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不救呢? 第468章 求情 沈府。 正堂。 灯火通明。 主位上坐着沈老太医; 客位上依次坐着心急如焚的朱二爷,手心出汗的谢府大爷,还有被自家亲爹硬逼着来的小裴爷。 二爷朱远钊走到沈老太医面前,扑通跪下。 “求老太医救救内子。” 沈老太医因为丧女之痛,整个人很憔悴。 “你求我没用,我沈家最擅长的是骨科,不是妇科,二奶奶的病我治不了。” 朱远钊哪是一句“治不了”,就能打发的? “老太医会鬼门十三针,能从鬼神手里抢命,求老太医看在……” “朱二爷。” 沈老太医神色一厉,“从鬼神手里抢命这种事情,老夫我早几百年就收手了。” 朱远钊悲愤欲绝,“老太医就能眼睁睁地看着内子她……血尽而亡?” 沈老太医叹了口气。 “二爷,一人一条命,一人一个命数,老夫真的无能为力,二爷另请高明吧。” “老太医,我给你磕头了,还不成吗?” 朱远钊说完,额头砰砰往地上碰,没几下就磕出了血印子,沈老太医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眼看着血都磕出来了,谢而立一掀衣裳,跪倒在二舅哥身旁。 “老太医,日后有用得着谢家的地方,您开口,只求您能去朱府看一眼。” 看一眼,没说救; 而且跪地的人,还是内阁大臣的长子。 以沈老太医往常乐善好施的性子,怎么着也得点头应下。 偏偏今天也不知道哪里不对了,他老人家眼皮都没眨一下,更别说点头了。 小裴爷不得硬着头皮开口。 “您老就救一救吧,好歹也是一条命,我爹要不是没辙了,也不会让二爷来找您,谁让您医术了得呢。” “你们都不必跪我。” 沈老太医的脸色沉下来,“我说不救,就是不救,都回吧! 嘿! 还真油盐不进啊! 小裴爷一下子就恼火了。 “沈老头,你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二话不说,一口应下;没的我求上门的时候,你却左一句推脱,右一句推脱,明儿和尚、道士还要不要上门了?” “你……” 沈老太医一口气卡在嗓子眼里。 “再说了,十二针不行,咱就收手,又没有人逼你。” 小裴爷仗着和老太医熟悉,话说得口无遮拦。 “令爱一头栽下前,还在给人治病呢,瞧瞧,多有仁心仁义,你怎么就不向你女儿学学呢。” 沈老太医的眼眶忽然就红了。 小裴爷心说稀奇啊,当初不就是你把女儿赶出家门。难不成他老人家后悔了,内疚了,自责了? 小裴爷觉着找到了沈老太医的七寸,颠颠的凑过去。 “要不这样,明儿我召集十八个和尚,十八个道士,咱念七天,不七七四十九天的经,超度沈小姐的亡灵,这事不要您老一个子儿,都我来。” 沈老太医依旧板着脸,红着眼,一言不发。 “得,我也给您跪下了。” 小裴爷撒气似的,往沈老太医脚边一跪,顺势又把头搁到他膝盖上,一副痞赖相。 沈老太医膝盖一收,撑着椅把手站起来。 “先说好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天都不能少。” 有戏呢! 小裴爷拍着胸脯打包票,“您老放心,少一天,我裴字倒过来写。” “那就前边带路吧!” 朱二爷一听这话,手忙脚乱的从地上爬起来,毕恭毕敬道:“老太医,车马就在府门口,您请。” “慢着,朱二爷。” 小裴爷脸一板,正色道:“咱把丑话先说在前头,只施十二针,十二针施完,不管救得活,救不活,都不能再逼老太医再出手。”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朱二爷立刻又跪下道:“大恩大德无以回报,日后有用得着朱府的地方,老太医只管开口。” “不用谢我。” 沈老太医冷笑一声,“谢我女儿吧,她死之前,正在给人施鬼门十三针。” 小裴爷一听这话,瞬间恍然大悟。 怪不得今儿个怎么都求不动,原来他女儿是这么死的啊! 不对! 小裴爷脸色微微一变,“沈老,您女儿她……” “怎么?” 沈老太医眉一挑:“你不信?” “……不是,不是,不是!” 小裴爷连连摆手。 他只是好奇爹都不会的鬼门十三针,沈老太医的女儿是怎么会的。 “哼!” 老太医冷笑一声:“她若还活着,必定从鬼神手里把人抢过来,我吗,还得看二奶奶自个的命数。” 什么意思? 小裴爷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难不成那沈小姐的医术,比着沈老太医还要好? 别逗了! 小裴爷甩甩头,赶紧把这个念头抛掉。 这世上的医生,都是越老越值钱,更何况她还是个女的! …… 朱府二奶奶的命数,谢知非并不知道,但自己现在的命数,用脚趾头都能猜出一二来: 不是累死,就是颠死。 这一趟太过紧急,所以速度比去南宁府那一趟还要快,几乎是不眠不休。 