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女仆与公爵(人外 狼人) > 第81章

第81章

皇帝一见他就问:“怎么?袁氏案有什么进展了么?” 郑熹道:“已交给少卿裴清去办了,您知道的,裴清是个正直的人。” 皇帝正为太子的婚事上火,道:“那你还来做什么?龚逆还没结案,你来我这里讨糖吃?” 郑熹给了他一张纸,皇帝看完了,很不耐烦地道:“妇人……” 郑熹道:“加到逆案里,也不能加她一点罪,公布出来却又有失体统了。” “嗯?哦,冯与陈是姻亲。” “联襟。” 皇帝叹了一口气:“腌臜事呀!当初误听了龚逆……” 郑熹道:“当初任用他的时候,他也做出实绩来了,只是后来恃宠而骄,失了君子之德。冯当年,嘿!固无反意,忠心也不甚坚定。且拨乱反正的是您,怎么开始自怨自艾来了?舅舅又不是美人,在我面前这样,我也不会哄您……” “呸!”皇帝骂道,“滚!” 郑熹也滚了,皇帝又说:“回来。” 郑熹也站住了,皇帝道:“召陈相公吧。你在外头等着,等他出来了,自己跟他表白,这事儿说出去也是碍观瞻。你们两个商议着,早早把它了结了。多少军国大事,围着女人的小心思转还得了?” “是。” 郑熹在殿外值房等了一会儿,就见陈相进去,过不片刻又踉跄出来。出了大殿,拿着手绢擦了泪痕,一脸冷漠地拽开步子往前走。郑熹抄了个小道,假装与他偶遇。 陈相对他点了点头,道:“七郎,有心。” “老师。经手的人都嘱咐过了,犯官,我预备给他流放三千里,打发得远远的。” 陈相冷声道:“再叫他一路散播?” 郑熹道:“我明白了。” 陈相舒了一口气,道:“难为你了。逆案呐……” “您要不去看一看?我把人撤了,您想说什么、看什么、问什么、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知道。” 陈相犹豫了一下,道:“也好。”又让郑熹稍等,派人把儿子陈萌也叫了来。陈萌一头雾水,从父亲和郑熹的脸上都看不出东西来,只能老实地跟着一同去大理寺狱。 三人到了大理寺,又引起了小官们遥遥的围观。左主簿对祝缨道:“原来是这样,那我还是先不要知道了。那位,也是个狠角色呢。” 祝缨道:“咱们各干各的吧,我还得盯着郑大人给我盖个印呢。” 左主簿道:“那你还不快去?”王司直道:“看他们去狱里的,小鲍还在里面,我得跟去看一看,别坏了事儿。” 祝缨挟着公文,与王司直一起到了大理寺狱,到了一看,郑熹正坐在堂上喝茶,陈相已然不见了,鲍评事等人都在下面站等着。郑熹道:“又干什么?” 祝缨道:“公文,得您签字的。” “一刻也等不得!” 祝缨道:“早办完早了一桩心事,我还有正事要办呢。” “你又有什么正事了?” 祝缨道:“陪家母去上香。” 郑熹打开公文看了一下,忍不住给祝缨改了两个字,又圈了两句话:“这里用得不好!重写来!” 祝缨只得又重新写了一个,郑熹这才签了,把写废的那一张揉一揉,撕了。狱卒连忙拣了碎纸扔了。王司直也同鲍评事站在一处,郑熹看到他们的样子好气又好笑:“都什么样子?” 王司直心说:那是丞相哎!且还管着吏部呢…… 祝缨道:“那印……” “有我的花押,还愁盖不了印?” “以前都是立时就盖了的么……”祝缨嘀咕着收了公文,与鲍评事使了个眼色,鲍评事悄悄伸手指了一指女监,祝缨心道:去看管氏干嘛?陈相公不是这么热心肠的人吧?这事儿在他这儿,算什么?什么官妓之类,人都回来了,还有毁容守贞、义仆相救这样的美谈,还理管氏做什么?这二年不见他们来见管氏,不至于为了这一件事过来吧?怪小家子气的。 不过她还是克制住了,这些人的这些破事,跟她没关系,她借机把人找到,花姐心里的愧疚也能轻一轻,王婆子也确实可怜,有个寄托也好,那个小姑娘更可怜,能脱身更佳。 