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是更快一些,到得晚间扎营,少男少女们的脚底多多少少起了些水泡。大家坐在火塘边,就着火光挑脚上的水泡。江珍道:“哎哟,火不够亮。” 江宝拿根硬柴在火塘里搅了搅,挑亮了点火光:“这样就好啦。” 江珍抬头看到队伍里几个男孩子还没动,好奇地道:“你们脚没事儿?” 个儿最高的那个男孩子道:“我刚才去看了,他们那儿热水还没烧好。纵烧好了,也该先尽着姥她们更辛苦的人使,我再等等,取了热水来再挑。你们脚上泡挑破了,不好走路,担不得水。” 江珍有些懊悔:“该先准备好水再弄的。咱们轮流来,今天你们担水,明天我们担。” 男孩儿一咧嘴:“行。” 祝青叶手里抱着药,站在外面听他们说话,微微一笑,推门走了进去:“都挺在行么,来,给你们些药。” 男孩儿过去接了,向她道一声:“谢谢阿姐。” 祝青叶道:“你们收拾好了,早些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的。” 男孩儿问道:“阿姐你们呢?” 祝青叶道:“我们早习惯啦,这点路,不碍事。” 说得年轻人又是羡慕,又有些不好意思,祝青叶一笑而去,跑去给祝缨汇报了。祝缨道:“倒是不错。慢慢来,以后有她们吃苦的时候。” 祝青叶问道:“姥,真要让她们更往西吗?” 祝缨道:“对。” 祝青叶道:“可是,她们顶多会点儿西卡话,吉玛话并不知道太多,怎么做事呢?” 种种原因,祝县讲“梧州官话”的人比较多,除此之外日常也会用奇霞话交流。花帕话是因为与艺甘家相近,而路果、喜金两家也在梧州,大家能说上两句。西卡话说得就少,吉玛更远,语言更不通。 西进,又把头人给杀了,如果不想再培养出另一批“头人”,而是要直接管理的话,手里必须有“外语”人才。江珍江宝等小孩子,眼下并不很合用。 祝缨瞥了她一眼,祝青叶心中微惊,还是说了:“我担心她们嘛!老师,也是担心的。”她这十几年都是在花姐面前长大的,看江珍江宝也是妹妹一般,且有二江私下请托,便多问几句。 祝缨道:“当然有她们能做的事啦。” 祝青叶听了个不确切的答应,更加挂心了,半夜起来往江珍等人的通铺一看,一群女孩子睡得香甜,无忧无虑的。心道:也不知道你们接下来能干什么哟。 一行人到了甘县的县衙,祝炼与蒋婉等人都在。 祝青叶好奇地看着蒋婉——大家已经默认了,她会是新设县的县令,怎么还在甘县呢?祝炼倒不奇怪,他虽是新州的刺史,但甘县是西进的一个支点,祝缨没回来,他还得在这儿统筹支应。 祝炼与蒋婉已经上前向祝缨汇报了:“祝青君一路就地召募了两千人,都是壮丁。此外路丹青等人一路也收束一千、数百不等的土兵。特来请示,如何安排?” 江珍江宝等人一来就听到了这么个好消息,眼中都带着兴奋,有人已经往腰间摸文具袋子了!他们来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自己的职责,事实上,只要是能写会算的人被征召,会干什么也都是有数的。 来新人了,他们就能开始干些文书、跑腿传令的工作了!有活可干,少男少女们都挺起了胸脯。 但是祝缨的表情却有点凝重:“一共有多少人?” 祝炼道:“眼下已有四千余,他们的补给恐怕要重新筹划了。” 蒋婉忙补充:“不是我们非要征的。头人一杀,人祭一废,还没开始分地,就有人自发要做向导。兵士损失也确实有一些,补给偶有跟不上,也要些民伕运送补充。来的人越来越多……” 后续又有书吏等跟上了整顿各寨秩序,等再看分地、发口粮,“征发”之后也有吃的,也不挨打,愿意“从征”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他们中也有旧账要结、也有新仇要报的,也有是想谋条活路的,也有觉得祝青君等人救了他们要报恩的。 