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节拍的,只要抓住了节奏,做什么就都会很容易。 人也是一样。她不求一次对付所有的人,也是一个节拍一个节拍的来。她伤的是左腿,就挑选自己右边的人动手,左半边身体再受伤也无所谓。她架住右边一人的钢刀,那人力气比她大,钢刀一沉、腕上一痛,紧接着钢刀被磕飞,她也不在意,身体猛地往前一撞,撞到来人怀中,右手金刀再次划出! 来人个头不算矮,祝缨以金刀刺入他的腹部。七月天气并不寒冷,人们穿得仍然单薄,这几个人都穿一层单布衣。金刀虽因为短可以被带入皇城,它的刃部仍然足够没入一个人的皮肤。祝缨仍然是握住了金刀,用力向上一挑,将此人肚腹破开一道大口子。 最后一人的刀也到了她的左肩上! 此时,皇城门口的禁军也被曹昌的大叫吸引了过来,来往应卯的官员大部分都被惊得来不及反应,还有几个处变不惊的一面叫禁军,一面招呼家仆过来帮忙。可贼人手里有刀,大家又不敢上前,只能围成一个松散的半弧,喊:“休要伤人!快快束手就擒还能留尔等一条性命!” 大理寺来应卯的见状,先打听:“怎么回事?”一看是祝缨,胆小的招呼禁军快点来,胆大者开始乍着胆子上前摸死去匪徒的刀,要来帮忙。左司直将被马踩死的那人的刀提了起来:“小、小祝!我来帮忙了!” 左司直刀才拿起来,祝缨就挨了第二刀,而禁军也赶到了。 与一般人认知里不同的是,并不是每个禁军都佩了实用的武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礼仪性的。好在来的这个李校尉的刀还是很趁手的,他挥刀上前,身后的一队士兵执长戟,两人一组,将地上几个先叉住了,被剖的那个还没死透,又动了一下,两个禁军一紧张,手一抖,又给他开了个大口子。 剩下的人将长戟对准最后一个贼人。 那人见势不妙,将手中刀往李校尉脸上一扔,又往旁边沟里一跳! 从他们跳出来,到最后剩了一人跳回沟里,一共也不过是祝缨吃完两块肉饼的功夫。 大理寺诸人一哄而上扶起祝缨,祝缨提着刀,道:“我没事!给我匹马!” 左司直把手里的刀扔了,说:“还什么马啊?我给你请假,你赶紧回家。快!谁有车?坐车回去,哎,请大夫!” 祝缨道:“大姐就是大夫!马!” 曹昌连滚带爬地回来,驴也丢了,他深悔自己没用,被闻讯而来的甘泽揪着骂:“你还有什么用?” 祝缨道:“你别骂他!” 四下张望,把左司直的马抢了,单手翻身上马。左司直道:“你干嘛?!” 祝缨冷笑道:“他现在可没刀了,我有!” 左司直目瞪口呆! ………… 祝缨不是个吃亏的主儿,更不是个鲁莽之人,她知道自己受了伤,但是要追踪抓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叫这些人一阻,再抓到人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如今的京兆尹可不姓王! 她一提马,绝尘而去,喂了周围与左司直同样惊呆的人一嘴灰。她循着排水沟的方向就追了过去,中途见到可疑踪迹,下马观察一番。在一处桥底下找到了此人从排水沟里跑出来的踪迹,上马继续追踪。 很快在城南一处破烂的院子里堵到了人! 此时她已带着半身血追了大半个京城,那人衣服还没来得及换,便被祝缨纵马踏破了门板! 祝缨的身后,是李校尉带着几名禁军,再迟一点,是京兆府的衙役闻讯而来。再远一点,是有些请了假跟来的官员。再远处一大圈儿,是早起的百姓来围观。 祝缨脸色苍白,对李校尉说:“就是他了!”禁军一拥而上! 京兆府、万年县的衙役都认得祝缨,都大惊:“小祝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受累,到我家里说一声,让大姐准备给我包扎,我挨了两刀。”祝缨说。 衙役们哆嗦了一下:“竟是真的受伤了吗?” 