祝缨挟着公文,溜了。 先去盖了印,又走了正式的驿路将文发了出去。逆案要查的事儿,一准儿快!她琢磨着,是死是活,至多一个月就能有个结果了。啧,冯家真是不做人!这都两年了! 一想到冯家,她心情变差,把算盘打得稀烂,胡琏看不下去了,说:“你要心不静,就去面壁去!” 祝缨悻悻地跑到一边,真的对着墙壁打起了坐来。胡琏哭笑不得:“你这小子,怎么越来越孩子气了?” 祝缨背对着他说:“哪家孩子到了新地方都是要老实几天的,过了三天,就得上房揭瓦了,大理寺的房顶没漏水,你们都得说我是个守规矩的好人。” 胡琏笑得笔也拿不住了,将笔一扔,说:“就你促狭!” 祝缨依旧背对着他,想着心事:我先不告诉花姐,免教她空欢喜一场。她又会挂念王婆子,我得空看那婆子两眼,看有没有要帮的,免得她太担心自己跑去看,叫人识破。 又想自己要买田的事儿,京城周围大片的良田确实都被权贵们占了,边角料的薄地零零碎碎的多,要不就不要非得二十亩、三十亩的连成一片,五亩、十亩的买两份也行,谁说非得准一个藏身处的呢? 打了一会儿坐,又奇怪:郑大人怎么还没回来? ………… 郑大人已经在大理寺狱里喝了两杯茶了,底下人等要快要打盹了,陈相父子还没出来。 他们先去看了那个犯官,声音很低,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犯官最后呜咽得很惨。 接着,他们又要去女监看看管氏,郑熹问陈相:“要不要见一见龚逆?” 陈相看了一眼这个“学生”,说是学生,并不正经拜师,也别说是什么门徒,郑熹是郡主的儿子,在宫里读书的时候他在宫里教书,就这么个师生关系。郑熹不把这事儿给他压下来而是报到皇帝那儿,也是情理之中的。 他说:“不用了。唉,我只要见一见那个妇人,问几句话。” 郑熹也就大开方便之门了,陈相带着陈萌进去了,郑熹也不旁听,就等着。 陈萌经过刚才终于知道陈相为什么叫他来了,一进女监火气就越来越大。再见管氏,虽然不认识这个女人,但是这里就只有她一个人,身在牢狱之中一身布衣却很整洁,居然还有心情盘了个髻。他的火气就再也压不住了,不等父亲和管氏寒暄就说:“你就是龚逆庶妾?” 陈相心中一声叹息,这个儿子,就绕不过当年那件事。他与管氏问了个好,管氏道:“陈相公?这是哪个?” “犬子。” “大公子?这一惊一乍的,可不像你的种。” 陈萌的头顶都要冒烟了:“你说什么?!!!” 陈相制止了他,缓缓地对管氏道:“夫人养尊处优十余年,该带着点体统陪龚兄走,不可使龚兄在九泉之下要为人耻笑,道是娼家女果然无礼。由娼家观之,龚兄确治家无方。” 管氏的脸胀得通红,陈萌暗中称意,趁机追了一锤子,喝道:“你这毒妇,如何敢教唆墨吏□□淑女?”管氏皱眉:“什么玩意?淑女?”陈萌怒道:“你害完人居然忘记了?” 管氏冷冷地看着他:“哦,她?我生在娼家,不是我选的,她罚做官妓,也不是她选的。扯平了!我倒要看看,你们做了妓又能高贵到哪里去!!! 教唆?你们还用我教唆?是你们定下罚女人做官妓的规矩,不是我!你们抱着妓-女上床的时候,想过没有你们作践,妓-女本该是淑女吗?你敢立些个规矩,我就敢用它!她沈氏不是最讲规矩的吗?” 陈萌气急败坏:“你这贱人!蛇蝎心肠!可惜我姨母与你这等下贱娼妇不同!她自毁容貌,贞孝洁烈!” 管氏的声音尖利了起来:“毁容守贞?!!!哈哈哈哈!你是男人不是?毁容就毁了,守贞你也信?你们嫖女人,要好看、要有名、要出彩!单凭‘官眷’两个字,凭她是猪是狗,都有去嫖的!我能不知道?你能猜不到?” 陈萌气道:“你!!!世上多的是怜惜的君子!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猪狗?!” “怜惜?”管氏笑得刻薄极了,“你口中的怜惜,就是任她做妓、被人作践,千人骑万人跨?!