一点,说道:“真的能平衡吗?” 陈景恪说道:“至少目前可以,你说的情况或许会出现,但那也是数百年后的事情了。”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那会儿大明还在不在都不好说,考虑这个问题就是杞人忧天。” 方孝孺愣了一下。 一是没想到,陈景恪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二是陡然明白过来,自己好像真想多了。 对百姓来说,任何大道理都远不如一碗饭来的实在。 这碗饭是谁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将忠心献给让他们吃饱饭的人。 想让百姓在乎这些大道理,至少也要等到解决了全民温饱问题。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吗。 全民温饱有可能实现吗? 至少方孝孺无法想象该如何实现。 大明采用陈景恪的新政,废除奴籍,采用均田、摊丁入亩、一条鞭法等等良法。 广大百姓才算是有了安身之地而已,温饱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就算如此,也称得上是史上少有的大治之世了。 后人提及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至少也是洪武之治、建章之治一类的评价。 至于全民‘仓廪实’、‘衣食足’,简直不敢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告诉百姓人权和剥削的概念,大家也不会在意。 估计只有造反的人才会拿此事当口号。 自己纯粹是被自己给吓到了,将这两个词当做禁忌一般的存在。 想通了这些,方孝孺心中豁然开朗,说道: “我明白了,还是景恪看的透彻啊。” 陈景恪说道:“明白了就好,你以为陛下他们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又不是傻子,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敢把它写进新书里面。” 阶段性的解决也是解决,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只要华夏能称霸全球,随便后人怎么折腾都无所谓,反正肉都烂在锅里了。 方孝孺气道:“你为何不早说,故意戏耍我是吧。” 陈景恪笑道:“我可没戏耍你,有些事情你自己想通了才行,别人解释效果会差很多。” 方孝孺也不是真的生气,也就没有继续纠结此事,转而说道: “给我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陈景恪就将‘历史赋予皇权’、历史赋予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皇权的责任和义务。 以及皇权代天行道,抑制权贵,帮扶百姓。 历史的发展,就是中央集权以及人权普及的过程等等。 这一系列的思想,全都讲了一遍。 “这些思想之前都已经告诉过太上皇、陛下他们,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尤其是太上皇,比起天赋皇权,他更喜欢历史赋予皇权使命这个说法。” 方孝孺想起朱元璋的那句‘我本淮右布衣’,也不禁赞道: “陛下实乃千古一人也。” 而对于陈景恪的这一套思想逻辑,他更是大为惊叹。 这一套逻辑对不对且不去说,但确实是地地道道的唯物思想。 “你对唯物学的认识远胜于我,我还在思考什么是唯物学,你已经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 陈景恪也没有谦虚,笑道:“总不能这么快就被你这个后来者给超越吧,哈哈。” 笑过之后,陈景恪进一步解释了这一套逻辑。 当然,光有思想也不行,纸上谈兵谁不会? 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你的思想付诸于实际。 说白了,就是针对这套逻辑,设置的政治制度。 这其实也是一种思想,能否存在下去的根本。 为啥农家、阴阳家、名家之类的学说,始终成不了大气候? 因为他们只有一套不完整的思想逻辑,要问他们具体如何治国,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能兴盛,则是因为他们不光拥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还根据这套思想体系,构建了相应的政治制度。 陈景恪的思想,自然也有相应的政治制度设计。 “税的本质是朝廷主持的财富分配……是实现代天行道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只是历朝历代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会给特权阶级免税特权,去问穷人收税。” “然后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这完全违背了‘代天行道’的思想,最终穷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一切重来。” “大明朝廷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进行了税改,并设立税务稽查司,专门问有钱人征税。” “事实上,科举制按照省份划分名额,也同样可以看做是代天行道思想的体现。”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穷人松绑,让占有更多资源的富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同样也是保护人权,减少削弱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天子受到万民爱戴,统治更加稳固。” “朝廷的财政状况更加健康,国家可以长治久安……” “可以说,这就是多赢的局面。” 方孝孺听的目放异彩,连连点头。 这一番解析,让他对陈景恪的思想以及变革,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对陈景恪也就更加的佩服,对他的这套思想也就更加的好奇。 “来说说你的新书吧,到底写了什么。” 陈景恪说的有些口渴,拿起杯子喝了几口,严肃的道: “我要围绕大同世界,构建一套全新的思想体系。” 即便已经想到他的新思想不简单,可方孝孺震惊不已: “等等……大同世界?你真的以为它能实现?” 之前他还在朝鲜国的时候,陈景恪几次写信询问他对大同世界的看法。 当时他随口评论了几句,直言这是儒家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 和佛教的净土世界没有区别,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儒家自己都只提三代之治,从不提大同世界。 他以为陈景恪就是随便问问,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今日才知道,对方竟然要围绕大同世界做文章。 太不可思议了。 陈景恪知道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疑问,就说道: “我并不觉得大同世界能实现。” 方孝孺问道:“那为何还要围绕它来搭建思想体系?” 