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就意味着世界在进步,在一天天变好,所以这一切并不是在做无用功。” “四叔讨封虽然给朝廷带来了麻烦,但也将这个之前朝廷忽略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得想一个合适的规则出来,为后世解决相似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方案。”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规定郡王不能封? 这是强行封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后不再任命塞王,所有亲王成年就分封,这个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可这个方法,就相当于是将宗室里的人才,排除在大明统治体系之外。 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毕竟真要是国家遇到困难,宗室里出了一个将相之才,因为一些死规定就将其拒之门外? 这不符合皇家利益,也不近人情,对国家也没啥好处。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目前他和陈景恪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慢慢思考了。 ----------------- 现在日本拥有人口约莫三百八十万,大明接下来要做的,是将这些人口迁徙到本土。 计划迁徙三百万,留下八十万分给各诸侯国。 就连之前已经建立的那些诸侯国都有份,只不过需要他们自己派船去接。 为了迁徙这些人口,朝廷抽调了四千余艘海船执行任务。 在捷报传来后不久,这些船就相继出发。 这三百万人迁徙到哪里安置,也早就有了计划。 不外乎就是中原和江南几省,原因很简单,现在这些地方是华夏核心地带。 将那些人迁徙到这里,才能更好的同化。 当然,其中一部分会被分流。 比如部分女子会分给愿意去西域的人。 经过南北朝征战,日本男女比例本就严重失调。 大明征讨日本时,陆后城一战就杀死了超过十万青壮。 后续攻略各城池又有几十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也都是青壮,少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反而是年轻女人,死亡特别少。 这导致日本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 虽然没有详细数据,但据估算十四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女比例,应该在七比一,甚至八比一。 十四岁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比例早就超过了十比一。 这些女人,大明自然要安排她们嫁人。 这也是朝廷敢于许诺,愿意去西域的人,分一个日本女人的底气所在。 现在怕的不是没有女人,而是没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 为此,朝廷甚至将主意打到了乞丐身上。 老狗就是一个乞丐,名字叫什么多大了都没人知道,只知道大明还未建国他就在这一带讨饭了。 甚至连他为什么叫老狗都没人知道,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周围人也就跟着一起叫了。 在十年前的一个冬天,老狗讨饭的时候捡到一个襁褓里的婴孩。 他就将这个孩子收留,并养活了下来。 这孩子也是命硬,硬是靠着百家饭活了下来。 因为老狗认了他当孙子,大家就喊他小狗子。 老狗是乞丐,小狗子自然也是乞丐。 朝廷几次普查人口,给百姓上户籍分田地。 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群体难免就被排除在外了。 比如乞丐。 老狗和小狗就是如此。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朝廷给所有流民上户口这事儿。 祖孙俩就这样一直在徐州讨饭吃。 还好大明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当乞丐日子也勉强能过得去。 这天老狗如往常那般,带着小狗子去街头讨饭吃。 因为是徐州老乞丐,他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每天往来的商贾络绎不绝。 那些长途奔波的商旅,一般都会随身携带干粮之类的。 干粮自然不好吃,很多商旅进城后,会随手将剩余的丢给他们。 对他们这些乞丐来说,这可是美食。 遇到心善的,还会赏他们三文五文的。 总之,老狗这个乞丐当的还算不错的。 刚走到他经常乞讨的位置坐好,就见三名捕快围了上来: “老狗,终于把你给等过来。” “可给我们一通好等,你说你要饭都不积极,难怪是个要饭的。” 