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络腮胡子,声如洪钟,知道他也不好对付。便不废话,上了弦,引弓发箭,直直将箭射入远处的旗杆上。旗杆有十余丈远,祝缨连发三箭,三枝箭在木杆上排成了一列。 头人喝了一声彩!又问刀。 祝缨抽出长刀,空中一划将挂着的帘子切下半截来! 头人道:“这可还不够。我还要试一试。”吩咐带一个奴隶上来。祝缨脸色微变,头人面不改色,指着奴隶对祝缨道:“用他试一试吧!” 路丹青皱了皱眉,道:“这不好吧?”头人家的孩子,这种事儿她见过,却也知道祝缨不喜欢,因此抢先出声了。 头人道:“这是我的,不会叫你赔的。” 祝缨道:“沾血不好清冼,容易伤刀。换一样吧。”说着,出手如电,将椅子的扶手劈了下来! 头人摸着下巴,道:“看着是好刀,你要什么来换?” 祝缨道:“只此一件,我还需要防身。我这次只是带些货来探一探路,您要是真心想要,我下次来时多带几件过来——要付定金的。” 头人本要发作,听说还有其他,又见她是个做生意的样子,便说:“好吧。你有多少?” “您要多少?”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头人要十张弓、十把长刀,祝缨不客气地收了他的订金。路丹青一直低着头,不敢看祝缨的脸色。 离开西卡族的时候,她们所携货物已然出清了大半,头人还有些惋惜地问祝缨:“你的货我都留下来,照你与吉玛家交易的价给你金子,如何?” 祝缨道:“我是探路的,不带些货,他们不当我是买卖人,当我是什么匪类,路就不好走啦。您要什么,要多少?我都记下来。下次一定。” 头人这回却不肯付定金了,说了要盐、又说要很多糖,他对纸张之类并不感兴趣。却又友情奉送了一个信息:“你这个‘纸’,番人有时候会用,不如卖给他们去。” “番人与您也有交易?” 头人道:“对呀。” 祝缨又询问番人的情况,是不是商人、有多少、频率如何之类。头人忽然不高兴了起来,道:“我到哪里知道去?你的东西又不卖我!” 祝缨也不尴尬,从容向他告辞而去。 很快,她们就离开了西卡族的地界,到了吉玛族。吉玛族也分几家,他们与西卡、西番都很近,天气也比其他地方凉爽一点。 祝缨站在半山腰,看向山下一片平原,道:“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竟然有这么大一片好地方!可算让我找着了!” 祝青叶好奇地问:“找什么?” “一片好地方!”祝缨说,“快,图呢?标记下来这里!” 祝青叶取了图来,祝缨随手勾了两笔,在上面画了个方框:“以后当在这里另建一座新城。” 第467章 现实 建城? 无论是没有离开过梧州的祝青叶,还是已经“见过世面”的祝青君与路丹青都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祝缨想要在这里建一座城。 祝青叶略懵懂些,祝青君、路丹青则是经过事的,尤其祝青君,与项乐合作管理甘县,一个还算现成的摊子就有许多的麻烦,何况从这一片什么也没有的地方上起一座城呢? 建一座城是很困难的,眼前这片地方还不归她们已经是最小的问题了,拿下这片地方之后,才是问题的开始。建城需要人口,初建的时候最好使用大量的壮劳力,同时需要建材、规划、施工的粮食供应等等。这其中最难的是对大量青壮的组织、调度。 建好之后,这个城不能空,得住人,人是要生活的。最起码的,要有吃喝。这些人也需要管理,同时还要维持最基本的秩序,能够让这许多的人可以比较安全地生活,同时还能约束这些人不逃亡。还要有土兵、有衙差等等人。 眼前这一片平原,倒是比较适合耕种,也需要耕牛、种子、灌溉等等等等。