蒋婉道:“人越来越多,本无户籍、田籍,下官手上的可用之人太少,这些事情积压在手上,倒要将旁的事情都耽搁了。便趁护送伤兵回来修养的机会,想面见大人禀报,也好领训,知道回去要怎么做。” 祝缨先指着江珍等人对祝青叶道:“把她们也安置了。” 江珍往前跨了小半步:“姥~” “去。” 祝青叶两只手嗖嗖地薅完一个再薅另一个,将一群少男少女薅去安排住处了。 祝缨对蒋婉道:“详细说说,这些新兵都各在何处,用了多少,怎么用的……” 蒋婉道:“祝校尉说,他们还算不得兵,顶多算‘新兵’,还要训,便只选了五百青壮权作杂役,余下的又不肯散去。校尉说,接下来也需要兵员补充,但这么填进来也不合用,还得训练……” 蒋婉将情况介绍个差不多,江珍等人又跟着祝青叶回来了——她们心急,行李往屋子里一扔,也不安放,就跑了过来。 恰听到这一句,江珍小声地问祝青叶:“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祝缨看了她一眼,江珍往后缩了缩。 祝缨道:“在家时不也见过了么?咱们练了多久的兵,才让他们上阵的?” 她开始解说了,江珍等人心中高兴,她常听母亲说,祝缨是个极好的人,别人藏着掖着的本领,祝缨都会慷慨地教授。可是她之前与祝缨接触也不多,祝缨也不常去学校,教课也不多。 现在祝缨开始教了,她忙开始记。 并不是有个身高、年龄和性别,发把刀就算是“兵”了的。得训,至少得有个纪律,知道听话,知道进退等等。不是有点人口就算了的,那样的顶多能拿来打点顺风仗,一遇到阻碍就容易溃散。不训是不行的。 所以,山中头人,无论哪一族,轻率拉出一队人马与朝廷官军对着干都是完蛋的命。当年“獠人”与朝廷官员那一场也是如此,朝廷固然消耗极大,但“獠人”遭遇的惨烈程度,也让山雀岳父记恨、忌惮到死。 且眼下就多出来四千人了,祝缨当初计算兵力,一县也就出个五千左右,满打满算她只预备了一万人的补给。现在骤然多出来将近一半,并且可以预见,将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些人的补给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这些人在自己的家里也要吃饭,但是在家吃饭,和跑到离家几百里外吃饭,是不一样的。这又涉及到运输、损耗等等问题。 祝青叶不把所有的青壮都滚雪球一样的带走冲锋陷阵,是对的。祝青君、路丹青等人现在也是没时间停下来训练新兵的。 接着,祝缨又给她们扩展了一下知识:“所以从来流寇作战无论初时声势有多么浩大,只要没有一个地方做根基补充,不出数载,最有经验的老兵越打越少、多么勇猛的军队都会被消耗殆尽。” 祝缨在上面说,江珍等人在下面记。 祝缨将现状解释清楚,处理的方法也就有了:“调林风过来,练兵。祝炼、蒋婉,你们回去西边,继续接应青君。” 祝炼问道:“那您这儿呢?”他毫不客气地说,“我们把才练出来的人手都带走了,您这儿就剩这些新手了,恐怕是不成的。” 祝缨道:“我调巫仁来。” 府里就是赵苏、项乐等人了,应付江政方面的压力,也能勉强支持。 众人领命。 ……—— 祝炼还是不放心,甘县本来人手就不太多,要分给蒋婉一部分,剩下的他得带走搭出一个州的框架。能给祝缨剩下多少熟手呢? 他让蒋婉先走,自己与另一部分人多留几天:“你先去支应着,我再看看。要是这些孩子还是手生,就将我手上的熟手分一半留下。老家太重要,不能都掏空了,就从我这里分一些吧。” 蒋婉道:“那你的人手岂不是又不够了?我这里还能再匀出两个人出来。对了,我还遇到两个很聪明能干的西卡人,只是不识字,但脑子够用的,也可以应急。其实,有些事儿要不强求必会写字,不识字的土人也可以用。” 祝炼道:“道理都懂,但咱们是要将这些都纳入户籍。原本统计就很粗疏了,散落山野的人也不能尽数记载,再连粗疏的都不做,这一片地方还能算是姥的吗?姥要的,是编户,是一呼百应。