老狗吓了一跳,连忙起身点头哈腰: “不知道三位爷找小的有何吩咐。” 小狗子则悄摸摸的拿起破碗,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周围环境,规划逃跑路线。 他跟着爷爷当乞丐没啥见识是不假,但看人脸色、逃命的本事那是门熟。 打头的捕快说道:“好事,跟我们走一趟吧。” 老狗腿都软了:“李爷,我最近可没偷人家东西,不信您搜。” 李捕快失笑道:“你小老儿说漏嘴了吧,快老实交代,上个月赵员外的钱袋是不是你偷了。” 老狗更慌了:“真不是我,要是我偷的,天打五雷轰。” 同时他心里默念,那是小狗子捡的,不是我偷的。 旁边一人催促道:“老李别逗他了,快把人带回去,咱们可还有别的事儿呢。” 老狗一边给小狗子使眼色,让他找机会跑,一边用身体挡住他不让捕快看到。 他老命一条皮粗肉糙,到监狱里最多吃点苦头,只要咬紧牙关不说,用不了几天捕快们就会将他放出来。 只要小狗子不被抓走就行。 李捕快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岂会不知道他打的小九九,没好气的道: “别搞小动作了,要是真想抓小狗子,你以为之前他能跑的掉?这次是好事。” 老狗并不相信他的话,笑道:“看您说的,我哪敢在您面前耍小九九啊。” 说话间,已经不少人围在周围看热闹。 李捕快无奈的道:“真是好事……算了直接和你说吧。” “朝廷刚刚灭了察合台国,把西域给打下来了,这事儿你知道吧。” 老狗很是疑惑,这和我有啥关系:“听说了听说了,咱们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皇上英明神武……” 李捕快使劲捏了捏拳头,好不容易才忍住揍人的冲动,继续说道: “朝廷需要迁徙人口去西域种地,不论是何身份,愿意去的给入籍,还给发一个日本女人当婆娘。” “咱们哥儿几个就想到你了,你就说这是不是好事吧。” 入籍?老狗眼睛顿时就瞪大了,激动的道: “真的能入籍?” 李捕快肯定的说道:“这还能有假,榜文都贴出来了,不信你问问周围的老少爷们。” 这时周围人也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出声帮捕快证实。 “是真的,朝廷公文都贴出来了。” “我们刚从凤阳过来,现在那边已经见不到乞丐了。” 眼见众人都如此说,老狗终于不再怀疑,噗通跪在地上朝洛阳方向磕头: “皇上恩典,皇上恩典啊。” 小狗子也连忙跟着一起跪下磕头。 见此,周围人也纷纷赞颂天子圣明,如何如何好之类的。 之后老狗又给李捕快三人磕头,感谢他们能想到祖孙俩。 李捕快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禁提醒道: “那可是西域,非常遥远荒凉,发配犯人都走不了那么远,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老狗没有丝毫犹豫:“去,只要能入籍,别说是西域,就算是殷洲我们爷儿俩也去。” 李捕快也不再多说,当下就带着他们去了抚孤院,将他们交给了这里的管事。 管事倒也没有嫌弃他们,先是带他们去洗漱,又换了一身全新的衣服。 虽然是最粗劣的麻布制作的衣服,还有些不合身。 可这依然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穿新衣服,把两人都高兴的不行。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福利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管事再次找到他们,要为他们登记姓名年龄之类的,这就是入籍了。 只可惜,老狗当了一辈子乞丐,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管事对此早有预料,就问他想姓什么。 老狗倒是想说姓朱,但那是皇家姓氏,他不敢开这个口。 想到自己一直被人喊老狗,他心中一动道: “听说有个姓氏是苟,不知道真假?” 那管事笑道:“你倒是不忘本,确实有苟这个姓氏,还是个古姓。” 老狗高兴的道:“那就姓苟吧,名字您看着随便写就好。” 那管事想了想,说道:“你们两个这一番也是际遇不凡,你就叫苟不凡吧。” “至于你孙子……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就叫他苟飞跃吧。” “希望他能不辜负这一番际遇,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老狗……不,苟不凡大喜道:“谢官爷。” 于是管事就将他们的名字写了下来,至于年龄,苟不凡的实在不知道就写了个五十,苟飞跃就写了个十一岁。 几日后他们爷俩就拿到了户籍,把爷儿俩高兴的抱头痛哭。 等兴奋劲儿过去,苟不凡又悄悄的询问管事,婆娘是咋分的。 他倒不是想给自己讨媳妇:“我都快入土了,有心无力啊。” “就是……我那孙子才十一岁,不会不给他分吧?” 管事的笑道:“放心好了,你孙子要是再小两岁还真不好说,但他十一岁就没啥问题了。” “朝廷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女娃不能婚配,可以给你孙子分一个十六岁的。” 