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以后再管就难了。” “但你们的手段太过激烈了。” “可以一地一地的来,这样就算有民变也只是一地之事,朝廷反手就可以镇压。” 老朱连忙点头说道:“对对对,妹子说的这个法子好,可以一地一地来吗。” 朱雄英刚想开口争辩,就被陈景恪伸手阻止: “是我没有说清楚,情况看似很复杂,其实非常简单。” “出来作恶的,只是其中的一小撮人。” “大多数百姓刚刚分到土地,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是最不想折腾的。” “恶霸横行,最先受到的伤害的也是他们。” “若说最想奸商恶霸死的,也是深受其害的百姓。” “我们在行动之前,要宣传到位,让百姓知道朝廷在惩奸除恶。” “如此他们就不会被裹挟。” “大多数百姓不参与,剩下那一小撮人,是翻不了天的。” 朱元璋说道:“咱就怕有人借机生事。” 陈景恪回道:“那您太小瞧均田制的威力了,百姓是从大明朝廷手里拿到的土地。” “只要他们的土地不丢,谁都别想鼓动他们造反。” “况且就算有人成功鼓动部分百姓又如何?大明百万大军还怕他们?” “更何况,武器研究院早就研发出了新式火器,其威力是现在火器的百倍。” “就算他们集结几十万大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老朱眼睛一亮,说道:“咱早就想去看看了,择日不如撞日,走走走……” 说着起身就准备往外走。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先把这件事情说好再去。” 老朱讪笑重新坐下:“看我,都糊涂了。” 马娘娘忧心的道:“我不是怕有人造反成功,大明现在国祚稳固,不是谁都能动摇的了的。” “我只是不想多造无辜的杀孽啊。” 朱雄英说道:“皇祖母仁慈,但我有三点理由,证明此次行动势在必行。” 马娘娘颔首道:“你说。” 朱雄英说道:“第一点,千百年来百姓都以旧礼法为准则,如果不能扭转他们的认知,大同思想就无法真正落实。” “想要落实大同思想,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想法。” “目前的局面,与汉武帝刚登基时非常相似。” “西汉初年推崇黄老之学,从民间到朝堂都提倡无为而治。” “不只是黄老之学讲无为,就连儒家和法家也讲无为。” 儒家的无为是,君主不要天天指挥别人做事,自己先去做,做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去效仿。 汉武帝曾经找一个大儒求教,该如何治国。 那个大儒直接就告诉他,别瞎折腾,做好表率天下自然大治。 法家的无为,君主就是个吉祥物,要保持神秘感,不要把个人思想参杂进国家政治中去。 更不要轻易向外人展露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外人看出,你这个君主其实没啥能力。 国家自有法度在,大家按照职权范围干好自己的工作,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以儒道法三家在华夏的地位,当他们同时提倡无为之治的时候,那整个社会都将被无为思想笼罩。 汉武帝是个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的君主,他想化无为为有为,所面临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汉武帝只有一个人,他面临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洪流。”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强行改变了洪流的前进方向。” “完成了整个社会的大转向。” “我们这里就有五个人,所有勋贵也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多数百姓也是心向朝廷的。” “他敢做的事情,我们凭什么不敢做?” “他能做到的事情,没有理由我们做不到。” 拿汉武帝举例子,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三人,感受到了他话里的坚定。 听到这里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更改。 朱标心中叹息了一声,孩子长大了啊。 老朱则欢喜不已,乖孙第一次在咱面前摆强硬态度,是真长大了啊。 马娘娘也有差不多的感受,但她更想知道另外两个理由: “还有两个理由呢,继续说。” 朱雄英点头,继续说道:“大明变革二十年,抚慰使、宣慰使制度实行了十余年,基层衙门重建也有十余年。” “理论上,朝廷的旨意能传达到每一个百姓耳朵里。” “但实际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 “这次行动,就是对这些制度最好的检验。” “看他们能否将朝廷的政策,准确的传达到百姓耳朵里。” “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完善。” 