不过是任由你们作践你踩得痛快了给两句虚言罢了!我要是不是遇着真正的怜惜,我都要信了你这畜牲的话了。哈哈哈哈!” 陈萌气个半死:“你?逆贼庶妾你也配?” “我自是配的!”管氏一字一顿地说,“你们现在说他以妾为妻,我的一品诰命是陛下画的敕、你爹签的名,我做了十五年了!陈相公,当年你们个个赞同,只这一条他要有罪,你们也都是帮凶!大公子,当年我敕封一品的时候,令堂给我敬酒排头一个,哈哈哈哈!她妹子千里做妓,她给我敬酒!好不好玩?你在外面,可别有流落的血亲呐!” 陈萌都要吐血了,他是真没见过这样的女人:“贱人!” 管氏道:“不错,我是娼家,是贱人,世上还有比娼家更贱的,官妓。官妓脱籍可比我难得多了。我脱籍容易呀,相公怜惜我,夫人宽容,我就从良了,从此是正经人家了。可惜夫人早亡,我们全家那么的难过,日子还要过下去,我要为相公、夫人撑起来。第一次见客,我很慌呀,有一个人,凤凰一样的光灿灿的,她说,卑贱如泥,脱不了肮脏习气,上不得台面。好啊,她高贵,让她带着那张脸入了贱籍,再上台面给我看! 陈相公,姐夫心疼小姨子,不丢人。儿子沉不住气,跟外头偷来似的,你不如抱着他跳井!他跟他那姨妈,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恶心人的臭样子!这个儿子废了,不如再生一个。你也不算很老么,肯为你生的人多得是……” 陈萌道:“我先杀了你!” 陈相公喝了一声:“大郎!”他看了管氏一眼,带着儿子走了。 出了女监,到大堂上见到郑熹,郑熹装作没看到陈萌气咻咻的样子,一拱手,送走了陈相。 陈相父子离开大理寺狱,陈萌见四下无人,低声道:“爹!这个毒妇、这个毒妇……” “你还不如一个毒妇。”陈相慢悠悠地说,“你姨母人也回来了,美名也有了,寻常人也不提及,我为什么还要过来呢?” “为什么?”陈萌冷静了下来,又重复了一遍。 陈相道:“为你。” “我?爹,若是为了咱家和亲戚家的名声,就该什么都不问,掐灭了就得了。” 陈相看了儿子一眼,道:“你确实该来见见世面了,这样的犯人,什么时候都是不多见的。当大理寺是你开的?是陛下让我来的。” “陛下如何知道……大理寺?!那郑大理是您的学生,以前龚逆势大时便罢,如今这般,他就压下来又怎地?现在头一份儿的丞相,是您。” 陈相轻笑一声:“你还知道龚劼‘势大’,就敢叫你爹学他?” “古往今来,凡能善终的丞相,无不是知道‘克制’两个字怎么写的。”陈相悠悠地说。 “爹?” “他要没有这么大的势力,还不至于被陛下怀疑、被东宫厌恶呢。” “可……” 陈相道:“陛下拔了龚劼一党,朝廷空了一半,你以为是给你爹腾地方吗?你怎么敢这么想?!你是什么东西,敢让陛下为你驱使?” 陈萌悚然而惊! 陈相道:“龚夫人是不是令你印象深刻?” “什么夫人?!”陈萌恨声骂了一句脏话,又老老实实地说,“像这样的毒妇也不多见。” 陈相道:“看来你是记住她了,以后想起她,就想起我说的话——丞相,不可妄自尊大!为相,没有决断、没有尊严,就坐不稳。过于膨胀,就全家一起死!” “是!” “再下贱的人,瞧得起瞧不起,放不放在心上,都随你。闲得发慌了就去打坐,也别招猫逗狗非要再踩一脚下贱的人显威风!看不惯的,能掐了就别动舌头!你那个姨母,”陈相下了个冷酷的评语,“别样下贱。” 陈萌想反驳,但是看看父亲的脸色,又想想今天这事儿的由来,也觉得姨母可真像个稻草人,远看有个人架子的模样,走近了拆了它都还不了手。 陈相又是一声叹息:“这官制,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就不一样,变得无声无息,就说这大理寺,大理寺丞前朝七品、现在是六品啦。 规矩是什么?