苟不凡大喜道:“大五岁好,大五岁好,大的知道心疼人。” 他有自己的担忧。 要了一辈子饭一身的毛病,去西域又路途遥远,还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地方。 就算命硬到了地方,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 到时候留下年幼的苟不凡,他自然不放心。 真能分个大五岁的孙媳妇,正好可以照顾苟不凡,他死了也能放心了。 又过了几日,他们和后续送来的人一起,被送到了凤阳抚孤院。 凤阳可是凤皖行省的省会,又是大明中京所在,比徐州还要繁华几分。 看的众人是眼花缭乱。 在凤阳抚孤院住了几天,陆续又来了一些人,都是要去西域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光棍汉,拖家带口的极少。 苟不凡和苟飞跃爷孙俩是乞丐出身,本就眼活嘴甜,很快就与众人相熟,倒也混的很开。 又过了半个月,抚孤院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六人。 又有官吏过来,给他们所有人都发了一个批条,并一再叮嘱: “这个条子上面盖的是户部大印,后面凭借此条分配土地和女人,千万别弄丢了。” 苟不凡等人都小心翼翼的将条子贴身藏好。 第二日,又有官吏过来,说是要带他们出发。 众人步行来到码头,乘船进入大运河并一路北上。 苟不凡和苟飞跃还是第一次乘船,都非常兴奋。 几日后他们进入黄河,发现河面上有一支巨舰组成的船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众人。 没多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些船是去日本运人的,也就是说去运他们婆娘的。 这让众人看向船队的眼神都变了。 苟飞跃目光里也充满了期待。 船逆黄河而上,经广通渠进入长安,在这里已经汇聚了上万人。 接着他们就在官吏的带领下,来到一片黄土地上。 这里的大地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远远看去犹如伤痕。 官吏很快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明年初才会出发去西域,在此期间他们先在这里植树种草。 美其名曰是对他们的考验。 日本婆娘是那么容易就能讨到的? 西域不要懒人,在这里都坚持不下去的人,也别去西域了,直接哪来的回哪去吧。 对于这个说法,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敢反抗。 大家都按照分组各自忙碌起来。 第529章 盛世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交通枢纽,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就是最好的证明。 元末,元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曾在徐州屠城,并将徐州降格为县。 明朝建立后,老朱重新将这里升格为府,并迁徙百姓定居。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然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盛况。 这天黄昏,百姓纷纷开始回家,街头店铺也开始收拾残局准备歇业。 刘家脚店的掌柜刘大根,正拿着算盘计算今天的营收。 这时伙计过来说道:“掌柜的,折箩已经收拾好了,您看怎么处置?” 折箩就是可食用的剩饭剩菜。 刘大根头都没抬,下意识的道:“先打两碗给老狗送过去,剩下的大家分了吧。” 那伙计笑道:“您看您又忘了,老狗和小狗子早就去西域了。” 刘大根这才抬起头,失笑道:“你看我都糊涂了,那就大家分了吧。” 伙计高兴的道:“诶,谢谢掌柜。” 大明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了,这一点从越来越多的折箩菜,以及掌柜的愿意把折箩菜分给伙计,就能看出来。 搁在以前,客人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哪会有剩余。 偶尔有剩下的,掌柜的也会自己收起来吃,或者拿去卖钱,是舍不得送人的。 不过日子好过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勉强温饱,还远未到富裕的程度。 刘家脚店,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不是什么高档饭店。 就是给过往脚夫提供歇脚吃饭的地方。 这里的饭菜自然也没有多奢华,就是普通的粗茶淡饭。 不过毕竟是开店的,饭菜也不能太不像话,油盐还是放的比较足的,还会有一些碎肉菜之类的。 