祝缨笑笑:“拿人吧。” 衙役们还要说:“这个,是在京兆地面上犯的案,得归我们管呐……” 祝缨道:“你们自己商量,我是苦主,我还想拿来亲自审呢。”说完将金刀收了,开始慢慢搜索起这间破屋,在铺下搜到了一个小包,打开一看,是一包金子。 “豁!买凶?!” 祝缨道:“这个也是证据了。” 说话间,柳令亲自赶到,说:“发生什么事了?三郎?” 祝缨对他点点头,道:“咱们交割一下?还是?” 柳令马上说:“我来!” 祝缨道:“来,写字据。” “你还……都这个时候了……” 李校尉也有点吃惊,他不怕见血,但没见过祝缨这么冷静的。祝缨跟柳令交割完了犯人、贼赃,让柳令签字画押完了,对柳令说:“此事干系不小,柳令一定要小心,谨防有人灭口。到时候你会说不清的。” 交代中,胡琏也带人赶到了。祝缨对他点点头:“犯人找到了,剩下都交给你们了。” 最后对李校尉说:“你协商吧。” 此时甘泽又冲了过来,他是带着车来的:“快,我接你回家!!!” 祝缨道:“回我家,别叫我爹娘担心。我出事了,就更得回家。他们受不起见不着我的刺激。我家里也有药。” “行。” 祝缨不再抗拒,上了车,看到了曹昌,说:“别哭了,不干你的事。” 甘泽道:“他还有脸哭呢?!” 祝缨道:“老左呢?给我请假了没有?事儿还没交代呢。” “你闭嘴吧!!!” 甘泽把祝缨送回了家,彼时花姐还没出门,甘泽把门拍得山响,曹昌道:“那边小门我有钥匙。” “你闭嘴!” 祝缨道:“你是叫他来给我养马的,又不是叫来当护卫的,你这要求就过份了。” 甘泽道:“你也闭嘴!” 张仙姑来开了门,边开门边说:“哎哟,谁呀?怎么这么……甘大……” “婶子,实在对不住!”甘泽说,“快!三郎!” 祝缨从车上跳下来,踉跄了一下,扑到了张仙姑怀里。张仙姑看着个血人吓了一大跳,看清是女儿,又受到了更大的惊吓!女儿就是她的命! 她当机立断:“快!进屋!花儿姐!花儿姐!老头子!老头子!” 就要背祝缨进去,甘泽道:“我来!” 张仙姑道:“你看好车吧!老头子,快来!阿昌,拴门!” 把女儿往祝大身上一扔,张仙姑扶着女儿回到后面的屋里,把卧房的门一关,连花姐一块儿关进去。自己拉着要进去的甘泽问长问短:“到底怎么回事儿啊?!哎哟,你这身上也有血了……” 甘泽踢了曹昌两脚,问:“门拴好了?牲口喂好了?快收拾了去,再来回话!” 里面花姐脸色也是煞白,问祝缨:“怎么回事?” “有人要买我的命吧,大约是段智,近来就他有钱脑子还不好使。”祝缨马上说出了最怀疑的人。 花姐道:“你别说话了,也先别动!你血流得太多了!”手都开始发凉了。 她拉开了门,对杜大姐说:“你去烧热水!”自己去房里拖了药箱过来,又把卧房的门关上。她把祝缨的衣服剪开,接了水,先擦洗伤口。 祝缨这伤口很倒霉,左背上有、左腿上有,甚至无法躺平,只能侧卧。刀口颇长,花姐道:“还没结痂,这……” “缝一下呗,”祝缨口气很轻松地说,“能好得快一点,总不能由着它流血吧?” “你该早一点回来的。” “那贼人就跑了。现在京兆这个熊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 “留着点力气,别说话。那……我缝了?” “嗯。” 花姐把窗帘也挂起来,屏风也推开,让采光变得好一点。花姐深呼吸,说:“我、我先配剂药你服下,疼痛能轻一些。” 祝缨道:“那得拖到什么时候?来吧!别哭,哭了就看不清了。这点疼也不算什么。更苦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花姐兑了水,先给她洗伤口,再取针,配以麻线,为了让祝缨少受苦,花姐先纫了数根针,每根针上的线都很短,这样可以让线尽量少地撕扯皮肤。张仙姑很快也进来了,花姐缝伤,张仙姑就给祝缨擦汗。 缝好后敷上伤药,缠上纱布,盖上被子。然后打开门说:“行了。”