体统又是什么?一个人,只会说规矩时,他就是个不能建功立业的废物了。一个家,守着死规矩,就是这个家已经没有人才了,再没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以威慑别人了。国家,亦如此。朝廷,亦如此。 你呢?口口声声贱人,却连个贱人都应付不来!只知道贞洁、淑女、大道理!离那些只知道捧你臭脚的人远点儿!本来就不聪明,越捧越傻!” 第80章 行迹 祝缨在胡琏那里打了半天坐也没人来催她干活。 同僚们先是对郑熹与陈相去了大理寺狱里议论了一阵儿。等到陈相出来,郑熹又是一派从容地回来了,显然情况并不糟糕。一部分人认为,陈相过来可能是为了龚劼逆案,不是什么大事儿,并没有往王司直身上去想。 只有王司直等人觉得是跟管氏有关。王司直又担心,郑熹这样轻松,别是把自己给卖了吧?!这个心思,他也不好对别人讲,只能暗自惴惴。 除了王司直,旁人都很轻松。大理寺现在压力最大的案子给了裴清,龚劼逆案也进入尾声了,复核的事儿快结束了,打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大理寺的日子眼见得一天比一天好,去年人人有好处,今年个个都有些余力。聊了一会儿,这群小官儿有了一个共识:现在时光正好!就算上峰担心“太子妃”花落谁家,也与自己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只管看热闹就是。 略说两句太子纳妃于大家又有一番好处,就又开始说起了春暮夏初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了。众人说得心情大好,再看到祝缨打坐,也都对她说笑两句:“小祝,你怎么也学会淘气了?” 被胡琏说一句:“他还用学?本来就会!” 这个小官儿就又笑着跳开了:“小祝才不淘气呢,必是您老又逗他了。” 胡琏作势要打,小官儿们一哄而散,又各自办理手上的案子去了。 胡琏也说祝缨:“还不快起来?郑大人回来了!撒娇也要有个限度啊,快起来快起来。” 祝缨跳了起来,抖抖脚:“什么叫撒娇啊?合着僧道之流的功课就是早晚撒娇?” “我不跟你啰嗦,快点快点,你的算盘打起来,也好显得我这里忙碌。” 祝缨道:“来了。” 她打了一会儿坐,心绪已平,又重新看起了账本儿。她现在是练习普通的计算,这账本上是账房们已经算好了的,她再算一遍,看合不合得上人家算好的数字,如果合不上,是自己错在了哪里。 她的同侪之内,只有王司直有心事。 左主簿看着王司直心不在焉的样子,拉了一把王司直的衣袖,两个人到了一边去。他两个交情也不深,就比跟祝缨早认识大半年而已。不过两个都是混迹官场的小官,因缘际会才有了这么一次升迁,左主簿与王司直就颇有一点“同病相怜”之感。 左主簿道:“老王,我看你近来越来越不似以前了。” 王司直苦笑道:“你也看出来啦?我也觉得不像我自己了。人呐,一旦有了盼头反而患得患失了起来。” 左主簿知道他的心意,低声道:“要不,让小祝帮你问问去?我看郑大人对他与对旁人不同,堪称心腹。” 王司直道:“心腹还差一点儿,但确实是大理寺内一员干将。” “老王,你这不挺明白的吗?怎么自己没计较了?你看,我的主意如何?我看小祝为人不坏,纵使不答应也不会把你的事儿四处传扬又或者私下拿来辖制你,你说呢?” 王司直点头道:“也好。” 两人于是去找祝缨,听到算盘声又有点迟疑,那边胡琏说:“你们快把这个乱神弄走吧。”左、王二人于是拉了祝缨,左主簿代王司直将事情说了。 祝缨道:“只要你们不嫌我年纪小没经过事。” 左主簿道:“那不能够!这跟年纪大小没关系,只与人有关系。譬如这试探的活儿,我要支使别一个去,就是叫他跳坑。