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没灾没祸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这一片会不会到了冬天就像北方一样的暴雪,又或者河水不定时发一发疯,把一年的辛苦都给洗个干净。 等闲是无人会想干正这么一件事的,因为基本上干不成。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祝青君从腰间袋子里掏出小本子来,把“建新城”这条记下了。 如果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人能干成这件事,也就是祝缨了。想不明白,就先记下来,要么慢慢琢磨,要么就等后面应验。然后再分析总结。 这是祝青君的经验,也是祝缨身边的人普遍养成的习惯。路丹青等人也掏出小本子来记下了,同时随手写下几个词记下心中的疑问。祝青君还顺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了个简图,点了个点,标记地方。 收好地图,一行人冲下山去,此时他们携带的货物已经不太多。一行人走得比较快,下山之后祝缨几人就勒住马,随从中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年轻姑娘鞭马上前,道:“姥,这里我们来过,走这边。他们有寨子的。” 西卡、吉玛都有商人到吉远府经商,也有商人到别业贸易,但祝缨都没有雇他们做向导,而是用了府中常与过往商人打交道的一对叔姪。他们曾出过远门,也会吉玛话与西卡话,还算合适。 在他们的带领下,祝缨等人当天晚外住进了一个寨子里——这一片平原自然是有人居住的。不但有人住,还有有耕种。祝缨等人沿途见到了稻田,发现这里已经有了简单的灌溉用的沟渠,稻子长却不太如山外,连祝县这样的山间田地也不太如。 祝缨不由心痛:白瞎了这么好的地! 寨子里的人听说来了外地的商人,也都围过来看。祝缨也还拿着之前在西卡家的说辞:“我阿爸前年死了,我才当家,要养家的,就出来看看买卖能做不,带了一点货试试,也探一探路。” 说着,就展示了一点样品,引来人围观。 她的吉玛话略带一点口音,与“才当家头回过来探路”的情况相符,倒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怀疑。只是小孩子们看着她们的佩刀有点移不开眼睛,也有人嘀咕,说她们的兵器比自家的要好。云云。 她们找了一处离外围的大房子,祝缨拿盐当报酬付的房费。房主一家七、八口人,衣着还算得体,却又不太光鲜。男主人不要盐:“你有铜钱不?” 祝缨有些诧异:“你要铜钱?为什么?路上他们更想要些东西的。” 男主人道:“你有针,给我三、五,不十根!盐,我们这里却不太缺的,只有铜钱与生金,能换别的东西。” 祝缨数针给他:“针可贵哩!你要了针,我可就没有铜钱给你了。这路上,他们也不给我铜钱。” 家中女主人提着水瓮走了过来,一边倒水一边问:“那你们拿东西换了什么?” 祝缨她们的行李已经很少了,不像是卖了货的样子。祝缨道:“与他们约好了,回程再取,省些脚力。他们还要我下回来再带更多的东西,也不昧我这一次的东西。” 说着,将针递了出去,又问:“你们家哪来的盐哟?要铜钱换什么呢?” 女主人放下水瓮,收了针,十根、十根指头,很好数,然后一根根小心地别在一块手绢上,将手绢包好,才说:“有盐井。” 祝缨与她聊开了,才知道他们隔壁的山中,沿着这条河的支流进去,同是吉玛族的另一大寨,有一处盐井。可惜产量不高,卖不太远。但是附近吃盐还算有保障。此外,还有西番商人,也会贩盐。 不过西番的盐商一般不往这边走,因为吉玛家的地盘颇大,跑过来贩盐不是太划算,西番商人通常是与他们西北的那一处大寨交易。他们寨子也会从大寨那里,再分销一些。 此处有两处食盐的来源,自然不会太在意盐。反而是钢针之类,虽然本地也产铁,但是技艺不高,更难得一些。 