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能平等看待他们三个的,只有陈景恪一个人。 朱雄英这种更喜欢圆圆的,独一份。 这也是所有人,包括陈景恪都无法理解的地方。 要说女儿奴,那也得宝贝自己的女儿好吧,哪有宝贝别人家女儿的。 徐妙锦二胎就是个女儿,别的妃子也生的有女儿,没见他对任何女儿这么喜欢的。 也有人阴谋论,认为他是故意的,为了拉拢陈景恪。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种喜爱是没办法伪装的。 更何况就算拉拢,也没必要这么做。 不过搞不懂就搞不懂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真正让陈景恪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朱雄英身为天子,他的喜好能影响到太多东西。 圆圆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谁见了她都得宠着。 从小被宠大,性格太容易出问题了。 这也是他要提前将圆圆送到马娘娘这里教规矩的原因。 现在年龄还小,等再大上几岁,他还准备隐藏身份将她送到外地去读书。 不过这些还太早,以后再说也不迟。 言归正传。 老朱和马娘娘见到他们过来,自然是非常高兴。 “哈哈……大早上就听孙福说你进宫了,到晌午了也没离开。” “咱们也有半个月没一起吃过饭了,就把你们喊过来一起吃一顿。” 陈景恪不禁有些惭愧,说道:“是我的不是,以后应当多来看望你们。” 马娘娘笑道:“别听他胡说八道,没事儿看我们做什么。” “你安心忙自己的事情,有空了来给我们请个安问个好就行。” 另一边,老朱已经和三个小豆丁聊了起来: “你们有没有想祖祖啊,为什么不来找祖祖玩啊。” 祖祖是三小对他和马娘娘的专属称呼,其他皇曾孙都没这待遇。 包括朱雄英别的孩子,见了他和马娘娘,都得恭恭敬敬的磕头喊圣皇、圣皇后。 而且,老朱他们虽然更重视团团和朱文基,但只是内心的衡量罢了,不会轻易表现出来。 平日里对圆圆还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只是很明显,三个小孩子都有些怯他,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问一句才答一句。 他还毫不自知的沾沾自喜道:“这仨孩子真乖啊,长大了指定和他们爹娘一样聪明。” 陈景恪接话道:“乖什么,您可别被他们给骗了,皮着呢,就刚才……” “咳咳……忽然嗓子有点不舒服。”朱雄英忽然干咳几声打断他的话,并暗暗朝他使眼色。 在座的谁不了解谁啊,只看他的动作就能猜到几分。 老朱立马改口,说道:“小孩子皮一点好,雄英小时候可天天嚷嚷着要去打仗的。” 朱雄英连忙说道:“对对对,小孩子哪有不皮的……皮才是聪明的表现。” 马娘娘却没那么好糊弄,问陈景恪道:“今天谁又惹什么祸了。” 陈景恪不顾朱雄英使眼色,将圆圆在地图上乱画的事情说了一下。 倒不是他真的想告女儿的状,而是这种事情根本就瞒不住人,老朱和马娘娘早晚会知道的。 与其骗他们,还不如现在就直接说了。 知道自己惹祸的圆圆低着头不敢说话,团团和朱文基也怯怯的不敢乱动。 陈景恪责备的道:“虽然那地图不算什么,就算撕烂了也没什么影响。” “可这事儿性质不同,必须要严惩让她涨点教训。” 这话表面是在责备圆圆,实际上是在替她开脱。 毕竟是自家闺女,不可能真的不管不顾。 果不其然,听了他的话之后,看着三个胆怯的小豆丁,老朱没好气的道: “咱以为多大的事,不就是一张地图吗,你和一个小孩子上纲上线做什么。” “我看你是越长越回去了。” 然后他摸了摸圆圆的小脑袋,慈祥的道: “小圆圆别怕,不是什么大事,祖祖不生气的。” 圆圆抬起头希冀的看向他,说道:“祖祖真的不生气吗?” 奶声奶气的祖祖,让老朱高兴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不生气不生气,祖祖怎么会生小圆圆的气。” “你爹要是生气责备你,你就和咱说,祖祖帮你揍他。” 圆圆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也不怕老朱了,上前一把抱住他的胳膊,亲昵的道: “祖祖真是太好了……爹爹刚才凶我呢。” 三小还是第一次和他这么亲,老朱高兴的半边身子都酥了: “竟敢凶我们圆圆,太可恶了,祖祖帮你报仇。” 圆圆小脸上纠结了那么一小会儿,才说道: “不要,是圆圆做错事了爹爹才生气的。” 这个回答真的是让所有人都惊喜不已。 老朱不顾老迈,竟将圆圆给抱了起来: “哎呀哎呀,小圆圆真是太孝顺,太懂事了。” 朱雄英吓了一跳,连忙过来护住,嘴里却不忘附和: “圆圆本来就聪明,景恪就是要求太多。” 