你不一样,你去了能出来。就像郑大人,要叫别一个在大理寺先不干活儿就学算学,那是让他坐冷板凳,叫你这么学就是栽培你。” 祝缨道:“老左,你哄人的本事越来越高明了,说得好顺耳。” 左主簿正色道:“你还用人哄?” 祝缨对王司直道:“老王,你也别急。据我看,只要是郑大人答应了的事儿,他是极少食言的。我可为你问去。又或者,现在不问,你只管静候,做事的时候留点事,不功不过就是你赚了。到时候郑大人要是忘了,咱们再设法提醒他。郑大人的信用还是有的。” 左主簿连连点头:“我也是这般想的,可是老王一辈子的事儿……” 祝缨道:“那我去问。” 王司直道:“拜托拜托。” 祝缨道:“你们今天也不用等我,我明天再问。等我从郑大人那里出来之后不要找我问。成不成的,我会找你回话。” 王司直道:“好。” 祝缨这一天没再找郑熹,从宫里出来先不回家,绕道去花姐在的那个生药铺子。她在外面看了一阵儿,花姐戴着个单布僧帽在里面分拣着药材,仿佛一个学徒的模样。她等花姐离开了,铺子里要上板了,才踱了进去,要配点“点着了能驱蚊虫的药”。 多嘴伙计才要说话,就被掌柜的止住了。掌柜的道:“如今要这东西的极多,本铺没有存货,小官人要,明天来拿,如何?包管好用。” 祝缨点点头:“那行吧。哎,你们这儿怎么还有和尚?别是合谋烧点香灰拿来骗钱的吧?” 忒无礼了!掌柜的心里骂了一句,仍然客气地说:“怎么会呢?小铺小本生意、童叟无欺。那是金螺寺的和尚,来学些药理的。” 祝缨道:“行,那我明天来取。” 他一走,多嘴伙计就问:“掌柜的,驱蚊采点艾蒿不就行了?” 掌柜的骂道:“傻子!没见着吗?这种不调的货,又不差钱,嘴又欠,就得从他们身上赚钱!去,拿点艾蒿盘一盘,明天卖他个高价!” ……………… 祝缨从药铺出来又去了杨仵作那里,直呆到了要宵禁才匆匆跑回了家。家里,张仙姑正在搓艾蒿编起来,一边编一边骂祝大:“你好快的手脚。” 祝大道:“还没到时候呢,再过半个月,才是艾蒿长得高的时候!你现在就去抢割!” 却是这两个人依旧是原来的习气,自己去采艾蒿来用,祝缨道:“要是不够,我明天买些就是了。” 张仙姑道:“又要赁好房子,又要置地,钱得省着点儿花!能自己做的,为什么要买?!” 祝大道:“老三到了端午还发药材呢,她今年六品了,比去年还要多呢。你净做些无用功。” 两人又拌一回嘴,祝缨道:“真要闲了,接着在城里看房子去呀。这才是大事呢!找个合适的房子,讲下一吊的价格来就够一夏的艾蒿了。” 张仙姑道:“那我把手上的弄好,接着看房去。哎……现在看着了的房子,叫人等咱们到明年,人家也不能答应啊!跟他们说说,咱这房子早些退了搬走,剩下几个月的钱算还我们,成不?” 祝缨道:“娘先找着合适的房子,咱们再商量。” “那成。” 这天晚上,祝缨又陪着张仙姑、祝大合计了一下,城外的薄田如果没有连贯起来的,就分两批买两处也是可以的。张仙姑道:“那这样可买的就多了。”祝缨看他们俩兴致勃勃的样子,知道他们接下来又有事儿干了,不由一笑。 这一夜,祝家平和了许多。 次日,祝缨估摸着郑熹下朝来忙完了头一轮的事儿,抽了本账去找郑熹。郑熹一见她就笑了:“你又要出夭蛾子了,把那本破账放下吧,看着就像个挡箭牌。” 祝缨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陈相那事儿不大。也说:“是正经事呢。” “哦?” 祝缨道:“那个,昨天求的公文已经发出去了,有消息怎么也得一个月。有消息之前,您不会着急结案吧?我算过了,照常理还得近两个月才能结呢。” 她是以协查逆案为由发的寻人公文,如果逆案都结了,还协查个屁?! “也就你敢这么问!有你这么对上官说话的吗?求完了,又来催,亲儿子都要挨打。” 祝缨道:“既然您到现在还没打,那就告诉我呗。” 