他不觉得苦,想着能见到晏三合,能去她和晏行的生活的地方看看,反而心里有说不出的期待。 那丫头现在怎么样了? 胖了,还是瘦了? 那个叫韩煦的孙子,有没有好好照顾她? 谢知非凭着心里的这点念想,还能硬撑着,朱家三爷朱远昊不行啊。 钦天监平日里要么掐指一算,要么拿拿罗盘,要么六爻算卦,干的都是脑力活,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的体力活。 几天下来,朱三爷比小裴爷还不如,离死就差一口气了。 这口气之所以还在,是因为他亲爹还没落葬呢! 这天说热不热,说冷不冷,尸体在灵堂里摆个十天半个月的,还没什么; 摆两三个月…… 都他娘的成白骨了。 马背上颠了大半个月后,朱三爷实在忍不住在集市上买了一辆马车躺进去。 朱三爷带出来的两个贴身侍卫,也是暗中叫苦不迭,好在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还能捱得住。 再说了,三爷身边的丁一和朱青都不叫苦,他们哪好意思嚷嚷。 这厢边在马不停蹄地赶路; 那厢边晏三合和韩煦已经到了云南府。 第469章 回去 晏行流放的地方是福贡县,位于云南府的西北部,骑马得再走两天才到。 晏三合在云南府的镖局分部歇了一天后,准备独自一个去福贡县。 韩煦难得来到云南府的分部一趟,一定有许多的事情要忙,她已经耽误他好些天,不能一直耽误下去。 韩煦一听这话,直接板脸怼她一句——怎么着,我就不能送佛送到西了? 韩煦这人的情绪向来四平八稳,很少有这么尖酸的时候。 好吧,晏三合妥协了。 两人在分部歇一天,洗漱吃饭,备上两天的干粮,直奔目的地。 晏行的老宅子就在福贡县的怒江边上,两座大山的中间,小小的一个村落。 怒江奔腾绵延几千里,大山终年披着一层雪,像极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真美啊!” 韩煦感叹:“都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晏三合没有接话。 她心里有另一重感叹:和京城隔了十万八千里,谁能想到郑家本应该死了的小孙女,竟然被藏在了这里?可真安全啊! “前面的山叫什么?”韩煦问。 晏三合答:“碧罗雪山。” “后面的呢?” “高黎贡山。” “都爬过吗?” “他每天都带我爬,最狠的时候,一天让我爬两回。” “怪不得你身手这么灵活。” “被逼出来的。” 晏三合牵着马:“走,上我家去看看。” 村落不大,房屋散落在一片峡谷之间,正值午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快看啊,三合回来了。” 也不知谁高喊了一声,回声荡漾在峡谷里,荡得晏三合心头一暖。 是的。 祖父,我回来了。 …… 晏行的宅子不像晏三合说的那样,只是三间简陋的屋子。 这是一处小小宅院,两进两出,主体都是用木头做,木头上还雕着各色各样的图案。 “大户人家啊!”韩煦故意感叹一声。 “祖父说他被贬到这里,怀里还是揣了几两银子的。” 晏三合这儿看看,那儿摸摸,满眼都是她的回忆。 “他教孩子们读书,不收一两银子,村民们就去山上采木,山上多的是这种木头,大家伙齐心协力,就建了这处宅子。” 晏三合指着雕花:“这些都是他亲手刻的。” 韩煦摸上去,“手真巧。” “我也会。” 晏三合轻轻笑道:“就是手上没力道,没他刻的好。” 韩煦:“跟晏行学的?” “嗯。” 晏三合:“我祖父还会号脉,自己学的,简单的病啊痛的,都能治一些。” 韩煦:“看来是个聪明人。” “可聪明了,就没他不会的。” 晏三合在天井里一口大水缸前停下,“这水缸从前养鱼,祖父走的那天,鱼都死了,有灵性呢。” 韩煦跟过去,“天井里放水缸,这是安徽府那边的习俗。” “对,他是安徽府桃花潭人。” “去过,另一处世外桃源。” 晏三合有些惊喜地看着韩煦,韩煦淡淡一笑,“这些年走镖,去过很多的地方,对那地儿印象很深。” “走镖很辛苦吧?” “也有意思。” 韩煦顿了顿:“你化念解魔,是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我走镖押货,是看不同的山山水水。你不觉得苦,我也不觉得累。” 晏三合看着他,半晌,道:“韩煦,你要真是个男人,我会喜欢你的。” 韩煦轻声笑了,“这趟跟着来对了,肉眼可见的,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快追上李不言了。” 话音刚落,大门外传来声音。 “三合,看田婶给你做什么来了?腊肉啊!” “腊肉有什么好吃的,三合那时候就喜欢吃我们家的煎饼。” “还有我家的豆腐。” “我的炒饵丝她能吃下一大碗饭。” 