你只管做你的,我分一些熟手,再带些小崽上路,边干边教。学徒都这么来的!去吧!” 蒋婉只得带上丈夫上路。 祝炼则硬住了几天,直到巫仁前来报到。 祝炼不让祝缨操心,自己先跑去看一看,为的是有个心理准备。 到了先吃了一惊:“这是?” 巫仁身边还跟着一个少女,约摸十二、三岁的样子,与巫仁长得很像,祝炼心道:你偷偷生孩子去了? 一旁林风大大咧咧上来拥抱了一下祝炼,道:“大郎,又见面啦!我又带了人来了!我们住哪儿?” 祝炼按下了他,道:“听老师安排。哎,小巫,你这……” 巫仁大大方方地说:“这是我的孩子。” 祝炼脚步有点飘地领他们进府:“那个,孩子,老师可能会问,以前没听说你,那个。战时。你。” 巫仁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道:“就是战时,带她来帮忙的。阿宝她们与她也差不多大,她们能做事,她也能的。会写会算的,可以的。” 到了祝缨面前,祝缨果然也很感兴趣地把林风先放到一边,问巫仁:“这是哪儿来的?” 巫仁道:“这是我的孩子。” 好在祝缨不是祝炼,直接问:“谁生的?”算算日子,十几年巫仁应该已经到了山上了,如果有事儿,花姐应该会告诉她的。 巫仁笑道:“从我弟那儿抱来的。三娘家里想给她过继个儿子,老夫人看了,就问我以后怎么想的。我一想,向家里一说,爹娘弟弟都说老夫人好心提醒。家里要给我也过继个儿子来着,我想,我又不会带孩子。 可咱们府里的女孩子都养得特别的好!如果只有侄子,硬着头皮也得带侄子。可既然有侄女儿,那就好办多了!依葫芦画瓢,它有个榜样啊!将来一定能养好的!” 你还真是个天才!祝炼想。 可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儿。天下,哪里有比祝缨这里更适合养好一个女孩子呢? 祝缨对那个小姑娘招了招手,小姑娘倒也大方,上前福了一福,祝缨拉着她的手问道:“你叫什么呀?” “巫双。”小姑娘说,声音脆脆的。 巫仁道:“她是老二,上头有个哥哥,一生下来她爹就说,这下儿女双全了,就取了这个名儿。” “挺好。”祝缨说。又问她除了官话,还会不会方言、会不会奇霞话、西卡话之类。 巫双道:“祖母让我学过一点儿奇霞话,西卡话还不会。” “好,慢慢也学点,在这里与人说话用得到。” 取出一份文具,装到招文袋里给了巫双小姑娘,又让巫仁带侄女也先休息:“你先带着她做事,待语言熟了些,与阿宝她们一道也要外出当差的。” 巫仁也不问当什么差,放心地说答应了:“赵大人还命下官又带了些帮手来,说是怕您手下人手不够使。” 祝缨笑道:“很好。”赵苏那里有着梧州最大、最好的学校,看来他与花姐等人一直在努力。 祝炼见此情形也放下心来,次日便向祝缨辞行。祝缨道:“照顾好自己,做好过冬的准备,今冬,咱们不停。” “是。” 送走祝炼,巫仁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祝缨的身边,问道:“大人,接下来要我做什么?” 祝缨道:“除了转运军需、统计新附之外,你现在有两件事,第一、新兵,第二、女兵。” “诶?”出声的是林风。 祝缨没看他,而是继续对巫仁说:“新兵要训。接下来还有二年的仗要打,光凭祝县、甘县与林风他们的一点亲兵,就算打下来了,兵消耗光了,也难以治理。既然新附之地可用,那就用。但是训兵、养兵是要花钱的。此外,还有骑兵,更是烧钱,这个要统筹好。” “是。” “还有,我要征召女兵。” 原本是混杂的。因为在祝缨眼里,男的女的都一样使。无论是习惯还是实用,男子更壮一些,从来都是男兵更多。哪怕是祝青君的队伍,也有一半是男兵。又有林风这样的,也不爱带女兵,还是以纯男兵的队居多。 但是巫仁养侄女儿的事提醒了祝缨,为什么不组建一支纯女兵呢? “女兵灵巧。我既然会养女孩子,何妨将她们凑在一起多养一些?” 林风小声说:“那……我可不太会带女兵。”