郑熹好笑地说:“要是你的想法不能成,我就不会给你的傻念头用印了。” 祝缨乐道:“谢大人成全,这事成了。” 郑熹道:“且慢高兴,事情成与不成,要看人的造化。设若那人出了意外,你也不要过于自责。” 祝缨吃惊地问:“我自责什么?又不是我坑的她?我认识她吗?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我又不欠她的!这事儿吧,我干了,就没有遗憾了。她结果怎么样反正我尽力了。难道您做的事,必要每件都成的吗?不会吧?不会吧?” 郑熹笑骂道:“没志气!” 祝缨不在意地说:“那我可记住了,您要办的事一定会办成。嘿嘿!” “嗯?还记我的小账?等着好取笑我?” “那可不一定!” 郑熹骂道:“你还不滚去接着读书?” 祝缨又滚了。她还记得这一天是去取驱蚊药的日子,到了一看,果然也是火绳艾蒿,掌柜的说:“小铺最好的驱蚊药。”盘的手艺比张仙姑强多了,但是它也不值一贯! 祝缨道:“他们跟我说,就是艾蒿,很便宜的。你给我拿点艾蒿吧。” 一旁花姐听了,忍着笑说:“师傅,我回去了。” 祝缨跟掌柜的一番磨牙,还是给了掌柜的二百钱买了艾蒿回去,又被张仙姑说:“买贵了!” 过了两天,不等她去找王司直,却见王司直与左主簿拦住了她,祝缨道:“你们两个怎么?” 左主簿道:“出事了。” “老王?” 王司直道:“不是我。还记得咱们说的那个告发的人么?死了!” “噫!”祝缨说,“那可有点小麻烦,怎么跟上头报呢?” 左主簿道:“你不知道?” “啊?” 王司直道:“判的流放,出京三十里,失足跌进河里,淹死了。喏,报信的人在那儿呢!” 祝缨道:“这下倒好了,陈相公也省心了,郑大人也省心了。只可惜押送的人要吃苦头了。” 王司直道:“也不一定是苦头,兴许还有甜头呢。这般长途押解,死个把人,不是常有的么?这是灭口。不知道我……” 祝缨这才对王司直道:“我没有直接问,但是他说,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会做成。你且把心放宽,稳稳当当的,做事的时候别出了差错才好。想来老王你与犯官并不是一回事。那件事,遮掩尚且来不及,动了你,是遮掩呢?还是闹大?” 王司直道:“好,好。” 左主簿道:“哎哟,老王悠闲一辈子了,难得见他这么六神无主呢。现在好了,神魂归位了。” 王司直笑骂:“你们两个促狭鬼!小祝年轻也还罢了,老左你……” “哎——不如你老!” 几人谈笑一阵儿,又各忙各的去了,这一天,祝缨没打算盘,接着带人抄家去了。 …………—— 等过了端午节,大理寺就收到了公文——祝缨要的人找到了,就在京城。 祝缨拿着回复的公文,一页一页地研究,一共两页纸,写着一个姑娘短短的二十余年的经历。她没有查过冯夫人的行迹,但是从姑娘这里也可以窥出一二。 这个叫婵娟的姑娘起初并不在京城,先是随着冯夫人被发到离京约摸六、七百里的一处交通要道,五年后,婵娟还没有夭折,又随冯夫人被转调到向西三、四百里的地方。又五年,冯夫人又被调走,而婵娟因为生病,因为怕她在路上死掉,所以她留在了当地,从此与冯夫人分开。 再然后,婵娟先是被一个“母亲”收养,随了这位老妓的姓,改名乔桂香。五年后,养母死了,她就又换了一个地方,改回本名婵娟。接着又辗转几处,直到两年前,祝缨等人入京前不久,她竟回到了京城,并且再次改名——珍珠! 祝缨将这两页纸仔仔细细读了三遍! 珍珠现在的“姨母”竟是九娘! “这也太巧了吧?!!!” 祝缨吐了口气,又认真地看了一回。惹得一旁王司直惊讶了:“小祝,你有难题?” 以王司直对祝缨的了解,这小子记性极好,不太复杂的事儿,看一眼就能记住了,反复读了好些遍,难道是那些账房出了什么难题?不应该呀,不是公文的么? 