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文还是慢半拍。山雀岳父听他说话,还朝他看了过去,问仇文:“他说什么?” 山雀岳父年纪不小了,听力不如年轻人,说话声音稍大。他说的又是一种“古怪”的语言,引来不少人侧目。 祝缨回头,慢慢地说:“跟我走,慢慢的,不要慌,见多了就习惯了。” 小宦官心道:他也会说蛮语?他对祝缨道:“祝大人,这里是宫城,您是知道规矩的,还请约束好下人。” 祝缨道:“他们可是朝廷命官呐……” 一语未毕,山雀岳父突然叫了起来:“哎!那个人!” 小宦官无奈地站住了脚:“又怎么了?”他听不懂山雀岳父的话,只知道这个蛮子在给他添乱。 顺着山雀岳父的手指,祝缨看到了一个老头儿,离他们两丈远。高大魁梧,穿着轻甲,颊上一块大大的黑斑。 祝缨问山雀岳父:“怎么了?” “他!杀了我们好些人!” 那边孙将军已大步走了过来:“你们是什么人?!!!” 他走近了,山雀岳父道:“还真的是!” “獠人?!!!”孙将军听不太懂山雀岳父的话,但是听出来这是獠人在说话。 两人各说各的,都越说越激动,差点没动起手来。这样大的动静便有有围观,有人上报,祝缨认真听着双方的话,觉得世界十分奇妙。这两人是打过照面的,不过山雀岳父记得孙将军,孙将军已不记得一个当年的獠人小孩儿长什么样子了。 孙将军脸上的特征明显,据说带队冲杀“獠人”。山雀岳父当年年纪小,孙将军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他。 两人争吵几句,终于都被带到了政事堂。 王云鹤道:“把郑尚书、骆鸿胪都给我请来!”都干的什么破事? 王云鹤生气,甭管是郡主的儿子还是公主的儿子都老老实实地过来听训。郑熹瞪祝缨,祝缨十分无辜。 一行人经过一阵的翻译之后才弄明白了前因后果,孙将军当年没能大胜,回来得灰溜溜已有些不快。现在强行说“獠人野蛮”,山雀岳父愤怒提及旧债,又指着苏鸣鸾道:“放血的明明是她家干的!我们只砍头!” 又说孙将军也不是好人,官军还杀过妇孺。 仇文已经跟不上这个情况了,祝缨很诚实地将山雀岳父的话翻译了过来。施鲲等人面有菜色。 苏鸣鸾则说孙将军:“我们早不干放血的事儿了!你呢?我们信了义父的话到这里来,你还要伤害我们吗?!”她官话说得不错,声音在屋子里回荡。 郑熹唇角上挑,笑了。孙将军真是个可人儿,这么一闹,坐实了这些人是真的“獠人”,关于祝缨可能造假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祝缨能将这些人带来,不容易的。 他清清嗓子:“祝缨!你还不劝着?我们又不会夷语!” 祝缨道:“既然愿意来,就打不起来。”话虽如此,还是将苏鸣鸾与山雀岳父给安抚下了。她对山雀岳父道:“我并不要你忘记以前的事。你想想现在,咱们是来办事的。你再看看周围,所有这些人里,只有这一个是你认识的,另外的这些人,都不想伤害你。” 山雀岳父看了看王云鹤等人,再看郑熹与骆晟,样子都好,也都不凶恶,他又记起来之前与祝缨所议之事,缓了脸色说:“因你说的,我才信。” 祝缨点点头,山雀岳父不再看孙将军。那一边,孙将军也被人劝走了。 王云鹤道:“唉,兵者,凶也。” 郑熹看够了戏,才说:“相公,我陪他们面圣吧。” 王云鹤道:“也好。” ……—— 终于一行人到了大殿前,通报,里面传。 祝缨迈进大殿,看到门边站着一个熟人——蓝德。她对蓝德点了点头,蓝德也微笑回应,笑容极是客气。 祝缨进来舞拜,她身后的仇文跟着就要跪下去,被苏鸣鸾眼疾手快给薅了起来。 祝缨舞拜毕,皇帝问道:“你身后的就是诸族头人?” 祝缨道:“也是陛下的县令。” 皇帝点了点头,装作从来没有怀疑过羁縻数县的真假,很是赞叹了一番。郑熹道:“他们着急要见陛下呢,礼仪也等不及学。” 