说话间,进来一堆男男女女,样子都很朴素,个个脸上晒得红扑扑的。 晏三合被菜香熏得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冲打头的中年妇人道: “田婶,你把大家伙都叫来,咱们一块儿吃饭,正好我有事儿要说。” …… 晏三合是福贡县的神婆。 神婆的话,从来都是管用的。 不过短短时间,天井里就聚满了人。 把几张桌子一拼,拼出一条很长的长桌来,各家各户的菜就摆在桌上。 大家伙也不坐,就捧着饭碗走来走去的吃。 “这叫吃百家饭。” 晏三合低声对韩煦道:“我小时候,几乎天天吃这样的饭,是我们这儿的风俗。” “奶,我也要天天吃这样的饭。” 小娃娃耳朵贼尖,拖着两汪鼻涕,扯扯老妇人的衣角,老妇人一指头戳过去。 “想得美,晏老爷又不在了。” 晏三合拿筷子的手一停,忽然问道:“肖奶奶,难不成这百家饭,还和我祖父有什么关系?” 肖老太婆手指往嘴里抠了抠,抠出一根塞牙缝的韭菜,往地上一弹。 “还不是为着你,你小时候身子弱,刚来我们这儿时,小脸白的跟什么似的。” 田婶接话道:“吃百家饭,蹭百家福,后来你身子不就好了吗?” 晏三合不动声色地问道:“田婶,我刚来的时候啥样?” “还能啥样啊,木愣愣的,跟个傻子似的。” 田婶想到晏三合小时候,就想笑:“整天拽着晏老爷的衣角,他去哪里,你就跟到哪里,一步都不肯离开。” 晏三合:“田婶,你骗我,我怎么会傻呢?” “你来福贡县的半路上惊了魂。” 老武叔喝了一口酒,“啧”了下嘴,“还是我替你叫的魂呢。” 晏三合:“老武叔,你一叫,我就有魂了?” “可不就有魂了。” 老武叔叹了口气,“也记得自己姓晏了,也知道自己几岁了,从哪里来。” 晏三合:“我从哪里来?” “嘿,你这孩子。” 老武叔气笑:“你亲口对我说的,从桃花潭来,还说你们那儿三四月到处都是桃花,小小年纪,记性还没有我的好。” 晏三合:“……” “三合啊!” 肖奶奶眼眶不知怎么的,就红了:“你这趟突然回来,是不是要把晏老爷的坟,迁到桃花潭去?” 肖奶奶是个老寡妇,二十二岁时死了男人,从此就没再嫁,一门心思把儿子带大。 后来来了个晏行。 晏行浑身的气派都和别人不一样,用肖奶奶的话说,就是拉出来的屎都是香的。 她眼馋了好多年。 晏三合放下碗筷,“哪儿都不去,就葬在这儿。” “那你这一趟回来……” 肖奶奶指了指韩煦:“是带他回来认认晏老爷吗?” 第470章 替身 肖奶奶对韩煦的印象不错。 小伙子虽然模样一般,但气度出众,吃饭的样子斯斯文文,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水米能养出来的。 关键这人还沉稳,跟在三合的身后,半句话都不多说。 三合跟了这样的人,后半辈子有指望,晏老爷也能真正闭眼了。 晏三合再聪明,到底是个大姑娘,她哪里知道肖老太婆嘴里的“认认人”,是带女婿上门的意思。 她点头道:“一来认认人;二来是想听你们说说祖父从前的事。” 肖老太婆活一把年纪,都把自个活成个千年老妖精了。 “你干嘛打听他从前的事?” “韩家大门大户,我怕她进了门受欺负,就打算搬出晏祖父从前的事情,给她撑撑门面,我知道晏祖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啥? 进门? 晏三合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韩煦。 韩煦丢给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朝所有人抱了抱拳。 “最好还要说一些三合小时候的事情,我问她,她总不肯说,可我知道小时候她过得不容易。” 瞧瞧我老太婆的眼神,多灵光啊,果然是要做成两口子。 肖老太婆生怕被别人抢先,把小孙子往边上一推,“我来说,我来说……” “你个死老太婆懂什么。” 老武叔咳嗽一声,“晏老爷和我称兄道弟,他有什么事情,我最清楚,我来说。” “我呸!” 肖老太婆一口唾沫喷出去:“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你……” “都别吵,一个个来。” 韩煦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走过去递到石婶手上。 “婶子帮忙去烧些热水,买些好的茶叶、瓜果来,多余的银子我请大家伙晚上吃饭,喝酒。” 十两? 石婶笑得眼睛都瞧不见了,看样子还真是大户人家,“你们先说着,我这就去准备。” 肖老太婆:“多买点肉,我要吃肉。” 老武叔:“酒要烈的,越烈越好。” 小孙子:“我要吃糖……” 到这里,晏三合才明白过来韩煦这一招,妙在什么地方。 