祝缨问道:“老王,问你个事儿。” “你说。” “一个人,总是改名字,是因为什么?” 王司直想了一下,说:“要么是逃犯,要么是行骗。要么……唔,反正不是正常人。要么是奴婢?主人家给改的名字。” 祝缨又问:“那……我再问你一件事儿。” “嗯?你今天是怎么了?” “人在十岁的时候,记事儿了吗?” “这不是废话么?十岁了还不记事儿,那不是傻子吗?到底什么事儿?” 坏了!祝缨心说。回答王司直的却是:“十岁发了一场高烧之后不记事儿了,然后改了名儿的呢?” “倒是也有,不多。太巧了。没烧死也没烧傻。” 祝缨道:“那就是烧得忘了吧。”说着,把手里的公文随便一扔,抻了个懒腰,问道:“龚逆的案子快结了,你预备怎么办呢?” 王司直不再好奇祝缨的案子了,说:“我打算等龚逆的案子一结,看看怎么论功。再准备一备厚礼送到郑侯府上,然后就写个请休致的本。”他的这个本,一般也送不到皇帝手上,多半在政事堂或者吏部那里就办了。 祝缨道:“能凑上五品,就能领半俸休致啦。可你这一份厚礼下去,老本儿就不剩多少了。不得置点田地房舍?” 王司直道:“京城周围,能有多少地给咱们这样的人置办?” “没有良田还有薄地呢!”祝缨道,“也能产出,还不招人惦记。” 王司直道:“妙啊!我怎么没想到?总想着买点良田,好叫儿孙免于饥寒,却也只有一点点田地。” 祝缨道:“那你可开始寻摸啦,要帮忙的时候,也说一声。”说到最后,语气里竟十分的伤感。 王司直也感慨:“多亏到了大理寺又遇到了你们啊!” 祝缨把王司直勾到去买房置地上面去了,她自己却顺手抄起公文又去找郑熹,向他汇报:“大人,上回那人,找着了。” 郑熹也不在意,说:“好啦,有的人也不会再拦着我结案啦。” 祝缨哭笑不得:“明明是袁案还没结,怎么又说到我了?” 郑熹道:“袁案能有什么?太子妃的宝座都丢了,这案也就结了一半了。” 祝缨心道:这姑娘有点惨了。但没说出口,反而将公文摇了摇说:“那我就去办这件事了?” 郑熹道:“去吧。早早了结,多少正事忙不来呢?你既全了他们的体面,也该放手了。” 祝缨道:“体面也得自己挣啊,我看那位夫人也没什么体面可言的。” “啧!给你三天,料理完这件事,回来给我接着认真读书!否则,这回的好事就没你了!” 祝缨问道:“什么好事?先说说嘛!” “越发没上没下了。” 祝缨老老实实垂手站着,道:“下官惶恐。” 郑熹左右端详了她一下,道:“越看越不对劲儿!你还是没上没下吧。” 祝缨也不绷着了,歪着头道:“这可是您说的。” “办你的事去吧。” “那我可出去了,这两天得算办案。” “滚。” ……—— 祝缨走出宫门的时候,被门口的禁军慰问了:“小祝大人,脸色这么不好,是病了么?要不要送?” 祝缨道:“不该多吃那个包子,我得赶紧回去了。” 禁军们笑着摇了摇头:“慢着些。” 祝缨从宫里出来,先不回家,就穿着官衣先去了京兆府求见王云鹤。 王云鹤听说她来了,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日头,道:“他?请进来吧。”说着,起身正一正衣冠,问道:“是什么公务?” 这个时间、这个人,大理寺还有些案子没清完,应该是公务的。 衙役道:“没说,只说有件公务要同您说。” 王云鹤愈发确定了自己的猜测,道:“有请。” 祝缨被一路请到了王云鹤的面前,极有礼貌地拜见王云鹤,王云鹤道:“坐。” 祝缨谢了座儿,衙役奉上茶,祝缨也是啜了一口才拱手说:“京兆,大理寺办龚逆的案子,有一件小事,须得劳动京兆。” 王云鹤严肃地问:“是什么事?” 祝缨起身,将公文、两页回函都递给了他:“京兆请看。” 王云鹤将两样都看完,眉头皱得很紧,道:“大理寺是什么意思?” 祝缨说得正义凛然:“当然是依律而办。”