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您现在能说正事了吧?” 会议室里虽然生着煤球炉子,可还是冷得要命,李天明只待了一会儿,就感觉坐不住了。 “还能有啥事,不就是那笔钱嘛!” 现在卖鱼的那笔钱,已经成了李学庆幸福的烦恼。 上次丁满意来过一趟之后,这件事看似不了了之了,可前些日子,李学庆去县里开会,那个姓胡的县革委主任,话里话外的都在点这件事。 一会儿说个人要服从集体,一会儿又说干革命要从大局出发,最后还翻来覆去地哭穷,说县里财政困难。 现如今整个永河县,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家台子往海城市的钢铁厂卖鱼,发了大财。 别人都还在为了社员的口粮发愁,李家台子不但保证了社员的基本口粮,甚至还能发下来一笔活钱。 这是要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啦? 历来只要涉及到利益的问题,总迈不过去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穷大家一起穷,要忍饥挨饿大家也得一起扛着。 当年闹灾的时候,李家台子就仗着依山傍水,村里人团结,愣是把好处都给占了。 几年下来,连一个饿死的都没有。 现在更过分了,县里的财政都吃紧,李家台子的账上居然躺着好几万块钱。 谁能不眼红? 都盼着县里出面,让李家台子把卖鱼的钱拿出来,补贴给那些贫困村。 还有几个同样挨着苇海的,还在会上提出,苇海属于县里的共有财产,只要和苇海搭界的都应该有份。 “扯特奶奶的哨子,有他们的份,倒是把地契拿出来看看,现在一个个的都盯着咱们,就盼着咱们顶不住县里的压力,把这笔钱交出去,就算不能平分,也得充公。” 李学庆越说越气。 都什么人啊! 见不得别人好。 “叔,犯不上为了这个生气。” 李天明又递过去一支烟,帮着点上。 “谁为了这个生气,谁就是个傻子,钱是咱们村集体的,县革委又咋样,总得讲理吧!他想唬我唬不住,说啥集体,个人的,我就知道一个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嚯! 李天明还真没想到,李学庆居然知道这个。 “您只要坚持住这个,县里就拿咱们没办法。” “说得是啊!既然都说了是单独核算,县里跟着添啥乱,啥叫自负盈亏,赶上荒年,村里要是亏了口粮,从集体储备粮里拿出来一笔,来年就得及时还上,要是还不上,县里还得三番五次的催,咋没见县里那些头头说不用还呢!” 李学庆发够了牢骚,抬手从马长山面前拿过账本,手指头在上面敲几下,面露苦笑。 “可就是……忒多了!” 第六十一章 给这笔钱找个去处 这年头还会有人嫌钱多? 事实上,正是因为处在这个年头,才会有人嫌钱多! 越穷越光荣,这句话经过不断的曲解宣传,已经变成了一句时常被拿出来大讲特讲的口号。 李家台子账上躺着的那几万块钱,深思的话,还真有可能成为祸根。 “你看看吧!” 看不看的,李天明也知道大概的数字,毕竟每次送鱼,结账的都是他。 丁满意那次来的时候,账上还只有两万多。 现在呢? 后面又陆陆续续的送了13次,最后一次还涨了价。 现如今李家台子的村账上,单单是卖鱼的这笔收入,就已经多达56000多块钱了。 县革委主任眼红,也就不奇怪了。 “叔,村里是怎么定的?” 李学庆叹了口气:“支委会开了好几次会,大部分人建议分红的时候,把这笔钱一起分下去,按户分。” 李家台子现有324户人家,按户分的话,每一户都能拿差不多180块钱。 这可比村里的分红还要多。 “也有人说,这笔钱暂时不能动,县里指不定啥时候又惦记上这笔钱,要是分下去,可就收不回来了!” 有这份担心也很正常,李学庆能对着县革委主任拍桌子,可不是人人都敢这么干。 在一些村民心里,县革委主任,那就是以前的县太爷,正七品的高官。 “您是咋想的?” “当然是分,苇海是咱李家台子的集体财产,有了产出就该归咱们村的全体社员,可就是……忒多了!” 说着说着又绕了回来。 “天明,你脑子活,帮着想想,这笔钱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李天明闻言,也在心里盘算开了。 这笔钱要是全都分下去的话,肯定会招来很多人的关注。 人家还在为口粮发愁的时候,李家台子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手握百元巨款,这还了得。 那还能是无产阶级吗? “分,但不能全分!” 李学庆听了,不禁皱眉。 “要分就都分,这账目等分红以后是要公示的,到时候,乡亲们看着到手的钱不对劲,肯定得有人闹起来!” “那咱们就提前给剩下的钱,找好去处!” “你说明白点儿!” 李天明接着说道:“叔,往年咱村的公账上不是也会留下一部分钱应急嘛!” “对啊!” 留下一部分钱在公账上,每个村都这么干,又不是独李家台子一个。 这笔钱的用途也会在年底分红之后,对着全体社员公开前一年的账目。 像去年留的钱,一部分用做村支部房屋的修葺,村小学更换门窗,还有就是村里有一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这些人都得由村里养着。 还好去年五保户没有过世的,不然的话,一口寿材,村里就得拉饥荒。 “卖鱼的这笔钱也一样,不过用途上面,咱们就得琢磨琢磨了!” 李学庆知道,李天明的脑子好使,连忙问道。 “你有啥好主意?” 李天明还真有。 “叔,咱村里的任务猪,都交上去了?” 呃? 说着钱的事,咋有扯到猪身上去了。 县里每年都会给各村下派任务猪,猪崽送过来,一部分由村集体喂养,还有一部分由村民认养。 村民认养猪崽,要向村支部缴纳一定的押金,等到年底猪出栏的时候,送到县城的屠宰点换了钱,再把押金退回去。 不过既然是任务猪,收购的价格肯定不会太高,现在市面上一斤猪肉八毛五,县里收购的价格,今年只给到了5毛。 “前些日子就交了,你问这个干啥?” “叔,您觉得咱们村里办个养猪场,咋样?” 养猪场? “村里每年不是一直在养吗?” “这个不一样,那是任务猪,而且,乡亲们一分钱没出,等到交了任务猪,得了钱也是大家伙平分,数量也不多,您觉得谁会上心照料?” 李学庆还是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有话就直说,别绕圈子!” 一旁的马长山倒是听懂了,想帮着解释一下,想了想还是乖乖闭嘴了。 