搁别处,别想有女兵,轻轻松松就能给欺负哭。但是梧州不一样,梧州的女人凶,比福禄县的还要凶,还特别爱抱团给你讲道理。亏得这里没有那个周娓,那位酷爱强词夺理,仅人十分头疼。 祝缨道:“不用你带,我亲自带她们。” 林风松了大大的一口气:“那我带剩下的。哎哟,朝廷要是知道您专练女兵,又要生气啦,哈哈哈哈!”他笑得没心没肺,颇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也不知道跟朝廷有什么仇什么冤。 祝缨道:“爱气不气。” 巫仁等人也大笑了起来,江宝还拍着手说:“凭什么要讨它欢心?” 祝缨道:“好了,咱们开始干活吧。江珍江宝,你们先跟着小巫帮忙。”又下令,祝县、甘县及所有新附之地的女子,也可投军。定下了标准,年龄要在十二到二十岁,个头、力气等等都有规定。拢共收八百人,八百人也没什么讲究,就是养不起太多。 祝缨将大帐安到了新兵营里,与新兵同吃吃住。 另一面,祝青君等人脚步不停,秋收之后天气渐凉,竟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一气打到了春节,吉玛、西卡人都不过这个节,祝青君、苏喆等人也懒得过,数月之间,竟又让她们拿下一州之地。 至此,梧州的兵锋抵到了吉玛人的面前。 三千里外,京城也接到“辗转”递过来的奏本。 冼敬看到奏本都气笑了:“她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道路不通?梧州土产在京城照卖不误,她想干嘛?” 郑熹阴阳怪气地:“不是想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她给咱们找好借口了,不想撕破脸。” 冼敬冷笑一声:“她倒是敢!” 陈萌道:“这里是政事堂!不是斗嘴怄气的地方!看来是顾同等人自作主张,不是她的意思。就让这‘道路’重新通了吧,梧州不能丢在咱们手里,也不能乱在咱们手里,否则青史之上,你我难看。 江政这两年也够辛苦的了,放在那里盯着子璋,谁去谁受气,调回来吧。有的是需要能臣干吏安抚的地方。” 郑熹却出声反对,道:“江政还是先不要动,祝子璋静悄悄的,不会只作这一个夭!且近来朝廷钱粮耗费颇多,南方财赋也不能忽视。吉远府,祝子璋经营多年,底子好,这个时候不能出岔子,让江政这个能臣干吏再守几年吧,祝子璋不会一直没动静的,看出端倪来再动江政。当然,道路通还是要通的,邸报,给她。” 第485章 交锋 赵振匆匆地踏进宫门,守门的禁军笑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早?” 赵振也笑答:“今天不用当值。” 自祝缨走后,他们的日子就过得不很如意。这种“不如意”并不一定体现在每时每刻,赵振人缘儿好,平素与他接触的人也就待他客气。但是报功、晋升、优等考评之类就轮不到他了,这才是最大的“不如意”。 原因他也知道,并不是因为他的靠山祝缨是个女人,而是他的靠山祝缨失势了。 但今天,情况似乎有了一点改变,有相熟的书吏告诉他,南边有好消息,赵振听了之后便警惕起来,谢了来人,匆匆跑出宫去约见同乡、好友。 剩在京城的同乡已经不多了,但是京城相熟的同僚倒有几个,大家凑在一起,不免有人说:“邸报又发过去了,继任县令的敕封也下来了,朝廷这是不是有点儿别的意思了?” 赵振轻轻地摇了摇头:“可也说不好,总不能让咱们那位大人再回政事堂来吧?只是恢复了邸报,我等不可张狂,还照旧用心国事才好。” 这话得到了老成者的赞同,大理寺是祝缨经营最久的地方,里面的老油子也不少,闻言点头:“这话在理。政事堂是不再做什么,而不是要做什么。这样对大人也好。不再对针对大人,也就不会再刻意针对咱们啦。接下来,朝廷要是没什么动静,这一关就算是过了,彼此安静,各不相干。” “朝廷,怕也没功夫对付大人吧?” “噤声。” 