皇帝道:“一派天真,甚是难得呀!让阿晟好好管待他们,祝缨,你也不要过份约束他们了。你的事,对政事堂讲,拿出个章程来。” 祝缨道:“是。他们倾慕陛下,有物献上。” 皇帝命呈上,打头的是祥瑞就很合皇帝的心意。再看到窄布、稻米等特产,道:“也不是茹毛饮血嘛!哪有那么夸张。很好。你以后要好好教化他们。” 祝缨道:“是,正想请示陛下,于南府设置官学。” 皇帝指着郑熹道:“你与他说去。或者去找岳桓。” “是。” 皇帝又一一询问,各人叫什么,是什么族之类。祝缨也一一介绍,苏鸣鸾自己会讲官话,祝缨对她使眼色,她就自报姓名、来历。 皇帝问道:“你会说话?” 苏鸣鸾道:“是,义父教的。” “义父?” 祝缨指了指自己的鼻尖,皇帝点点头表示理解,是他的官员给别人当爹,又不是认异族当爹。 仇文的官话说得结结巴巴,皇帝有点不耐烦,但也没生气。其他人不会说官话,皇帝都等祝缨给翻译了,他问每个人都问了同样的问题。最后问祝缨:“为何你为他们译的话不一样?” 祝缨道:“他们是三族五家,话也不同。” “哦!是了。你都会说?” “会说一些。” 皇帝又命赏赐,给山雀岳父的赏赐尤其的丰厚,不但有大家都有的钱帛,又多赐他一对金杯。苏鸣鸾多一套文房四宝。 蓝兴见皇帝打了个哈欠,忙示意:结束。 苏鸣鸾等人稍有点昏沉地出了大殿,兴奋之情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山雀岳父也恢复了冷静,低声问祝缨:“阿弟,会不会有事?” 祝缨摇摇头:“已经没事了。我先送你们回四夷馆,你们先休息。小妹,我让小柳在那里,有事你叫他找我。” “是。” 祝缨将人送回四夷馆,转脸就被叫到了政事堂。 羁縻县的真实性已不必再提,剩下的是讨价还价。 钟宜道:“既是羁縻,南府就不能给你,不然还叫什么羁縻?!” 祝缨道:“新设羁縻州的事儿是要交给下官来管了吗?” 施鲲道:“你先将事情解释清楚,解释不清还想做刺史吗?” 祝缨道:“羁縻,我手里得有笼头有缰绳,这都不给,我拿什么笼马头?给一个敕封,还要人缴税。”她双手一摊,没好处谁跟你干? 王云鹤道:“那也不能要一整个南府,你把南府拿走了,剩下的怎么办?” “南府本来就是最穷的,福禄又是南府最穷,鲁刺史在的时候,一年两次开会,我都是坐最后一个座儿的。我要的不是膏腴之地,”祝缨道,“请看舆图。这里,是新州,新州再往西、往北,仍是一片大山,仍有许多部族,将有一、二州之广。过了这一片,就是西番了!这两个新州,实是藩屏。” “藩屏”! 王云鹤道:“南府你着实用心,虽不是膏腴,也渐渐富裕。” 祝缨道:“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要是连根树枝都没有谁来啊?您瞧,我还打算在山里修个路,路修好了,脚才能插进去不是?没这根树枝,拿什么修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且本来各族疑心就重,支使不动啊。” 祝缨白天去政事堂磨牙与他们讨价还价,晚上就住四夷馆。足磨了小半个月,最后抠到了三个县,思城县她也给抠下来了。 双方都有方案,在认为祝缨可以为新州刺史的大前提下,秘密协调起来还是很快的。祝缨依旧是许诺,所辖之地不乱,赋税不减。政事堂给新州定名梧州,祝缨的品级变成从四品,南府的府衙变成梧州的刺史府。 因是羁縻州,她的品级不高,但是在梧州境内权限很大。思城、福禄、南平三县的官员还是朝廷任免,官员遵守着正常的规定。其余羁縻县和刺史府则由她酌情安排,拟定人选后上表朝廷敕封,官员遵守羁縻规则。因为羁縻之地,朝廷照例是不安排人事的。 至于政事堂调整其他地方的区划,她就不管了! 定下了方案,政事堂去报皇帝,皇帝又将她叫过去重新问了一回。