晏行一走,就剩下她孤零零一个。 一个女子无父无母无兄无弟无依靠,有什么样的好人家会要她? 现在好人家出现了,还是个挺有实力的人家,石婶他们为着她将来能在夫家立住脚,一定不会遮着掩着。 晏三合感激地看了韩煦一眼,凝神去听肖奶奶说话。 …… 月上树梢的时候,肖奶奶背着睡着的小孙子走了。 小孙子吃多了糖,嘴里一股甜味,梦里都在砸吧嘴; 老武叔喝高了,架着小儿子的肩,冲着满天的星辰,喊了几声山歌; 石婶往灶堂里添了一把柴火,在石叔的催促声中离开宅子。 她一边走,一边叮嘱男人,明早儿去山上打几只野兔子回来,给三合炖兔肉吃。 晏三合站在窗前,脑子里想着每个人说的话,然后把这些话拼接起来,拼成一个她刚来到这里的情况。 郑家的血案是七月十五发生的; 她来村庄上的时间,是八月底。 一个半月的时间,换句话说,那人救下她以后,马不停蹄地把她送来这里。 送来的那天是晚上,老武叔说他半夜听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第二天晏老爷家里就多了一个安徽府来的小孙女。 其二。 她最开始来到村里的时候,姓什么,叫什么,哪里人都不知道,后面的一切,是晏行一点一滴灌输给她的。 老武叔说她半路受了惊吓,失了魂。 其实并不是,她只是没有了记忆。 为什么会没有? 这是个谜! 其三。 她刚来村里的头一年,身子很弱,晏行弄了百家宴,并且每天带她去爬山,锻炼身体。 为什么身子很弱? 是在那场杀戮中受到了惊吓,还是原本身子就弱? 这也是个谜! 其四。 祖父活着的那些年,村里没有人陌生人来找他,由此可见那人把她送到这里后,就消失不见了。 这人去了哪里? 现在身在何处? 是死了,还是活着? 这又是一个谜! 以上四点,晏三合推断出结论: 那人和晏行是熟悉的,他知道晏行被贬到了福贡县。 晏行收养自己,要么是那人有恩于他;要么是郑家有恩于他; 晏行在安徽府做官;郑家祖籍扬州,后来举家迁入京城;那人既然能救下她,也应该在京里住着。 他们之间若有联系,必定是靠书信。 那么,她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重新再收拾一遍晏行留下来的东西,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结论过后,有两个晏三合觉得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头一个:为什么是她? 郑家这么多人,那人谁也不救,为什么只单单救了她一个? 海棠院一对双胞胎,她是女儿,哥哥是儿子。 按道理,救下哥哥才更合理? 毕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 第二个: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送到这里? 云南府是边陲之地,也叫不毛之地。 福贡县是边陲之地的边陲之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与世隔绝。 郑家一百八十具尸体里,有她的“尸体”,那么也就是说,随便把她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都不会有人怀疑她的身份。 反正见过她的人又不多。 不对! 晏三合神色一变。 她想起来郑家的案卷上,有关仵作验尸的几句话,其中有一句就是关于她“尸体”的描述—— 烧得面目全非,据衣着身形判断,是郑唤堂之女,年仅八岁。 因为那具尸体是女的,所以那人不能救哥哥,怕露馅? 还是…… 晏三合的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那人早就备着和一个她身形相当的替身,好在最危急的时候,把她救出来? 这个假设一出来,她吓得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冷汗直往外冒。 不可能,不可能,这绝
相关推荐: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靴奴天堂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迷踪(年下1v1)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小人物(胖受)
林峰林云瑶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