几人叽喳一阵,将一些人的兴奋劲儿给压了下去,各自约定依旧要夹起尾巴做人,静观其变。 过不两日,果见邸报发抄有往梧州去的份儿了,赵振等人也渐渐放下心来。放心之余又有一丝丝难言的期盼——万一这是那位大人要回来的信号呢? 想了一阵儿,又觉得不太可能。 如此反复。 政事堂就没有那么不安了,他们也就是求个“相安无事”而已。可老天偏偏不让他们安,就在邸报恢复之后没两天,政事堂就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又有民变发生,暂时阻碍了交通,这一封代表“和好”的邸报到底没到祝缨手里。 不但祝缨没拿到,由于中路断绝,南方十几个州的邸报都被耽误了。虽然周围的官府、驻兵反应比较快,及时组织围剿、反击,乱民也逃走了,但仍然在附近徘徊,仗还在打。当地一面请求朝廷派出官军围剿,一面努力修复。 原本扯谎的“道路断绝”竟然成了真的,可谓世事无常。政事堂只得一面平乱,一面下令邸报绕远重新发放,新的邸报里便添上了向南方各州通报匪情的内容。下令重新发抄的时候,陈萌不期然地想起来:她别再以为这是我们编的事由好配合她的借口吧? 那可真是太冤了! 陈萌的这点子冤实在不算什么,江政这儿接到了邸报,一面知会了邵书新,一面下令允许邸报信使通过立卡入山,并且让信使的捎过去一封信给祝缨——出来见一面吧,你们私下贸易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山城,赵苏听到“邸报到了”的消息,会心一笑。再听说信使要见祝缨,微讶道:“信使?邸报来就来了,要信使做甚?请来一见。” 然而信使本人也提供不出什么消息,只将一封信交给了赵苏:“烦请转交祝府君,小人立等回信。” 赵苏收了信,将他安置在客馆,暗中吩咐:“不许走漏风声,不许叫他知道姥不在家。”恢复邸报是他们有预料的,江政的再次约见实属意料之外。赵苏打开邸报,却见上面又写了一条民乱的消息,匆匆派人快马给祝缨传递消息。 …… 邸报到达祝缨行辕的时候,祝缨正在看一群大大小小的姑娘练习。训练她们的成本对于梧州来说是比较高昂的,如果只是普通的大头兵,就很简单,能拿根长矛走个齐步就差不离了——走齐,对于许多兵来说都是需要训练的,能走齐都算有点模样了的。 如果想训练出一点利落的、战场上杀敌的武艺,就又要再多花时间。如果再多培养一点复杂的内容,比如射箭,光兵器的开销就又是一大笔。在此基础之上,要有骑兵,那花钱就没个数了。 祝缨训女兵也是层层筛选,教学生她确实不太在行,但是根据女孩子的身体条件去制定一个标准,训练她们达标,对她而言却是极容易的。 首先是统一口令,将同一语言的简单口令确定为指示,让她们记住口令代表的意义。然后才是训练动作。在训练动作的同时,整顿纪律。根据表现,给她们分派不同的角色。有长矛兵、有弓兵、有骑兵。当然也有分去学个医,或者是干点别的。 巫仁一天天地看着账本上走数字,沉静如她,也三天两头找祝缨:“姥,又支出若干布,若干米,库里又调若干铁……” 此时,祝缨手底下才攒了五百人,离她定的目标还差三百。 女兵营的不远处是林风等人训的男兵营,他们的训练方式比女兵要粗糙一些。盖因能达到祝缨标准的女孩子,多半更聪明坚毅些,筛选出来去烧钱的比例更大一点。可是男兵的食量又非女兵可比,人数也更多。 巫仁每天到祝缨面前都是一副随时要昏厥的样子,祝缨说一句:“只要不是浪费,就支出去。” 她又死气沉沉地出去,依旧给各处分派统计,再顺手兼一下甘县本地的仓储管理,还要安置东来西去的迁徙人口,只好扭头给江珍、江宝、巫双等人分派任务。每天看着都像要死了一样,第二天又吊着半口气准时出现。 只要是能干事的人,祝缨向来不挑剔,巫仁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表情倒霉点儿怎么了?