陈景恪解释道:“我的目的是树立一个标准,告诉世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世人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了。” “而有了目标,就能减少很多弊政的出现。” “最重要的是,我要用大同世界,彻底摆脱儒家敬天法祖的思想。” 儒家推崇三代之治。 三代就是夏商周,是过去的朝代,儒家推崇它们,就注定了保守。 而大同世界是未来,以它为目标,大家就会变得开放。 以后谁再想搞变法,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而是先考虑是否符合大同思想的要求。 如果施行新政,离大同世界更远了,大家就会反对。 如果离大同世界更近,大家就会支持。 闻听此言,方孝孺不禁再次感到震惊,没想到他竟然能想到这一层。 大同世界也是儒家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 这还真是以彼之道,还使彼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 关键是,以儒家来破儒家,能大大降低儒生的抵触情绪。 方孝孺感叹道,果然不愧是亘古第一天才啊。 现在他已经开始认同,陈景恪的大同思想真的有实施的可能了。 陈景恪等他消化完之后,才继续说道: “不过大同世界毕竟是终极理想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反对派必然会针对这一点来发动攻击。” “且,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进而怀疑整个大同思想的正确性。” 方孝孺再次感到意外:“你连这都已经考虑到了?” 这种前瞻性,太可怕了。 陈景恪没有解释太多,而是说道:“所以,我们要设置阶段性目标。” “也就是说降低标准,设立一个或者多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模型。” “如此既可以应对别人的攻击,也可以让相信这个学说的人,有更确切的奋斗目标。” 方孝孺再次赞叹道:“景恪高瞻远瞩,为兄佩服……这个阶段性目标,你准备如何设置?”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有了一些想法,但还不确定行不行,这也是我想和你讨论的问题之一。” 方孝孺精神一振,终于轮到我出马了吗: “哦,不知景恪都有哪些想法,我看看能否给你一些建议。” 陈景恪说道:“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你讨论一下另外一个理论。” 方孝孺说道:“你说。”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这个理论,我称之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方孝孺疑惑的道:“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陈景恪解释道:“就是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个道理。” 方孝孺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具体说一说。” 陈景恪说道:“我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活下来是人最大的本能。” “吃饭、喝水、呼吸、睡眠等,都可以囊括在内。” 方孝孺点点头,这个道理很简单,他轻易就能听懂。 陈景恪继续说道:“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人类会产生安全需求。” “就是希望身体健康、财产家人都安全……” 方孝孺再次点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就是这个道理。 将这两条放在一起,确实存在一个递进关系。 先是活下来,然后追求安全。 他不禁开始期待后面的内容。 “人是社会性动物,对族群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是天性使然……” “所以,在安全得到满足之后,就需要社交。” “通俗点说就是,需要亲情和友情,需要参与到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去。” “第四个阶段,获得尊重,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被无视或者谩骂,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 “第五个阶段,也就是人类的最高需求,自我理想的实现。” “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说完之后,陈景恪看着他,问道:“方兄以为这五种需求理论,是否有道理?” 第351章 社会模型 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方孝孺越想越觉得这个划分实在太精妙了。 “妙,实在太妙了。仅仅是这套需求理论,就足以让景恪在思想界占据一席之地。” “如此精妙的理论,竟然只是大同思想的一部分,现在我对它的全貌更加好奇了。” 从目前透露出来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同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儒家学问。 大同本身来源于儒家。 代天行道,用的是道家思想。 需求理论明显是管子的思想,而管子是法家代表。 仅仅只是局部框架,就应用了儒墨法道四大显学中的三家。 整套体系涵盖的学说定然更广。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大同思想可以说就是华夏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难怪以陈景恪的才学,都进行的如此艰难。 想到这里,以方孝孺的心性修养,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堪称是百家争鸣以来,最疯狂的举动。 如果能成功,华夏思想界将从此进入另一个篇章。 而大同思想,就是分界线。 现在自己有幸能目睹它的诞生,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如何能不让他兴奋。 陈景恪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见他忽然如此激动,还有些莫名其妙。 需求层次理论确实很有道理,可真论起来,《管子·牧民》篇早就有相似的思想了。 这套理论不过是将其单独抽出来细化了而已,不至于让你高兴成这个样子吧? 不过他也

相关推荐: 湿卵胎化   肉欲の海行危舟   春宫图(H)   一世丹尊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偏执的他[现代女尊]   重生豪门风云   温柔刀(1V1)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