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甘泽进来说:“七郎让我给你带句话:安心养伤,有他,会给你个交代的。” 祝缨道:“给大人带句话,是我没料到,过招的人能这么直白这么蠢。” 花姐和张仙姑一直围着床,甘泽点点头:“你好好休养,婶子,我先回去回话。” 张仙姑这才坐在床边抹眼泪:“这都怎么了?干嘛这么拼命呢?” 祝缨笑道:“也就这一回,没料到么……” 张仙姑道:“那根参还收着,我去给你炖鸡。” 花姐低声道:“干娘,还是我去吧,再炖些补血养气的药膳来。” “哎!”张仙姑就不跟花姐争这个了,“这两天咱们俩轮流守着她,别叫杜大姐和阿昌干这个了。甘大郎我已经打发了,老头子跟阿昌说话了。有什么事儿,咱们给拦下来。” 花姐低声道:“懂。” 张仙姑道:“不行,等会儿搬小榻来,我就在这屋里守着。我是她亲娘!” “哎。睡着的时候,别叫她压着了伤口。” “行。” 祝缨在她俩商量声中安心地睡去了,张仙姑拿热水给女儿擦干净了身体,给她套上一套新的寝衣,小心地拿被子给她盖上,轻抚着她的额头。 第120章 凶顽 张仙姑和花姐轮流照顾祝缨,哪怕在自己家里,花姐也注意不让杜大姐又或者曹昌察觉出什么来。张仙姑把自己的铺盖都搬到了祝缨房里的一张小榻上,花姐就在白天忙碌。 自祝缨回家之后,从第二天开始就陆续有人登门探视,张仙姑和祝大都引人在卧房外面隔着门看她一眼。花姐从旁解说:“失血过多,还没有醒。” 不太会看人眼色如杨六郎就问:“要不找个好大夫吧?我好像还认识一个御医。” 那可不行!张仙姑一急,说:“不成的!” “诶?” 花姐道:“她如今这个样子也瞧不了大夫,大夫来了又要折腾,就怕累着她了。” 张仙姑忙说:“对啊对啊,才缝好呢,再扒拉了来看,我这心呐。” 花姐道:“要有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开口的,就怕到时侯……” 杨六郎不疑有它,一拍胸脯:“别人不敢说,我是肯定会帮忙的。” 热心如金大娘子开始就把自家的厨娘给送到了祝家来:“大嫂子,花姐,我瞧你们家这样儿,你们俩又要照看三郎,杜大姐一个人忙不过来。这不,三郎以前就喜欢吃我们家的猪蹄儿,我们家烀的肘子、猪头也是极好的!大肘子补气!” 厨娘连铺盖卷都带来了。 张仙姑一个劲儿地说给大家伙儿添麻烦了,金大娘子道:“这是什么话?都是自己人,三郎也是为了咱们自己才受的伤!我们家那口子要是从城外回来了,看我没管三郎,必要跟我打起来的。告诉大嫂一声儿,七郎的脾气,不会叫咱们三郎白白吃亏的。” 金家全家都对郑熹有着一种坚定的信任。 慈惠庵的尼姑也送了药材来,两个小尼姑过来给花姐捎话:“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开口。” 那一边,大理寺的同僚们来得竟是稍晚一些,到了当天傍晚,才由胡琏、左司直、鲍评事三人一同登门。远远看了祝缨一眼,才说:“伯母放心,有旨意,三法司连同京兆一同办案。我们这就回去,必不叫三郎白吃这个亏!” 他们仨又留下了共凑的份子钱,张仙姑十分推让,他们说:“小祝要是好好的,府上日常再俭仆也是缺不了吃喝,他现在躺着了,哪里寻摸钱去?他也是,该多给家里存些钱的。”硬把钱给留了下来。 比大理寺更晚一点的是王云鹤府上,他派了个老管家,也送了好些东西过来。因祝缨还睡着,老管家看了一眼,放下东西就告辞了。临行前说:“相公说,郎中稍后就到。” 张仙姑和花姐赶紧拒绝了,花姐道:“我就是郎中,就近照顾着比外面的方便。” 老管家回去回话,王云鹤想起花姐的来历,道:“有她照顾倒是更可靠。”遂作罢。 到得晚间,祝缨又发起烧来,花姐点了灯,慌忙和张仙姑给祝缨冷敷额头,又不敢把她整个身子给晾在外面。 张仙姑急得在床边叫了几声:“老三,老三啊!” 花姐道:“这可不行,不吃点东西挺不过来。” 