祝缨留意到皇帝打了三次哈欠,心道:你老了。 皇帝老虽老,出手却仍是让人难受。同一日,他连下两道旨意,其一,设梧州,由祝缨出任刺史。原南府三县并入梧州。其二,他批准了段琳的推荐,以卞行为刺史,去做祝缨的邻居。 将段琳和祝缨都给膈应到了。 第237章 羁縻 祝缨踏进了自己在京城的住宅。 侯五拉开门一看是她,回头对着宅内大声说:“大人回来了!” 宅子里一阵动荡!一堆人跑了出来。 “哎哟!可算回来了!这回往家里看几眼啊?”张仙姑故意大惊小怪地说。 祝缨笑笑,看向了她的身后:“大嫂来了?这几天辛苦大嫂了。” 金大娘子轻轻碰了碰张仙姑,道:“刚才还说三郎这些天忙,担心得不得了,人回来了,您又说这个话!”接着才是跟祝缨打招呼,又问:“今天都还顺利么?” 祝缨道:“都好,今天起我搬回来住了。” 一面说,几个人一道往里走,进了前面的大厅里坐下。祝缨主坐,金大娘子等人在下面坐着。祝缨问道:“我爹呢?”张仙姑道:“他?没了笼头还不到处野?亏得你金大哥带着他。” 金大娘子道:“我们家那个也是个闲不住的,正好就伴儿到处逛逛。如今京兆府是裴少尹在管,有点儿当年王相公的样子,安全了不少。” 祝缨没有对此作出评论,而是说:“金大哥休沐么?” 金大娘子道:“府里有喜事,他又请了几天假。” “正日子快到了,”祝缨说,“看来我还赶得及。” 花姐道:“东西我都准备好啦。” 张仙姑问:“你的事儿呢?忙完了吗?就没忙完,吃个喜酒也耽误不了什么时间。” 祝缨道:“差不多了,以后不用每天去拜见相公们了。从今天起,我就有功夫到处走走了。” 张仙姑大喜:“那好,你也是该歇息歇息啦!” 金大娘子道:“那我就先回去啦,你们娘儿俩好好聊聊,我过两天再来。” 祝缨道:“大嫂慢走。” 她将金大娘子送出门,才有功夫重新审视自己家内的事务。 张仙姑:“这回真的闲下来了?” 祝缨笑笑:“嗯。” 她从怀里拿出一份敕书:“呐!大事已定,我再领个告身就行了。你和爹的敕封等我写个奏本,咱们动身之前能批下来。” 张仙姑不知道她要做刺史的事情,问道:“什么?什么告身?我同你爹怎么了?” 花姐小心地接过敕书,看了一眼,喜道:“干娘,小祝做刺史了。”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张仙姑也不敢置信:“什、什么?!” 祝缨道:“嗯,定下来了,梧州。” “咱不在南府了?那……”那南府那个别业白弄了? 顾同很关切上前,小心地问:“老师,梧州在哪儿啊?” “以南平、福禄、思城、阿苏、塔郎、天恩、永治、顿县为梧州。” 顾同“嗷”了一声,道:“恭喜老师!从此之后天宽地广!” 祝缨道:“且慢开心,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张仙姑道:“还有?!不是说得闲了么?” “比前几天闲。”祝缨说。 与政事堂打交道十分的不容易,虽然丞相有三个祝缨只有一个,就是这三个人,祝缨也不是每天都能逮得着其中的任何一人的。皇帝年老力衰的时候,丞相自然而然地就忙碌了起来,哪怕钟宜的年纪比皇帝还大,施、王二人也都不年轻了。但就是忙。 不能让丞相等自己,祝缨就只能每天瞅着空儿就逮丞相。小半个月的时间里,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们争羁縻州,大部分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浪费”。 丞相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三人里最不出色的钟宜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他既能挖出来孙将军,又是死死坚持着皇帝的立场,比起施、王反而更难相处。