这样的剩饭剩菜,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伙计们自然非常高兴。 把折箩分一份,就够一家人吃一天的了。 自己的工钱一文都不用花,全都存了下来。 逢年过节,也能给家人买新衣服,置办货物了。 伙计美滋滋的去了后院,刘大根忽然觉得怅然所失。 平日里他会照顾老狗和小狗子,有折箩会给他们送一两碗。 既是心善,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 每次给老狗他们送完东西,他就会觉得很高兴,很安心。 现在想做点好事积点阴德,都这么难了吗。 以前有乞丐,他们会骂朝廷官府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看看大街上多少乞丐。 现在没乞丐了,这分明是盛世的体现,他反而不适应了,竟然希望多来几个乞丐。 想到这里他不禁摇头自嘲:“真的是吃饱了撑的啊,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就在这时,门外呼啦啦一群人向着一个方向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 “跑快点,慢了宴宾楼的折箩包就被人抢光了。” 对此刘大根习以为常也没理会,就准备继续算账。 反倒是店里坐着的两个客人有些奇怪,道: “掌柜的,这些人是去做什么啊?什么折箩包?” 刘大根连忙解释道:“宴宾楼是徐州最大的酒楼,每天去吃饭的非富即贵。” “那里的折箩菜油水很足,鸡鸭鱼肉特别多。” “宴宾楼的掌柜就把折箩菜做成馅,包成包子卖给穷人。” “拳头大的包子一文钱一个,可抢手了,去的慢一点就卖没了。” 那两个客人恍然大悟,然后好奇的道: “那你为何不把你店里的折箩,也包成包子发卖啊,一文钱也是钱啊。” 刘大根笑道:“客官您开玩笑了不是,我这小店的生意哪能和宴宾楼比啊。” “每天也剩不下多少折箩菜,费那个劲儿干嘛,还不如给大家分分了事。” 事实上,他这是给两位客人留面子,才故意说生意不好的。 真正原因是,来他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普通人比较节俭,饭菜大多都吃光了。 剩饭剩菜本就没有多少。 另一方面,普通人谁会大鱼大肉的点菜啊。 偶尔点个肉菜,吃不完也大多都会打包带走。 所以,他就算想卖折箩包也没那个条件。 这话自然不能明说,否则就变成骂客人穷鬼了。 那两个客人也是跑江湖的,自然也能听出来,点点头不再说话。 ----------------- 苟不凡并不知道,老家竟然还有人在想他,虽然怀念的方式有些不对。 到了陕北之后,他们一帮人就在管事的安排下,开始了植树种草工作。 本来他以为,植树就是挖个坑把树埋进去,种草就是弄个沟把草籽丢进去。 真正干活儿的时候才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 管事的让他们在沟壑的土坡上挖坑,一种六七尺长,耳朵一样的浅坑。 坑的中央种一颗尺长的小树苗。 说是树苗,其实就是从别的树上剪下来的树枝,可扦插成活的那种。 坑里面还会晒上一些种子,连覆土都不需要,任由种子暴露在外面。 苟不凡很奇怪,为啥要这么做? 管事的倒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详细解释了这么做的缘由。 土地裸露,已经无法蓄水,天上下的雨水直接就流走了。 非但如此,还会裹带走大量泥土,这些沟壑都是雨水冲刷出来的。 黄河为啥那么黄?就是就是因为泥沙多。 挖这种坑,可以有效的蓄水。 有了水,草籽和树苗就能发芽存活。 至于草籽为啥不埋起来,管事的说没必要。 就算被风吹走了,最终还是会落在这片大地上,遇到雨水就能生根发芽。 所以何必浪费人力去覆土呢。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歇一会儿呢。 众人恍然大悟,并纷纷夸赞想到这个法子的人,一定是个有经验的老农。 闻言,那管事大笑道:“这你们就想错了,这个法子啊,是安平侯想到的,他可没种过地。” 众人纷纷说道:“原来是安平侯,他可是文曲星下凡,生而知之的圣人……” 那管事的正在兴头上,就问众人:“可知为何要花那么大功夫,在这里种树种草?” 众人哪能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他们也一直在奇怪。 朝廷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在这里种树种草,不是吃饱撑的了嘛。 只是他们也不敢多问,就这么一直干了下来。 现在见管事的有意卖弄,连忙恭维,让他告诉大家原因。 管事的就将来龙去脉给他们讲了
相关推荐:
绿尾羊羔(校园 1v1)
耻辱任务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湿卵胎化
天运贵女(全)
下课后的契约
异常乐园
处女劫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神级维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