她接着又有点低声下气地说:“那个,郑大人把这事儿交给下官了,下官想,当年既然是冤案且已昭雪,就该各归本位。这个人,该回她的家,见她的父母。只是,她如今是归您管的……” 珍珠要脱籍,是需要王云鹤首肯才行的。哪怕大理寺行文,也得跟王云鹤打个招呼。王云鹤道:“可以。”顿了一顿,又指着几处说,“你留意。” 祝缨苦笑道:“留意到了,所以下官没有先传唤她,而是来找您。无论这人是怎么想的,终归是畸零坎坷。下官想,先请您开脱了她去,再悄悄寻她安置了。让她余生也好少受侵扰、平静度日,您看……能不能先签了?咱们不说出去?这两张纸,上的事儿,咱们当没看到,成不成?” 王云鹤看了她一眼,口气突然变得很诧异:“怎么,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昭告天下么?大理寺何时这么闲?京兆府可没有这么无聊!” 脱籍,通常得写个自诉,王云鹤道:“这个也就免了吧,放一个人,也不必那么多的麻烦。” 祝缨道:“她……跛足。” 王云鹤轻叹一声,提笔给写了个理由“残疾”,因残疾,放一个官妓脱籍从良,理由相当的正当。也可尽量避免什么“义仆”,叫这姑娘以后不用被人一提起就说个“替主人家小娘子入贱籍”之类的话。可以“清白干净”地生活。 祝缨捧着王云鹤盖了印的文书,道:“京兆……” 王云鹤摆摆手,道:“司直忙去吧。司直日后不要忘了今日今时的心情。” “下官是说,向您借几个人,再借个地方使一使。” “啊?” 祝缨舔舔唇:“那个,连大理寺的人,我也不用。京兆地面的事儿,还是您这儿方便不是?” 听她腔调油滑了起来,王云鹤也轻松了一点,道:“要我行方便,你有什么表示没有?” 祝缨瞪大了眼睛:“您不是吧?” 王云鹤去书架上顺手抽了本书,翻了一页:“背两页我听听,就给你了。” 祝缨背了两页书才从王云鹤手上讨到了几个人,京兆府的班头她认识了好几个,这回刚好是个熟人——张班头。 祝缨与张班头也不客气,说:“咱们走着?” 张班头笑道:“请。” 离了王云鹤跟前,张班头就问祝缨:“您要兄弟们做什么?” 祝缨想了一下,道:“你先去把九娘给我提过来。” 第81章 混沌 九娘起得不早不晚,她的“女儿”们也不能睡懒觉,除开就包住在她们家的寻欢客,大部分客人晚上来,早上也要起床离开去干“正经事”去,她们得侍奉送出门。 起床之后,各司其职,也有仆妇丫环在洒扫,九娘须得安排全家的事务,又得筹划营生,计算赚了多少钱、如何才能赚得更多一些。除了这个职业稍有些特殊之外,九娘这个“主事人”与外面的店铺掌柜仿佛没有什么分别。 她梳洗过了,先清点家中存酒菜蔬之类,安排采买,因端午将近,又要买端午应景的东西。五个姑娘要好好得打扮的,五彩缕要备上好的,再准备一些让她们送恩客。还有粽子,也要准备一些,还要往相好的家中送一点,以示没有忘记情郎们。 还得给最受欢迎的女儿准备新衣,时新的样子又换了一种,今年的裙流行的颜色还与去年一样,但是尺寸却又流行更肥大的了,得新裁。女儿们去年穿旧的,可以褪下来给丫环们穿。 又有,手上的女儿们少,还有一个叫她姨母的珍珠,虽然微有残疾,不过技艺不错,也得打扮好了…… 九娘打着算盘,一样一样算好了,从腰间取下钥匙,开自己的箱子取钱出来采买——有些东西可以记账、暂时赊欠,或一月或半年算清,有些却是需要现钱的。 钱将数完,京兆的衙差

相关推荐: 玩笑(H)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不死之身(H)   薄情怀(1v1)   窃玉(gl)   女神的私人保镖   辣手狂医   郡主请娶(NP)   病娇傅少的小撩精重生后被宠坏了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