皇帝不想将整个南府都给祝缨,钟宜就咬死了不能全给,祝缨使尽混身解数,也只能拿到三个。 这不代表施、王就更好对付了,他们欣赏祝缨,但不会对祝缨的章程照单全收,也不会全信祝缨画的蓝图。祝缨说要修路还得用钱,所以要南府做支撑,施、王就要她将方案、至少是可行的计划说个大概。又有州内官员的问题、适用律法的问题,虽有个大原则就是“朝廷不管”,但是眼下南府的摊子,祝缨也得拿出个消化的方案。 政事堂起初的想法是,南府已经不存在了,现有的官员他们得陆续调走。祝缨一看,如此一来,自己的“刺史府”就没人干活了,她手上就只有小吴、祁泰二人可用。这摊子是无论如何也支不起来的,这些人得留用。 一旦留用,又涉及到官员的品级、权限的问题。祝缨自己能够管得到羁縻县,章炯等人能吗?不能?冲山雀岳父与孙将军那临时起意的冲突就能看出来,朝廷的手再多伸一点儿,人家就要跑路了。 如果不能管着羁縻县,实际上刺史府官员的职权范围反而缩小了。 此外,朝廷规定,官员不能在任职地置产、婚嫁等等,羁縻州是不同的,羁縻官员家就在那儿,不能叫人不在自己祖传的地盘上安家。如果照羁縻州的标准,章炯等人能不能在地方上置产呢? 故而政事堂一开始自己讨论的时候,钟宜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这么个两掺的四不象,不好。 祝缨如果反对,她得拿出个方案来供三位丞相审查。祝缨只好拿出来“一州两治”的法子来,除了自己这个刺史,南府保持原样。职责不变。 羁縻的品级一般不会高,水份比较大。朝廷给她就是个从四品,她也就坡下驴,认了个“羁縻刺史”。她的底线是拿下梧州,梧州给她了,她不在乎这一点品级上的差异。能名正言顺地管梧州就行了。 她又给原南府府衙的官员争取了各升一级的待遇,毕竟是州了。名称也改了,司马也不是原来的司马了,改称别驾,又新增长史一名,再设一州司马。六曹都加“参军事”,名下又各增佐、史名额。博士的品级也升了,又加设相应的番学校,品级也与官学相当。其余吏员之类也有相应增加。刺史府的官员须得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自羁縻县,长史、州司马由羁縻各族出任,司户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得是朝廷指派的正式官员。 外面看起来是皇帝下了一道敕书,在这道敕书之前,她与政事堂不知磨了多少牙。她的敕书下来了,紧接着的是府内的人员调整,她还得跑吏部将这些一一敲定。不过与天天蹲点政事堂相比,接下来算轻松的。 等丞相的时间她也没浪费,她把自己的交际顺手解决了大半--她混了个皇城的门籍,见不着丞相就在皇城里瞎晃,跑到一些老朋友的面前先联络一下感情,约了办完正事之后吃饭,好歹算是没耽误太多的事。 祝缨看了看天,道:“收拾一下,我先去趟四夷馆。” ………… 四夷馆内,苏鸣鸾等人尚不知梧州的事已经确定下来了。祝缨在政事堂里磨牙的日子,他们也过得比较担心。祝缨每天晚上回来都会与他们沟通当天的情况,又随时询问他们的要求,及时反馈给政事堂。 白天,就是赵苏带他们逛京城,四夷馆里会“獠语”的人有,但“獠人”分了差不多十个族,能进四夷馆的都是跟塔郎家相对的那条河的对岸已羁縻、进贡的人,更因河流的阻隔他们说的语言与苏鸣鸾等人并不相同。所以祝缨就跟骆晟说,把赵苏从国子监那里借过来,专门在四夷馆帮忙接待。 祝缨踏进四夷馆时,他们还没从外面回来,祝缨坐在院子里等着他们。赵苏率先进来:“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再来……义父?” 