能干活就成。她每天见巫仁的时候都笑得很亲切,亲切地继续给巫仁加压力,亲切地看着巫仁又挺过了一天。 挺好的。 祝缨心情愉悦地对一个到自己胸口的小女孩儿说:“莫急,越急越不得,你站稳了,胳膊端平……” 正讲解,赵苏的信差到了,既有邸报,又有敕封到了的消息,还有江政要求见面的事儿。祝缨扫了两眼手上的内容,邸报与邵书新那儿抄录来的没有出入,看来有民乱是真的,这朝廷也够倒霉的。 祝缨对女孩子们说:“你们先练着。青叶,你看着她们。”匆匆去往大帐,胡师姐一步也不离地跟着。 祝缨到了帐内,给赵苏写了个回信——你与江政接触,可便宜行事。再给江政写了个客气的回帖,写久仰大名,期待见面之类。 回信送出,祝缨又踱到了男营。林风正在高台上监督操练。兵士们见到祝缨,也都叫:“姥!” 祝缨摆一摆手:“继续。” 林风从台上跳下来,跑了过来:“姥!您又来了?他们比昨天更有点样子了。”他一看到祝缨就乐,因为祝缨也不算不管男营,不时也过来指点一二。祝缨心又细,安排比林风更周到,于林风固然有“老师查作业了”的恐慌,也有“老师来帮我收拾烂摊子了”的安心。 祝缨道:“你大哥的敕封下来了,我走不开,你带回去,贺一贺。” “那这里?” “我来盯着。” 林风才要高兴,又不免想起来家中兄弟的争执麻烦,道:“哎,又要与他们吵架了!他们死守着家里,有什么好?哪如外面的广阔天地?姥,要是我另几个哥哥肯听话,能不能捎上他们?” 祝缨道:“真能听话?” 林风小声说:“阿爸都升天了,他们不听话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也是我的哥哥,还是要管一管的。实在不成,再说没办法的话呗。放在家里,与大哥争吵,没有好结果的。” “哟,长大了。” 林风搔了搔后脑勺:“我一直都很明白的。” “去吧。” “哎!” 胡师姐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有疑问却仍然安静地不说来,眼见着祝缨依旧稳坐钓鱼台继续练兵,胡师姐不由在想:家里,怎么样了呢? ………… 家里,赵苏接到指令,略一思索,让信使带了祝缨的回帖去回复江政,约定了在吉远府见面。 信使再次回来,带来了一个肯定的答复:江政同意了,时间就约在了二月初六。 正月末,赵苏将府中事务托付给项乐等人,自己动身下山。项乐如今的职位有些奇怪,说他是任职甘县,但是现在不得回去,说他是任职府中,没有府中头衔。整个梧州、包括项乐自己却又都没有异议,祝缨安排什么,他就干什么。 赵苏走得竟也十分安心。 他先到福禄县看望了一下父母,再去吉远府,赶在二月初一到吉远府的驿馆里住下,彼时江政还未到。赵苏在吉远府的街道上行走,又拜会了一些昔日的熟人。士绅们多半认得他,虽不好大摆宴席地请他,也不曾将他拒之门外。 如荆府等,还要送他些礼物,请他捎给祝缨。又要询问一下祝缨的现状,让他带个问候。 赵苏都答以:“姥今一切安好,也很想念大家,只因朝廷有法度,地方官员轻易不好离境,才不得亲至。我领了姥的令来办差,倒还能偶尔走动。” 走在街上,也不时有人问候一声,问他是假,借机问一问祝缨是真。他也都以“轻易不好离境”的理由说了。 他看到吉远府之街道较之先前少了一些生动活泼,但也还不算萧索。路上,见“梧州会馆”的匾额,却发现这里明面上已经不卖货了,只作个客栈的样子。往里走,又见到了自家熟人,到了后院仓库,打开地窖,里面装了半窖的粗盐。 逛到昔日番学,见里面也有些人,但他进不去,询问街上小贩得知,那里面多的是已定居在吉远府的各路番人的子弟。 待将吉远府逛遍,江政也到了。 江政到吉远府衙的时候,赵苏正穿一身儒生衣服,混在人群里看着,江政有些干瘦,个头在南方显得鹤立鸡群。论年纪比祝缨也大不了多少,但头发的银丝已经很明显了,蓄须,一股老大人的范儿。 不像祝缨,至今活蹦乱跳,还能灵活地躲张仙姑的笤帚。 