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一卷封神 > 第306章

第306章

棠等人的脸上,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裴向舟因为站位靠外,而且又是问题中的当事人,兼之脾气一向温和,直接被推出来回答三公主的问题,他想了想,居然没多为难便开了口,笑道:"应该是陆清都陆兄。" 三公主似乎有些讶异,但旁人都迅速明白过来裴向舟为何如此回答——虽然上述六人理论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但不在本地是陆清都最大的优势,无论李家那两位在提问之后,还有什么类似于切磋一二或者露两手之类深入了解的后续,都能就此堵住。 左陵秋心中也颇为感慨——没想到陆师兄跟旁人齐名了那么久之后,终于得到了同辈对手的广泛承认,连自负如无情剑跟掖州王都没有出声反驳。 二皇子一直注意着江湖人士的反应,此刻悄悄一拉妹子的衣袖,微微摇头,示意她莫要多言,慢慢把话题转到都婆国那边。 据探子查知,此次都婆国声势浩大,似乎对在大会中占得上风一事势在必得。 第148章 对于都婆国的目的,朝廷中有不同说法。 刘丞相私下跟都婆国之间关系密切,被皇帝问起的时候,自然一脸忠心耿耿地表示,对方如此行为,多半是因为重视大夏,而非有什么恶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不可忽视,但也不必太过重视。 但镇国安乐公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虽然都婆国距离江州太远,而且风俗与中原不同,大夏这边的探子一般不太容易察觉这位邻居的各中动静,奈何对方这些时日动作实在大过了头,终于被他们探知——都婆国皇室中有人想要掀起战事,可惜百姓居安已久,又不确定大夏的实力如何,所以才想借大会的机会,来中原摸个底。 倘若都婆国能在此次大会中获胜,主战派就算是有了进攻中原的理论支持。 他们派了皇室中人前来大会压阵,若是大夏这边没个重量级的人物出面,难免会落人口舌。 皇帝百忙之中,总算还记得抽空去思考了一下大夏与都婆国间的国际关系问题,在他想来,虽然两位爱卿所言各有一番道理,但小心些终归没有大错,便决定依从镇国公所言,在六位儿女中,挑一个过去压阵。 刘丞相虽然一直坚持跟镇国安乐公对着干,但看见皇帝态度变化,也立刻调整了口风,表示圣上英明,他做臣子的万万不及,然后转头就推举了二皇子。 大夏皇帝六个儿女当中,老大是太子,老二虽然在名分上差点,但人际关系比较强,一向跟刘丞相本人走得挺近。 刘丞相想着,这次让二皇子过去代表皇室过去镇一下场子,算是给对方增添了一点分量,用的理由还是特别光明正大的"太子身份贵重,不宜涉险"。 太子方十分憋屈,奈何储君这边拥护者的做事手段都比较含蓄,实在争辩不过刘丞相,只得选择退让。 * 朝廷里的暗流涌动对江湖人的影响不算大,具体表现就在于,哪怕已经明白了前因后果,他们依旧对突然前来的"李二公子"并不如何在意。 二皇子有些讶异,他久在建京,不太习惯这中接触方式,以往认识的人,虽然有些对他的态度不够友善,但无论是热情还是疏远,都有脉络可循,不似面前这些武林豪客,连话都不说两句,就表现出了一副不想招惹麻烦上身的样子。 其实倒是二皇子误会了,江湖人的思维方式跟朝廷中人存在很大的差别,比起怕惹麻烦,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万一表现得跟皇室中人十分亲近,会被围观者误以为有投靠朝廷之心,显得比较没有牌面。 二皇子想主动跟这些江湖人拉进社交距离,但遭到了冷处理,除了苦笑之外,一时也无法可想。他没打算翻脸,但就算想要翻脸,也缺乏足够的立场——江湖人虽然冷遇他,但该有的礼貌也没少,但细品起来,全然是不愿多理会的礼貌。 江湖人倒十分坦然,既然"李二公子"刚出场时说了当他们不存在,他们必定能执行得十分到位。 孟瑾棠今日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北陵侯,加上对方也时用剑之人,便跟檀无栾坐在一块,探讨起了武学,她们初次见面,虽不好说得过于深入,但双方所习皆是难得一见的高深武学,纵然点到为止,也听得边上围观之人如聆纶音,如饮醇酒,觉得就算在都婆国大会中没得到什么收回,能多听二人谈论几次,便已不虚此行。 化名为"李三公子"的三公主枯坐无趣,忍不住插话道:"我也曾听长辈说起过江湖上年轻一代的剑术高手,说是各有所擅,难分高下。" 石立顷不信这位公主娘娘当真对武林之事有什么了解,冷笑一声,故意挤兑道:"那还请李三公子赐教。" 三公主听说那位青衣少女极有可能是江湖闻名的"掖州王",传说此人喜怒无常,杀人如麻,且孤高自许,并不将建京贵胄放在眼中,在对方面前,万不可对寒山派失礼,便假装不曾认出此人的身份,只当作是偶遇的一个陌生人,坐正了身子,将往日所听过的话一一转述出来:"天下用剑的年轻人固然多,但值得一提的却不到一掌之数,其中寒山派孟掌门剑术繁复多变,虽常年隐居于深山之中,但对许多门派的武功都有所了解

相关推荐: 仙门的骄傲   执长生   傻女奇缘   原主他脚踩五条鱼   冤种长姐重生后,创飞全府白眼狼   代嫁之侯门嫡妇   鬼话连篇   我是极品白莲花(快穿)   大明寒士   琢玉点酥(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