苏鸣鸾等人都上来见祝缨,苏鸣鸾道:“是、是又有什么事了吗?” 祝缨笑道:“敕书下来了。以阿苏、塔郎、天恩、永治、顿县为梧州,我为梧州刺史。” 山雀岳父吃惊地问:“南平、福禄、思城?那不是南府吗?” “没有南府了,这三个县划到梧州了。” 苏鸣鸾问道:“那要怎么管这个梧州呢?” 祝缨道:“羁縻,我是刺史,我来定。朝廷派的刺史府的官员,只管那三县。” 苏鸣鸾放松地笑了起来:“那可太好啦!”她到京城小半月,在外面也晃荡了很久,发现这个朝廷跟寨子差不多,寨子没几个女寨主,朝廷也没什么女官。据说大理寺里有两个,还是祝缨的提议。 这个信息让苏鸣鸾有些不安,她不希望朝廷管到她的“阿苏县”,更不想朝廷的手伸到这个“梧州”。都让你们管了,还有我什么事儿?!你们的尊卑次序,就是我要将阿苏家拱手相让啊!那不行! 她与山雀岳父是此行各族里警惕心最强的两人,山雀岳父是见到了孙将军想起了往事,她就是亲见了“对女人做官的不友好态度”。祝缨一说“刺史府的官员须得有一半人出自羁縻县”,她当时就说:“不论男女。” 祝缨道:“这是自然。” 苏鸣鸾一直以来比较担心的就是来一个朝廷里的“正统”官员,现在听说是祝缨,那就可以先放心了! 苏鸣鸾道:“那咱们可以动身回去了吗?” 祝缨道:“还早,至少还有半个月,咱们能赶上回去种宿麦就不错了。” 苏鸣鸾吃惊地问:“还有事?” 祝缨点点头:“对。刺史府官员的升调、新设,选人。” 一听“选人”苏鸣鸾就不急着走了!对,得选合适的人。祝缨道:“我还要吃一场喜酒、见一些人,你们愿不愿意与我同去呢?” 苏鸣鸾道:“都听义父安排。” 祝缨道:“那好,我家里还有些事要办,先回家住几天,你们听我的消息。你们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有通译。仇文,你与他们一道。赵苏,你随我来。” 众人都答应了。 赵苏随祝缨回到了祝宅,受到了张仙姑的热情招待,又与顾同互相问好。 祝缨让赵苏先在家里住下,她则带上了项乐、胡师姐去郑侯府见郑熹——这个时候郑熹该回家了。 郑府门前车水马龙,有道喜的、有求事的,郑熹比以前还要风光几分。郑府门上的管事又换了一个人,他对祝缨比较陌生,只觉得此人眼熟,但没认出来是谁。待项乐递上名帖,他打开一看:“原来是祝大人!” 将祝缨给迎进了郑府。一面走,一面看着胡师姐,心道:这又是个什么人? 胡师姐与祝缨不同,她虽奔波受苦,却是照着正常女孩子长大的,还是女子打扮,只是比较利索而已。 到了书房,郑奕也正在书房里,看到她就指着说:“你行啊!害我们白白担心!” 祝缨道:“恕罪恕罪,没有把握的事儿我也不敢提前说出来!我还怕三位相公里有人会泄露消息呢,他们还真可靠,并没有说出来。” 郑熹道:“你以为他们为什么能进政事堂?嘴不严的人,是走不到那一步的。梧州……名字起得不错,可惜还是从四。”他看向祝缨的目光生出欣慰与感慨来,祝缨一身青色的绸衫,脸上褪去了青涩,仍然生机勃勃,郑熹发现,自己已记不起祝缨才到京城时的样子了。 祝缨道:“没叫人捏着脖子就行。” 郑奕放声大笑:“段琳,哈哈哈哈!真想看看他知道你做梧州刺史时的表情!”郑奕恶意地想,最好是卞行的任命先下来,得意地去吏部时知道祝缨已经抱着三县跑了。那表情一定很好看! 郑熹道:“不要这么得意忘形么!”口里说着,他也笑了出来。 祝缨又向郑熹道喜,询问婚礼的事宜,需要她做什么。郑熹道:“忙你的正事吧,敕命虽然下来了,你接下来的事可也不轻松。” 祝缨道:“大人总不会不招待我一顿喜酒吧?我也不能白吃大人的酒吧。” 郑熹脸上一绿:“你不许吃酒!你如今地位不同,吃完了酒再说出些什么来不好!做了刺史,就与先前完全不同了。” 祝缨道:“是。我去看几个人,再到府上来。” 郑熹道:“这些天还不够你忙的?” 祝缨道:“我是一定要来的。” 