这风头,还是让李天明这位李家的风云人物出吧! “我的意思是,咱们以村集体的名义,向县里的农业局买猪崽,办一个大型的养猪场,算咱们村的集体企业,企业就是……” “合伙做营生?” “差不多,您想啊!全村的人都往这集体企业里投了钱,等赚钱了,按照投入的多少分账,大家伙能不上心?” 李学庆想了想:“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把乡亲们捆在一块儿。” 呃…… 话糙理不糙! 大概其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光是养猪场,还有养鸡场,咱们还可以种果树,山上那么大片的地方,种什么不长。” 李天明真正想干的,其实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集体企业。 改开之后,李家台子响应上面的号召,还曾办过农机厂,只不过缺少技术型人才,农机厂只办了一年就黄了。 后来还办过模具厂,生产建筑模具,这个倒是干起来了,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 只是没过几年,因为经营不善,倒给了个人。 只是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乡亲们口袋里没钱,他的钱也不够。 要做成这件事,先要让乡亲们富起来,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不违反政策,而且,还不那么显眼。 “你这主意倒是不错,可还是得和大家伙通通气。” 做这件事可不能一言堂,大家伙要是都不同意的话,李学庆就算是村主任,也不能硬拍下去。 “叔!您要是这么干的话,我刚才说的,您只当没听见!” “这叫什么话?” “您好好琢磨琢磨,本来能攥在手里的钱,现在要拿出来一部分,谁能愿意?” 李学庆不解:“按你的主意,要是能把养猪场,养鸡场办起来,这是好事啊,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为啥不愿意?” “您愿意,可别人未必。” 有些话说出来不好听,乡亲们的目光毕竟不长远,人人都盯着鼻子底下那一亩三分地。 谁都觉得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才保险。 上辈子八九十年代,银行的储蓄利息那么高,老百姓照样不愿意把钱存进银行,宁可藏在炕洞子里,觉得这样更保险。 “你说咋办?” 怎么又来问我? “这样吧,全分下去,每家每户能分差不多180块钱,村里先截留20,这样的话能有个6000多块,办个小规模的养猪场也够用了,如果要扩大生产的话,就让乡亲们自愿投资,就是投钱,按照每户投的钱多少,划分股份,就是……” “不用解释,这个我懂!” 现在虽然没有股份制这个说法,但是大概其的意思,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投钱多的,等赚了钱,分的就多,投钱少的,分的就少,是这个意思吧?” “对!” 李学庆心里又盘算开了。 要是按李天明的主意,倒是能解决一些问题。 时代洪流期间,并不是全国上下都在忙着闹革命。 上面也在一直号召发展生产,努力创收。 并且在这期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初级转型。 只不过具体到个人,因为政策上时常左右摇摆,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就算是有心要做事,也怕做了出头鸟。 “这个不违反政策吧?” “咱们办的是集体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违反啥政策?” 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好光景,这要是都成了错误,才叫新鲜事呢。 “那就……干!” 李学庆终于下定了决心,钱有了去处,到时候上面问起来,就说都投到养殖场上面去了。 接下来就是应该怎么和乡亲们解释的问题了。 还有就是…… 得挑出几个人来支持,只要有人响应,再把这里面的好处讲清楚了,就不怕乡亲们会反对。 “明天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天明,到时候你来跟大家伙说!” 这咋还有我的事啊? 第六十二章 傻狍子 “你说的这个……能行?” 李学工听大侄子说了半晌,也没觉得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 都是养猪,上面派下来的任务猪,还不用村里花钱买猪崽,要是按李天明说的,办了养猪场,猪崽就得自己买,这不是亏了嘛! “三哥,我倒是听明白了,天明说的,我看能行!” 李学农开口道。 “你想啊,现在任务猪交上去,一斤才五毛,县城里的猪肉八毛五,里外差着三毛五分钱呢,一只猪崽才多少钱,再说了,每年派下来的,就那么三十几头,咱们要是办了养猪场,少说也能养百十来头。” “可这不犯错误?” 现在的人,最怕的就是犯错误,养鸡超过5只都算ZB主义,真要是养百十来头猪,那还不得成大ZB家啊! “三哥,你没听天明说嘛,这叫……” “村办集体企业!” 李天明适时的补充。 “对,集体企业,既然是集体,那还能犯错误了?咱现在不也是集体劳动嘛!” 李学农毕竟有文化,对李天明说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也快。 “天明,你学庆叔咋说的?” “学庆叔说能干!” 李学工还是不放心:“要不这样,你后天送天会去海城,问问你大伯,跟他讨个主意!” “不用,三叔,现在海城市里也有不少集体企业,大娘娘家街道还办了个服装厂呢。”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国家从69
相关推荐: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邻家少妇
皇嫂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医武兵王混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