两人合给把她给扶起来,将炖的人参鸡汤尽力给她灌了半碗。祝缨低低地说了一声:“再来点。” 张仙姑大喜:“你醒啦?!” 花姐把剩下的半碗还要喂她,她微微摇头,不用勺子,就着碗沿儿在花姐的手里把剩下的都喝了。张仙姑笑道:“这就对了!只要能吃,就没大事儿!我再去盛点儿!” 花姐问祝缨:“你怎么样了?”伸手一摸,额头还是微烫,又摸脉,也还是不大乐观。 祝缨道:“还行。” 张仙姑又盛了鸡汤,拿托盘连猪肘子也端了一盆过来,旁边又有一碗汤面,说:“来!多吃点儿!” 花姐知道受伤的人该补一补,见这一大托盘也惊了:“这……这……这……” 祝缨道:“把那矮桌拿来,我吃。” 又连肉皮吞了半只肘子,再吃一碗面,才小口小口喝鸡汤:“我好一点了。” 花姐喃喃地道:“这是什么事……” 张仙姑把碗盘收走,花姐去拧毛巾给祝缨擦脸擦手,然后说了今天白天的事情。祝缨道:“三法司?豁!值了。” 三法司一齐办案,这案子可大了去了! 龚劼的逆案,因有皇帝特别的想法,才使大理寺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如果皇帝当时想按正常的做法来办,也就三法司顶天了。现在还饶上一个京兆府,事儿有点大。 ………… 事情当然是很大的,祝缨这回值不值不好说,郑熹是真的很值了。 只要祝缨没死,郑熹就算赚。 皇城前行凶,不管是谁,他都玩儿脱了。 郑熹才接到消息的时候是大怒,又是大惊。数人围攻,祝缨怕是凶多吉少!这当然可以借题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什么证据,怀疑也只是怀疑,也就只能在水面下打打太极。消息再传过来,说祝缨没死,还带伤把逃犯给抓着了,郑熹登时就是个大喜! 然后就有了甘泽传话。 郑熹心里已然认定了一个嫌犯——段智。也许还有段琳。把人杀了,看起来简单粗暴没有任何的技巧可言,却有点大巧若拙的意思。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人没死,凶手还拿了一个,可谓失算。 如果不是段智,那也没什么,抓到一个潜在的敌人也是很好的。 他心里还有另一种猜测的预案:祝缨私下干了什么事儿被人寻仇,又要如何处置? 打从见到祝缨起,他就觉得祝缨这个人看起来是有礼貌的,也有点人情味儿,但是那是对“自己人”的。对其他人恐怕没那么多的情感好付出,干出什么事来也不稀奇。那到时候要如何遮掩也是门学问。 当时,皇帝还在宫里,大臣们还没散朝,皇帝当时震怒,就下令三法司去查。王云鹤看到京兆府现任的巫京兆就有气,沉声道:“京兆府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贼人了?” 巫京兆做太常的时候就跟施鲲是一个样子,都不肯生事。与施鲲一样,能做到这个位子上,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软。真戳到他们的时候,发起狠来是丝毫不比旁人逊色的。巫京兆当场就接了这件事儿,发誓:“必要严查,肃清匪类!” 无论君臣,都很生气! 巫京兆手里是拿着王云鹤攒出来的京兆班底,人心还没散完,他瞪起眼睛来,这一套班子又沿着惯性顺畅地流转了起来。 那一边,刑部时尚书、御史台阳大夫此时也不计较之前三司之类的一些磨牙,都瞪起了眼睛。他们心里也觉得段智有嫌疑,又觉得……仿佛不能这么蠢。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干如果没被抓着,好像也没啥损失。怀疑段家?在座的谁身上不背几个怀疑? 好在已拿到了一个凶手,这个凶手是祝缨抓的,但是当时她手边大理寺的人不够,暂时是交给了柳令的。禁军的李校尉也在一边,也想争一个拘押之功。左司直等人随后赶到,又觉得这犯人得是大理寺的。 