郑熹与郑奕都有些高兴,郑奕道:“你再往这里凑,仔细又要有人参你啦。” 祝缨笑嘻嘻地道:“让他参。” 郑奕也笑道:“我看他们是不敢再拿这个参你啦。” 郑熹见他二人过于轻松,便说:“你们两个都谨慎些!” “七郎,这不是在你这儿吗?” 祝缨与他说了几句闲话,郑熹问道:“你怎么带了个女娘出门?” 祝缨道:“胡娘子行事方便。” 郑熹道:“你才出了风头,万事小心。” “是。”她见门外有人影,便说:“我过两天再来。” 郑熹没有再拒绝,亲自将她送到书房门口,殷殷叮嘱:“你做事一向不用人担心,然而……对手不一样啦——” 祝缨对他长揖,郑熹道:“仔细没有过头的,将梧州经营好,再回来你就与以前全然不同了。” “是。” “去吧。” 郑奕道:“我送三郎出去。” 两人并肩往府外走,一路灯火辉煌,祝缨问郑奕:“十三郎,府里真没有别的要准备的了?” 郑奕道:“要是有一定会对你讲的。你与别人不同。” 祝缨道:“人有什么不同的?” 郑奕认真地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祝缨道:“日久见人心。” ………… 从郑侯府里出来,祝缨先回自己家。金良和祝大刚好回家,听了这好消息,金良就不走了,说什么也要等祝缨回来当面道贺。 等到祝缨来了,金良除了“恭喜”,又说不出别的什么话来了。他看看祝缨,虽不着官服,眉宇之间的潇洒气度已有了些朝中高官的模样,他自己已有了白发,仍是没有熬上从五品。 祝缨却还是如当初一般叫他“金大哥”又很感谢金大娘子这几天过来看张仙姑,帮着张仙姑交际之类。还要跟金良约饭,还跟以前回来时一样,跟老熟人们一起吃个饭。 金良此时已没有什么话能够嘱咐她了,这种感觉有点陌生,让人心里空荡荡的。金良道:“好。啊,要宵禁了,我得走了。” 祝大道:“那就住这儿呗。” 金良道:“不啦,明天还有事儿。” 祝大将他直送到巷子口,回来说:“怎么你一回来,金大郎就有点儿奇怪了呢。” 祝缨道:“哪里奇怪了?” “你就住家里了?” “对。” “哦,那先吃饭。” 祝缨道:“好。” 祝大心情不错,祝缨一升官,他就跟着升,老封翁越做越有滋味。不过在京城高官遍地都是,他也感觉不出来太实质的变化,就看着品级往上涨心里高兴。高高兴兴地吃完饭,他回房去休息了。 祝缨却没有睡,她先把赵苏叫到了书房。赵苏进门又恭喜了祝缨一回。祝缨道:“预料之中,也没什么。不说我了,说说你吧。” 赵苏忙道:“儿也该回去继续读书了。” 祝缨道:“你到国子监也有些年头了,将来有什么打算没有?” 赵苏问道:“义父的意思是?” 祝缨道:“若是出仕,你有什么想法?” 赵苏垂手道:“那,也是要经吏部铨选的。”学生也没有直接就能当官的,直接当官的是有祖荫的人。他没有。 “想考吗?” “想的。”赵苏算了一下自己的年纪,不考就要超龄了。赵苏到国子监读书好几年了,岳桓都升做司业了。 祝缨问道:“想做什么官?” “这……恐怕由不得我吧?” 祝缨道:“想考就去考,要保书我给你签,要保人我给你找。只要你能考中,想去哪儿,咱们一起想办法。” 赵苏张了张口,停了一下才说:“是。”这个考试也不是马上,是跟进士考试的时间前后脚。 祝缨道:“想做什么官?” 做什么官也不能由他挑的吧?赵苏道:“想,做些实务。” 祝缨点点头:“先考。” “是。” “回去准备吧。” “是。” 接着,祝缨又叫过来顾同。顾同很好奇祝缨刚才跟赵苏说了些什么,又不敢问,显得鬼头鬼脑的。祝缨道:“看什么呢?” “嘿嘿,老师这书房看一次就惊讶一次呢。” “说正事。” “是。” “你跟在我身边也有些年头了,该出仕了。” 顾同大惊:“老师,您要赶我走?” 祝缨道:“你跟在我身边是为了什么?学完了不得有自己的抱负吗?赶紧的,趁我得跟吏部磨牙,顺手把你的事儿也给办了。”设了个羁縻州,她有功劳,顾同也能搭个顺风车。 