路丹青心中奇怪,她是在京城相府里呆过的,祝缨当年还做过户部尚书、征过西番,且与鸿胪寺颇有渊源,身边的人稍一留心,就能知道这西番缺茶又缺盐,对榷场的需求很迫切。一旦停了榷场,不但会着急,还有可能跳起来打人。朝廷也是,觉得西番不老实了,往往以取消或者减少贸易作要挟。 但看祝缨一脸平静,她也没有问出声——她一个商人的随从,是不应该对西番有这样的了解的。 祝缨与房主做完了交易,又套了一些话,着重问本地人口、谷物亩产有多少、都怎么种……等等。聊到饭熟,才要吃饭,头人家的管家又来,要祝缨等人带上货物去大屋。 祝缨抬手扒了一碗饭,一抹嘴,才带上些样品,与青君等人到了大屋。 头人家是见过世面的,虽然也对丝绸等物表示了喜爱,也没有将眼珠子粘到丝绸上摘不下来。头人往祝缨一行人身上多看了几眼之后,又向祝缨买针。祝缨都答应了,头人则以生金付账。管家拿出一小袋生金,祝青叶伸手要接,管家却飞快地将布袋收回。 青叶有点吃惊,管事却问了出来:“你这跑腿的,这几个女子怎么卖?” “啊?” 大意了,这一行人,除了祝缨是习惯了偏向男性的装束,其他女子一直没有女扮男装的需求,包括祝青君,离开西卡的地方之后也就穿回了原来的衣裳。祝缨待人还算不错,给吃给穿、吃得饱穿得好,男男女女在她身边,都挺滋润,看着也精神。看着都是不错的随从模样。 头人家就想问祝缨买几个奴隶。 祝缨马上反应过来,道:“不卖,我往前走路还要靠她们呢。” 头人有些不快,道:“我给你向导。” 祝缨摇头道:“她们另有用处。” 头人对管家道:“你对他说。”说完也不走,坐在那儿瞪着祝缨一行人。祝青君心头冒火,左手按在了刀柄上,右手却要攥住了路丹青——路丹青一个头人的女儿,亲爹再不重视她也是头人家,气性极大。祝青君得防着她暴起当场杀了头人,不好脱身。 祝缨却看不同恼怒来,她与管家交涉许久:“今天拿到大屋来的这些东西,我就没打算带回去,都留下来给头人,但人不能留。” 管家道:“这些可比女子贵重,你能将这些留下,为什么不能将这些女人留下呢?” “我不但要往前走,还要回家呢?回去的路,少了她们不行,头人给我的奴隶,恐怕不顶用。她们得陪我走完这一路。” 管家道:“一个也不能留吗?” 祝缨道:“既然不能都留,把她们分开有些不忍心。这样,这些货,请头人看一看,有什么喜欢的,我下次捎回来,您现在付定金就成,下次我来,结尾款。我下次来,会带一队像她们这样的女子,但这次不行。” 头人突然动了一下,问道:“你有多少女人?像她们这样的吗?怎么卖?” 祝缨估算了一下,又问道:“您想要多少?” “十……二十个!” 祝缨道:“好!我手上有更多,两百个、两千个也有的。不过,下次我再来的时候,人、物都不会白送了,您准备好代价。” 头人遗憾地看了看她腰间的长刀,又看了看她的身高,道:“好吧。我要三十个。” “可以。” “不要老的,都要像她们这样的年纪,要干净整洁……” 他提了许多的要求,祝缨道:“不但干净得落,也都很懂事,我把她们都教得很好,她们什么事都做得、哪里都去得,也不抱怨苦、也不抱怨累。高兴了会唱歌,饿了会做饭,会织布做衣服,也会陪人说话聊天,都是顶顶好的姑娘。” 头人咧了咧嘴,道:“好吧。” 祝缨也不收货,空着手带着祝青君等人离开了大屋。回到了住处,几个人再也忍不住了,跑到祝缨面前,压低了声音:“姥!这人太可恶了!” 祝缨道:“知道,知道。” 路丹青气个半死:“姥,您答应了,有两百个、两千个人会过来,我要领一千人!不踏平他的狗窝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祝青君道:“别与我争。” 祝青叶也生气,却忍住了没说话,只跟着大家一起跪着,然后假假地掉两滴眼泪。 祝缨道:“好了,回却我自有安排。今夜睡觉都警醒些,明天早上与这家人吃一样的东西,他们不吃的,你们也别动。