几家争了一回,柳令以“我字据都写了”为由,强行把人扣了下来。三司又行文去要人,好不容易犯人要了回来,再一审才知道为什么京兆府会这么痛快的放人——犯人不是四人,还是五人!原来京兆府去抓另一个贼了,这才把已经审(打)完了的这个交给他们。 三司气急败坏,也跟着要去拿人。 …………—— 三司与京兆忙得人仰马翻的时候,祝缨在家里养伤也养得十分难受。 她低烧数日,行动也不便。花姐禁她现在活动,说她:“别扯坏了伤口。等养好了伤,多少事儿做不得?” 祝缨道:“那我就这样?” 不是她非得跟花姐唱反调,常年与花姐、杨仵作打交道,她对医术多少知道些皮毛了,不会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但是她现在的姿势是趴着!实在顶不住啊! 不但趴,一日三餐加药汤地灌,苦不堪言。人还烧,略有点昏沉,这种感觉最让祝缨不开心。 正说话,张仙姑又拿来一大碗补汤:“哎,这是陆二郎刚才送过来的,府里给的。还有金创药,说他们家的金创药都是试过的,最好用了!” 两个女人围着她,杜大姐和金家厨娘就在灶下没日没夜地忙着,不停地炖炖炖。 中间有客人到访,她们还不太想让祝缨见这些人,怕祝缨现在这个样子万一掩饰不好被瞧出端倪来。但是祝缨一定要见大理寺或者京兆来人,想问一问案情。 左司直带来了消息:“门口那三个,两死一重伤,切了脖子的那一个当场是死了。马踏的那一个,本来是重伤的,搬起来就吐血死了。只有破了肚子的那一个撑得久一些,指那个被切了脖子死了的是主谋。现在正躺着呢,咱们一定撬开他的嘴!大家伙儿都在尽力破案,你别急,好好养伤!” 祝缨总觉得哪里不对,思索半天,张仙姑怕她累着了,就不想再让她见外客了。 门上再来客,就是祝大招待的。他见着穿着衙差服色的人吃了一惊:“贼人拿着了?” 来人是张班头,他一抱拳:“老翁,我们奉命前来保护。” 祝大不明就里,还是接着了,请他们进去喝茶,他们又不去,竟在祝家几个门外站起了岗,又有人巡视祝家的院墙。祝大急往后面去,见祝缨醒着了,低声说了。 祝缨道:“不对。难道还有危险?”不然派人来守着干嘛?她很想自己能够去查一查这个案子,想也知道,现在这个案子轮不到她,她的身体也不允许。只希望郑熹能够一如既往地不让她失望。 郑熹的心里早就有了怀疑的人选,或者说,他希望这个是段智,于是没日没夜地要问“主使”。 而此时,他心目中的“主使”人选正在家里发狂。 段智怎么也没想到,四个人,居然只是让祝缨受了个伤!还让他拿到了一个活的!他焦躁不安地在家里踱步,不时看一看自己的管事——于四。 于四心中一慌,低声道:“要不,我去庄子上躲一躲?他们还能搜到庄子上不成?” 主仆说话间,外面报:“太常来了。” 段智气道:“他来干什么?” 段琳已然走了过来,他的脸色十分不好,明摆着的,现在段智的嫌疑最大!他一到就先喝退于四:“我们有话说,都退下!” 段智道:“你!” 段琳黑起脸来,段智一噎,段琳把仆人都遣退了,才说:“大哥,三法司办案,祝缨拿着了一个凶手,当场翻出了金银。买凶。现在你的嫌疑最大。你要给我一句实话。” “你怀疑你亲哥哥?!!!” 段琳冷静地道:“天下人都怀疑我的亲哥哥,为什么会这样?你要么自己反醒,要么跟我说实话,我来想办法。郑熹都快打到门上了,你不会还以为自己能应付得了吧?” “哈……” “现在不是战国门客当街行凶还能赚个刺客列传的时候了。大哥,玩法不同了。” “他们有什么证据?” “金银是不是证据?再找出其他的来就晚了。现在还不是末代乱世可以恃力行凶的时候。皇城前伏击朝廷命官,所有人都会恼怒的。四个人打牌,你输给对家你掀桌,想过桌上还有另外的人吗?他们还要玩呢!你不跟我说实话也行,那我只好先安排人告发你。” “你!” 段琳含笑看着哥哥。 段智心里发虚:“你有什么办法?” “真的是你?”段琳心里估着个五、六分,也只是诈一诈他哥,如果不是,他正好借此动作一番。