赵苏扫过一眼,转回驿馆。 那一边,江政听说只来了一个赵苏,心中有些诧异,又有一丝不快:“祝子璋没有亲自来?” 徐知府道:“没有。您见赵苏么?” 江政想了一下,道:“此人是祝子璋的死党心腹,必有话说,让他来吧。” “使君才到,今日天色也不早了,不如先歇息一晚,明天……” “就现在。” “是。” 赵苏换好了衣服,就有府内衙差执帖来请。徐知府也算给他面子,安排了一队衙差给他充场面。赵苏自己也带了人来,呼呼啦啦,好不热闹。 到了府里,赵苏在庭院里略站了一下,才抬脚入内。徐知府先迎,赵苏与他见礼,徐知府道:“使君就在内堂,请。” 江政坐在堂上,也打量赵苏,他来之前也早了解过这些人,一则为赵苏惋惜,一则又有些欣赏他对“恩师”不离不弃,因此对赵苏也还算和气,抬抬手,示意赵苏坐下。 赵苏先开口,代祝缨致意,江政顺势问起:“不知使君因何不至?” 赵苏微笑道:“是为体贴,姥要亲自出山,只怕许多人要不安了。今日我权充使者,使君有话,我必带到。” 江政脸上淡淡的表情突然消失了:“我知道你们么下的交易,走私,原就是难禁的。盐利丰厚,百姓却难获利,数月食淡,情况也堪怜。我却不知道,梧州要这么多粮做什么?以祝子璋的能耐,不至于让人饿着。这番积聚,为的什么?不给我个交待,我就要认真管一管了。” 赵苏的笑容微僵了一下,又恢复了从容:“不瞒您说,梧州这些年人民安乐,人口滋繁,山中开荒,总要慢两年才能见效,应急而已。” “我的存粮也不多了。你是福禄人,福禄县除了自己卖,还从周围买粮输入梧州,她有多少钱买粮?梧州又能吃掉多少粮食?你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赵苏依旧咬死了:“应急。” “我本可不问过你们,直接下令。但我知祝子璋曾经的本领,也不愿意生事。你将话带到,如今有民乱,朝廷或要征购粮草,我必须保证我自己境内的百姓有饭吃。少吃点儿盐,死不了人!我已容你们买粮许久,以后,这,卖不得你们多少了!请她好自为之!” 这事儿赵苏还真做不了主,他起身一拱手,道:“您这是给我下了通牒了,我可不敢接这个话。既然如此,我这就回去请示!” 江政道:“我可等不了太久。” “很快!五日内必有答复!” ………… 赵苏这次亲自跑到甘县,不想在甘县竟没有找到祝缨,他只见到了留守的巫仁! 两人大眼瞪小眼,巫仁一副才从棺材里爬出来的样子,对着熟人赵苏话也多了一点:“姥带着一群新兵蛋子西进了。” “什么?!” 巫仁捂了捂耳朵:“她会带新兵去太危险的地方吗?!” 哦,那倒是。赵苏缓了一口气,问道:“为什么要亲自去?” “姥说,接下来,越往后遇到的对手越硬,吉玛比西卡凶。不从现在就开始让她们见识真正的战场,以后拉过去直接对上普生头人他们,就是送菜。咱们的心血也就白费了。强兵,不但是钱粮堆出来,更是铁和血堆出来的。” 也是,伤亡堆出来的。早点受伤吃到教训,以后能少死点儿人。新兵,本来就是最容易死的。 赵苏道:“既然如此,你给我个向导,我去见姥。哎,阿炼与姥在一处吗?” “应该是驻扎在一片地方,我让小双领你去。” 巫双到甘县的时间虽然短,竟适应得不错,开始还安静,很快话也多了起来,与巫仁性格并不相似。她笑盈盈地问赵苏:“大人,您会西卡话吗?这路上会遇到西卡人呢?” “知道一些。”赵苏自谦地说。 “那吉玛话呢?听说,他们前线与吉玛人遇到了。” “也会一点。” 巫双高兴地说:“我只见过很少的西卡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赵苏发现她改用了西卡话,微一顿,道:“也没有三头六臂,与大家长得差不多……” “您不是会西卡话吗?” 赵苏只好改了西卡话:“为什么用西卡话说话?” 巫双笑眯眯地说:“这样有人听到咱们说话,也会觉得咱们亲切些。” 