只要寨门一开,咱们立时就走!” “好嘞!” 答应完了,路丹青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姥,西番不是也缺盐么?” 祝缨道:“那要看是怎么缺的了。西番有盐池,也产盐,不过互市的盐便宜,他们愿意多进些。他们自己产的盐也往外卖。再说了……唉,产盐的人凭什么要顾及到百姓能不能吃上盐呢?” 路丹青顿悟,脸上一红,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路果,暗骂自己愚蠢。西番人卖盐,不正是与路果倒卖梧州盐是一个道理么? 祝缨道:“好了,休息去吧。” ……—— 次日一早,她们吃了早饭,也不再卖货,匆匆带上余下的一点货物上马离开,又往下一处走去。 如果能够站在极高的地方、以极佳的视力来看的话,这一片平原在地图上面积并不算大。然而天地宽广,人类何其渺小?不要说沃野千里,人的目力所及,连十里也看不到,因而这一片平原在行人眼中就显得尤其的大。 祝缨这样到过北方大平原的人还罢了,从未离开过梧州的几个随从从最初的兴奋开朗,竟渐渐地生出了一丝畏惧之心来,紧紧地跟着马队,生怕掉队。 平原上的路显然没人用心修过,修过的路与天然踩出来的有明显的差别,但好在地势平坦,千百年来无数人用脚底也算踩出了一条路。路边不远处,不时有些田地,看起来打理得不太能让人满意。 走不多久,田地就消失了,只余大片的荒野。 又走一阵,又看到田地,她们就知道离下一个寨子很近了。田间,一个人挥着鞭子,却不是抽打牛马拉犁,而是惩罚着偷懒的奴隶。奴隶们即使在干着活,手脚也不得自由。 祝青叶看得气闷,祝青君只扫了一眼,又开始丈量距离,她用远处一座高山定标,慢慢与几个算术好些的不时停下来画个图。进入平原之后没多久,队伍里的大部分人都渐渐放弃了记路。 广袤的平原,与迷宫一样的深山,是两种不同的难题!对她们而言,有时候山还好画一点。现在就只剩一个祝青君能画,一个祝缨能看得懂了。 她们并不顺着一条路笔直地走,不时地走上岔路,期间,她们又去过几个寨子。祝缨的规划,不但要去最大的寨子摸底,还要去所谓生金矿看看,对了,还有铁,顺便去隔壁看看盐井…… 最后,才是到最大的那个寨子里。田里的稻子、野地里的荒草在她们不断的行进中渐渐变了颜色,由浅绿而至深绿,又慢慢染上了点点的黄。 祝缨终于到了吉玛家最大的寨子外面,这处寨子外墙是石头,占地颇广,符合了“山中大平原”的气派。到得此时,祝缨也算摸清楚了,这片平原面积是无法与北地相比的,上面也散落着几个寨子,有一些人口。其中有一个寨子的位置还是她比较看好的,想建新城的。 这里也不查什么身份——因为也没有什么户籍之类,里面的人却比其他寨子多,不时还能听到西番话,甚至一些不太标准的官话! 它还有客栈!祝缨等人找了个住处,包了个小院儿,此时她们身上的货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地图倒是画得差不多了。祝青君等人为免麻烦,也都作了男子打扮,太阳将她们晒黑了好几层,路丹青的脸上微微有些爆皮。 货少了,祝缨也就不高调贩卖了,她带着祝青君等人出门,慢慢地看着这座城,祝青君一面记路、一面又估算着这里有多少人,真打起来需要怎么进攻才能减少损失…… 如是数日,也没有一个头人要叫她们去看货,反而是祝缨看到了一些西番人,竟还听到了有人说奇霞话。想来交通不畅,也只是相对,并不至于让人一点交流也没有的。 她瞄了一眼,声音传来的方向,是个不认识的年轻人,为防生事,她一声不吭,很快地钻进了人群里。 数日下来,祝缨与祝青君将大寨逛遍,祝缨正想是否见一见头人时,客栈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祝缨心头一动,快步走出房去,悄悄往声源处看去,忽地心头一动!