顾同还没想过这个问题,祝缨道:“你要想不出来,就我给你定。” 顾同马上说:“我不想跟小吴哥那样!老师,让我做个县丞就行!多远都行!”跟小吴那样的,府里的官儿,看着过得风光,实则没有太实干!顾同一门的心思是要像祝缨那样,从县里做起来。但是他的品级起手太低,县令也不敢要,大着胆子要个县丞。他觉得这样比小吴更实用。 实话实说,顾同觉得小吴于民无益,他要做个于民有益的官儿。 祝缨道:“行。自己回去准备吧。” “是!” 祝缨竖起一根指头立在唇头,顾同赶紧点头,是,要保密。他肯定不会讲的!老师那么大的事儿都没对别人讲! 这两个人安排好了,祝缨便起身往后院去走。 花姐房里的灯还亮着,祝缨敲了敲门,花姐的声音从楼上传来,道:“谁?”楼下肥猫也跟着喵了一声。 “我。”祝缨说,她退后两步,见花姐从楼上探出头来。 “杜大姐也在?” “不在这里,她忙了一天了,跟林娘子住在厨房后面的房里歇了。” 祝缨跃上二楼外廊,花姐嗔着看了她一眼,祝缨推开门,走进二楼房里,看花姐桌上摊开了一个本子,正在写着什么,问:“晚上就甭看这个啦,怪费眼的。” “前天我去见了尼师,她那里有一个偏方,说是有效,我想记下来看一下。” 祝缨往一旁的椅子上一坐,道:“正好,我要说的同这个也有关系。” 花姐给她倒了碗茶:“什么干系?我的书?”她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自己写书,多么奇怪的念头,可是她又很想真的写出一本医书来。 祝缨道:“不是书,我是想问你,愿不愿意做医学博士?” 花姐惊讶地问:“我?怎么能……” 祝缨道:“怎么不能?苏鸣鸾都能做县令了,大理寺十几年前就有女官了。你为什么不能做女博士?可惜,也只有从九品。” 花姐道:“我的事儿你先放一放,我还要担心你呢。你为什么是从四品呀?刺史最少也得是个正四吧?” 祝缨道:“因为是羁縻呀。如果不是羁縻,下州就是正四品了,可官员任命就全不由我做主了。从来品级就是朝廷中枢高于地方,编户州县高于羁縻,羁縻又比藩属亲近一些。也正因为是羁縻州,官员的任命就不由朝廷全做主了。我就给你报个梧州的医学博士,朝廷也只好认了。” “那你也应该先将正事做完,再来才是安排自家人。” “那些我都已经有安排了,现在轮到你了。”以前人人都劝她要有仆人、要有侍从、要有心腹。彼时她都认为时机未到,宁愿自己累一点,现在可以大把攒人了。不但花姐,连项安项乐小江等人她都有安排,她尽量不要与朝廷有太强关联的人。 花姐道:“原来是这样。可是,我……” 祝缨道:“你怎么反而犹豫起来了?不做这个医学博士,你就写出了书,教给谁?就是这京城,选女监的时候有多少女人是识字的?女人、识字,还要肯学医,能学得会!我立那么多识字碑,又拿糖钓小姑娘,你瞧瞧,能识数、认个幌子就不错了。让她们、她们的父母自发地愿意让她们学,啧!猴年马月了。我就设个医学博士,医学生里有一半招女生。哎!我拿梧州的钱养女医。这个事儿,只能交给你。别人我不放心,手上也没这样的人。” 花姐的心砰砰地跳,道:“可是家里。” “啧!回梧州了还怕什么?你算羁縻州的博士,与别的州不一同,女学生就说是教的妇科。这样有些能让女儿识字的父母,也不会反对。” 祝缨道:“如何?我的博士?” 花姐道:“要是将我报了上去,这……” 祝缨双手一摊:“这可不耽误你救人,也不耽误你教书。先前我设女监的时候,你说不要做这个官,以后不方便随我行动。又说自己也有事做。现在呢?这事儿非你不可。就算以后我调走了,你留不留在梧州,种子都播下了。咱们先干!这并不是我要护着你,如同那些无能的纨绔一样因祖荫而授官。你是有真材实学的。想想看,你一个人能治多少人?带出学生来又能治多少人?” 花姐终于点了点头:“好。” 祝缨笑道:“那取个正经名字往上报吧。” 