马娘娘颔首道:“原来如此,你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需要检验一下机构改制的成果了。” 老朱和朱标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大明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历朝历代都不相同。 目前来看,这些机构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能不能经得起风浪?亦或者能不能达到理论效率,确实需要一场大风波来检验一下了。 现在他们都还在,勋贵集团依然与朝廷同心同德,就算出问题也不怕。 现在不敢做,将问题遗留给后世子孙,那才玩完。 见他们态度都转变了,朱雄英心下很是开心,这才说出了第三个理由: “大明高层迭代,继任者们能否肩负的起重担,也需要检验。” “趁着现在老一辈还没有去封国,展开一次大行动,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 “如果出了问题,老一辈还能再伸手扶一把。” “若是一切顺利,老一辈也能安心去封国享福。” 马娘娘也终于放下心来,鼓励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就说明不是无的放矢。” “既然都计划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你皇爷爷和我,还有你爹,都会支持你的。” 老朱也开口说道:“对,咱永远支持你,大胆的去做吧。” 朱标虽然还有一些想法,但见儿子考虑的如此周全,也不再多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朱雄英才是天子,强行干涉他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就算最后证明他的计划是失败的,问题也不大。 这么多道保险在,可以轻松挽回局势。 而一次失败的经验,对皇帝来说也弥足珍贵。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个理由: “现在为恶者,多是仗着乡党的力量。” “将他们中的穷凶极恶者处死,能有效的震慑地方势力。” “罪行较轻的,流放到诸侯国去。” “这些恶霸去了海外,没了乡党庇护,大多也都嚣张不起来了。” “乡里少了这些恶霸之流能安稳许多,诸侯国也获得了更多人口。” “可以说一举多得。” 马娘娘笑道:“确实是一石多鸟,记住一定要将这一点告诉诸侯王们。”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竖起大拇指: “娘娘英明啊。” 并不是所有诸侯王,都想趟这一趟浑水。 但如果他们知道,朝廷会将其中一部分人流放到海外诸侯国。 正在为人口发愁的他们会怎么做,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之后他们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大致确定了行动方案。 这时老朱搓了搓手,说道:“说完了吧?” 马娘娘好气又好笑的道:“完了完了,去看你的火器去吧。” 老朱嘿嘿笑道:“你不一起去吗?” 马娘娘说道:“我才懒得去看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陈景恪却说道:“娘娘也去看看吧,以后国家大事还少不了您拿主意。” “只有了解了火器的情况,您才能更好的拿主意啊。” 马娘娘从善如流,说道:“也好,那我就去看看,标儿也一起去吧。” 说到这里,她所有所思的道:“嗯,今天太仓促了。这样,明天一早再出发吧。” “顺便通知一下在京的诸侯王们,一起去看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她的想法,名为参观实为震慑。 虽然短时间不怕诸侯王离心离德,可多加一道保险总归是没错的。 老朱虽然很心急,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还是妹子想的周到,那就传旨给在京的诸侯王,让他们明早一起去研究院。” 然后他又对陈景恪说道:“小子,可别拉了啊。” 陈景恪开玩笑道:“这话也是我想对您说的,可别被新式火器给吓拉了。” 马娘娘和朱标不禁莞尔。 老朱老脸一黑,抬腿朝他屁股就是一脚:“混账,怎么和咱说话呢。” 在慈宁宫吃过午饭,朱雄英和陈景恪才回到乾清宫。 果不其然,大都督顾成、禁军大将军梅殷、水师大将军耿子茂、骑兵大将军唐敬业。 抚慰总使林浩、神机营大将军徐允恭等军方大佬,已经全部在殿前候旨。 看着这群帝国新一代执政者,陈景恪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这就是大明的未来啊。 