如果是,那就只好给大哥收拾烂摊子了。 烂摊子这就来了。 “五个人!怎么想得到那小子还没死呢?”段智说。五个砍一个,一捅而上,乱刀砍死,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身边人都反应不过来事就办完了,人就跑了。不是吗? “不是四个吗?” “本来五个,头一回没动手就伤了一个。” “你从头说来。” 段智道:“我就想,用自家人会被认出来,叫于四去找几个好手。反正最近京里无赖多了起来。办完出去多个一年半载,等成了悬案就妥了。哪知……” 段琳细细问了,道:“也还有些余地。这样,把于四叫来。” “咦?” “事情是他做的,与你无关。” “对对,当然!让他躲起来吧。” 段琳道:“不。他跑不掉了。有活口见过于四,他们本来就怀疑你,画出图影来一认是你的仆人。人跑了就是畏罪潜逃,坐实了是你窝藏。对心里已经给你定了罪的人,你辩解也无用。” “那……” “叫他来吧。” 于四小心地走了过来,段琳和气地问:“识字吗?” “是,小的以前伺候过笔墨。” “会写?” “是。” “我说,你写。” “是……”于四小心地看了段智一眼,段智面无表情。 于四铺开了纸,提起笔等着段琳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于四越写手越抖,没写几句笔便落在了桌上,他跪下来叩头:“小人一定守口如瓶!请让小人去躲一阵儿吧,不会让他们找到的!” 段智看向段琳,段琳道:“你家十三口,府里都会养着他们的。起来,重新写。” ……——— 祝缨在家歇到第七天,郑熹来了,轻车简从,带了甘、陆等几人与一个金良,一行也就七、八个人。祝大一看就吓了一跳:除了甘泽陆超两个熟人,旁人都带着刀。郑熹对他点点头,问道:“三郎还好吗?” “好、好、还还、还好。” 郑熹道:“我来看看他。” 祝缨还趴榻上,花姐、张仙姑慌忙给她盖了一张被子想拦着不让郑熹进卧房。郑熹却不是以前过来探病的那些人,他像进自己卧房一样,自然而然一抬腿就跨了进去。 祝缨歪着头看到了他,说:“大人。” 郑熹皱眉道:“给你郎中怎么也不要?”说着上前就要揭被子。 花姐和张仙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祝缨道:“别别别别,疼!两边儿都疼,动都不要动!” 郑熹皱眉,没有接着动手,看祝缨趴得结实,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祝缨道:“本来是一边儿挨刀,回来才发现落地上的时候另一边儿也摔着了。侧躺半夜,疼醒的。现在只能趴着,又怕把自己给捂死了。神医来了我也得是这个样儿。”她现在左边挨的刀长得还行,右边摔得青紫将好未好正在吓人的时候。 郑熹轻轻地把被子往上拉了一拉,深吸一口气,道:“能坐起来吗?” 花姐和张仙姑连忙上前,请他让开,拿身子把他一挡,扶祝缨坐起来,又拿件衣服给祝缨围了起来。 郑熹道:“先看看这个。” 祝缨从衣服缝里伸出手来,花姐忙替她接了,拿到她的眼前让她看。这是一份口供,祝缨如果在大理寺,当然能够看得到,但是郑熹居然把它给带出来了!这正是当日活口的供述。 这招供的人可能被打得有点惨,说话也不拽文,录口供的人写得急,还夹了几个通假字。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不是四个人,而是五个! 据招供,是有一个富态的中年人找到了他们大哥,问要不要干一桩大买卖。他们大哥攒的人,五个人里,一个大哥,是开了肚子的那一个。大哥撒谎哩!他推说别人是大哥。活是大哥接的。要干掉一个小白脸,下手要狠,必须有人看着,大街上最好这样才能吓住人。 五个人心说你傻我不傻,被人看着不好跑。