祝青君突然出现,手里揪着一个人! 祝缨很快记起来,这是一个吉玛的商人!之前她出巡的时候,顺捎带过,还跟人家打听了许多事儿!这次之所以只用自己人,没有另聘向导,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之前打听过了。 祝青君道:“姥,这个人鬼鬼祟祟,盯着咱们,不像好人!” 祝缨指了指声源处,问那个商人道:“是吗?” 祝青君抽出刀来,毫不犹豫地往此人大腿上扎去!这人吓得忙说:“不怪我、不怪我!我只是觉得像!他认出来是大人,就说,要告诉头人……” 祝缨道:“撤!笨重的东西都不要了!” 她们如果只带上马和一点生金,跑路还是很快的。 第468章 鬼话 被祝青君捉住的商人缩作一团,祝青君将刀架在他的胳膊上将人拖进了房里,商人三魂七魄已从天灵盖上冒了一半,将那个想谋取些头人赏赐的同伴全家祖宗在心里问候了一遍——只不敢开口,就怕一开口就被灭口。 好在祝缨等人此时还没到山穷水尽,祝缨将他的下巴一卸,扯了条抹布将他的嘴巴塞了。祝青君配合地对青叶道:“拿绳子来。” 祝青叶见此情形也不多问,抽了条捆货的麻绳将这商人捆了个结实,才问:“姥,这是?” 祝缨道:“暴露行踪了,咱们要赶紧撤。他们人呢?” 原本就准备要走了的,人倒是都在客栈里,祝缨抬手给商人脑袋上来了一下,将此人敲昏,再安排所有人:“丢弃掉笨重的行走,只要随身衣服和马匹,舆图也带上,带些金钱。别的都不要了!走!” 祝青叶有些心疼,道:“姥,咱们的药丸也带些,回家路上万一要吃。” “行,快!” 各人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的行李本就所剩不多了,祝缨与青君带上了舆图,一行人各背一个随身小包袱,跳墙到了房后,找到马厩、开了后门,从屋后的小巷中撤离。 客栈前门,另一个商人对一个头目模样的壮年男子说:“他们就在这里,我们亲眼看到的,我的兄弟在这里盯着他们。” “你兄弟呢?” 这人小心地叫了几声,没听到回应,觉得有点不妙,又大声叫他兄弟的名字,依旧没有回应。壮年男子不耐烦了,揪过了店主问道:“有没有一队从东南边过来的商人?” 店主道:“有好几个呢,你找哪个?” 壮年男子擂了店主一拳:“少废话!”商人旁补充地说了相貌,又问自己兄弟。店主还没回答,一个帮忙的伙计说话了:“是不是住在那边独院里的?” “对对。” “他们进院子去了。” 壮年男子扒开众人,抢先跑了过去,商人也忙跟着追去,店主怕他们砸坏东西,也拨腿跑,一边跑一边揪着伙计骂:“你又看到什么了?就你长眼了!” 一行人跑到院子前,发现门从里面被插上了,店主出声叫了几声,没人应,拍门,还是没人搭理。壮年男子提开他,一脚踹开了门! 一行人一涌而入,里面安静极了,从院子进屋,只见妆台上的匣子打开着,簪梳都在,桌上的茶杯里还有喝到一半的茶、几包打开的本地的小零食。床上的被子叠得好好的,床单仍然留有坐下的痕迹。 就像是所有人在正常生活,却突然之间都消失了一样。让人心里有些发毛。 突然,一口箱子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把人吓了一大跳!壮年男子抽出刀,小心地走过去,一刀劈开铜锁,挑开箱盖,看到里面是个捆起来的人! 商人踮起脚瞄过去,突然惊叫:“兄弟!” 壮年男子扯出箱中人,拨了抹布:“人呢?” “不、不、不知道,跑、跑、跑了!” 壮年男子气得将他又扔回了箱子里!又扯过了店主,问还有没有别的路。 店主也吓着了,哆嗦着说:“没、没有了!” 壮年男子只得拖着两人商人疾风一般又卷回了头人的大屋,头人一挑眉:“是吗?”一旁一个胖胖的绸衣男人说:“看来是她了,如果不是,跑什么?” 头人道:“快!搜!追!” 点起兵士护卫,一面在城中大搜,一面出城寻找。这一片地势平坦,不太有好躲藏的地方。