朱雄英面容严肃,亲自宣布了这次计划。 “这次的行动会以锦衣卫为主,各军务必配合好他们。” 顾成起身道:“臣遵命。” 朱雄英又将目光看向林浩:“林将军。” 林浩起身道:“在。” “抚慰使要全部动起来,务必将事情的缘由告诉将士们,也要趁机对他们进行一次新的思想教育。” “是。” “预备役也要动员起来,让他们深入基层,向百姓解释这次行动。” “是。” …… 等他下达完命令,陈景恪开口说道: “你们是大明军方新一代领导者,这是对你们的一次考核。” “我希望都认真起来,不要最后拿个大鸭蛋回来。” 虽然他嘴上说着玩笑话,但表情却异常严肃。 耿子茂等人身体笔直,同样不敢有一丝玩笑的想法。 他们都很清楚,这次真考个鸭蛋回来,那这辈子是真的有吃不完的鸭蛋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回去拟定一份实施方案出来,七日后在内阁召开扩大会议。” “届时把你们的方案进行汇总,拿出一套统一的方案。” 众将齐声道:“是。” 陈景恪朝朱雄英使了个眼色。 朱雄英颔首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直挺挺的,没有人回答。 朱雄英提高声音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这才齐声道:“没有。” 朱雄英一挥手,道:“散会……徐允恭留一下。” 诸将转身齐刷刷的离开。 走出乾清宫大门,顾成擦了擦额头的汗,忽然说道: “陛下气势已成啊。” 梅殷颔首道:“我第一次感觉到如芒在背。” 唐敬业等人也不停的擦汗,以实际行动表示认同。 耿子茂表面无动于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今天他在皇帝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之前所不具备的气势。 非常的摄人心魄,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再配合这次行动的内容,大家都明白,皇帝终究是圣皇的血脉,隐忍了五年终于要露出獠牙了。 过了一会儿,林浩忽然笑道:“这是好事啊,当浮一大白。” 顾成笑道:“确实当浮一大白,但现在可不是饮酒的时候啊,我可不想吃陈侯的大鸭蛋。” 众人也都大笑起来。 他们都是雄心勃勃之人,自然希望皇帝雄才大略,这样他们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更何况,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加开字的军功贵族。 意味着他们将来必有封国。 自然也希望大明天子是个雄才大略,能服众的君主。 这样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有保障。 所以,对于朱雄英的变化,他们在敬畏之余,更多的是开心。 ----------------- 乾清宫内。 等众人都出去,朱雄英才笑道:“徐老大,明天皇爷爷邀请在京的诸侯王去武器研究所检查。” “皇祖母和我爹也都要去,你辛苦一下,把安保工作做好。” 徐允恭内心里也正在感慨,皇帝成熟了,闻听此言也是神情一肃,道: “陛下放心,我这就出发去做准备,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池。” 第546章 让更多人成为人 聊完安保的事情,徐允恭并未立即离开,而是频频拿眼睛扫陈景恪。 朱雄英好奇的道:“咋,你有什么话想单独和他说?要不我出去?” 徐允恭连忙道:“别,别,这我可当不起。就是……嗯……” 陈景恪也奇怪,这货期期艾艾的干啥呢? 于是也开玩笑道:“看你这样子,要不还是让陛下出去吧。” 朱雄英作势就要往外走。 徐允恭明知道是假的,可还是吓了一跳,连忙讨饶: “我错了,我说……就是景恪之前说,新式火器出来让我去打吐蕃三王。” “我就是想问问,这话还作数吗。” 陈景恪笑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这事儿我就逾越替陛下做主了,非你莫属。” 刚刚坐下的朱雄英再次起身:“要不我还是出去吧。” 陈景恪摆摆手说道:“去吧……正好我爹娘也想圆圆了,等会儿我将她接走送我爹娘那里一段时间。” 朱雄英怒视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无耻。” 陈景恪和徐允恭都笑了起来。 周围侍者早就习以为常了,和陛下关系最好的自然是侯爷,其次就是徐大将军了。 三人在一起经常开玩笑。 这也是他们内侍最轻松的时候,不用担心失误被罚。 笑过之后,朱雄英正色道:“这几年朝廷无暇他顾,吐蕃三王就让他们多活一些时日吧。” 陈景恪也颔首道:“新式火器制作困难,现在全靠能工巧匠手搓。” “想大规模列装还需要很长时间筹备,你急也没用耐心等着吧。” 徐允恭笑道:“我知道现在不是出兵的时候,这不是怕你们忘了,给你们提个醒吗。” 陈景恪失笑道:“好嘛,原来是这个目的。” “没想到啊,你徐老大这浓眉大眼的,也开始耍心机了。” 又聊了几句,徐允恭就离开了。 