就连马娘娘都帮着她说道:“是啊,孩子还小,你小时候……嗯,你不能用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啊。” “你这样的天才亘古以来又有几人,孩子能有中人之姿我们做长辈的就应该满足了。” 陈景恪不禁也有些自我怀疑,莫非我真的要求太高了? 不过他也不是能轻易就改变主意的人,纵使自己要求确实高了,可让她跟着马娘娘学学规矩总是没错的。 而且看现在的样子,因为方才的事情,圆圆也破除了对老朱的恐惧。 现在正赖在他怀里不肯下来,正好将她送过来。 既能学规矩,也可以陪陪两个老人家。 于是就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孩子也不算小了,有些规矩是时候学了。” “我想着将她送到您这里来,由您亲自教导她。” 老朱抢先开口说道:“好好好,这个主意好,以后就让圆圆住在慈宁宫好了。” 马娘娘也欣喜的道:“这样也好,可以陪陪我们两个老家伙。”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至于团团和朱文基,他们没事儿的时候倒是可以过来玩,但教导他们的事情会由专门的人负责。 目前陈景恪都不准备插手他们的教育,一来是不擅长,二来也没那个精力。 等再过上三五年,他才会亲自出手教导。 此事说定,大家都很开心,都坐下来开始谈正事。 破除心中怯意的圆圆,则带着团团和朱文基开始了探险工作。 毕竟慈宁宫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地方。 众人的话题,也是顺着地图的事情展开的。 老朱问道:“这次大分封你们有具体的章程没有?” 朱雄英颔首说道:“本来想确定下来,在征求您的意见……” “这次准备册封八十到一百个诸侯王,依然是王公侯伯四级封国。” 老朱问道:“土地够分吗?别把地弄的太小,反而会起反作用。” 朱雄英说道:“地是够的,库页岛、虾夷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 “南洋剩余土地,西洋的部分岛屿,以及安西的部分土地全都囊括进去。” “百十个诸侯国还是够分的。” 老朱眉头一皱,说道:“安西?那里就算打下来,没有一二十年治理也很难真正建立稳固统治。” “若册封太多国家过去,恐怕会惹出事端。” 朱雄英解释道:“这么多诸侯国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预计,前五年将日本、南洋和炎洲方向的诸侯国建立起来。” “五年后根据安西的实际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分,具体如何分。” “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十年乃至更久。” 诸侯国草创时期,必须从大明吸血。 大明的家底虽然雄厚,可也禁不住上百个诸侯国同时吸。 所以必须要分批建立才行。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见他如此稳重,也放心的点了点头。 这时陈景恪补充了一句:“秦晋燕三国之间,最好不要直接接壤。” “有必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些诸侯国以为缓冲。” “所以安西那边是必须要建立一些诸侯国的。” 老朱默默地点了点头,这话难听,但却是老成持重之言。 秦晋燕都是大国,现在上面有大明压着,互相之间有亲情羁绊,不会出什么问题。 可过上三五代人就不好说了。 设置一些诸侯国作为缓冲,能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至于被夹在中间的诸侯国会不会难受。 肯定不那么舒服,但只要大明的宗主国地位不丢,只要秦晋燕三国平衡局势不被打破。 他们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前两个条件都不存在了……大明自身都难保了,谁还管你诸侯国啊。 陈景恪搞大分封的目的,又不是为了某一家一姓的长盛不衰。 他只需要对华夏负责。 反正,最后不管怎么发展,肉烂在华夏这口大锅里就行。 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最终老朱和马娘娘肯定了他们的方针。 至于具体怎么划分,就是朱雄英和陈景恪的事情了,他们才懒得操心。 朱雄英趁机表扬了一下圆圆,说她随手一画竟然就确定了七个诸侯国的疆界。 而且七个国家的疆界还都恰到好处。 这可把老朱和马娘娘给惊喜的不得了。 古人或许不信神佛,但没有人不信天命,包括老朱也是一样。 如果是一笔两笔还能说巧合,六笔确定七个国家,如果说没点天意在里面他们是不信的。 尤其是圆圆方才才讨得了他们的欢心,此时知道了此事,他们就更开心了。 