只要一路往南搜索,发现逃跑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至少比钻进山里的人好搜捕。头人的卫士们捉拿逃跑的奴隶经验异常的丰富,就算让祝缨逃出了大寨,也很难逃远。 壮年男子叫上人手,提刀出门,从屋子后面又转出了一个俊俏的年轻女子来,她快步走到了房里。头人看到她,微微一笑:“你来啦?” 年轻女子却笑不出来,直截了当地问道:“听说,我的仇人来了?” 头人道:“两个跑商的人认出了她来,黑头去抓的时候她已经跑了,我让黑头继续追穷她去了!” 年轻女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整双眼睛都开始眨红:“我嫁给你,是因为你答应了为我阿爸阿哥报仇!以前,你说离得远,很难!现在人已经到了这里,总不会再难了吧?你要不答应我,咱们的事就算完,我也不给你做老婆,我嫁一个能为了报仇的好男儿去!” 头人从座位上猛地站了起来,胖男子识趣地离开,头人自去哄妻子。 好一阵儿,两人开始正常的说话,年轻女子道:“我要用她的头祭祀我阿爸。” “行。”头人一口答应。 然而,等到第三天,壮年男子回来,却是一个人也没抓到! 祝缨消失了! 年轻女子这几天夜不能寐,闻说壮年男子回来匆匆赶来,没见到有任何一点收拾,不由大失所望:“难道你要用她向她的家人索要金子吗?” 头人原本是有这个打算的,也是这么对壮年男子吩咐的,人带过来,先派商人捎信敲诈一笔赎金,再看后效。 “他们没抓到人!”头人委屈地说。 年轻女子掉下眼泪来,可怜又可爱的样子,她轻轻地别过头,捂着嘴跑掉了。 头人生气地问:“黑头,你认真找了吗?” 黑头冤枉极了:“我们追出了一天一夜,路过的寨子都去过了!地上也没有痕迹,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还能长了翅膀吗?” ……—— 翅膀是没有的。 祝缨一行人都骑马,出了客栈就上马往外城外赶,沿途带翻了好几个摊子,背着一路的骂声出了寨子。 祝青君道:“动静有些大,就怕追兵马上就要来了,我带人断后,姥带他们先回。咱们在前面那个门前挂了三个尸首的寨子那儿碰头。” 路丹青道:“还是我来吧!你要保护姥!” “我来!”祝青君说。 路丹青冷静地道:“有追兵,必须有人殿后。姥一身干系到梧州的安宁,不容有失!咱们这些人里,数你最强,当然是你护送姥回家。” 祝青君摇头道:“这一队人里没有笨蛋也没有废物,但是在一个只走了一遍的陌生地方能够准备认路的,我只相信姥和我自己。你认路也不行!如果要分兵,必须是我与姥各领一队,不能让姥殿后,只能是我!我殿后,还能带人找回去。这是最好的安排!别耽误了!这些兵都是我带来的,你还使不动呢!” “别吵了!咱们不回家。”祝缨说。 “诶?” 祝缨抬起马鞭往西北一指,笑道:“咱们先往西番的方向去!” 祝青君道:“那往那儿,咱们就没有向导啦!” 祝缨道:“没关系,方向对就可以了。走!” 说着,率先调转马头,绕了一个大弧,再往西番的方向奔驰而去。 到了晚间,他们才在一处山间小屋里住下,这处屋子不大,看起来像是山间猎人留下的,她们将里面略作收拾、安排了岗哨,又寻找水源、顺手打了点野味。点起火来,才有心说话。 祝青君招呼来了叔姪二人,问道:“再往前,你们还听说过什么路途么?” 叔姪二人道:“没有了,只知道他们有贸易。对了,吉玛人不比花帕人,他们有些凶的,西卡其实也凶一点。” 祝缨道:“这是自然,不凶,怎么能在西番手里活下来?咱们只去看一看,还要赶秋收回去呢,不会多停留的。路也好找,我在那大寨里不但听到奇霞话,也听到西番话,既然如此,就是有路可通。等到咱们看过了,这边儿搜捕的劲头也过了,咱们再折返就是。”她说着安抚祝青君的话。 