明天就要去参观武器研究院,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得连夜把安保工作安排好。 朱雄英继续接待一些重臣,对这次行动事宜做出指示。 陈景恪则去了翰林院,找到了大明周报总编辑方孝孺,将计划大致和他说了一下: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宣教工作也必须要跟上,从现在开始报纸每一期都刊登一些相关文章,给大家吹吹风。” 方孝孺面露凝重之意:“这么做,打击面可就太大了啊。” 陈景恪说道:“不这么做,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都会被拉低,后果更严重。” “我知道。”方孝孺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才说道: “我在想,明明日子变好了,为何治安反而变差了。” 陈景恪有些意外的道:“哦,你可有所获?” 方孝孺颔首道:“财帛动人心,钱财勾出了大家心中的贪欲和恶念。” “但贪财的人时刻都有,为何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呢?” 陈景恪重新坐好,说道:“为何?” 方孝孺似乎有顾虑,并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道: “现在我有些明白,为何前人要制定严格的人口政策,限制人口流动了。”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反问道: “你想被锁在一个小村子,一辈子都走不出来吗?” 方孝孺摇摇头,想要解释什么,只是还没张开嘴就被陈景恪给堵了回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一辈子锁在一个小角落,凭什么要把百姓锁在那里?” 方孝孺争辩道:“可是大多数人依然只能生活在那个小圈子里,没有走出去的能力。” “而且华夏子民重视乡土,大部分人也不想走出去。” 陈景恪眉头紧皱,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 接着他又说道:“愿不愿意走出来,和有没有的选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这个道理就不用我为你解释了吧?” “而且,以你的认知,不应该受困于这么简单的问题。” “你到底想说什么,不妨直说。” 方孝孺苦笑道:“果然瞒不住你,我最近一直在读史,在研究你所言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你的理论是正确的,然而在细节上却让我产生了迷惑。”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但凡研究过并接受了人权思想的人,都不会质疑为何放宽对百姓的管控。 相对的人身自由,本就是人权的核心部分, 方孝孺之所以东拉西扯,肯定是心有困惑,随便找了个由头想打开话匣子。 “你有什么疑惑不妨说一说,说不定我就能为你提供参考呢。” 方孝孺瞅了他一眼,说道:“我的困惑来自于你。” 陈景恪惊讶的道:“我?我怎么了?” 方孝孺说道:“纵观历史,每一次大转折,无不需要数百年的探索,才能找到合适的路。” “而你似乎直接就站在了时代的终点,不但拿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框架,还一步到位拿出了相应的政策制度。” 陈景恪本以为他在夸自己,心中还有些嘚瑟。 但紧接着方孝孺又说道:“二十年前你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强行干涉历史走向。” “你在大家还未意识到新时代到来的时候,就将所有人一把拽进了时代的洪流里。” “面对冲击,所有人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洛下学宫至少有七成的人,依然处在迷茫的状态。” “为了不被淘汰,他们只能不懂装懂,强迫自己按照你划定好的路线前行。” “很多人甚至连跟随都做不到,逐渐被边缘化。” 陈景恪说道:“没有人是永远的主角,每一次大转折也都伴随着话语权的更迭。” “跟不上时代就注定要被淘汰。” 方孝孺说道:“我知道,但正常的大时代转折,需要数百年来探索。” “他们就算接受能力比较慢,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但现在,所有人都被你在一瞬间拖进了
相关推荐: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村夜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旺夫
深宵(1V1 H)
镇妖博物馆
将军在上
桃源俏美妇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