他们是想赚钱不是想偿命,打算偷工减料,半夜翻墙去那小子的家动手,不想那王八羔子家里墙又高,墙头上还都是碎瓷片子,最轻快的那一个爬上墙头手就被扎坏了。当时叫了一声,宅子里狗也叫了起来,宅子里的人也起来了,不过没看到他们,他们就没敢再打半夜翻墙的主意了。 祝缨“啧”了一声。 郑熹道:“别不当回事儿!不过凡事谨慎些是好的,亏得你这墙……” 祝缨心道:我是翻别人墙的,能不知道吗? 继续看口供,大哥本想骗那主顾,说已然教训了那家人,哪知主顾没傻透,居然识破了,反过来把他们骂了一顿。他们只得再寻时机。这一回是想跟着那个小白脸儿,趁天黑打闷棍。哪里知道这小白脸儿一落衙就回家,也不去花街睡觉,也不去酒馆喝酒,顶多路上买些点心捎回家又或者捎本书回家看。 哥儿几个跟了大半个月,一点儿机会也没找到。 花姐拿着口供,自然也跟着看了,心中很生气:都这样了,你们还要接着害人!她的手抖了一下。 祝缨看了她一眼,她问:“这一页看完了吗?” 祝缨点点头,花姐才去翻下一页。 主顾催得急,活计又还有一半的钱还没付,他们也急着干完拿尾款,但确实两次都不成功。对方扔给他们一句:你们不会在他去应卯的路上等他?事成之后,还有尾款。 五人一想,确实。七月十三,伏击祝缨。 祝缨背后起了一层汗:“怎么那位手还没好?要是他的手好了,我可就没命了。”当时的情况,最后一个人她已然很难对付了,如果对方再多一个人,她也不确定会怎么样。 郑熹冷冷地道:“在场禁军也不是吃素的。” 祝缨老老实实地向他认错:“这事是我托大了。又轻狂,没经验……” 郑熹将她上下一打量,道:“以后小心一些!人是不知道疯狗会想什么的。” “是。” 郑熹缓了脸色,将供词收了起来,说:“你安心养伤,还有淤伤为什么不讲?府里别的没有,跌打损伤、金创药还是管够的。” “给您惹麻烦了。” 郑熹道:“怎么这个也看不出来吗?你并不是麻烦,有麻烦的是段智!” “真的是他?” 郑熹点点头:“京兆府抓着了伤手的贼人,与你拿下的那个对质,确认腹部有伤的那个才是主事。” 花姐手里还有几纸页,赶紧翻开给祝缨看。剩下就是其他人的供词了,确认了被祝缨伤的那个才是大哥之后,三法司加紧审问,他临死前供出了接头人——段智的二管家,于四。贼也不能白背人命,他跟踪了于四,确认了身份,根本不用说相貌特征再画画像这么麻烦。 下一页是三法司的记录,三法司向段智要于四,段智又说自己也在找于四,于四竟然失踪了。哪知当天下午,于四的家人就哭着投案,说于四留书自杀。 最后一页就是抄录的于四遗书内容: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祝缨小儿无礼于他的主人段智,身为人家的仆人,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谋划了整件事情。现在他宁愿一死,请不要连累他的主人段智。信中对祝缨破口大骂,还咒她早死。 祝缨看完笑了,她说:“真是个忠仆。” 花姐对“忠仆”、“义仆”十分反感,忍不住插言道:“是真心还是被迫的呢?” 郑熹看了她一眼,赞同地说:“不错,是真心还是被迫呢?他段智是个傻子,难道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如果是段智的仆人当街刺杀祝缨,杀完说是自己一个人的主意,倒还有点说法。买凶?那可就有太多的曲折了。 “死无对证。”祝缨说。 郑熹笑道:“那就可以心证了。歇着吧,不要多想。好好养伤。你好好的,我才能满意。养好了伤,可以跟我喝酒。” “诶?哦……” 郑熹笑笑,起身走了。 花姐和张仙姑、祝大战战兢兢地将陪着想送走他,他却很有礼貌,又问了祝缨的伤情。花姐一一答了,郑熹道:“我看他还有些低烧。”张仙姑生怕他再送个郎中来,忙说:“她嘴壮,能吃就能好。乡下孩子,糙,捱得过去。” 