阿苏家与西番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她在京城的时候,两家之间关于茶的交易她在其中也出力不少。阿苏家的茶砖对西番而言是一个不错的补充。不过从梧州到到西番的路途又难又险,走这条路的时候不太多。 更多的时候,是梧州商队能过大船经驿路将茶砖等物经京城等处中转,运到榷场附近。双方的交易也有公开的,也有暗中走私的。这条路虽然远、耗时长,胜在运载量大、更安全。 祝青君反对道:“夜长梦多,且无给养。此处有商人偶遇,焉知番人边镇没人认得您呢?您可是与他们打过交道的!” 路丹青等人都紧张了起来,祝青君道:“何况,本来也没打算必要去西番的,越走越远可不太好。不如咱们再西北走一段就折返!” 祝缨道:“咱们改装就是。一旦有变故,这些邻居也是很重要的人。番人,在这一片,也是算是大国了。不能不防,不可不探。至少要看一看万一他们想插手,多久能赶到。” 大家讨论了一阵儿,祝青君还是拗不过祝缨,只得说:“那每天都要照顾好马匹,到了前面,如果有卖马的,就多买几匹备用,情势不妙就不要留恋,跑回来!” “好。” 她们休息一夜,再次启程。先往西番的方向去,一路上果然没有追兵,她们还照着之前行事。行不三日,平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还是山。此时已经有些冷了,往山里要再行两日才是西番的地方。 她们在附近买了替换的马,一人双马,开始折返。并不沿原路返回,而是又划一个弧,避开了之前走过的寨子。这一路又发现了一些之前不曾听说的寨子和小路,也算有收获了。 因为身上还金子、有药,一路食宿尚可支应,只是抵达甘县的时候,人人都瘦了一圈,连祝缨都黑了一层。 …… 祝青君素来识途,早早就识出地形,却在站到甘县的新路上、所有人都欢呼起来的那一刹那了才对祝缨道:“姥,咱们到家了!” 梧州的路与梧州境外的路有明显的不同,它比外面的官道要窄、略显不平一点,却比山中其他地方强太多。远行的人低头看看脚下,就能看出来自己身在何处了。 一行人的衣服已显单薄破旧,祝青君不敢放松,依旧提刀护卫在祝缨左右。又要派人去通知项乐来迎接。 祝缨道:“不必了,咱们直接找他去。”又看了看四下,田里已经一片金黄,远远散着些人在收获了。 一行人疾驰到了甘县城外,沿途偶尔有人抬头紧张地看一看这一队奇怪的旅人,还有人大叫:“有刀,西卡!” 都由祝青君出面化解。 一路的动静,让项乐提前知道了祝缨的到来,他眼窝深陷,在椅子上瘫了一下,旋即站了起来:“走!迎接去!” 两边的人看起来情况都不太妙,项乐道:“您可算回来了!” 祝缨先问:“你怎么这样?” 项乐哽咽道:“没有您的消息,心里急。”他跟随祝缨多年,听说祝缨出去打猎都觉得奇怪!看看梧州这情况,就说甘县吧,西卡家还闹着呢!祝缨会不管边境安宁跑出去打猎几个月不回家? 这不像她! 一定是有什么事。 几个月不见,他有点慌。 祝缨张口就来:“我打猎,看到一头白色的鹿,身上有五色的斑点,为了追它迷失了方向,是青君找到了我们。” 项乐张了张口:“白鹿?五色的斑点?” “对吧,可惜了,追着它到了一座大山前,让它飞上天了。等我回过神儿来,跑得太远了,这才找路回来的。” 项乐惊愕地道:“那这又是什么征兆呢?” 祝缨道:“全须全尾地回来,总不会是凶兆。” 项乐略略放心,也笑了出来:“是!您说的都对。对了,阿炼回来了!” “哦?” 一行人一面进县城一面听项乐介绍情况,祝缨“游猎”出行后不久,祝炼就结束了自己在外面的“游宦”生涯,回到了梧州,目前正在别业里帮赵苏的忙。自从有了他,赵苏也能腾出手来做更多的事情了。 之前取中的二十人也渐渐上手,上个月还给甘县派来四个人帮忙。 项乐道:“有了他们,甘县的档案卷宗也更像样子了。识字碑也立起来了,学校也算有正经老师了。”甘县土著几乎无人识字,档案都是新建,后续的维护也得要读书人。 祝缨道:“很好。” 