老朱笑道:“好好好,这就是天意,圆圆合该是咱们朱家的媳妇。” 至于会不会养出一个武则天…… 秦、晋、燕、朝鲜、楚国,这几个朱姓诸侯国,可都是大国。 他们会答应? 就这么说吧,大分封时代,就算十个武则天绑一块也没机会篡位。 接着他们又聊起了日本和西域的战事。 目前大明最主要的的战争,也就是这两场了。 期间老朱和马娘娘不免想念儿子,心情一度有些失落。 朱雄英和陈景恪好一通安抚,才让他们恢复过来。 为了宽慰他们,陈景恪说道:“这两场战争不存在失误的可能。” “就算失误也不怕,我还有底牌没用呢。” 老朱和马娘娘点点头,他们什么大风浪没经历过,自然不会担心的生出心病来。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陈景恪所谓的底牌。 “听你这话,你那军械研究院出大成果了?改天我去见见去。” 陈景恪还没开口,朱雄英就忍不住说道: “那可是大成果,就是景恪以前说的那种火器,已经造出来了。” “那威力,真的太强大了。” “目前的火器和它们一比,就和玩具一样。” 老朱不禁有些动容,说实话,虽然他很信任陈景恪。 可是对他说的那种金属风暴依然有着怀疑。 听说类似的东西造出来了,自然更加好奇。 当即就表示,改天一定要去看看。 说起来,他也确实有一段日子没有出宫了。 和朱标当皇帝的时候不一样,自从朱雄英登基,除非有大事老朱就很少离开慈宁宫了。 一开始是为了不抢朱雄英的风头,后来发现大孙子这皇帝当的很好,也就顺势真的退了。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真的老了,想歇歇了。 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陪伴在马娘娘身边。 陪着她散散步,给她读书读报,讲一讲外面的事情。 又聊了一会儿政治,孙福过来禀报膳食准备好了。 他们就起身来到餐桌前。 吃饭的时候,圆圆坐在了老朱和马娘娘中间。 这还是第一次。 两个老人家不停的给她夹菜、舀汤,别提多稀罕了。 有一说一,圆圆虽然调皮,可家教在那摆着呢。 她也伸着小手,把好吃的往他们碗里放,还亲自往他们嘴里送。 “祖祖吃这个……祖祖吃那个……祖祖好吃吗……祖祖我喂你……” 老朱和马娘娘哪受过这样的待遇,平日里别的孩子见到他们,都拘谨的不得了。 这会儿被圆圆一通招呼心都快化了,因为思念儿子而低落的心情也恢复过来。 竟比平日里多吃了半碗饭。 陈景恪既欣慰又无奈,这种情况,马娘娘还能把她给教好吗? 但随即他就把这个念头抛到九霄云外了。 真要事事担心,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至少眼下是开心的。 第525章 军屯制 吃完饭又闲聊了一会儿,三小就哈欠连连,被奶娘带下去午睡了。 陈景恪和朱雄英则陪着老朱两人话起了家常。 这次他们并未谈政事,而是聊起了写书。 老朱虽然不大管事儿了,可人一点都没闲着。 他在写书。 将自己和马娘娘的一生全都写下来,这还是陈景恪给他的建议。 除了自传,老两口还将陈景恪历年来讲课的笔记,进行全面的梳理。 准备留给后世子孙,这可都是帝王之学啊。 老朱曾数次说过:“有些东西用笔墨是无法传承的,只能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 “蒙元的建立,让华夏失去了太多的传承。” “尤其是大局观、世界观、家国天下观等等思想。” “元末义军蜂起,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鲤。” “然此时回头看,竟无一人拥有真正的天下观,咱亦是如此。” “幸亏遇到了景恪,才知道了什么是家国天下。” “咱要将这些都写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咱朱家子孙可以出现庸君,但不能出不明事理的昏聩之君。” 马娘娘每次都嘲笑他:“秦始皇当年也是这般想的,他还想传万世呢。” “能将咱们看得见的后辈教好就行了,再往后的事情啊,就是儿孙自己的造化了。” 话虽如此,她却一直在帮老朱完成这部书。 可以说,老朱正在写的书,是陈景恪、马娘娘他们三人的智慧精华。 其实大家都知道,避免后世子孙出昏君,几乎不太可能。 但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总归是一件好事。 就算将来朱家人不争气失了国,这书落到别人手里,也算是一份功绩不是。 所以,对这部书老朱和马娘娘非常的重视,就连朱标而经常参与提意见。 说起来,朱标自己也在写书。 他写的是偏向于经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书,其实也是对他六年皇帝生涯的总结。 陈景恪和朱雄英自然也时常给他们提意见。