郑熹的笑容大了些:“他会有后福的。” “哎!” ……—— 郑熹除了带来了消息,还带了不少好东西,伤药补药不必提,金帛也是不少的,还带了一些书籍来。是安心让祝缨养伤了。 送走了他,花姐和张仙姑、祝大一齐过来看祝缨。张仙姑问:“真的是他?那得把他抓了才行吧?” 花姐问:“那段琳呢?” 祝大问:“那外头的班头得在咱家站到什么时候啊?” 祝缨道:“不用抓他,自有办法,别不安心。段琳看他自己的本事了。张班头?案子一结他们就会走了。” 花姐道:“那你以后,可也早早地回家吧。” 祝缨对花姐说:“再没一个给我写条子的京兆尹了,我拿什么犯夜禁呢?” 花姐道:“要是那个给你写条子的人还是京兆,京兆也没那么多的贼人了。” 一家人都很伤感,祝大嘟囔道:“当街要杀官儿,怎么不算他谋反?” 祝缨道:“要是这就算谋反,那提刀杀进宫城的算什么?起兵的又算什么?再生气,账也不是这么算的。” 花姐是怎么都想不明白,段智这是要干嘛,祝缨道:“他想干什么已经都不重要了。他完了。” 皇帝生气了,丞相们也生气了,丞相里跳得最高的是施鲲。他不希望在他做丞相的时候出现恶性事件。祝缨不忍耐而挑衅段智,他只是嫌弃年轻人多事。而段智没有胸怀,竟然指使家奴买凶谋杀朝廷命官,这就挑战施鲲的底线了! 另外两人更不必说。 满朝上下都知道祝缨假须促狭,起初对她的评价并不高,看她不过是郑熹的马前卒的角色,一个能干的马前卒。行刺事件之后,这种风评却又一变。不喜欢她的人称她一声“凶顽”、“狡诈”,比较欣赏她的人则认为她“意志坚定”、“头脑清楚”、“反应敏捷”。王云鹤这样的人更是惋惜,有这本事,干什么正事不好呢?却不得不卷入郑、段的宿怨里消耗。 京城的普通百姓是不管这些的,假须,他们觉得有趣,祝缨反杀刺客再满城缉凶,最后把凶手交给衙门再回家静养,任外面打得天翻地覆,她总是不出面。这是何等的传奇! 管她是为什么呢? 京城认识祝缨的人都觉得她是个好人。一个人如果只是“好人”,就容易乏味、容易让人想得寸进尺地占便宜,如果在“好”之外又有颇类“侠客”的故事,那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且因为这件事,新任的巫京兆终于瞪起眼睛来了,大棒杀威,打死了十个恶棍。京城的治安又变好了! 是的,比施鲲更生气的是巫京兆。他自认不如王云鹤,如果得干得跟王云鹤差不离才能有好名声,那就太累了!他想“无为而治”,他也不多管,别人也不要在他的治下闹过份,大家和平相处。 有人就不让他安生! 于四还自杀了?还给他报案? 巫京兆当场翻脸,质问段家:“我要是不信,是不是府上家奴就要再对我也演一出‘主辱臣死’?” 他当场下令,把于四的家人统统缉拿!段家的奴婢又怎么样?那是犯人家眷,难保不知道什么事儿呢!京兆府的衙役上了段智的门,立等着拿人,一个一个的点人头。何京审案,起手是打,巫京兆发狠,一抓就抓的是全家,管你是拄拐棍儿的还是吃奶的,一个不拉,统统下了大狱再说。 拷问于四的兄弟、儿子、父亲,其次才是妻子等人。奴婢们有苦说不出,不攀出段智,受刑,攀咬了也难逃罪责——奴婢出卖主人,本身就是大罪。于四也不曾对他们说太多的内情。他们所知的,不过是:“上头派了件差使下来,我正好从中做个花账,又是二十贯入袋。”具体什么差使,没讲。 因段智也是朝廷官员,仆人干的事,没有证据也不能把他下狱。 郑熹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时尚书和阳大夫说了一句话:“这
相关推荐:
南城(H)
召唤之绝世帝王
狂暴武魂系统
带着儿子嫁豪门
虐文世界发疯指南[快穿]
爸与(H)
碧荷衍生文
小清新与重口味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猎天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