项乐也不敢留她在甘县长住,祝缨一回来,他先请祝缨洗沐安顿,然后就派人报信去了别业。第三天,祝缨正在营里教人射箭,赵苏就亲自过来接她了! 赵苏的心一直提着,直到见到了祝缨本人,才念了一声佛:“可算回来了!以后可不敢轻易出远门了!” 祝缨好笑地问:“有这么吓人么?” 赵苏当时没有回答,待到启程时,在路上才告诉祝缨:“阿炼回来了,见不到您很担心。阿婆与姑姑也是数着日子。这倒还罢了,几个头人也问起,要不是小妹是我表妹,我也难招架。顾翁那儿又转来一封书信,游宦的南人们说——敛翼待时只怕日子难熬,熬不住。都要回音。这些都是我不敢擅作主张的。” 祝缨一一记在了心里,又问:“家里还好?” “很好,阿炼担心梧州的情形,又带回来一些工匠,有铁匠,都安顿下来了。” “不错嘛。” “铸范的匠人也在找,寻到了两个,看着手艺不太好。要么咱们让他们练手,要么就得另找人。这门手艺人不好找。市面上私铸的钱,那工艺,您是知道的,不讲究。好钱也没人私铸。手艺好的,在朝廷手上。” 造□□就是为了赚钱,谁会上好工艺?偏偏现在他们需要工艺好的。 祝缨道:“现在先不急。” “您此行,收获颇丰?” 祝缨微笑道:“还好,这一片地方,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好好经营,咱们腾挪的地方是足够了。” 赵苏大喜:“太好了!” 两人一路说笑,一路到了别业。 与往常一样,还没到山城她们就被认出来了!一路被问着好到了山城,半路又遇到了苏晟出来迎接,他笑吟吟的:“您回来啦!瘦了!一定要与林风的媳妇一起吃,能吃胖!” “他媳妇怎么了?” “嘿嘿!” 赵苏低声解释:“林风要做父亲了。他的娘子每日进补。” “哦!” 进城门走到一半,路上遇到张仙姑出了刺史府跑出来等她,身是花姐、祁娘子、祝炼等人等人。祝缨多看了祝炼一眼,只见他已经蓄了须,是个威严模样了,笑着点了点头。祝炼的旁边竟是顾翁!祝缨也对他点了点头。 然后跳下马来,走到了张仙姑的身边:“怎么还出来了呢?” 张仙姑上了年纪,脾气好了许多,没有一见面就打熊孩子,而是问:“哎哟,可算回来了!走得这样久!” 顾翁附和着说:“是哩!我们也跟着担心!不知道大人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样的事,竟离家这么长时间。想帮着寻找,又不得其法。” 祝缨道:“原是一时手痒,不想遇到一件奇事——被一头白色的鹿引得越走越远……”她把对项乐说的鬼话又说了一遍。 张仙姑吃惊地问道:“一头鹿引的你?还是白色的?” “对啊,老大一对角!脑袋后面一圈儿金光!” 张仙姑信以为真,对花姐道:“那得画张画儿,供一供,谢它保佑老三出入平安。” 花姐道:“干娘说的是!我找学校里画画儿最好的学生来画!” 路丹青一路跟着,此时见祝缨言笑晏晏,不由有些恍惚,怀疑自己真的跟着祝缨见过了那么样的一头白鹿。 第469章 长远 祝青君悄悄伸手碰了碰路丹青,路丹青手一抬支出了半个防卫的架子,定睛一看又卸了力道,道:“吓我一跳。” 祝青君道:“大伙儿都回啦,就你发呆。” 路丹青一看,可不是,祝缨搀着张仙姑,一行人正在往府里走,忙跟了上去。走了两步,又拽住祝青君的袖子,道:“不能有别的说辞。” 祝青君道:“这还用说?” 回到府里,大家重又高兴了一回,祝缨道:“让大伙儿担心啦。” 张仙姑道:“可说呢!回来了就好,正好秋收呢,这些人都忙得够呛!
相关推荐:
玩笑(H)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不死之身(H)
薄情怀(1v1)
窃玉(gl)
女神的私人保镖
辣手狂医
郡主请娶(NP)
病娇傅少的小撩精重生后被宠坏了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