花姐一时卡住了想不出来,道:“你帮我起个名吧。” “朱紫。”祝缨说。 “太大了。” “我看挺好的,就这么定了。” 花姐嗔怒地看了她一眼,也没有反驳:“你快睡去吧,明天还要早朝呢。” …… 第二天一早,祝缨早早爬起来,还是项乐跟着她去上朝。 在皇城门口,禁军看到她就笑。祝缨道:“又笑什么?” 李校尉道:“恭喜恭喜!” 祝缨歪头看看他:“不对,一定有事!” 李校尉用憋笑的声音说:“你看那边。” 祝缨顺着他的指头看过去,那边几个没灭掉的灯笼下,橘黄色的光衬着段琳铁青的脸。李校尉在祝缨耳边说:“他同卞行来面圣谢恩……嘻嘻嘻嘻。” 祝缨轻咳一声:“那是应该的。” “噗——” 段琳不开心,祝缨也没有很开心,她今天来还有别的事儿呢。早朝上的各种事与她关系不大,很多人知道了她的任命,也知道了卞行的任命,这消息瞒得比较死,昨天公开发诏书之后大部分人才知道此事。看她的目光又有点不同。 “干得漂亮!”冼敬路过祝缨时说了一句。 祝缨道:“什么?” 冼敬微笑,他才升了官,心情不错。两人闲聊两句,祝缨问道:“冼兄,户部,缺钱吗?” 冼敬警惕地与她拉开了距离,问道:“你要干嘛?户部什么时候不缺钱了?!等等……”我不是户部侍郎了呀! 冼敬恢复了镇定,微笑道:“现在的尚书是那一位,你要钱得跟他磨。不过你那儿又没灾,又没变的,还没工程,他恐怕不会给。” “您就说,缺不缺。” “户部从来只嫌钱少、不嫌钱多。不过我交的账可是余量颇丰。你那里有三个县,税赋也不曾拖欠,你可以与他聊了。” 祝缨道:“多谢。” “开始了。” 祝缨随大流站了一会儿班,大朝会散了之后,皇帝又留了一部分人开小会,祝缨一看郑熹没留下来,大摇大摆地跟着他去了礼部。路上看着的人见她太从容,都没察觉出她不是礼部的人,直到快进礼部大堂了,才有人问道:“哎,你是谁呀?” 郑熹一回头,看到是她,问道:“你怎么来了?” 祝缨笑道:“等您吩咐完今天的事儿,我还有事找您呢。”现在想起来,她每天把衙门里的人薅过来安排事务的习惯还是郑熹给养成的,后来才知道并不是每个衙门都这么干的,可也习惯了,不想改了。 郑熹又说了一句:“一切如常。” 祝缨跟着他进了房内,郑熹没好气地道:“坐吧。磨完了政事堂又要给我派差使了吗?” 祝缨道:“哪儿能呢?是求您来了!” 吏员上了茶和点心,郑熹招待祝缨边吃边聊。祝缨道:“番学的事儿。” 郑熹道:“唔唔。” 祝缨道:“要建个大一点的,生员四十人,设博士、助教,医学博士。”是的医学博士她要设在番学的名下,另来二十个名额学医。 郑熹皱眉。 祝缨左右看看,郑熹摒退了众人,祝缨道:“郎中在山里很受欢迎的,不管是医人的还是医兽牲口的,行走方便、易博好感。”她左右看看,将那个“那搞一、两个州,做成藩屏”的构想给郑熹说了。 郑熹一听即明:“如此,倒也可以。” 祝缨道:“那我就当您答应了?” 郑熹道:“你看得长远啊!怪不得政事堂答应了。”祝缨管政事堂要的条件还是稍有点过份的。光这个两掺的梧州的设置,以前就没有过。如果是一盘大棋的话,祝缨有之前的政绩做背书,政事堂同意她试一试就不奇怪了。看来祝缨的计划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啊! 祝缨道:“相公们现在看我也还是讨厌的,恨
相关推荐: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芊芊入怀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娇媚娘子不谋爱,奸佞王爷借个种
猎天争锋
玩笑(H)
反派又让文崩了
不死之身(H)
成瘾[先婚后爱]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