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孙福小跑着进来道: “圣皇、娘娘、陛下,大喜,大喜啊。” 四人都有些惊讶,有什么大喜?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问道:“可是日本或者西域有捷报传来?” 孙福喜道:“圣皇英明,正是西域的信使到了。” “晋王阵斩黑的儿火者,灭察合台汗国,在碎叶川与秦王会盟。” 老朱大喜:“好好好,这个消息好啊。” 马娘娘高兴的眼泪都出来了,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再没有比这更让她开心的了。 陈景恪和朱雄英惊喜不已。 朱雄英立即起身说道:“信使呢,快带来见我。” 孙福立即出去把人带了进来。 报捷是个涨脸的活儿,一般都是派自己比较器重的人担任。 这次负责报捷的,就是朱棡的一名亲信。 首次见到圣皇、圣皇后、皇帝,他可谓是非常激动,以至于几次嘴瓢。 不过大喜事儿,也没人在意这些小问题。 他详细的讲述了朱棡出征后的事情,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缓解了老朱和马娘娘的思子之情。 这边还没讲完,孙福再次进来禀报:“耿大将军的报捷使者到了。” 老朱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这么巧的吗? 马娘娘笑道:“真是双喜临门啊。” 很快信使被带进来,不是别人,正是杨洪。 对于这个名字,老朱、马娘娘等人都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忙着听他汇报日本方面的详细情况。 陈景恪却不禁多看了几眼,杨洪,莫非就是那个杨洪? 他对明朝中期的历史了解不多,之所以知道杨洪,还是因为他拒绝给叫门天子开门,保住了宣府城。 想起朱祁镇,陈景恪就牙痒痒。 如果穿越到那个时期,他一准找个海岛当海盗。 然后攀科技树,一路打到北京,将这位土木堡战神给千刀万剐了。 只能说,朱祁镇逃过一劫。 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世大概率不会有这个人了。 打量着杨洪,陈景恪暗暗想道。 如果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杨洪,也是一个可堪培养的大才啊。 即便不是历史上那个杨洪,耿子茂派他来报捷,说明能力不差,也同样值得培养。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杨洪已经将日本的情况大致讲了一遍。 老朱自然非常高兴,夸奖了这两人并赏赐了一些财物,就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四人热烈讨论了一会儿,老朱就让朱雄英离开了: “如此大的喜事,要赶紧告知天下人,你就别在这里陪我们了。”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和陈景恪一起起身就准备离开。 马娘娘叮嘱道:“别忘了派人给你爹报喜。” 应了一声,两人一起离开慈宁宫。 走在路上,朱雄英依然有些不可思议的道: “两波报捷的使者竟然一天内先后出现,太巧了。”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是啊,这就是天意啊。” 很快两人来到乾清宫,朱雄英派人召见内阁学士及各重臣。 事实上,这会儿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群臣早已等候在宫门外。 ----------------- 日本和西域战场大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洛阳城。 民间对此倒是挺平静的,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明的战无不胜,真正热闹的是官僚权贵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两场军事胜利那么简单,更意味着官场将迎来一次新老交替。 一次大家期待已久的权力交接。 按理说,权力交接是很多人都竭力
相关推荐:
乡村桃运小神医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桃源俏美妇
鉴宝狂婿
我的傻白甜老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蝴蝶解碼-校園H
顾氏女前传
NTR场合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