一路上,她与赵苏说话就说吉玛话,赵苏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走了两天,巫双指着前面:“到了!我上次来的时候,江珍她们还在呢。您说不定能见到她们。” 辕门,祝青叶提着一只篮子、带着一些抬着担子的人正往外走,见到他们有点惊讶:“赵大人?您怎么来了?有急事?” “是。” 巫双叫了一声:“阿姐。还有我!我领的路,对了,我姑叫我拿了公文来,要请姥批示的。” 祝青叶道:“哟,你的吉玛话变好了呢。” “嘿嘿。” 祝青叶对赵苏道:“姥在里面,我们才打了胜仗,有些损伤,我拿药给她们去。对了,姥面前正有人,你们先通报一声再进。”说着,给他们揪来一个侍从,领他们进去通报。 赵苏与巫双听随从通报了,里面说了一句:“进来吧。” 只见大帐里一个矮而黑的中年人被胡师姐送出帐外,交给一人随从:“带他去安置,一会儿大人要请他吃饭。”这人皮肤、手脚都很粗糙,样子不好看,衣服也有些破旧。 赵苏心里嘀咕,依然进帐,祝缨面色不变,先笑着问他们路上辛苦不辛苦,给巫双一颗糖吃,接了巫双的公文,让她去休息。再问赵苏:“如何?” 赵苏如此这般一说,祝缨道:“你辛苦了,他也算实在。既然如此,你就与他谈,能谈下来多少是多少。告诉他,如果有用得着的地方,也不要客气。早些平息风波,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些。” “帮他?”赵苏有些疑惑,疑惑的原因是己方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啊!江政不像是个好骗的人。 祝缨笑道:“看到刚才的那个人了吗?他叫非阳格喜。” 这个名字在吉玛语里是生铁的意思,赵苏喜道:“拿下铁矿了?” “对,准备好铁匠吧。兵器短缺,可以缓解一二了。” “是!我这便回去。” 第486章 苗头 赵苏不敢多耽搁,与江政约定的时间就在眼前了,眼看着是赶不上了。他也不慌,一面问巫双要不要跟自己回去,或者需不需要自己把公文给巫仁捎回去,一面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 巫双笑道:“多谢您啦,您还有要紧事,就不耽误您了,我自己送回去,还有旁的差使一道呢。” 赵苏也就不啰嗦,率队上马,绝尘而去。路上,脑子也没停:江政,自己必得亲自去谈个条件。不过已经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就得给江政个说法,要准备一些特色的礼物。铁匠一定要给行辕送过去,这个事情可以安排项乐来做。对了,还有征粮征兵、迁徒…… 赶到祝县的时候,已经过了五天的日期了,赵苏匆匆换了衣服,让人取了些土产,应付江政的理由也想好了——就说是因为接触到了西番的人,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西番商人要进茶叶之类,姥正在考虑。铁的事儿,他不打算现在就说,留点底牌更好。 向项乐等人下达了指令之后,赵苏去见江政。 江政在吉远府已经多等了数日,梧州没有回音他也不敢轻易离开,唯恐出了什么意外自己不能及时处置。待赵苏人到了,他先看看赵苏的样子——完好无损,才又板起脸来质问:“梧州用的是什么样的稀奇历法么?‘五日后’是今天?” 赵苏果然拿出西番来搪塞,江政忽然问道:“梧州苏氏与西番不是早就有些茶叶上的交易么?路不太好走吧?量也不会太多吧?为这个耽误粮草,不对吧?没听说梧州闹饥荒,
相关推荐:
成瘾[先婚后爱]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猎天争锋
薄情怀(1v1)
狂暴武魂系统
带着儿子嫁豪门
女神的私人保镖
窃玉(gl)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